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知識點-2_第1頁
初中生物知識點-2_第2頁
初中生物知識點-2_第3頁
初中生物知識點-2_第4頁
初中生物知識點-2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0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一單元生物和生物圈(初一上冊)

第一章認識生物

第一節生物的特征

一、生物的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要營養。(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動物從外

界獲取現成的營養物質。)

2、生物能進行呼吸。(大多數的生物進行有氧呼吸,少數的生物進行

無氧呼吸)

3、生物能排出體內產生的廢物。(動物通過出汗、呼出氣體、排尿的

方式排出廢物,植物通過落葉的方式排出廢物。)

4、生物能對外界刺激作出反應。(例:斑馬發現敵害后迅速奔逃,含

羞草受到碰觸時葉片合攏。)

5、生物能生長和繁殖。(例:植物能產生種子,動物產卵、產仔繁殖

下一代。)

6、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細胞構成的。

二、科學探究的方法:

1、觀察:觀察是科學探究的一種基本方法。

(1)方法:可以用肉眼,也可以借助放大鏡、顯微鏡等儀器,或利用照

相機、錄音機、攝像機等工具,有時還需要測量。(對看上去相似的生物,

要注意觀察它們的不同之處:對看上去差別明顯的生物,要注意觀察它們的

相同之處。)

(2)注意問題:觀察要有明確的目的;觀察要全面、細致和實事求是,

并及時記錄下來:對于需要較長時間的觀察,要有計劃,有耐心;觀察時要

積極思考,多問幾個為什么;還要同別人交流看法。

2、調查:(見第二節調查我們身邊的生物)

3、收集和分析資料:(見第二章第一節生物圈)

4、探究實驗:(見第二章第二節環境對生物的影響)

第二節調查我們身邊的生物

一、調查:

1、調查是科學探究常用的方法之一。

2、調查步驟:明確調查目的、確定調查對象、制定合理的調查方案、

如實記錄、對調查結果進行整理和分析

3、抽樣調查:有時因為調查的范圍很大,不可能逐個調查,就要選取

一部分調查對象作為樣本進行調查。

二、調查校園的生物種類:

1、要記錄生物的名稱、數量以及生活環境。

2、要如實記錄,不能憑個人好惡取舍。

3、不要傷害動物和損傷植物。

4、注意安全。

三、生物的分類:

1、按照形態結構分:動物、植物、其他生物

2、按照生活環境分:陸生生物、水生生物

3、按照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寵物

第二章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第一節生物圈

一、生物圈

]、生物圈的概念.

地球上適合生物之存的地方,其實只是它表面的一薄層,科學家把這一

薄層叫做生物圈。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生物都生存于生物圈中。

2、生物圈的范圍:生物圈以海平面為標準向上"千米,向下深入10

千米,包括大氣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巖石圈的表面。

(1)大氣圈的底部:大氣圈是由多種氣體組成的,大氣圈中的生物主

要有飛翔的鳥類、昆蟲、細菌等。

(2)水圈的大部:水圈包括地球上全部的海洋和江河湖泊。大多數生

物生活在距海平面150米內的水層中。

(3)巖石圈的表面:巖石圈是地球表層的固體部分。它的表面大多覆

蓋著土壤,是一切陸生生物的“立足點”o也是人類的“立足點”。

3、生物圈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條件:

營養物質、陽光、空氣、水、適宜的溫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間。

4、收集和分析資料

收集和分析資料是科學探究中常用的方法之一。

(1)收集資料的途徑:查閱書刊報紙、拜訪有關人士、上網搜索。

(2)資料的形式:包括文字、圖片、數據、音像資料等。

(3)對獲得的資料要進行整理和分析,從中尋找問題的答案,或者發

現探究的線索。

第二節環境對生物的影響

一、環境對生物的影響:影響生物生活的環境因素可以分為兩類,一類

是非生物因素,另一類是生物因素。

1、非生物因素:光、水分、溫度、空氣等

2、生物因素:生物因素是指影響某種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生物圈內

每一種生物都受到周圍很多其他生物的影響。

(1)捕食關系:例如七星瓢蟲捕食魴蟲

(2)合作關系:例如蜜蜂大“家庭”成員之間分工合作

(3)競爭關系:例如到田里的雜草和水稻

(4)寄生關系:例如寄生在人體內的蛔蟲

(5)共生關系:例如根瘤菌和豆科植物

二、探究實驗:

1、探究過程:

(1)提出問題(2)作出假設(3)制定計劃(4)實施計劃(5)將

出結論(6)表達和交流

2、設計對照實驗:

在研究某種條件對研究對象的影響時,對研究對象所進行的除了該條件

不同以外,其他條件都相同的實驗,叫對照實驗。

3、變量唯一:

一個探究實驗中只能有一個實驗變量,其他因素都應相同。

4、對照組和實驗組:

一般來說,對照組要確保實驗對象的某種生命活動正常進行,滿足實驗

對象所需要的適宜的外界環境條件(不受人為因素的干擾、處理)。實驗組

相對于對照組則缺少一個適宜的條件(接受人為因素的干擾、處理)。

三、探究光對鼠婦生活影響

1、提出問題:光對鼠婦的生活有影響嗎?

2、作出假設:光對鼠婦的生活有影響。鼠婦適合生活在陰暗的環境中。

3、方法步驟:在鐵盤內放上一層濕土,取10只鼠婦放在鐵盤中央。然

后以鐵盤橫軸中線為界,一側蓋上紙板,另一側蓋上玻璃板。一段時間后觀

察明亮處和陰暗處的鼠婦數目。

4、注意問題:

(1)本實驗的變量:光

(2)本實驗的對照組和實驗組:

對照組是無光的一側;實驗組是有光的一側。

(3)如何保證實驗結果的不同只能是由確定的變量引起的?

采用對照實驗,可保證除了所研究的因素不同外,其他因素都相同。這

樣實驗結果的不同只能是由單一變量引起的。

(4)為什么要用10只鼠婦做實驗,而不用一只?

防止偶然因素的影響,減小實驗誤差。

(5)所用鼠婦的數量是不是越多越好?

不是,所用鼠婦的數量越多,實驗的難度也就越大。

(6)為什么要計算全班各小組的平均值?

計算全班各小組的平均值,可減小實驗誤差。

(7)實驗結束后,對鼠婦如何處理?

