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師大版小學四年級《品德與社會》上冊教案(全套)_第1頁
北師大版小學四年級《品德與社會》上冊教案(全套)_第2頁
北師大版小學四年級《品德與社會》上冊教案(全套)_第3頁
北師大版小學四年級《品德與社會》上冊教案(全套)_第4頁
北師大版小學四年級《品德與社會》上冊教案(全套)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8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上冊教案(全套)第一單元走進美麗的家鄉單元概要自己的地理特征和文化特征。單元目標態度增進對于家鄉的情感,并在原有水平上形成對于合作更為積極與自覺的態度。感受能力進一步提高運用地圖知識的能力,提高合作能力。能夠理解不同的地理特征和氣候知識認識家鄉的地理位置和特點,初步了解祖國領土的遼闊和風俗的多樣。學習四個副方向,能夠知道用地8個方向更準確的描述地理位置。重點、難點1.在俯瞰家鄉的活動中拓展對家鄉的認識,增進2.了解4個正方向和4個副方向的關系。3.在合作繪畫的活動中鞏固對于方向的認識。7.體驗在本單元的學習過程中所獲得的成功感。單元結構走進美麗的家鄉1、站在高高用眼觀察家鄉的山崗上用手描繪家鄉2.從地圖上用心體會家鄉看家鄉走進不同的家鄉主題一站在高高的山崗上課題1用眼觀察家鄉2、了解4個正方向和4個副方向的關系。了解4個正方向和4個副方向的關系。以由本課程或其他課程的老師組織完成(城市的電視塔、高樓、農村地勢較高的小山丘或坡地等均可,學校里面的樓房也可以)。主要目的在于讓學生有俯瞰家鄉的機會,強調要注意觀察在各個方向上都有什么,最好作簡單的記錄。教師:準備一張大的掛圖,可以是全國的,也可以是本省或本地區的。(一)導入。畫面上的內容嗎?(1)老師帶著虎子、妞妞和同學們在干什么?(2)他們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生匯報2.今天這節課老師將和大家一起走進我們的家鄉,去了解自己的家鄉。(二)閱讀和討論。為此,妞妞還寫下了一篇觀察日記呢!讓我們一起來讀讀她的日記。3.你有什么話想說?(交流)4.妞妞和她的同學們分別看到了什么?她們又做了什么?6.同學們也向妞妞一樣介紹一下你課前觀察到的家鄉。*小組探究,每位同學分別介紹自己觀察到的家鄉景色。*全班交流。提出問題:今天我們要在原來了解的四個方向基礎上繼續學習4個副方向。(三)體驗活動。1.師引導:在三年級時,同學們已經學過了4個正方向,今天,我們再多學一些,也就是教科書上同學們使用的東北、西北、東南、西南4個副方向,有了它們,使用地圖就會更加方便、準確。*做方向練習請同學們用課桌當地圖,按照上北下南、左西右東確定4個正方向。課桌前面是北,靠近自己身體的一面是南,左面是西,右面是東,然后來認識4個副方向。*讓學生明白:課桌的4個角正好代表了4個副方向:東北——右上角、西北——左上角、東南——右下角、西南——左下角。2.方向游戲。教師隨意喊出4個方向,讓學生馬上在桌上摸到相應的位置。(四)方向練習和延伸1.出示地圖。教師任意指出其中的一個地方,讓學生說出相應的方向。(比如:什么河在什么山的東北面。)2.運用所學的副方向,讓學生再次介紹自己所觀察到的家鄉景色,并說一說看到的景色在什(五)總結下課,布置家庭作業。課后完成第七頁下面的觀察記錄表。板書:站在高高的山崗上——用眼觀察家鄉南課題2用手描繪家鄉1.