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煙臺市招遠市第二中學2024-2025學年高二下學期第一次月考(期中模擬)歷史試題(含答案)_第1頁
山東省煙臺市招遠市第二中學2024-2025學年高二下學期第一次月考(期中模擬)歷史試題(含答案)_第2頁
山東省煙臺市招遠市第二中學2024-2025學年高二下學期第一次月考(期中模擬)歷史試題(含答案)_第3頁
山東省煙臺市招遠市第二中學2024-2025學年高二下學期第一次月考(期中模擬)歷史試題(含答案)_第4頁
山東省煙臺市招遠市第二中學2024-2025學年高二下學期第一次月考(期中模擬)歷史試題(含答案)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4-2025學年度第二學期期中月考試題高二歷史試題一、選擇題1.西周社會中,作為文化傳播的媒介青銅占據主導地位。青銅主要銘記的是作器人或其祖先的功績,代表貴族尊嚴與風范,不能當作一般文本傳播閱讀。戰國時期簡牘不僅數量繁多,而且內容豐富多彩,取代青銅成為當時主流媒介。這一變化源于A.成熟文字出現B.文書制度確立C.學術文化下移D.貴族政治消亡2.東周之后,能演奏、聆聽雅樂之人減少,墨子等人認為雅樂只是“先王陳跡”,無法教化百姓。與此同時,以“鄭衛之音”為代表的民間音樂大量進入王室宮廷。這反映出A.社會變遷導致樂教衰落B.墨家思想順應時代風潮C.政治動蕩促進藝術傳播D.世俗音樂成為文化主流3.漢初的傳世文獻多稱秦始皇為“秦王”,對秦二世更直呼“胡亥”,甚至刻意不用二世紀年。對此歷史現象的合理解釋是A.秦朝開創的皇帝制度不得人心B.漢初的人們仍受戰國遺風影響C.傳世文獻因年代久遠記錄不詳D.改朝換代影響歷史紀年的方式4.范曄認為:“東京皇統屢絕,權歸女主,外立者四帝,臨朝者六后,莫不定策帷帝,委事父兄,貪孩童以久其政,抑明賢以專其威。”導致這一現象的根源在于A.君主權力高度集中B.外戚宦官輪流專權C.地方豪強勢力強大D.自然經濟的脆弱性5.北魏太武帝太平真君七年(446年)四月戊子,于“鄴城毀五層佛圖,于泥像中得玉璽二,其文皆曰:“受命于天,既壽永昌',魏所受漢傳國璽'。”另據考古發現,北魏遷都洛陽后其主要建筑的規模、位置和名稱等與魏晉一致。這反映出當時A.國家治理制度得到進一步完善B.思想文化呈現多元化特征C.統治者注重強化政權的正統性D.實行民族平等與團結政策6.唐德宗貞元初年,中書舍人缺五員,僅剩高參一人也以病免,德宗不給補員,如有詔敕需要擬定,命翰林學士和其他官員代擬,出現了“中書省案牘不行”的局面。貞元四年二月,用翰林學士吳通微等五人并知制誥,致使中書省“六員舍人皆缺”。這說明A.朋黨之爭加劇了政治混亂B.君主加強對朝政的控制C.決策權與行政權出現分離D.三省六部權力相互制約7.中國現存的四大石窟是佛教藝術的典型代表,按照建造年代依次為甘肅敦煌莫高窟、甘肅天水麥積山石窟、山西大同云岡石窟、河南洛陽龍門石窟。四大石窟的時空分布可反映出A.佛教傳入的路徑B.佛教不斷中國化C.中國文化的包容性D.民族的交流融合8.我國古代習慣把從西域傳入中原之物冠以“胡”稱。據《資治通鑒》記載,安史之亂時唐玄宗逃至咸陽集賢宮,饑餓困頓之際,楊國忠買胡餅獻上。此外,在唐代街市上銷售胡餅的店鋪隨處可見。這反映出A.文化交流影響社會生活B.民族之間的相互融合C.先進文明強大的吸引力D.胡漢差異的逐漸消失9.