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院內感染知識培訓課件_第1頁
控制院內感染知識培訓課件_第2頁
控制院內感染知識培訓課件_第3頁
控制院內感染知識培訓課件_第4頁
控制院內感染知識培訓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0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院內感染培訓大家認真做好筆記課后積極落實查缺補漏院內感染知識培訓

許麗靜院內感染知識培訓鄆城誠信醫院感染辦1法定傳染病的疫情報告2醫院感染病例的報告3醫療廢物管理4手衛生目錄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實施辦法第三條本法規定的傳染病分為甲類、乙類和丙類。

甲類傳染病:鼠疫、霍亂。(2種)

乙類傳染病:傳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質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熱、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腦炎、登革熱、炭疽、細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結核、傷寒和副傷寒、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兒破傷風猩紅熱、布魯氏菌病、淋病、梅毒、鉤端螺旋體病、血吸蟲病、瘧疾。(25種)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實施辦法第四條對乙類傳染病中傳染性非典型肺炎、炭疽中的肺炭疽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采取本法所稱甲類傳染病的預防、控制措施。其他乙類傳染病和突發原因不明的傳染病需要采取本法所稱甲類傳染病的預防、控制措施的,由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及時報經國務院批準后予以公布、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實施辦法第三十四條執行職務的醫療保健人員、衛生防疫人員為責任疫情報告人。

責任疫情報告人應當按照本辦法第三十五條規定的時限向衛生行政部門指定的衛生防疫機構報告疫情,并做疫情登記。第三十五條責任疫情報告人發現甲類傳染病和乙類傳染病中的傳染性非典型肺炎、炭疽中的肺炭疽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艾滋病)的病人、病原攜帶者和疑似傳染病病人時,城鎮于6小時內,農村于12小時內,以最快的通訊方式向發病地的衛生防疫機構報告,并同時報出傳染病報告卡。

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實施辦法責任疫情報告人發現乙類傳染病病人、病原攜帶者和疑似傳染病病人時,城鎮于12小時內,農村于24小時內向發病地的衛生防疫機構報出傳染病報告卡.責任疫情報告人在丙類傳染病監測區內發現丙類傳染病病人時,應當在24小時內向發病地的衛生防疫機構報出傳染病報告卡。1法定傳染病的疫情報告2醫院感染病例的報告3醫療廢物管理4手衛生目錄一、醫院感染定義指住院病人在醫院內獲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間發生的感染和在醫院內獲得出院后發病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存在或入院時已處于潛伏期的感染。醫院工作人員在醫院內獲得的感染也屬醫院感染。下列情況不屬于醫院感染:在皮膚、粘摸開放性傷口只有細菌定植而無臨床癥狀或體征者。由損傷而產生的炎癥或由非生物因子刺激產生的炎癥。嬰兒經胎盤獲得的感染,如CMV,弓形體發生在出生后48形式以內者。患者原有的慢性感染在醫院內急性發作。與并發癥或入院時已存在的感染有關的感染,除非病原體或癥狀強烈提示為醫院內感染。二、醫院感染的分類醫院感染外源性感染內源性感染交叉感染自身感染三、醫院感染的原因內源性指來自身體部位如皮膚、鼻、口腔、胃腸道、陰道的細菌感染,這些部位正常情況下有細菌定植。外源性指來自病人身體之外。如陪護人員,醫務人員,探視者,醫療器械及醫院環境等。外源性感染:傳染性疾病如(SARS)輸注性感染如乙(丙)型肝炎病原體來自于:醫院外環境其它病人污染的醫用設施醫務人員手植入物相關感染如人工關節相關感染內源性感染

(是現代醫院感染的主要形式)菌群失調二重感染細菌移位主動移位被動移位潛在活化(CMVTB)四、醫院感染的控制外源性感染的控制改善醫院環境,加強消毒隔離。加強供應室和一次性醫用器材管理。培訓和督查增強無菌觀念。加強手衛生。五、醫院感染病例漏診或誤診因素病史記錄不詳細或遺漏;既往史現病史病原學和影像學資料少;回顧性調查;質量控制指標不科學,不客觀;培訓不夠。六、醫院感染病例的診斷依據詳細的病史(既往史、現病史)疾病發展過程的記錄實驗室及影像學檢查結果易感因素流行病學資料入院至發病時間該感染平均潛伏期