將鼠婦放回適合它們生存的自然環境中。

第三節生物對環境的適應和影響

一、生物對環境的適應和影響

1、生物對環境的適應:生物對環境的適應是普遍存在的。現存的每一

種生物,都具有與其生活環境相適應的形態結構和生活方式。例如旗形樹的

樹冠像一面旗幟;沙漠中的植物大多根系發達,葉片退化成刺

2、生物對環境的影響:例如植物的蒸騰作用能調節空氣濕度;蚯蚓能

疏松土壤。

二、探究植物對空氣濕度的影響

1、提出問題:植物對空氣濕度有影響嗎?

2、作出假設:植物對空氣濕度有影響。在裸地、草地或茂密的灌叢中,

灌木叢中的空氣濕度最大,裸地的空氣濕度最小。

3、制定計劃:分早、中、晚三次,每次分草坪、裸地及灌木叢三個地

方進行實驗,為了準確,每次每個實驗進行三次,并取其平均值。

4、實驗記錄:

不同時間、不同地點的相對濕度

時間裸地草地灌叢

第一次

早晨第二次

第三次

平均值

第一次

中午第二次

第三次

平均值

第一次

晚上第二次

第三次

平均值

5、實驗結果:

從表中可以看出早、中、晚三個地方空氣濕度均有差異,且都是草地濕

度最大,灌叢其次,裸地濕度最小。

6、實驗結論:植物對空氣濕度有影響。在裸地、草地或茂密的灌叢中,

灌木叢中的空氣濕度最大,裸地的空氣濕度最小。

第四節生態系統

一、生態系統

1、生態系統的概念:在一定地域內,生物與環境所形成的統一整體叫

生態系統。一片森林,一塊農田,一片草原,一個湖泊,等都可以看作一個

生態系統。

2、生態系統的組成:

生態系統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組成,生物部分包括生產者(植物)、

消費者(動物)、分解者(細菌、真菌);非生物部分包括陽光、水、空氣、

溫度等。

二、物質流和能量流

1、食物鏈和食物網:

(1)食物鏈:在生態系統中,生物為了獲取能量而捕食其他生物形成

的食物聯系叫食物鏈。(食物鏈以生產者為起點,終點為消費者。)

(2)食物網:在一個生態系統中,往往有很多條食物鏈,它們彼此交

錯連接,形成了食物網。

2、物質流和能量流:

(1)在生態系統中,物質和能量沿著食物鏈和食物網流動。能量在

食物鏈的流動過程中被多種生物逐步消耗。營養級越低,生物數量越多;營養

級越高,生物數量越少。

(2)當人類排放的有毒物質進入生態系統,有毒物質會通過食物鏈

不斷積累,叫做生物富集作用。會危害生態系統中的許多生物,最終威脅人

類自身。食物鏈中營養級別越高的生物,體內有毒物質積累的就越多。

三、生態系統的自我調節能力和生態破壞

1、生態平衡:在一般情況下,生態系統中各種生物的數量和所占的比

例是相對穩定的,形成一種動態的平衡。

2、生態系統具有一定的自動調節能力。一個生態系統,其生物種類和

數量越多,它的自動調節能力就越強。

3、生態系統的調節能力有一定限度,如果外界干擾超過了這個限度,

生態系統就會遭到破壞。

4、人類活動是生態系統影響最大的因素。

第五節多種多樣的生態系統

一、生態系統的類型

1、自然生態系統:自然生態系統是指生物在自然環境中形成的各種生

態系統。常見的有森林生態系統、草地生態系統、荒漠生態系統、海洋生態

系統、淡水生態系統等。

(1)森林生態系統:涵養水源,保持水土,有“綠色水庫”之稱。

(2)草地生態系統:分布在干旱地區,年降雨量很少,缺乏高大植物。

(3)荒漠生態系統:生物稀少,生態環境最為惡劣。

(4)濕地生態系統:凈化水源,蓄洪抗旱,有“地球之腎”之稱。

2、人工生態系統:在人工栽培或建造的環境中形成的生態系統叫工生

態系統。常見的有農田生態系統、城市生態系統等。

(1)農田生態系統:以農作物為主體,動植物種類較少。

(2)城市生態系統:植物的種類和數量少,消費者主要是人類。

二、了解當地的生態系統

1、生態系統是一個動態變化的系統。

2、生態系統是一個開放的系統。

第六節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態系統

1、生物圈是一個統一的整體,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態系統,是所有生物

的共同家園。

2、保護生物圈,人人有責。

第二單元生物和細胞

第一章觀察細胞的結構

第一節練習使用顯微鏡

一、顯微鏡的結構

1、鏡座:支持穩定顯微鏡。

2、鏡柱:支持鏡柱以上的部分

3、鏡臂:握鏡的部位;

4、載物臺:用于放置玻片標本。中央的圓孔,叫通光孔。兩旁各有一個

壓片夾,用于固定所觀察的玻片。

5、鏡筒:上端裝目鏡,下端連接轉

換器。

6、轉換器:鏡筒下端能轉動的圓盤。

其上安裝物鏡。

7、反光鏡:有平面鏡和凹面鏡兩種。

平面鏡有反光作用,光線強時使用平面鏡;

凹面鏡有聚光作用,光線弱時使用凹面

鏡。

8、遮光器:上面有大小不等的圓孔,

叫光圈。用來調節光線的強弱。光線強時,

用小光圈;光線弱時,用大光圈。

9、鏡頭:是顯微鏡最重要的結構,

包括目鏡和物鏡兩種。目鏡安裝在鏡筒上

端,目鏡越長放大倍數越低;物鏡安裝在轉換器上,物鏡越長放大倍數越高。

顯微鏡的放大倍數為目鏡放大倍數與物鏡放大倍數的乘積。如觀察時所用物

鏡為40X、目鏡為10X,則物體放大倍數為40X10=400倍。

10、準焦螺旋:

(1)粗準焦螺旋:轉動時鏡筒升降的幅度較大;

(2)細準焦螺旋:轉動時鏡筒升降的幅度較小。

(3)轉動方向和升降方向的關系:順時針轉動準焦螺旋,鏡筒下降;

逆時針轉動準焦螺旋,鏡筒上升。

二、顯微鏡的使用

1、使用步驟:

(1)取鏡和安放:

右手握住鏡臂,左手托住鏡座,鏡筒向前,鏡臂向后,把顯微鏡放在實

驗臺距邊緣7厘米處,略偏左。安裝好目鏡和物鏡。

(2)對光:

轉動轉換器,使低倍物鏡對準通光孔。轉動粗準焦螺旋,使物鏡前端與

載物臺保持2厘米距離。轉動遮光器,使最大的光圈對準通光孔。左眼注視

目鏡(右眼要睜開),轉動反光鏡,通過目鏡可看到明亮的視野。

(3)放置玻片標本:

