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語文+】《登泰山記》課件+統編版高一語文必修上冊_第1頁
【+高中語文+】《登泰山記》課件+統編版高一語文必修上冊_第2頁
【+高中語文+】《登泰山記》課件+統編版高一語文必修上冊_第3頁
【+高中語文+】《登泰山記》課件+統編版高一語文必修上冊_第4頁
【+高中語文+】《登泰山記》課件+統編版高一語文必修上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姚鼐古人旅行朋友圈姚鼐的旅游VLOG學習目標1、知人論世,領悟作者的登山別樣情趣。2、訪古論今,積累相關文化常識3、疏通文意,理清文章思路。知人論世壹壹誰在登山?作者簡介

姚鼐(1731-1815),字姬傳,一字夢谷,室名惜抱軒(在今桐城中學內),世稱惜抱先生,安慶府桐城(今安徽桐城市)人。清代散文家,與方苞、劉大櫆并稱為“桐城派三祖”。

姚鼐于乾隆十五年(1750年)中江南鄉試,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中進士,授庶吉士,曾任山東、湖南副主考,會試同考官。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入四庫全書館充纂修官,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秋,借病辭官。歸里后,以授徒為生,培養了一大批學人弟子。嘉慶二十年(1815年),逝世于鐘山書院,享年83歲。

作者簡介

姚鼐治學以經學為主,兼及子史、詩文。他文宗方苞,師承劉大櫆,主張“有所法而后能,有所變而后大”,在方苞重義理、劉大櫆長于辭章的基礎上,提出“義理、考據、辭章”(“義理”就是程朱理學;“考據”就是對古代文獻、文義、字句的考證;“辭章”

就是寫文章要講求文采)三者不可偏廢,發

展和完善了桐城派文論。為桐城

派散文之集大成者。著有

《惜抱軒詩文集》。

桐城派崛起于清初,是中國清代文壇上最大的散文流派,以其代表人物方苞、劉大櫆、姚鼐的籍貫均為桐城得名。桐城派統領清代文壇200余年,這也使得素有“文章甲天下,冠蓋滿京華”的桐城獲得了“文都”的美譽。其創始人是方苞;劉大櫆繼承并發展了他的理論;姚鼐是桐城派的集大成者,他強調“義理、考據、詞章”,三者不可偏廢。三人并稱為“桐城三祖”。泰

山壹貳登什么山?解題

本文屬于山水游記。登:登臨,表明側重于敘述、描寫游泰山的經過和所見所感。

“泰山”點明瀏覽的地點。

一種文體??蓴⑹拢蓪懢埃蔂钗铮康脑谟谑惆l作者的情懷和抱負,闡述作者的某些觀點和態度。一種文體,可以敘事、寫景、狀物,目的往往在于抒發作者的情懷和抱負,闡述作者的某些觀點。文體知識《核舟記》

明朝魏學洢《小石潭記》

唐朝柳元《岳陽樓記》

宋朝范仲淹《醉翁亭記》宋朝歐修古代刻在石碑上記敘人物生平事跡的文體。是一種描寫旅行見聞的散文體裁。是古代因事見義,雜寫所見所聞不多加議論的散文體裁。

泰山又名岱山、岱宗、岱岳、東岳、泰岳,位于山東省中部,總面積24200公頃。主峰玉皇頂海拔1545米,氣勢雄偉磅礴,有“五岳之首”、“五岳之長”、“天下第一山”之稱。

1987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公布為世界自然與文化遺產。泰山封禪歷史底蘊

泰山被古人視為"直通帝座"的天堂,成為百姓崇拜,帝王告祭的神山,有"泰山安,四海皆安"的說法。自秦始皇開始到清代,先后有13代帝王依次親登泰山封禪或祭祀,另外有24代帝王遣官祭祀72次。

古代文人雅士更對泰山仰慕備至,紛紛前來游歷,作詩記文。道教、佛教視泰山為“仙山佛國”,神化泰山,在泰山建造了大量宮觀寺廟。山體上留下了20余處古建筑群,2200余處碑碣石刻。

文化符號精神象征吟詠泰山泰山一何高,迢迢造天庭。

——晉?陸機《泰山吟》

天門一長嘯,萬里清風來。

——唐?李白《游泰山》其一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

——唐?杜甫《望岳》

岱宗何崔嵬,群山無與比。

——元?賈魯《登泰山》岱宗天下秀,霖雨遍人間。

——元?張志純《泰山喜雨》洞天府地三千里,神府仙閭第一家。

——元?徐世隆《送天倪子還泰山》寫作背景壹叁為何登山?寫作背景寫作背景

乾隆三十九年,《四庫全書》初稿完成。姚鼐以自己病羸、養親為名,告歸田里。道經泰安與摯友泰安知府朱孝純(字子潁)于此年十二月二十八日傍晚同上泰山山頂,第二天即除夕五更時分至日觀峰的日觀亭,觀賞日出,寫下了這篇游記。表示辭官:告老、解官、乞骸骨、請老、乞身、移病、謝?。ㄍ胁∫嘶蛑x絕賓客)。致仕:交還官職,即退休。古人退休年齡一般是70歲。整體感知壹肆怎么登山?整體感知1、看視頻,熟悉課文整體感知2、快速閱讀一、二段,

試畫路線圖展

示路線圖北面南面古長城日觀峰中谷中嶺西谷南麓京師齊河長清泰安自乘歷至由登循越循至越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師乘風雪,歷齊河、長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長城之限,至于泰安。是月丁未,與知府朱孝純子潁由南麓登。四十五里,道皆砌石為磴,其級七千有余。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繞泰安城下,酈道元所謂環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嶺,復循西谷,遂至其巔。梳理文章壹伍同登泰山第一段

泰山之陽,汶(wèn)水西流;其陰,濟(jǐ)水東流。陽谷皆入汶,陰谷皆入濟。當其南北分者,古長城也。最高日觀峰,在長城南十五里。泰山北面譯文:泰山的南面,汶水向西流;它的北面,濟水向東流。南面山谷的水都流入汶水,北面山谷的水都流入濟水。在那南北山谷分界的地方,是古長城。最高處的日觀峰,在古長城以南十五里。名作狀,向東名作狀,向西泰山南面判斷句山南水北為陽,山北水南為陰

本段介紹了泰山的地理位置,突兀于汶、濟二水之間,山南有汶水潺潺西流,山北有濟水淙淙東去。泰山形勢險峻,古長城在泰山南北山谷的分界處,依山筑城,成為兩水分界線。極目遠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