在學生居高臨下、觀察家鄉的基礎上,讓他們動手繪畫家鄉,在合作繪畫的活動中,增進對于家鄉的情感和合作技能。2.在合作繪畫的活動中鞏固對于方向的認識。鞏固對于方向的認識。繪畫家鄉1、教師準備8張白紙,學生人手一份彩筆。2、檢查并保證學生都進行了從高處觀察家鄉的活動。四、教學時間:1課時(一)導入。1.復習4個副方向。教師隨意喊出4個方向,讓學生正確地摸到相應的桌角。(1)記載是否完整。(2)方向是否正確。3.揭題:這節課同學們要把觀察到的家鄉描繪下來。(二)學習范例并討論。1.請學生閱讀教科書第8—9頁。2.議一議書上的同學是怎樣描繪自己的家鄉的,并談一談對這些圖畫的看法。(三)小組合作畫自己的家鄉。1.今天要做的事就是每個小組為家鄉畫一幅畫,要求是每幅畫表現家鄉一個方向的景色。2.把全班學生分成8個組,指定各組要畫的方向。3.小組討論:看到了什么,都畫哪些內容。5.各小組繪畫,教師巡視指導。(注意方向的正確性)(四)各個小組向全班展示并介紹本小組的繪畫作品。(五)小結,布置家庭作業。2、向家長了解自己的老家在哪里,有什么特點。主題二從地圖上看家鄉課題1用心體會家鄉2.布置學生收集家鄉廣東省的一些資料(包括風俗習慣、旅游勝地、名人事跡);們有沒有聽說過“天府之國”這個好地方呢?它是哪里你們知道嗎?(二)閱第10頁,議論一下四川省的情況。(三)全班討論1.四川小朋友是怎樣講述自己的家鄉的,她都介紹了哪些方面?(從地形、地貌、特產、風俗習慣作介紹。)2.現在我們對四川小朋友的家鄉有了一個初步的認識,下面我們分四人小組一起再用心體3.集體探討:(著重補充介紹以下問題)1.什么是丘陵、盆地?*樂山大佛、都江堰、九寨溝風景區的補充介紹。*吃辣食、川劇變臉的補充介紹。*四川名人介紹。(李白、蘇東坡、巴金、郭沫若、鄧小平等)4.同學們,現在我們明白了為什么要稱四川為“天府之國”了嗎?(四)感受家鄉的地貌風情1.導入:剛才我們真正用心體會了一番四川小朋友家鄉的情況,現在我想大多數的我們廣東小朋友心里肯定有點不服氣了,是不是?2.你們知道咱們的家鄉廣東被人稱為什么嗎?(花城、富庶之鄉)3.接下去我們還是分四人小組按剛才四川小朋友那樣,從地形地貌、風俗習慣等方面進行輪流介紹。4.小組討論,教師巡回了解。5.各小組輪流向全班介紹。6.教師小結:今天我們一起用心去體會和感受了四川與咱們兩個非常美麗的地方,現在你們心里想說什么嗎?(理解家鄉是祖國的一部分。)課外向自己的家人或鄰家弟弟妹妹介紹今天學到的關于家鄉的知識。地形地貌風俗習慣走進不同的家鄉第一課時1.認識地形圖,初步了解如何閱讀地形圖。2.拓展學生的眼界,認識不同的家鄉,感受祖國的博大。重點、難點:認識地形圖,初步了解如何閱讀地形圖。找一幅本地區的地形圖和全國的地形圖。收集有關全國各地的地形風貌和情況的圖片。1.導入:請學生欣賞課本第14~15頁的內容。2.探究活動。教師提問學生:“這兩頁上有一幅地圖,是什么地圖?它和周圍的幾張照片有什么關系?”請學生自由發言。(這是一張專門的地圖,書上告訴我們,它叫“地形圖”。)那么,什么是地形圖呢?請同學進行思考和探究,自己找出答案。什么是地形?地形圖告訴我們什么?(告訴我們地勢:地表高低起伏的狀態。)地形圖通過什么告訴我們?對于地形圖有什么用途這一問題,可以讓學生自由討論。根據地形圖準備以下問題:這個地方的地形如何,地勢如何?海拔多少?那里有什么景色?地形圖以及怎樣閱讀地形圖,現在大家說一說課本第14~15頁的地形圖和周圍的幾張照片有什么關系?”請學生自由發言。你一定會驚嘆,我們祖國各地家鄉的自然環境是多么的不同吧!