把所要觀察的玻片標本放在載物臺上,用壓片夾壓住,標本要正對通光

孔的中心。

(4)調節距離:轉動粗準焦螺旋,使鏡筒緩緩下降,直到物鏡接近玻

片標本為止(此時兩眼要從側面注視物鏡,以避免物鏡與玻片標本相撞,防

止玻片標本損壞和劃壞物鏡鏡頭)。左眼注視目鏡,逆時針轉動粗準焦螺旋,

使鏡筒緩緩上升,直到看清物像為止。

(5)觀察:略微轉動細準焦螺旋,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移動玻片

標本,全面的觀察材料,如果需要重點觀察的部分,將其移到視野的正中央,

再轉換高倍鏡進行觀察。

2、清潔收鏡:實驗完畢,把顯微鏡的外表擦拭干凈。如需擦拭目鏡和物

鏡,請用擦鏡紙。轉動轉換器,把兩個物鏡偏到兩旁,并將鏡筒緩緩下降到

最低處。

3、注意問題:

(1)用顯微鏡觀察的材料必須是薄而透明的。

(2)放大倍數:放大倍數越大,顯微鏡下看到細胞的數目越少,細胞

的體積越大。放大倍數越小,顯微鏡下看到細胞的數目越多,細胞的體積越

小。

(3)倒像:顯微鏡下看到的物象是倒像,玻片的移動方向和視野中物

像的移動方向相反。向右移動玻片標本,物像向左移動。

(4)由低倍鏡換高倍鏡后,視野會變暗。

(5)辨別污物存在部位:轉動目鏡,污點動,則污點在目鏡上;移動

玻片標本,污點動,則污點在玻片標本上;轉動目鏡、移動標本,污點都不

動,則在物鏡上。

第二節觀察植物細胞

一、觀察植物細胞:

1、玻片標本的種類:常用的玻片標本有切片、涂片、裝片三種,這三

種玻片標本都可以做成永久標本(可長期保存)或臨時標本(不能長期保存)。

(1)切片:用從生物體上切取的薄片制成。如葉片切片。

(2)涂片:用液體的生物材料經過涂抹制成。如血液涂片

(3)裝片:從生物體上撕下或挑取的少量材料制成。如洋蔥表皮細胞

裝片。

;、洋蔥臨時裝片的制作

(1)擦:用潔凈的紗布把載玻片和蓋玻片擦凈。

(2)滴:用滴管在載玻片的中央滴一滴清水。

(3)取:用鏡子從洋蔥鱗片葉內側撕取一小塊內表皮。

(4)展:把撕下的內表皮浸入載玻片上的水滴中,用鏡子把它展平。

(5)蓋:用鏡子夾起蓋玻片,使它的一側先接觸載玻片上的水滴,然

后緩緩放平(避免蓋玻片下面產生氣泡,影響觀察)。

(6)染:在蓋玻片一側滴一滴稀碘液,在蓋玻片另一側用吸水紙吸引,

使染液浸潤標本的全部。

二、植物細胞的基本結構

1、細胞壁:支持、保護細胞

《_____2、細胞膜:控制物質進出,保護作

用,在普通顯微鏡下不易看清。

''*3、細胞質:細胞膜以內,細胞核以

,丁A_____一外的結構叫細胞質。

?.■_,v4、細胞核:含有遺傳物質

5、葉綠體:進行光合作用的場所。

6、液泡:液泡內的細胞液溶解著多

一種物質(如糖分等)。

AtJi;

三、生物繪圖:

1、圖的大小要適當,在紙上的位

置要適中,一般略偏左上方,右方和下方留出注字和寫圖名的地方。

2、先用鉛筆輕輕畫出輪廓,再正式畫好。

3、圖中較暗的地方,用鉛筆點上細點來表示(用細點的蔬密表示明暗

程度,越暗的地方,細點越多)

4、字要注在圖的右側,各指示線要平行,終點要對齊。

5、在圖的下方注明圖的名稱。

第三節觀察動物細胞

一、觀察口腔上皮細胞實驗

1、擦:用潔凈的紗布把載玻片和蓋玻片擦凈。

2、滴:用滴管在載玻片的中央滴一滴生理鹽水(濃度為0.9%,目的是

維持細胞的正常形態)。

3、舌U:用消毒的棉簽在自己漱凈的口腔內側壁上輕輕刮幾下(漱口的

目的是清除口腔內的雜質)。

4、涂:把棉簽上附有碎屑的一端,放在載玻片上的生理鹽水滴中涂抹

幾下。

5:蓋:用鏡子夾起蓋玻片,使它的一側先接觸載玻片上的水滴,然后

緩緩放平。

6、染:在蓋玻片一側滴一滴稀碘液,在蓋玻片另一側用吸水紙吸引,

使染液浸潤標本的全部。

二、動物細胞的結構

動物的細胞包括細胞膜、細胞質、細

胞核和線粒體等。

三、植物細胞與動物細胞比較

1、相同點:都有細胞膜、細胞質、

細胞核,都有線粒體。

2、不同點:植物細胞有細胞壁、葉

綠體和液泡,動物細胞沒有。

第三單元生物圈中的綠色植物(初一下冊)

第一章生物圈中有哪些綠色植物

第一節藻類植物

1、淡水藻類:藍藻、水綿、衣藻、剛毛藻、輪藻、小球藻

2、海洋藻類:海帶、紫菜、石花菜、裙帶菜、馬尾藻、鹿角菜

3、藻類植物的主要特征:大都生活在水中,少數生活在陸地上的陰濕

處。藻類植物的整個身體都浸沒在水中,全身都能從環境中吸收水分和無機

鹽。細胞里有葉綠體,能進行光合作用。結構簡單,無根、莖、葉等器官的

分化。

4、藻類的經濟意義:①藻類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機物可以作為

魚的餌料,放出的氧氣除供魚類呼吸外,還是大氣中氧氣的重要來源(可供

地球90%的氧氣)。②海帶、紫菜、海白菜等可食用。③從藻類植物中提取

的碘、褐藻膠、瓊脂等可供工業、醫藥上使用。

第二節苔葬植物和蕨類植物

一、苔葬植物

1、常見種類:葫蘆薛、地錢、泥炭群、黑葬

2、主要特征:大都生活在潮濕的陸地環境中。一般具有莖和葉,但莖

中沒有導管,葉中沒有葉脈。沒有真正的根,只有假根(假根不能吸收水分

和無機鹽,只起固定作用)。所以苔辭植物植株矮小。

3、意義:苔葬植物的葉很薄,只有一層細胞構成,對二氧化硫等有毒

氣體十分敏感,可作為監測空氣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二、蕨類植物

1、常見種類:真蕨、卷柏、貫眾、滿江紅、腎蕨、中華水韭

2、主要特征:蕨類植物有根、莖、葉的分化,而且還具有輸導組織、

機械組織,所以植株比較高大(注意:整個地上部分都是蕨類植物的葉)。

3、蕨類植物的經濟意義:①有些可食用(如蕨菜);②有些可供藥(如

卷柏、貫眾);③有些可供觀賞;④有些可作為優良的綠肥和飼料(如滿江

紅);⑤古代的蕨類植物的遺體經過漫長的年代,變成了煤。

第三節種子植物

一、抱子植物和種子植物:

1、抱子植物:不結種子,只產生抱子,靠抱子繁殖的植物叫抱子植物。

包括藻類植物、苔葬植物、蕨類植物。

2、種子植物:絕大多數植物都是結種子的,并且都是由種子發育而成

的,這些植物稱為種子植物。種子植物根據種子有無果皮包被,分為裸子植

物和被子植物。

二、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1、裸子植物:種子裸露,無果皮包被。如松、水杉、銀杉、銀杏、蘇

鐵、側柏。

2、被子植物(綠色開花植物):種子外面有果皮包被。

三、種子的結構

1、蠶豆種子(雙子葉植物一子葉有2片):由種皮和胚組成,胚包括

胚芽、胚軸、胚根、子葉(儲存營養物質)四部分。

2、玉米種子(單子葉植物一子葉有1片):由種皮、胚、胚乳(儲存

營養物質)三部分組成。(注意:玉米種子的果皮和種皮緊貼在一起,不易

分離,所以玉米粒實際上是果實,而不是種子)。

3、單子葉植物與雙子葉植物種子比較

相同點不同點

單子葉植物都有種皮和胚胚有1片子葉,有胚乳

胚都由胚芽、胚軸、營養物質貯藏在胚乳中

胚根、子葉組成胚有2片子葉,無胚乳

雙子葉植物都有儲藏養料的結構營養物質貯藏在子葉中

四、種子植物更適應陸地生活的原因:

種子植物比苔葬、蕨類更適應陸地的生活,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是能產

生種子。

五、種子的成分:

種子中含有有機物和無機物,其中有機物包括淀粉、蛋白質、脂肪。無

機物包括水和無機鹽。

六、觀察種子的結構

1、觀察菜豆種子的結構

(1)取一粒浸軟的菜豆種子,觀察它的外形。

(2)剝去種子外面的種皮,分開兩片子葉。

(3)用放大鏡觀察胚芽、胚軸、胚根和子葉。

2、觀察玉米種子的結構

(1)取一粒浸軟的玉米種子,觀察它的外形。

(2)用刀片將玉米種子從中央縱向剖開。

(3)在剖面上滴一滴碘液,用放大鏡觀察被碘液染成藍色的胚乳,以

及未被碘液染成藍色的果皮和種皮、胚芽、胚軸、胚根、子葉。

七、測定種子的成分

]、和中含*有

(1)步驟:取適量干燥的小麥種子,裝進干燥的試管里。用試管夾夾

住試管上端1/3處放在酒精燈上均勻加熱。

(2)現象:試管壁上有水珠出現。

(3)結論;種子中含有水分。

(4)注意問題

▲小麥在試管底部要散成一斜面,烘烤部位要局限在有小麥的區域內,

可緩慢晃動,以求小麥受熱均勻。

▲試管需保持水平或口稍向下傾斜,這樣管壁上出現的水珠才不會流

向管底,不會引起試管爆裂;

▲烘烤時間不宜過長,否則種子就會發生碳化,碳化的部分往往粘在

試管壁上,不易洗掉。

2、種子中含有無機鹽

(1)步驟:取一粒的浸軟的小麥種子,用鐵絲穿好,放在酒精燈上燃

燒至灰白色O

‘一(2)現象:燃燒完后有灰白色的灰燼。

(2)結論:種子中含有無機鹽。

(4)注意問題

▲燃燒后,鐵絲很燙,要避免燙傷手和燙壞桌面。

3、種子中含有淀粉

(1)步驟:將小許小麥面粉用紗布包起來,在清水中揉擠,當清水變

成乳白色時,取2毫升乳白色的溶液滴入試管中,在酒精燈上加熱煮成糊狀,

冷卻后滴加幾滴碘液。

(2)現象:試管中的液體變藍。

(3)結論:種子中含有淀粉

4、幣子^中含"有"白

(1)步驟:將紗布包內的面團,放在清水內繼續揉擠,紗布內只剩下

黃白色的膠黏物質為止。取一小塊黃白色的膠黏物質放入培養皿中,滴加雙

縮尿試劑。

(2)現象:黃白色的膠黏物質變成紫色。

(3)結論:種子中含有蛋白質

(4)注意問題

▲面團不要過大。

▲一直要到紗布中沒有乳白色物質滲出,才可停止。

5、種子中含有脂肪

(1)步驟:將花生種子的種皮去掉,放在白紙上擠壓。

(2)現象:白紙上出現油跡。

(3)結論:種子中含有脂肪

第二章被子植物的一生

第一節種子的萌發

一、種子的萌發條件:

1、環境條件:適宜的溫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氣

2、自身條件:具有完整的有生命力的胚,不處于休眠期。

二、測定種子的發芽率

發芽的種子數

1、發芽率=----------------*100%

共檢測的種子數

2、發芽率應達到90%以上,才能播種。

三、種子萌發的過程

種子先吸收水分。子葉或胚乳中的營養物質轉運給胚根、胚芽、胚軸。

隨后,胚根先突破種皮,發育成根。胚軸伸長(發育成根莖相連的部分),

胚芽發育成莖、葉。(注:食用豆芽的白胖部分是由胚軸發育來的)

第二節植株的生長

一、幼根的生長

1、根生長最快的部位是伸長區。

2、根的生長一方面靠分生區增加細胞的數量,一方面要靠伸長區細胞

體積的增大。

3、根尖的結構

根冠:保護作用

分生區:細胞有很強的分裂能力,屬分生組織。

伸長區:細胞能不斷伸長,是根生長最快的部位。

成熟區:表皮細胞形成根毛,內部形成導管,是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

二、枝條是由芽發育成的

1、芽中有分生組織,種子萌發時,胚芽發育成幼苗的莖和葉。幼苗形

成后,莖、葉、花都是由芽發育而成的。枝條由葉芽發育而成,花由花芽發

育而成。

2、小麥、水稻、竹子等植物屬居間生長。

三、木本植物莖的加粗

1、木本植物莖的結構:

(1)樹皮:內側部分叫韌皮部,里面有篩管

(2)形成層:由幾層細胞構成,有很強的分裂能力,向外分裂形成新

的韌皮部,向內分裂形成新的木質部。所以木本植物的莖能逐年加粗。草本

植物莖中沒有形成層,因而不能長得很粗。

(3)木質部:很硬,有很強的支持力,內有導管。

(4)髓:有貯藏營養的功能。

2、年輪:

同一年形成的木材,顏色是逐漸變新的,中間沒有明顯的界限,共同構

成一個環帶,叫年輪。

四、植株的生長需要營養物質

1、植株的生長需要多種無機鹽,其中需要量最多的是氮、磷、鉀。

2、合理施肥,多用農家肥。

五、無土栽培:

不用土壤,根據植物生活所需要無機鹽的種類和數量,按照一定的比例

配成營養液,來栽培植物。這種方法叫無土栽培。

第三節開花和結果

一、花的結構(以桃花為例)

1、花的主要部分是花蕊(花蕊包括雌蕊和雄蕊),因為它們與果實和

種子的形成有關。

2、雄蕊由花絲和花藥組成,花藥里面有花粉,花粉萌發能長出花粉管,

花粉管內有兩個精子。

3、雌蕊由柱頭、花柱、子房組成,子房包括子房壁和胚珠,胚珠中有

卵細胞和極核。

二、傳粉和受精

1、傳粉:花粉從花藥落到雌蕊柱頭上的過程,叫傳粉。

2、傳粉的方式:

(1)昆蟲傳粉:靠昆蟲傳粉的花,叫蟲媒花。蟲媒花一般具有鮮艷的

花冠、芳香的氣味、甜美的花蜜。

(2)風傳粉:靠風傳粉的花,叫風媒花。風媒花一般花粉多而輕盈,

柱頭常有分叉和粘液。

3、受精:花粉管內的兩個精子,一個與卵細胞結合形成受精卵,一個

與極核結合形成受精極核,這個過程叫雙受精。雙受精作用是綠色開花植物

特有的。

三、果實和種子的形成

1、受精完成后,花瓣、雄蕊、柱頭、花柱凋落。子房發育成果實;子

房壁發育成果皮;胚珠發育成種子;受精卵發育成胚;受精極核發育成胚乳;

珠被發育成種皮。

2、果實=種子+果皮;雙子葉植物種子=種皮+胚;單子葉植物種子=

種皮+胚+胚乳

3、一個子房可發育成一個果實;一個胚珠可發育成一個種子。如果一

個子房內有多個胚珠,則果實中可有多個種子。

4、人工受粉

當傳粉不足的時候可以人工輔助受粉。

第三章綠色植物與生物圈的水循環

第一節綠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

一、綠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

1、水分在植物體內的作用

(1)水分是植物體的重要組成成分。

(2)植物體內水分充足時,植株才能硬挺,保持直立的姿態;葉片才

能舒展,有利于光合作用。

(3)無機鹽只有溶解在水中,才能被植物體吸收,并運輸到植物體的

各個器官。

2、水影響植物的分布,但不是唯一的影響因素。

第二節水分進入植物體內的途徑

一、根適于吸水的特點

根吸水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成熟區,成熟區有大量的根毛,增加了根吸

水的表面積。(帚土移栽是為了保護根毛)

二、水分的運輸途徑

1、導管:向上輸送水分和無機鹽

2、篩管:向下輸送葉片光合作用產生的有機物

3、運輸途徑:

土壤中的水分一根毛細胞一導管一植物體的各個器官

第三節綠色植物參與生物圈的水循環

一、蒸騰作用使水分大量散失

1、葉片的結構:

(1)表皮:分上表皮、下表皮

(2)葉肉:

(3)葉脈:

2、氣孔:

氣孔是蒸騰作用的門戶,也是氣體交換的窗口。每個氣孔由兩個成對的

保衛細胞構成。保衛細胞成半月形,外壁厚,不易伸展;內壁薄,較易伸展。

當保衛細胞吸水膨脹時,內壁伸展拉長,牽動外壁向內凹陷,氣孔張開;當

保衛細胞失水收縮時,內外壁都拉直,氣孔關閉。

3、蒸騰作用的意義:

蒸騰作用能提高大氣濕度,增加降水量。促進生物圈水循環。是根吸收

水分和促使水分在體內運輸的主要動力

第四章綠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機物的制造者

第一節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

_.、天生葵的實驗

1、暗處理】把天竺葵放到黑暗處一晝夜。目的:把葉片中的淀粉全部

轉運和消耗。

2、對照實驗:用黑紙將葉片的一部分從上下兩面遮蓋,然后移到陽光

下照射。目的:做對照實驗,看看照光的部位和不照光的部位是不是都產生

淀粉。

3、幾小時后,摘下葉片,去掉遮光的紙片。

4、脫色:把葉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燒杯中,隔水加熱。目的:溶解葉

片中的葉綠素。

5、染色:用清水漂洗葉片,再把葉片放到培養皿里,向葉片滴加碘液。

6、現象;遮光部分不變藍,未遮光部分變藍。

7、結論:綠葉在光下制造有機物。

二、光合作用

1、、概念:綠色植物利用光提供的能量,在葉綠體中合成了淀粉等有機

物,并且把光能轉變成化學能,儲存在有機物中,這個過程叫光合作用。

2、光合作用意義: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機物,不僅滿足了

自身生長、發育、繁殖的需要,而且為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了基本的食

物來源、氧氣來源、能量來源。

第二節綠色植物對有機物的利用

一、綠色植物對有機物的利用

1、用來構建之物體:如有機物是細胞的主要成分。

2、為植物的生命活動提供能量

二、呼吸作用

1、概念:細胞利用氧,將有機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將儲存在

有機物中的能量釋放出來,供給生命活動的需要,這個過程叫呼吸作用。

2、呼吸作用意義:呼吸作用釋放出來的能量,一部分是植物進行各項

生命活動(如:細胞分裂、吸收無機鹽、運輸有機物等)不可缺少的動力,

一部分轉變成熱散發出去。

第五章綠色植物是與生物圈中的碳一氧平衡

1、綠色植物與生物圈中的碳一氧平衡

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不斷消耗大氣中的二氧化碳,產生氧氣,維持

了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2、光合作用公式

光能

二氧化碳+水------->有機物(貯存能量)+氧

葉綠體

3、呼吸作用公式

有機物+氧------->二氧化碳+水+能量

4、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區別和聯系

光合作用呼吸作用

原料二氧化碳和水有機物和氧氣

區產物有機物和氧氣二氧化碳和水

場所有葉綠體的細胞所有生活的細胞

別動力有光無光都進行

實質制造有機物,儲存能量分解有機物,釋放能量

聯系(1)呼吸作用分解的有機物和釋放的能量直接或間接地來自

光合作用,呼吸作用需要的氧由光合作用制造;

