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PAGE1第37講宗教改革與理性之光一、挑戰教皇的權威1.背景(1)經濟:資本主義的產生與發展。(2)思想:文藝復興運動促進人文主義思想的傳播。(3)導火線:1517年,教皇兜售贖罪券。2.過程(1)序幕:馬丁·路德宗教改革。①主見:強調因信稱義,人只有靠信仰才能得救。②性質:是一場反對天主教會的社會、思想改革運動。③影響:宗教改革運動在德國拉開了序幕;新教與天主教、東正教形成三足鼎立的新局面。(2)發展:加爾文宗教改革。①背景:德國宗教改革運動的影響。②著作:《基督教原理》。③內容:主見人只有依靠信仰才能得救;提出先定論。④影響:加爾文學說在西歐資本主義比較發達的國家和地區廣泛傳播,為以后的資產階級革命供應了意識形態方面的依據。加爾文被譽為“歐洲宗教改革的其次位宏大人物”。3.意義:宗教改革家用人文主義的宗教觀挑戰以教皇為首的宗教權威,推動了西歐社會的思想解放。二、啟蒙運動1.背景(1)伴隨資本主義經濟不斷發展,資產階級力氣日益壯大。(2)新興資產階級在思想領域反對封建統治與教會特權的斗爭深化綻開。(3)自然科學的新發展為人類相識社會供應新證據。2.含義:啟迪和開導人們的反封建意識,給人們帶來光明和希望。3.內容(1)用理性推斷一切事物,敬重科學。(2)批判鋒芒直指封建專制制度及其宗教思想體系。圖示明史理性主義4.代表人物(1)孟德斯鳩①代表作:《論法的精神》。②主見:提出三權分立學說。③意義:三權分立學說成為資產階級政治制度的基本原則。(2)伏爾泰①地位:法國啟蒙運動的領袖。②主見:抨擊天主教的黑暗統治和封建統治者的腐敗;提倡自由、同等,主見建立開明君主制。③影響:對18世紀的歐洲產生了重大影響,后人稱“18世紀是伏爾泰的世紀”。(3)盧梭①地位:啟蒙思想家中最為激進的民主主義者。②代表作:《社會契約論》。③主見闡述“天賦人權”學說,提出“人民主權”的口號。(4)康德①主見:人不是他人的工具,而是自身的目的;提出敬重他人的原則。②地位:其理性批判哲學最終確立了人類的主體地位。教材補缺英國啟蒙思想家霍布斯和洛克1.托馬斯·霍布斯認為,國家不是依據神的意志而是人們通過社會契約創建的,君權也不是神授的,而是人民給予的。但他并不反對君主專制,甚至承認專制政權有干涉臣民財產的權力。代表作是《利維坦》。2.約翰·洛克是英國早期啟蒙思想家。他對霍布斯的思想進行了修正,認為人們依據契約成立國家的目的就是愛護私有財產,因此國家政權不應干涉臣民財產。在政權形式上,他贊成君主立憲制,主見國家的立法權、行政權和處理外交事務的權力應當分屬議會和君主。代表作主要有《人類理解論》和《政府論》等。5.影響(1)是歐洲歷史上又一次宏大的思想解放運動。(2)豐富和發展了人文精神的內涵,把反封建和反宗教神學的斗爭推動到反對封建專制制度、建立資產階級“理性王國”、依據資產階級利益建構政治制度的高度。(3)不僅為資產階級革命做了輿論打算,而且為人類社會創建了珍貴的精神財寶。教材補缺啟蒙運動時期的自然神論自然神論是17~18世紀的英國和18世紀的法國出現的哲學觀點。17世紀英國思想家赫伯特始創,18世紀法國啟蒙思想家伏爾泰、孟德斯鳩、盧梭等人也都是具有確定唯物主義傾向的自然神論者。自然神論反對蒙昧主義和神奇主義,否定迷信和各種違反自然規律的“奇跡”;認為上帝不過是“世界理性”或“有才智的意志”;上帝作為世界的“始因”或“造物主”,它在創世之后就不再干預世界事務,而讓世界依據它本身的規律存在和發展下去;主見用“理性宗教”或“自然宗教”代替“天啟宗教”。考點一“與上帝的干脆對話”——宗教改革1.