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人教版二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案(17篇)_第1頁
2024年人教版二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案(17篇)_第2頁
2024年人教版二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案(17篇)_第3頁
2024年人教版二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案(17篇)_第4頁
2024年人教版二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案(17篇)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4年人教版二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案(17篇)

2024年人教版二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案(精選篇1)

課題:混合運算

教學目標

1.初步掌握沒有括號的兩步運算式題的運算順序.

2.掌握脫式計算的書寫要求,并會正確地進行脫式計算.

3.通過學習,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敏捷性及書寫規(guī)范的好習慣.

教學重點

掌握沒有括號、含兩級運算的兩步式題的運算順序.

教學難點

正確進行計算.

教具學具準備

投影儀、投影片.

教學步驟

一、鋪墊孕伏C

1.口算.

24+832——10

37+-2549

2.計算.

24+8-6369

47-21+52876

訂正時,讓學生說說每個算式里含有哪些運算,是按怎樣的運

算順序進行計算的.

教師小結:在沒有括號的算式里,只有加、減法或只有乘、除

法,都要從左往右按順序運算.

二、探究新知C

我們計算的兩步式題,都是直接寫出得數(shù).為了看清楚運算的

步驟,便于檢查運算過程,可以寫出運算的步驟和每次計算的結果,

用一種新的格式來表示,即脫式.

1.教學例1.

(1)板書:47-12+5

教師提問:觀察算式發(fā)現(xiàn)什么?

引導學生明確:算式中只有減法和加法,按從左往右的順序,

依次運算.

教師講述:用脫式計算兩步式題時,要先在原題下面的左邊寫

=,再在=后面寫第一步運算的結果,還設計算的部分要照抄下來,

接著對齊上面的=,在下一行寫=,在=后面寫第二步運算的結

果.(邊說邊板演)

教師板書:

47-12+5

=35+5

=40

(2)學生試算:

48+16-

指定兩名學生收演.訂正時再強調書寫格式.

2.教學例2.

(1)板書:63+5050-63

教師提問:觀察這兩個算式,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教師說明:在沒有括號的算式里,有乘法和加、減法,不管乘

法在前在后,都要先算乘法.

觀察左邊的算式,引導學生說明先進行什么運算,教師在乘法

算式下面用彩色筆畫上橫線.表示要先做乘法運算.然后明確再算

什么.

觀察右邊的算式.引導學生說明在這個算式里先算哪一步,教

師也在乘法算式下面用彩色筆畫上橫線,表示要先做乘法運算.

強調:沒有參加運算的部分要照抄下來.

讓學生試著計算,指定兩名學生板演.

(2)指導學生看教科書第9頁下面的法則.

勾畫出法則并齊讀,然后指名復述.

(3)反饋練習

完成例2下面的做一做.

19+5378-29

提問:在有乘法和加、減法的算式里,先算什么?

學生計算,指定兩名學生寫在投影片上.訂正時要注意書寫格

式.

3.教學例3.

(1)板書546-77+546

提問:觀察這兩個算式,你又發(fā)現(xiàn)了什么?

教師說明:在沒有括號的算式里,有除法和加、減法都要先算

除法.

引導學生明確:左邊的算式,先算除法運算,再算減法運算.

右邊的算式,也是先算除法運算,再算加法運算.

啟發(fā)學生試算,指定兩名學生板演.

(2)指導學生看課本例3上面的法則.

(3)反饋練習:

455-836+497

先讓學生說一說:有除法和加、減法,應該先算什么,再算什

么,然后再計算.

4.師生小結.

在沒有括號的算式里,有乘法和加、減法,要先算乘法.有除

法和加、減法,要先算除法.

三、全課小結C

師生共同總結本節(jié)學習的內容和應注意的問題.

隨堂練習

1.根據(jù)算式,在()里填上適當?shù)臄?shù).

25-9+

=()+()=()()

=()=()

46-74426+39

=()-()=()+()

=0=()

2.下面的計算對嗎?把不對的改正過來.

49+624-168

=366=88

=6=1

15-62153+2

=92=5+2

=18=7

3.計算.

72+1630+56850-4640-248

布置作業(yè)

52-36+1953-39

68+

637-581-455板書設計

探究活動

智填運算符號

游戲目的

引導學生巧選運算符號,加強四則混合運算順序的訓練,培養(yǎng)

計算技能和合作精神.

游戲材料

1.4開白紙8張,教師出比賽題用.

2.學生每人準備1支水彩筆.

游戲程序

1.教師啟發(fā)談話:同學們都知道+、一、()等都是運算符號,

使用不同的運算符號可以取得不同的運算結果.巧妙使用運算符號,

還可得到一些有趣的發(fā)現(xiàn).比如在4個3中加上不同的運算符號,

我們可分別得出0、1、2、3、4、5、6、7、8、9、10H?一個結

果.現(xiàn)在老師這里有兩組題目,請同學僅分組按要求添上運算符號,

看哪個組填得又對又快.

2.分發(fā)第一組題目(教師自已出題)

例:4444=0

3.講評第一組題目,分發(fā)第二組題目(教師自己出題)

例:5555=2

注意事項

1.出題后,可給幾分鐘讓小組長進行分工,然后各組統(tǒng)一開始

填.

2.只記小組成績,鼓勵同組內的同學互相啟發(fā)、幫助.

2024年人教版二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案(精選篇2)

教學目標

1、知道鏡像對稱圖形的特點。

2、通過學生活動,正確體會鏡像對稱的相對性。

3、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讓學生在合作中交流、學習、互動。

教學重難點

體會鏡像對稱的相對性。

教學具準備

鏡子、教科書第71頁的開放題、卡片

教學過程

一、玩一玩鏡子,創(chuàng)設情境

1。小朋友們,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來玩一玩鏡子,好嗎?(每人一

面小鏡子)

師:你在鏡子里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了自己;我看到了書;我看到了黑板……

師:這是怎么回事?

二、引導探索,體驗鏡像對稱的特點

1、出示教科書第69頁的主題圖,請學生仔細觀察。

(1)師:這幅圖畫中,怎么會出現(xiàn)兩棟房子、六只天鵝?怎么

岸上有樹,水底也有樹?

(2)生:下面的房子、天鵝、樹是水里的影子。

師:(放大房子圖)水上的房子和水下的房子是相同的嗎?它

們的方向怎樣?

生:樣子相同,但方向相反。

師:其實這也是數(shù)學知識,是一種鏡面對稱。(出示課題)

2、請學生用手中的.鏡子做游戲。

(1)發(fā)給學生只有半邊圖象的卡片,請他們想辦法猜出另半邊

圖象是什么?(小組活動)

小組匯報:用鏡子照;把卡片對折……

(2)用鏡子照自己的臉并做各種面部表情,同時觀察鏡子里的

你面部表情的變化。

(3)出示教科書中第69頁的小朋友照鏡子圖(例3)

師:這位小朋友在干什么?鏡子里面的小朋友又在干什么?

