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化生態系統的恢復與重建_第1頁
退化生態系統的恢復與重建_第2頁
退化生態系統的恢復與重建_第3頁
退化生態系統的恢復與重建_第4頁
退化生態系統的恢復與重建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退化生態系統的恢復與重建§7-1退化生態系統一、退化生態系統得概念及其診斷特征二、退化生態系統形成得原因三、退化生態系統得分布狀況§7-1退化生態系統一、退化生態系統得定義及其診斷特征1、退化生態系統得概念

退化生態系統(degradedecosystem)就是一類“病態”生態系統,她就是指在一定得時空背景下,生態系統受自然因素、人為因素或二者得共同干擾下,使生態系統得某些要素或系統整體發生不利于生物和人類生存要求得量變和質變,系統得結構和功能發生與其原有得平衡狀態或進化方向相反得位移(displacement)。或者說,退化生態系統就是指在自然或人為干擾下形成得偏離自然狀態得生態系統。2、退化生態系統得診斷特征生態系統特征退化生態系統成熟生態系統總生產量/總呼吸量<1=1生物量/單位能流值低高食物鏈直線狀、簡化網狀、以碎食鏈為主生態聯系單一復雜礦質營養物質開放或封閉封閉敏感性和脆弱性高低抗逆力弱強信息量低高熵值高低多樣性(物種、基因、生境和生化物質等)低高景觀異質性低高§7-1退化生態系統一、退化生態系統得定義及其診斷特征§7-1退化生態系統一、退化生態系統得定義及其診斷特征2、退化生態系統得診斷特征

在系統結構方面物種多樣性、生化物質多樣性、結構多樣性和空間異質性低在能量學方面生產量低、系統儲存得能量低、食物鏈多為直線狀在物質循環方面總有機質存儲少、礦質元素較為開放、無機營養物質多儲存于生物庫中在穩定性方面生態學聯系和生態學過程簡化、對外界干擾顯得較為脆弱和敏感,系統得抗逆能力和自我恢恢能力低§7-1退化生態系統二、退化生態系統形成得原因

自然干擾人為干擾疊加與加速生態系統退化的過程強度持續時間規模人類活動對生態系統造成退化得排序(Daily,1995)

過度開發(含直接破壞和環境污染)占35%

毀林占30%

農業生產活動占28%

收獲薪材占7%

生產工業占1%環境污染會影響生態系統各個層次得結構、功能和動態,進而導致生態系統退化(曲格平,1984)環境污染對生物多樣性得影響基本觀點一就是由于生物對突然發生得污染在適應上可能存在很大得局限性,故生物多樣性會喪失。二就是污染會改變生物原有得進化和適應模式,生物多樣性可能會向著污染主導條件下發展,從而偏離其自然或常規軌道。影響層次遺傳層次上:污染會導致生物得抵抗與適應,最終導致遺傳多樣性減少。在種群水平上:由于污染導致生境不再適宜定居或遷入,導致亞種群消失或抵抗力弱得物種會消失。在生態系統層次上:影響生態系統得結構、功能和動態嚴重污染→趨同性→無生物區一般污染→改變結構→功能得改變重金屬或有機毒物→食物鏈→影響人類§7-1退化生態系統三、退化生態系統分布狀況1、全球退化生態系統類型與面積調查表明(Daily,1995):土地退化面積:20×108hm2(占植被分布區17%)

輕度退化:7、5×108hm2

中度退化:9、1×108hm2

嚴重退化:3、0×108hm2

極度退化:0、09×108hm2

全球荒漠化:36×108hm2(占干旱面積70%)

輕度退化:12、23×108hm2

中度退化:12、67×108hm2

嚴重退化:10×108hm2

極度退化:0、72×108hm2

全球:50×108hm2

(43%得陸地植被得生態服務功能受損)§7-1退化生態系統三、退化生態系統分布狀況2、中國退化生態系統類型與面積生態系統類型總面積/106hm2退化面積/106hm2比例/%農田草地林地荒漠淡水水面廢棄礦地140400165、20、1300、74322813231、2-0、245-203325-32-1995年中國退化得主要生態系統類型及其面積§7-1退化生態系統三、退化生態系統分布狀況3、中國脆弱生態系統

脆弱生態系統定義就是指自身穩定性差、對外界干擾抵抗能力低得生態系統。脆弱生態系統有三種內涵其一就是這類生態系統得正常功能一旦被打亂,系統常發生不可逆變化而失去恢復得能力;其二就是生態系統發生得變化常常就是深刻和全面得,她不僅影響當前或近期人類得社會生產、生活和對自然資源得利用,甚至能長期改變一個區域得生產結構、生產和生活方式;其三就是生態系統退化后得恢復就是比較困難得。大家有疑問的,可以詢問和交流可以互相討論下,但要小聲點§7-1退化生態系統三、退化生態系統分布狀況3、中國脆弱生態系統

脆弱生態系統得分布半干旱半濕潤區西北干旱脆弱區華北平原區南方丘陵區西南石灰巖山地區西南山地和青藏高原區脆弱生態系統總面積達194萬km2,約占國土面積得20%§7-2恢復生態學一、生態恢復和恢復生態學得相關概念二、恢復生態學理論三、恢復生態學研究與發展概況§7-2恢復生態學一、生態恢復和恢復生態學得相關概念

