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郴州市2024年下學期期末教學質量監測試卷高一歷史注意事項:1.本試卷分試題卷和答題卡。試題卷共6頁,有三道大題,共28道小題,滿分100分,考試時間75分鐘。2.答題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寫在答題卡和該試題卷的指定位置上,并認真核對答題卡上的姓名、準考證號和科目。3.考生作答時,選擇題和非選擇題均須作答在答題卡上,在本試題卷上答題無效。考生在答題卡上按答題卡中注意事項的要求答題。4.考試結束后,將本試題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一、選擇題(本大題共25小題,每小題2分,共50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符合題目要求)1.新石器時代某一文化遺存位于長江下游地區,當地居民種植水稻,并且掌握了養蠶繅絲技術。該文化遺址位于下圖中的()A.①B.②C.③D.④【答案】C【解析】據所學知識可知,新石器時代,長江中下游的河姆渡文化居民種植水稻,并且掌握了養蠶繅絲技術,位于圖片中的③位置,C項正確;①②位于黃河流域不符合材料長江中下游地區的描述,排除AB項;④位于珠江流域,不符合材料長江中下游地區的描述,排除D項。故選C項。2.建子弟之制”分別對應的是()A.宗法制和分封制B.宗法制和郡縣制C.分封制和宗法制D.分封制和禮樂制第1頁/共17頁【答案】A【解析】【詳解】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正向題、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周朝(中與“封建子弟之制”B項;“立子立嫡之制”和“封建子弟之制”項順序顛倒,排除C項;“立子立嫡之制”指宗法制,“封建子弟之制”是分封制,排除D項。故選A項。3.戰國時期兼并戰爭日益劇烈,為了富國強兵,各國紛紛開展社會制度改革,通過變法先后建立起了代表封建地主階級利益的君主專制制度。這說明各國變法()A.推動了社會轉型B.消除了兼并戰爭C.確立了官僚政治D.促進了華夏認同【答案】A【解析】【詳解】根據材料“戰國時期兼并戰爭日益劇烈,為了富國強兵,各國紛紛開展社會制度改革,通過變法AB項;秦朝時期才正式確立了官僚政治,排除C項;材料未涉及文化認同,排除D項。故選A項。4.在烹飪“小鮮”的時候,不能隨意翻動,否則容易使其破碎。同樣,治理國也不能隨意干預,決策要謹慎,要尊重社會的自然規律和民心民意。下列與“治大國如烹小鮮”理念相似的是()A.法家的“法治”思想B.墨家的“非攻”思想C.儒家的“仁政”思想D.道家的“無為”思想【答案】D【解析】【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正向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不能隨意翻動一樣,這與道家主張順應自然,不刻意作為,讓事物自然發展的思想理念相似,D項正確;法家的“法治”思想主張,嚴刑峻法,以法治國,與題意不符,排除A項;墨家的“非攻”思想,主要是反對非正義戰爭,與題意不符,排除B項;儒家的“仁政”思想主張,仁愛與民本,與題意不符,排除C項。故選D項。第2頁/共17頁5.漢文帝時,其親弟淮南王劉長曾稱東帝,其堂弟濟北王劉興居曾舉兵為亂,而文帝的太子劉啟(后來的景帝)失手打死吳王太子,吳王劉濞怨恨,甚至拒絕朝覲。由此可見,當時()A.封國在地方為所欲為B.盛世局面不復存在C.“削藩”行動勢在必行D.中央集權名存實亡【答案】C【解析】題目情境描述,漢文帝時期的親王和諸侯王在地方表現出不臣之舉,例如淮南王稱東帝,濟北王舉兵作亂,項正確;A通過文景之治恢復了經濟,出現了文景之治,排除B項;王國勢力較大,威脅中央集權,但中央集權并沒有名存實亡,排除D項。故選C項。6.某史書文字精練,人物刻畫與敘事生動,不虛美、不隱惡,是一部兼具史學和文學特色的不朽名著,具有重要的思想價值。該史書是()A.《史記》B.《漢書》C.《后漢書》D.《三國志》【答案】A【解析】描述的是一種文字精練、生動刻畫人物,同時兼具史學和文學特色,并且強調了其思想價值的不朽名著。項正確;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不虛美、不隱惡,是一部兼具史學和文學特色的不朽名著,具有重要的思想價BCD項。