3O師說:“小朋友們,讓我們來照照鏡子吧,好嗎?”出示三

面穿衣鏡,請學生在鏡子面前表演各種動作,同時請學生說出鏡子

里面的自己動作是怎樣的。(小組活動,教師參與其中。)

生:我向前走一步,鏡子里的我也向前走一步。

鏡子里的我左手拿筆,右手拿本子,鏡子外面的我左本子,右

手拿筆。

我往左走,走鏡子里的我往右走。

學生任意做動作……

三、運用拓展

1、判斷。哪個是你在鏡子里看到的樣子?圈出來。(教科書第

71頁第5題)

2、找朋友。

3、思考題:第71頁第1題、2題。

(1)看鏡子寫數(shù)

(2)看鏡子寫時間

四、小結評價

師:看,照鏡子、水面倒影等等這些生活中的事就是數(shù)學知識,

你知道了嗎?

2024年人教版二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案(精選篇3)

【教材分析】

有趣的七巧板是數(shù)學與生活的綜合與實踐活動,七巧板拼圖是

我國一種傳統(tǒng)的數(shù)學游戲。教材將平行、垂直及角的有關內容的呈

現(xiàn)出來,旨在通過七巧板的拼、擺等活動,掌握與線段、角、平行

線、垂線相關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發(fā)展和豐富學生的數(shù)學活動

經歷和體驗。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經歷探索七巧板的制作過程,并體驗七巧板的

組圖功能,提高學生的圖形組合能力及對美的事物的發(fā)現(xiàn)。

2.過程與方法:通過七巧板的制作、拼擺等活動,豐富學生對

平行、垂直及角等有關內容的認識,積累數(shù)學活動的經驗。在探索

圖形的性質、圖形的變換活動中,初步建立空間觀念。在拼圖活動

中,讓學生對所拼的圖形給出自己所賦予的意義以及美好的愿望,

既培養(yǎng)了學生的想像能力,又給了學生充分表達自己的機會。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通過資料意識到七巧板是我國人民的偉

大發(fā)明,從而激發(fā)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從而使學生產生創(chuàng)新的欲望。

在拼圖及其表達的過程中充分發(fā)揮自己的語言才能,敢于發(fā)表自己

的意見,并能尊重他人的意見。

【教學準備】

七巧板、課件等。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1、欣賞圖形

師:小朋友們喜歡玩拼圖游戲嗎?老師也很喜歡,今天老師拼

了一些漂亮的圖形,想不想欣賞一下?(課件演示拼成的圖形一一

帆船、孔雀、滑梯、火箭)學生欣賞。

師:這些拼圖漂亮嗎?這些漂亮的拼圖其實都是由這七塊圖形

拼成的,有誰知道這是什么?(課件演示將帆船、孔雀、滑梯、火

箭各拆開成七塊圖形,再將這七塊圖形旋轉、移動拼成一副七巧板)

2、揭示課題:

師:對!這是一副七巧板,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學習《有趣的七巧

板》。(板書課題:有趣的七巧板)

3、介紹七巧板的來歷

課件演示:

七巧板自我介紹:同學們,我叫七巧板,別小看我,我已經大

約有1000歲了,早在一千多年前的宋朝,有個叫黃伯思的人把我發(fā)

明出來了,最早我叫“燕幾圖”,后來又有人叫我“七星”、“易

方”、“智慧板”、“益智圖”,19世紀流傳到西方,引起人僅的

廣泛興趣,并迅速傳播開來,被稱為“東方模板”。我雖然僅有七

塊圖形組成,但是它們可以拼出多種多樣的圖形。因為我是由一個正

方形分割的七塊幾何圖形組成的,現(xiàn)在的人就叫我“七巧板”。因

為我的各種拼圖能開發(fā)兒童的智力,所以我被許多國家選為兒童智

力開發(fā)的必選玩具°我已成為中華民族智慧的一個代表啦!

二、初步感知,建立表象

師:誰先來說一說一副七巧板有幾種不同的圖形?

生:有三種圖形,有三角形、正方形和平行四邊形。

師:數(shù)一數(shù),每種圖形各有幾個?

生:三角形有5個,還有1個正方形和1個平行四邊形。

師:比一比,哪些圖形是完全一樣的?

生:2個大三角形一樣大,2個小三角形一樣大。

三、自主探究,深化認識

1、組織競賽。

師:小朋友們,你們想不想也用七巧板來拼一拼?今天我們就

來比一比,看誰拼得快,拼得好?拿出七巧板,準備好了嗎?我們

比賽開始啦!

2、用兩塊拼

師:先來簡單一點的,請用七巧板中的兩塊圖形拼成一個正方

形。

學生拼圖。

師:哪位小朋友說說你選用的哪兩塊?拼成了什么?

生:我用2塊大三角形拼成一個正方形。

師:有不同的方法嗎?

生:...

師:剛才我們用大小完全一樣的兩個三角形拼成了一個正方形,

你還會用這兩塊三角形拼成其他的圖形嗎?小組合作,拼好后貼在

磁性黑板上。

師:誰來說說你們小組拼成了哪幾種圖形?每組拼成幾種圖形

就加上幾顆星作為獎勵。

師小結:用這兩個完全一樣的三角形,通過不同的擺放,可以

拼成我們認識的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邊形這三種不同的.圖形。

3、用三塊拼

師:再來難一點的,如果拿出七巧板中的三塊,可以拼成哪些

已經認識的圖形呢?請你試一試,每個小組將不同的拼法貼在磁性

黑板上。比比哪個小組的同學拼的圖形種類最多。

學生動手操作C

師::你用哪幾塊拼成了什么圖形?

生:我用1個正方形和2個小三角形拼成了長方形。

生:我用2個小三角形和1個大三角形拼成了正方形。

生:我拼的是平行四邊形,用了2個小三角形和1個正方形。

生:我拼的是三角形,用了2個小三角形和1個平行四邊形。

生:我用1個小三角形、1個大三角形和1個正方形拼成了五

邊形。

小組長統(tǒng)計本組共拼出了幾種不同的圖形,給拼的圖形種類最

多的小組加星鼓勵C

師小結:小朋友們真棒!用七巧板中的三塊拼出了這么多圖形:

正方形、長方形、三角形、平行四邊形、五邊形等。

4、用四、五、六塊拼

師:下面我們要來更難一點的,用七巧板中的四塊、五塊或六

塊也能拼出我們認識的圖形。如果有困難,小組內可以商量商量,

互相合作,合作的時候只能用一副七巧板中的幾塊;你還可以打開

課本第29頁仿照書上的圖形拼。拼好后先在小組內說說你用哪匚塊

拼出了什么圖形。

學生動手操作,教師巡視。

發(fā)現(xiàn)有創(chuàng)意的進行展示,說說你是怎么拼的?

小組長匯報統(tǒng)計結果,給拼的圖形種類最多的小組貼星。

5、說兒歌

師問:七巧板好玩嗎?有趣嗎?老師帶來一首有關七巧板的兒

歌,我們一起來學一學,念一念。

出示兒歌:

七巧板,真有趣,三種圖形在一起,動腦筋,巧拼移,

小手創(chuàng)造出神奇。

師:是啊!七巧板非常有趣,但是在拼圖時,一定要動動我們

的小腦筋,這樣,才能拼出各種圖形!