“河西甸子”本用于指稱產自中亞,經由西夏販賣而來的綠松石,但在元人文獻中,它也被用來指稱直接從西亞商人處購得,名為“乞里馬泥”(意為產自波斯起兒漫)的綠松石。這反映了元代A.統治版圖廣大B.奢侈品需求旺盛C.絲綢之路暢通D.地理學成就突出10.在蘇薩的一次盛大奢華的結婚典禮上,亞歷山大鄭重宣布馬其頓人與亞洲女子結婚,可以享受免稅權利。他帶頭同波斯國王大流士的女兒斯塔提拉結了婚,許多馬其頓的將領也娶了波斯顯貴的女兒,亞歷山大還親自給新娘新郎饋贈禮物以示鼓勵。這一做法有利于A.控制連接亞歐的商路和東西方貿易B.沿襲北非地區傳統文明C.促進亞歐內陸民族的分布產生變化D.推動希臘文化中心東移11.下列圖片所示的有角神獸是我國北方和歐亞草原地區常見的一種裝飾題材。有學者認為,這種“鳥獸合一”的虛幻動物與先秦文獻記載的贏秦飛廉族的風神形象相吻合。這可用于說明A.秦國崛起的精神動力B.草原絲路的文化影響C.不同物種的交流融合D.古代文明的多元特點12.史學家齊世榮說,亞歷山大的東征,羅馬帝國的擴張,阿拉伯帝國的征服······無疑是古代史上突破相互孤立隔絕的重大事件,但也許橫貫亞歐大陸古道上的商隊來往,聯系太平洋西海岸、印度洋、地中海······諸海航路的船只航行,對傳播生產技術、文化知識于古代世界各地也許是更為重要的。他意在強調A.帝國擴張推動世界由分散走向整體B.戰爭成為文明擴展的重要方式之一C.和平交往是人類交往的主流D.新航路開辟促進文明的傳播13.1806年11月,拿破侖發布柏林敕令,宣布“英國各島處于封鎖狀態”,禁止和它們進行一切貿易,凡屬于或來自英國及其殖民地的一切貨物均將予以沒收。他這樣做旨在A.防止英國社會制度的滲透B.遏制英國對法國革命的干涉C.以經濟武器迫使英國屈服D.取代英國成為歐洲大陸霸主14.18世紀,英國出現的會員圖書館開啟了近代公共圖書館的先聲。公共圖書館向所有居民開放,經費來源于地方行政機構的稅收。1850年議會通過《公共圖書館法》后,公共圖書館迅速發展,到1900年全國共有公共圖書館360所。這反映了,當時英國A.民眾消費結構趨向多元化B.城市化帶動社區功能的完善C.國家教育體系走向制度化D.產業革命推動社會教育發展15.齊宣王(前320年-前301年在位)追求“蒞中國而扶四夷”,用優厚待遇和自由身份,吸引各派學者來稷下學宮。學者們在學宮中爭鳴辯駁,著書立說,傳業授徒,稷下學宮呈現出前所未有的興盛局面。這A.加劇了諸侯爭霸的復雜矛盾B.順應了走向統一的時代潮流C.推動了私學教育的迅速發展D.為各國變法奠定了理論基礎二、非選擇題16.(14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湯(商王)名天乙,見于《世本》及《荀子·成相》篇,而《史記》仍之。卜辭有大乙,無天乙。羅參事謂天乙為大乙之訛。觀于大戊,卜辭亦作天戊。卜辭之大邑商,《周書·多士》作天邑商。益天、大二字形近,故互訛也。且商初葉諸帝,如大丁,如大甲,如大庚,如大戊,皆冠以大字,則湯自當稱大乙。-摘自王國維《殷卜辭中所見先公先王考》材料二司馬遷《史記》中列傳的最初排序是《伯夷列傳》《管晏列傳》《老子韓非列傳》。唐代張守節《史記正義》記載,開元二十三年奉皇帝的旨意,將“老子、莊子”一篇升為列傳之首,放在伯夷之前。清代錢曾《讀書敏求記》記載:“唐尊老子為玄元皇帝,開元二十三年敕升於《史記》列傳之首,處伯夷上。予昔藏宋刻《史記》有四,而開元本亦其一焉。”-摘編自程千帆、徐有富《校除廣義·校勘編》材料三西人言富國學者,以農礦工商分為四門。農者地面之物也;礦者地中之物也;工者取地面地中之物而制成致用也;商者以制成致用之物流通于天下也。