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三農村人力資源開發利用管理手冊TOC\o"1-2"\h\u3793第一章人力資源開發利用概述 3113151.1三農村人力資源現狀分析 3263161.1.1人口結構特點 3204041.1.2人力資源素質狀況 361671.1.3人力資源配置現狀 335951.1.4促進農村經濟發展 4300861.1.5提高農民生活水平 4325131.1.6促進城鄉一體化發展 438341.1.7保障國家糧食安全 4218311.1.8實現農村可持續發展 428009第二章人力資源規劃與政策制定 4150631.1.9人力資源規劃原則 4195191.1.10人力資源規劃方法 4146921.1.11政策制定 588441.1.12政策實施 522334第三章人力資源開發策略 589241.1.13人力資源開發的概念 552001.1.14三農村人力資源開發的意義 6201521.1.15三農村人力資源開發策略的原則 641361.1.16人才培養 6253581.1.17人才引進 6105381.1.18培訓體系建設 6197431.1.19培訓內容與方法 698131.1.20培訓效果評價與跟蹤 650301.1.21培訓與就業銜接 718505第四章人力資源配置與就業管理 7159461.1.22公平原則 7172681.1.23效率原則 7219231.1.24兼顧原則 7298251.1.25動態調整原則 7103241.1.26勞動力轉移就業政策制定 7270191.1.27勞動力轉移就業培訓 897341.1.28勞動力轉移就業服務 8280651.1.29創業政策支持 8264541.1.30創業服務平臺建設 8290801.1.31就業服務體系建設 829154第五章人力資源管理機制建設 8174721.1.32概念界定 85461.1.33目標定位 8239291.1.34主要內容 9124671.1.35激勵原則 9232261.1.36激勵措施 9141321.1.37評價原則 92651.1.38評價內容 10309601.1.39評價方法 1030581第六章人力資源培訓與技能提升 10219891.1.40背景與意義 10180601.1.41培訓體系框架 10171241.1.42培訓體系實施 10195611.1.43職業技能培訓的重要性 11143061.1.44職業技能培訓內容 1146851.1.45職業技能培訓方式 11198971.1.46職業技能鑒定與認證的重要性 1161111.1.47職業技能鑒定與認證體系 12283811.1.48職業技能鑒定與認證實施 122437第七章人力資源市場建設 12232541.1.49概念界定 12170161.1.50市場特點 12313621.1.51市場功能 13165111.1.52市場培育 13131631.1.53市場監管 1377941.1.54服務體系構成 1368291.1.55體系建設措施 135114第八章人力資源社會保障與福利 14113371.1.56社會保障體系概述 14113031.1.57三農村社會保障體系構成 1445701.1.58社會保障體系運行機制 14127511.1.59福利制度概述 1471601.1.60三農村人力資源福利制度內容 1520061.1.61福利制度實施措施 15276131.1.62政策實施目標 1553311.1.63政策實施措施 1530467第九章人力資源信息化管理 15257661.1.64信息化建設的背景與意義 1573791.1.65三農村人力資源信息化建設的主要內容 16307191.1.66人力資源信息系統概述 1616871.1.67三農村人力資源信息系統的應用 16145681.1.68加強基礎設施建設 1631601.1.69推進人才隊伍建設 1712301.1.70完善政策法規體系 17279801.1.71加強宣傳與培訓 1732669第十章人力資源開發利用案例分析 