“因行稱義”:本質上是加強羅馬天主教會的確定權威、為封建宗教神學的精神壟斷服務。2.“因信稱義”:否定了天主教會的權威,簡化了宗教儀式,解放了人的特性。3.“信仰得救”:是在“因信稱義”的基礎上進一步為資產階級的發財致富進行辯護,是對“因信稱義”的繼承和發展。針對練1(2024·湖南、江西十四校二聯)運用結構示意圖是歷史學習的重要方法。下圖可以用來說明()A.教皇和教會失去了作用B.新教信仰不再須要宗教儀式C.新教信仰方式發生變更D.新教主見過世俗生活答案C解析左邊的示意圖體現了“因行稱義”,右邊的示意圖體現了“因信稱義”,這說明新教信仰方式發生變更。故選C項。A、B兩項表述有誤;D項所述材料未體現,解除。文藝復興與宗教改革的異同點(1)相同點①背景:都是西歐資本主義經濟的興起在意識形態上的反映;都反映了新興資產階級的利益和要求。②目標:兩者都將矛頭指向封建教會。③性質:兩者都是反封建的資產階級運動,都體現了濃郁的人文主義色調。④范圍:都波及西歐的廣闊地區。⑤結果:都促進了人們的思想解放和近代文化的旺盛。(2)不同點文藝復興宗教改革形式借復興古典文化之名宣揚資產階級世界觀披著宗教外衣反封建范圍從意大利起先,主要在思想文化領域開展從德意志起先,是一場社會思想改革運動作用把人們從宗教束縛中解放出來,促進了近代自然科學的產生使人們進一步擺脫天主教會的思想禁錮,新教思想還為后來的資產階級革命供應了思想武器考點二理性的輝煌——啟蒙運動1.啟蒙與啟蒙運動“啟蒙”的法文本意是指“光明、照射”(引申為“光明、才智”)。啟蒙運動指啟迪和開導人們的反封建意識,給尚處于黑暗之中的人們帶來光明與希望。歷史上的啟蒙運動,指17~18世紀歐洲資產階級和人民大眾,反對專制王權、反對天主教會的思想解放運動。2.理性主義理性主義是啟蒙運動的指導思想,它崇尚理性,憧憬自由同等的志向社會,追求個人的自由和解放。1.啟蒙運動的突出特點(1)從批判對象看,矛頭指向專制主義、教權主義。(2)從批判方式看,擺脫了宗教的束縛,對封建制度進行理性的批判,是科學進步與資產階級壯大的反映。(3)從批判領域看,集中于政治、思想領域,宣揚科學和理性的目的也是為了反對專制、教權和迷信。(4)從歷史作用看,主要是為資產階級革命和資產階級的統治做思想動員和理論打算。2.啟蒙運動對社會轉型的推動作用(1)對近代世界的影響:“社會契約論”和“人民主權說”論證了革命的合理性;君主立憲制和三權分立不僅供應了依法治國的理論,還為資產階級的政權組織形式設計了不同的方案。啟蒙思想對專制主義和教權主義的批判推動了歐美資產階級革命的發生,成為資產階級奪取政權、建設政權的強大思想武器。(2)對各國政體的影響對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成功后,議會通過了《權利法案》和《王位繼承法》,確立了責任內閣制和君主立憲制,限制了王權,擴大了議會權力,確立了議會權力高于王權,司法權獨立于王權的原則,實踐了啟蒙思想家的分權思想和人民主權思想。對美國獨立斗爭成功后,制定了1787年聯邦憲法,確立了共和政體和三權分立的政治體制,體現了啟蒙運動中的人民主權思想和三權分立思想。對法國在19世紀70年頭制定了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憲法,從法律上確立了共和政體,體現了主權在民的啟蒙思想。針對練2(2024·莆田一模)法國思想家狄德羅說:“在宗教問題上,懷疑遠不是不敬神的行為,而應當被看做好事情。因為懷疑是由于一個人謙卑地相識到自己的無知,并且是由于膽怯 誤用理性以得罪上帝而產生的。”這表明,狄德羅()A.