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35DB35/T1268—2021竹蓀栽培技術規范CultivationtechniquesforDicyophoraspp.2021-06-21發布2021-09-21實施福建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發布I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標準化工作導則第1部分:標準化文件的結構和起草規則》的規定——增加了竹蓀菌種(包括母種、原種及栽培種)——增加了竹蓀播種“穴播”方法(見8.1.2.6.3——增加了竹蓀培養期間光線的郁閉度(見8.1.2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林衍銓、羿紅、高允旺、陳傳明、馬璐、肖勝剛、鄭峻、黃忠英、顏振蘭、1GB/T6543運輸包裝用單瓦楞紙NY/T1935食用菌栽培基質質量安NY/T5010無公害農產品種植業產地2應選擇土壤腐殖質含量高、排灌方便、疏松肥沃、5年內未曾栽培過竹蓀的田(林)地,按地形由下往上逐年選擇不同地塊栽培,同一地塊不應連作物類(包括谷殼、玉米芯、豆稈等)、草類(包括蘆葦、五節芒等)等,應符合NY/T1935的質3配方一竹屑80.0%,木屑18.8%,尿素0.7%,輕質碳酸鈣0竹屑98.8%,尿素0.7%,輕質碳酸鈣0竹屑60.0%,木屑28.8%,豆稈或蘆葦草10.0%,尿素0.7%,輕質碳酸鈣0播種前40d~60d開始建堆發酵。先鋪一層厚30cm的主料,撒尿素和輕質碳酸鈣,澆清水拌建堆15d左右,當料堆中心溫度升至60℃以上時進行第一次翻堆,以后每間隔10d~15d指縫有水而不滴下為宜。發酵好的培養料松軟、褐色、無氨提前清理干凈栽培場地上的稻茬、樹樁、雜枝(草四周挖深50cm的排水溝,深翻整畦。畦面),4菌種掰成4cm×3cm×5cm小塊,每隔5cm~8cm播一穴,通常呈“梅花”型排列,播種量每畝350kg~400kg,播種后表面覆蓋1cm~2cm厚的培養料。播種后培養料表面覆蓋碎土,土層厚3cm~5cm。覆土應為疏菌絲生長溫度應控制在10℃~30℃,過高或過低將影響菌絲生長。溫度調控在20℃~32℃,必要時可在棚架上加蓋蘆葦或防曬網等進行降溫。565℃~70℃,經1.5h~2.0h,竹蓀烘至8成干時,取出及時扎捆;將扎捆好的竹蓀再放入爐內,關閉天窗及電扇,用55℃~60℃的溫度烘1.0h~1.5h,竹蓀干品含水量≤13%即可。烘干產品及時裝入包裝袋內,扎牢袋口。外包裝瓦楞紙箱應符合GB/T6543的規定,塑料編織袋應符合GB/T8946的規定。竹蓀產品宜保藏于3℃~5℃冷藏庫中。運輸過程中不應與有毒或有異味物混備料—建堆—翻堆—選種催芽—檳榔芋種植—培養料鋪料—播種及覆土—檳榔芋栽培管理—竹蓀6氣溫穩定在15℃以上時可種植檳榔芋,種植密度55cm×120cm(株距×行距穴深20cm;種植后在檳榔芋四周培土至芋畦寬25cm~30檳榔芋種植后即可沿芋畦兩邊鋪竹蓀培養料,以7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