故選A項。7.學者許超雄指出,兩稅法將財產和土地作為賦稅征收的主要依據,使得政府不需再追蹤流亡人口的走向,只需關注現居主客戶的財產情況,大大降低了戶籍統計成本。據此可知,兩稅法的推行()A.增加了政府財政收入B.消弭了社會階級矛盾C.提高了商人社會地位D.緩解了土地兼并現象【答案】A【解析】料可知,將財產和土地作為賦稅征收的主要依據,政府只需關注現居主客戶的財產情況,降低了戶籍統計第3頁/共17頁成本,兩稅法既拓寬了征稅的廣度,又降低了戶籍統計成本,有利于增加政府的財政收入,A項表述太絕對,兩稅法不能消除社會階級矛盾,排除B項;唐朝推行重農抑商政策,兩稅法不能提高商人的社會地位,排除C項;土地兼并根源于土地私有制,兩稅法沒有改變土地私有制,不可能解決土地兼并問題,且兩稅法將財產和土地作為賦稅征收的主要依據,事實上認可了土地兼并的發展,排除D項。故選A項。8.宋人筆記記載“通州狼山廣教寺,在唐為慈航院,在江中山上,……近年江水南徙,山之前后皆陸田。)A.土地資源的充分開發B.經濟重心的持續南移C.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D.高產作物的不斷推廣【答案】A【解析】【詳解】據本題主題干設問詞,可知這是原因題,時空是宋朝時期的中國。根據材料“近年江水南徙,山之前后皆陸田”可知,這一時期江水南徙,原本是水域的地方變成了陸田。這意味著可用于農業開發的土地資源增加了,更多的土地可以用于耕種,從而促進農業的發展。由此可見,土地資源的充分開發是宋代關,排除B項;宋代實行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但材料無法得出土地變為陸田的情況與不抑兼并土地政策的關系,排除C項;材料未涉及高產作物的推廣信息,無法得出其對農業發展的影響,排除D項。故選A項。9.元朝創建行御史臺“主察行省”。至元二十年,江淮行省“有欲專肆而忌廉察官者”,建議行御史臺隸屬行省。經重臣董文用據理力爭,該圖謀未能得逞。至元二十八年,行御史臺不受行省節制法令上被確認。這說明元代()A.行省長官特權受到否定B.地方監察機制得到改善C.地方吏治問題得以解決D.朝廷大臣決定行省事務【答案】B【解析】【詳解】據本題主題干材料“元朝創建行御史臺‘主察行省’……至元二十八年,行御史臺不受行省節制在法令上被確認”可知,元朝建行御史臺監察行省,江淮行省“欲專肆”建議行御史臺隸屬行省,未能得逞,之后行御史臺不受行料只是反映行御史臺不受行省節制,而原本行省就沒有控制行御史臺的權力,排除A項;通過材料信息無第4頁/共17頁C響,排除D項。故選B項。10.后期,明王朝與蒙古達成協議,恢復通貢,邊鎮開設互市,聽邊民自行貿易,從此蒙古基本不再構成邊境威脅。這一變化反映出()A.中原經濟是蒙古政權的生存基礎B.諸王守邊削弱了邊地的防御力量C.明統治者對蒙古的政策搖擺不定D.經貿往來利于民族之間親善和睦【答案】D【解析】【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自行貿易,從此蒙古基本不再構成邊境威脅”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明朝前期與蒙古關系緊張,蒙古軍隊南下擄掠。而后期明王朝與蒙古達成協議,恢復通貢,開設互市,邊民自行貿易后,蒙古基本不再構成邊境威脅。這表明經貿往來使得雙方關系得到改善,民族之間的親善和睦程度提高,經貿往來有利于化解雙方與蒙古之間關系因通貢和互市而改善,與蒙古政權的生存基礎無關,排除A項;題干未涉及諸王守邊的情況,沒有表明諸王守邊與邊地防御力量削弱之間的關系,排除B項;明朝前期是防御蒙古南下擄掠,后期CD項。徐光啟與利瑪竇合作翻譯了《幾何原本》的前六卷。徐光啟評價此書“能令學者祛其浮氣,練其精心;)A.總結了中國的傳統科技B.體現了經世致用的思想C.反映了東學西漸的成果D.得到了士大夫普遍認同【答案】B【解析】材料“能令學者祛其浮氣,練其精心;學事者資其定法,發其巧思”大意是:對于學習者來說,能夠去除他們的浮躁之氣,鍛煉他們的精心;對于從事實際事務的人來說,可以提供他們所需的確定法則,激發他第5頁/共17頁的浮躁風氣,其思想和方法對于解決實際問題具有重要意義,體現了經世致用的思想,B本》是一部數學著作,并非中國的傳統科技的總結,排除AC的態度,排除D項。故選B項。12.夷局”“總理各國事務衙門”一批專門辦理對外交涉事務的機構。這些新機構的設立()A.反映清政府主動對外開放B.說明清政府放棄傳統外交觀念C.有利于促進中國外交轉型D.