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專用2025版高考歷史大一輪復習第3講1840年至1900年間列強侵略夯基提能作業含解析_第1頁
山東專用2025版高考歷史大一輪復習第3講1840年至1900年間列強侵略夯基提能作業含解析_第2頁
山東專用2025版高考歷史大一輪復習第3講1840年至1900年間列強侵略夯基提能作業含解析_第3頁
山東專用2025版高考歷史大一輪復習第3講1840年至1900年間列強侵略夯基提能作業含解析_第4頁
山東專用2025版高考歷史大一輪復習第3講1840年至1900年間列強侵略夯基提能作業含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1第3講1840年至1900年間列強侵略一、選擇題1.(2024廣東湛江調研測試)林則徐在鴉片斗爭初期提出“棄大洋,守內河。以守為戰,以逸待勞,誘敵登岸,聚而殲之”的總體策略。由此推斷其()A.在戰略打算上重視主動進攻B.受到傳統國防思想的影響C.在戰略方向上海防塞防并重D.對西方社會相識非常深化答案B題干“棄大洋,守內河……誘敵登岸”信息,反映的是中國傳統國防中重視邊疆陸戰的塞防思想,故選B項。2.(2024山東德州二模)“但這一斗爭并沒有促使中國人驚醒……他們拒不承認中國在軍事上的劣勢和在政治上的衰退,這樣他們便讓自己接著沉睡了二十年?!边@段話中的“斗爭”是指()A.鴉片斗爭 B.其次次鴉片斗爭C.甲午中日斗爭 D.八國聯軍侵華答案A“這一斗爭并沒有促使中國人驚醒”“拒不承認……劣勢和……衰退”“……接著沉睡了二十年”等信息體現了中國國門初被打開,但清朝統治者仍舊沒能認清形勢,A項與材料所述相符,故選A項。3.(2024四川綿陽期末)張之洞曾就法國教堂在湖北利川縣買地一案,嚴詞指出,“法國法律中并無準許其在中國買地的條文”,使得法國領事無詞以對,默然離去。這一事務反映了()A.中國的國際地位提髙B.廢除了“領事裁判權”C.中國已擺脫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D.官員利用條約制度維護國家權利答案D據題干材料“‘法國法律中并無準許其在中國買地的條文’,使得法國領事無詞以對,默然離去”,可知張之洞利用條約制度維護了國家權利,故選D項。4.(2024陜西榆林一模)英國漢學家藍詩玲說明為自己的著作起名為《鴉片斗爭》是因為“這場斗爭關鍵就在鴉片”,“直到其次次鴉片斗爭,對華鴉片貿易依舊是英國財政的重中之重”。英國政府之所以重視鴉片貿易,主要在于()A.英國政府急需鴉片貿易打開中國市場B.英國政府急需鴉片貿易扭轉貿易逆差C.鴉片貿易捍衛了英國“自由貿易”原則D.鴉片貿易對于英國的政治影響力至為重要答案B據題干及所學可知,由于英國商品在中國沒有取得巨大的收益,故英國向中國走私鴉片,以扭轉貿易逆差,故選B項。5.(2024山東德州期中)甲午戰前,英國人赫德認為,中國的“陸海和海軍,并沒它自己所想象的實力”,“(日本)料將威猛進攻,它有勝利的可能。中國方面不免又用它的老戰術。但是只要它能經得住失敗,就可以漸漸利用其長久力氣和人數上的優勢轉移局面”。由此可見,赫德認為()A.軍事實力在斗爭中具有確定作用B.中國失敗的根本緣由是戰術的落后C.作戰意志是日本取勝的充分條件D.中國的國情更適合對日本長久作戰答案D據題干中“(日本)料將威猛進攻,它有勝利的可能”,可知日本宜速戰速決,“但是只要它能經得住失敗,就可以漸漸利用其長久力氣和人數上的優勢轉移局面”,說明中國宜進行長久戰,故選D項。6.(2024課標Ⅱ)19世紀70年頭,針對日本阻擋琉球國向中國進貢,有地方督撫在上奏中強調:琉球一直是中國的藩屬,日本“不應阻貢”;中國使臣應邀請西方各國駐日公使,“依據萬國公法與評直曲”。這說明當時()A.日本借助西方列強侵害中國權益B.傳統朝貢體系已經解體C.地方督撫干預朝廷外交事務決策D.