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學年江蘇省鹽城市阜寧縣七年級(下)月考歷史試卷(3月份)_第1頁
2024-2025學年江蘇省鹽城市阜寧縣七年級(下)月考歷史試卷(3月份)_第2頁
2024-2025學年江蘇省鹽城市阜寧縣七年級(下)月考歷史試卷(3月份)_第3頁
2024-2025學年江蘇省鹽城市阜寧縣七年級(下)月考歷史試卷(3月份)_第4頁
2024-2025學年江蘇省鹽城市阜寧縣七年級(下)月考歷史試卷(3月份)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1頁(共1頁)2024-2025學年江蘇省鹽城市阜寧縣七年級(下)月考歷史試卷(3月份)一、選擇題(每小題1分,計20分)1.(1分)在歷史時間軸上①、②、③代表相關的歷史事件中選出②是什么歷史事件()A.隋朝建立 B.隋朝滅陳,完成統一 C.科舉制創立 D.唐朝建立2.(1分)通過歷史要素獲取有效信息是學習歷史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方法。依據“589年”、“陳后主”、“《玉樹后庭花》”等要素,我們獲得的歷史信息是()A.南北朝對峙形成 B.楊堅建立了隋朝 C.陳后主建立陳朝 D.隋滅陳統一全國3.(1分)含嘉倉是隋朝在洛陽修建的最大的國家糧庫。經考古發掘,遺址面積40多萬平方米,有數百個糧窖。我們可以直接從中得到有關隋朝的信息是()A.中央集權強化 B.道路交通發達 C.商業繁榮 D.農業發展4.(1分)文物見證歷史。下列文物出土于唐朝墓葬,這些文物說明()A.唐朝實行開明的民族政策 B.唐朝注重人才的培養和選拔 C.唐朝政治穩定,經濟繁榮 D.唐朝與歐亞非三洲有交往5.(1分)武則天作為我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引發了時人和后人很多的關注。下列對她的評論,最恰當的是()A.嚴刑酷法,統治殘暴 B.政啟開元,社會經濟持續發展 C.好大喜功,不恤民力 D.選賢任能,開創“開元盛世”6.(1分)大唐以她博大的胸懷,兼收并蓄外來文化的精華,又以她慷慨豪邁的性格()A.玄奘西游 B.鑒真東渡 C.文成公主入藏 D.派遣遣唐使7.(1分)與閻立本的名畫《步輦圖》有關,促進吐蕃社會經濟發展的和親史實實()A.昭君出塞 B.唐玄宗封回紇首領為懷仁可汗 C.文成公主入藏 D.“澶淵之盟”8.(1分)唐朝詩人輩出,某位同學翻閱七下語文書時讀到“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此夜曲中聞折柳,同時這位詩人的詩歌還具有濃郁的浪漫主義情懷,他是()A.李白 B.白居易 C.杜甫 D.王維9.(1分)一個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沒有英雄。一個有前途的國家,不能沒有先鋒。對下列英雄人物主要事跡解讀正確的是()A.鑒真東渡日本,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重要貢獻 B.鄭和七下西洋,為明朝帶來豐厚的經濟利益 C.戚繼光平定東南沿海倭患,統一日本各部落 D.鄭成功驅逐荷蘭,收復臺灣,并設置臺灣府10.(1分)著名學者金克木曾說:“中國有兩種文化,一種叫‘長城文化’,一種叫‘運河文化’。‘長城文化’即隔絕、阻塞的文化,是‘通的文化’。”下列關于“通的文化”表述正確的是()A.都江堰使成都平原成為“天府之國” B.秦國為統一六國而開鑿了靈渠 C.元朝大運河推動經濟重心南移 D.隋朝大運河促進了南北經濟文化交流11.(1分)日本政府發布的2021年版《外交藍皮書》中,稱“日中關系為重要的雙邊關系之一”。要探尋唐朝時中日友好交往歷史,我們可以參觀()A.奈良唐招提寺 B.那爛陀寺考古遺址 C.馬六甲三寶廟 D.敦煌莫高窟12.(1分)他在取經的過程中,還擔任了翻譯的工作,一人西行了五萬里,并用了十七年的時間學會當時的各種學說,翻譯佛典75部,貢獻量驚人。“他”的事跡可概括為()A.鑒真東渡 B.玄奘西行 C.阿倍仲麻呂來華 D.崔致遠入唐13.(1分)唐朝以來,科舉考試基本上是以“詩賦取士”為主要標準。但王安石認為這種做法使得天下讀書人只知道“閉門學作詩賦,及其入官,此科法敗壞人材”,所以他主張將“經義取士”作為進士考試內容。此舉()A.為國家選拔實用人才 B.