6、用七塊拼

師:七巧板不僅能拼出我們學過的圖形,還能拼出生活中看到

的各種有趣的圖形

(1)模仿

課件演示:魚、狗、人、貓這四幅圖形。

指名說說這四個圖形分別是什么。

師:你喜歡哪一個圖案?選一個自己喜歡的,照樣子動手拼一

拼。拼的時候,先仔細觀察,用哪幾塊,每一塊怎么放?拼好后小

組內互相看一看,比一比哪一組動作最快。

集體反饋。

(2)創(chuàng)新

師:剛才我們是模仿來拼七巧板的,你能自己動腦拼出一些漂

亮的圖案嗎?學生拼好后可以走下來參觀其他小朋友的作品。

(3)參觀、點評作品。

師:你最喜歡誰的作品,為什么?

集體交流。

師:看來同學們都動腦筋拼出了各種美麗的圖案,獲得了豐收。

四、全課總結

師:今天,我們上了一節(jié)有趣的數(shù)學課,你們玩得快樂嗎?能

說說你的收獲嗎?

2024年人教版二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案(精選篇4)

一、本學期教學的指導思想

1、重視以學生的已有經驗知識的生活經驗為基礎,提供學生熟

悉的具體情景,以幫助學生理解數(shù)學知識。

2、增加聯(lián)系實際的內容,為學生了解現(xiàn)實生活中的數(shù)學,感受

數(shù)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

3、注意選取富有兒童情趣的學習素材和活動內容,激發(fā)學生的

學習興趣,獲得愉悅的數(shù)學學習體驗。

4、重視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學習方式,讓學生在合作

交流與自主探索的氣氛中學習。

5、把握教學要求,促進學生發(fā)展適當改進評價學生的方法。

二、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內容:數(shù)據(jù)收集整理、表內除法、圖形

的運動、混合運算、有余數(shù)的除法、萬以為數(shù)的認識、克和千克、

數(shù)學廣角一一推理、總復習等。

三、教學目標

1、了解統(tǒng)計的意義,體驗數(shù)據(jù)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

程;會用簡單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數(shù)據(jù),認識條形統(tǒng)計圖和簡單的復

式統(tǒng)計表;能根據(jù)統(tǒng)計圖表中的數(shù)據(jù)提出并回答簡單的問題,并能

進行簡單的分析。

2、知道除法的含義,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乘法和除法的

關系;能夠熟練地用乘法口訣求商。

3、認識軸對稱、平移和旋轉,剪一剪等。幫助學生建立空間觀

念。培養(yǎng)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

4、使學生經歷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現(xiàn)象抽象為有余數(shù)除法的過

程,初步理解有余數(shù)除法的含義。

5、結合生活實際,體會生活中有大數(shù)。感受學習大數(shù)的必要性,

經歷數(shù)數(shù)的過程,能認識萬以內的數(shù),結合實際物體知道這些數(shù)的

組成與分解。

6、認識生活中常見的秤。在實踐活動中感知1克、1千克的物

體有多重,了解克、千克的實際意義及1千克=1000克。

7、通過一系列的猜測、比較、推理等活動,使學生感受簡單推

理的過程,

找出簡單事物的排列數(shù)與組合數(shù)。

四、情感態(tài)度

1、通過對周圍現(xiàn)實生活中有關事例的調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

趣,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和創(chuàng)新精神。

2、培養(yǎng)學生認真觀察,獨立思考等良好的學習習慣。

3、通過觀察操作活動,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

能力和動手能力,學會欣賞數(shù)學美。

4、讓學生在學習中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增強學生學好數(shù)學家的

信心。

5、使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培養(yǎng)學習興趣和敢于探索

的科學精神。訓練學生養(yǎng)成認真審題,仔細驗算的良好習慣。

6、進一步學習用具體的數(shù)學描述生活中的事物,經歷與他人交

流活動,培養(yǎng)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和自信心。

五、教學措施

1、從整體上把握教學目標。不光憑經驗,過去看樣提,現(xiàn)在也

怎樣提;也不能搬課本,凡是課本上有的為容,都不作統(tǒng)一的教學

要求,而應該根據(jù)教學指導綱要,結合教學進行適當?shù)恼{整。

2、要尊重學生,注重學法滲透。在學習中,不包辦代替和以講

代學,把課堂中更多的時間留給學生探索,交流和練習。

3、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數(shù)學概括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重視學生獲

取知識的思維過程C

4、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計算能力和解答應用題的能力。鼓勵學生動

用所學的知識解答日常生活和學習中的簡單實際問題。激發(fā)學生的

興趣,培養(yǎng)學以致用的意識。

5、注意教學的開放性,培養(yǎng)學生的句新意識和實踐能力。課本

中的一些例題和習題的編排突出思考過程。在教學時,引導學生暴

露思維過程,鼓勵學生多角度思考問題。

6、滲透德育,注重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獨立思考克服困

難的精神。

第一單元數(shù)據(jù)攻集整理

教材分析

本單元學生主要學習一些簡單的統(tǒng)計圖表知識,初步體驗數(shù)據(jù)

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學會用簡單的方法收集和整理

數(shù)據(jù),掌握統(tǒng)計數(shù)據(jù)的記錄方法,并能根據(jù)統(tǒng)計圖表的數(shù)據(jù)提出并

回答簡單的問題,使學生了解統(tǒng)計的意義和作用,初步了解統(tǒng)計的

基本思想方法,認識統(tǒng)計的作用和意義,逐步形成統(tǒng)計觀念,進而

養(yǎng)成尊重事實、用數(shù)據(jù)說話的態(tài)度。

學情分析

上學期學生已經學習了比較、分類,能正確地進行計數(shù),所以

填寫統(tǒng)計表時不會感到太困難,其關鍵在于引導學生學會收集信息,

整理數(shù)據(jù),根據(jù)統(tǒng)計表解決問題。學生在生活中積累了較多的生活

經驗,能利用統(tǒng)計圖表中的數(shù)據(jù)作出簡單的分析,能和同伴交流自

己的想法,體會統(tǒng)計的作用。本單元教材選擇了與學生生活密切聯(lián)

系的生活場景,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如,學生的校服、講故事

比賽、春游的人數(shù)情況統(tǒng)計等,同時滲透一些生活基本常識,使學

生明確統(tǒng)計的知識是為生活服務的。教學內容更加注重對統(tǒng)計數(shù)據(jù)

的初步分析。在教學時,教師要注意讓學生經歷統(tǒng)計活動的全過程,

要鼓勵學生參與到活動之中,在活動中不斷培養(yǎng)動手實踐能力和獨

立思考能力,并加強與同伴的合作與交流。

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使學生經歷數(shù)據(jù)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

能利用統(tǒng)計表的數(shù)據(jù)提出問題并回答問題。

數(shù)學思考:了解統(tǒng)計的意義,學會用簡單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數(shù)

據(jù)。問題解決:能根據(jù)統(tǒng)計圖表中的數(shù)據(jù)提出并回答簡單的問題,

并能夠進行簡單的分析。

2024年人教版二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案(精選篇5)

教學目標

1、在豐富的感性認識的基礎上編制4的乘法口訣,記住4的乘

法口訣,并運用其進行計算、解決問題。

2、培養(yǎng)學生觀察、想像、記憶、思考、推埋方面的能力。

3、通過“說一說”的活動體驗數(shù)學知識與周圍事物的密切聯(lián)系;

通過“數(shù)學游戲”培養(yǎng)學生積極探求規(guī)律和不怕困難的優(yōu)秀品質。

教學重難點

重點:4的乘法口訣的編制、記憶和運用。

難點:“數(shù)學游戲”找規(guī)律,走迷宮。

教學準備

教師:課件。

學生:小棒等。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師:小熊真能干,今年它種的紅果又豐收了。這一天,小熊要

用紅果做成冰糖葫蘆招待客人呢!并且把它用竹棒串成串。

出示“小熊請客”主題圖,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每4個紅果做成一

串糖葫蘆。

師:小熊在串紅果的過程中,遇到了一個問題?哪個小朋友來

說一說?