17248261.1.72案例背景 17166151.1.73成功案例 17282271.1.74問題 18131121.1.75對策 1881741.1.76發展趨勢 18325081.1.77前景展望 19第一章人力資源開發利用概述1.1三農村人力資源現狀分析1.1.1人口結構特點三農村作為我國農村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人力資源現狀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從人口結構來看,三農村人力資源具有以下特點:(1)總體規模較大:三農村人口數量較多,人力資源總體規模較大,具備一定的勞動力供給能力。(2)勞動力年齡結構年輕:相較于城市,三農村勞動力年齡結構更為年輕,其中青壯年勞動力占比較高。(3)性別比例失衡:三農村女性勞動力比例較低,男性勞動力占比較高,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農村產業的發展。1.1.2人力資源素質狀況(1)文化程度較低:三農村人力資源整體文化程度較低,初中及以下學歷者占比較高,高學歷人才匱乏。(2)技能水平不高:由于教育、培訓等條件限制,三農村勞動力技能水平普遍不高,缺乏專業技能和創新能力。(3)健康狀況較好:三農村勞動力健康狀況相對較好,但缺乏有效的健康保障體系,易受到疾病影響。1.1.3人力資源配置現狀(1)勞動力轉移就業:我國城市化進程,大量三農村勞動力向城市轉移就業,主要集中在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2)產業結構調整:三農村產業結構不斷調整,勞動力在第一產業、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之間的配置逐漸優化。(3)勞動力流動加?。航煌ū憷托畔⒓夹g的發展,三農村勞動力流動加劇,促進了人力資源的合理配置。第二節三農村人力資源開發利用的重要性1.1.4促進農村經濟發展人力資源是農村經濟發展的核心要素,合理開發和利用三農村人力資源,有助于提高農業勞動生產率,推動農村產業結構調整,促進農村經濟增長。1.1.5提高農民生活水平通過開發和利用人力資源,提高農民的就業技能和收入水平,有助于改善農民生活水平,實現農村社會和諧穩定。1.1.6促進城鄉一體化發展加強三農村人力資源開發,有助于提高農村勞動力素質,促進勞動力在城鄉之間的有序流動,推動城鄉一體化發展。1.1.7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三農村人力資源的開發利用,有助于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保障國家糧食安全。1.1.8實現農村可持續發展通過合理開發和利用人力資源,推動農村產業升級,促進農村生態環境保護和資源節約,實現農村可持續發展。第二章人力資源規劃與政策制定第一節三農村人力資源規劃原則與方法1.1.9人力資源規劃原則(1)實事求是原則:在進行人力資源規劃時,應遵循實事求是的原則,充分了解三農村的人力資源現狀,預測未來發展趨勢,保證規劃的科學性和實用性。(2)可持續發展原則:人力資源規劃應注重可持續發展,既要滿足當前農村經濟發展的需求,又要考慮長遠發展,為未來農村人力資源開發提供有力保障。(3)因地制宜原則:根據三農村的地理位置、資源條件、產業發展特點等因素,制定符合當地實際的人力資源規劃。(4)動態調整原則:人力資源規劃應具備動態調整的能力,根據農村經濟發展和市場需求的變化,及時調整規劃內容和方向。1.1.10人力資源規劃方法(1)數據分析:通過收集和整理三農村的人力資源數據,包括人口結構、勞動力供給、就業狀況等,對人力資源現狀進行分析。(2)需求預測:根據農村經濟發展趨勢和產業結構調整,預測未來一段時間內農村人力資源的需求。(3)目標設定:根據人力資源現狀和需求預測,設定人力資源規劃的具體目標,包括人才隊伍建設、教育培訓、就業安置等。