提倡自然科學探討 B.刻意表現個人情感C.堅持理性主義精神 D.徹底否定神學理論答案C解析從材料信息看,狄德羅認為,“懷疑”是由于一個人相識到自己的無知,“是由于膽怯 誤用理性”而產生的,這說明其堅持理性思索,做出理性的推斷,故C項符合題意。材料信息無法體現自然科學探討,故A項錯誤;材料信息體現了理性思索而非表現個人情感,故B項錯誤;D項中的“徹底否定”表述過于確定,解除。材料科學的人文主義是在保持和光大舊人文主義優良傳統的基礎上,給它注入舊人文主義所匱乏的科學要素和科學精神。其新奇之處在于:明白人在自然界中的地位,以此作為安家立命的根基之一;對激進的唯意志論和極端的浪漫主義適當加以節制;依靠科學自身的精神力氣和科學衍生的物質力氣,促進社會進步和人的自我完善;科學理應是而且必需是為人的和屬于人的,為的是人的最高和長遠的福祉。沒有人文情愫關懷的唯科學主義是盲目的和莽撞的。——以上材料摘編自馬龍閃《近現代科技與思想文化》要求:文藝復興和啟蒙運動提出并發展了科學的人文主義。據材料概括“科學的人文主義”的內容。信息:答案樹立科學的自然觀(宇宙觀);敬重自然規律和科學法則(反對享樂主義和過分強調人的作用);堅持科學的發展理念;提倡科學的人性化。材料“宗教改革”這個詞一樣有誤導作用,路德一起先是一個改革家,但最終卻成為了一個革命者,這是他與羅馬教會堅決抗爭導致的結果。表面上看,宗教改革可以說明為對教會某些腐敗落后現象作出的反應,其中包括:部分牧師包括教皇的放蕩生活、不受教會法律約束的特權和豁免。盡管這些很能激起人們的抗議,但它們僅是清教徒進行宗教改革的借口而不是根源。——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觀點思索方向歷史結論角度1馬丁·路德的身份定位宗教改革實質上是一場資產階級的政治革命,馬丁·路德是一位資產階級的革命家角度2宗教改革的實質目的角度3宗教改革的政治影響答案角度2:羅馬教會的腐朽生活、特權等是宗教改革反對的目標,也是引發宗教改革的緣由,但不是宗教改革的實質目的,其實質目的是資產階級爭取政治權利和經濟利益的革命。角度3:宗教改革勇于挑戰以教皇為首的宗教權威為人類不斷相識自己的歷史寫下了發人深省的一頁,新教成為早期資產階級革命的旗幟,并對后來資產階級革命產生了重大影響。材料17世紀末葉以后,一批開明的思想家起先對《圣經》和天主教神甫的著作表示懷疑,甚至對希臘羅馬古典文明的優越性也提出異議。在這個新舊思想交替的時期,恰好傳來了中國文化的信息,使一些學者加強了擺脫傳統觀念的信念和依據。……孟德斯鳩承認中國的專制君主比較有節制,承認傳教士和伏爾泰交口贊揚的皇帝提倡耕織、興修水利、實行科舉考試、設置諫官具有限制暴政的作用。伏爾泰對中國政治幾乎完全持推崇看法。他提倡以農為本,宣稱只有農業能夠增加財寶、貶低貨幣和商業資本的作用,盛贊中國君主以農為本重視農業的政策與措施,建議法王也效法中國皇帝實行春耕“籍田”的儀式。要求:分析材料,論證啟蒙思想家對儒家思想實行選擇性汲取的看法。論證:答案推崇中國實行開明君主專制、實行科舉考試、設置諫官,主要是針對君主專制的強化;確定中國提倡耕織、興修水利、以農為本,適應了新興資產階級狂熱追求財寶的期望。啟蒙運動思想家并非完全確定當時中國制度的先進性,而是出于自身反封建,發展資本主義的須要;隨著西歐反封建進程的推動,他們對中國的文化制度就由推崇變為批判反對了。1.(2024·課標全國Ⅲ,33)18世紀前半期的法國,從前往來于凡爾賽宮的思想家、文學家、戲劇家們,起先熱衷于參與沙龍聚會,探討的話題廣泛,不再局限于傳統的信仰和禮儀,思想極為活躍,上流社會不少人也樂于資助他們。