表明外交成清政府頭等大事【答案】C【解析】府被迫設立了一系列新的職能機構,以應對新的外交需求和形勢變化,是面對現實的策略調整,這些新機構在客觀上推動了中國外交從傳統的朝貢體系向近代外交體系的轉型,C項正確;據所學知識可知,這些專門辦理對外交涉事務的機構雖然客觀上推動了外交近代化,但并非清政府主動對外開放,是面對西方對中國侵略的被動反應,排除A項;據所學知識可知,鴉片戰爭后很長時間清政府并沒有放棄傳統外交觀念,排除B項;材料只涉及清政府增設了一系列和外交有關的機構,但不能得知外交成為清政府頭等大事,這夸大了這些機構的作用,也不符合史實,排除D項。故選C項。13.1839港,爾各國何利可圖?況茶葉、大黃,外夷若不得此,即無以為命”。這()A.反映守舊士人的自我封閉B.折射開明地主的時代局限C.決定鴉片戰爭的必然失敗D.導致中英貿易的體制嬗變【答案】B【解析】【詳解】據本題次題干的提示詞,可知這是本質題、影響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近代(中這種認知也反映了當時中國對外部世界的了解相對有限,未能充分認識到英國已經完成工業革命,侵略中A項;林則徐的認知不能決定鴉片戰爭失敗,決定戰爭勝負的決定因素是國家綜合國力,C項太絕對,排除C項;貿易體制是指各國相互處理貿易關系時必須遵守的一系列國際規則的集合,材料不能體現中英貿易體制的改變,排除D項。故選B項。第6頁/共17頁14.下表是商務印書館出版的教科書對太平天國的評價,據此可知()出版書名表述時間《最新中國1904歷史教科書》秀全花縣人,奉上帝教,自稱上帝次子,以耶穌為天兄,傳教于《共和國歷1913廣西,黨徒日眾……秀全建號凡十五年,所下六百余城,響應遍史教科書》于全國,徒以建設無術,終至覆亡。“洪秀全等,因勢利導,喚起大眾的民族意識,進一步想推翻清《復興歷史1933教科書》A.時局變化影響歷史評價B.商務印書館編輯部管理混亂C.清朝政府干預教材修訂D.史料的豐富推動研究新拓展【答案】A【解析】190419131933的教科書對其持完全否定的立場,因為此時期處于清朝統治之下,針對想要推翻清政府的太平天國運動持否定態度。伴隨著清政府的滅亡,對其評價逐漸變得客觀,出現了一定的正面因素,到日本侵華時期則側B年和1933府已經滅亡,排除C項;材料中對太平天國運動的不同評價主要是因為時代變化的影響,并非史料的豐富,排除D項。故選A項。15.多人便同他們斷絕親戚關系,斷絕來往,甚而至于人家很好的兒媳婦,因她家中弟弟入了同文館,便一家)第7頁/共17頁A.新式學堂脫離現實需求B.頑固勢力已經控制社會輿論C.京師同文館正走向破產D.部分民眾對新式教育的偏見【答案】D【解析】題干中提到齊如山先生回憶的內容,反映了當時社會中部分民眾對新式教育的排斥和偏見,認為進入新式學堂是“墮落”合晚清時期的現實需求,排除A項;材料中對新式學堂的偏見是因為社會觀念的保守,并非因為頑固勢力對社會輿論的控制,排除B項;材料體現了學生進入同文館后,部分民眾的態度,沒有涉及京師同文館發展的情況,不能得知京師同文館正走向破產,排除C項。故選D項。16.1898年6月11日,光緒皇帝在維新派推動下,頒布“明定國是”詔書。此后的103天里,光緒皇帝先后發布上百道變法詔令,涉及政治、經濟、軍事、文化、教育等方面除舊布新的舉措,史稱“百日維新”。這說明了()A.清政府內部已達成改革共識B.變法具有廣泛的社會基礎C.變法理論與改革實際相符合D.維新派推行變法的迫切性【答案】D【解析】1898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光緒帝在維新變法的短短100多天發布了上百道變法詔令,涉及范圍廣泛,項正確;維新變法遭到以慈禧太后為首的守舊勢力的阻撓破壞,最終失敗,排除A項;維新派主要由一些知識分子和政治家組成,缺乏廣泛的社會基礎,排除B項;根據所學可知,維新派主張開國會、設議院、實行君主立憲,但改革措施卻未涉及,變法理論與改革實際存在偏差,排除C項。故選D項。17.1894年興中會創立時,孫中山提出“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立合眾政府”;1912年孫中山宣布實行漢、滿、蒙、回、藏五族共和政體;1921)A.反映了各民族實現平等B.印證華夏認同觀念的產生C.呈現出民族觀念近代化D.標志革命統一戰線的建立【答案】C第8頁/共17頁【解析】【詳解】據本題次題干的提示詞,可知這是本質題、影響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近代(中建設一個統一、強大的中華民族的愿望,這一變化不僅反映了孫中山個人思想的進步,也體現了近代中國民族觀念近代化,C項“實現平等”表述太絕對,不符合史實,排除A項;春秋時期,中原各國因社會發展較四周戎狄蠻夷先進而自稱為華夏,在頻繁往來和密切聯系中,這些周邊民族也產生了華夏認同觀念,排除B項;材料沒有涉及到革命統一戰線,且革命統一戰線建立于1924DC項。18.)日用生活服飾美書籍學醫療醫招生招煙草食品其他總計
