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標2025版高考歷史大二輪復習第二單元中國近代史通史整合概要學案新人教版_第1頁
新課標2025版高考歷史大二輪復習第二單元中國近代史通史整合概要學案新人教版_第2頁
新課標2025版高考歷史大二輪復習第二單元中國近代史通史整合概要學案新人教版_第3頁
新課標2025版高考歷史大二輪復習第二單元中國近代史通史整合概要學案新人教版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PAGE1中國近代史·通史整合概要一、近代中國的變革與轉型(1840—1894年)領域核心學問特征政治(1)列強侵華:虎門銷煙打擊了列強侵略,維護了中華民族利益;鴉片斗爭、《南京條約》打開了中國大門,使中國起先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協定關稅、領事裁判權,分別破壞了中國的關稅、司法主權;片面最惠國待遇,有利于列強勾結;火燒圓明園,造成中華文化的極大破壞;《天津條約》《北京條約》加深了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程度。(2)太平天國運動:《天朝田畝制度》廢除封建土地私有制,反映了廣闊農夫的愿望和要求,但強化自然經濟的主見違反了世界工業文明的潮流;《資政新篇》帶有資本主義色調;天京事變集中暴露了農夫階級的局限性;太平天國運動失敗的根源是農夫階級的局限性,表明農夫階級缺乏先進思想的指導,無法領導中國革命走向成功。兩次鴉片斗爭至甲午中日斗爭爆發前是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初步形成時期,半殖民地特征特殊明顯。在西方工業文明的沖擊下,中國由農耕文明起先向工業文明轉變經濟(1)列強侵華:鴉片斗爭后,列強對華商品輸出、掠奪原料,中國被納入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體系,自然經濟漸漸解體。(2)洋務運動:洋務派以“自強”“求富”為口號,興辦近代軍工企業、近代民用企業、新式海軍、新式學堂,邁出了中國近代化的第一步。(3)民族資本主義產生:隨著自然經濟解體,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產生,順應了工業文明的潮流;但民族工業因缺乏資本原始積累的階段,造成地區分布不平衡、行業分布不平衡;19世紀末,隨著清政府放寬對民間設廠的限制,民族資產階級以“實業救國”為口號,投身資本主義,促進了民族資本主義的初步發展;民族資產階級登上歷史舞臺。(4)社會生活變遷:在西方工業文明的影響下,西裝、西餐、新式住宅、鐵路、馬路、電報、電話起先出現,新式禮儀與傳統禮儀并存,中西文明碰撞與交融。文化(1)林則徐、魏源:“開眼看世界”“師夷長技以制夷”,邁出了向西方學習的第一步。(2)洋務派:“中體西用”表明白統治階級已經承認“中學”的不足,也使中國人的價值觀由“傳統人”起先向“現代人”轉變。(3)早期維新派:早期維新派主見實行君主立憲制,把向西方學習提高到制度的層次,是康梁維新思想的基礎。二、近代中國的覺醒與探究(1894—1919年)領域核心學問特征政治(1)西方列強先后發動甲午中日斗爭和八國聯軍侵華斗爭,《馬關條約》、《辛丑條約》的簽訂,使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民族危機空前加劇。(2)義和團運動,沉重打擊了中外反動勢力,粉碎了列強瓜分中國的迷夢,但也存在盲目排外的局限性。(3)清末“新政”和“預備立憲”雖然失敗,但給當時的中國帶來了新氣息。(4)資產階級先后發動了戊戌變法和辛亥革命,推動中國民主化進程;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統治,中國政治邁出了從專制向民主轉化的重要一步。覺醒與探究是甲午斗爭后至新文化運動時期中華民族的主旋律。這一時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完全形成。這一過程既有民族危機的加深,半殖民地化的沉淪,也有自然經濟加快解體和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是資產階級在政治、經濟、文化舞臺上異樣活躍的時期經濟(1)西方列強對華經濟侵略進入以資本輸出為主的新階段;自然經濟進一步解體,但仍占據主導地位。(2)民族資本主義進一步發展:一戰期間,帝國主義短暫放松對中國的經濟侵略,民族工業出現了“短暫的春天”。(3)戊戌變法、辛亥革命、新文化運動等推動了社會生活向文明方向發展。