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版新教材高中地理第5章地球上的植被與土壤第1節主要植被與自然環境講義湘教版必修1_第1頁
2025版新教材高中地理第5章地球上的植被與土壤第1節主要植被與自然環境講義湘教版必修1_第2頁
2025版新教材高中地理第5章地球上的植被與土壤第1節主要植被與自然環境講義湘教版必修1_第3頁
2025版新教材高中地理第5章地球上的植被與土壤第1節主要植被與自然環境講義湘教版必修1_第4頁
2025版新教材高中地理第5章地球上的植被與土壤第1節主要植被與自然環境講義湘教版必修1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1-第一節主要植被與自然環境學習目標:1.能結合圖示等相關資料,識別主要的植被類型。2.了解駕馭主要植被的分布、生長特征。(重點)3.理解植被與環境的關系,駕馭不同尺度上植被改變規律。(重難點)一、主要植被1.植被的含義:植被是覆蓋一個地區的各類植物群落的總稱。2.植被分類eq\b\lc\{\rc\(\a\vs4\al\co1(自然植被:森林、草原、荒漠、苔原、草甸、,沼澤等類型,人工植被:各種農作物、人工林、人工草場、,城市綠地等))3.森林(1)分布:潮濕和半潮濕地區。(2)類型:熱帶雨林、熱帶季雨林、亞熱帶常綠闊葉林、亞熱帶常綠硬葉林、溫帶落葉闊葉林、亞寒帶針葉林(泰加林)等。(3)熱帶雨林:是世界上發育最繁茂的植被類型,植物種類豐富,群落結構困難。(4)溫帶落葉闊葉林:喬木一般具有寬敞的葉片,夏季盛葉,冬季落葉,以削減水分及能量流失。4.草原(1)分布:半潮濕、半干旱地區。(2)類型:熱帶草原、溫帶草原等。(3)熱帶草原:禾本科植物占優勢。濕季,草木蔥綠,朝氣盎然;干季,萬物凋零,滿目枯黃。(4)溫帶草原:通常以叢生禾草植物占優勢,植物普遍存在旱生結構,季相改變明顯。5.荒漠(1)分布:干旱區。(2)類型:熱帶荒漠、溫帶荒漠等。(3)特點:植被稀疏,地表大面積袒露,植物種類貧乏,群落結構簡潔。二、植被與環境1.環境對植被的影響(1)環境影響植物①必定性:植物在生活過程中,始終與四周環境進行著物質和能量的交換。②表現:環境影響植物的形態和生活機能,以及它們的分布等。(2)大尺度上①影響植被分布的主要因素:氣候條件,特殊是其中的熱量和水分條件,以及二者的組合狀況。②表現eq\b\lc\{\rc\(\a\vs4\al\co1(從赤道向兩極:太陽輻射供應應地球的熱量,遞減→形成不同的氣候帶→植被帶狀分布,從沿海向內陸:水分條件不同→植被依次為森林、,草原、荒漠))(3)中尺度上①影響植被分布的因素:地形。②表現:從山麓到山頂的水熱狀況隨著海拔的增加而改變→山地垂直氣候帶→植被出現垂直分帶現象。2.植被對地理環境的影響破壞植被會發生連鎖反應,最終導致整個地理環境的退化;復原植被可以改善整個生態環境。(1)植被就是指植物。 ()(2)人工植被與自然植被的自然特征完全相同。 ()(3)全部森林中,熱帶雨林的垂直結構最豐富。 ()(4)針葉林中的針葉葉片特征主要是抗寒冷。 ()(5)我國新疆的典型植被是()A.溫帶森林 B.溫帶草原C.溫帶荒漠 D.亞寒帶針葉林提示:(1)×植被是覆蓋一個地區的各類植物群落的總稱。(2)×人工植被的種類較自然植被的種類少。(3)√熱帶雨林樹木高大茂密、種類豐富、垂直結構豐富。(4)×針葉林中針葉葉片可以抗寒抗旱。(5)C[新疆深居內陸、氣候干旱、以溫帶荒漠為主。]主要植被一位探險者在其游記中這樣寫道:“……進入到森林之中,你仿佛來到一個夢幻王國。抬頭看一看,只有滿眼的長著奇異板狀根的參天大樹,不行思議的老莖稈上的花果、巨葉植物,根本看不到湛藍的天空;低頭望一望,眼前到處是苔蘚、藤蘿等。密不透風的林中潮濕悶熱,腳下到處濕滑。叮叮作響的小溪、飛瀉的瀑布無處不在;參天的大樹、纏繞的藤蘿、繁茂的花草樹木匯聚成一座座漂亮又綠色的大迷宮,讓人寸步難行……”問題1(綜合思維)這位探險者所游歷的是哪種森林?其主要特征有哪些?提示:探險者游歷的應是熱帶雨林。熱帶雨林植被茂密,植物種類豐富,群落結構困難。上層喬木樹干高大,樹基常有板狀根,老干上可長出花枝。木質大藤本和附生植物發達,林中常有絞殺植物附生。問題2(綜合思維)探險者所游歷的森林主要分布在什么氣候區?該氣候有何特征?提示:熱帶雨林主要分布在熱帶雨林氣候區,氣候特征為全年高溫多雨。問題3(綜合思維)“林海雪原”主要是指哪種森林?其主要特征是什么?提示:亞寒帶針葉林;以松、杉類植物為主,葉片為針狀,以抗寒耐旱。[歸納總結]主要植被及其景觀特征植被類型對應氣候景觀特征森林熱帶雨林熱帶雨林氣候植被高大茂密、物種豐富,全年呈深綠色外貌,群落結構困難。常見莖花、板根等現象。木質大藤本和附生植物發達,林中常有絞殺植物附生熱帶季雨林熱帶季風氣候與熱帶雨林相比,樹高較低,植物種類較少,群落種類較少,群落較簡潔,優勢物種較明顯,板狀根和老莖生花現象不普遍,層間藤木、附生、寄生植物也較少,季相改變明顯森林亞熱帶常綠闊葉林亞熱帶季風和季風性潮濕氣候森林常綠,喬木多革質葉片,花期多集中在春末夏初;群落結構較簡潔亞熱帶常綠硬葉林地中海氣候為常綠喬木或灌木群落,葉片常綠堅硬,機械組織發達,常披茸毛或退化成刺,以適應夏季燥熱干燥的氣候溫帶落葉闊葉林溫帶季風和季風性濕潤氣候喬木葉片寬敞,春季發葉,夏季葉色鮮綠,枝繁葉茂,林冠郁閉,秋冬季落葉亞寒帶針葉林亞寒帶針葉林氣候植被以松、杉為主,葉片呈針葉狀,以抗寒抗旱草原熱帶草原熱帶草原氣候草本植物發達,高達1~3米的禾本科植物占優勢,星散分布的旱生喬木,樹干多分枝,樹冠扁平如傘狀。濕季時,草木蔥綠,朝氣盎然;干季時,萬物凋零、滿目枯黃溫帶草原溫帶大陸性氣候通常以叢生禾草植物占優勢,植物普遍存在旱生結構。葉小、葉片內卷,地下部分劇烈發育。季相改變明顯荒漠熱帶荒漠熱帶沙漠氣候植被稀疏,地表大面積袒露,植物種類貧乏,群落結構簡潔。植物葉面積縮小或退化,呈鱗片狀或為刺,以削減蒸騰;有的莖葉披白色茸毛,以反抗灼熱;有的具肉質莖葉,以貯存水分。大多有發達的根系,以便從很廣很深的地下吸取水分溫帶荒漠溫帶大陸性氣候1.讀某地景觀圖,完成(1)~(2)題。