板書走進不同的家鄉地形——地表的形態地形圖告訴我們地勢地表高低起伏的狀態。走進不同的家鄉第二課時1.認識幾個有關溫度的概念。2.通過對有關溫度統計的認識,感受祖國的博大。3.了解地理環境及氣候的不同與人們生活及其風俗習慣之間的關系。1、教師找溫度統計的有關資料。2、學生課前在16、17頁中找一幅感興趣的圖片搜集資料。三、教學時間:1課時1.同學們,最近有一首歌很流行,想聽一聽嗎?(播放刀郎歌曲《吐魯番的葡萄熟了》)你能聽出這是哪個名族的歌嗎?里面還講了哪一種水果呢?2.今天我們就來走進新疆,揭開他神秘面紗,與新疆吐魯番作一次“親密的接觸”。講解資料3.讀了這段資料,你對新疆吐魯番有什么印象?二、探究活動,圍繞兩幅圖展開。1.我想大家一定都嘗過新疆葡萄干的滋味,你能從資料中找出為什么它特別甜美的原因么?2.是啊,這和當地的溫度、光照、降雨都有關系,你能從17頁的我國不同地方的氣溫差異圖中找到吐魯番嗎,談談你的體會?3.看了氣溫差異圖,你有疑問嗎?4.小結:夏季的吐魯番在白天可以達到我國的年最高氣溫,但新疆早晚的溫差很大,到晚5.17頁中我國不同地方的年平均降雨量統計圖中又出現了吐魯番,這次你有什么新發現?6.看了這些統計數據,你最想說點什么?7.那我們的家鄉廣洲?氣溫、降雨又是怎樣的呢?8.作為一名廣洲人我們驕傲自豪,全國各族人民同樣也熱愛生養自己的故鄉熱土,同學們,附:資料2000多年前,吐魯番是西域車師王國的領地。自西漢時期始,中央政府即在此設立都護魯番盆地屬于典型的大陸性干旱荒漠氣候,平均氣溫高居新疆之首,最高溫度高達48.9攝氏度,全年日照時間長達3200小時,又被譽為火洲。得天獨厚的光熱資源,造就了馳名中外的水果之鄉。吐魯番種植葡萄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品種多達300多個,因此人們把吐魯番稱為“葡萄城”。此外,吐魯番還盛產哈密瓜、無花果、蘋果、石榴、桑椹、桃、梨、杏等。隨著溫室種植技術的推廣應用,四季瓜果飄香。吐魯番年降雨量只有幾十毫米,年蒸發量卻高達三四千毫米,整個綠洲被戈壁灘和百里火焰山包圍,生態環境脆弱,水源奇缺。葡萄是吐魯番的“名片”,也是支柱產業。一座座葡萄園連成一片,蔚為壯觀,山坳上一座座四面透風、方方正正的風干葡萄房風景奇異。葡萄收入占吐魯番市農業總收入60%以上。無核白葡萄保鮮技術日趨成熟,貯藏期可達4個月,保鮮率達90%以上。國家工商局批準吐魯番葡萄原產地保護,并注冊了11個無核白葡萄商標。“紅柳牌”、“葡萄溝”牌等品牌越叫越響。久負盛名的葡萄溝就隱藏在火焰山的斷帶中。這里到處搭起葡萄架,好客的主人就在葡萄園邊、葡萄架下鋪上地毯、擺上桌子招待客人,人在長廊下走,頭上便是一串串“瑪瑙翡翠”,伸手可及,新鮮誘人。如果不身臨其境,很難想象在炎炎烈日下,有如此清涼世界。課題3、請到我的家鄉來1.認知目標:培養學生看圖能力,了解、熟悉家鄉的地理位置和家鄉的一些特色。2.情感目標:使學生進一步熟悉家鄉,熱愛家鄉。3、能力目標:培養學生搜集、整理、分析和運用社會信息的能力,學會訪問、調查的學習方法和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來了解家鄉。1.師生收集、了解一些自己所在鄉鎮、廣洲的一些資料。2、收集到學生介紹家鄉的記錄、學生畫的不同方向的家鄉景色等。3、裝訂家鄉手冊所需要的工具。教學時間:一課時今天我們交流的話題從學校開始好嗎?1、同學們,當朋友一走進我們學校大門時,你最想介紹的是什么?引導學生說出自己小學最值得驕傲的地方,也就是學校的最大特點。