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學必求其心得,業必貴于專精學必求其心得,業必貴于專精學必求其心得,業必貴于專精自我小測一、選擇題1.下列敘述中屬于“獲得性遺傳"觀點的是()A.后天形成的性狀可以遺傳給后代B.后代可以獲得親代的全部性狀C.后代可以得到親代的遺傳物質D.生物所有性狀的獲得都是遺傳的結果2.下列有關生物進化的論述中,不符合達爾文自然選擇學說基本觀點的是()A.遺傳和變異是自然選擇發生作用的基礎B.生物的變異是不定向的,自然選擇是定向的C.變異經過長期的自然選擇和積累,就可能產生出生物的新類型D.環境改變使生物產生定向變異,以適應變化的環境3.達爾文認為生物出現生存斗爭的原因是()A.生物個體間有強有弱B.生物同時存在著遺傳和變異的矛盾C.生物過度繁殖和有限的生存條件之間的矛盾D.適者生存、不適者被淘汰的過程4.對達爾文自然選擇學說的正確評價是()A.它只能正確解釋生物的多樣性和適應性B.它能正確解釋遺傳和變異的本質C.它能正確解釋生物的多樣性和適應性,但沒有闡明遺傳和變異的本質D.它能解釋自然選擇作用,不能闡明生物的多樣性5.用生物進化論的觀點解釋病菌抗藥性不斷增強的原因是()①使用抗生素的劑量不斷加大,病菌向抗藥能力增強的方向變異②抗生素對病菌進行人工選擇,生存下來的病菌都是抗藥能力強的③抗生素對病菌進行自然選擇,生存下來的病菌都是抗藥能力強的④病菌中原來就有抗藥性強的個體,在使用抗生素的過程中淘汰了抗藥性弱的個體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6.由于蟹類的捕食,某種海洋蝸牛種群中具有較厚外殼的個體比例逐漸增加。對該現象的解釋,正確的是()A.人工選擇B.適者生存 C.用進廢退D.定向變異7.一年生植物到秋天死亡,它們卻能利用種子過冬,就像許多昆蟲利用卵過冬一樣,這都是對寒冷氣候的適應,這種現象用達爾文的觀點來解釋,是()A.遺傳變異的結果 B.生存斗爭的結果C.自然選擇的結果 D.適者生存的結果8.如下圖,理論值與實際生存個體數差別很大,可用來解釋的是達爾文進化理論中的()A.適度繁殖B.生存斗爭C.遺傳變異D.適者生存9.枯葉蝶的翅膀顏色和形狀極似枯葉,這種擬態的形成是由于枯葉蝶的祖先()A.變異后經人工選擇的結果B.變異后經自然選擇的結果C.自然選擇再變異的結果D.人工選擇后再變異的結果二、非選擇題10.(1)19世紀中葉以來,隨著英國重工業的發展,尺蛾中黑化蛾的比例越來越高。為了研究環境改變對尺蛾種群變化的影響,1950年科學工作者在英國的兩個地區利用標志重捕法進行了調查,獲得如下結果:請回答下列問題。①自然選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過程。②表中兩組數據________大于________、________大于________共同支持“自然選擇決定生物進化方向”這一論點.(2)20世紀50年代后,英國開始實行煤煙控制計劃,大氣環境污染得到了治理。請根據(1)中圖說出三者的變化關系并解釋原因。11.下列是DDT(一種農藥)對家蠅抗性(抗DDT而能存活的能力)的實驗研究:將家蠅分成等量的多組,每組再分為等量的A、B兩部分。用DDT處理每一組的A部分,而保留B部分不接觸DDT.處理后,檢查各組的死亡率,死亡率高表明抗性低,反之則表明抗性高.選死亡率最低一組的B部分飼養,使之繁殖后代,把后代再按上述方法進行抗性實驗。這樣,經過若干代后,當用DDT處理其中A組的家蠅時發現其死亡率為4%,再用DDT處理這一代的B組家蠅。(1)B部分經DDT處理后存活率為________。(2)由實驗可知,家蠅抗性的產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結果。