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4應有格物致知精神◎文化自信:領悟格物致知精神的內涵和現實意義,學習和實踐格物致知精神。◎語言運用:理解課后“讀讀寫寫”詞語,能根據特定場景正確運用。◎思維能力:了解演講者的主要觀點,梳理演講者的思路,理解列舉事例對于觀點的印證作用。(重點)◎審美創造:體會演講詞層層推進的結構,感受其邏輯固密的思辨之美。(難點)一、導入新課1991年10月,在北京人民大會堂,丁肇中發表了一次演講,分享了他在探索科學真理道路上實踐實驗精神的經驗。今天我們來學習這篇演講詞——《應有格物致知精神》。二、教學開展1.目標任務一:搜集資料,掃清障礙。◎字詞積累。自由朗讀,結合課后的“讀讀寫寫”掌握“緬懷”“彷徨”“不知所措”等重點字詞。可參見《創優作業·背記手冊》本課字詞部分。◎作者簡介丁肇(zhào)中,1936年生,祖籍山東日照,美籍華裔物理學家。1974年,他在實驗室中發現了一種新粒子并用英文字母“J”命名,并因此于1976年獲諾貝爾物理學獎。◎背景鏈接本文選自《瞭望》1991年第44期。1990年5月,《瞭望》周刊等單位組織“情系中華”征文活動,收到來稿近千篇。《瞭望》周刊海外版對部分來稿進行了刊登,在海內外產生熱烈的反響。征文評委會評出兩篇文章,授予特別榮譽獎,著名物理學家丁肇中的《懷念》是其中一篇。1991年10月18日,征文活動頒獎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召開,丁肇中在會上發表了這一演講。2.目標任務二:自主閱讀,把握內容。◎初讀課文,劃分文章段落大意。第一部分(1):由征文獲獎轉入本次演講的主題——學習自然科學的中國學生應該怎樣了解自然科學。第二部分(2—12):先分析中國傳統教育的弊病,再以中國學生存在的問題和作者自己的經驗為證,闡述了重視實驗精神的重要性。第一層(2—5):闡述中國傳統教育的弊病——不重視格物致知,埋沒了格物致知的真正意義。第二層(6—10):分析實驗精神在科學上的重要性。第三層(11、12):分析當前文化背景下中國學生的現狀,并現身說法,表明重視實驗精神的重要性。第三部分(13):總結全文,揭示格物致知的真正意義,并對中國新一代提出殷切希望。◎作者在本文中的觀點是什么?中國學生在學習自然科學時應該有格物致知精神。3.目標任務三:再讀課文,梳理思路。◎閱讀全文,梳理演講者的思路,完成學習任務單。學習任務單[參考答案]①學習自然科學的中國學生應該怎樣了解自然科學②王陽明③實驗是積極的、有計劃的探測;實驗要有計劃,要有目標作為向導◎請仔細閱讀第6—10段,簡要說說這一部分的演講思路。4.目標任務四:品析方法,體會語言。◎演講者在演講過程中舉了多個例子,試簡要分析其對觀點的印證作用。事例印證作用王陽明“格”竹失敗(第4段)說明傳統儒家對實驗的態度,他們把探察外界誤認為探討自己,進而證明中國傳統教育并不重視真正的格物和致知。通過實驗了解竹子的性質(第8段)證明實驗的過程不是消極的觀察,而是積極的探測。中國學生往往成績好,面臨研究工作卻束手無策(第11段)說明中國學生大都偏向于理論而輕視實驗,偏向于抽象的思維而不愿動手,進而從反面證明了科學實驗精神的重要性。作者因事先沒有準備,做研究時恐慌的經歷(第12段)說明埋頭讀書對研究、對實際的需要毫無幫助,更加深刻地揭示了中國傳統教育的弊病,進而證明了實驗精神的重要性。◎演講者在演講過程中舉自己的經驗為證,有什么好處?①演講注重溝通、交流,演講者用自己的經歷“現身說法”,真實而親切,有助于拉近與聽眾的距離,取得更好的演講效果;②演講者作為一位杰出的科學家,自己求學時代的經歷對于廣大青年學子來說,本身就具有重要的示范和參考意義。◎試結合具體語句,體會本篇演講詞的語言風格及表達效果。例句中國學生大都偏向于理論而輕視實驗,……而不愿動手。中國學生往往念功課成績很好,……常常不知所措了。