2、了解我們學校四周有哪些路嗎?(1)請同桌同學互相交流一下課前調查的情況。(2)班級交流:我們學校的南邊有:北邊有:(3)誰來說說家鄉路的特點是?特色6、同學們,我們對廣州(海珠區)又了解了多少?*(我們先4人小組討論、交流一下好嗎?把你在課前收集的一些資料,拿出來和同學一起班級交流吃的、穿的、學的(文化)、玩的(旅游)、看的、面積、人口、交通、名人、特色產業等。*小結:是呀!我們的家鄉真的了不起。家鄉有那么多值得驕傲的地方。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家鄉人,此時此刻你有什么心里話想對大家說?(歡迎您,到我的家鄉來)板書:請到我的家鄉來*站起來自豪地笑一笑1、廣洲的歷史這么悠久,廣洲的今天如此輝煌,廣洲的未來將更美麗。今天我們每個同學都說了很多家鄉值得驕傲的地方,明天我們將為家鄉做些什么呢?2、學生交流。(保護環境、努力學習、宣傳廣洲、建設廣洲、綠化廣洲等)(1)同學們交流各自的想法、愿望、決心和信心。(2)閱書20頁:家鄉是看得見的祖國,祖國是一個擴大了的家鄉。一個深受祖國的人是永遠不會忘記養育自己的家鄉;一個銘記家鄉的人是會為祖國承擔一份責任、貢獻一份力3、激情:同學們,就讓我們從今天開始行動吧!通過大家的努力,我們的家鄉一定會更加美好,到時會有更多的朋友到我們的家鄉來,走走、看看。四、回憶第一單元學到了哪些內容(觀察了家鄉,學習了4個副方向,完成了觀察記錄,按照不同方向為家鄉作畫,介紹了不師:我們也可以學課本第21頁的小朋友一樣,把學習成果匯集起來,裝訂成冊。課后延伸。家鄉集。第二單元家鄉的故事(12課時)單元目標態度從家庭生活、學校生活及家鄉生活的體檢和今昔對比等活動中,感受生活的延續和所發生的巨大變化。深化尊重歷史,珍惜今天享有的一切,以及熱愛家鄉的積極情感,提升可持續發展及環境保護的意識。在各種學習活動的互動中,體會探究、比較、合作的價值,勤于思考,樂于與同學們共同學習。能力能夠對具體事物進行探索、比較、分析,得出合乎事物發展邏輯的認識,能夠與同學們合作完成學習任務。愿意在學習活動中積極發表自己的認識和看法,能夠較為客觀和公正地認識過去,看待今天。學習在尋找資料和搜集處理資料的過程中選用相關的、有價值的對象。知識知道家庭、學校和家鄉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在歷史上的真實面貌,了解家鄉的一些文化特色。了解年表在表達歷史變化過程中的作用,學會制作簡單的年表。知道一些與水有關的環境保護知識,對家鄉水的狀況有一些具體、實際的了解。重點知道家庭、學校和家鄉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在歷史上的真實面貌,了解家鄉的一些文化特色。難點能夠對具體事物進行探索、比較、分析,得出合乎事物發展邏輯的認識,能夠與同學們合作完成學習任務。單元結構家鄉人生活的變化展覽室里的故事多學校的變化真大呀生活中的智慧家鄉的故事“家庭尋寶”中的發現從家里帶出來的歷史今非昔比的廚房家鄉名稱的來歷說不完的家鄉故事家鄉水的故事主題一展覽室里故事多課題1.家鄉人生活的變化(2課時)1.增進尊重歷史、珍惜今天生活的積極情感。2.掌握通過比較、分析認識事物發展的方法。3.感受家鄉人生活的巨大變化。感受家鄉人生活的巨大變化。1,課前收集自己家庭居室的新舊照片,一些留有過去生活痕跡的票證等,長輩用過的生活用品等。(學生)2,讓學生向家長介紹本課程,并設計調查提綱,請學生按小組有目的地去訪問家長。