(1)該景觀圖反映的植被帶是()A.溫帶草原帶 B.熱帶稀樹草原帶C.寒帶苔原帶 D.亞寒帶針葉林帶(2)該景觀圖可能出現的地區是()A.內蒙古高原 B.青藏高原C.亞馬孫雨林 D.東非高原(1)B(2)D[第(1)題,圖示景觀是在熱帶草原氣候條件下形成的,反映的是熱帶稀樹草原帶。第(2)題,東非高原屬于熱帶草原氣候。]植被與環境材料一世界植被分布材料二乞力馬扎羅山植被帶垂直分布示意圖。問題1(區域認知)從圖中看,從非洲中部向南北方向,植被帶是怎么改變的?提示:熱帶雨林帶—熱帶草原帶—熱帶荒漠帶—亞熱帶常綠硬葉林帶。問題2(區域認知)據圖分析,自亞歐大陸東部的日本本州島南部向亞歐大陸內部,植被帶是怎樣改變的?提示: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帶—溫帶落葉闊葉林帶—溫帶草原帶—溫帶荒漠帶。問題3(綜合思維)在赤道旁邊的乞力馬扎羅山上分布有呈帶狀分布的落葉闊葉林,反映了什么現象?緣由是什么?提示:植被出現垂直分帶現象。因為從山麓到山頂水熱狀況隨著海拔的增加而改變,形成山地垂直氣候帶,與此相應,植被出現垂直分帶現象。[歸納總結]1.世界氣候類型與自然帶分布的對應關系2.在肯定高度的山區,山麓植被帶與當地自然植被帶是一樣的,垂直分帶與其所在緯度向較高緯度方向上的水平植被帶改變是相像的。讀北非五國正在建設的綠色壩工程示意圖,回答下題。2.該綠化工程最相宜栽植的樹種是()A.落葉闊葉林 B.常綠硬葉林C.常綠闊葉林 D.針葉林B[北非北臨地中海,北部沿海是地中海氣候,以亞熱帶常綠硬葉林為主;北非大部分地處副熱帶高氣壓帶限制下,熱帶沙漠氣候廣布;綠化工程建在地中海氣候區與熱帶沙漠氣候區之間,相宜建耐旱樹種硬葉林;闊葉林相宜降水較多的地區,針葉林相宜氣候寒冷的地區。]3.下圖為我國某山地垂直植被帶示意圖,據此回答(1)~(2)題。(1)依據該山地的垂直植被帶譜推斷,該山地所處的溫度帶可能是()A.熱帶 B.亞熱帶C.溫帶 D.亞寒帶(2)導致山地植被帶垂直分異景觀形成的主導因素是()A.水熱差異 B.水分狀況C.熱量條件 D.土壤差異(1)C(2)A[第(1)題,圖中顯示該山地的基帶為落葉闊葉林帶,其對應的氣候類型為溫帶季風氣候,應位于我國北方溫帶地區。第(2)題,隨著海拔的改變,山地的水熱條件及其組合發生相應的改變,從而出現了自然景觀的垂直改變。]人地協調觀——塞罕壩,京城綠色屏障的前世今生2024年當地時間12月5日,在肯尼亞內羅畢實行的第三屆聯合國環境大會上,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宣布,中國塞罕壩林場建設者榮獲2024年聯合國環保最高榮譽——“地球衛士獎”。歷史上塞罕壩曾是一片綠洲,是皇家獵苑。后來,開墾伐木,漸漸變成了一望無際的荒漠,黃沙蕩蕩,看不到終點,數百里外的京城失去了自然屏障,內蒙古高原的風沙毫無遮擋地南侵,沙塵覆蓋成為北京冬春季常見的景象。1962年,國家決心建立國有林場,復原被破壞的植被,經過幾代塞罕壩人的不懈奮斗,如今這里綠樹遍植、花開草長、綠水青山也換來了金山銀山。