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數學上冊單元教案-第7單元 年、月、日-北師大版_第1頁
三年級數學上冊單元教案-第7單元 年、月、日-北師大版_第2頁
三年級數學上冊單元教案-第7單元 年、月、日-北師大版_第3頁
三年級數學上冊單元教案-第7單元 年、月、日-北師大版_第4頁
三年級數學上冊單元教案-第7單元 年、月、日-北師大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7單元年、月、日

第1課時看日歷

閡教學設生

【教學內容】

教材第67飛8頁認識年、月、H。

【教學目標】

1.結合生活經驗認識年、月、日,了解它們之間的關系;知道大月、小月、平年、閏年,

能初步判斷平年和閏年。

2.在回顧、整理、觀察活動中,能發現一些簡單的規律,發展觀察、判斷和推理能力。

3.經歷與他人合作交流解決問題的過程,能傾聽別人的意見,感受數學學習的快樂。

【教學重點】

掌握年、月、日之間的關系,知道大月、小月、平年、閏年,能判斷平年和閏年。

【教學難點】

能判斷平年和閏年。

【教學準備】

PPT課件,日歷卡。

匐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教師批注

二二、談話導入

師:同學們,關于“日歷”你知道哪些知識呢?還有什么不明白的嗎?

生:我知道一年有十二個月,一年有365天,但有的同學說一年有366

天,不知道為什么?

生:我知道有的月份有30天,有的月份有31天,還有28天,也有29天

的,但不知道什么時候是30天,什么時候是31天?

生:為什么二月有時候28天?有時候29天?

揭示課題: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研究,通過今天的學習解開其中我們不知

道的秘密。

二、講授新知

1.認識大月、小月、特殊月。

師:請同學們拿出準備好的2013年至2016年的日歷卡,把每一年、每

課時教案[教師專用]三年級數學上?新課標(北師)

個月的總大數填在卜表中。(PPT課件出示)

引導學生觀察表中的數據,從這張表中你發現了什么?

學生匯報:所有年份的1,3,5,7,8,10,12這7個月的天數是一樣的,都

是31天;所有年份的4,6,9,11這4個月的天數也是一樣的,都是30

天;二月在2013年、2014年、2015年都是28天,但是2016年是29

天。

師:同學們的發現還真多!一個月有31天的,這樣的月就叫大月;一個

月有30天的,墳樣的月就叫小月:二月是個特殊月,它在半年里是28

天,在閏年里是29天。

2.記憶大小月份。

師:我們知道了大月、小月和特殊月,但這些月份我們該怎樣更好地記

住它們呢?

教材中介紹了兩種記憶方法。一種是拳頭記憶法,另一種是口決記憶

法,對照教材看一看,說一說并與同桌交流你記憶的過程。

用拳頭重點指出七月和八月在轉折點上,兩個月都是大月。

師:同學們互相讀口訣并解釋一下每一句。“一三五七八卜臘,三卜一

天永不差;四六九冬三十日;平年二月二十八,閏年二月把一加'。

(PPT課件展示口訣)

3.認識平年和閏年。

師:小華說她今年12歲了,但只過了三個生日,你知道這是為什么嗎?

生:她出生的日期肯定是四年才出現一次,因為12除以3等于4。

師:2016年2月有29天,2013年、2014年、2015年2月只有28天,

所以如果在2月29日出生就可能12歲只過「三個生日,這就是我們

接下來要學習的平、閏年的判斷。

請同學們把附頁2中2009年至2016年2月份的天數記錄在下面的表

格中,然后看?看這些天數有什么變化規律。(PPT課件出示教材第68

頁表格)

生:每過三年后就是一個閏年,4年中有一個閏年。

師:既然四年一個閏年,那么同學們猜想一下,年份數和4有什么關系?

生:年份除以4后沒用余數的年份是閏年,年份除以4后有余數的年份

是平年。

小結:如果是整百的年份,要除以400沒有余數才是閏年,如1900

年,1900能被4整除沒有余數,但不能被400整除,所以不是閏年。

4.認識一年有多少天。

我們知道一年有7個大月,4個小月,還有一個特殊的二月,那你能算

出一年有多少天嗎?