(教教學時間:二課時。第一課時一,揭題導入。1,師:同學們,這一個單元我們一起搞一個“家鄉人們生活變化史展覽”,好不好?2,那么我們怎樣來搞好這個展覽呢?應該考慮到哪些情況呢?二,小組探究。1,師:讓我們按學習小組來自由地討論探究一下吧!2,分組:按照吃、穿、住、行四個方面將學生進行分組。3,小組討論如何展示,如何布置展示臺。4,小組分工。(寫介紹、講解、展示等到)5,小組交流一下各自的準備。三,教師小結并引導。1,肯定學生們所取得的成績,特別注意把有特色、效果顯著的小組的優點展示出來。2,提醒和要求學生們要盡心盡責,并且要抓緊時間完成必需的補充調查和搜集等。第二課時一,展示前的準備。各小組為展示準備三分鐘,教師在此時間內與各小組商定展示的布置方式。如將教室的桌椅進行整理等。二,展示的發表。1.展臺的布置:展示的物品可按教室的四面進行張貼和擺放。2.講解:各小組的小講解員依次向全班同學講述自己小組的展出物品。3.接受觀眾提問。三,評價1.學生評價。2.教師總評我們家鄉人生活的變化是巨大的?,F在,人們的生活用品越來越豐富,生活質量有了很大的提高,這是我們國家實行改革開放政策的結果,也是一代又一代家鄉人辛勤勞作、努力創造的結果。我們今天的生活來之不易,一定要珍惜,要和家長一起,為不斷提高生活水平共同想辦法,出力量。四,延伸。請同學們把自己的體會最深的感受寫成一句話,制作成“感想卡”。先在同學中間相互交流。然后帶回家向家長作反饋。課題2.學校的變化真大呀教學目標1、了解學校的過去,通過探究學校的歷史,感受學校的變化與進步。2、在了解和研究學校變化的活動中增進對學校生活的情感。3、從對學校過去和現在的對比中理解家鄉的變化。4、嘗試合乎邏輯地思考和表達對事物的看法。教學準備1、教師收集一些反映學校新、舊面貌的圖片或照片。2、請學生認真觀察自己熟悉的學校,對學校有個比較完整、細致的了解。3、請學生向自己的長輩調查、了解他們小時候學校的情況。教學過程1、出示一組以前學校的圖片。同學們,我們一起來看一下這些圖片,猜猜看這是哪個地方?(學生觀看圖片)2、對啊!這些就是我們以前學校的照片。有些同學可能很奇怪吧!我們學校的過去是怎樣的?想去了解一下嗎?好!今天我們就要穿越時空一起去老學??匆豢?。二、學習考察方法1、為了更好地能感受現在與過去的變化,我們今天還要學習制作一張年表。2、怎樣做這張年表,我們一起來看看小文和妞妞是怎么觀察自己學校歷史變化的。她們發現了什么?得到了怎樣的啟示。(1)、兩人一組自學書上第29到31頁。(2)、交流討論研究方法:小文和妞妞搜集了哪些資料?們小時候的學校是怎么樣的,聽長輩們談小時候對學校的回憶,搜集了一些圖片資料。三、探究我們的研究方法1、討論課前作業:對學校的歷史變化了解多少發現了什么?2、小結作業:可以抓住某一方面進行對比。學都在運用一種對比的方法。這些都是我們要做的年表的重要方法。四、學習制作年表討論活動步驟:(1)、了解并記錄爸爸、媽媽小學時的學校條件。(2)、將記錄整理,模仿教科書的表格制作年表。(討論表格中的橫向中的項目:上課、下課,課桌椅,黑板,教科書,人數,電燈……)(3)、課后四人一組,完成設計自己的年表,比一比哪一組的年表最詳細、最整潔大方。1、學生小結本課收獲2、教師小結:通過這節課,我們了解了學校的過去、現在,我們不禁在感嘆:我們的學校變化真大呀!家鄉在變化,我們的學校在變化,我們應該珍惜現在的幸福生活,努力為家鄉的變化而貢獻自己的力量。課題3.生活中的智慧教學目標1.模擬使用過去的生活用品,體驗生活的變化與進步。2.通過體驗活動,感受普通勞動者的智慧,培養尊重勞動和勞動者的情感。