文化(1)向西方學習經驗了從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的發展階段,資產階級維新思想、三民主義思想、民主與科學思想先后成為思想界的主流,向西方學習上升到制度層面。(2)新文化運動前期高舉民主、科學大旗,動搖了儒家思想的正統地位;后期,馬克思主義起先傳播,與傳統文化一起形成多元思想并存的格局,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奠定了基礎。改革戊戌變法、清末新政三、五四運動后的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宏大成功(1919—1949年)領域核心學問特征政治(1)五四運動:是一場宏大的反帝愛國運動,無產階級登上了歷史舞臺,成為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2)中國共產黨成立:中國共產黨成立,使中國革命的面貌面貌一新;民主革命綱領的制定,為中國革命指明白方向。(3)國民革命:革命統一戰線的方針制定、國民黨一大的召開、黃埔軍校建立,促進了國民革命的開展;北伐斗爭基本上推翻了北洋軍閥的統治。(4)工農武裝割據:從南昌起義到秋收起義,從“城市中心暴動”到“農村包圍城市”的革命道路,探究出符合中國國情的革命道路。(5)八七會議到遵義會議:八七會議訂正了右傾倒戈主義確定開展土地革命;遵義會議確立了以毛澤東為核心的黨中心的領導集體,中共漸漸走向成熟。(6)日本侵華:九一八事變、一二八事變,中日民族沖突漸漸激化;華北事變使中日沖突成為中國社會的主要沖突;七七事變、八一三事變,中華民族起先全民族抗戰。(7)抗日民族統一戰線:西安事變和平解決,國共兩黨從對抗走向合作,從內戰走向抗日,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建立;全民族抗戰爆發后,國共兩黨調整政策,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建立。(8)全民族抗戰:日本侵華,中華民族面臨嚴峻的民族危機,兩個戰場、兩條路途同時并存是中國抗戰的重要特點;正面戰場先后發動淞滬會戰、太原會戰等四次大會戰,粉碎了日本三個月滅亡中國的安排;平型關大捷既是抗戰以來的首次大捷,也是國共合作的典范;百團大戰打擊了日本的侵略氣焰,增加了抗戰成功的信念;抗日斗爭既為新民主主義革命奠定了成功的基礎,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斗爭的重要組成部分。(9)解放斗爭:抗戰成功后,中國命運面臨選擇;中國共產黨為爭取和平、民主做出重大努力;內戰爆發后,經過防衛、反攻、決戰,1949年推翻國民黨政權,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結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歷史。(10)中國共產黨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土地政策:土地革命時期,實行土地革命路途,廢除封建土地全部制,變封建半封建的土地全部制為農夫的土地全部制;抗日斗爭時期,實行“減租減息”政策,減輕了農夫負擔,提高了農夫抗日的主動性;同時團結地主階級共同抗戰,鞏固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解放斗爭時期,開展土地改革,廢除封建土地制度,實行耕者有其田,是解放斗爭成功的牢靠保證。五四運動到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是中國近代化的新方向階段;中國無產階級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進行爭取民族獨立和國家富強的斗爭,最終取得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成功經濟(1)自然經濟:自然經濟進一步瓦解,但仍占據主導地位。(2)民族資本主義:國民政府統治前期,開展“國民經濟建設運動”,民族工業快速發展,為抗戰成功奠定了肯定的物質基礎;全面抗戰時期和解放斗爭時期,戰亂不斷,日本帝國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剝削壓榨,民族工業不斷萎縮。(3)官僚資本:國民政府建立后,官僚資本建立起來,通過對民族資本的掠奪和壓榨,成為國民黨統治的經濟基礎。(4)外國資本:一戰后,形成美日資本占有優勢;抗戰爆發后,日本實行“以戰養戰”,大肆掠奪中國財寶;抗戰成功后,美國資本獨占中國市場。(5)社會生活:服飾、飲食、建筑、婚姻禮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