(4)政策制定:結合規劃目標和實際情況,制定相應的人力資源政策,包括人才培養、引進、使用、激勵等方面。第二節三農村人力資源政策制定與實施1.1.11政策制定(1)調研與論證:在制定人力資源政策前,應進行充分的調研和論證,了解農村人力資源現狀和需求,保證政策的針對性和有效性。(2)政策體系構建:根據調研結果,構建涵蓋人才培養、引進、使用、激勵等方面的人力資源政策體系。(3)政策制定流程:按照科學、民主、透明的原則,制定人力資源政策,保證政策的合法性和可行性。1.1.12政策實施(1)宣傳與培訓:加強政策宣傳和培訓,使農村居民充分了解人力資源政策的內容和意義,提高政策執行力。(2)落實政策措施:根據政策要求,采取具體措施,如設立培訓基地、開展技能培訓、優化就業環境等,推動政策落地。(3)監督與評估:對政策實施情況進行監督和評估,發覺問題及時調整,保證政策效果。(4)政策完善:根據政策實施情況,不斷調整和完善人力資源政策,使之更好地服務于農村經濟發展和人力資源開發。第三章人力資源開發策略第一節三農村人力資源開發策略概述1.1.13人力資源開發的概念人力資源開發是指通過有效的規劃、組織、培訓、激勵等手段,充分挖掘和利用人力資源的潛能,提高人力資源的素質和效率,從而實現組織或地區發展的目標。1.1.14三農村人力資源開發的意義(1)提高農村勞動力素質,促進農村經濟發展。(2)促進農村勞動力轉移,緩解農村就業壓力。(3)提升農村社會文明程度,促進社會和諧穩定。1.1.15三農村人力資源開發策略的原則(1)因地制宜,發揮本地優勢。(2)注重實效,提高培訓質量。(3)多元化投入,形成合力。(4)政策引導,市場運作。第二節三農村人才培養與引進1.1.16人才培養(1)開展農村勞動力培訓,提高技能水平。(2)加強農村職業教育,培養實用型人才。(3)推進農村成人教育,提高農民整體素質。1.1.17人才引進(1)制定優惠政策,吸引外部人才。(2)加強與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共享人才資源。(3)建立人才數據庫,實現人才信息的互聯互通。第三節三農村人力資源培訓與提升1.1.18培訓體系建設(1)建立完善的培訓制度,規范培訓流程。(2)構建多元化培訓體系,滿足不同層次需求。(3)加強培訓師資隊伍建設,提高培訓質量。1.1.19培訓內容與方法(1)結合產業發展需求,確定培訓內容。(2)采用多元化的培訓方法,提高培訓效果。(3)注重實踐操作,培養實際操作能力。1.1.20培訓效果評價與跟蹤(1)建立培訓效果評價體系,保證培訓質量。(2)對培訓效果進行跟蹤,及時調整培訓策略。(3)建立培訓檔案,為后續培訓提供依據。1.1.21培訓與就業銜接(1)加強與企業的合作,實現培訓與就業無縫對接。(2)開展訂單式培訓,提高就業率。(3)建立完善的就業服務體系,助力農民就業創業。第四章人力資源配置與就業管理第一節三農村人力資源配置原則1.1.22公平原則公平原則是人力資源配置的基礎,旨在保障三農村居民享有平等的就業機會。在這一原則指導下,應消除性別、年齡、民族等因素對就業機會的影響,使人力資源得到合理配置。1.1.23效率原則效率原則要求在人力資源配置過程中,充分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優化人才結構,提高勞動生產率。通過提高勞動者的素質和技能,促進農村經濟發展,實現人力資源的合理流動和配置。1.1.24兼顧原則兼顧原則要求在人力資源配置過程中,充分考慮農村各類人群的利益,特別是弱勢群體的就業需求。在保障農民基本生活的同時促進農村人力資源的合理流動和配置。1.1.25動態調整原則動態調整原則要求根據農村經濟發展的實際情況,適時調整人力資源配置策略。在保持人力資源穩定的同時適應市場需求,實現人力資源的優化配置。第二節三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管理1.1.26勞動力轉移就業政策制定(1)完善就業政策體系,明確勞動力轉移就業的目標、任務和措施。