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甘藍栽培技術
浙江大學蔬菜研究所
汪炳良
1生長發育對環境條件的要求栽培季節與品種秋冬甘藍栽培春甘藍栽培夏甘藍栽培甘藍的施肥技術病蟲害防治先期抽薹和裂球2一、生長發育對環境條件的要求溫度:喜溫和冷涼氣候。外葉生長最適氣溫20~25℃,葉球形成最適溫度15~20℃。水分:要求濕潤,不耐干旱;不耐澇。土壤過干并氣溫偏高葉球容易松散。3光照:喜光。葉球形成期需要相對較短的日照和較弱的光照。土壤營養:要求肥沃的土壤,氮和鉀占的比重較高,磷相對較少;前期需要相對較多的氮,特別是蓮座期;結球期需要較多的鉀和磷。4二、栽培季節與品種甘藍的栽培季節:秋甘藍、秋冬甘藍、春甘藍、夏甘藍京豐1號、冠王、湖月、強力50、春豐、牛心、雞心、夏光、金豐、美貌2號、爭春、曉春、超級爭春5三、秋冬甘藍栽培61、播種育苗秋冬甘藍的播種期從6月下旬開始到8月上中旬結束,可根據品種、上市時期而定。一般早熟品種,如夏光甘藍、京豐一號等為在國慶節前后采收,宜于6月下旬至7月中旬播種;而于元旦、春節前后供應的品種宜于7月下旬至8月上中旬播種。7由于播種時正值高溫多雨天氣,故應搭涼棚降溫防雨,棚的高度以1~1.5米為宜。而且,為便于排水及苗床管理,苗床地畦寬以1~1.2米較為適宜。一般一畝苗床的秧苗可定植20~30畝大田。在苗具2~3片真葉時,應進行假植,苗距5~7厘米見方。假植床的制作與播種床相同,最好在畦面鋪一層河泥。假植后同樣應搭涼棚。82、整地定植栽培甘藍應施足基肥,一般結合整地畝施腐熟有機肥1500~2000千克或人糞尿1000~1500千克。當幼苗具5~8片真葉,苗齡35~50天時定植,可在1.3~1.5米寬(連溝)的畦上種2行,密度視品種定,一般2000~4000株,早熟品種密,而晚熟品種稀。93、肥水管理定植后應澆點根肥(10%人糞尿),在植株封壟前應經常用20~30%腐熟人糞尿澆施,每畝用量1000~1500千克。在天氣轉涼,植株封壟,即將進入結球期時用40~50%腐熟人糞尿1500~2000千克或10~15千克硫酸銨或5~7.5千克尿素施重肥,有條件者可施復合肥。104、病蟲防治甘藍的主要病害是黑斑病和蕪菁花葉病毒病,而蟲害主要是蚜蟲、菜青蟲,應及時防治。115、采收甘藍葉球緊實即可采收。早秋甘藍可在葉球適當緊實時采收,而晚秋甘藍則可在11月至次年3月采收。晚秋甘藍或冬甘藍也可在元旦前后采收,并貯藏至春節前后供應。12四、春甘藍栽培131、品種選擇春甘藍栽培上,應該選擇冬性強,不易先期抽薹的品種,目前長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區春季栽培的春甘藍品種主要有“雞心甘藍”、“牛心甘藍”、“春豐”、“爭春”、“京豐一號”、曉春等。選擇適宜的品種采用排開播種可自3月底~6月陸續采收。142、適時播種、及時定植一般的春甘藍品種在杭州的適宜播種期為10月上旬。但象“京豐一號”這樣冬性不是很強的品種,若需進行春季栽培,則播種期應延遲30~40天(如杭州宜在11月中旬播種)。播種出苗后,在幼苗具2~3片真葉時應進行假植。15春甘藍苗床地的選擇及苗期管理與秋冬甘藍相似,但此時氣溫適宜,不必搭涼棚;同時,苗期肥水不可過量,以防秧苗過大,而來年發生先期抽薹。在嚴寒來臨前定植,定植前應施腐熟的有機肥作基肥。定植密度視品種而異,一般早熟品種(如“春豐”等)每畝種植3500株左右。