生:平年天數是365天,閏年天數是366天。

三、鞏固練習

教材第68飛9頁“練一練”第廣6題。

四、拓展提高

我們通常所說的一年365天其實是個大約的數,準確的應是365日5

忖48分46秒.為了方便,人們把一年定為365日.叫作平年.墳樣每

四年就比準確時間少了近1天。為彌補這個差值,就在這一年的2月

多加1天,這一年就是366U,這樣的年份被稱為閏年。還規定,凡遇

末尾數字為兩個0的年份,能被400整除的才是閏年,如2000年是閏

年,而1700年則不是閏年。

五、布置作業

相關習題。

國教學總結

【板書設計】

看日歷

1.認識大月、小月和特殊月.

2.半年二月有28天.閏年二月有29天.

3.一年有365天或者366天.

【教學反思】

[成功之處]第一個環節先讓學生認識年、月、日,自主尋找年、月、日之間的關系,

這都需要利用年歷,而年歷的形成、各月之間的聯系、星期的循環等,在教材中體現較少,但

這些知識對于學生繼續學習有很大幫助,于是設計本節課的第二個環節:制作年歷,既調動了

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學生充分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又使學生更深刻地體會到星期的循環

和日期的連續性。本課從設計上立足于以學生為本,以學生的發展為本,尊重學生,從了解學

生的“數學現實”入手,因材道教,關注不同學生在數學學習活動中的情感體驗,從制作年歷

到交流,為學生創設了積極動腦思考的空間和實踐平臺,營造了豐富的、生動的數學學習情

境,充分體現了數學學習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趣味的”這一基本理念。

[不足之處.應該多提些問題,如:一年中有哪些月份的天數是相同的?

[再教設計.再次教學時,應該讓學生準備幾張不同年份的日歷,幫助學生掌握平年和

閏年的關系,或者讓學生自己制作兩張日歷,這樣能夠讓學生加深印象,更利于掌握知識。

課時教案[教師專用]三年級數學上?新課標(北師)

第2課時一天的時間

國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

教材第70'71頁認識24時記時法。

【教學目標】

1.結合現實情境,知道一天有24時,認識24時記時法,能夠對24時記時法與12時記時

法所表示的時刻進行相互轉換,并能推算出從一個時刻到另一個時刻所經過的時間。

2.在借助直觀鐘面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進一步體會同一問題有不同的解決方法。

3.結合具體情境感受24時記時法在學習生活中的廣泛應用。

【教學重點】

認識24時記時法,會正確運用24時記時法表示一天中的某一個時刻,明確兩種記時法

的異同。

【教學難點】

學會12時記時法與24時記時法的相互換算。

【教學準備】

PPT課件、鐘。

?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教師批注

二、激趣導入

謎語:世界上有一個奇怪的銀行,它給每個人都開了個賬戶,每天往大

家的賬戶上存入同樣數目的資金,令你當天用完,不準把余額記賬,不

準預支和超支,如果用不完,第二天就自動作廢,請問:這個銀行每天給

我們存入的到底是什么?

謎底:時間。同學們對時間有了一定的了解,今天我們來學習更多有關

時間的知識。

二、講授新知

1.認識24時記時法。

(PPT課件出示教材第70頁情境圖)從這幅圖中你看到了什么?

學生匯報:從左邊的圖中看到了淘氣1時正在睡覺,窗外,月亮當空,繁

星閃爍;從右邊的圖中看到淘氣1時正在學習。

師:這兩幅圖中的鐘表上的時何都是1時,這兩個】時一樣嗎?

生:不一樣,一個是凌晨1時,一個是下午1時。

師:這兩個1時除了我們給它加個定語“凌晨”或“下午”,還有沒有

別的區分方法?

生:下午1時可以說13時。

師:這種方法你在哪里見過?

生:在電視匕比如播新聞聯播時說晚上七時半,但電視上顯示

19:00..

師:鐘面上最大的數字是多少?時針轉一圈是12時,最大是12時,為什

么會有比12時還大的時間?因為一天有24時,也就是時針要轉兩圈,

你知道一天是從什么時刻開始的嗎?夜里12時是前一天的結束,同時

是新一天的開始。

小結:怎樣將12時記時法換算成24時記時法?又怎樣將24時七時法

轉換成12時記時法?

2.計算從某一時刻經過多少時間。

(PPT課件出示教材第70頁情境圖)這是一個郵箱的取信時間安排表,

觀察這個表中的時間,你從中發現了哪些信息?

