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五章
植被與土壤第二節
土壤課前篇
預習教材課堂篇
分點突破隨堂練
學以致用課后篇
課時分層訓練課前篇
預習教材一、觀察土壤1.土壤概念陸地表層具有一定________,能夠生長________的疏松表層。2.物質組成礦物質、__________、水分和________。肥力植物有機質空氣3.野外觀察內容(1)土壤顏色:如黑土、紅壤等是以顏色來命名的。(2)土壤質地。按不同粒級的礦物質在土壤中所占的相對比例,可分為如下三種類型:①砂土:通氣、透水性強,保肥性能弱,易________。②壤土:蓄水、保肥性能強,是____________理想的土壤質地。③黏土:通氣、透水性______,保肥性能好,但質地________,不易耕作。(3)土壤的剖面構造。①自然土壤:有機層→腐殖質層→淋溶層→淀積層→母質層→母巖層。耕作農業生產差黏重②耕作土壤:耕作層→犁底層→自然土層。二、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4.成土母質成土母質是土壤發育的物質基礎,決定了土壤礦物質的成分和養分狀況,影響土壤的質地。5.生物影響土壤發育的最________也是最________的因素。為土壤提供__________,通過____________使營養元素在表層富集。6.氣候(1)巖石風化的________和________與溫度、降水量呈__________。(2)氣候的分布規律影響和控制了________的分布規律。基本活躍有機質生物循環強度速度正相關土壤7.地貌多方面影響土壤的發育。8.時間時間越長,土壤層________、____________越明顯。9.人類活動影響極為深刻。越厚土層分化三、土壤的功能和養護10.功能(1)聯系了四大圈層,是聯系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關鍵環節。(2)為____________提供了扎根立足的條件,改變了地理環境。(3)具有重要的________、________功能。(4)是人類可以利用的珍貴____________。11.利用與保護(1)對不能滿足耕作需要的土壤進行改良或改造。(2)對優良的土壤要注重________結合,以保持土壤持續提供____________的能力。有機界無機界植物生長蓄水保水自然資源種養高效肥力【判斷正誤】1.陸地表面的疏松表層就是土壤。
(
)×2.壤土的通氣、透水、蓄水、保肥性能好,是農業生產理想的土壤質地。
(
)√3.冷濕環境不利于土壤有機質的積累。
(
)×4.沒有生物作用,就不可能形成土壤。
(
)√5.土壤是聯系有機界和無機界的關鍵環節。
(
)√課堂篇
分點突破知識點一
土壤的組成及分層【從生活中學】
閱讀材料,探究下列問題。
龔自珍的《己亥雜詩》中,“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這兩句詩蘊含著土壤有機質的形成。據此完成1~2題。1.土壤的有機質是怎么形成的?[答案]
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制造有機質,以枯枝落葉和殘體形式,將有機養分歸還地表。2.森林土壤與草原土壤相比有機質含量孰高孰低?為什么?[答案]
草原土壤有機質含量高。森林表層枯枝落葉和殘體量大,產生的腐殖質多,但淋溶作用強,下部有機質含量少;草原土壤有機質富集多,含量較森林土壤高。【核心知識歸納】土壤組成與其肥力之間的關系土壤質地分類土壤類型特點砂土成分以砂粒占優勢,大孔隙多,毛細管孔隙少,通氣、透水性強,保水、蓄水性能差,而且有機質易分解,保肥性能弱,但易耕作壤土所含的砂粒、粉粒、黏粒的比例適中,兼有砂土和黏土的優點,通氣、透水性能良好,蓄水、保肥性能強,是農業生產理想的土壤質地黏土成分中黏粒占優勢,通氣、透水性差,蓄水、保水性能強,而且有機質分解緩慢,易積累,保肥性能好,但質地黏重,不易耕作自然土壤剖面及各土層特點