《2024感動中國》頒獎晚會上塞罕壩林場(下圖)建設者們的事跡感人至深,50多年來他們在“黃沙遮天日,飛鳥無棲樹”的荒漠沙地上造林近百萬畝,創建了一個生態文明建設的奇跡。歷史上,塞罕壩曾是一處水草豐沛、森林茂密、禽獸繁集的自然名苑,遼、金時期稱“千里松林”。據此回答(1)~(3)題。(1)塞罕壩由自然名苑退化成荒漠沙地的緣由可能有()①放苑開墾②掠奪式采伐②過度捕獵④連年山火⑤發展旅游業A.①②⑤ B.②③⑤C.③④⑤ D.①②④(2)50多年前,塞罕壩沒有人工林,只在陰坡上長著些不成片的白楊、云杉和山楊,陽坡和平坦地上幾乎一片荒蕪。對此現象說明正確的是()A.陽坡和平地降水相對較少B.陽坡和平地上層較薄,礫石較多C.陰坡蒸發小,土壤墑情好D.陽坡受冬季風影響大,受低溫凍害影響大(3)適合塞罕壩林場人工造林的主要樹種屬于()A.常綠闊葉林 B.落葉闊葉林C.灌木 D.針葉林(1)D(2)C(3)D[第(1)題,塞罕壩由自然名苑退化成荒漠沙地的緣由可能有放苑開墾,掠奪式采伐,破壞植被,①②對。過度捕獵不是植被消逝的緣由,③錯。缺乏管理,連年山火,導致土壤荒漠化,④對。發展旅游業,不是土地荒漠化的緣由,⑤錯。第(2)題,50多年前,塞罕壩沒有人工林,只在陰坡上長著些不成片的白楊、云杉和山楊,陽坡和平坦地上幾乎一片荒蕪。對此現象說明正確的是陰坡蒸發小,土壤墑情好。第(3)題,該地遼、金時期稱“千里松林”,說明適合塞罕壩林場人工造林的主要樹種屬于針葉林。]“摯友圈里學地理。”下圖是襄陽市地理教研員牟老師發的一則摯友圈。讀圖,完成1~2題。1.拍攝地自然植被屬于()A.常綠硬葉林 B.針葉林C.常綠闊葉林 D.落葉闊葉林2.圖示中地區有許多這樣的植物,制約其生長的主要自然因素是()A.土壤B.氣溫C.降水D.光照1.D2.B[第1題,圖中點明是寒冬季節長出新葉,我國冬季寒冷的是溫帶地區。圖中植被屬于落葉林,長出新葉是闊葉。第2題,植物生長必需達到肯定的積溫條件,達不到這一積溫條件,植物不會生長。圖示中地區有許多這樣的植物,制約其生長的主要自然因素是氣溫。]“我看不到春花,看不到秋葉,沒有季節之流轉……色調、植被、山脈、村落及整個大地,都毫無改變,讓我失去了時間意識。在這里,雨直直地下來,煙縷垂直地升起。”據此完成3~4題。3.符合上文描述的地點是()A.撒哈拉地區 B.西歐地區C.南極地區 D.馬來群島4.當地的自然植被類型是()A.荒漠B.雨林C.落葉林D.針葉林3.D4.B[第3題,材料中的文字描述的是熱帶雨林氣候,主要分布于赤道旁邊的剛果盆地、亞馬孫平原和東南亞的馬來群島等地。第4題,熱帶雨林氣候區全年高溫多雨,形成熱帶雨林景觀。]2024年2月到3月,某科學考察隊從東北平原向西,經大興安嶺、內蒙古高原,最終到達塔里木盆地。讀圖,回答5~6題。5.沿途氣候改變依次為()A.溫帶大陸性氣候—溫帶草原氣候—溫帶沙漠氣候B.亞熱帶季風氣候—地中海氣候—高山氣候C.亞寒帶針葉林氣候—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