(3)從生物與環境的關系看,家蠅和DDT的關系是__________。(4)DDT對家蠅的抗性的產生所起的作用稱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簡述B部分經DDT處理后存活率為上述百分比的原因。參考答案1.解析:“獲得性”是指后天得到即環境直接誘導出的性狀,拉馬克認為生物后天得到的性狀是可以遺傳的即“獲得性遺傳"。答案:A2。解析:自然選擇學說是達爾文創立的以自然選擇為中心的生物進化學說,該學說正確地解釋了生物進化的原因,并認為:遺傳和變異是生物進化的內因,變異是不定向的,為進化提供了原材料;通過自然選擇,不利的變異被淘汰,有利的變異被保存,并通過遺傳積累起來,然后產生出生物的新類型。故A、B、C三項均符合達爾文自然選擇學說的基本觀點,而D項是拉馬克進化學說的觀點。答案:D3。解析:生物都有產生大量后代的能力,但生存資源是有限的,這就必須通過生存斗爭淘汰部分個體。答案:C4。解析:自然選擇學說能科學地解釋生物進化的原因,以及生物的多樣性和適應性,對于人們正確地認識生物具有重要意義。但對遺傳和變異的本質,以及自然選擇如何對可遺傳的變異起作用等問題,未能作出科學的解釋。答案:C5。解析:病菌中有少量個體由于基因突變的原因,本身就存在著能夠抵抗某種抗生素的可遺傳的變異,當人們使用抗生素后,抗生素對病菌起了一個選擇的作用(不能稱為人工選擇,人工選擇是向著對人類有利的方向進行的),絕大多數無抗性的個體死亡,少數抗性強的個體生存下來,并遺傳給后代,使后代具有抗藥性這一特性。答案:C6。解析:蟹類的捕食是一種選擇因素,會導致具有較薄外殼的蝸牛個體數量減少(比例減少),具有較厚外殼的蝸牛個體比例上升,這是一種適者生存、不適者被淘汰現象.答案:B7。解析:由達爾文的自然選擇學說可知,凡是生存下來的生物都是對環境適應的,而被淘汰的生物都是對環境不適應的,適者生存、不適者被淘汰是自然選擇的結果。答案:C8.解析:達爾文自然選擇學說認為每一種生物都能產生很多后代,即過度繁殖,眾多的后代要想生存下來,即獲得必需的生活條件如食物、空間等,個體之間、個體與環境之間就要發生生存斗爭。生存斗爭使大量個體死亡,少量個體生存下來。所以曲線理論值與實際值有較大的差距。答案:B9。解析:擬態屬于生物的適應性。自然選擇學說認為,生物變異是不定向的,但通過環境的定向選擇后,只有有利變異能生存,不利變異被淘汰。答案:B10.解析:(1)由題表中數據可以看出污染區的黑化蛾回收率大于白色蛾回收率,而非污染區的情況則恰好相反,這是因為污染區的黑化蛾不容易被天敵發現,即容易逃避天敵的捕食,而白色蛾則容易被捕食而被淘汰,這說明了自然選擇決定生物進化的方向。(2)由題圖可以看出治理大氣污染后,SO2濃度逐年降低,結果樹干上地衣的數量逐漸增多,黑化蛾的數量逐漸減少,這是因為地衣對SO2敏感,SO2濃度降低有利于地衣生長,樹干上地衣增多,而地衣顏色淺,黑化蛾易被天敵捕食.答案:(1)①適者生存,不適者被淘汰②53.2%25.0%13.7%4.7%(2)①由于煤煙排放量減少,SO2濃度逐年降低。②由于SO2濃度降低,樹干上地衣數量逐漸增多.原因是地衣對SO2敏感,因此SO2濃度降低,有利于地衣生長.③由于地衣數量增多,黑化蛾數量逐年降低。原因是地衣顏色淺,黑化蛾易被天敵捕食。11.解析:對自然選擇的理解要明確:生存斗爭是動力,是外因;變異和遺傳是內因,變異是不定向的,選擇是定向的,定向選擇的最終結果是適者生存。根據變異的不定向性,我們可知家蠅的個體存在著抗性的差異,而DDT的作用就是定向的自然選擇,多次的重復實驗,實際上相當于進化過程的多代選擇,最終存活率的提高表現為適者生存。答案:(1)96%(2)農藥對害蟲抗藥性變異長期選擇(3)生存斗爭(4)選擇(5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