3.關于該地表層土壤的描述,正確的是
(
)A.地表枯枝落葉多,有機質含量較高B.人工增施有機肥,有機質含量較高C.受流水侵蝕作用,有機質含量較低D.氣候干旱,植被稀少,有機質含量低C
4.針對該土壤的特性,該地適宜采用的農業技術是
(
)A.免耕直播
B.深耕改土
C.大棚溫室
D.礫石壓土B[解析]
由圖可知,土層較深地區土壤有機質較豐富,深耕改土可以有效改善土壤肥力。免耕直播即不耕地直接在土地上種植,可減少水分蒸發(特別是氣候較為干旱區作用顯著,而我國東部地區降水較多),該地表層土壤有機質含量低,不宜采用免耕直播;大棚溫室主要是改變熱量條件,不會影響土壤有機質含量;礫石壓土主要改變土壤水熱條件,不能改變土壤有機質含量。知識點二
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從生活中學】
閱讀圖文材料,探究下列問題。材料一
下圖為土壤與其他自然地理要素的關系圖。材料二
下圖為理想土壤的成分體積比例圖。5.根據材料一分析影響土壤形成的因素有哪些。[答案]
成土母質、生物、氣候、地貌等。6.土壤固體包括礦物質和有機質,試說明其來源。[答案]
礦物質來源于成土母質,有機質來源于生物。7.試分析土壤孔隙中的空氣和水分異常對植物的影響。[答案]
空氣過多、水分過少會導致植物缺水而枯萎;空氣過少、水分過多,會導致土壤缺氧,并且會因澇漬而導致植物死亡。【核心知識歸納】土壤的形成過程(1)土壤是在成土母質、氣候、生物、地貌和時間五大因素綜合作用下的產物:①在風化作用下,養分釋放與流失;②在低等生物、微生物作用下,有機質積累;③在高等生物作用下,營養富集(有機質重新合成腐殖質)。生物在土壤形成過程中起著主導作用。(2)人類合理的耕作經營,可以提高土壤肥力,促進土壤成為永續利用的可更新資源;不合理利用,可使土壤退化(沙化、鹽堿化、水土流失等)。影響土壤形成的因素影響因素對土壤形成的影響成土母質是土壤發育的物質基礎;決定了土壤礦物質的成分和養分狀況,影響土壤的質地生物沒有生物的作用,就不可能形成土壤;生物殘體形成土壤有機質,有機質在微生物作用下形成腐殖質;使營養物質在土壤表層富集;加快巖石風化和土壤形成的過程,改善成土母質的性狀,促進土壤礦物質顆粒團聚影響因素對土壤形成的影響氣候巖石風化強度和速度與溫度、降水量呈正相關。濕熱地區土壤形成速度快于干冷地區,濕熱地區土壤化學風化作用和淋溶作用強,土壤黏粒比重更高;冷濕環境有利于土壤有機質積累;干熱地區土壤有機質積累少地貌山頂和山麓、陰坡和陽坡、迎風坡和背風坡因水熱條件不同,發育的土壤不同;從山頂到低平洼地,依次為礫質土、砂土、壤土和黏土時間土壤發育的時間越長,土壤層越厚,土層分化越明顯人類活動在人類長期的耕作和培育下,形成了耕作土壤續表【用到生活中去】
牙刷草是找銅礦的指示植物。“牙刷草,開紫花,哪里有銅,哪里有它”是長江中下游地區廣為流傳的諺語。據此完成8~9題。8.牙刷草生長所需的銅元素主要來自
(
)A.生物
B.氣候
C.地形
D.成土母質D[解析]
成土母質是形成土壤的基本原始物質,是土壤形成的物質基礎和礦物養分元素(除氮外)的最初來源。9.有關土壤形成的敘述,正確的是
(
)A.氣候和地形是比較穩定的影響因素B.成土母質是土壤有機質的來源C.陡峭的山坡很難發育成深厚的土壤D.由低緯度向高緯度風化物逐漸加厚C[解析]
陡峭的山坡受重力影響,地表疏松物質的遷移速率快,很難發育成深厚的土壤。隨堂練
學以致用