打擊朝廷異己勢力 C.表明詩賦創作水平低 D.反映政治風氣保守14.(1分)貞觀九年,太宗謂侍臣曰:“往昔初平京師,宮中美女珍玩無院不滿。煬帝意猶不足,兼東西征討,窮兵黷武,遂致亡滅。此皆朕所目見……”。基于此,唐太宗采取的治國措施是()A.完善三省六部制度 B.鼓勵士人參加科舉 C.減輕人民勞役負擔 D.嚴格考察官吏政績15.(1分)詩歌往往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當時的重大歷史事件或社會風貌,下列詩歌與圖片對應正確的是()A.萬國盡征成,烽火被岡巒 B.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 C.故鄉若問登科事,便是當初老榜官 D.鑒真盲目航東海,一片精誠照太清16.(1分)“將興遼東之段,自洛口開渠達涿郡,以通漕運”()A.永濟渠 B.通濟渠 C.會通渠 D.邗溝17.(1分)如表為隋煬帝使用民力統計表。從表中可以看出隋朝滅亡的原因是()名稱營建洛陽開鑿運河修筑長城遠征遼東巡游江南數量(萬人)每月200計38020多300多40多A.實行暴政 B.自然災害 C.宦官專權 D.外敵入侵18.(1分)2014年3月27日,國家主席習近平27日在巴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發表演講中指出“中國唐代口口西行取經,歷盡磨難,我想大家都知道。”“口口”處的人物應是()A.鑒真 B.玄奘 C.宋璟 D.黃巢19.(1分)小麗在學習《安史之亂與唐朝衰亡》后做了如下總結。其中③屬于()A.歷史原因 B.歷史意義 C.歷史過程 D.歷史結論20.(1分)“考古中國”重大項目工作進展會3月20日在成都舉行,通報了三星堆遺址重大考古新發現,6座三星堆文化“祭祀坑”現已出土重要文物500余件,這些出土文物說明唐朝()A.人們喜歡收集錢幣 B.隨葬文物品種多樣 C.中外鑄幣技術高超 D.中外經貿交流頻繁二、材料題(每題10分,計30分)21.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隋唐對外交往比較活躍,與亞洲以至非洲、歐洲的一些國家,都有往來。……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聲望材料二:宋朝政府積極鼓勵海外貿易,在一些重要港口開設專供外商居住的“蕃坊”,并設有“蕃市”“蕃學”材料三:使明代初期顯得與眾不同,但又同漢、唐、宋等朝代初期業績相稱的舉措,是將帝國的驕傲播向四方——羅茲?墨菲《亞洲史》(1)據材料一,說明唐朝對外交往的政策是什么?列舉唐朝中外友好交往的兩個史例?(2)宋朝政府在主要港口設置了什么機構來管理海外貿易?寫出兩個當時聞名世界的大商港?(3)材料三中明代初期“驚人的海上遠征”指的是什么事件?依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說出“驚人的海上遠征”的目的?22.“左圖右史”是歷史學習研究的基本方法,下面是王明同學研究隋唐史的四幅圖,請你結合所學內容(1)觀察圖一,寫出圖中A、B、C三處的地名。大運河的開通有何作用?(2)圖二反映了我國古代什么制度?該制度最早確立于哪個朝代?(3)觀察圖三結合所學回答:玄奘西行的目的地是今天的哪個國家?如果想了解他西行的歷史,可以參考根據他的口述記錄成書的哪一本文獻資料?在他之后,把佛法弘揚日本的高僧是誰?(4)綜上所述,可歸納出隋唐時期我國社會的特征是什么?23.唐朝是中國古代繁榮與開放的朝代,它政策開明,經濟繁榮,聲名遠播四海。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廩俱豐實。九州道路無豺虎——唐?杜甫《憶昔》材料二:見下列圖片材料三:中國被稱為“詩的國度”,而詩之盛者莫過于唐。清代康熙年間編定的《全唐詩》收錄的詩作就有48000多首。唐詩內容既涉及政治、經濟、宗教,又涉及親情、友誼、懷古、山水、田園,也有販夫走卒……還有外國人。——改編自儀平策《中國審美文化史》(1)材料一中的唐詩描寫了唐朝開元時期繁榮富庶、天下太平的盛世景象,當時的統治者是誰?這一盛世局面的出現與他采取的哪些措施有關?(2)農業工具的創新極大地促進了生產的發展,材料二兩幅圖是唐朝出現的兩種新農具。圖一、二的名稱各是什么?圖二有何用途?(3)根據材料三,概括唐詩有什么的特點?杜甫的詩為何被稱為“詩史”?