163、田間管理定植后澆點根肥,但成活后應適當控制肥水,避免年前植株過度生長。由于年前植株生長較為緩慢,故有時為了經濟利用土地,可在春甘藍定植后,田間種植青菜。在元旦前后,結合清溝培土應施一次臘肥(以腐熟垃圾為主),以供開春后植株恢復生長時利用。開春后,隨著溫度的回升,植株生長速度加快,此時,應及時追肥(宜用速效肥),以滿足植株生長之需要。174、適時采收春甘藍當葉球適當緊實后即可陸續采收。如在杭州,早熟的春甘藍品種可在3月底至4月上旬開始采收,而晚熟的品種則在4月下旬至6月上旬采收。產量視品種而異。18五、夏甘藍栽培甘藍是屬于冷涼型蔬菜,夏季栽培甘藍具有一定的難度,但只要方法得當,還是能獲得成功的。191、選擇適宜的品種夏季栽培甘藍不是任何品種都適宜的,正確選擇品種是夏甘藍栽培的關鍵。理想的夏甘藍品種應該是早熟、耐熱、抗病、耐澇。目前一般以“強力50”作為夏季栽培的首選品種。202、適時播種夏甘藍的播種期一般在初夏,如在4月底至5月上旬。育苗的方法與秋冬甘藍相似,只是此時氣溫不高,不必搭涼棚,苗齡掌握在40天左右。213、田間管理選擇排水良好、通風的田塊,定植前同樣應該施基肥,并作深溝高畦,定植后澆點根肥。夏甘藍的株行距可適當縮小,一般35厘米見方。在連座期及葉球形成前期應及時追肥,如遇干旱天氣,則應灌水,保持土壤濕潤。224、病蟲害防治夏季栽培甘藍病蟲害十分嚴重,病害以病毒病、軟腐病為主,蟲害主要是蚜蟲和菜青蟲,應及時防治。235、采收夏甘藍一般自7月底開始可陸續采收,直至9月上中旬。一般畝產為1000~2000千克。24六、甘藍的施肥技術251.甘藍的需肥特點
甘藍適宜土壤條件:要求土壤肥活,喜肥并耐肥。耐鹽堿性強,在含鹽量為0.75%~1.2%的情況下,能正常結球。土酸堿度以微酸性到中性最適。
甘藍需肥特點:研究發現,當硝態氮占90%,銨態氮占10%時生長最好,鮮重最高。如果銨態氮化便逐步提高,硝態氮比例逐步減少,則鮮重也逐步降低,說明甘藍喜硝態氮肥。據分析,球葉中的P2O5約為外葉的4倍葉面噴肥,對結球有良好效果。甘藍球葉中的鉀含量比外葉多,在結球期吸收較多鉀肥。
26結球甘藍在適期栽培條件下,從播種定植到開始結球,生長量逐漸加大,氮、磷、鉀的吸收量也逐漸增加,約占總吸收量的15%~20%,但鉀的吸收量較少,約為6%~10%。到開始結球后,養分的吸收量急速增加,氮、磷的吸收量占總吸收量的80%~85%,而鉀的吸收最多,要占鉀總吸收量的90%左右。此期外葉中有20%的養分被轉到葉球。27在1000平方米的面積上,吸收鉀20~25公斤、氮15~20公斤、磷5~7公斤,鎂約5公斤。結球甘藍對鈣的吸收很多,需15公斤/1000平方米。鈣在體內移動很困難,如果從根中吸收的鈣很少,葉片中的含量低于0.2%時,球葉易發生缺鈣癥狀。生育期高溫和低溫都對養分的吸收不利,易產生缺素癥狀。282、甘藍施肥技術苗床地用肥:畝施腐熟有機肥1500公斤。
大田基肥:畝施堆肥4000~5000公斤,混入磷肥50~70公斤,經過腐熟后施用。或者,畝施過磷酸鈣40公斤、氯化鉀15公斤作基肥,再將75公斤碳銨的一半作基肥翻耕如土,另一半在蓮座期施于10厘米土中。定植肥:隨水畝施速效氮肥7~10公斤。追肥:蓮座期畝施人糞尿2000~3000公斤,或尿素15~20公斤;結球期,早熟品種追肥1~2次,中晚熟品種追肥2~3次,每次用硫酸銨15~20公斤。