品容習藥聘數42651117832113234量比17.95%27.28%4.7%7.26%35.47%0.85%4.7%1.28%100%例A.女性對美好生活的追求B.醫療醫藥銷量激增C.社會風氣走向奢靡享樂D.女性占據消費主導【答案】A【解析】中可能包含大量的女性服飾美容等產品,反映出當時女性對時尚潮流的追隨和對個人形象的重視,書籍學習、醫療醫藥、招生招聘等,折射出五四時期女性社會角色的逐漸變化,她們開始更多地參與到社會生活能看出銷量情況,排除B項;材料反映的是女性廣告產品,不能看出消費情況,且醫療醫藥、書籍學習、招生招聘等廣告與奢靡享樂的風氣無關,排除C項;表格反映的是女性廣告產品統計,沒有男性作比較,無法得出“女性占據消費主導”,排除D項。故選A項。19.1916第9頁/共17頁國體,果能鞏固無虞乎!立憲政治,果能施行無阻乎?以予觀之,此等政治根本解決問題,猶待吾人最后)A.要有民主覺悟B.否定專制政治C.文化上的覺醒D.科學精神重構【答案】C【解析】【詳解】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正向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20題干中陳獨秀提到“”政治的期待。同時,“此等政治根本解決問題,猶待吾人最后之覺悟”表明陳獨秀認為,中國實現真正的民主政治,要進行思想革命,促進民眾文化上的覺醒,C項正確;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新文化運動時期,民主主義者宣傳民主和科學來促進國人文化上的覺醒,AD項不能全面概況“最后之覺悟”的內容,排除AD項;材料中陳獨秀認為真正實現民主共和,不但要進行政治革命否定專制政治,還需要文化上的覺醒,排除B項。20.巴黎和會上,強權戰勝了公理,中國遭遇嚴重外交失敗,這引發了青年學生的極大憤慨。以北京大學、北京高等師范學校學生為代表的青年學生,高呼“外爭主權,內除國賊”“還我青島”等口號,走上天安門廣場游行示威。這反映了青年學生()A.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B.反帝反封建中的領導作用C.民族民主意識的增強D.深受馬克思主義思想影響【答案】A【解析】【詳解】據本題題干的關鍵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近代中國。根據材料“高呼‘外爭主權,內除國賊’‘還我青島’等口號”,這反映了青年學生反帝愛國的思想主張,體現了愛國精神,A項正確;題干反映了青年學生的思想主張,無法看出青年學生在此次活動中的地位或作用,排除B項;題干反映了青年學生的反帝愛國的思想主張,且沒有與之比較的對象,無法得出民族民主意識的增強的結論,排除C項;題干反映了青年學生的反帝愛國的思想主張,未涉及其受到哪種思想的影響而產生的,無法得出深受馬克思主義思想影響的結論,排除D項。故選A項。21.1928年2了湘南蘇維埃政府。這些舉措()A.是建立人民政權的探索和嘗試B.使黨的工作重心由城市到鄉村C.點燃了工農武裝割據的星星之火D.繼承和發展了蘇俄革命道路模式第10頁/共17頁【答案】A【解析】1928材料“1928年2月,湘南第一個蘇維埃政府——宜章縣蘇維埃政府成立。隨后,在中共湘南特委領導下,3成立了湘南蘇維埃政府”,結合所學可知,這些措施是中國共產黨在湘南地區建立人民當家作主政權的重要實踐,為后來的革命根據地建設和政權建設積累了寶貴經驗,是建立人民政權的探索和嘗試。A項正確;黨的工作重心由城市轉向鄉村是以1927年秋收起義后毛澤東領導創建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為標志開始逐步轉變的,并不是以這些蘇維埃政府的成立為標志。排除A項;1927年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創建點燃了工農武裝割據的星星之火,而不是1928年湘南蘇維埃政府的成立。