指名回答。讓學生讀一讀書上小熊的問題:“9串需要多少個

紅果呢?”師:聰明的小朋友們,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幫助小熊解

決一下它的問題。

二、操作活動C

1、擺一擺,數(shù)一數(shù)。

(1)學生取出學具袋中的實物紅果[或圓片、花朵、小棒等)

邊擺邊數(shù)。

(2)學生介紹自己擺的過程和結果。

(3)對照著9串紅果圖,輪流讓學生用上面的方法加一加。

學生如果還有其他方法,也讓他說一說。比如說列出加法算式

計算等等。反復數(shù)過幾次后,再完成“填一填”。

2、想一想,填一填。

師:剛才同學們數(shù)得真不錯。現(xiàn)在這里有一張統(tǒng)計表(出示統(tǒng)

計圖),你能填一填嗎?

(1)觀察統(tǒng)計表。

師:首先我們一起來看看,這張表格里的各個數(shù)表示什么?誰

知道1表示什么?2、3、……9串。

師:也就是說,第一行的.數(shù)字表示“紅果有幾串”,對嗎?

師:那下面的4又表示什么呢?

它表示幾串紅果4個?請完整的說一說。

那么2串紅果幾個填在哪里呢?

(2)讓學生填統(tǒng)計表。

師:你能根據(jù)剛才數(shù)紅果的結果,獨立把這張表格填完整嗎?

(3)交流結果。

指名表格中的4提問:這是幾個4?

師:那8個里面有幾個4呢?

你能接著往F說嗎?

讓學生依次說一說,從而加深印象。

三、寫乘法算式,編口訣。

1寫出乘法算式。

(1)問:1個4可以寫成哪兩個乘法算式?

(2)那你能根據(jù)剛才講的幾個幾,依次寫出乘法算式來嗎?

(3)教師激勵并引導學生寫出所有的乘法算式。

2、啟發(fā)學生獨立編寫口訣。

(1)師:你能自己獨立編寫出4的乘法口訣嗎?

(2)學生獨立編寫,教師巡視。

(3)全班交流編寫好的口訣。

指名學生說出自己編寫的口訣,教師加以歸納、總結。全班齊

聲朗讀,初步熟悉4的乘法口訣。

四、記憶口訣C

1、自由記憶口訣。

師:大家已經編寫出了4的乘法口訣。現(xiàn)在你能當堂把它背誦

下來嗎?

2、讓學生按順序背誦4的乘法口訣。

3、倒著背。

4、開火車。(倒著背,順著背)

5、對口令。

6、引導學生思考:有時忘記了某句乘法口訣,在計算時該怎么

辦?

7、說一說。

師:學了4的乘法口訣,請你利用它們來說一說。(引導觀察

書上的“說一說”,使學生弄清題目要求。)

弄清“說一說”的要求后,小組內由組長組織同學說一說。

“一張桌子4條腿,2張桌子8條腿,3張桌子12條腿……9

張桌子36條腿。”

8、全班交流。用對口令的形式。對匚令時,還可交順序打亂來

說。范例如下:

師:2張桌子,

生:8條腿。

師:4張桌子,

生:16條腿。

五、綜合練習C

1、連一連。

引導學生看清圖意。

師:請同學們仔細觀察圖。題目的要求是連一連,你知道連什

么嗎?

學生觀察畫面后回答:每只動物的身上都有數(shù)字,氣球上的算

式等于哪個數(shù),那只氣球就是哪個動物的。

學生獨立完成連線。

完成后全班交流,并指名說一說自己是怎么想的。

2、完成第2題。

獨立完成。

同桌交流。

全班交流。說一說你用了哪句乘法口訣。

3、第3題。

學生獨立思考,填算式。

交流時,說一說自己是怎樣列出算式來的。

表揚積極發(fā)言的學生,可以再請個別學生說一說算式表示的意

義。

六、數(shù)學游戲

1、讀題:找規(guī)律,走迷宮。

2、分析題意:

觀察圖,讓學生說一說這道題要做什么,怎么做。

師:請小朋友觀察一下圖。圖上有誰?它準備做什么?

再引導學生指出入口與出口(兩個箭頭分別所指的)。

師:你能幫助小鳥尋找走出迷宮的路線嗎?

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后再找規(guī)律,從而尋找走出迷宮的路線。

3、獨立計算,小組合作找規(guī)律,畫出路線。

4、集體交流。說一說小鳥該怎樣走出迷宮。請個別小組報告一

下本小組的結果。

七、小結。

熱心而聰明的小朋友們,今天你們成功地為小熊和小鳥解決了

它的問題,并且學會了4的乘法口訣。回家再把4的口訣背給家長

聽聽。

八、作業(yè)

選用課時作業(yè)優(yōu)化設計。

2024年人教版二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案(精選篇6)

教學目標:

1、鞏固所學內容,能根據(jù)圖意列出連加的算式,說出是幾個幾

相加。

2、進一步體會乘法的意義,體會乘法和加法之間的關系。

3、總結出1和。的乘法算式有什么不同,總結出規(guī)律。

教學重點:

理解乘法的意義,能把加法算式改寫成乘法算式。

教學難點:

有關0的乘法C

教學方法:

談話法,講授法,練習法

教具準備:

課本、電腦,實物投影儀。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C

1、填一填(投影出示)

3+3+3+3=()()

7+7+7=()()

5+5+5+5+5+5=()()

6+6+6+6+6=()()

2、寫出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稱

43=12

()()()

3、談話:神奇的魔術家今天給我們帶來了一個新的節(jié)目,同學

們,你們想不想知道這個魔術是怎樣的?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魔術家

的表演吧!語言要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新授。

出示掛圖:第一幅圖

引導學生仔細看圖,說說魔術師在變什么魔術?通過看圖你知

道了什么?誰能根據(jù)這幅圖提幾個數(shù)。

老師引導學生提問:第一幅共有幾頂帽子?幾只鴿子?板書:

原來三頂帽子中一共有幾只鴿子?誰來解決他的問題?(指定5名

以上學生回答,老師在黑板上列式板書)。

提問:誰能列出加法算式?

誰能列出乘法算式?

出示掛圖:第二幅圖

思考:魔術師現(xiàn)在在變什么新花樣?誰看懂了?老師引導學生

第二幅有幾頂帽子?幾只鴿子?

老師想問問大家現(xiàn)在三頂帽子里一共有多少只鴿子

學生回答,引導學生回答出0只。

提問:誰能列出加法算式?

誰能列出乘法算式?

(老師在黑板上列式板書)。

出示書中的思考題: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引導學生思考1和0的乘

法算式的得數(shù)分別有什么規(guī)律?然后通過小組的合作,實踐、體驗,

最后總結要點,讓學生在實踐中學習。

結論:1和任何數(shù)相乘,得數(shù)就是這個數(shù)。

0和任何數(shù)相乘,得數(shù)都是0。

三、鞏固練習c

1、提問

(1)圖中一共有幾棵樹?你是怎么知道的?