3.認識簡單的實物年表,理解年表的作用,學習制作簡單的年表。教學準備1.教師搜集過去的日常生活用品。例如,暖被子用的湯壺、捅爐子用的火筷子、蒲扇、水瓢等。準備一兩種供小組體驗活動時使用的舊式生活用品。如大盆、搓板等。2.學生搜集過去的日常生活用品。詢問家長,教科書上呈現的東西和自己搜集的舊物品,它們分別屬于什么歷史年代,有什么用途。有條件的學生還可以把調查、訪談時的對話做記錄或進行錄音。教學時間1課時。1.請學生閱讀教科書第32頁的課文。2.讀后發表意見:平時你見過這些東西嗎?你知道這些東西的用途嗎?2.說一說:每一橫排中的內容是什么?(同一類用品)最上面的小標題說明什么?(不同時期)五.討論你剛才使用了什么用具,有什么體驗?結合年表談一談自己的感受。(引導學生理解,這些生活用品今天用起來可能覺得不是很方便,甚至有些笨拙品之前是更加笨拙、更加不方便的用具。)主題二從家里帶出來的歷史課題1."家庭尋寶"中的發現1、知道小人書是過去孩子們最重要的課外讀物。2、通過小人書與今天兒童讀物的對比,體會歷史的發展。3、增強讀書興趣,提高閱讀和語言表達能力。教師準備:課前盡可能多地搜集年代久遠一些的電影故事、歷史故事等,同時準備幾張寫好分類名稱故事、歷史故事等,盡可能保證每兩名學生能夠拿到一冊。時教學間:一課時一、導入1、請學生閱讀并欣賞教科書第36頁的文字和照片。2、教師提問“這些學生在欣賞什么?從他們搜集到的這些東西中你們想到了什么?”習和生活用品,通過了解、研究這些東西的用處來歷等,進一步了解歷史。3、請學生將自己搜集到的舊小人書擺放在課桌上,請一兩名學生介紹一下自己是如何二、體驗活動讀,時間大約為20分鐘左右。待全班學生都看過后,互相講一講書中的故事,或給同桌介(1)以小組為單位,學生將自己帶來的小人書擺放在一起,并任選一本,要愛護書,(2)請學生看一看,小人書屬于哪一類,看一看書的扉頁和版權頁,說一說都發現了什么(這本書是哪一年出的,作者是誰,價錢是多少)。(3)請學生默讀自己選好的小人書,并思考,這本書講的是什么故事,你是否喜歡,選出你最喜歡的部分準備介紹給其他同學。(4)小組匯報。簡要介紹自己閱讀的小人書,講一講自己的讀書體會。(5)將小人書進行分類。師提示學生:“你們從這個活動中想到了什么?”三、全班討論1、對今天的體驗活動有什么感想?這些“古老”的小人書和你們今天讀的書有什么相同之處和不同之處?過去的孩子們特別喜歡看小人書,你們知道是什么原因嗎?2、最好找到一兩種家鄉或和家鄉歷史有關的書,介紹給同學,并以書中的故事為例,四、總結請學生閱讀教科書第37頁樂樂的話,教師要引導學生明確:“小人書雖‘小',但是從五、課后延伸1、給家長講一講自己在課堂上看的是哪一本小人書,誰帶來的,并問一問家長是否看2、向家長或成人了解他們童年時常玩的游戲,讓他們談一談他們小時候與小人書的故4、將小人書在教室里保留一段時間,以便于學生在課間閱讀。課題2.過去的游戲真有趣教學目標教師:1.課前布置了解作業.3.按照小組數目印制傳統游戲規則.學生:1.向家長或其他成人了解一些傳統游戲的玩法、規則.2.準備好自己所玩游戲的用具.3.了解他們為什么喜歡這些游戲.教學過程第一課時1.同學們,你們平時都玩些什游戲?最喜歡玩什么游戲?(簡單2.老師談自己小時候的一些游戲.3.檢查課前布置的了解作業:請講講家長或成人們小時二.閱讀書本①說說大人們小時候都玩些什么游戲?②今天同學們玩的游戲和過去有什么不同?2.小組討論.有什么玩什么。在那“空曠”的年代,有的是大片的空間和泥土。②過去的游戲,大都是集體參與的。