按要求填寫教材上的空,并說一說你是怎么填的,為什么這樣填?

算一算,第一次取信到第二次取信間隔多長時間?

14時就是下午2時。

三、鞏固練習

1.教材第71頁“練一練”第1題。先讓學生獨立完成,再在小組內交

流結果。

下午2時是14時,可以用2+12=14(時),把它轉化成24時記時法,晚

上8時也就是8+12=20(時)。把24時記時法轉化成12時記時法,用

減12的方法,23時就是2372=11(時),所以23時是晚上H時,19時

40分-12時=7時40分,所以是晚上7時40分。

2.教材第71頁“練一練”第2題。

先在小組內交流,再匯報。

3.教材第71頁“練一練”第3題。

四幅圖給出的都是用24時記時法表示的下午或晚上的時刻,學生需要

先轉換成12時記時法的時亥”,然后才能在鐘面上畫,練習時,老師應該

給予適當的指導。

四、拓展提高

課時教案[教師專用]三年級數學上?新課標(北師)

完成教材第71頁“練一練”第4題。

引導學生從火車票的票面上獲得信息,聯系生活實際進行綜合分析,增

加生活經驗,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五、布置作業

相關習題。

匐教學總結

【板書設計】

一天的時間

1.24時記時法.

2.21時記時法與12時記時法的換算.

||3.推真一個時刻到另一個時刻所經過的時間.

【教學反思】

[成功之處]前面學生已經認識了鐘面,學習了時、分、秒等有關知識,本課是在學生

認識時、分、秒后學習的一種記時法,它在現實生活中的用途比較廣泛,與學生的生活聯系

非常密切,通過學習可以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時間觀念,養成合理安排時間、珍惜寶貴時間

的好習慣。

1.生活中學生已經掌握了普通記時法,絕大多數會用普通記時法表示時刻。

2.觀察、比較、體會24時記時法和12時記時法的特征。

3.24時記時法和12時記時法的換算。

4.理解應用,體會數學與生活的關系。

[不足之處]在教學24時是一天的結束,也是新的一天的開始,沒有結合當天來說一說。

如20號晚上的12時,也就是24時,是20號的結束,也是21號的開始,21號的0時,如果強

調指出學生會更加明確。

[再教設計,再次教學時,應加強學生12時記時法轉換為24時記時法和24時記時法

轉換為12時記時法的訓練。還有個別學生對12時記時法的時間定語掌握不好,例如應強調

0時表示的意義。

第3課時時間表

國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

教材第72~73頁根據作息時間表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目標】

1.結合現實生活情境了解不同地區的作息時間,會看時間表,能從中獲取需要的信息。

2.能獨立制作自己的時間表,掌握制作時間表的基本方法。

3.在觀察、交流制作時間表的過程中,養成惜時守信的好習慣。

【教學羽點】

合理地安排學習時間和制作時間表。

【教學難點】

制作合理的時間表。

【教學準備】

PPT課件。

5

教學過程教師批注

一、生活實際導入

(PPT課件出示學校作息時間安排表)

師:作息時間安排表是用來干什么的?

作息時間表是用來規范我們的活動,讓我們在該干什么事的時間干什

么事,從而使我們的生活更有規律。

今天我們就來制作時間表。

二、講授新知

1.看一看,說一說。

師:要制作時間表,我們首先要學會認識時間,同學們看這個時沖,你看

小蘭現在在做什么?(PPT課件出示教材第72頁情境圖)

再看第二幅圖:這幅圖上的時刻是兒時?這幅圖上的古麗正在干什么?