近代外交觀念影響中國答案D地方官員在上奏中要求依據萬國公法來評判涉外事務,說明國人具有了肯定的近代外交觀念,故D項正確。材料中并未提及日本借助西方列強侵害中國權益,故A項錯誤。當時朝貢體系尚未完全解體,故B項錯誤。材料中地方官員只是在上奏中供應建議,并非干預朝廷外交事務決策,故C項錯誤。7.(2024江蘇蘇州調研)“它(某場斗爭)發端于廣東一隅而最終進入華北,使上國帝京一時成為夷狄世界,夷夏之大防因之而完全崩潰?!边@場斗爭()A.使中國起先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B.使中國失去了北方大片領土C.刺激了列強掀起瓜分中國的狂潮D.使清政府成為“洋人的朝廷”答案B據題干可推斷為其次次鴉片斗爭。其次次鴉片斗爭期間,沙皇俄國通過1858年的中俄《璦琿條約》和1860年的中俄《北京條約》,先后攫取中國東北多達100多萬平方千米的土地,致使中國失去了北方的大片領土,故選B項。8.其次次鴉片斗爭期間,英法提出遞交國書一項,只是依據西方的國際法慣例行事,并沒有考慮到清朝的特別國情;當清朝提出見皇帝須要磕頭時,被他們以國家之間一律同等的理由加以拒絕。據此可知()A.西方挑戰清王朝統治的合法性B.西方假借國際法制造斗爭借口C.清廷利用近代外交抗衡西方D.清廷拒不承認西方的同等地位答案D據題干材料“清朝提出見皇帝須要磕頭”可知,皇帝還做著天朝上國的迷夢,沒有同等的觀念,故選D項。9.(2024山東濰坊期中)某條約簽訂后,“法人窺粵,英人窺滇,俄人西窺新疆,東窺三省,四夷入侵,各示所欲”。這表明()A.法英俄是侵華的主要敵人B.中華民族危機進一步加深C.列強侵華過程中相互勾結D.清政府成為“洋人的朝廷”答案B題干材料中“法人窺粵,英人窺滇,俄人西窺新疆,東窺三省,四夷入侵,各示所欲”強調的是甲午戰后列強侵華的狀況,甲午戰后中華民族危機進一步加深,故選B項。10.(2024課標Ⅰ)甲午斗爭時期,日本制定輿論宣揚策略,把中國和日本分別“包裝”成野蠻與文明的代表,并運用公關手段讓很多歐美輿論倒向日方。一些西方媒體甚至宣稱,清政府戰敗“將意味著數百萬人從愚蒙、專制和獨裁中得到解放”。對此,清政府卻無所作為。這反映了()A.歐美輿論宣揚左右了斗爭進程B.日本力圖變更中國的君主政體C.清朝政府昏庸不諳熟近代外交D.西方媒體鼓動中國的民主革命答案C本題主要考查近代列強侵華。解讀題干可知,甲午中日斗爭期間,日本充分利用輿論宣揚策略和公關手段,引導歐美輿論倒向日方,西方認為甲午中日斗爭中國戰敗是日本將中國“數百萬人從愚蒙、專制和獨裁中”解放出來,而清政府卻對此沒有任何回應,這本質上說明白昏庸的晚清政府不諳熟近代外交,故選C項。材料只反映了日本利用輿論宣揚掩蓋其侵華的本質目的和晚清政府的不作為,未反映A、B、D三項。11.(2024黑龍江大慶一模)據《長青縣志》記載:拳匪四起,倡言“保清滅洋”,橫行劫掠,架戶勒贖,河西被害者不計其數。以上材料表明()A.清政府對義和團持支持看法B.義和團運動具有消極的一面C.清政府借助特權欺壓民眾D.扶清滅洋得到全體國民支持答案B材料“拳匪四起……河西被害者不計其數”體現了義和團對長青縣帶來的嚴峻破壞,說明義和團運動具有消極的一面,故選B項。12.(2024廣東百校聯考)列強發動八國聯軍侵華斗爭的目的就是想瓜分中國,而清政府的腐朽統治也是實行瓜分的有利時機,但在《辛丑條約》中卻沒有割地等相關條款。這說明()A.義和團運動取得了肯定成效B.列強“以華制華”方針失效C.列強在華利益實現最大化D.中國民族危機漸漸趨于緩和答案A據題干及所學可知,義和團運動沉重打擊了外國侵略者,粉碎了其瓜分中國的安排,故選A項。《辛丑條約》簽訂后,清政府成了帝國主義統治中國的工具,B項錯誤;據材料可知,列強在華利益并沒有實現最大化,C項錯誤;《辛丑條約》簽訂后,中國的民族危機加重,D項錯誤。13.