③男孩的游戲雄赳赳氣昂昂充滿火藥味,非要決出勝負不可:滾鐵環、抽陀螺、⑤男女不限:玩泥巴、吃野果子……規則!①簡介規則.③分發游戲規則.1、過去的游戲好玩嗎?1、去現在游戲的聯系?你們互相交流一下自己的感受.二.交流活動②為什么那時候的孩子喜歡玩這些游戲?④哪些游戲我們現在還在玩?有了什么新的變化?3.匯報.三.整理小結.2.小結:游戲隨著人們生活的變化而變化,不同的時代有不同內容的游戲.但過去的很多游戲至今還吸引著我們,并給我們帶來快樂.健康活潑的游戲會給我們的童年使我們從中體驗到伙伴之間的友誼和快樂.1.完成書本40-41快樂的游戲體會.游戲規則資料1.教參79-81頁.2.補充圖片及資料.1.、滾鐵環熱氣騰騰的中午,滾鐵圈的男孩子開始鬧騰。鐵圈在石板路上賽跑:舊石板,比麻子臉還坑洼;鐵環爬過,總要輕輕跳起,要用鉤子穩住?;锇閭冞吪埽吇ハ鄠魇凇懊卦E”——快跑、快跑,跑得快,鐵環就不會倒!男孩子穿著膠底鞋,在滿是青苔的石頭上跑來跑去,沒有人會擔心摔倒!2、玩泥巴原料上來說,隨處可見的黃泥巴自然等而下之,而須從農村池塘里,甚至河里挖出來的青泥才是上等原料。尤其是做槍,青泥做出來的實沉、結實、質地細密,據說放到火里燒能燒出玄鐵的顏色,逼近真槍的手感,而黃泥做出來的,則質感疏松,掂在手里不僅沒有沉甸甸的感覺,而且粘手.平常玩的都是黃泥,從院子哪個角落里挖出來,用水一和,在水泥地上使勁摔打折騰,等水分蒸發,便可塑造成型。包子、花卷、油條、餃子是常見的題材,坦克、大炮、碉堡則是另一不可缺少的題材3、打游擊打游擊的第一場激烈戰斗往往發生在推選誰做壞蛋的時候,那個被千夫所指公認是壞蛋最佳人選的小伙伴,總也無法面對現實,總要臉紅脖子粗地爭辯一番,若一時語塞,常常吼一聲“我不跟你們玩了”,然后,委屈地掉頭而去。此時,會有兩種情況出現:一是,掃興之余,這群革命小戰士只好對著遠處的短墻、柴垛之類的虛擬目標發動進攻。或匍匐爬行,或急促小跑,不時隱藏于樹后、水泥管里,這隊“包袱、剪子、錘”,每次的贏家,就有權優先挑選“部將”,如此重復,直至雙方各4、畫丁老頭一個丁老頭,買了兩雞蛋,人家說三毛,他說是四毛……這些元素在他的筆下拼湊出來,就是那個時代最著名的虛擬人:丁老頭5、“貼大餅所有人圍成大餅狀,兩人一組前后站立,游戲從兩個人追逃開始。逃的人可以在任何時候“貼”在一組人的前面,于是這個三人組最后的那個人就必須逃跑。如果還沒"貼"上大餅就被逮到,就得反追別人……課題3.今非昔比的廚房教學目標1、了解三種不同的家庭廚房及其特點,理解廚房在變化中體現出的生活的進步,學習從具體、細微之處觀察和感受社會的進步。2、從不同的廚房中了解人們生活的不同狀態,了解人們的家庭生活設施隨著時代的變遷發生了怎樣的變化。3、學習合乎邏輯地思考和表達。教學準備1、請學生提供一些自己家廚房現在的照片,以及學生自繪的景觀圖、平面圖。2、農村學生可以在村子里看一看幾家條件不同的廚房。3、教師整理、編輯一些關于廚房變遷的資料供教學使用。教學時間1課時一、導入。“今天,我們一起來認識和了解一下家家戶戶都有的廚房。同學們對于自己家現在的廚房可能很熟悉,不過,對于過去的家庭廚房就不是很了解了。你對你們家過去的廚房了解多少呢?你知道你們家過去的廚房里有哪些什么東西,這些東西各有什么用處,你們想知道嗎?今天老師就帶大家去認識一位老奶奶經歷的三種不同的廚房。”二、深化擴展,進一步了解廚房里各種設施的作用,深入了解過去的廚房。1、你們想參觀一下老奶奶家的廚房嗎?現在我們跟著攝影師的鏡頭一起去參觀一下老奶奶小時候她家的廚房。課件出示那時的廚房照片。為什么灶臺旁邊還要放一口大水缸?為什么灶臺壘得那么大?