誰能列出加法算式?說的對嗎?為什么他說得對?

誰能列出乘法算式?你為什么要這樣列算式?(學生說出乘法

算式的意義)

(2)樹上一共結了多少個果子?你是用什么辦法算出來的?

什么方法數(shù)得快、算得快?

請你在書上列出加法和乘法算式。(讓學生比較數(shù)數(shù)的方法、

連加的方法、乘法哪種方法最快)

2、根據(jù)插圖,按順序回答。

(1)吊椅上現(xiàn)在坐了幾個人?指名上黑板列出加法和減法算式。

(學生說出乘法算式的意義)

(2)你還能提出什么問題?只要學生的問題符合題目內容,都

要給予肯定。

3、自主練習第4、5題。

4、自我檢測:我學會了嗎?

四、小結。

同學們,這節(jié)課你知道了什么?你覺得自己的表現(xiàn)怎么樣?

五、布置作業(yè)C

提前預習下一課。

板書設計:

1+14-1=313=30+0+0003=0

教學反思:

學生能根據(jù)圖意列出加法算式并說出算式的意義,列出乘法算

式,并能和加法算式進行聯(lián)系,學生在找0和1的乘法算式的規(guī)律

時,很容易總結出規(guī)律,但在具體做題時個別學生還是把乘法和加

法的結果搞錯,應讓學生多多練習,加以鞏固。

2024年人教版二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案(精選篇7)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讓學生在操作活動中能正確辨別從不同的位置觀察到的簡單物

體的形狀,知道在不同的位置上,觀察到的物體的形狀是不同的;

能有序、全面地思考問題,正確地解決有關排列數(shù)和組合數(shù)的問題,

滲透排列和組合的思想方法。

(二)過程與方法

能靈活運用所學的知識來解決現(xiàn)實生活中的數(shù)學問題,使學生

能進一步體會到數(shù)學知識和現(xiàn)實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

(三)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

借助學生的操作活動,進一步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培養(yǎng)學生

的動手操作能力及合作意識。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能運用所學的知識來解決生活中的現(xiàn)實問題。

教學難點:能正確辨別從不同的位置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

三、教學準備

課件、玩具汽車等

四、教學過程

(一)情境創(chuàng)設,引入課題

1.情境中設問

(1)課件出示第100頁圖(四)的情境圖。

(2)指定學生說說和這學期學的什么知識有關?

(3)課件出示兩件不同的上衣和兩條不同的褲子,問:看到這

個圖,你想到這學期學的什么知識?

2.揭示課題

板書:觀察物體和搭配問題

【設計意圖】通過情境的創(chuàng)設及教師的設問,讓學生發(fā)現(xiàn)已學

的數(shù)學知識,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教師引導,自主梳理

1.復習觀察物體

(1)課件出示小汽車的圖,同時將實物汽車擺放好。

①自主觀察,組內說說。

小組內的學生坐在自己的位置上,觀察小汽車,組內說說自己

所看到的小汽車的樣子。

②交流匯報,發(fā)現(xiàn)問題。

a.指定一組內的學生說說看到小汽車的樣子。

b.為什么他們看到的樣子會不同呢?小組內交流。

C.匯報交流,引導發(fā)現(xiàn):從不同的位置觀察一個物體,看到的

形狀可能不一樣。

③課件出示從前面、后面、側面看到小汽車的圖樣,指定學生

進行連線,說說:你是怎樣判斷?

(2)及時練習

①練一練。(課件出示教材第102頁的第7題)

a.學生獨立在數(shù)學書上進行連線,小組內說說:你是怎樣想的?

b.匯報交流,重點交流:前面、后面是怎樣判斷的?

②說一說。

a.從任何方向看到都是正方形的立體圖形是什么?(正方體)

b.從任何方向看到都是圓形的立體圖形是什么?(球體)

③猜一猜。

看到我們學過的立體圖形的一個面是正方形,它可能是什么?

(正方體、長方體、圓柱)

a.學生拿出準備好的立體圖形進行觀察。

b.匯報交流,學生匯報時教師適時出示立體圖形讓學生觀察。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觀察、交流、比較中,發(fā)現(xiàn)觀察一個物

體從不同方向看到的圖形可能不一樣,并在不同形式的練習中加以

鞏固、提高,從而經歷總結歸納知識的過程。

2.復習搭配問題

(1)課件再次出示兩件不同上衣和兩件不同褲子

①學生根據(jù)圖樣,提出數(shù)學問題。(一共有多少種不同的穿

法?)

②學生獨立完成,然后小組內交流想法,提示學生:可以利用

畫圖的方法來解決問題。

③匯報交流,重點交流:解決問題的方法及解決問題時要有序。

(2)及時練習

①排列問題

課件出示:從8、2、4、1四個數(shù)字中選出兩個數(shù)字組成兩位數(shù),

每個兩位數(shù)的十位數(shù)和個位數(shù)不能一樣,能組成幾個兩位數(shù)?

a.學生獨立完成,然后小組內交流想法。

b.匯報交流方法,重點說明:在組兩位數(shù)時一定有序地擺數(shù)。

②組合問題

課件出示:每兩人握一次手,6個人一共握手多少次?

a.學生獨立完成,然后小組內交流想法。

b.匯報交流方法,重點說明:在握手時一定有序地握手,同時

每兩人間只能算一次握手,不考慮順序問題。

(3)引導比較,發(fā)現(xiàn)問題

上面的組數(shù)問題和握手問題在解決時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穿衣服、組數(shù)、握手”等活動中掌握

排列問題和組合問題的解決方法,并在比較中發(fā)現(xiàn)兩類問題的相同

點和不同點。讓學生經歷解決問題的基本方法與過程,進一步加深

學生對搭配問題的認識與與理解,滲透搭配問題的思想方法。

(三)解決問題,鞏固提高

1.練一練

課件出示教材第105頁的第13題。

(1)學生獨立在數(shù)學書上進行連線,小組內說說:你是怎樣想

的?

(2)匯報交流,指定學生說說:你是怎樣判斷的?

2.組一組

課件出示:從5、9、0三個數(shù)字中選出兩個數(shù)字組成兩位數(shù),

每個兩位數(shù)的十位數(shù)和個位數(shù)不能一樣,能組成幾個兩位數(shù)?

(1)學生獨立完成,小組內交流組教的方法。

(2)匯報交流,重點說明:和0組數(shù)時,0不能擺在十位。

3.送一送

課件出示:元旦時,小明、小剛、小陽三人互相贈送一張賀卡,

他們一共贈送多少張賀卡?

(1)學生獨立完成,提示學生:可以利用畫圖的方法來分析。

(2)匯報交流,指定學生說出思考的方法。

4.比一比

課件出示:六個小朋友進行乒乓球比賽,每兩個小朋友要比賽

一場,一共要比賽多少場?

(1)學生獨立完成,提示學生:可以利用畫圖的方法來分析。

(2)匯報交流,指定學生說出思考的方法。

5.擺一擺

課件出示教材第105頁的第14題。

(1)學生動手用小棒擺一擺,然后小組內交流想法。

(2)匯報交流,指定學生說出自己的想法,重點:讓想法不同

的學生進行交流。

【設計意圖】通過不同形式的練習,鞏固了觀察物體和搭配問

題的相關知識,同時又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思維的靈活性,滲透

一定的數(shù)學思想方法。

(四)暢談收獲,全課小結

通過今天這節(jié)課的復習,你又有什么收獲?以后在解決問題時

應注意什么?