為什么8時了小蘭在讀書,而古麗才剛剛起床,看來制作時間表還需要

考慮自己所在地區的實際情況。

2.觀察時間表。

(PPT課件出示教材第72頁時間表)觀察兩份上課時間表,從這兩份時

間表中你看到了什么?可以在小組內相互說一說。

師:上午第二節課時,小蘭和古麗都看了一下表,她們看到的分別是教

材上的哪個時刻?現在小組內交流一下。

3.補充時間表。

這兩份時間表都不完整,它們只記錄了上午的時間安排,你能不能按照

課時教案[教師專用]三年級數學上?新課標(北師)

卜面的提示安排卜午的時間表,就是安排她們從什么時候開始做什么

事情,其中經過多長時間,在制作時間表時要推算時長和到達的時刻。

三、鞏固練習

教材第73頁“練一練”第1題。

根據畫面中呈現的淘氣的活動時間制作時間表,在讀出、寫出時間并

制作成時間表之后,可以讓學生說一說淘氣是怎樣安排自己星期六一

天的時間的,這樣安排合不合理。

四、柘展提高

完成教材第73頁“練一練”第2題。

運用本節課學習的有關知識獨立制作時間表,制作前可以讓學生和同

伴說一說自己一天的時間是怎樣安排的,然后開始制作時間表,讓學生

有機會看到更多學生的作品,互相學習后進一步完善自己的時間表。

五、布置作業

相關習題。

國教學總結

【板書設計】

時間表

1.學會制作時間表.

2.會用時間表回答一些簡單的問題.

I【教學反思】

[成功之處:在計算經過的時間時,除了運用在表上數一數的方法外,學生還試著用自

己能看明白的豎式去解決,提高了計算準確率和計算速度。

[不足之處]有的學生總是太馬虎,在分鐘不夠減時,借1時總記不住是60分,導致計

算錯誤,還要加強練習。

[再教設計:部分學生對時間的計鳧掌握不好,經常計算錯誤,應該在這方面予以加強,

并旦鼓勵學生自己制作時間表,讓學生體會合理安排時間的重要性。

數學好玩

第1課時校園中的測量

閡教學設生

【教學內容】

教材第74~75頁解決現實生活中簡單的測量問題。

【教學目標】

1.經歷完整的測量活動過程,了解并能夠合理選擇常用的測量工具和測量辦法,解決現

實生活中簡單的測量問題。

2.在完成測量活動任務的過程中,學會與他人分工合作,積吸參與活動過程,獲得測量活

動的實際經驗。

3.在回顧、反思、交流的過程中,初步體瞼仝而合理地評價活動過程,了解評價方法,逐

步培養自我反思的習慣。

【教學重點】

解決現實生活中簡單的測量問題。

【教學難點】

在完成測量活動任務的過程中,學會與他人分工合作,積極參與活動過程,獲得測量活動

的實際經驗。

【教學準備】

PPT課件。

5

教學過程教師批注

一、導入新課

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1.師:你們覺得我們的校時美麗嗎?下面就讓我們一起看看美麗的操場

上有什么。(PPT課件出示教材第74頁情境圖)

2.搜集信息:觀察情境圖,說一說你看到了什么。

3.提出問題:你能提出什么問題?(根據學生的【可答,板竹布置本課的活

動任務)

二、探索新知

自主探究,解決問題。

在課堂上確定好本組的測量任務,并讓學生在小組內分好工?;顒尤?/p>

務分別有:

任務一:測量學校里的體育器材(或小樹)大約有多高。

任務二:學校操場一圈大約有多長。

任務三:測量沙坑的長是多少。

課時教案[教師專用]三年級數學上?新課標(北師)

議一議:

在小組內討論,確定測量方法、測量工具,以及由誰來記錄數據。相互

啟發,補充和完善各自的活動方案。讓組長組織分工,明確各自承擔的

活動任務。

(1)估測。

師:我們在操場上進行跳遠時大家都能跳多遠呢?想一想,沙坑到底有

多長呢?請大家估計一下吧!

請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示猜測的長度.

師:5米到底有多長呢?請同學們拿出直尺仔細觀察,把你的想法在組

內說一說。在學生交流時老師進行適當的指導,讓學生認識到沙坑的

長度是怎樣得來的,而且在交流中讓學生懂得去估算長度。

(2)班內交流,選取測量工具。

師:哪個組愿意把你們的想法跟大家交流一下?(引導學生說出為什么

是5米長,怎樣估計出來的,應該選用什么工具進行測量,測量時我們

可以選用什么方法)

交流:5米的長度只是沙坑的大概長度。沙坑的長度為什么不可以太

短,乂不可以太長?

交流:在實踐時我們要測量,格尺和米尺哪個工具更合適?