土壤容重是指田間自然狀態下,單位體積土壤烘干后的重量。土壤容重與土壤質地、壓實狀況、土壤顆粒密度、土壤有機質含量及各種土壤管理措施有關。有機質含量高、疏松多孔的土壤容重小,土壤發育良好。據此完成1~3題。1.土壤容重越大
(
)A.有機質含量越低
B.土壤孔隙度越高C.單位體積土壤干重越輕
D.越利于作物生長A[解析]
由材料可知,土壤容重越大,有機質含量越低,土壤孔隙度越低;單位體積土壤干重越重,越不利于作物生長。2.下列四種土壤中,土壤容重最小的是
(
)A.東南丘陵的紅壤
B.松嫩平原的黑土C.四川盆地的紫色土
D.長江中下游平原的水稻土B[解析]
由材料信息“有機質含量高、疏松多孔的土壤容重小”可知,土壤越肥沃,土壤容重越小。3.下列措施不能降低土壤容重的是
(
)A.引水灌溉
B.秸稈還田
C.深耕土地
D.紅壤摻沙A[解析]
秸稈還田、深耕土地、紅壤摻沙都可以增加土壤孔隙度,降低土壤容重;而引水灌溉使得土壤物質緊實,可能會提高土壤容重。
土壤微生物量是指生活在土壤中的細菌、真菌、放線菌、藻類和土壤微動物體內所含的生物總量。它是土壤有機質轉化的主導因子,對了解土壤肥力具有重要意義。下圖示意岷江上游河谷各類植物土層在1~10厘米不同季節土壤微生物量分布。據此完成4~5題。4.圖中土壤微生物量的分布特點是
(
)A.春夏季多,秋冬季少
B.隨緯度升高而降低C.夏秋季多,冬春季少
D.隨海拔升高而降低C[解析]
由圖可知,土壤微生物量的分布特點是夏秋季多,冬春季少。5.與春季相比,秋季土壤微生物量高的主要原因是
(
)A.有大量凋落物進入土壤B.高溫多雨,微生物繁殖快C.氣溫回升,生物生長旺盛D.土壤溫度和濕度高A[解析]
與春季相比,秋季土壤微生物量高的主要原因是秋季樹木落葉,枯枝落葉最多,生物的分解量最大,因此微生物量最大。課后篇
課時分層訓練【合格考過關練】
某研究性學習小組把甲、乙、丙、丁四份質地不同的土壤堆成形狀大小相同的圓錐體,在其中三個土堆上覆蓋一層相同的草皮。通過模擬實驗觀測相同降水強度下土壤質地與水土流失量的關聯性。下面為土壤質地的三角坐標示意圖和實驗相關數據表。據此完成1~3題。土壤甲乙丙丁砂粒40457814粉粒25251419黏粒353086747.3201.215.776.91.甲土壤屬于
(
)A.砂土
B.壤土
C.黏土
D.粉土B[解析]
甲土壤的三類粒徑的百分比對照土壤質地的三角坐標圖可知,為壤土。2.丁土壤屬于
(
)A.砂土
B.壤土
C.黏土
D.粉土C[解析]
丁土壤中,黏粒比例最大,為黏土。3.實驗結果表明,在相同植被覆蓋條件下,水土流失最嚴重的土壤質地
(
)A.砂粒與黏粒比重接近B.黏粒比重小,砂粒比重大C.粉粒與黏粒比重接近D.砂粒比重小,黏粒比重大D[解析]
由材料“在其中三個土堆上覆蓋一層相同的草皮”和實驗結果可知,水土流失最嚴重的乙土壤沒有覆蓋草皮,即相同植被覆蓋條件下的有甲、丙、丁,其中丁地水土流失最嚴重。
4.有關氣候與土壤關系的說法,正確的是
(
)A.在寒冷的氣候條件下,土壤中的有機質含量較少B.在常年溫暖濕潤的氣候條件下,化學分解作用較快C.在常年溫暖濕潤的氣候條件下,土壤中的有機質含量較多D.在常年溫暖濕潤的氣候條件下,微生物分解作用較慢B[解析]
寒冷氣候條件下,土壤的有機質分解較慢,有機質含量較多;溫暖濕潤的氣候條件下,化學分解作用和微生物分解作用都較快,有機質易分解。5.陡峭的山坡上難以發育成深厚土壤的原因是
(
)A.地表疏松物質的遷移速度快B.地表疏松物質的侵蝕速率較慢C.光熱條件差D.水分條件差A[解析]
陡峭的山坡,地表疏松物質易被侵蝕、搬運,難以發育成深厚的土壤。6.利于土壤有機質積累的是
(
)A.氣候濕熱、草類茂盛的地區B.氣候濕熱的熱帶森林地區C.氣候相對寒冷的草原地區D.氣候相對寒冷的森林地區C[解析]