這表明()A.啟蒙思想漸漸流行B.宮廷文化普及到民間C.專制王權已經衰落D.貴族與平民趨于同等答案A解析A對:依據材料時間“18世紀前半期”可知當時法國處于封建社會末期,啟蒙思想發展。依據“沙龍聚會……不再局限于傳統……思想極為活躍”可知,這一時期的法國沙龍聚會宣揚思想和言論自由,而里面聚集了很多啟蒙思想家,啟蒙思想得到傳播。“上流社會不少人也樂于資助他們”反映了啟蒙思想的聽眾擴展到統治階級,并漸漸流行。B錯:材料主旨不是宮廷文化的發展傳播。C錯:18世紀前半期的法國是歐洲大陸典型的封建君主專制國家。D錯:材料未涉及貴族和平民的關系問題。2.(2024·海南單科,11)英國天主教神甫威廉·廷得爾因希望英國教徒可以自由閱讀《圣經》而將其翻譯成英文,結果于1524年被控有異端嫌疑,被迫流亡。由此可知,他()A.維護教皇權威 B.主見圣像崇拜C.提倡信仰自由 D.支持宗教改革答案D解析由“自由閱讀《圣經》”,得出主見自己親自與上帝溝通,與宗教改革的精神相符,故D項正確。1.(2024·河南中原名校聯盟質量考評,32)宗教改革期間,英國人威克里夫把《新約全書》從拉丁文譯為英文,他的幾個弟子翻譯了《舊約全書》,文字淺顯流暢,使一般人可以閱讀并形成自己的理解。威克里夫等人的行為在當時()A.動搖了上帝在人心中的地位B.挑戰了羅馬教會的權威C.破除了人們對神學的迷信D.使人們的民辦法識覺醒答案B解析威克里夫等人強調人們要閱讀《圣經》,沒有變更上帝在人心中的地位,故A項錯誤;威克里夫等強調“使一般人可以閱讀并形成自己的理解”,而不須要教會的引導,挑戰了羅馬教會的權威,故B項正確;威克里夫等人強調人們要閱讀《圣經》,不反對人們的宗教信仰,故C項錯誤;威克里夫等人使人們的人文主義意識覺醒,啟蒙運動使人們的民辦法識覺醒,故D項錯誤。2.(2024·衡水金卷模擬五,33)新教倫理所表現的現世禁欲精神,合理支配的倫理生活卻無意中促進了經濟活動的開展,新教倫理給予了經商逐利行為以合理的世俗目的;印度教、佛教、道教、伊斯蘭教、猶太教等沒有經過宗教改革的各大宗教,其古老宗教倫理精神對于這些民族的資本主義發展起了嚴峻的阻礙作用。上述材料體現了()A.新教倫理精神是資本主義發展的精神動力B.只有奉行現世禁欲精神才能發展資本主義C.沒有經驗宗教改革的地區經濟不行能發展D.經商逐利的世俗目的能推動資本主義發展答案A解析據材料“合理支配的倫理生活卻無意中促進了經濟活動的開展,新教倫理給予了經商逐利行為以合理的世俗目的”可得出這種倫理對資本主義發展是有幫助的,故A項正確。3.(2024·廣西部分重點中學其次次聯考,33)啟蒙運動時期,啟蒙思想家不但創作出諸如現實小說、哲理戲劇和諷刺詩歌等文藝作品,而且還印刷了大量的報刊、小冊子等印刷品,讓下層群眾了解新觀念。這說明啟蒙運動()A.起源于一般民眾的意愿B.是一場純粹的文藝運動C.相識到一般民眾的力氣D.充溢了浪漫主義的色調答案C解析題干說明啟蒙思想家不但創作大量的文藝作品,在上層社會宣揚啟蒙思想,還通過大量印刷報刊等印刷品讓下層群眾了解和接受啟蒙思想,由此可知,啟蒙運動相識到了一般群眾的力氣,故C項正確。課時作業一、選擇題1.(2024·菏澤模擬)“他呼吁世俗權力,要求國家駕馭宗教;他指責教士不同于俗人是欺人之談;他力勸人們在《圣經》中找尋真諦。”他的主見()A.完全否定了提倡人性反對神性的主見B.漸漸破除教會神權對世俗領域的禁錮C.極大阻礙時人獲得靈魂救贖的自主權D.