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手機使用情況調查報告》3700字(論文)_第1頁
《大學生手機使用情況調查報告》3700字(論文)_第2頁
《大學生手機使用情況調查報告》3700字(論文)_第3頁
《大學生手機使用情況調查報告》3700字(論文)_第4頁
《大學生手機使用情況調查報告》3700字(論文)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大學生手機使用情況調查報告目錄TOC\o"1-2"\h\u14959大學生手機使用情況調查報告 123498一、調查方法 126963二、調查結果分析 16748(一)基本情況 112033(二)手機品牌及價格 27108(三)手機使用時長及用途 212184(四)是否會在課上使用手機 45940(五)使用手機的心理情況 58906(六)使用手機的利弊 530137三、結論及建議 69481(一)結論 617197(二)建議 6隨著技術和社會的發展,包括智能手機在內的電子產品正變得越來越受歡迎。現在的學生更喜歡有很多常用功能和應用的APP,如通話、短信息、照片、音樂和微信、QQ、抖音等,所以大部分的日常事務都可以用手機完成:,如支付、通信、購物等,使人們的生活更加便利。盡管大學生有一定的知識水平,對新事物持開放態度,但他們正逐漸成為使用智能手機的關鍵人物。因此,本研究分析了大學生使用手機的情況,并為大學生合理使用手機提供對策和建議。一、調查方法此次調查對象為大一至大四本科大學生。為保證問卷編制質量,提高問卷可信性。筆者通過手機平臺進行了問卷調查,類型隨機抽樣(分層隨機抽樣)方法,共回收問卷115份。二、調查結果分析(一)基本情況問題選項人數比例性別男4539.13%女7060.87%年級大一108.7%大二2420.87%大三4034.78%大四4135.65%有無手機有115100%無00%此次受調查的115位大學生中男性為45人,占比39.13%,女性70人,占比60.87%。大一學生有10人,占比8.7%;大二學生有24人,占比20.87%;大三學生有40人,占比34.78%;大四學生有41人,占比35.65%。此次受調查的所有大學生都有手機。大學生是大量使用手機的群體之一,幾乎每個大學生都至少有一部手機。許多學生的日常生活與他們的手機密不可分,校園里也有許多人使用手機上網、社交和獲取信息已經成為學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二)手機品牌及價格1.手機品牌選項小計比例華為2320%小米2824.35%蘋果5547.83%vivo21.74%OPPO32.61%三星21.74%索尼00%其他21.74%通過調查,大學生使用的手機品牌主要有蘋果、小米和華為,分別占比47.83%、24.35%、20%。使用OPPO、vivo、三星等品牌的大學生較少。2.手機價格選項小計比例1000-2000元21.74%2000-3000元2723.48%3000-4000元2925.22%4000-5000元4539.13%5000-6000元65.22%6000元以上65.22%通過調查,大部分大學生使用的手機價格在2000-5000元之間,占比達到87.83%。在受調查的大學生中,使用的手機價格在1000-2000元之間的僅有2人,占比1.74%;5000-6000元的有6人,占比5.22%,6000元以上的有6人,占比5.22%。(三)手機使用時長及用途1.使用時長您每天使用手機的時長1小時以內1412.17%1-2小時1815.65%2-3小時3328.7%3-4小時2824.35%4-5小時97.83%5小時以上1311.3%您通常什么時間會使用手機上課4135.65%休息4942.61%排隊3530.43%吃飯4539.13%開會4135.65%聊天3732.17%走路3933.91%學習4034.78%全天4135.65%您覺得一下哪些最符合自己使用手機時間過長的原因是自身自制力不夠3126.96%手機根據愛好推送,不知不覺中消磨時間5850.43%許多事情依賴手機完成4135.65%玩手機過程中易沉迷4135.65%從手機中學習自己不曾接觸過的領域以及世界6052.17%通過調查,大部分大學生每天使用手機的市場在4個小時以內,其中每天使用手機1小時以內的占比12.17%,1-2小時的占比15.65%,2-3小時的占比28.7%,3-4小時的占比24.35%,4-5小時的占比7.83%,5小時以上的占比11.3%。超半數的受調查者認為自己使用手機時間過長的原因是可以從手機中國學習自己不曾接觸過的領域以及世界和手機根據愛好推送,不知不覺中消磨時間。大學生通過會在休息、吃飯、上課、開會、全天、學習、聊天、排隊的時候使用手機。近年來,隨著手機的普及和無線網絡的發展,人們越來越離不開他們的手機,它們正在向大學生的生活進軍。手機的用途非常廣泛,除了打電話、發短信等基本功能外,還可以看電影、聽音樂、玩游戲、查看動作、時間等。現在,我們經常在路上看到人們拿著手機在等車,看視頻或看新聞。手機已經完全滲透到大學生生活的各個方面。2.用途平時使用什么軟件最多視頻類4236.52%小說類5749.57%游戲類3328.7%購物類4539.13%聊天類5144.35%實用工具類4337.39%在使用手機過程中,您偏重于瀏覽哪些內容社交網站的新鮮事6354.78%娛樂資訊5446.96%社會新聞5446.96%電子書3328.7%與課程相關的內容3227.83%其他1210.43%調查結果可知,大學生平時使用小說類及聊天類的軟件最多,占比均達到40%以上,其它還有視頻類、購物類及實用工具類占比較為均衡。