四者相需,缺一不可。與《史記》之言,若合符節。-摘自梁啟超《《史記·貨殖列傳>今義》根據材料一,簡析王國維認為商湯當稱“大乙”而非“天乙”的原因。(4分)(2)根據材料二,分析唐朝修改《史記》中列傳排序的目的。(4分)(3)根據材料指出梁啟超研究《史記》的特點,并概述影響學者研究《史記》的因素。(6分)17.(12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學書,日紙一幅,間習時務策,讀《國語》、《說文》、《字林》、《三蒼》、《爾雅》。······凡擇人之法有四:一曰身,體貌豐偉;二曰言,言辭辯正;三曰書,楷法道美;四曰判,文理優長。-摘編自《新唐書》材料二集賢院學士掌刊緝古今之經籍······凡承旨撰集文章,校理經籍,月終則進課于內,歲終則考最于外。······秘書監之職,掌邦國經籍圖書之事。校書郎,掌讎校典籍,刊正文字,皆辨其紕繆······中書省翻書譯語十人,鴻臚寺譯語并計二十人。-摘編自《唐六典)材料三垂拱二年二月十四日,新羅王金政明,遣使請《禮記》一部,令所司寫吉兇要禮,采其詞涉規誠者,勒成五十卷,賜之······二十六年六月二十七日,渤海遣使求寫《唐禮》及《三國志》《晉書》《三十六國春秋》,許之。-摘編自《唐會要》根據材料,概括唐代語言文字治理的措施。(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唐代語言文字治理措施的歷史作用。18.(12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研究行政區劃至少與三個學科有基本關系,一是歷史學,二是地理學,三是政治學。行政區劃本身是歷史的產物,而且在歷史過程中不斷發生變化,沒有哪一個政區不是前代的沿襲或變革。行政區劃又是一種地理區城,是一種人為的空間概念,它的存在與變遷都與自然地理因素有密切的關系。行政區劃之中又必須有一定數量的人口,實際上包含了人文地理環境。行政區劃是中央與地方之間發生行政關系的產物,行政區劃的變遷往往是政治過程造成的,也就是說,政治的需要往往是行政區劃變遷的主要原因。-摘編自周振鶴《中國行政區劃通史》結合中國古代史知識,對影響地方行政區劃的設置的因素進行說明。(要求:至少分析兩個方面的因素,結合史實分析說明,史實準確,邏輯清楚。)19.(17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從17世紀后期開始,茶葉成為漢口商業貿易的龍頭。雍正五年(1727),中俄簽訂《恰克圖條約》,俄商獲準染華貿易。于是,晉商在福建武夷山和兩湖地區的買大批茶葉,經水路至漢口集數,再向北經水陸運輸至張家口,再由張家口的“外商”運至中值邊境口岸佮克圖,從而形成了舉世聞名的“萬里茶道”。在恰克圖貿易開始之際,參與茶葉貿易的華商以晉商和策商為主,后染則幾乎完全由晉商壟斷。晉商在關內的大本營張家口,在明代原屬貧瘠荒涼之地,物資稀塊,人煙稀少,但到19世紀時已經成為商貿聚集的重鎮。-摘編自劉再起(晉商與萬里茶道)材料二19世紀70年代以后,國際茶葉市場完全依賴中國的局面結束了。1887年,中國茶葉的出口量被印度超過,引起了朝野上下的震動。到90年代,福州、皖南等茶葉產地依托民間力量,相繼引進茶葉制造機器,形成了一個建立制茶工場的小高潮。與此同時,較具規模的茶葉改良公司也開始出現。1897年,中國最早的農業科技雜志《農學)創刊。在最初兩年里,該刊有關茶葉的奏折文札、茶事報道和國外科技,占據了最大篇幅。