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玉米使用方案_第1頁
新玉米使用方案_第2頁
新玉米使用方案_第3頁
新玉米使用方案_第4頁
新玉米使用方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新玉米使用方案?一、引言新玉米在收獲后,由于其生理特性和營養成分的變化,直接用于飼料生產可能會對動物產生一些不良影響。為了充分發揮新玉米的營養價值,確保動物的健康生長和生產性能,制定一套科學合理的新玉米使用方案至關重要。本方案將詳細闡述新玉米的特點、潛在問題以及相應的解決措施,旨在為飼料生產企業和養殖場提供指導。

二、新玉米的特點

(一)水分含量較高新收獲的玉米水分含量通常在20%35%之間,高水分會增加儲存難度,容易導致霉變等問題。同時,水分含量高會影響飼料的能量密度,降低飼料的營養價值。

(二)抗性淀粉含量增加新玉米中抗性淀粉含量相對較高,抗性淀粉難以被動物消化吸收,會導致動物腸道內容物粘度增加,影響營養物質的吸收和腸道健康。

(三)營養成分變化新玉米在收獲后,其淀粉、蛋白質、脂肪等營養成分會經歷一系列的變化。例如,淀粉的糊化程度較低,不利于動物消化;蛋白質的氨基酸組成也可能發生改變,影響蛋白質的利用率。

三、新玉米使用可能帶來的問題

(一)消化性能下降1.由于抗性淀粉含量高,動物采食后消化吸收不完全,導致糞便中含有較多未消化的營養物質,增加飼料成本的同時,還可能引起環境污染。2.高水分和抗性淀粉會使動物腸道內環境發生改變,有益微生物生長受到抑制,有害菌容易滋生,引發腸道疾病,如腹瀉、腸炎等。

(二)生長性能受阻1.消化吸收不良導致動物獲取的營養不足,不能滿足其生長發育的需求,從而影響動物的生長速度和體重增加。2.腸道健康問題會進一步影響動物的采食量,使動物攝入的飼料減少,生長性能受到更嚴重的制約。

(三)飼料霉變風險高水分的新玉米為霉菌的生長繁殖提供了適宜的環境,容易導致飼料霉變。霉變的飼料會產生毒素,如黃曲霉毒素等,嚴重危害動物的健康,甚至可能導致中毒死亡。

四、新玉米使用方案

(一)新玉米的選擇與驗收1.選擇優質品種:優先選擇抗逆性強、產量高、品質好的玉米品種。在采購新玉米時,要了解產地的氣候條件、種植管理情況等,確保玉米無病蟲害、無霉變。2.嚴格驗收標準:對新玉米進行嚴格的驗收,檢查其水分含量、雜質含量、霉變程度等指標。水分含量應控制在14%16%以內,雜質含量不超過1%,霉變粒不超過2%。對于不符合標準的新玉米,應拒絕接收或進行相應的處理。

(二)新玉米的儲存1.干燥處理:盡快將新玉米進行干燥,使其水分含量降低到安全儲存范圍內。可采用自然晾曬、烘干等方式,但要注意烘干溫度和時間,避免玉米營養成分損失。一般烘干溫度不宜超過50℃,烘干時間控制在35小時。晾曬時要選擇通風良好、陽光充足的場地,及時翻動玉米,確保晾曬均勻。晾曬時間根據天氣情況而定,一般需要37天。2.儲存環境控制:將干燥后的新玉米儲存在干燥、通風、陰涼的倉庫中,倉庫要保持清潔衛生,定期進行消毒。控制倉庫內的溫度和濕度,溫度保持在10℃20℃,濕度控制在60%以下??砂惭b溫濕度傳感器,實時監測倉庫環境,并采取相應的調控措施。采用密封儲存或充入氮氣等惰性氣體的方式,減少氧氣含量,抑制霉菌等微生物的生長繁殖。