(PPT課件出示兩種測量_L具比較)

交流:學生進行討論,說一說在測量沙坑的長是多少時,我們可以選擇

什么樣的方法與方式。

(交流的同時我們要重視對測量數據和測量方法的收集與整理;

(3)再來估一估操場的長度,讓打算測量操場的同學記求好估測的數

據。

師:我們在清晨運動時都會在跑道上跑步,你認為繞我們校園操場跑一

圈,大約是多少米?

(4)到操場上去實際驗證,我門該如何做記錄?讓學生想出辦法后,帶好

空白的活動記錄單,用8~】()分鐘完成任務后回到教室。

(5)全班交流對較長的距離的測量方法。

師:同學們想一想或觀察一下周圍的物體,哪些物體的長度較長呢?(學

生交流)請你們說一說你們小組選擇的是什么測量工具,是如何測量出

操場的長度的?

三、自主練習,應用拓展

自主交流“想一想”。

(】)同泉交流。

(2)老師說長度,學生說出適合這個長度的事物,以及測量時所選用的

方法及要求,速度要快而且要準確。

四、布置作業

相關習題。

5

【板書設計】

校園中的測■

測出對象

剛量方法

網址過程

網址結果

操場一圈長度步溜

用尺子量出1步的長度是______厘米或米.

I------------------------一…一:

【教學反思】

[成功之處]在這節課匕力求做到止學生結合生活實際,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學習數

學,同時在課堂教學中為學生創設充分參與數學活動和交流的機會,培養學生觀察、操作、

推理、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和估測的能力。

[不足之處:因為課上時間有限,測量時有一小部分同學并沒能全程參與到活動中去,

交流時也有小部分同學沒有機會表達自己的意見。

[再教設計:可以將本節課換為實踐課,讓學生充分利用課上時間完成測量,放手讓學

生自己總結。

第2課時搭配中的學問

國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

教材第76~77頁培養學生有序思維。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思考、動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情境活動,在具體的生活情境中,使學生初

步掌握合理有序的搭配方法和策略。

2.結合生活實際,培養學生有序思考問題的能力,使學生養成不重復、不遺漏地全面思

考問題的習慣,培養學生解決生活中數學問題的意識。

課時教案[教師專用]三年級數學上-新課標(北師)

【教學重點】

通過合作學習來解決問題,并且感知要做到既不重復也不遺漏,就必須按照一定的順序

去進行觀察與操作。

【教學難點】

訓練學生有序的思考能力和全面思考習慣。

【教學準備】

PPT課件。

5

教學過程教師批注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知

師:這節課我們一起來研究一個有趣的數學問題一一搭配中的學問。

同學們在認識搭配這個好朋友之前,我想知道我們班的同學通常在哪

吃午餐啊?

你覺得選擇午餐耍注意些什么?

為了使同學們每天能吃上營養午餐,于老師準備開一個“營養配餐中

心”,PPT課件出示:我的中心星期一開業,我擔任本中心的總經理。

今天,我想在你們當中聘請兩名服務員和一名配菜部經理,你們愿意參

加應聘嗎?

二、搭配菜譜、探究規律

(一)活動1:給星期一的菜譜配菜。

1.王師傅要考考大家,請看星期一的菜譜(PPT課件出示):

葷菜肉丸子

素菜白菜、冬瓜

2.星期一的菜譜里都有些什么菜啊?你們知道什么是葷菜,什么是素菜

嗎?

3.王師傅有個要求:一個盒飯中含一個葷菜和一個素菜,你打算怎樣配

菜呢?

4.學生思考并與同桌交流自己的想法。

5.還有別的搭配方法嗎?你覺得這樣?葷?素搭配好嗎?

6.通過剛才的配菜,大家可以看出來,一個葷菜和一個素菜可以有幾種

搭配方法

呢?在學生獨立思考與交流的基礎上,老師要注意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學

會用圖例和方案這兩種方法來表示出搭配的過程,但不必特別強求和

硬性規定,讓學生自由地選擇,如果學生有其他創新的方法,就奉薦給

大家。

(二)活動2:給星期三的菜譜配菜。

星期一大家總結出有2種配菜方法,那么星期三呢,請看星期三的菜譜

(PPT課件出示):

葷菜牛排、魚

素菜百腐、油菜

如果你能用一葷一素的方法搭配好所有的菜,王師傅將聘請你為本店

的服務員。

(1)請同學在小組內試著配菜,并且把你的想法在小組內交流。

(2)哪個小組愿意把你們的配菜方法說給大家聽?