293、甘藍缺素癥缺鈣癥:心葉生長發育受阻,葉稍向內卷,接著枯死。結球期缺鈣形成心腐(干燒心)缺鐵癥:新葉的葉脈殘留綠色,但葉脈間變黃色或黃白色缺鎂癥:外葉的葉脈間呈淡綠色,葉脈間易呈紅紫色缺錳癥:新葉整個淡綠到變黃,與缺鐵癥相似缺鉀癥:未結球期外葉的葉脈間發生不規則形的白斑,生長發育衰弱,結球期外葉周邊變黃,后變黑褐色枯萎缺鋅癥:生長變差,葉柄及葉顯示紫紅色缺硼癥:中心葉畸形,外葉傾向外卷,葉脈間變黃。莖葉發硬,葉柄外側發生橫向裂紋缺銅癥:葉色淡綠,生長差,葉易萎蔫缺氮癥:不易看到葉色變化,但外葉呈淡紅色,生長發育不良缺磷癥:生長不良,自外葉開始呈淡紅色304、甘藍營養元素過剩癥錳過剩癥:中心葉淡綠色,同時有的葉片上發生褐色小斑點鋅過剩癥:自外葉變黃,生長差。有時新葉淡綠色硼過剩癥:從外葉的葉緣開始變白到褐色,并逐漸向內葉發展銅過剩癥:自外葉開始變黃,生長差31七、病蟲害防治321.黑腐病
33癥狀:前期葉緣發病,呈“V”形病斑。以后可擴展到葉柄,引起萎蔫。病因:細菌侵染。防治:種子在50℃下浸種20分鐘;發病初期用可殺得77%可濕性粉劑800倍液,或50%琥膠肥酸銅可濕粉劑1000倍液,或45%代森銨水劑1000倍液、72%農用鏈霉素可溶性粉劑6000倍液等藥劑交替使用,每隔10天噴一次,連噴2~3次。
342.軟腐病
癥狀:一般發生于結球期。起初外葉或葉球基部出現水浸狀斑,外層包葉中午萎蔫,但早晚恢復。數天后外層葉萎蔫后不再恢復,病部開始腐爛,有臭味。
病因:細菌侵染。
防治:深溝高畦栽培,防止田間積水;發病初期用72%農用鏈霉素可溶性粉劑4000倍液、或新植霉素4000倍液噴灑,連續2~3次。
353.菌核病364.干燒心
375、菜青蟲/菜粉蝶
生物防治B.t.乳劑或青蟲菌六號液劑,常用濃度為500~800倍。生理防治可利用昆蟲生長調節劑(又名昆蟲幾丁質合成抑制劑),如國產的20%或25%的滅幼脲一號或滅幼脲三號膠懸劑500~1000倍噴霧。由于這些藥劑作用緩慢,通常在蟲齡變更時才使害蟲致死,故應提早噴灑。38化學防治可使用的藥劑有5%銳勁特3000倍,1%殺蟲素3000倍,抑太保1500倍+敵敵畏1000倍,50%辛硫磷乳油1000倍,20%戊氰菊酯乳油2000~3000倍,2.5%功夫乳油3000~5000倍,5%卡死克2000倍,1.8%蟲螨光乳油3000倍,2.5%滅掃利乳油2000倍,90%萬靈可溶性粉劑2000倍等。39八、先期抽薹和裂球401.先期抽薹41癥狀及危害:葉球未形成或未成熟前抽薹;發生先期抽薹后產量、品質降低或沒有產量。原因:品種;播種過早;苗期和/或定植后年前肥水過多;晚秋和初冬氣溫偏高而冬季溫度偏低,春季溫度回升快;上述2個以上因素綜合。42預防:選擇冬性強,不易先期抽薹的品種;掌握適當的播種期,一般的尖頭品種,長江中下游地區以10月上旬為宜;苗期及越冬前控制肥水,防止植株過度生長;定植時將苗進行大小分級,對不同大小的苗進行分別管理。做到上述四條,在氣候正常的年份一般是不會發生先期抽薹現象的。432、甘藍裂球44原因:品種;未及時采收;肥水過多、溫度偏高。對策:選擇適宜品種;及時采收;肥水均衡供應。45辣椒栽培技術46一、對環境條件要求辣椒屬于喜溫蔬菜。種子發芽適宜15~30℃,最適溫25℃左右。種子出芽后,隨著秧苗長大,耐低溫的能力隨之增強。秧苗生長的適宜溫度白天為25~30℃、夜間15~18℃。進入初花期,白天適宜的溫度為20~25℃,夜間15~20℃。