(2)制定針對性的政策措施,引導農村勞動力有序轉移。(3)建立健全勞動力轉移就業信息服務體系,為勞動者提供及時、準確的就業信息。1.1.27勞動力轉移就業培訓(1)加強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培訓,提高勞動者素質。(2)制定培訓計劃,保證培訓質量。(3)引導企業參與培訓,提高培訓的實用性。1.1.28勞動力轉移就業服務(1)加強勞動力轉移就業服務機構建設,提高服務質量。(2)建立健全勞動力轉移就業監測體系,及時掌握勞動力市場動態。(3)開展就業援助,幫助困難群體實現就業。第三節三農村創業與就業服務1.1.29創業政策支持(1)完善農村創業政策體系,為創業者提供政策保障。(2)制定創業優惠政策,降低創業成本。(3)加強創業培訓,提高創業成功率。1.1.30創業服務平臺建設(1)建立農村創業服務平臺,為創業者提供一站式服務。(2)加強創業孵化基地建設,為創業者提供辦公、研發、生產等設施。(3)開展創業交流活動,促進創業者之間的合作與交流。1.1.31就業服務體系建設(1)完善就業服務體系,為農村居民提供全方位的就業服務。(2)加強就業信息網絡建設,提高就業信息傳播效率。(3)開展就業援助,幫助困難群體實現就業。第五章人力資源管理機制建設第一節三農村人力資源管理機制概述1.1.32概念界定三農村人力資源管理機制是指在一定時期內,針對三農村人力資源的開發、配置、使用、保障等方面,通過政策引導、市場調節、組織管理等手段,形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制度體系。1.1.33目標定位(1)提高農村人力資源的利用效率,促進農村經濟發展;(2)優化農村人力資源配置,實現農村勞動力有序轉移;(3)增強農村人力資源的開發能力,提升農村勞動者素質;(4)保障農村人力資源的合法權益,促進農村社會和諧。1.1.34主要內容(1)農村人力資源開發政策;(2)農村人力資源配置機制;(3)農村人力資源使用與培訓機制;(4)農村人力資源保障機制。第二節三農村人力資源激勵機制1.1.35激勵原則(1)公平競爭原則:保證農村勞動者在同等條件下享有平等的機會;(2)激勵與約束相結合原則:既要激發農村勞動者的積極性,又要對其進行合理約束;(3)長期激勵與短期激勵相結合原則:注重農村勞動者職業生涯規劃,實現長期激勵。1.1.36激勵措施(1)建立健全農村勞動者權益保障制度;(2)實施農村勞動者技能培訓;(3)設立農村勞動者獎勵基金;(4)推行農村勞動者股權激勵;(5)營造良好的農村創業環境。第三節三農村人力資源績效評價1.1.37評價原則(1)科學合理原則:評價指標應具有代表性、可比性和可操作性;(2)動態調整原則:評價指標應隨農村經濟發展和農村人力資源開發需求進行調整;(3)綜合評價原則:充分考慮農村人力資源的素質、能力、潛力等多方面因素。1.1.38評價內容(1)農村勞動者個人績效評價:包括農村勞動者的工作態度、工作能力、工作成果等方面;(2)農村人力資源團隊績效評價:包括團隊協作能力、團隊創新能力、團隊績效等方面;(3)農村人力資源開發項目績效評價:包括項目實施效果、項目成本、項目影響力等方面。1.1.39評價方法(1)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相結合:運用定性評價方法對農村人力資源績效進行初步判斷,再運用定量評價方法進行具體分析;(2)主觀評價與客觀評價相結合:充分聽取農村勞動者、農村基層組織、部門等各方意見,結合實際數據進行評價;(3)綜合評價與分類評價相結合:針對不同類型農村人力資源,制定相應的評價標準,進行分類評價。第六章人力資源培訓與技能提升第一節三農村人力資源培訓體系構建1.1.40背景與意義我國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力資源的素質和技能水平成為制約農村經濟發展的關鍵因素。構建三農村人力資源培訓體系,旨在提高農村勞動力的整體素質,促進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推動農村產業升級和鄉村振興。