大學生在使用手機過程中,偏重于瀏覽社交網站的新鮮事、娛樂咨詢及社會新聞。移動電話的主要功能是通話和發短信。作為一個社會群體,學生不可避免地需要與他們的父母、老師、同學和朋友進行溝通,而手機因為非常方便,已經成為最常見的溝通工具。(四)是否會在課上使用手機在課堂上您會使用手機嗎所有課堂都用32.61%大部分課堂用3026.09%少部分課堂用4740.87%從不使用3530.43%在課堂使用手機是出于什么原因查找資料76.09%對老師講的課不感興趣2521.74%習慣性打開手機3429.57%這節課不重要3126.96%控制不住自己想玩手機的欲望1210.43%課堂要求65.22%調查結果可知,40.87%的大學生會在少部分課堂使用手機,30.43%的學生從不在課堂上使用手機,26.09%的學生在大部分課堂上使用手機,2.61%的學生所有課堂都使用手機。被問到在課堂上使用手機的理由,29.57%的學生表示因為習慣性打開手機,26.96%的學生表示因為那節課不重要,21.74%的學生表示因為對老師講的課不感興趣,10.43%的學生表示控制不住自己想玩手機的欲望,還有學生表示是由于課堂要求或查找資料需要使用手機。(五)使用手機的心理情況當因上課、開會等必須關閉手機時會感到煩躁嗎從不1513.04%偶爾2824.35%有時4034.78%經常3227.83%當一段時間不看手機是否來信息或開機,會感到焦慮從不108.7%偶爾3429.57%有時4236.52%經常2925.22%如果沒有手機,會感到不知所措從不43.48%偶爾3227.83%有時3732.17%經常3833.04%總是43.48%通過調查,僅有13.04%的學生表示當因上課、開會等必須關閉手機時不會感到煩躁,其它86.96%的學生都有不同程度的煩躁。僅有8.7%的學生表示當一段時間不看手機是否來信息或開機,不會感到焦慮,3.48%的學生表示如果沒有手機,會感到不知所措。手機方便了我們的溝通,但是,越來越多的學生在玩手機,要么是出于無聊,要么是在公共場合,特別是在與老師和同學面對面的情況下感到尷尬,給人的印象是非常隨性和無禮的行為。手機成癮會限制一個人的活動范圍,使他或她變得孤僻,這可能會增加社交圈相對較小的學生患抑郁癥的風險。此外,手機或其他非傳統網站上的朋友圈可能存在負面甚至不健康的認知,如果學生缺乏自信和自制力,就會影響他們的心理健康。(六)使用手機的利弊您覺得手機給您帶來哪些好處方便生活聯系溝通5951.3%方便學習6153.04%娛樂消遣4438.26%獲取更多信息,開拓視野4438.26%人際面更開闊4135.65%其他1815.65%您覺得手機對您有哪些壞處浪費太多時間在娛樂上6153.04%學習成績下降6153.04%視力下降6455.65%產生人際交往障礙5446.96%其他1412.17%您認為手機對您的影響利大77.477.4%弊大22.622.6%使用手機有利有弊,通過調查77.4%的學生認為手機對自己的影響是利大于弊,其中超半數的學生認為手機給自己帶來的好處主要是方便學習、方便生活聯系溝通,手機還可以娛樂消遣,獲取更多信息,開拓視野,人際面更開闊。有22.6%的學生認為手機對自己的影響是弊大于利,主要表現在視力下降、浪費太多時間在娛樂上、學習成績下降和產生人際交往障礙。三、結論及建議(一)結論本研究通過問卷調查法調查2022年大學生手機使用情況,通過調查,得出如下結論:(1)大學生手機使用時間較長。(2)大學生使用的手機功能主要是小說類和聊天類,大學生偏重于瀏覽社交網站的新鮮事、娛樂咨詢及社會新聞。(3)大學生手機使用的營銷利大于弊。(二)建議1.加強手機使用知識教育現在很多大學生把手機當成游戲機,下載很多的手機游戲,課余時間基本靠手機游戲度過,這就有點本末倒置。回歸手機的通信屬性,大學生要自覺抵制手機游戲,把課余時間用到預習復習和身體鍛煉上,要認識到青春寶貴,玩物喪志。有時可能就是打開手機回復一個消息,但是不由自主地刷一會兒抖音,看一會兒視頻。因此,加強手機使用知識教育,通過教師對學生的不斷溝通教育,或是借助于多媒體進行校園宣傳,可以起到有效改善或是戒掉在校大學生玩手機的習慣。此外,在進行知識教育的過程中,作為教育工作者需要鼓勵在校大學生要有充分的自信和嚴苛的自律,從而得以助其逐漸減少對手機的依賴。2.豐富校園文化多樣性建設首先,學校可以考慮字專業開設上多注重本校特色,同時適應于社會發展的需要,并充分運用微信、微博等特色的宣傳渠道,將學校的重大事件、重大活動在微信及微博中發布,既保證了在校大學生在使用手機時有一個良好的引導,同時又能夠抓住學生的眼球,讓學生感到具有一定的新穎性及時尚性,進而有利于高校與學生之間的交流,更有助于學校各項工作的展開。此外,構建高品位的校園行為文化,對學生沒有吸引力的娛樂形式,應該致力于開發一些多功能,更有積極意義的校園行為活動。積極引進本校沒有的而非常具有吸引力的不同的行為文化活動,如果能夠堅持不懈地發展具有特色吸引力的多層次的行為文化就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在豐富校園文化多樣性建設的同時,將在校大學生對于手機的依賴性進行減低,從而使得在校大學生可以在該校的立體格局上,遠離虛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