深刻彰顯反專制和求民主的時代精神答案B解析據材料“他力勸人們在《圣經》中找尋真諦”說明并沒有完全反對神性,故A項錯誤;“他呼吁世俗權力,要求國家駕馭宗教;他指責教士不同于俗人是欺人之談”說明他主見破除教會神權對世俗領域的禁錮,故B項正確;據材料“他力勸人們在《圣經》中找尋真諦”可知他主見人人有權讀《圣經》、理解《圣經》,使人獲得靈魂救贖的自主權,故C項錯誤;深刻彰顯反專制和求民主的時代精神的是啟蒙運動,材料反映的是宗教改革,故D項錯誤。2.(2024·黃岡質檢)海涅把馬丁·路德稱為“一個由天意選中出來粉碎羅馬霸權的貧苦修道士”,其主要理由是馬丁·路德推行的宗教改革()A.抵擋了羅馬帝國的侵略擴張B.破除了天主教會的精神獨裁C.突出了人的主體意識和精神D.建立了不同以往的現代宗教答案B解析宗教改革起先于1517年,當時羅馬帝國早已結束,故A項錯誤;“羅馬霸權”是指羅馬天主教會的精神獨裁,“粉碎羅馬霸權”即破除天主教會的精神獨裁,故B項正確;“一個由天意選中出來粉碎羅馬霸權的貧苦修道士”沒有刻意說明人的主體意識,故C項錯誤;“宗教改革”只是打破了天主教會對人的精神束縛,其形式沒有完全現代化,故D項錯誤。3.(2024·福州一中5月模擬,32)有學者探討發覺,宗教改革時期,無論是新教還是天主教會,都致力于重新制訂締結婚約的規則,給有效婚姻的締結附加了一些條件,其中“子女的婚姻需得到父母的同意”成為歐洲社會各界普遍提出的一個要求。這表明宗教改革時期()A.階級對立特別嚴峻B.家長權威得到充分敬重C.新舊教會漸漸合流D.人文主義受到沉重打擊答案B解析通過題干可知子女和父母之間不是對立的階級關系,故A項錯誤;通過“子女的婚姻需得到父母的同意”的表述,可知在宗教改革時期,家長的權威得到了敬重,故B項正確;題干體現不出新舊教會合流的信息,故C項錯誤;題干沒有提及人文主義問題,故D項錯誤。4.(2024·鄭州模擬)16世紀的英國,天主教會及其信條遭到變革,傳統宗教機構被大量解散,使得持續數個世紀之久的社會調整劑和潤滑劑幾近消逝,給城市的社會秩序帶來比較大的麻煩。這說明宗教改革()A.推動了社會秩序的重組B.促進了行政機構的調整C.摧毀了民眾的宗教信仰D.阻礙了近代城市的轉型答案A解析由材料中的“給城市的社會秩序帶來比較大的麻煩”可知宗教改革會推動城市社會秩序的重建,故A項正確;題干強調的是城市社會秩序而不是行政機構,故B項錯誤;宗教改革并沒有否定宗教信仰,故C項錯誤;從題干看宗教改革是有利于城市社會秩序重建的而不是阻礙,故D項錯誤。5.(2024·保定模擬)16世紀歐洲產生了很多新教派,每個新教派都以古代《圣經》原文希臘文和希伯來文為信仰的最高權威,并用民族語言翻譯《圣經》,而且堅決脫離腐敗的羅馬教會。該歷史現象()A.表明羅馬教會進行了順應時代的改革B.受到文藝復興運動干脆推動而出現C.為西歐資本主義的發展掃清了障礙D.順應了民族國家發展的時代潮流答案D解析材料“每個新教派都以古代《圣經》原文希臘文和希伯來文為信仰的最高權威,并用民族語言翻譯《圣經》,而且堅決脫離腐敗的羅馬教會”可見與民族國家的產生相關聯,故D項正確。6.(2024·漳州模擬)1415年,胡斯因反對天主教會擁有地產、指責教皇兜售“贖罪券”而被處以火刑;1517年,馬丁·路德提出同樣的質疑卻掀起歐洲宗教改革。這表明()A.思想變革是社會轉型先決條件B.英雄人物的出現確定歷史進程C.革故鼎新需契合社會演化時機D.歷史事務的發生存在著偶然性答案C解析社會轉型的先決條件是生產力的發展,不是思想變革,故A項錯誤;B項說法擴大了個人的作用,不符合唯物史觀,故B項錯誤;材料中兩次反對天主教會的行為及結果差異說明進行變革要與社會的發展相適應,故C項正確;宗教改革是資本主義發展的必定結果,1415年胡斯的失敗是必定的,不是偶然的,故D項錯誤。7.