1.1.41培訓體系框架(1)培訓目標:以提高農村勞動力素質和技能為核心,培養適應現代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各類人才。(2)培訓內容:涵蓋農業技術、農村企業管理、市場營銷、法律法規、職業道德等。(3)培訓形式:包括理論教學、實踐操作、現場觀摩、網絡教育等。(4)培訓機構:整合部門、企業、社會組織等資源,構建多元化的培訓網絡。1.1.42培訓體系實施(1)制定培訓規劃:根據農村經濟發展需求和勞動力市場需求,制定長期和短期的培訓規劃。(2)建立培訓數據庫:收集農村勞動力基本信息、培訓需求、就業意向等數據,為培訓工作提供支持。(3)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引進專業人才,提高現有師資水平,保證培訓質量。(4)落實培訓政策:制定相關政策,鼓勵農村勞動力參加培訓,提高培訓積極性。第二節三農村職業技能培訓1.1.43職業技能培訓的重要性職業技能培訓是提高農村勞動力素質和技能的關鍵環節,有助于提升農村勞動力的就業競爭力和創業能力,促進農村經濟發展。1.1.44職業技能培訓內容(1)農業技術培訓:包括種植、養殖、農產品加工、農業機械化等。(2)企業管理培訓:涵蓋企業運營、市場營銷、財務管理、人力資源管理等。(3)法律法規與職業道德培訓:提高農村勞動力的法律意識和職業道德水平。(4)轉移就業培訓:針對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需求,開展職業技能培訓。1.1.45職業技能培訓方式(1)長期培訓:針對農村勞動力市場需求,開展為期數月或一年的職業技能培訓。(2)短期培訓:針對特定職業技能需求,開展為期數天或數周的短期培訓。(3)企業委托培訓:企業與培訓機構合作,為農村勞動力提供定制化的職業技能培訓。第三節三農村職業技能鑒定與認證1.1.46職業技能鑒定與認證的重要性職業技能鑒定與認證有助于提高農村勞動力的職業技能水平,促進農村勞動力就業和創業,推動農村經濟發展。1.1.47職業技能鑒定與認證體系(1)制定鑒定標準:根據國家職業標準,結合農村實際,制定職業技能鑒定標準。(2)建立鑒定機構:整合部門、企業、社會組織等資源,建立職業技能鑒定機構。(3)實施鑒定工作:按照鑒定標準,開展農村勞動力職業技能鑒定。(4)頒發證書:對通過鑒定的農村勞動力頒發職業技能證書。1.1.48職業技能鑒定與認證實施(1)加強政策宣傳:提高農村勞動力對職業技能鑒定與認證的認識。(2)落實優惠政策:對參加職業技能鑒定與認證的農村勞動力給予政策扶持。(3)提高鑒定質量:加強鑒定機構管理,保證鑒定工作的公正、公平和權威。(4)促進就業與創業:將職業技能證書作為農村勞動力就業和創業的重要依據。第七章人力資源市場建設第一節三農村人力資源市場概述1.1.49概念界定三農村人力資源市場是指在一定的地理區域內,以農村勞動力為主要對象,以勞動力供求雙方為主體,通過市場機制實現人力資源優化配置的場所和過程。它旨在推動農村勞動力從傳統的農業生產向非農產業轉移,提高農村人力資源的利用效率。1.1.50市場特點(1)主體多元化:三農村人力資源市場涉及的主體包括部門、企業、中介機構、農村勞動力等。(2)勞動力供給充足:我國農村勞動力資源豐富,勞動力供給充足。(3)地域性明顯:三農村人力資源市場受地域經濟發展水平、產業結構等因素影響,具有明顯的地域性。(4)市場需求多樣化:經濟發展和產業結構的調整,農村勞動力市場需求呈現出多樣化特點。1.1.51市場功能(1)資源配置功能:通過市場機制,實現人力資源的優化配置。(2)服務平臺功能:為農村勞動力提供就業、培訓、維權等服務。(3)人才儲備功能:為企業和農村勞動力提供人才儲備。第二節三農村人力資源市場培育與監管1.1.52市場培育(1)完善政策體系:制定有利于農村人力資源市場發展的政策,為市場培育提供政策保障。