開花結果期間,若溫度低于10℃或高于30℃產生落花。果實發育和轉色的適宜溫度為20~30℃,但適溫為25℃左右,并要求有晝夜溫差。品種不同對溫度的要求也有很大差異,一般大果型品種的耐熱性不及小果型品種。47辣椒對光照長短的要求不嚴格,在自然狀態下,無論是長日照或是短日照,都能開花。所以,只要溫度適宜,一年四季均可栽培。另一方面,辣椒生長發育對光照強度的要求并不嚴格,相對于其它的果菜類蔬菜,辣椒是比較耐蔭的蔬菜;辣椒光合作用的光飽和點為3~4萬勒克斯,光補償點為1500~2000勒克斯。48辣椒既不耐旱,又不耐澇,對水份要求較嚴格。但品種類型不同,對水分要求有異,一般大果型品種需水量較多,小果型品種需水量較少。辣椒在各生育階段的需水量也不同,幼苗期植株需水不多,若土壤濕度過大,根系發育不良,導致植株徒長,或因土溫較低出現萎根現象;初花期,植株生長量大,需水量隨之增加,但濕度過大會造成落花;果實膨大期,需要充足的水分,如果水分供應不足,常導致果面皺縮,彎曲,膨大緩慢,色澤暗淡。49辣椒對于土壤的適應性較強,在粘土、粘壤土、砂壤土、砂土或壤土等不同質地土壤,以及肥力水平差異較大的土壤中栽培都能比較正常地生長發育。但相對而言,地勢高燥、排水良好、土層深厚、肥沃、富含有機質的壤土或砂壤土較為適宜,尤其在早熟栽培中,宜選擇土溫容易升高的砂質壤土。辣椒適宜的土壤pH值為6.1~7.6。50辣椒對氮、磷、鉀三要素肥料均有較高的要求。幼苗期需適當的磷、鉀肥,以滿足根系生長的需要。花芽分化期受施肥水平的影響極為明顯,適當多用磷鉀肥,可使花芽分化提前,花朵數量增加、花朵素質提高。辣椒不能偏施氮肥,尤其在初花期若氮肥過多,植株徒長,造成營養生長與生殖生長的不平衡,落花落果嚴重,此外,辣椒辛辣味易受氮肥影響,增施氮肥辛辣味減低。51二、栽培季節與品種選擇早春早熟栽培露地栽培秋季栽培越冬栽培辣椒品種較多,但本地栽培最普遍的是“弄口早椒”(杭州雞爪×吉林早椒)52三、早熟栽培技術531.播種育苗播種季節春季大棚辣椒的播種季節,在長江中下游地區一般在9月下旬至10月上中旬,或12月中下旬。在辣椒的早熟栽培中,培育適齡壯苗至關重要,而這種適宜苗齡必須建立在設施條件的基礎之上。也就是說,辣椒的播種期的確定必須考慮到苗齡適宜時能否及時定植,及時定植的關鍵是栽培設施及保溫管理措施。54育苗設施9~10月播種的辣椒,在其幼苗期,一般不需要加溫設施,只要具備保溫、避雨條件即可,但假植后,苗床必須具備較好的保溫設施,必要時還需要加溫設施;12月中旬前后播種者,則必須采用增溫育苗設施。這種增溫育苗設施與番茄相似。55播種及播種后的管理播種前將播種床平整,上面鋪4~5厘米厚的營養土,澆足底水,使8~10厘米的土層處于濕潤狀態,然后撒播。播種后覆蓋1~1.5厘米疏松的營養土或腐熟垃圾泥,并搭小拱棚,用薄膜覆蓋,或鋪零星稻草后覆蓋地膜,以保溫保濕。56辣椒種子的千粒重為4.5~4.7克,一般每平方米苗床可播種25~30克,栽培1畝辣椒需種子25克左右。當有30%的種子出苗后,及時揭去地膜、稻草,并適當通風透光,降低苗床溫度,促進秧苗的光合作用。如果出現種子戴帽現象,可適當撒干土。假植前3~4天適當進行秧苗鍛煉,加強通風,白天溫度控制在19~25℃,夜間控制溫度在13~15℃。57假植當有2~3片真葉時即應假植,每個營養缽假植1株。假植應選冷尾暖頭的晴天進行,邊假植邊澆水,如果當時氣溫過高,小棚上可用草簾或遮陽網適當遮陽降溫,以避免灼傷幼苗。