(2)呼吸作用為光合作用提供原料二氧化碳和有機物運輸的能

5、光合作用與生產生活關系:

要保證農作物有效地進行光合作用的各種條件。如合理灌溉;合理密植;

間作套種;適當增加光照時間、增加二氧化碳的濃度等。

6、呼吸作用與生產生活的關系:

(1)深耕松土、及時排澇都是為了使空氣流通,以利于植物根部進行

呼吸作用O

'(2)植物的呼吸作用要分解有機物,因此在儲存植物的種子或其他器

官時,要設法降低呼吸作用(如降低溫度、減少含水量、降低氧氣濃度、增

大二氧化碳濃度等都可抑制呼吸作用)。

第六章愛護植被,綠化祖國

1、我國主要的植被類型

草原、荒漠、熱帶雨林、常綠闊葉林、落葉闊葉林、針葉林

2、我國植被面臨的主要問題

植被覆蓋率低,森林資源和草原資源破壞嚴重,土地沙漠化比較嚴重。

3、我國森林覆蓋率16.55%,人均森林面積僅相當于世界的1/5o我國

每年3月12日為植樹節。熱帶雨林是地球的肺,

第四單元生物圈中的人(初二上冊)

第一章人的由來

第一節人類的起源和發展

一、現代類人猿與人類的關系接很近

人類和現代類人猿共同起源于森林古猿。

二、古人類化石及遺物的研究

1、“露西”少女化石

(1)特點:上肢粗短,下肢粗長,股骨粗壯,骸骨前后扁,左右寬。

(2)推測:“露西”少女可能采取直立行走的運動方式。

2、“東非人”頭骨化石及遺物

(1)遺物特點:石塊經過明顯加工,制成石器。

(2)推測:“東非人”初步具有制造工具的能力。

三、人類的進化過程:

樹上生活現代類人猿

I下地生活直立行走制造工具產生語言現代人類

進化的基礎標志人類特有的中樞

第二節人的生殖

一、男性生殖系統的結構和功能:

(1)睪丸:產生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是男性主要的生殖器官。

(2)附睪:貯存和輸送精子

(3)輸精管:輸送精子

(4)精囊腺:分泌黏液

二、女性生殖系統的結構和功能:

(1)卵巢:產生卵細胞和分泌雌性激素,是女性主要的生殖器官。

(2)輸卵管:輸送卵細胞,受精的場所

(3)子宮:胚胎發育的場所

(4)陰道:精子進入、胎兒產出的通道

三、生殖過程:

1、排卵:一般每個月卵巢會排出一個成熟的卵細胞進入到輸卵管

2、受精:精子和卵細胞(人體最大的細胞)在輸卵管結合成受精卵(個

體發育的起點)的過程叫做受精

3、胚泡:受精卵在輸卵管里不斷進行細胞分裂,形成胚泡。

4、著床:胚胞植入子宮內膜上的過程,也叫懷孕(280天)

5、胚胎:著床后,胚胞細胞繼續分裂和分化,發育成胚胎

6、胎兒:胚胎發育到第二個月末時(8周),發育成胎兒(外貌已初具

人形)。胎兒生活在半透明的羊水中,通過臍帶和胎盤(胎兒和母體進行交

換的器官)從母體獲得各種養料和氧氣,胎兒產生的二氧化碳和其它廢物通

過母體排出

7、分娩:成熟的胎兒從母親陰道產出的過程叫分娩

四、酒精、煙草、藥品對胎兒的影響。

胎兒生活在母體內,胎兒生長發育過程中所需要的各種營養物質,都是

通過胎盤從母體中獲得的。如果孕婦喝酒、吸煙或者吃了某些藥品,其中的

有害物質,就會通過胎盤和臍帶到達胎兒的體內,對胎兒的生長發育產生不

良的影響。

五、試管嬰兒的技術。

用人工方法讓卵細胞和精子在體外受精,并進行早期胚胎發育,然后移

植到子宮內發育而誕生的嬰兒。

第三節青春期

一、青春期:

生殖器官開始發育到成熟階段,是身體發育的黃金時期

二、開始年齡:

女性10歲左右,男性12歲左右。女孩一般早于男孩2年。

三、青春期發育特點

1、身高和體重突增(顯著特征)

2、腦和心臟、肺功能趨于完善

3、性發育和性成熟(重要特征)

(1)男性睪丸增大,出現遺精;女性卵巢增大,出現月經現象

(2)出現第二性征:①男性:長胡須、喉結突出、聲調變粗

②女性:骨盆寬大、乳腺發達、聲調變高

第四節計劃生育

1、目的:控制人口數量,提高人口素質

2、要求:晚婚、晚育、少生、優生

晚婚:提倡比法定年齡(男22周歲,女20周歲)晚2到3年結婚

晚育:提倡婚后推遲2到3年生育

少生:控制人口過快增長的關鍵

優生:禁止近親結婚,有利于提高人口素質

第二章人體的營養

第一節食物中的營養物質

1、蛋白質:構成人體細胞的基本物質,為人體的生理活動提供能量;

人體生長發育及受損細胞的修復和更新都離不開蛋白質。魚、蛋、奶、肉、

大豆中含較多的蛋白質。

2、糖類:人體最重要的供能物質,也是構成細胞的成分;葡萄糖、蔗

糖、淀粉都屬于糖類。甘薯、馬鈴薯、大米、面粉中含糖類較多。

3、脂肪:一般情況下,脂肪作為備用的能源物質,貯存在體內;肥肉、

大豆、花生中含較多的脂肪。

4、維生素:不參與構成人體細胞,也不提供能量,含量少,對人體生

命活動起調節作用。

維生素名稱作用缺乏癥食物來源

促進人體正常的發育,皮膚粗糙,

維生素A增強抵抗能力,夜盲癥動物肝臟

維持人的正常視覺。

維持人體正常的新陳神經炎,谷類、豆類

維生素B1代謝和神經系統的腳氣病的種皮內

正常生理功能

維生素C維持正常的新陳代謝,壞血病,新鮮的瓜果

增強抵抗力和蔬菜

維生素D促進小腸對鈣、磷吸收佝僂病(兒童)動物肝臟、

和利用,促進骨骼發育骨質疏松癥蛋黃、乳汁

(成人)