2024年人教版二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案(精選篇8)

課題:認識米用米量

教學內容:第4頁例4例5及第4頁“做一做”和練習一第

3—5題。

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

(1)初步認識單位“米”,幫助學生初步建立1米的長度概

念。

(2)根據(jù)1厘米和1米的實際長度,理解1米=100厘米。

(3)學會用1米長度單位測量較長的物體。

過程與方法

通過觀察、探究等多種學習活動,幫助學生形成米的正確表象,

體驗長度單位之間的進率。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通過探索知識間的內在聯(lián)系,來感知數(shù)學來源于生活用于生活

的道理。

教學重難點:

重點:使學生學會用米尺量物體的長度。

難點:體驗1米的實際長度,并形成印象。

教學方法:

教法:討論、演示。

學法:自主探究、小組討論法。

教學準備:

刻度尺、米尺、卷尺、繩子、cAI課件。

教學步驟:

一、復習引入

(1)提問:

①量比較短的物體可以用什么長度單位測量?

②你們的哪個手指寬1厘米?

(2)引入新課

請兩名同學用厘米刻度尺量黑板的長,并說一說有什么感受。

(很麻煩、很累)

對!我們量較長的物體或距離通常用“米''作單位,今天我們

就來學習有關“米”的知識。

(板書:認識米用米量)

二、探究新知

(1)認識“米”。

猜1米有多長,用手比劃;出示米尺初步感知1米的長度;看

看我們身邊哪些物體的長度大約是1米。

(2)認識厘米和米之間的關系。

課件演示1米里有多少個1厘米

(3)用米量

用米尺量黑板的長度、教室的長、寬學生的身高等。

三、積累運用,拓展延伸

(1)判斷(對的打,錯的打_)

①鉛筆長15米。()

②課桌高70米。()

③一棵樹高16厘米。()

(2)完成練習一第3—5題。

四、總結

這節(jié)課你學會了什么?有哪些收獲?

板書設計

認識米用米量

1米=100厘米

2024年人教版二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案(精選篇9)

教學目標

1、通過不同角度觀察同一個物體,體驗角度不同,看到的物體

不同,初步體會局部與整體的關系

2、通過觀察各種物體,幫助學生建立空間觀念

教學重難點

1、角度不同,看到的物體形狀不同,初步體會局部與整體的關

2、培養(yǎng)學生的空間觀念

教學準備:

小象的玩具模型,圖涂有不同顏色的長方形盒子,杯子,三張

抽象的杯子圖片

學生自備一個小玩具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大家在暑假的時候有沒有去旅游呢,說一說你去過哪些地方吧。

暑假的時候,我們的三位小朋友,毛毛,淘氣,奇奇也去旅行

了。他們來到了印度。印度最有名的動物呢,是大象。這一天他們

也看到了一頭大象。(出示大象玩具)

毛毛說:“我看到一扇門上掛著一條尾巴。”

淘氣說:“我發(fā)現(xiàn)一堵墻上有一只耳朵。”

奇奇高興的說:“我看到了一頭可愛的大象兩只呼扇嗯扇的耳

朵,還有長長的鼻子。”

為什么同樣一頭大象,三個小朋友看到的確是完全不同的畫面

呢?

生答:因為觀察的角度不同,他們看到的都不是完整的大象。

我們要全面了解一個物體,必須全面觀察這個物體,學會觀察

物體。

這節(jié)課就讓我們一起來觀察物體吧。(板書課題:觀察物體)

二、探索新知

1、(出示長方形盒子)現(xiàn)在老師手中有一個盒子,它是什么形

狀的呢?

生答:長方體

大家仔細觀察這個長方體,它的每個面的顏色是一樣的嗎?

(轉動長方體)它有哪幾種顏色呢?

(板書:黃、紅、白、綠、藍、黑)

老師手拿盒子,分別提問距離相差很遠的小朋友,在你的位置

上你一次能看到幾種顏色?

(板書幾個小朋友的答案,并按種類多少將其歸類)

(老師手指黑板上的答案)為什么有的小朋友看到的是三種顏

色,而有的小朋友看到的卻是兩種甚至只有一種呢?

生答:觀察角度不同

那大家仔細想思:我們一次最多可以看到幾種顏色呢?

生答:3種

那只看到一種顏色或者兩種顏色的小朋友要怎樣才能看到三種

顏色呢?

生答:轉動長方體,或改變觀察角度

3、現(xiàn)在拿出你自己的玩具,自己來親身體驗觀察的樂趣吧。

要求:四人一組,分別從不同角度觀察同一個玩具,告訴同伴

你看到了玩具的那一部分,并且思考:從不同角度看到的部分相同

嗎?

(老師巡視,指導學生觀察物體)

剛才我們已經觀察了自己的玩具,誰能告訴大家你看到了什么?

對集體發(fā)問,在觀察的過程中,你有沒有轉動自己的玩具觀察

呢?通過轉動玩具,你又發(fā)現(xiàn)了什么?

老師總結,板書:觀察的角度不同,觀察結果不同(齊讀)

小游戲:現(xiàn)在我們來做個小游戲,猜猜它是什么自由討論30

秒,對于這四幅圖,你的謎底是什么呢?

其實,這四幅圖是同一個物體。有的同學可能就疑惑了,同一

個物體怎么會有四幅不一樣的圖呢?(觀察角度不同)

那把四幅圖片合在一起向想,這個謎底是什么呢?

生答:杯子

真的是杯子嗎?(出示杯子)我們就一起來看看到底是不是杯

子吧!

你在哪個角度看到的第一幅圖呢?第二幅第三幅還有第四幅呢?

三、練習鞏固(課本67頁)

1、軍事博物館舉行恐龍展,小亮、小明、小紅都來看恐龍。

那你知道這些圖分別是誰看到的嗎?(老師巡視,然后集體糾正)

2、現(xiàn)在不把書壘起來,你會做第2題嗎?試一試吧。

四、總結

通過觀察長方體,自己的玩具,還有猜謎游戲,你有什么收獲?