假植后隨即用小拱棚覆蓋,保溫保濕4~5天,棚內溫度保持28℃左右,以促進新根發生。58假植后的管理假植后,需要適當提高地溫,即保證地溫達18~20℃,日溫要求達25℃,提高空氣相對濕度,以促進還苗。還苗后要適當降溫2~3℃。定植前一星期左右,可進入煉苗期,夜溫降至13~15℃,并控制水分和逐步增大通風量。592.整地定植整地施基肥整地至少應在定植前半個月進行。整地要求深翻1~2次,深度需達30厘米,并搶晴天曬土降低土壤濕度,提高地溫,最后一次翻地在定植前7~10天進行。畦寬一般1.4米(連溝),畦面要作成龜背形。大棚農膜應在定植前10~15天覆蓋。60施基肥與整地作畦相結合。辣椒早熟栽培宜施大量優質腐熟的有機肥,并加入適量人糞尿與過磷酸鈣,這不僅能保證養分供應,而且能改良土壤,減輕病蟲害。每畝基肥的施用量為腐熟堆肥3000~4000千克,過磷酸鈣和餅肥分別為80和60千克或復合肥30千克。一般采用溝施法,即在畦中間挖一深溝,將基肥均勻施入,然后整平畦面。61定植期辣椒的早熟栽培中,因有較好的保護條件,受氣候因素的影響較小,定植期主要是依據秧苗苗齡大小和天氣狀況來確定。為便于集中管理和降低生產成本,提倡適齡大苗定植。實踐證明,在保護地環境中定植辣椒,應具有9~10片真葉,并開始發生分枝,帶數個花蕾為宜。在宜栽期內,最好有3天以上的晴天,并應爭取在“冷尾暖頭”抓住好天氣及時搶種,不可在大風、大雨天移栽。
62定植密度在寬為1.4米(連溝)的畦面上栽2行,株距25~30厘米,每穴栽1株,每畝約2500~3000株。定植時大小苗應分級分區定植,以利于定植后的農事管理。定植時強調淺栽,以根頸部與畦面相平或稍高一些為宜。移栽后,可適當澆點根肥,并覆蓋地膜,然后覆蓋小棚膜,以利保溫,促進新根發生,及早還苗。633.田間管理溫濕度管理定植后5~7天,為促進緩苗,應保持較高的空氣濕度,不通風,且力爭做到日溫達25~30℃,夜溫達15~20℃,地溫在16℃以上,有利于新根的發生和促進對養分的吸收。緩苗期后,植株進入正常生長階段,生育適溫白天為20~25℃,夜溫不低于15℃,夜間地溫不低于13℃;開花結果初期遇低溫寒潮天氣要注意保溫。64為了達到上述溫度要求,夜間常需要進行多層覆蓋。白天大棚內氣溫在25℃以上時即應進行揭膜通風,以防植株徒長,并能起到加強光照的作用;晴天一般是在上午9~10時開始揭膜通風,到下午3~4時停止通風;陰天同樣必須通風,但通風時間可略為縮短。隨著溫度的提高,通風時間應適當延長,當夜間氣溫在15℃以上時,可晝夜通風;進入4月下旬~5月上旬后,可將大棚裙膜拆除。65肥水管理在重施基肥的基礎上仍必須多次追肥。一般苗期輕施一次“提苗肥”,但氮肥不宜過多。進入結果期,應加大追肥次數和數量,保證植株繼續生長和果實膨大的需要。一般在采收2次辣椒后追肥一次,每次每畝追施復合肥10千克,可采用穴施或條施。施肥后應加強通風,避免氨毒害。如果采用膜下滴灌裝置施肥,則效果更好。66緩苗后應適當控制水分,以促進根群深扎土層,減緩地上部分生長,起到蹲苗的作用。初花坐果時只需適量澆水,以協調營養生長與生殖生長的關系,提高前期坐果率。大量掛果后,必須充分供水,一般應土壤相對濕度保持在80%左右,滿足果實發育的需要。有條件的地方,在保護地設施內可安裝滴管裝置,利用滴灌裝置補充水分。67防止落花、落果、落葉一般來說,辣椒落花、落果、落葉是一種生理現象。綜合防止措施:包括耐低溫、耐弱光品種的選擇,合理密植,科學施肥,加強水分管理,及時防治病蟲害以及使用生長調節劑等68病蟲害防治大棚辣椒栽培上的主要病蟲害有猝倒病、立枯病、病毒病、炭疽病、疫病,以及蚜蟲、茶黃螨、薊馬等,應及時防治。69