即使當時中國業茶者和有識之士意識到了危機,甚至采取了某種措施,也不可能阻止茶葉外貿的減少趨勢,因為這根本不是措施是否得力的問題,而是體制和制度的問題。-摘編自李長莉等主編《近代中國的城市與鄉村》材料三二戰后,世界茶葉消費市場呈現多極發展的趨勢。隨著西歐國家的實力開始削弱,英、法、荷等國的殖民地紛紛宣布獨立,相應地,印度、斯里蘭卡茶葉出口一統天下的局面和英國進口大國的地位均發生了動搖。隨之而起的是亞非地區的肯尼亞、越南、印尼、烏干達等國的茶業崛起,并成為新興的茶葉消費國。新中國成立后,中國茶業復興,到20世紀80年代中期,中國的茶葉生產量超過印度,重新成為世界第一的產茶國。目前,中國茶葉內銷市場旺盛,出口貿易在總量上基本保持世界前三的位置。此外,俄羅斯和美國成為新興的茶葉進口大國。-據盛般《千年脈動:中國茶文化對外傳播與茶葉出口貿易》整理(1)根據材料一,概括清代前中期漢口茶葉貿易的主要影響。(4分)(2)根據材料二,概述19世紀90年代中國在挽救茶業危機方面的新舉措。結合所學,揭示19世紀后期中國茶業危機的根源。(6分)(3)根據材料三,概述二戰后世界茶葉消費市場“多極發展”的成因。綜合材料一二三,概括你對18世紀以來中國茶業興衰史的認識。(7分)2024-2025學年度第二學期期中月考試題高二歷史參考答案一、選擇題題號12345678910答案CABACBAACD題號1112131415答案BCCDB二、非選擇題16.【答案】(14分)(1)原因:《世本》《荀子》《史記》是二手史料,沿襲了“天乙”說;甲骨文卜辭是一手史料,卜辭中有“大乙”而無“天乙”;“天”“大”二字字形相近,容易混淆;商代初年的命名習慣。(必須答到前面兩點中的其中一點才可以得滿分4分,前面兩點每點2分,后面兩點每點1分)(2)通過提高老子地位,鞏固統治/凸顯道家思想的地位,提升皇權威望;強化政權的正統性/合法性;通過提升道教地位,抑制佛教的發展。(4分,三取二)(3)特點:利用西方學說解釋《史記》/東西方思想相融合;借助《史記》宣傳近代化思想;具有鮮明的時代特色。(4分,三選二)因素:史料掌握的豐富程度;時代的需要/政治需要的考量;經濟發展狀況;史學研究方法;學者的立場。(2分,四選二)17.【答案】(1)措施:重視培養學生提升語言文字水平和經書熟悉程度;將語言文字納入官員選拔和考核中;規范使用語言文字;設立專門管理語言文字的機構和官員;培養翻譯人才并向外傳播漢文典籍。(6分)(2)歷史作用:推動國家教育和文化發展;有利于培養和選拔優秀人才;有利于文化傳承和傳播;促進了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進了東亞地區文明的發展。(6分)18.【答案】政治因素影響地方區劃的設置演變秦朝統一后,建立起專制主義中央集權體制,在地方推行郡縣體制。漢初在沿襲秦制的同時,又推行分封,形成郡國并行體制。諸侯國實力強大,威脅中央統治。漢武帝實行推恩令,分化削弱王國勢力,又劃分天下為十三州監察區,設置刺史監督地方,以加強中央集權。到東漢時期,刺史演變為州牧,成為地方最高行政長官,州由監察區演變為行政區,郡縣兩級體制演變為州郡縣三級體制。經濟因素影響地方區劃的設置演變秦朝統一后,建立起專制主義中央集權體制,在地方推行郡縣體制。秦漢時期黃河中下游地區經濟發展較快,是全國的經濟重心,所設郡縣數量較多,幅員小,人口稠密;長江以南地區地廣人稀,設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