(2)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提高農村勞動力市場的硬件設施水平,為市場發展提供基礎條件。(3)優化市場環境:營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促進市場健康發展。(4)提高勞動力素質:通過培訓、教育等途徑,提高農村勞動力的職業技能和綜合素質。1.1.53市場監管(1)明確監管主體:明確部門、行業協會等監管主體的職責,形成監管合力。(2)加強法規建設:制定和完善相關法規,為市場監管提供法律依據。(3)強化執法力度:對違法違規行為進行嚴肅查處,維護市場秩序。(4)加強信息監測:建立健全農村人力資源市場信息監測體系,及時掌握市場動態。第三節三農村人力資源市場服務體系建設1.1.54服務體系構成(1)就業服務:為農村勞動力提供就業信息、職業介紹、職業培訓等服務。(2)社會保障服務:為農村勞動力提供養老、醫療、失業等社會保障服務。(3)維權服務:為農村勞動力提供法律援助、勞動爭議調解等服務。(4)培訓服務:為農村勞動力提供職業技能培訓、創業培訓等服務。1.1.55體系建設措施(1)完善服務網絡:建立健全農村人力資源市場服務網絡,實現服務全覆蓋。(2)提升服務水平:加強服務人員培訓,提高服務質量和效率。(3)創新服務方式:利用互聯網、大數據等現代信息技術,創新服務模式。(4)加強服務合作:推動部門、企業、社會組織等共同參與農村人力資源市場服務體系建設。,第八章人力資源社會保障與福利第一節三農村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體系1.1.56社會保障體系概述社會保障體系是國家為保障公民基本生活需求和社會穩定,通過一系列法律法規和政策,對公民在生育、疾病、失業、退休等方面給予物質幫助和服務的制度安排。三農村社會保障體系是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旨在保障農村居民的基本生活權益。1.1.57三農村社會保障體系構成(1)養老保險:為農村居民提供老年生活基本保障。(2)醫療保險:為農村居民提供基本醫療保障。(3)失業保險:為農村居民在失業期間提供基本生活補助。(4)工傷保險:為農村居民在工作中遭受意外傷害提供保障。(5)生育保險:為農村居民在生育期間提供保障。(6)社會救助:對生活困難的農村居民給予臨時性生活救助。1.1.58社會保障體系運行機制(1)主導:負責制定社會保障政策,保證社會保障體系的正常運行。(2)社會參與:鼓勵社會各界參與社會保障事業,共同推動社會保障體系的建設。(3)個人責任:農村居民應承擔一定的社會保障責任,積極參與社會保障體系建設。第二節三農村人力資源福利制度1.1.59福利制度概述福利制度是國家為改善公民生活質量,通過一系列政策安排,為公民提供生活、教育、住房等方面的優惠和補貼。三農村人力資源福利制度旨在提高農村居民的生活水平,促進農村經濟社會發展。1.1.60三農村人力資源福利制度內容(1)住房補貼:為農村居民提供住房補貼,改善居住條件。(2)教育補貼:為農村居民提供教育補貼,保障教育權益。(3)醫療補貼:為農村居民提供醫療補貼,減輕醫療負擔。(4)養老補貼:為農村居民提供養老補貼,提高老年生活品質。(5)培訓補貼:為農村居民提供技能培訓補貼,提高就業能力。1.1.61福利制度實施措施(1)完善政策法規:制定相關法規,明確福利制度的具體內容和實施辦法。(2)加大投入:增加財政投入,保證福利制度的順利進行。(3)強化監管:加強對福利制度的監管,保證資金使用安全和公平。第三節三農村人力資源社會保障政策實施1.1.62政策實施目標(1)建立健全農村社會保障體系,保障農村居民基本生活權益。(2)完善農村人力資源福利制度,提高農村居民生活水平。(3)促進農村經濟社會發展,實現農村全面小康。1.1.63政策實施措施(1)加強政策宣傳:通過各種渠道,宣傳社會保障政策,提高農村居民的政策知曉度。(2)完善政策體系:根據農村實際情況,調整和完善社會保障政策。(3)落實政策資金:保證社會保障資金及時足額發放,提高政策實施效果。