2024-2025學年江蘇省鹽城市阜寧縣七年級(下)月考歷史試卷(3月份)參考答案與試題解析一.選擇題(共20小題)題號1234567891011答案BDDDBCCAADA題號121314151617181920答案BACDAABDD一、選擇題(每小題1分,計20分)1.(1分)在歷史時間軸上①、②、③代表相關的歷史事件中選出②是什么歷史事件()A.隋朝建立 B.隋朝滅陳,完成統一 C.科舉制創立 D.唐朝建立【分析】本題主要考查了隋朝的建立、統一以及滅亡等知識,注意題干圖示的正確識讀。【解答】根據所學可知,581年。589年,統一全國,結束了長期分裂的局面。605年隋煬帝下令開通大運河,完成統一;隋朝建立于581年;科舉制創立于隋煬帝登基后的第二年,排除C項,排除D項。故選:B。2.(1分)通過歷史要素獲取有效信息是學習歷史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方法。依據“589年”、“陳后主”、“《玉樹后庭花》”等要素,我們獲得的歷史信息是()A.南北朝對峙形成 B.楊堅建立了隋朝 C.陳后主建立陳朝 D.隋滅陳統一全國【分析】本題以“589年”、“陳后主”、“《玉樹后庭花》”為切入點,考查隋朝統一的相關知識。【解答】581年,北周外戚楊堅奪取政權,年號開皇。589年,結束了東漢末年以來近四百年的分裂割據局面。D項符合題意。故選:D。3.(1分)含嘉倉是隋朝在洛陽修建的最大的國家糧庫。經考古發掘,遺址面積40多萬平方米,有數百個糧窖。我們可以直接從中得到有關隋朝的信息是()A.中央集權強化 B.道路交通發達 C.商業繁榮 D.農業發展【分析】本題考查隋朝農業發展。【解答】A.材料主旨是反映隋朝農業的發展,未涉及中央集權強化。B.材料主旨反映隋朝農業的發展,未涉及交通。C.材料主旨反映農業的發展,未涉及商業。D.根據題干“含嘉倉是隋朝在洛陽修建的最大的國家糧庫。經考古發掘,有數百個糧窖”可知隋朝糧倉規模大,說明隋朝經濟發展,故D項正確。故選:D。4.(1分)文物見證歷史。下列文物出土于唐朝墓葬,這些文物說明()A.唐朝實行開明的民族政策 B.唐朝注重人才的培養和選拔 C.唐朝政治穩定,經濟繁榮 D.唐朝與歐亞非三洲有交往【分析】本題主要考查了唐朝時期的對外交往等史實,掌握相關基礎知識。【解答】唐朝實行比較開明的民族政策,通過冊封少數民族首領和和親等方式增進了與少數民族之間的友好往來,排除A項;唐朝注重人才的培養和選拔,不斷完善科舉制度,排除B項;唐朝政治穩定經濟繁榮是國家的發展概況,來自外國的文物不能說明這些;根據題干“大食人俑”“東羅馬金幣”“非洲黑人俑”和所學知識可知,唐朝實行開放的對外政策,又以其高度的文明影響了周圍各國,反映的是唐朝唐朝與歐亞非三洲有交往。故選:D。5.(1分)武則天作為我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引發了時人和后人很多的關注。下列對她的評論,最恰當的是()A.嚴刑酷法,統治殘暴 B.政啟開元,社會經濟持續發展 C.好大喜功,不恤民力 D.選賢任能,開創“開元盛世”【分析】本題考查武則天,掌握相關的基礎知識。【解答】武則天在位期間,社會經濟得以持續發展,邊疆得到鞏固和開拓。故B符合題意,排除,開創“開元盛世”的是唐玄宗。故選:B。6.(1分)大唐以她博大的胸懷,兼收并蓄外來文化的精華,又以她慷慨豪邁的性格()A.玄奘西游 B.鑒真東渡 C.文成公主入藏 D.派遣遣唐使【分析】本題主要考查文成公主入藏,學生根據所學知識和題干信息進行解答即可。【解答】本題為逆向選擇題,據題干“收并蓄外來文化的精華,641年,帶去了蔬菜種子、絲綢、醫藥、科學技術等方面的書籍促進了吐蕃經濟和社會的發展,C項符合題意,高僧玄奘西行前往天竺取經,歷經磨難,促進了中印文化的交流,A項不符合題意,最有影響的人物是鑒真,接受日本僧人的邀請東渡日本,B項不符合題意,中國和日本的交流非常頻繁,日本派遣使節到中國。跟隨使節來華的,派遣遣唐使屬于唐朝對外交流的史實。故選:C。7.(1分)與閻立本的名畫《步輦圖》有關,促進吐蕃社會經濟發展的和親史實實()A.