排除B項;蘇俄革命道路主要是通過城市武裝起義奪取政權,而中國共產黨在湘南建立蘇維埃政府等實踐是結合中國國情,走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道路,并不是對蘇俄革命道路模式的簡單繼承和發展,而是有著自身的獨特探索。排除D項。故選A項。22.到守軍手中。上海各食品工廠老板、員工以及食品攤主為守軍制作“抗敵餅”;上??偵虝壬鐣F體冒著生命危險將物資送過蘇州河;蘇州河南岸英租界里的中國居民爭相充當偵察兵。這反映了()A.抗日民族統一戰線鞏固B.中共群眾路線得以落實C.敵后戰場軍民團結抗敵D.抗戰加強了民族凝聚力【答案】D【解析】料可知,1937年淞滬會戰期間,食品工廠的老板、員工及食品攤主趕制“抗敵餅”送到前線、上海總商會等社會團體冒著生命危險將物資送過蘇州河等,反映了群眾對抗戰的支持,說明抗戰增強了中華民族的民族凝聚力,D項正確;1937年9月國民黨公布中共中央提交的國共合作宣言,標志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建立,排除A項;材料反映上海群眾對抗戰的支持,沒有提到中國共產黨的信息,排除B項;淞滬會戰是正面戰場的抗戰,排除C項。故選D項。23.理等。到1952年底,工農業生產超過了解放前的最高水平。這()A.解決了當時國內的主要矛盾B.奠定了社會主義工業化基礎第11頁/共17頁C.檢驗了黨和政府的執政能力D.標志著社會主義公有制建立【答案】C【解析】【詳解】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影響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新中國成立后(中秩序,恢復和發展了生產,體現了黨和政府的執政能力,C項正確;據所學知識可知,新中國成立到1952年經濟得到恢復,但國內的主要矛盾尚未解決,排除A項;一五計劃奠定了社會主義工業化的基礎,拉開了中國工業化的序幕,排除B項;三大改造完成標志著社會主義公有制的確立,排除D項。故選C項。24.下表列舉了中國外交三個階段的戰略演變。這一時期的演變,表明我國()階段目標表現20世紀50年聯蘇反“另起爐灶”“一邊倒”“打掃干凈屋子再請客”“和平共處代美五項原則”等20世紀60年反蘇反代美20世紀70年聯美遏代蘇A多層次立體化外交布局形成B.積極開展中國特色大國外交C.根據時局靈活調整外交政策D.獨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轉變【答案】C【解析】【詳解】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20世紀50至70年世紀50年代選擇聯蘇反美,60年代變為反蘇反美,70年代則調整為聯美遏蘇。這顯示了中國根據時局靈活調整外交政策的特點,C項正確;多層次立體化外交布局和積極開展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是改革開放后形成,不能體現材料中20世紀50AB政策,排除D項。故選C項。25.1979-1984年,我國農村社會總產值增長55%,農業總產值增長68%,糧食總產量增長34%。農業產量和第12頁/共17頁農民收入分別以6.6%和15.1%的速度增長,迅速解決了廣大農民的溫飽問題,農村貧困人口減少了三分之二。這一時期我國農村的變化得益于()A.農村剩余勞動力的大量轉移B.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實施C.城市經濟體制改革全面鋪開D.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答案】B【解析】據所學可知,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后實行改革開放,農村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農村生產關系的調整,極大地解放了農村生產力,調動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因此出現了材料中農業發展、農民收入增長的項正確;1979-1984年是農村經濟體制改革初期,不可能出現“農村剩余勞動力的大量轉移”,排除A年10月城市經濟體制改革全面開始,且城市經濟體制不能說明農村發展變化的原因,排除C項;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目標,排除D項。故選B項。二、材料解析題(本大題共2小題,26題17分,27題18分,共35分)26.