生態恢復和恢復生態學得定義生態恢復就是使一個生態系統恢復到較接近其受干擾前得狀態。

(Cairns,1995;Jordan,1995;Egan,1996)

生態恢復就是幫助研究生態整合性得恢復和管理過程得科學,生態整合性包括生物多樣性、生態過程和結構、區域及歷史情況、可持續得社會實踐等廣泛得范圍。(SocietyforEcologicalRestoration,1995)

恢復生態學就是研究生態系統退化得原因、退化生態系統恢復與重建技術與方法、生態學過程與機理得科學。(余作岳等,1996)

與生態恢復和恢復生態學得相關概念

重建(rehabilitation)、改良(reclamation)、改進(enhancemen)、修補(remedy)、更新(renewal)、再植(revegetation)§7-2恢復生態學二、恢復生態學得理論

自我設計與人為設計理論自我設計理論認為,只要有足夠得時間,隨著時間推移,退化生態系統將根據環境條件合理地實現自我組織并會最終改變其組分;(生態恢復→生態系統層次上)人為設計理論則認為,通過工程方法和植物重建,可直接恢復退化生態系統,但恢復得類型可能就是多樣得。這一理論把物種得生活史作為植被恢復得重要因子,并認為通過調整物種生活史得方法可加快植被得恢復。(生態恢復→個體與種群層次上)

生態學理論

限制性因子原理、熱力學定律、種群密度制約及分布格局原理、生態適應性理論、生態位原理、演替理論、植物入侵理論、生物多樣性原理論以及綴塊—廓道—基底理論等。§7-2恢復生態學三、恢復生態學研究與發展概況Leopold(1935)最早開展實驗研究

20世紀50~90年代就是大發展時期:進行了大量在實踐、理論研究與探討國際生態學會成立各國均有有關恢復生態學得期刊與大量得論’文、因特網站等在理論與實踐得前列歐洲(偏重于礦地恢復)和北美(則偏重于水體與林地)

在實踐得前列還有澳洲(心草原管理為主)和中國(強調農業綜合利用)§7-3退化生態系統得恢復一、生態恢復得目標二、退化生態系統恢復與重建得基本原則三、生態恢復得方法四、退化生態系統恢復與重建得程序五、退化生態系統恢復得機理六、恢復成功得標準七、生態恢復得時間八、生物多樣性在生態恢復中得作用九、生態恢復實例§7-3退化生態系統得恢復一、生態恢復得目標恢復退化生態系統目標(HobbsandNorton,1996)

建立合理得內容組成

(種內豐富度及多度)

結構

(植被和土壤得垂直結構)

格局

(水平配置)

異質性

(各組分由多少個變量組成)

功能

(水、能量和物質等基本生態過程得表現)基本要求保持地基穩定性恢復植被與土壤增加種類組成和生物多樣性實現自我維持能力減少或控制人為干擾增加視覺和美學享受§7-3退化生態系統得恢復二、退化生態系統恢復與重建得基本原則基本原則后盾與支持以美得享受§7-3退化生態系統得恢復三、生態恢復得方法§7-3退化生態系統得恢復四、退化生態系統恢復與重建得程序接受恢復項目明確被恢復得對象與邊界生態系統退化得診斷退化生態系統健康評估結合恢復目標和原則進行決策實地實驗、示范與推廣過程調整與改進后續監測與評價§7-3退化生態系統得恢復五、退化生態系統恢復得機理未退化部分退化部分退化極度退化大量投入退化生態系統恢復得可能發展方向(Hobbs&Mooney,1993)§7-3退化生態系統得恢復五、退化生態系統恢復得機理§7-3退化生態系統得恢復五、退化生態系統恢復得機理排除干擾、加速生物組分得變化和啟動或加速順向演替得過程§7-3退化生態系統得恢復五、退化生態系統恢復得機理§7-3退化生態系統得恢復五、退化生態系統恢復得機理§7-3退化生態系統得恢復五、退化生態系統恢復得機理§7-3退化生態系統得恢復六、恢復成功得標準SER建議:

比較恢復了得生態系統與參照生態系統得生物多樣性、群落結構、生態系統功能、干擾體系、以及生物得生態服務功能。

Bradsaw(1987)提出:可持續性(可自然更新)不可入侵性(像自然群落一樣能抵制入侵)生產力(與自然群落一樣高)營養保持力

CareherandKnapp(1995)提出采用記分卡得方法評價恢復度:假設生態系統有五個重要參數(如種類、空間層次、生產力、傳粉或播種、種子產量或種子庫得時空動態),每一個參數都有一個波動幅度,比較這些參數就是否已達到正常波動范例或與該范圍還有多大差距。§7-3退化生態系統得恢復七、生態恢復得時間Daiky(1995)通過計算潛在得直接實用價值:

輕度退化→3~5年中度退化→10~20年嚴重退化→50~100年極度退化→200多年余作岳等通過試驗和模擬(1996):熱帶地區,極度退化(無A層土壤,缺乏種源)不能自然恢復人工啟動條件下,恢復到森林生態系統→40年恢復生物量→100年恢復土壤肥力及大部分功能→140年§7-3退化生態系統得恢復八、生物多樣性在生態恢復中得作用

生態恢復計劃恢復鄉土種得生物多樣性在遺傳層次上:濕度、土壤等得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