(2024·三明模擬)伏爾泰認為“在這個社會里,既無土地又無房屋的人莫非也應當有選舉權嗎?……當黎民被容許爭論(國事)的時候,一切都將毀滅。”這表明伏爾泰()A.強調天賦人權 B.保留社會等級C.主見精英政治 D.維護私有制答案C解析依據材料“在這個社會里,既無土地又無房屋的人莫非也應當有選舉權嗎?……當黎民被容許爭論(國事)的時候,一切都將毀滅”,可知伏爾泰所提倡的是精英政治,故C項正確。8.(2024·煙臺高考適應性練習一,33)歐洲啟蒙思想家大多認為:國家是“必不行少的惡”,是人們不得已而為之的一種強制工具。為此,他們都主見()A.推翻君主制,建立共和制B.殲滅私有制,實現社會同等C.建立有效機制,實現權力制衡D.取消國家機構,實現公民自治答案C解析材料反映的是對國家的否定,不是實行何種政體,故A項錯誤;材料中并未涉及私有制問題,故B項錯誤;材料中認為國家是必不行少的,但是須要對其進行制約,故C項正確;材料中認為“國家是‘必不行少的惡’”說明不是主見取消國家機構,故D項錯誤。9.(2024·湖南師大附中模擬卷三,33)盧梭在《社會契約論》中強調,“在國家之中,并沒有任何根本法是不能予以廢除的,即使是社會公約也不例外;因為假如全體公民集合起來一樣同意破壞這個公約的話,那么我們就不能懷疑這個公約之被破壞乃是特別合法的”。對該觀點推斷錯誤的是()A.實際體現了“社會契約”思想B.即將引起社會秩序的混亂C.闡述了“不斷革命”的合理性D.有可能導致多數人的暴政答案B解析題干中提及全體公民一樣同意破壞公約,但時機和方式并非只有一種,假如當時全體公民認同公約而暫不廢除或者都同意廢除而和平過渡的話,就不會引起社會秩序的混亂,故B項錯誤,符合題意。10.(2024·德州模擬)在伏爾泰提倡“法律面前人人同等”的前提下,孟德斯鳩則提出,“在一個有法律的社會里,自由僅僅是:一個人能夠做他應當做的事情……自由是做法律所許可的一切事情的權利;假如一個公民能夠做法律所禁止的事情,他就不再有自由了。”由此可知孟德斯鳩提倡()A.法律所允許的權利和自由B.天賦人權和自由同等C.自由是民主的前提和基礎D.法律與自由的辯證關系答案A解析結合題中出現頻率特別高的兩個詞“自由”“法律”可知,孟德斯鳩論證的核心問題就是自由與法律之間的關系,他主見公民應當在法律所許可的范圍內獲得自由,A項正確。B、C、D三項都是啟蒙思想家的主見,但與題意并無對應關系,解除。11.(2024·徐州考前模擬檢測,15)他們面臨著雙重使命:既要把人從禁欲主義的禁錮中解放出來,又要避開滑向縱欲主義;既要聲張自我牟利的正值性,又要將社會引向公序良俗;既要正視古典美德共同體一去不復返,又要展示現代社會是一個“全民嘉年華”的年頭。“他們”()A.開啟了人文主義精神的先河B.復原了被基督教泯滅的人性C.打破了民眾對羅馬教會的迷信D.開拓了否定權威的理性新時代答案D解析開拓人文主義精神的先河的是古代智者運動,故A項錯誤;復原了被基督教泯滅的人性的是文藝復興,故B項錯誤;打破了民眾對羅馬教會的迷信的是宗教改革,故C項錯誤;材料“現代社會是一個‘全民嘉年華’的年頭”體現對新社會的設想,符合啟蒙運動,故D項正確。12.(2024·濱州模擬)孟德斯鳩在其出版的《羅馬盛衰緣由論》中認為,共和時期的羅馬之所以強盛,是因為當時的羅馬公民享有政治權利,人人都是國家的主子翁,具有愛國家、愛榮譽、愛自由的美德。據此可知,該篇文章的主旨是()A.為闡發啟蒙思想找尋歷史淵源B.贊美羅馬共和制度諸多優點C.探討不同政體產生的不同影響D.為法國大革命奠定理論基礎答案A解析結合所學學問,孟德斯鳩屬于啟蒙運動時期的思想家,依據題目中“共和時期的羅馬之所以強盛,是因為當時的羅馬公民享有政治權利”得出:為闡發啟蒙思想找尋歷史淵源,故A項正確。