分析“大都”指大部分,從范圍上限制,指多數學生偏向于理論而輕視實驗,不是全部,體現了論述性語言的準確與嚴謹。“往往”表示一般規律、通常情況,指的是中國學生通常情況下功課成績好,考試分數高,但不排除特殊情況,體現了論述性語言的準確和嚴謹。風格這篇演講詞在遣詞造句上運用了很多表限制的詞語,表現出準確、嚴謹的特點;同時,因為是在莊重的大會上的演講,知識性、邏輯性較強,用語準確、嚴謹。效果具有較強的說服力和指導性。5.目標任務五:深讀課文,體會意義。◎閱讀全文,說說為什么應該具有格物致知精神。①這是由中國傳統教育導致的中國學生的弱點所決定的;②這是科學發展的歷史和實驗過程證明了的;③這是應付今天的世界環境必不可少的。◎作者認為我們應該怎樣培養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作者認為,在學術研究和個人行動中,我們要保留懷疑求真的態度,靠實踐發現事物的真相;在面對激變的世界時,我們要有自己的判斷力。◎演講者在1991年的“情系中華”大會上發表這樣的演講有什么現實意義?曾經,我國基礎教育的優點是注重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教學,缺點是忽視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演講者作為接受過中西方教育并獲得巨大成就的科學家,非常敏銳、清醒地認識到這個缺點有久遠的文化背景,而且產生了較大的危害,會使我們的學生不能適應時代的需要,進而影響到民族的振興和國家的前途。為了改變這一現狀,演講者根據現代學術的發展和個人的經驗教訓,聯系傳統的文化背景和我國的教育現狀,精辟地闡明了中國學生應該怎樣學習自然科學。◎這是一次發生在幾十年前的演講,如今我們重讀這篇演講詞,有何現實意義?幾十年過去了,中國傳統教育的一些理念并未得到根本改變。我們重讀這篇演講詞,再次明確格物致知精神及實驗精神的意義,能督促我們在學習和生活中,積極發揚格物致知精神。我們要明白:只有動手實驗,親自實踐,才能獲得知識,獲得靈感,才能培養我們的創造力、創新力,才能適應現代社會的發展。結束語:本文是作者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的“情系中華”征文活動頒獎大會上發表演講時的演講詞,由懷念父親談到中國的傳統教育。針對中國傳統教育的一些弊端,闡明了中國學生學習自然科學應該要有格物致知精神的觀點。演講圍繞“格物致知”的含義展開論述,列舉王陽明“格”竹子和自己的親身經歷等事例進行印證,使論證更加充分。演講場合莊重,內容客觀理性,思路清晰,層次分明,十分嚴謹。尤其是作者現身說法,既拉近了與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高品質研磨碳酸鈣漿料項目建議書
- 買賣土地定金合同樣本
- 綿陽數學中考試題及答案
- 2025年增韌劑項目建議書
- 文化貿易面試試題及答案
- 2025年高性能銅鎳合金帶、線材合作協議書
- 作業外貿合同樣本
- 推動民營經濟助力高質量發展的路徑與策略
- 市政供水排水管網功能升級方案研究報告
- 人形機器人行業未來展望與發展動態分析
- 小學生古詩詞知識競賽題(附答案)
- 電針刺激對c纖維鎮痛效應的影響
- 跨境電子商務智慧樹知到課后章節答案2023年下浙江工業大學
- 07FK02防空地下室通風設備安裝圖集
- 0-3歲嬰幼兒保育與教育智慧樹知到課后章節答案2023年下甘肅財貿職業學院
- 體外培育牛黃介紹-呼吸科課件
- 全國行政區劃代碼表
- 光伏-施工安全培訓
- 6人小品《沒有學習的人不傷心》臺詞完整版
- 餐飲公司負責人經營管理目標責任書
- 安全經驗分享:中石油觸電事故安全經驗分享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