2024年人教版二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案(精選篇10)

一、教材分析

1、地位、作用和特點本節(jié)教材是北師大版小學數(shù)學二年級上冊

第三單元“數(shù)一數(shù)與乘法”的第2節(jié)課(第18、19頁)。繼上一節(jié)課

“有多少塊糖”對連加算式有了一定體驗的基礎上,結合“兒童樂

園”的現(xiàn)實情境,提出并解決其中需要列連加算式進行計算的數(shù)學

問題,并經歷把相同加數(shù)的連加算式進一步抽象為乘法算式的過程,

初步體會乘法運算的意義;會把相同加數(shù)的連加算式改寫為乘法算

式,體會到乘法的簡便性。為后面有“有多少點子”的學習做準備。

2、教學目標1)結合“兒童樂園”這一現(xiàn)實的生活情境,培養(yǎng)

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2)從相同加數(shù)

連加的運算中抽象出乘法算式,初步體會乘法的意義,并掌握它的

讀法、寫法及各部分的名稱。3)結合具體情境,會把相同加數(shù)連加

的算式改寫成乘法算式,并應用加法計算簡單的乘法算式的結果。

3、教學重、難點重點:從相同加數(shù)連加的運算中抽象出乘法算

式,初步體會乘法的意義,并能正確的讀寫乘號以及各部分的名稱。

難點:準確地讀寫乘法算式;正確說出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稱;初

步理解乘法的意義;會把相同加數(shù)連加的算式改寫成乘法算式。

二、學情分析

小學二年級屬于小學低段,注意力集中的時間短,不穩(wěn)定,所

以在教學中設計了懸念和小組討論的環(huán)節(jié)有助于激發(fā)學生興趣和集

中學生注意力。經過一年對新教材的接觸,學生已初步學會觀察生

活、發(fā)現(xiàn)信息和提出簡單的數(shù)學問題,可乂在小組內有序合作、與

人交流,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三、教法和學法分析

(一)教法分析

根據(jù)教材和學生的特點,在教法上,我以教師為主導,主要采用

互動、合作、探究的教學方法,創(chuàng)設大量的活動情境,放手讓學生

在有限的時間和空間里,根據(jù)自己的學習體驗,用自己的思維方式

通過師生互動、合作探究等方式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

通過小組討論得出結論。

(二)學法分析

《課標》指出有效的.數(shù)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

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重要方式。在學

習方法的引導上,我力求體現(xiàn)在具體的活動情境中,讓學生發(fā)現(xiàn)問

題,提出問題;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解決問題,形成自己獨特

的學習方法;通過靈活、有趣和富于創(chuàng)意的練習及時反饋鞏固,通

過聯(lián)系實際解決身邊的問題,讓學生體驗學數(shù)學用數(shù)學的樂趣。

四、教學過程分析

根據(jù)上面的分析,我把本課的教學流程大致分為三個環(huán)節(jié):一、

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體會乘法必要性;二、結合問題情境,體會乘法的

意義;三,聯(lián)系生活實際,感受乘法在生活中的運用。

第一個環(huán)節(jié):創(chuàng)設“排隊去兒童公園”的情境,體會學習乘法

的必要性。通過用加法解決“每排有5個同學,一共有多少人?”這

個問題,讓同學們體會到連加這種方法的煩瑣。這時,我引導學生:

象這樣每個加數(shù)都一樣的加法算式,有沒有更簡便的算法呢?這節(jié)課,

我們就來研究一下°

第二個環(huán)節(jié):結合“兒童樂園”的問題情境,初步體會乘法的

意義。這個環(huán)節(jié)是本節(jié)課突出重點和難點的重點環(huán)節(jié)。我準備用以

下四個步驟來解決問題。把主題圖以課件的形式展現(xiàn)在大屏幕上。

1、請同學們自己在情境圖上尋找數(shù)學信息,根據(jù)這些數(shù)學信息,

你能提出哪些數(shù)學問題?讓同學們在四人小組內進行問題交流,并進

行匯報,教師根據(jù)具體情況把學生的問題一一板書在黑板上。

2、請同學們獨立完成這些問題,為后面抽象乘法算式做準備。

可以請幾個同學在黑板上板演,并共同核對答案。

3、結合上述相同加數(shù)的連加算式,進一步抽象出乘法算式。我

以其中一個做例題,對學生進行乘法算式及其各部分名稱的講解。

如以2+2+2+2=8為例,它可以用乘法表示,寫做2_4=8,或者4_2=8,

讀作2乘4和4乘2。其中,中間的叉號叫做乘號,這是一個乘法

算式,2和4在這個乘法算式中都叫做乘數(shù)。

4、請學生把其他幾個算式也改寫成乘法算式的形式,及時對所

學知識進行鞏固。在這四個步驟中,我還會提醒學生注意:乘法算

式中兩個乘數(shù):一個是相同加數(shù)(顯性的),一個是相同加數(shù)的個數(shù)

(隱性的),要讓學生明確它們的由來。經過第二個環(huán)節(jié)四個步驟的

學習,學生已經對乘法的意義及算式改寫及各部分的名稱有了比較

明確的認識,也就自然而然可以到過度到本節(jié)課的第三個環(huán)節(jié)。

第三個環(huán)節(jié):聯(lián)系生活實際,感受乘法在生活中的運用。這個

環(huán)節(jié)也可以分為兩個層次進行教學,首先,小組內交流,尋找生活

中可以用乘法解決的問題,并在全班進行交流;然后,把本課引入

的“排隊”的問題用乘法算式表示出來。這個環(huán)節(jié)的設計意圖是這

樣的:數(shù)學課程標準指出,要讓學生學習生活中的、有用的數(shù)學,

因此,我們有必要把所學的數(shù)學知識延伸到生活中去。學生能夠在

生活中尋找到用乘法解決的問題,也就說明他們對乘法的意義有了

比較清晰的認識,已經真正掌握了乘法的意義。

六、說板書設計

相同加數(shù)的連加的算式和抽象出來的乘法算式對應著寫,這樣

讓加法到乘法的轉化過程更直觀的展現(xiàn)出來,加深學生的理解。

2024年人教版二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案(精選篇11)

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

(1)通過觀察、猜測、操作等活動,找出最簡單的事物的組合

數(shù)。

(2)經歷探索簡單事物組合的過程。

(3)培養(yǎng)學生有序、全面思考問題的意識,感受教學與生活的

緊密聯(lián)系。

過程與方法

經歷觀察、比較、自主合作探究等活動,討論事物組合的規(guī)律。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讓學生感受數(shù)學與生活的緊密聯(lián)系,培養(yǎng)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

和用數(shù)學解決問題的意識。

教學重、難點:

重點:探索簡單事物的組合規(guī)律。

難點:理解排列和組合的不同。

教法與學法:

教法:談話法C

學法:小組研討法。

教學準備:

數(shù)字卡片。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新

(1)復習“排列”。

用數(shù)字卡片能擺出幾個不同的兩位數(shù)?

學生匯報:能擺出兩個不同的兩位數(shù),是12和21。

(2)引出“組合”。

討論:如果說把這兩張卡片上的數(shù)字相加,和會有幾種?

學生討論匯報,

小結:因為是求兩張卡片的數(shù)字的和,調換位置和都要是3,

得數(shù)只有一種。

這種不愛位置影響的方式叫“組合”。(板書:組合)

二、自主合作,探索新知

(1)三個數(shù)的組合:5、7、9

出示教材例題2O

有3個數(shù)5、7、9,任意取其中兩個求和,得數(shù)有幾種?

①同桌進行合作,一人擺卡,一人記錄。

②匯報自己的方法和結果預設。

③評議方法。

看哪種方法。

(2)比較“排列”與“組合”的不同。

老師現(xiàn)在有一個疑問,擺數(shù)字卡片時用3個數(shù)字可以擺出6個

兩位數(shù),求和時3個數(shù)卻只能求出3和,這是怎么回事?

小結:擺數(shù)與順序有關,擺數(shù)交換位置,就變成另一個數(shù)了,

求和與順序無關,位置換一下求的和還是這兩個數(shù),只能算一次。

三、分層練習,鞏固新知

(1)打乒乓球。

①想一想:每兩個人打一場比賽,那么三個人至少要打幾場呢?

分別是誰與誰比的?