昭君出塞 B.唐玄宗封回紇首領為懷仁可汗 C.文成公主入藏 D.“澶淵之盟”【分析】本題考查了唐朝的民族交往與交融,要求學生閱讀史料并結合所學作出回答。【解答】唐朝著名畫家閻立本擅長人物故事畫,代表作是《步輦圖》,吐蕃贊普松贊干布仰慕大唐文明,唐太宗應松贊干布的請求,唐蕃和親促進了吐蕃經濟和社會的發展;從所學知識可知,排除A項,唐玄宗封回紇首領為懷仁可汗與吐蕃無關;從所學知識可知,排除D項。故選:C。8.(1分)唐朝詩人輩出,某位同學翻閱七下語文書時讀到“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此夜曲中聞折柳,同時這位詩人的詩歌還具有濃郁的浪漫主義情懷,他是()A.李白 B.白居易 C.杜甫 D.王維【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唐詩的相關史實。唐朝是我國詩歌的黃金時代,詩歌創作空前繁榮,流傳下來的詩歌有近5萬首。【解答】根據所學可知,李白被稱為“詩仙”。他詩歌的特點主要有;抒發昂揚進取精神、超凡脫俗的風骨,充滿想象力和感染力。他一生寫下了不少謳歌祖國名山大川的壯麗詩篇,他代表作有《早發白帝城》《蜀道難》等;白居易生活在唐朝中期,是現實主義詩人排除B項,被稱為“詩圣”;王維被稱為“詩佛”一題意中的浪漫主義情懷不符。故選:A。9.(1分)一個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沒有英雄。一個有前途的國家,不能沒有先鋒。對下列英雄人物主要事跡解讀正確的是()A.鑒真東渡日本,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重要貢獻 B.鄭和七下西洋,為明朝帶來豐厚的經濟利益 C.戚繼光平定東南沿海倭患,統一日本各部落 D.鄭成功驅逐荷蘭,收復臺灣,并設置臺灣府【分析】本題主要考查了歷史名人以及主要成就,重點掌握鑒真、鄭和、戚繼光、鄭成功相關史實。【解答】根據圖片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鑒真東渡日本,表述正確,促進了中外友好交流;戚繼光平定東南沿海倭患;1662年,收復臺灣。故排除BCD。故選:A。10.(1分)著名學者金克木曾說:“中國有兩種文化,一種叫‘長城文化’,一種叫‘運河文化’。‘長城文化’即隔絕、阻塞的文化,是‘通的文化’。”下列關于“通的文化”表述正確的是()A.都江堰使成都平原成為“天府之國” B.秦國為統一六國而開鑿了靈渠 C.元朝大運河推動經濟重心南移 D.隋朝大運河促進了南北經濟文化交流【分析】本題考查隋朝大運河,掌握相關的基礎知識。【解答】據題干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隋朝大運河的開通、經濟和文化交流;都江堰是綜合性的水利樞紐、灌溉,與“通聯南北”不符;靈渠是秦始皇統一六國后開鑿的;經濟重心南移在南宋時已經完成。故選:D。11.(1分)日本政府發布的2021年版《外交藍皮書》中,稱“日中關系為重要的雙邊關系之一”。要探尋唐朝時中日友好交往歷史,我們可以參觀()A.奈良唐招提寺 B.那爛陀寺考古遺址 C.馬六甲三寶廟 D.敦煌莫高窟【分析】本題考查鑒真東渡,掌握相關的基礎知識。【解答】要探尋唐朝時中日友好交往歷史,我們可以參觀奈良唐招提寺,鑒真東渡日本、醫學、建筑等文化傳入日本,為中日友好交流作出了突出貢獻,死后葬于日本奈良唐招提寺。BCD與中日交往無關。故選:A。12.(1分)他在取經的過程中,還擔任了翻譯的工作,一人西行了五萬里,并用了十七年的時間學會當時的各種學說,翻譯佛典75部,貢獻量驚人。“他”的事跡可概括為()A.鑒真東渡 B.玄奘西行 C.阿倍仲麻呂來華 D.崔致遠入唐【分析】本題考查玄奘西游,掌握相關的基礎知識。【解答】據題干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他”的事跡可概括為玄奘西行,高僧玄奘西行前往天竺取經,歷經磨難。