6.采收一般前期宜盡早采收,生長瘦弱的植株更應注意及時采收。及時采收既能保證較高的市場價格,又能促進植株繼續開花結果。辣椒初次采收一般在定植后30天左右,在開始采收后,每3~5天可采收一次。由于辣椒枝條脆嫩,容易折斷,故采收動作宜輕;雨天或濕度較高時不宜采收。通常,春季大棚辣椒栽培在6月下旬~7月中旬即可采收結束。70四、大棚秋冬季栽培技術大棚辣椒的秋季栽培有兩種情況,一種是夏播秋收,另一種是秋播晚秋和冬季采收,甚至可越冬栽培,采收至元旦、春節。71秋辣椒播種期一般應掌握在6月下旬至8月中旬,其中6月下旬至7月中旬播種者,其采收期一般為9月中旬~12月上中旬;7月下旬至8月上中旬播種者,其采收期為10月初至12月,甚至元旦、春節。播種期間正值天氣炎熱,多暴雨,有時遇干旱,因此苗床多筑成深溝高畦;播種時澆足底水,覆土后蓋上一層濕稻草,搭起小拱棚,使用遮陽網或用薄膜蓋頂,做到四周通風,以降低土溫,防止暴雨沖擊。秧苗頂土時及時去除稻草。72出苗后12天左右,當有2~3片真葉時,一次性假植進缽,假植宜選陰天或晴天傍晚進行,假植后要蓋好遮陽網,以避免強光照射后使秧苗萎蔫。拱棚四周最好圍上隔離網紗,以防蚜蟲傳染病毒。氣溫高時要注意經常澆水,做到晴天早晚各一次,澆水的同時可根據秧苗情況補施薄肥(稀人糞尿)。苗期要注意防治蚜蟲、紅蜘蛛、茶黃螨、薊馬等,特別是蚜蟲,應在播種開始,每5~7天交替使用農藥防治。73秋冬辣椒生長期長,要施足基肥,一般每畝施腐熟廄肥3000千克,復合肥45千克,基肥可結合整地施入土壤。整地時每個標準大棚作四畦,考慮到低溫季節薄膜覆蓋等因素,大棚兩邊的畦溝應相對寬些,即將土地適當往中間平整,以利日后的管理。74一般苗齡25~30天,有5~6片真葉時即可定植,每畦種兩行,株距25~30厘米,定植后施點根肥。由于定植時期溫度較高,要用遮陽網覆蓋(成活后揭去),以防幼苗萎蔫。有條件的地方,應進行隔離栽培,以防蚜蟲危害,降低病毒病的發生。定植后,應在畦面覆蓋稻草。有條件的地區,最好在定植后即覆蓋大棚頂膜。75肥水管理定植后應經常保持土壤濕潤,還苗至植株封壟期間要經常澆水;封壟后,可采用溝灌。進入開花期后,每15~20天可結合澆水進行施肥,一般每個標準大棚施復合肥3千克(前期可用人糞尿代替);如果單獨施肥,則可采用條施,但施肥后,必須進行覆土,這樣一方面可充分發揮肥效,而且進行了一次清溝培土工作,有利于日后的灌水。76保花保果秋季栽培辣椒,在開始開花時,由于氣溫較高,容易落花,應用防落素等生長調節劑點(噴)花,以促進坐果。實際上,即使到了適宜辣椒開花結果的9月下旬~10月間,同樣需要采用生長調節劑促進坐果。77覆蓋保溫進入10月下旬后,需要對大棚進行覆蓋保溫,包括覆蓋搭配裙邊。開始時,白天溫度較高,應注意通風降溫,但到了11月下旬后,外界氣溫較低,通風一般只能在中午前后進行。進入12月后,除了大棚覆蓋外,還需要搭建小拱棚進行多層覆蓋,以確保適宜的溫度。78病蟲害防治秋季栽培辣椒,病蟲害較多,前期特別要注意病毒病(蚜蟲)的防治,中后期應特別注意菌核病的防治。其它的病蟲害主要有灰霉病、疫病、炭疽病、枯萎病、青枯病、紅蜘蛛、薊馬、煙青蟲、茶黃螨等,也應及時防治(包括預防)。79五、病蟲害防治801、疫病合理輪作。加強栽培管理。深溝高畦;清潔田園。