(3)怎樣搭配才不會重復,又不會遺漏呢?

(4)怎樣按著一定順序搭配呢?有幾種方法?

(5)其他同學也能按一定的次序進行配菜嗎?把你的配菜方法說給同桌

聽一聽。

(6)這兩種搭配方法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將這種配菜問題抽象為數學知識,以葷菜為準,每種

葷菜和一種素菜都有2種搭配方法,有兩種葷菜就有2X2=4(種)方

法。

(三)活動3:給星期五的菜譜配菜。

1.大家都會配菜了,這是星期五的菜譜,有兩葷三素,如果按一葷一素

的搭配方法,有多少種配菜方法呢?(PPT課件出示星期五菜譜)

葷菜肉丸子、蝦

素菜白菜、豆腐、冬瓜

2.誰能第?個配出所有的菜,王師傅將聘他為配菜部的經理。

3.請同學們試著配菜,然后說給大家聽。引導學生以一種菜為準與另

一種菜搭配。

思考:通過剛才的配菜,同學們發現了什么規律?

讓學生自由發言,然后小結:

可以用葷菜的數量X素菜的數量=配菜方法數。

板書:

1葷X2素=2種

2葷X2素=4種

課時教案[教師專用]三年級數學上?新課標(北師)

2葷X3索=6種

三、實踐應用、解決問題

(一)活動1:搭配服裝。

1.其實,不僅菜要搭配,生活中還有許多需要搭配的地方,馬戲團里的

小丑要表演,想選一頂帽子和一條褲子(PPT課件出示教材第76頁情

境圖)o一共有幾種搭配方法呢?在搭配的過程中,先用序號來表示帽

子和褲子,便于敘述。

請你和同久一-起試著配一配…

2.看來穿衣服也需要搭配,搭配適當,會使我們生活更美好,更加豐富

多彩。

(二)活動2:搭配路線。

L同學們在課堂上都有非凡的表現,學會了不同的搭配方法,淘氣想請

你們幫個忙,

他要到動物園去參觀(PPT課件出示教材第77頁情境圖),這是由學校

到動物園的路線圖,看圖說一說,你能獲得哪些信息?

2.說一說:一共有幾條路可以走呢?

(1)你能用字母表示出幾條路線嗎?

(2)哪一條最近呢?你能幫淘氣選一條嗎?

(3)回來時有幾條路線呢?你能用字母把路線表示出來嗎?

四、聯系生活、課后延伸

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你想利用今天所學的知識設計一些有關搭配的

其他問題嗎?

五、布置作業

相關習題。

閡教學總結

【板書設計】

搭配中的學問

】葷X2奈=2種

2?X2?-4種

2?挈X3套=6沖

【教學反思】

[成功之處]本節課向學生提供了三個非常熟悉的生活情境:穿衣服搭配問題、營養配

餐問題、路線選擇問題,對于這些問題的解決,在教學過程中采用提出問題一一引導參與,探

究方法一一優化思維,實踐應用一一解決問題,層次清晰,步步深入,使學生在活動中理解和

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滲透數學思想和方法。

[不足之處課堂教學提問的有效性有待提高,老師駕馭課堂的能力有待提高。

[再教設計:本節課要滲透給學生的是有序思維,所以應該讓學生主導課堂,在學生各

種思考方式下,讓他們體會有序思維的好處,自主選取表示方法.

第3課時時間與數學

國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

教材第78~79頁內容。

【教學目標】

1.結合“共同的休息日”這一常見生活情境,探索與時間有關的現實問題,探索并掌握

解決這類問題的基本方法。

2.在觀察比較、發現規律的現實活動中,進一步提高觀察和發現的能力。

3.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感受日歷中包含豐富的數學信息,初步感受集合思想,體會

時間與數學的密切聯系。

【教學重點】

通過對具體問題的探索,體會時間與數學的聯系,初步感受集合的思想。

【教學難點】

通過觀察、比較,尋找各種規律,體會日歷中包含著豐富的數學問題。

【教學準備】

PPT課件。

?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教師批注

一、創設情境,提出問題、解決問題

(一)共同的休息R。

1.師:我們的好朋友奇思,他的父親是火車司機,每工作3天后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