注意:胡蘿卜素在體內可以轉化成維生素A;維生素C性質不穩定,高

溫烹調和長時間儲存易遭到破壞。

5、水:約占體重的60%~70%,細胞的主要組成成分,人體的營養物質

及尿素等廢物只有溶解在水中才能運輸。

6、無機鹽:構成細胞的成分,但不能提供能量。如:

1)鈣:兒童缺鈣易患佝僂病,中老年人缺鈣易患骨質疏松癥。大豆、

牛奶中含鈣較多。

2)鐵:構成血紅蛋白,缺鐵易患缺鐵性貧血,菠菜、肝臟中含鐵較多。

3)碘:缺碘易患地方性甲狀腺腫,海帶、紫菜中含碘較多。

第二節消化和吸收

一、消化系統的組成

1、消化道:消化食物和吸收營養物質,主要由口腔、咽、食道、胃、

小腸、大腸、肛門等組成。

2、消化腺:分泌消化液,主要有唾液腺、胃腺、肝臟、胰腺、腸腺等。

(1)唾液腺:能分泌唾液,唾液中含有唾液淀粉酶,唾液淀粉酶能把

淀粉消化成麥芽糖。

(2)胃腺:能分泌胃液,胃液中含有胃蛋白酶,胃蛋白酶能初步消化

蛋白質。

(3)肝臟:人體最大的消化腺,能分泌膽汁,膽汁中不含消化酶,能

將脂肪乳化成小滴。

(4)胰腺:能分泌胰液,胰液能消化蛋白質、糖類、脂肪。

(5)腸腺:能分泌腸液,腸液能消化蛋白質、糖類、脂肪。

二、小腸的結構特點:

I、小腸是消化食物和吸收營養物質的主要場所。

2、小腸適于消化、吸收的特點:

a)小腸長5---6米。

b)小腸內表面具有皺裳和小腸絨毛(大大增加了消化和吸收的面積)。

c)小腸絨毛內有豐富的毛細血管,小腸絨毛壁和毛細血管只由一層上

皮細胞構成,這種結構有利于吸收營養物質;

三、食物的消化:

食物中的蛋白質、糖類、脂肪等大分子、不溶于水的物質,在消化道內

被分解成小分子、溶于水的物質的過程,叫消化。

四、食物消化的過程

唾液淀粉酶腸液、胰液

1、淀粉......麥芽糖.............葡萄糖

口腔小腸

胃蛋白酶胰液、腸液

2、蛋白質多肽氨基酸

胃小腸

膽汁腸液、胰液

3、脂肪脂肪顆粒甘油和脂肪酸

小腸小腸

五、營養物質的吸收:

1、吸收:小分子、溶于水的物質經過消化道壁進入循環系統的過程。

2、吸收部位:

1)胃:吸收少量的水、酒精

2)小腸:吸收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大部分水、無機鹽和

維生素。被消化的脂肪成分從小腸絨毛的毛細淋巴管吸收。

3)大腸:吸收少量水、無機鹽和一部分維生素

第三節關注合理營養和食品安全

一、合理營養

1、按時進餐,早、中、晚攝入的比例各占30%、40%、30%o

2、不偏食、不挑食、不暴飲暴食

3、均衡攝入五類食物(平衡膳食寶塔)

二、食品安全

1、蔬菜瓜果必須清洗干凈

2、不吃有毒的食物(饅飯菜、發芽的馬鈴薯)

3、買經檢疫合格的食品

4、保持廚房和炊具的干凈

第三章人體的呼吸

第一節呼吸道對空氣的處理

一、呼吸系統的組成:由呼吸道和肺組成。

1、呼吸道:氣體進出肺的通道,由鼻、咽、喉、氣管、支氣管組成,

能清潔、濕潤、溫暖吸入的氣體

1)鼻:鼻腔前部生有鼻毛,能阻擋細菌、灰塵,有清潔空氣的作用。

鼻腔內表面的粘膜能分泌粘液,有清潔和濕潤空氣的作用。粘膜中含有豐富

的毛細血管,有溫暖空氣的作用。

2)咽:呼吸系統和消化系統共有的器官。吞咽時,會厭軟骨蓋住喉的

入口,以免食物進入氣管。

3)喉:既是呼吸器官,又是發聲器官。

4)氣管:產生痰的部位

5)支氣管:

2、肺:

1)位置:位于胸腔內,左右各一個,左肺有兩頁,右肺有三葉。

2)結構:由許多微細支氣管和肺泡組成。肺泡是基本單位。肺泡數量

多,肺泡外面包繞著毛細血管,肺泡和毛細血管的壁都很薄,只由一層上皮

細胞構成,這些特點適于氣體交換。

3)功能:肺是呼吸系統的主要器官,適于氣體交換

第二節發生在肺內的氣體交換

一、呼吸運動

呼吸運動包括吸氣和呼氣兩個動作。

二、呼吸頻率

16次/分

三、肺與外界的氣體交換:肺與外界的氣體交換是通過呼吸運動來實現

的。其交換的動力是肺內外的氣壓差。

1、吸氣

肋間肌收縮,肋骨上升,胸廓前后徑、左右徑增大;同時膈肌收縮,膈

頂下降,胸廓上下徑增大。肺容積增大,肺內壓低于大氣壓,外界氣體進入

肺。

2、呼氣

肋間肌舒張,肋骨下降,胸廓前后徑、左右徑減小;同時膈肌舒張,膈

頂上升,胸廓上下徑減小。肺容積減小,肺內壓高于大氣壓,肺內氣體呼出。

四、體內氣體的交換:通過氣體的擴散作用來實現

二氧化碳

1、肺泡內的氣體交換:血液肺泡

氧氣

氧氣

2、組織里的氣體交換:血液組織細胞

二氧化碳

第三節空氣的質量與健康

一、空氣的質量影響人體健康

1、大氣中的污染物危害人體健康。如:工業生產的排放;車輛、船舶

尾氣;秸稈焚燒;地面揚塵。

2、有害物質能引起呼吸系統的疾病。如:哮喘、肺炎、塵肺。

二、了解當地的空氣質量

1、當地空氣污染的原因

2、改善措施:

1)根本措施:控制污染物排放

2)有效措施:植樹造林

第四章人體內物質的運輸

第一節流動的組織-----血液

一、血液的組成和功能

特點:淡黃色透明液體

血漿成分:水(90%)、血漿蛋白、葡萄糖、氨基酸、無機鹽等

功能:運載血細胞,運輸養料和廢物

紅細胞:紅細胞數量多,呈兩面凹的圓餅狀,成熟的紅細胞

中無細胞核。其作用是運輸氧,也運輸一部分二氧

化碳。

血細胞白細胞:白細胞數量少,比紅細胞大,有細胞核。能吞噬病

菌,對人體有防御和保護作用。發炎時,白細胞增

多。

血小板:血小板個體較小,形狀不規則,無細胞核。與血液

凝固有關,有止血和加速凝血的作用

二、血紅蛋白:紅細胞中含鐵的蛋白質。血紅蛋白在含氧高的地方與氧

結合,在含氧低的地方與氧分離

二、貧血

I、原因:血液中的紅細胞過少,或血紅蛋白含量過低

2、預防:多吃含鐵和蛋白質豐富的食物,如動物的肝臟、菠菜等

第二節血流的管道一血管

1、動脈:把血液從心臟輸送到身體各部分去的血管。動脈管壁厚,彈

性大,管腔小,管內血流速度快,一般分布在身體較深的部位。

2、靜脈:把血液從身體各部分送回心臟的血管。靜脈管壁薄,彈性小,

管腔大,管內血流速度慢,一般分布在人的體表部位,手臂上看到的青筋就

是靜脈。靜脈內有靜脈瓣。

3、毛細血管:連通最小動脈和最小靜脈之間的血管。毛細血管分布廣,

遍布全身各器官組織;管壁極薄,只有一層上皮細胞構成;內徑最細,只

允許紅細胞單行通過;血流速度最慢。

第三節輸送血液的泵一心臟

一、心臟的結構和功能:

1、位置:心臟位于胸腔偏左,兩肺之間。

2、心肌:由心肌構成,具有收縮和舒張功能。

3、心臟的腔:

左心室連接主動脈,壁最厚

右心房連接上、下腔靜脈

右心室連接肺動脈

左心房連接肺靜脈

4、瓣膜:防止血液倒流,保證血液由心房流向心室,由心室流向動脈

1)房室瓣:位于心房和心室之間,保證血液由心房流向心室

2)動脈瓣:位于心室與動脈之間,保證血液由心室流向動脈

5、心臟的功能:血液循環的動力器官

二、血液循環途徑:分為體循環和肺循環

1、體循環:

組織細胞

氧、營養物質二氧化碳、廢物

左心室主動脈各級動脈身體各處各級靜脈上下腔靜脈右心房

毛細血管

2、肺循環:

肺泡

氧二氧化碳

左心房肺靜脈肺部的毛細血管肺動脈右心室

三、動脈血、靜脈血

1、動脈血:含氧量多,顏色鮮紅的血

2、靜脈血:含氧量少,顏色暗紅的血

第四節輸血與血量

1、血型:A型、B型、AB型、O型

2、血量:占體重的7~8%,一次失血超過1200―1500毫升就會發生生

命危險。

3、輸血原則:以輸同型血為原則;O型血可以少量輸給任何血型的人;

AB型血的人可以少量接受任何血型的血

4、獻血:健康成年人每次獻血400毫升不會影響健康,18…55周歲的

健康公民應志愿獻血

5、心率:75次/分

6、出血的初步護理:

1)毛細血管出血:血液呈紅色,自然止血,應消毒;

2)動脈出血:血色鮮紅,血流猛急,在受傷動脈近心端進行止血;

3)靜脈出血:血色暗紅,血流緩和,在受傷靜脈遠心端進行止血。

第五章人體內廢物的排出

第一節尿的形成與排出

1、排泄與排遺:

1)排泄:二氧化碳、尿素和多余的水分等廢物排出體外的過程,叫排

泄。

2)排遺:食物消化后的殘渣(即糞便)排出體外的過程,叫排遺。

2、排泄的途徑:

1)皮膚:以汗液的形式排部分出水、少量無機鹽和尿素

2)呼吸系統:以氣體的形式排出二氧化碳和少量水分

3)泌尿系統:以尿液的形式排出水、無機鹽、尿素

3、排泄的意義:

1)排出體內的廢物

2)調節水和無機鹽的平衡

3)維持組織細胞的正常生理功能

3、泌尿系統的組成

1)腎臟:形成尿液的場所,每個腎包括大約100萬個結構和功能單位,

叫做腎單位。每個腎單位由腎小球、腎小囊和腎小管等部分組成。

2)輸尿管:輸送尿液至膀胱

3)膀胱:暫時貯存尿液

4)尿道:排出尿液的通道

4、腎單位的結構與功能

腎小球:由入球小動脈分出的許多毛細血管彎曲盤繞而成,

另一端匯集成出球小動脈

腎單位腎小囊:腎小囊的內壁有濾過作用

腎小管:有重吸收作用

5、尿的形成

1)腎小球和腎小囊內壁的濾過作用:

當血液流經腎小球時,除了血細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質以外,血漿中的

水、葡萄糖、無機鹽、尿素可濾過到腎小囊,形成原尿

2)腎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當原尿流經腎小管時,全部葡萄糖、大部分水和部分無機鹽被腎小管重

新吸收,而剩下的水、無機鹽、尿素就形成了尿液

第二節人糞尿的處理

1、人糞尿的價值:作為農家肥料。特點是:來源廣、成本低、養分全、

肥效持久、能改良土壤。

2、人糞尿的無害化處理方法:(細菌分解有機物釋放能量,形成高溫,

可殺死各種病菌、蟲卵。)

建沼氣池、高溫堆肥、建生態廁所

第六章人類生命活動的調節(初二下冊)

第一節人體對外界環境的感知

一、人的視覺

1、眼球的結構與功能

角膜:外膜的前部,無色透明,可透過光線。感覺敏銳

外膜

鞏膜:白色,俗稱“白眼球”,保護眼球內部的結構

虹膜:中膜的前部,有色素,俗稱“白眼球”,中央的小

孔叫瞳孔,瞳孔是光線的通道。虹膜能調節瞳孔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