藥劑防治。藥劑防治的關鍵是在雨季來臨之前5~7天開始用藥;噴霧與灌根相結合。一般宜在定植前用25%瑞毒霉或75%甲霜靈800液,5~7天灌一次根。定植后,發病初期可用64%殺毒礬500倍液噴霧、800倍液灌根;77%可殺得500倍液噴霧、800倍液灌根;58%甲霜靈·錳鋅500倍液噴霧、800倍液灌根。每隔7~10天噴一次,連續2~3次,嚴重時每隔5天噴一次,連續3~4次。不同藥劑可以交替使用。812、病毒病種子處理。煙草花葉病毒可以通過種子傳播。事先浸種3~4小時,然后用10%磷酸三鈉溶液浸種20~30分鐘。實行輪作,并加強田間管理。發病田塊可用20%病毒A或20%病毒靈或5%菌毒清水劑500倍或1.5%植病靈乳劑1000倍液噴霧。防治蚜蟲。823、炭疽病種子消毒。實行輪作。加強田間管理。及時中耕、追肥、澆水、治蟲、清除病株、病果,并深埋,搞好田間排水。藥劑防治。發病初期立即噴藥,常用農藥有:70%代森錳鋅500倍液、80%的代森鋅8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加75%百菌清(1:1)混劑1000倍液、43%好力克懸浮劑4000~6000倍液、10%雙效靈水劑200~300倍液、40%多豐農500~700倍液、10%世高水分散粒劑1000~1500倍液等,每隔10天左右噴一次,連噴2~3次。834、枯萎病避免連作;采用深溝高畦、地膜覆蓋栽培;下雨前停止澆水,雨后及時排干積水;及時拔除病株。種子及苗床消毒。種子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浸種1小時,洗凈后催芽或涼干后播種。苗床可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每平方米苗床用藥10克,拌細土撒施。育苗用的營養土在堆制時用100倍的福爾馬林噴淋,并密封堆放,營養土使用前可用97%的惡霉靈3000~4000倍噴淋。84藥劑防治。在發病前即應用藥,至少在有中心病株后應立即用藥。防治枯萎病應采用澆根法,每7~10天澆1次,連續3~4次,每次每株用藥液0.3~0.4千克。常用藥劑有:50%多菌靈800倍液+15%三唑酮(粉銹寧)1500倍液、50%琥膠肥酸銅(DT)400倍液、40%抗枯寧(抗枯靈)800~1000倍液、47%加瑞農600~800倍液、97%惡霉靈4000~5000倍液。855、蚜蟲866、煙青蟲人工摘除蟲蛀果,以免幼蟲轉果危害。抓住防治適期,及時噴藥防治。21%滅殺斃乳油6000倍液、2.5%功夫乳油5000倍液、2.5%天王星乳油3000倍液、20%殺滅菊酯乳油3000倍液、2.5%溴氰菊酯乳油4000倍液、2.5%敵殺死乳油3000倍液、50%殺螟松500~1000倍液、或50%辛硫磷500~1000倍液噴霧。噴藥應在幼蟲3齡之前進行,否則防效降低。87胡瓜栽培技術88一、概述胡瓜,實際上就是黃瓜的一類生態型,其生長發育對環境條件的要求與普通黃瓜相似。胡瓜以加工、出口為主要栽培目的,其栽培季節、栽培設施與普通黃瓜有一定的差異。胡瓜栽培上不能采用普通的黃瓜品種,必須使用專用品種。胡瓜栽培歷史較普通黃瓜為短,僅30年左右,但其分布具有相對集中的特點,浙江省主要集中在錢塘江兩岸。89二、品種類型目前栽培的胡瓜多數引自日本,也有來自我國臺灣的品種。