他遍訪天竺的名寺,曾在佛學最高學府那爛陀寺游學。10多年后,此后主持譯經工作。ACD不符合題意。故選:B。13.(1分)唐朝以來,科舉考試基本上是以“詩賦取士”為主要標準。但王安石認為這種做法使得天下讀書人只知道“閉門學作詩賦,及其入官,此科法敗壞人材”,所以他主張將“經義取士”作為進士考試內容。此舉()A.為國家選拔實用人才 B.打擊朝廷異己勢力 C.表明詩賦創作水平低 D.反映政治風氣保守【分析】本題考查科舉制,掌握相關的基礎知識。【解答】唐朝以來,科舉考試基本上是以“詩賦取士”為主要標準,及其入官,此科法敗壞人材”。此舉為國家選拔實用人才,不學習實際學問的弊端。故選:A。14.(1分)貞觀九年,太宗謂侍臣曰:“往昔初平京師,宮中美女珍玩無院不滿。煬帝意猶不足,兼東西征討,窮兵黷武,遂致亡滅。此皆朕所目見……”。基于此,唐太宗采取的治國措施是()A.完善三省六部制度 B.鼓勵士人參加科舉 C.減輕人民勞役負擔 D.嚴格考察官吏政績【分析】本題考查的是唐太宗采取的治國措施。唐太宗吸取隋朝滅亡的教訓,勤于政事、減輕徭役等。【解答】根據材料“往昔初平京師,宮中美女珍玩無院不滿,征求不已,窮兵黷武,遂致亡滅,減輕人民勞役負擔;完善三省六部制度、考察官吏政績與題干不符。故選:C。15.(1分)詩歌往往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當時的重大歷史事件或社會風貌,下列詩歌與圖片對應正確的是()A.萬國盡征成,烽火被岡巒 B.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 C.故鄉若問登科事,便是當初老榜官 D.鑒真盲目航東海,一片精誠照太清【分析】本題主要考查了唐朝時期的對外交往史實,重點掌握鑒真東渡日本。【解答】“萬國盡征成,烽火被岡巒”反映的是安史之亂造成的慘狀;“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反映的是唐玄宗前期開元盛世的情景;“故鄉若問登科事,便是當初老榜官”反映的是科舉制;依據所學知識可知題干圖片是唐朝鑒真和尚,據此分析,一片精誠照太清”反映的是鑒真東渡日本,D項正確。故選:D。16.(1分)“將興遼東之段,自洛口開渠達涿郡,以通漕運”()A.永濟渠 B.通濟渠 C.會通渠 D.邗溝【分析】本題主要考查隋朝大運河,需要考生掌握隋朝大運河的線路。【解答】根據材料“將興遼東之段,自洛口開渠達涿郡”可知,從洛陽出發,因此這是永濟渠;通濟渠連接黃河與淮河;會通河開鑿于元朝,排除C項,排除D項。故選:A。17.(1分)如表為隋煬帝使用民力統計表。從表中可以看出隋朝滅亡的原因是()名稱營建洛陽開鑿運河修筑長城遠征遼東巡游江南數量(萬人)每月200計38020多300多40多A.實行暴政 B.自然災害 C.宦官專權 D.外敵入侵【分析】本題主要考查了隋朝滅亡的原因等知識,掌握相關基礎知識。【解答】根據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從表中可以看出隋朝滅亡的原因是隋朝的暴政、縱情享樂。題干表格沒有體現自然災害、外敵入侵等內容,A符合題意。故選:A。18.(1分)2014年3月27日,國家主席習近平27日在巴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發表演講中指出“中國唐代口口西行取經,歷盡磨難,我想大家都知道。”“口口”處的人物應是()A.鑒真 B.玄奘 C.宋璟 D.黃巢【分析】本題考查唐朝中外文化交流,掌握相關的基礎知識。【解答】據題干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唐朝與天竺有頻繁的交往,高僧玄奘西行前往天竺取經,歷經磨難。他遍訪天竺的名寺,曾在佛學最高學府那爛陀寺游學。10多年后,此后主持譯經工作。根據他的口述,記載了他游歷過的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山川風物及社會習俗。