②學生獨立思考后全班交流。

課件演示比賽方法。

小結:這個問題其實就是組合。

(2)搭配衣服。

翻開課本第99頁,用連線的方式幫他們搭配衣服。(課件演示)

小結:我們只要做到有序搭配,就不會重復,不會遺漏。

(3)回家乘車付錢。

(4)教材98頁“做一做”第2題。

四、課堂小結

這節(jié)課大家都委愉快,同學們說說學到了哪些知識,好不好?

你知道排列和組合的區(qū)別嗎?

板書設計

組合

排列:1221相同:不重復、不遺漏,有序的思考方法

組合:1+2=32+1=3不同:排列要考慮順序

組合不要考慮順序

2024年人教版二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案(精選篇12)

教學內容:

第52—54頁例1、例2、“想想做做”第1—4題和“你知道

嗎”。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經歷觀察、比劃、舉例等實踐活動認識長度單位毫米

和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長度概念。知道1米=10分米,

1分米二10厘米,1厘米=10毫米。

2.在實際測量的過程中,學會選擇合適的長度單位,了解長度

單位之間的進率,學會估測,提高估測能力;通過測量長度提高測

量操作能力,進一步積累測量物體、線段長度的經驗。

3.使學生積極參加操作、估計、測量等活動,主動了解長度單

位分米和毫米,感受其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價值。

教學重點:

認識長度單位“分米”和“毫米”。

教學難點:

建立1分米、1毫米的長度觀念。

教學準備:

每人一條1分米長的紙條,1分硬幣,磁卡,1厘米、米尺。

教學構想:

二年級上冊教學了厘米和米,學生初步具有了1厘米和1米的

概念,能夠利用這兩個單位表示常見物體的長度,會用米尺或學生

尺測量線段的長度c但是,日常生活中有些物體相當短,其長度達

不到1厘米那么長;有些路程實在長,用米為單位計量其長度十分

麻煩。這就需要比厘米更小或比米更大的長度單位。

學生在認識分米時,必然會聯(lián)系厘米和米。所以說,沒有厘米

和米的概念為基礎,不容易認識分米。在建立分米概念的同時,還

能進一步體驗厘米和米。同樣,學生認識毫米要以厘米為基礎,建

立毫米與厘米之間的聯(lián)系,既認識了毫米,也強化了厘米的概念。

建立分米和毫米的概念,重點在于知道1分米、1毫米的實際

長度。學生感知長度,單憑介紹、講授是遠遠不夠的。必須在充分

的操作活動中體會,才能獲得對分米和毫米的正確認識。

教學過程:

一、認識分米

1量一量

提問:老師今天帶來一個漂亮的文具盒,怎樣可以知道這個文

具盒的長和寬各是多少?(用尺量一量)

師:文具盒長是20厘米,寬是10厘米。(邊說邊板書:10厘

米)

像這樣10厘米的長度我們還可以用另一個單位來表示一一分米,

可以用字母“dm”來表示(板書課題:分米,dm)10厘米就是1分

米(板書:1分米)20厘米呢?(2分米)

師:這個文具盒的長和寬還可以這樣說:這個文具盒長大約2

分米,寬大約1分米。

2、感受1分米

(1)提問:1分米有多長?直尺上就有答案。從哪到哪是1分

米?(請學生上實物投影指出),里面有幾個1厘米?(板書:1

分米二10厘米)學生齊讀。

(2)你會畫出1分米長的線段嗎?你準備怎樣畫?先和同桌說

說,再畫在白紙上,請你幫同桌量一量,看看畫的線段是不是1分

米。

(3)體驗:

①請你伸出大拇指和食指,用直尺比劃出1分米。

②一人比劃1分米,另一人用尺量,看看估計得對不對。

③拿出彩紙條,估計一下1分米的長度,在1分米的地方剪斷,

一起量一量,看誰估計得最準確。

(4)師:哪些物體的長大約是1分米?(粉筆長……)

3、米和分米的關系

師:(出示米尺)(1)這有一把米尺,它里面有幾個這樣的1分

米?為什么?拿出直尺,平放在桌上,一人看一人數(shù)。(板書:1米

=10分米)學生齊讀。

4、實踐操作:“想想做做”第3題

先用身體尺估一估課桌和凳子的高各是多少分米,再和你的同

桌合作:量一量有多少厘米,再說說接近幾分米。

「評析:學生目測的數(shù)據(jù)與結果有差距,但通過目測再讓他們去

實際測量,學生又一次感知長度,培養(yǎng)了估計能力。]

二、認識毫米

1、初步感受1毫米

我們以前量過數(shù)學書的長邊和短邊,現(xiàn)在老師想請你幫個忙,

量一量數(shù)學書的厚度是多少。

同學們有的說數(shù)學書的厚度大約是1厘米,有的說1厘米不到,

老師還想知道得更準確,該怎么辦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認識一個

比厘米還小的長度單位一一毫米(接著板書課題:毫米)

2、關于1毫米

①直尺上1厘米中間的每一個小格的長度是1毫米。

②用筆尖指著直尺上的小格數(shù)一數(shù),1厘米有多少毫米。板書:

1厘米=10毫米,學生齊讀。

③在我們周圍有哪些物體的長度或厚度大約是1毫米,量一量。

(1分硬幣的厚度、電話卡或銀行卡的厚度、書上數(shù)出10張紙的厚

度大約都是1毫米,)

3、體驗1毫米。

提問:你能用手指比劃出1毫米大約有多長嗎?

同桌互相比劃,用5角硬幣插進去量一量對不對。

4、提問:你知道哪些物體的長度或厚度可以用毫米做單位嗎?

(量小螞蟻的身長)

三、小結

師:到現(xiàn)在為止,我們一共學習了幾個長度單位?分別用什么

字母表示?(米、分米、厘米、毫米)從大到小分別是:米、分米、

厘米、毫米。

過渡:接下來,讓我們一起走進智慧屋,里面有很多難題等著

我們去挑戰(zhàn),有沒有信心?

四、反饋完善

1.想想做做第1、2、3題。

(1)說出橡皮和回形針的長度各是多少毫米?并說一說自己是

怎么數(shù)的?想想怎樣看更方便。

(2)第2題,量出下面圖形每條邊的長。

學生獨立測量C

匯報交流。提問:平行四邊形的哪兩條邊長度相等?

(3)第3題。先估一估自己的課桌和凳子的高大約是幾分關,

然后小組合作量一量課桌和凳子的高分別是多少厘米?各接近幾分

米?

2、想想做做第4題。

先估計,再測量,把數(shù)據(jù)記錄下來。

3、在()里填上合適的長度單位。

(1)鐵釘長2()o

(2)床長2()。

(3)大米寬2()o

(4)黃瓜長2()。

讓小朋友獨立選擇,在交流時先讓學生用手勢表示自己選擇的

長度單位,然后在小組里交流為何選這樣的長度單位。

五、全課總結

今天我們又認識了兩個新朋友,它們是誰?都是什么單位?它

們之間的關系你知道嗎?讀一讀。

六、課堂作業(yè)

基礎練習:

1、我們認識的長度單位有()、()、()、(),月字

母表示分別是()、()、()、()。比毫米還要小的長度

單位是()°

2、1分米二()厘米1厘米二()毫米1米二()分米

()厘米二1分米()厘米二1米()分米二1米

綜合練習:

1、在()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