立足中華民族悠久歷史,構建中華民族共同體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五胡十六國”時期北方各少數民族的政權此起彼伏,政治動蕩。不過在政局的不穩定性中卻也孕育著新的可能,各政權一波一波的“漢化”,各民族之間的文化交融,最終在北朝孕育出強大的王權,孕育出軍功貴族官僚的統治,并由此帶動了專制官僚秩序的全面復興?!幾栽婿骶帯吨腥A文明史》材料二唐太宗在處理民族關系方面有一套比較成熟的辦法。最為重要的一點就是對他們真心相待,與他們建立了深厚感情,贏得了他們的愛戴。他與少數民族首領建立了亦君亦友的關系,既是國君,又是朋友,由此保證了民族關系良性運行。——摘編自崔明德《中國民族關系十講》(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列舉五胡十六國時期少數民族“漢化”的表現,指出從五胡十六國到隋唐時期“專制官僚秩序”的變化。(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唐太宗處理民族關系的“成熟的辦法”。列舉唐朝處理與少數民族關系的方式。(3)綜合上述材料,談談你對中國古代民族關系的認識?!敬鸢浮浚?)表現:采用中原模式的國號、年號;學習漢族的典章制度;穿戴漢族服飾;統一說漢語;改漢姓;與漢族高門士族通婚。變化:門閥制度衰落;選官制度從九品中正制轉向科舉制;三省六部制確立第13頁/共17頁并完備。(2)辦法:開明政策;真心相待。方式:軍事征伐;冊封首領;實行和親;設置機構等。(3)認識:民族間有和有戰,以和為主;民族間的交往交流交融是古代民族關系的主流;各民族都對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發展作出了貢獻。【解析】【小問1詳解】的王權,孕育出軍功貴族官僚的統治,并由此帶動了專制官僚秩序的全面復興”,結合所學可知,可從北魏孝文帝改革向漢民族學習的措施等角度分析,如,其“漢化”的表現在政治制度、語言、婚姻等向漢民族學習,如,采用中原模式的國號、年號;學習漢族的典章制度;穿戴漢族服飾;統一說漢語;改漢姓;與漢族高門士族通婚。變化:結合所學可從政治制度的發展與完善等角度分析,如,門閥制度衰落;選官制度從九品中正制轉向科舉制;三省六部制確立并完備?!拘?詳解】相待。結合所學可知,唐朝對少數民族實行開明的民族政策。方式:結合所學可知,唐朝處理與少數民族關系的方式有暴力方式為軍事征伐;和平方式有冊封首領;實行和親;設置機構等?!拘?詳解】國家的影響等角度分析,如,民族間有和有戰,以和為主;民族間的交往交流交融是古代民族關系的主流;各民族都對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發展作出了貢獻。27.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中國共產黨成立之初,自身力量相對弱小,同時黨員內部成分復雜,存在著各種非無產階級錯誤思想的影響,給黨的思想建設和組織建設帶來了一系列問題和挑戰。由于缺乏革命經驗,黨內也曾犯過右傾機會主義錯誤,使得革命事業遭受巨大挫折。但是中國共產黨敢于堅持真理,修正錯誤。在全國革命即將取得勝利前夕,毛澤東再次號召全黨要始終以“趕考”的姿態,弘揚黨在革命戰爭時期形成的優良作風,將黨的革命事業繼續推向前進?!幾择T留建《黨的自我革命的歷史演進、基本經驗與實踐路徑》材料二中國共產黨自成立以來就帶有自我革命的基因,不斷突破自我,直面自身存在的問題,為實現黨的理想信念和奮斗目標努力革除自身的頑癥痼疾,使黨始終立于不敗之地?;厥字袊伯a黨的百年歷程,深刻把握開展自我革命的內在邏輯,在不斷深化和成熟的自我革命實踐中積累寶貴歷史經驗,對新時第14頁/共17頁代繼續深入開展黨的自我革命具有重大現實意義?!幾孕驹吨袊伯a黨的自我革命:歷史進程、內在邏輯及基本經驗》(1)根據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知識,簡述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黨進行自我革命,從幼稚走向成熟的實踐。(2)根據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中國共產黨能夠進行自我革命的原因?!敬鸢浮浚?)