氣候濕熱,淋溶作用強,有機質的分解較快,氣候冷濕地區微生物分解緩慢,利于有機質的積累;草類茂盛且根系集中在近地表的土壤中,為土壤表層提供了大量有機質。
讀下圖,完成7~8題。7.圖示反映出影響土壤形成的因素是
(
)A.成土母質
B.地貌
C.時間
D.氣候C[解析]
時間決定著土壤的發育進程,隨著時間的推移,土壤從無到有,從薄到厚,層次由少到多,逐步發育成熟。
D
【等級考提分練】
巖土給水度是指巖土在重力作用下能自由排出的水的體積占巖土總體積(包括所含水)的百分比,巖土持水度是指巖土中經重力排水后所含水的體積占巖土總體積(包括所含水)的百分比,巖土的孔隙度指巖土的孔隙體積與巖土總體積(包括所含水)的比值。潛水是在重力作用下可以流動的水。下圖為孔隙度、給水度、持水度的關系圖。讀圖,完成9~11題。9.孔隙度、給水度、持水度三者關系為
(
)A.前者大于后兩者之和B.前者等于后兩者之和C.前者小于后兩者之和D.三者沒有直接關系B[解析]
巖土空隙中的水體積在水源充足的情況下等于空隙體積,這些水在重力作用下可以流出一部分,但會在巖土中保留一部分,分別為土壤給水和土壤持水。因此,孔隙度等于給水度與持水度之和。10.由圖可知
(
)A.巖土顆粒越大,孔隙度越大B.巖土顆粒越大,給水度越大C.巖土顆粒越大,給水度越小D.巖土顆粒越大,持水度越小D[解析]
由圖可知,巖土顆粒越小,孔隙度越大;巖土給水度隨巖土顆粒增大呈先增大后減小趨勢;巖土顆粒越大,持水度越小。11.降水量和降水強度以及植被狀況相同的情況下,潛水最豐富的土壤類型是
(
)A.細砂質土壤
B.中砂質土壤
C.粗砂質土壤
D.細礫質土壤C[解析]
給水度越大,潛水越豐富,在粗砂質土壤中,給水度最大,因此潛水最豐富。
“墑”指土壤的水分狀況,受土壤水運動影響,“墑情好”有利于種子發芽和作物生長。土壤在過水后會形成更多通往地表的毛細管,下層土壤水分主要沿毛細管運動到表層。據此完成12~13題。12.《齊民要術》中有“鋤不厭數,周而復始,勿以無草而暫停”的說法,“鋤”的核心作用是
(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九年級化學上冊 第1單元《課題1 物質的變化和性質》教學設計 (新版)新人教版
- 五年級信息技術上冊 孫悟空變變變教學設計 冀教版
- 上冊教案(教案)-2024-2025學年三年級上冊勞動浙教版
- 人教部編版九年級下冊12 詞四首綜合與測試教學設計
- 初中主題班會“文明禮儀伴我行”教學設計
- 防性侵安全教育主題
- 五年級品德與社會上冊 請你相信我 1教學設計 人教新課標版
- 財務咨詢公司業務培訓
- 2024中鋁智能科技發展有限公司面向社會公開招聘5人(第十五批)筆試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2024中鐵大橋局集團武漢置業發展有限公司春季校園招聘筆試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川教版生命生態安全一年級上冊第12課 做一個受歡迎的人 教學設計
- 油氣輸送管道高后果區識別與評價釋義
- 高價值專利挖掘布局
- 邊防支隊綜合指揮平臺可行性研究報告暨初步設計方案-2
- 市政管網一體化泵站吊裝施工方案
- GB/T 32434-2015塑料管材和管件燃氣和給水輸配系統用聚乙烯(PE)管材及管件的熱熔對接程序
- GA/T 486-2015城市道路單向交通組織原則
- FZ/T 62034-2016磁性軟紗門
- 《物權法(第四版)》第八章 用益物權及特許物權
- 硬件開發流程圖
- DBJ50∕T-356-2020 智慧工地建設與評價標準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