故“口口”處的人物應是玄奘。故選:B。19.(1分)小麗在學習《安史之亂與唐朝衰亡》后做了如下總結。其中③屬于()A.歷史原因 B.歷史意義 C.歷史過程 D.歷史結論【分析】本題考查安史之亂的相關知識,關鍵是對材料的分析。【解答】由③的內容“持續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亂,對社會經濟造成極大破壞。”可知,故D項正確,排除。故選:D。20.(1分)“考古中國”重大項目工作進展會3月20日在成都舉行,通報了三星堆遺址重大考古新發現,6座三星堆文化“祭祀坑”現已出土重要文物500余件,這些出土文物說明唐朝()A.人們喜歡收集錢幣 B.隨葬文物品種多樣 C.中外鑄幣技術高超 D.中外經貿交流頻繁【分析】本題主要考查了唐朝的對外交往相關知識,明確唐朝中外經貿交流頻繁。【解答】依據圖片信息并結合所學可知,唐代中外貿易十分繁盛、波斯金幣,這些出土文物說明唐朝中外經貿交流頻繁。所以D項符合題意。故選:D。二、材料題(每題10分,計30分)21.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隋唐對外交往比較活躍,與亞洲以至非洲、歐洲的一些國家,都有往來。……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聲望材料二:宋朝政府積極鼓勵海外貿易,在一些重要港口開設專供外商居住的“蕃坊”,并設有“蕃市”“蕃學”材料三:使明代初期顯得與眾不同,但又同漢、唐、宋等朝代初期業績相稱的舉措,是將帝國的驕傲播向四方——羅茲?墨菲《亞洲史》(1)據材料一,說明唐朝對外交往的政策是什么?列舉唐朝中外友好交往的兩個史例?(2)宋朝政府在主要港口設置了什么機構來管理海外貿易?寫出兩個當時聞名世界的大商港?(3)材料三中明代初期“驚人的海上遠征”指的是什么事件?依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說出“驚人的海上遠征”的目的?【分析】本題以文字材料為背景依托,主要考查了唐朝時期的對外政策以及對外交往的史實、宋朝時期的海外貿易以及著名的大商港、鄭和下西洋以及目的,掌握相關基礎知識。【解答】(1)政策:根據材料“隋唐對外交往比較活躍,與亞洲以至非洲,都有往來”并結合所學可知,對外交往十分活躍,唐朝時鑒真東渡日本;玄奘西行天竺。(2)機構:結合所學可知,宋朝鼓勵海外貿易。大商港:結合所學可知、泉州成為聞名世界的大商港。(3)事件:根據題干中的“使明代初期顯得與眾不同……是將帝國的驕傲播向四方,尤其是他們驚人的海上遠征”并結合所學可知,鄭和率船隊7次下“西洋”,由此該事件為鄭和下西洋,鄭和下西洋目的是為了宣揚國威。故答案為:(1)政策:開放的對外政策。史例:鑒真東渡。(2)機構:市舶司;大商港:廣州。(3)事件:鄭和下西洋;目的:宣揚國威。22.“左圖右史”是歷史學習研究的基本方法,下面是王明同學研究隋唐史的四幅圖,請你結合所學內容(1)觀察圖一,寫出圖中A、B、C三處的地名。大運河的開通有何作用?(2)圖二反映了我國古代什么制度?該制度最早確立于哪個朝代?(3)觀察圖三結合所學回答:玄奘西行的目的地是今天的哪個國家?如果想了解他西行的歷史,可以參考根據他的口述記錄成書的哪一本文獻資料?在他之后,把佛法弘揚日本的高僧是誰?(4)綜上所述,可歸納出隋唐時期我國社會的特征是什么?【分析】本題以圖片材料為背景依托,主要考查了大運河、三省六部制、唐朝的對外交往、隋唐時期我國社會的特征等知識點。掌握相關歷史知識。【解答】(1)題目給出的是隋朝大運河示意圖,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北達涿郡,縱貫南北全長兩千多公里的大運河、通濟渠,是古代世界最長的運河、B洛陽;為了加強南北交通,隋煬帝征發幾百萬人從605年起開通了一條以洛陽為中心,南至余杭。它的開通。(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