實踐:中共“二大”從國情出發,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綱領;從第一次工人運動高潮受挫中認識到統一戰線的重要性,于1924年與國民黨合作,建立革命統一戰線;從大革命失敗中認識到武裝斗爭的重要性,南昌起義開始創建人民軍隊;八七會議上糾正陳獨秀“右傾”錯誤,決定開展土地革命和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從南昌起義、秋收起義失敗中吸取教訓,探索出“工農武裝割據”的革命道路;遵義會議上獨立自主解決黨內的組織、路線問題;根據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顧全大局,實現第二次國共合作;七屆二中全會提出“兩個務必”方針,為新中國的成立和廉政建設奠定了理論基礎。(2)原因:無產階級政黨的根本性質;堅持實事求是的馬克思主義思想路線;中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與革命形勢的變化;近代以來國人探索救國道路的歷史經驗和教訓;杰出的無產階級領導人的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影響。【解析】【小問1詳解】正錯誤”“中國共產黨自成立以來就帶有自我革命的基因,不斷突破自我,直面自身存在的問題,為實現黨的理想信念和奮斗目標努力革除自身的頑癥痼疾,使黨始終立于不敗之地”及所學知識可知,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黨進行自我革命,從幼稚走向成熟的實踐,可以結合二大、國共第一次合作、南昌起義、八七會議、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建立、遵義會議、第二處國共合作、七屆二中全會等如何根據不同時期的國情調整黨的政策,適應中國革命需要的基本史實進行敘述??蛇M行簡評如下:中共“二大”從國情出發,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綱領;從第一次工人運動高潮受挫中認識到統一戰線的重要性,于1924年與國民黨合作,建立革命統一戰線;從大革命失敗中認識到武裝斗爭的重要性,南昌起義開始創建人民軍隊;八七會議上糾正陳獨秀“右傾”錯誤,決定開展土地革命和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從南昌起義、秋收起義失敗中吸取教訓,探索出“工農武裝割據”的革命道路;遵義會議上獨立自主解決黨內的組織、路線問題;根據社會主要矛盾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改進工具》(教學設計)安徽大學版三年級下冊綜合實踐活動
- 2024年九年級歷史上冊 第三單元 封建時代的歐洲 第10課《拜占庭帝國和查士丁尼法典》教學設計 新人教版
- 2024-2025學年高中生物 第二章 染色體與遺傳 第一節 減數分裂中的染色體行為教學設計3 浙科版必修2
- 七年級語文上冊 20 記 銘 說 志四篇《愛蓮說》教學設計1 長春版
- 18《太空生活趣事多》教學設計-2023-2024學年二年級下冊語文統編版
- 2024-2025學年高中語文 第三課 神奇的漢字教學設計 新人教版選修《語言文字應用》
- 《第一單元 第5課 一、“彈力球”動畫簡介》教學設計 2023-2024學年人教版初中信息技術八年級上冊
- 七年級英語上冊 Module 4 Healthy food Unit 2 Is your food and drink healthy教學設計 (新版)外研版
- 7 看誰學得好 教學設計-2023-2024學年六年級上冊心理健康教育(北師大版)
- 九年級化學下冊 第九單元 溶液 9.2 溶解度教學設計 (新版)新人教版
- 07FK02防空地下室通風設備安裝圖集
- 0-3歲嬰幼兒保育與教育智慧樹知到課后章節答案2023年下甘肅財貿職業學院
- 體外培育牛黃介紹-呼吸科課件
- 全國行政區劃代碼表
- 光伏-施工安全培訓
- 6人小品《沒有學習的人不傷心》臺詞完整版
- 餐飲公司負責人經營管理目標責任書
- 安全經驗分享:中石油觸電事故安全經驗分享課件
- 第四講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PPT習概論2023優化版教學課件
- 2023年新修訂的事業單位工作人員考核規定課件PPT
- 配電安全知識配網典型事故案例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