(4)強化政策監管:建立健全社會保障政策監管機制,保證政策實施到位。(5)培育專業人才:加強社會保障隊伍建設,提高政策實施能力。(6)創新政策宣傳方式: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拓寬政策宣傳渠道,提高政策宣傳效果。第九章人力資源信息化管理第一節三農村人力資源信息化建設概述1.1.64信息化建設的背景與意義我國信息技術的迅速發展,人力資源信息化建設已成為推動三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手段。信息化建設旨在通過現代信息技術,實現人力資源的優化配置、提高管理效率和促進人才成長。三農村人力資源信息化建設對于促進農村勞動力轉移、提高農民收入、推動鄉村振興具有重大意義。1.1.65三農村人力資源信息化建設的主要內容(1)建立健全人力資源信息數據庫:包括農村勞動力基本信息、就業情況、培訓需求、職業技能等數據,為人力資源開發利用提供數據支持。(2)構建人力資源信息服務平臺:通過互聯網、手機APP等渠道,為農村勞動者提供求職、培訓、政策咨詢等服務。(3)推進人力資源信息化管理:利用信息技術,實現人力資源的招聘、培訓、考核、薪酬等環節的自動化、智能化管理。(4)加強人才隊伍建設:通過信息化手段,提高農村人才隊伍的整體素質,促進人才成長。第二節三農村人力資源信息系統應用1.1.66人力資源信息系統概述人力資源信息系統是指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對人力資源進行有效管理的一種手段。系統主要包括招聘、培訓、考核、薪酬等模塊,以滿足農村人力資源管理的需求。1.1.67三農村人力資源信息系統的應用(1)招聘管理:通過信息系統,實現招聘信息的發布、簡歷篩選、面試安排等環節的自動化,提高招聘效率。(2)培訓管理:根據農村勞動力的培訓需求,制定培訓計劃,通過信息系統進行培訓資源的配置和培訓進度的監控。(3)考核管理:建立科學的考核體系,通過信息系統對農村勞動者的工作績效進行評估,為激勵和晉升提供依據。(4)薪酬管理:根據農村勞動者的崗位、績效等因素,通過信息系統進行薪酬核算和發放,保證薪酬的公平性和合理性。第三節三農村人力資源信息化管理策略1.1.68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加大投入,完善農村信息基礎設施,提高信息傳播速度和覆蓋范圍,為人力資源信息化建設提供基礎保障。1.1.69推進人才隊伍建設(1)培養農村信息化人才:通過培訓、選拔等方式,提高農村信息化人才的整體素質。(2)引導企業參與:鼓勵企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度工作計劃與總結匯報模板
- 2025家居定制合同范本
- 2025健身房試用期合同模板
- 2025年中國建設銀行證券投資基金管理公司外幣資金轉貸款借貸合同
- 2024年金沙縣單位事業單位在編人員考調高中教師真題
- 2015年浙江省湖州市中考數學試卷(含解析版)
- 2024年安徽省馬鞍山工業學校專任教師招聘真題
- 人教版|中考物理一輪復習:八年級上、下冊第1-12章共12套試題匯編(含答案解析)
- 2024年阿勒泰地區師范學校專任教師招聘真題
- 購買舊機器合同范本
- 重慶大轟炸優秀課件
- 專題01《水銀花開的夜晚》 高考語文二輪復習
- 外貿客戶報價單中英文格式模板
- 中藥學中藥性味歸經功效歸納
- 專業技術人員職務聘任書
- JJF 1338-2012相控陣超聲探傷儀校準規范
- GB/T 13911-1992金屬鍍覆和化學處理表示方法
- GB/T 13452.2-2008色漆和清漆漆膜厚度的測定
- 【泉州南音傳承與發展研究(論文7200字)】
- 《馬克思主義發展史》第五章 馬克思列寧主義在蘇聯的發展及曲折
- 現代漢語詞匯學精選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