(三)新玉米的加工處理1.粉碎粒度調整:適當減小新玉米的粉碎粒度,增加其與消化酶的接觸面積,提高消化率。一般豬飼料的玉米粉碎粒度應控制在0.51.0mm,禽飼料的玉米粉碎粒度應控制在0.30.5mm。2.調質處理:通過調質使新玉米淀粉適度糊化,提高其消化性。調質溫度一般控制在70℃80℃,調質時間為1015分鐘。3.發酵處理:利用微生物發酵技術對新玉米進行處理,可改善其營養成分和適口性,降低抗性淀粉含量。常用的發酵菌種有乳酸菌、酵母菌等。發酵方法:將新玉米與發酵劑按一定比例混合均勻,加入適量的水,調節水分含量至40%50%,然后裝入發酵容器中,密封發酵35天。發酵過程中要注意溫度和氧氣的控制,溫度保持在30℃35℃,定期放氣,防止容器內壓力過大。發酵后的新玉米可直接用于飼料生產,也可干燥后儲存備用。

(四)新玉米與陳玉米的搭配使用1.逐步過渡:在新玉米使用初期,應與陳玉米搭配使用,并逐漸增加新玉米的比例。例如,開始時新玉米與陳玉米的比例為1:3,一周后調整為1:2,再過一周調整為2:1,最后全部使用新玉米。這樣可以讓動物有一個適應的過程,減少新玉米對動物消化性能的影響。2.合理搭配比例:根據動物的種類、生長階段和健康狀況等因素,合理確定新玉米與陳玉米的搭配比例。一般來說,育肥豬新玉米的比例可控制在30%50%,妊娠母豬和哺乳母豬新玉米的比例可控制在20%30%,蛋雞新玉米的比例可控制在30%40%,肉雞新玉米的比例可控制在40%60%。

(五)營養成分調整1.補充能量:由于新玉米能量密度相對較低,可適當增加油脂的添加量,如在豬飼料中添加2%3%的豆油或玉米油,在禽飼料中添加3%5%的油脂,以提高飼料的能量水平。2.平衡氨基酸:檢測新玉米的氨基酸組成,根據動物的營養需求,補充缺乏的氨基酸。例如,可添加賴氨酸、蛋氨酸等氨基酸添加劑,確保飼料中氨基酸的平衡。3.添加酶制劑:酶制劑可以提高飼料的消化率,特別是對于新玉米中的抗性淀粉??商砑拥矸勖?、蛋白酶等酶制劑,推薦添加量為每噸飼料12千克。

(六)飼料配方優化1.根據新玉米的營養特點,對飼料配方進行優化調整。在保證飼料營養水平的前提下,降低新玉米的使用比例,選擇其他優質原料進行替代。例如,可用小麥、大麥等能量飼料部分替代新玉米,用豆粕、魚粉等優質蛋白質飼料提高蛋白質含量。2.考慮動物的消化生理特點,調整飼料中各種營養成分的比例。如適當提高飼料中膳食纖維的含量,促進動物腸道蠕動,改善消化性能。同時,根據動物的采食量和生長性能,合理調整飼料配方中的營養濃度,確保動物獲得足夠的營養。

(七)飼養管理措施1.加強飼養管理:保持養殖環境的清潔衛生,定期消毒,減少病原菌的滋生。合理控制養殖密度,保證動物有足夠的活動空間。2.注意飼料投喂:定時、定量投喂飼料,避免過度投喂或饑餓投喂。觀察動物的采食情況和糞便情況,及時調整飼料投喂量和配方。3.飲水管理:提供清潔、衛生的飲水,確保動物隨時能喝到水。定期檢查飲水設備,防止漏水或堵塞。

五、質量監控與效果評估

(一)質量監控1.定期對新玉米及使用新玉米生產的飼料進行質量檢測,檢測項目包括水分含量、粗蛋白、粗脂肪、淀粉含量、霉菌毒素含量等。2.建立質量追溯體系,記錄新玉米的采購來源、儲存情況、加工處理過程等信息,以便在出現質量問題時能夠及時追溯和處理。

(二)效果評估1.觀察動物的生長性能:定期稱量動物的體重,計算日增重、料肉比等生長性能指標,評估新玉米使用方案對動物生長的影響。2.監測動物的健康狀況:觀察動物的采食、飲水、精神狀態、糞便等情況,及時發現和處理動物的健康問題。統計動物的發病率和死亡率,評估新玉米使用方案對動物健康的影響。3.收集養殖戶的反饋意見:與養殖戶保持溝通,了解他們在使用新玉米過程中的實際情況和遇到的問題,及時調整使用方案。

六、結論新玉米在使用過程中存在一些潛在問題,但通過科學合理的選擇、儲存、加工處理、搭配使用以及營養成分調整等措施,可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