醫療垃圾具有空間污染急性傳染和潛伏性傳染等特征,其病毒菌的危害性是城市生活垃圾的幾十倍甚至上百倍。特別是含高致病傳染性的醫療垃圾(如非典醫療垃圾)是一種影響廣泛、危害較大的特殊廢棄物,其中含有大量傳染性病原體,其危害明顯高于普通醫療垃圾,若管理不嚴或處置不當,極易成為傳播病毒的源頭,造成疫情擴大。誰將面臨危害?醫護人員病人后勤人員廢物收集與處置人員公眾醫療廢物管理條例要求:全程安全管理-防止疾病傳播-保護環境-保障人體健康推行醫療廢物集中無害化處置醫療廢物應堅持就地分類的原則方法如下:設置三種顏色的污物袋黑色袋裝生活垃圾黃色袋裝醫用垃圾紅色袋裝放射垃圾銳器盒裝放銳器

要求垃圾袋堅韌耐用,不漏水;所有廢棄物都應丟棄或放入標有相應顏色的污物袋(桶)中,在裝滿3/4時有人負責封袋運送。

分散的污物袋要定期收集集中。污物袋應每日運出病房或科室,也可根據需要決定搬運時間,并運往指定的收集地點。不能移動未標明廢棄物產生地及廢棄物種類的污物袋(箱),但應立即補充上新的同類的污物袋(箱),以供使用。應防止污物袋(箱)的泄漏。醫療廢物的暫時貯存場所應設置醫療廢物警示性標牌緊急情況的反應原則遵循廢物管理應急預案清潔污染地區,如有必要應進行消毒限制暴露者限制下列影響對病人對職員對環境

溢出物清潔程序疏散該地區?防護衣物凈化眼和皮膚?限制溢出物通知指定人員?收集溢出物確定溢出物性質?凈化該地區提供最初的援助?漂洗該地區安全區?尋求必要醫護措施預防針刺傷1法定傳染病的疫情報告2醫院感染病例的報告3醫療廢物管理4手衛生目錄不是每個醫務人員都知道手上有哪些細菌

護士、醫師和其他醫務人員做一個簡單的操作都可能增加手上的細菌100-1000個,如:把病人從床上扶起來測量血壓或脈搏接觸病人的手給病人翻身接觸病人衣服或床單接觸床頭柜、床墊、輸液泵手衛生最重要的理由?

去污防止細菌從家庭到醫院防止細菌從醫院到家庭防止醫院內感染一、洗手

洗手指征:直接接觸病人前后,接觸不同病人之間,從同一病人身體的污染部位移動到清潔部位時,接觸特殊易感病人前后;接觸病人黏膜、破損皮膚或傷口前后,接觸病人的血液、體液、分泌物、排泄物、傷口敷料之后;穿脫隔離衣前后,摘手套后;進行無菌操作前后,處理清潔、無菌物品之前,處理污染物品之后;當醫務人員的手有可見的污染物或者被病人的血液、體液污染后。洗手方法:采用流動水洗手,使雙手充分浸濕;取適量肥皂或者皂液,均勻涂抹至整個手掌、手背、手指和指縫;認真揉搓雙手至少15秒鐘,應注意清洗雙手所有皮膚,清洗指背、指尖和指縫,具體揉搓步驟為:①掌心相對,手指并攏,相互揉搓;②手心對手背沿指縫相互揉搓,交換進行;③掌心相對,雙手交叉指縫相互揉搓;④右手握住左手大拇指旋轉揉搓,交換進行;⑤彎曲手指使關節在另一手掌心旋轉揉搓,交換進行;⑥將五個手指尖并攏放在另一手掌心旋轉揉搓,交換進行;⑦必要時增加對手腕的清洗。在流動水下徹底沖凈雙手,擦干,取適量護手霜護膚。

⑴掌心對掌心搓揉⑵手指交叉,掌心對手背搓揉⑶手指交叉,掌心對掌心搓揉

⑷雙手互握搓揉手指⑸拇指在掌中搓揉⑹指尖在掌心中搓揉洗手的注意事項:洗手時應當徹底清洗容易污染微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