二、非選擇題13.對自由的追求是近代歐洲思想解放運動的重要目標。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文藝復興時期的人文主義者到處提倡人性和人權,重新思索人和神的關系。他們認為人的情感和思想要擺脫神學的禁錮,盡可能走上一條自由發展之路。人文主義者指出天堂不在來世,而在現世。他們公開申明,追求個人的華蜜和自由符合人性的要求。——摘編自王斯德《世界通史》材料二路德的思想和教會成了自由的旗幟,因為路德的原則是每個人都是自己的牧師,他將干脆與上帝溝通。這種開放的、可以依據自己心愿與神對話的信仰方式,使基督教徒獲得了自由,特殊簡單在德國和歐洲流行開來。更為重要的是,新教置宗教和教會于政府行政和國家法律的掌管之下,從而消退了教會對于世俗權威的威逼,社會又復原了它的秩序。——摘編自馬克垚主編《世界文明史》材料三在盧梭看來,權利絕不是建立在暴力和強權之上,而只能建立在自由的契約之上。因此,社會契約是一切政治自由與權利的來源。康德則認為自由的個體具備自己確定自己的性質,在理性世界中,自己的意志成為主子。自由既要求不受別人約束,同時又不去約束別人,自由須要聽從于理性的“法則”和“要求”。——摘編自徐大同主編《西方政治思想史》完成下列要求:(1)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學問,概括文藝復興時期人文主義的思想主見。結合所學學問,指出文藝復興運動在意大利興起的緣由。(2)結合所學學問,指出材料二所反映的路德的思想主見。據材料二,分析宗教改革運動在追求自由方面的進步。(3)據材料三,概括盧梭和康德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11《葡萄溝》教學設計-2024-2025學年統編版二年級語文上冊
- 《自救技能get》主題班會教學設計
- 2024新教材高中地理 第一章 人口與地理環境 第一節 人口分布教學設計 湘教版必修第二冊
- 13 貓 教學設計-2024-2025學年語文四年級下冊統編版
- 2024-2025學年高中物理 第2章 3 勻變速直線運動的位移與時間的關系教學設計 新人教版必修1
- 13《人物描寫一組》 教學設計-2023-2024學年語文五年級下冊統編版
- 肥胖患者的氣道管理
- Unit 1 My school Part B Read and write Part C Story time(教學設計)-2024-2025學年人教PEP版英語四年級下冊
- 2023六年級數學下冊 一 歡樂農家游-百分數(二)信息窗2 青島假日游-百分數實際問題第1課時教學設計 青島版六三制
- Unit 4 Plants around us 單元整體(教學設計)-2024-2025學年人教PEP版(2024)英語三年級上冊
- 物理-北京市朝陽區2025年高三年級第二學期質量檢測一(朝陽一模)試題和答案
- 【課件】高二下學期《清明祭英烈 共筑中華魂》主題班會課件
- 2024年中國便攜式肺功能儀市場調查研究報告
- 精神科癥狀學演示課件
- 2.抗美援朝課件(共25張PPT)
- 運動特質自信量表
- 《CSS樣式表的使用》教學設計
- 養老護理員考試多選題含答案
- 北師大版小學數學六年級總復習知識點匯總
- 專利權轉讓合同-電子科技大學計算機學院(20211109173408)
- 防火涂料的施工方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