胡瓜品種可分為節成系列和四葉系列兩類:節成系列:按胡瓜植株的結果習性又可分為主蔓結瓜和主側蔓結瓜兩種類型。90主蔓結瓜類型:代表品種有節成10號、節成11號等。側枝較少,以主蔓結瓜為主,單性結實能力強。春季主蔓3~4節著生第一雌花,后基本上每節發生雌花,每隔1~2節結1條瓜,每株可結瓜30條以上。瓜條棍棒形,深綠色,表皮有光澤。瓜條棱刺不明顯,有稀少的小白刺,瓜把較短,瓜條直且整齊,商品率高。瓜肉厚且緊密,品質好,為鹽漬用的優良品種。雌花開后5~7天即可采收,抗白粉病,但不抗枯萎病。91主側蔓結瓜類型;代表品種有節成55、輝-1號等。植株生長勢強,結瓜部位多,主蔓第5~9節上著生第1雌花,后每隔1~2節出現1雌花。分枝能力強,側蔓較多,每株有側蔓8~10條,最多可達15條,均能正常結瓜。側蔓結瓜比主蔓結瓜多,其他性狀與主蔓結瓜類型相同。92四葉系列;代表品種有夏秋四葉等。植株生長勢強。結瓜部位多,主蔓6~9節上著生第1雌花,后每隔2~3節發生雌花。分枝能力強,側蔓較多,每株側蔓8~10條,最多可迭20條,側蔓結瓜比主蔓結瓜多2倍左右,屬主側蔓結瓜類型。瓜條棒長形,表面有棱,刺瘤密刺白色瓜皮厚。耐熱,夏季35℃高溫時仍能繼續生長。抗白粉病和炭疽病,較抗霜霉病,適于春季和越夏栽培。93三、栽培技術日本胡瓜的栽培不同于鮮銷黃瓜,無需追求早期產量,而以高產、穩產、優質為栽培目標。所有技術措施均圍繞這一目標展開。941.適時播種育壯苗為延長胡瓜結果期,宜適當提早播種,采用小拱棚營養缽育苗。一般在3月20日選擇冷尾暖頭天氣及時播種。苗床選在避風向陽、地勢高燥、排永方便、土質肥沃、符臺輪作要求的地塊作苗床地。用約80%沒有種過黃瓜的菜園土、20%人畜糞、0.5復合肥拌勻,12月前堆制腐熟過篩后為育苗營養土。95每畝大田用種量70g,8cm×8cm營養缽(塊)播籽1粒。苗期溫度管理應掌握“一高二低原則,即出苗前密閉苗床進行保溫,白天28~30℃,夜溫不低于20℃,相對濕度90%左右。出苗后降溫,白天20~25℃,晚上12~l5℃,相對濕度65%,達到床土不發白,幼苗葉緣無水珠。子葉平展,讓苗多見陽光,如遇雨天,床沿開洞通風。移栽前進行低溫煉苗,逐步適應露地生產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實習生合同協議書 (標準版)
- 2025年二手住宅買賣合同
- 農戶加入合作社協議
- 大學教育教學研究課題合同
- 個人房屋按季租金出租合同
- 北京市室內裝修合同
- 學校保安用工合同
- 大廈商業廣告位租賃合同
- 《2025車輛臨時借用合同》
- 編導培訓收費協議書
- 電纜溝、電纜管、電纜井專項施工方案
- 2024年公務員考試中財務知識的考察試題及答案
- 治理鹽堿可行性報告
- 《人工智能技術基礎》課件-第六章 知識圖譜
- 2025年山東省濟南市市中區中考物理一模試卷(無答案)
- (三模)吉林市2025屆高三第三次模擬測試 英語試卷(含答案詳解)
- 2024-2030年中國驅蚊用品行業市場深度分析及投資策略研究報告
- 廣東省深圳市寶安區10校聯考2023-2024學年八年級下學期4月期中物理試題(含答案)
- 2024年遼寧沈陽地鐵集團有限公司所屬公司招聘筆試真題
- 2024年中國移動招聘筆試真題
- 2025年安陽職業技術學院單招職業技能測試題庫及答案一套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