(2024河南百校聯盟質量監測)1900年8月,浙江隱私會黨首領率眾起義,在其影響下,衢州百姓起米擊斃了愛護洋教勢力的知縣和傳教士,史稱“衢州教案”。這一事務()A.表明清廷成為洋人工具B.推動民主革命進入高潮C.受北方政治形勢的影響D.與義和團運動如出一轍答案C依據題干材料“1900年8月”可知,當時中國北方爆發了義和團運動,開展了反洋教的斗爭,“擊斃了愛護洋教勢力的知縣和傳教士”是受到了北方政治形勢的影響,故選C項。14.(2024安徽師大附中期中)有學者指出:“對慈禧太后來說,義和團事務是一場苦痛的經驗。慈禧太后對政治的敏銳和精明的本能使她意識到,除非自己表露出某些懊悔的樣子和制定政治改革的措施,否則就難以重新得到外國的敬重和國人的仰慕?!边@反映了慈禧太后()A.對義和團的痛恨B.對侵略者的依靠C.推行改革的決心D.實施新政的目的答案D材料中“除非自己表露出某些懊悔的樣子和制定政治改革的措施,否則就難以重新得到外國的敬重和國人的仰慕”,反映了清政府推行新政的主要目的是維護清王朝的統治,贏得帝國主義國家的支持,故D項正確。15.(2024河南中原名校質量考評)1899—1900年,美國先后兩次發出照會:承認列強在華勢力范圍,并要求其他列強“不得以任何方式進行干涉”“保全中國領土及行政的完整世界各國可以獲得同等和公正的條件,在清帝國從事貿易”等等。材料中的照會()A.反映出美國意在保持中國領土和行政的完整,維護在華利益B.協調了列強的在華利益的沖突,促進了中國局勢的穩定C.危及了西方列強在華的根本利益,美國與列強關系快速惡化D.反映出美國成為了列強在亞太地區競技場上角逐的主角之一答案D解讀題干,結合所學可知此時美國的工業實力已經上升為資本主義世界首位,爭奪海外殖民地是美國的當務之急,故選D項。材料中美國的照會明顯是為了維護美國的利益,A項錯誤;美國的門戶開放政策推動列強共同瓜分中國,B項錯誤;美國的門戶開放政策符合西方列強在華的共同利益,C項錯誤。16.(2024山西五校二次聯考)1901年2月,流亡在西安的清朝政府發出上諭,宣布今后的對外方針是“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還聲稱:“念列邦之見諒,疾愚暴之無知。事后追思,慚憤交集?!边@體現出清政府()A.以主權換治權 B.主動賠款割地C.甘心做傀儡 D.失去民心民意答案A題干材料“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念列邦之見諒,疾愚暴之無知。事后追思,慚憤交集”體現出了清政府為了能夠接著保證自己的統治地位,不惜出賣國家權益,故選A項。二、非選擇題17.甲午之役,民族之殤。對此,史學家陳旭麓說:“深重的災難同時又是一種精神上的強擊?!遍喿x下列材料:材料一旅順陷后,海軍提督丁汝昌褫職,仍統海軍駐威海,兵艦既弱,坐守而已。日艦集大連灣,將襲威海,先攻登州,陷榮城。日艦二十五艘環威??谕?。海軍方新敗,并匿不出。汝昌恐北炮臺不能守,命卸巨炮機件以歸,免資敵,戴宗騫持不行。無何北臺陷,宗騫奔劉公島。日軍踞炮臺,以臺之巨炮俯擊澳內兵艦……海軍水手并登岸,噪出,鳴槍過市,聲言向提督乞生路,劉公島中大擾。諸洋員請姑許乞降,以安眾心,汝昌不行。軍士露刃挾汝昌,汝昌仰藥死。諸將推洋員托汝昌之名,作降書。日軍受降。材料二當中國盛時,日本不敢與抗。咸豐庚申中英之戰,敗釁,英、法、俄、美并為有約之國,日本不得與……是役(甲午斗爭)后,日人資中國賠款以興百政,培力既厚。俄、法、德以仗義歸遼,責報殊奢,而中國復乖于應付,于是俄據旅順、大連灣,英據威海衛,德據膠州,法據廣州灣,以互為鈐制。中國乃不國矣。——以上材料摘編自楊松《中國近代史資料選編》請回答:(1)據材料一,概括指出威海之戰戰場態勢的特點,歸納北洋艦隊失敗的主觀緣由。(6分)(2)據材料二,概括指出甲午斗爭中國戰敗所造成的危害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