為什么要拉風箱?為什么要燒柴草?3、課件出示老奶奶年輕時她家廚房的圖片。人們怎么樣使用爐子?用爐子做飯的情景是怎么的?爐子與灶臺有哪些不同之處?爐子做飯還有哪此令人不滿意的地方?4、課件出示老奶奶家現在的廚房。欣賞并自由討論。三、緊密聯系實際,深化認識1、看看你們家的廚房里有什么?2、學生多媒體上展示自己家廚房的照片(景觀圖、平面圖),邊展示邊說。3、討論:你家的廚房有哪些便利的地方?還有哪些地方需要改進1、進廚房幫助媽媽做一次飯。2、向家長或其他人了解自己家鄉街巷、古樹、古跡等的來歷?!皬膹N房的變化中,我們可以聯想到什么?”請學生針對這一問題發表自己的看法,教師進行簡單的概括。主題三說不完的家鄉故事課題1.家鄉名稱的來歷教學目標1、增進學生熱愛家鄉的情感。2、感受家鄉歷史的悠久以及獨特的傳統。3、了解家鄉的名稱是怎么來的,從中探究家鄉的有關歷史。教學準備1、師生共同搜集有關本地(村、組)名稱的來歷或傳說。2、向自己的長輩了解自己家鄉在古今歷史上的英雄人物或在各方面做出過成績的人物。教學過程1、同學們,上節課老師和大家一起回到過去,見識了以前的廚房。今天,我們又要踏來的?2、我們生活的村的名稱,小組的名稱,課前老師請同學們回家去問過了爺爺奶奶,你知道這些名稱是怎么得來的嗎?3、家鄉的名稱,有的根據地理位置而得名,有的是由于此地的著名人物而得名,還有二、閱讀討論,匯報交流(一)、了解家鄉美麗的故事或傳說1、自由閱讀書本第44~45頁的照片和文字。思考:我們的家鄉有什么美麗的故事或傳說?2、組交流討論。評出一個大家熟悉的地名來歷,小組成員一起補充完善,選出一名播報員。3、指名向全班同學播報。其余組的同學在聽后,可以就不懂的地方要求這位同學解答。4、集體評選出一名最佳播報員。(二)、了解家鄉的名人名事1、除了地名外,家鄉還有很多可以反映過去的歷史事物,如古樹古廟古井等,或者還有其他在古今歷史上的名人,大到全世界知名,小到本村小有名氣,都可以作為歷史見證,我們可以通過我們長輩的口中或眼中,了解這些不能遺忘的歷史。2、小組整理課前要求調查的相關資料,交流討論,選出一名播報員。3、討論交流,評選第二輪最佳播報員。三、討論延伸1、在這么多的名人名事中,如果要選出一個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你會選誰?請說說你的理由?指名回答。2、同樣,這么多的文物古跡中,要你選出你認為最能代表家鄉的文物,你又會選哪一樣?(如果村里沒有,可以拓展到海寧市這個范疇)指名回答。四、小結本課我們的家鄉,在歷史的長河中雖然不是那么顯赫,但同樣是不可忽視的,我們祖祖輩輩生活的這塊土地,記載著千百年的滄桑,而如今,需要我們這些未來的生力軍,從小打下堅實的人格和知識基礎,將來續寫我們家鄉的輝煌。五、家庭作業向自己的長輩匯報今天的學習內容,和家長再次回顧嘉錫拿過的歷史。課題2.家鄉水的故事第一課時1、了解家鄉有關水的發展變化的歷史。2、感受水與家鄉人生產、生活的密切關系。3、感受水的寶貴,對水資源持珍惜的態度。教師:準備水的用途的照片或圖片。學生:準備水的用途的照片或圖片,聽長輩講一講過去是如何取水的。水是人類生存的必要條件,家鄉人的生產和生活每天都需要大量的水,人們對水的利用也經歷了一個過程。1、學生閱讀、欣賞書本46、47頁的文字、照片和圖片。2、從家鄉水的故事中,我們可以了解到,人們在飲水、用水方面發生了幾個方面的變化,請你們說一說我們家鄉水的變化情況,尤其說說取水方面的今昔變化。3、全班交流。1、學生閱讀、欣賞書本48頁的文字和照片,邊看邊思考,如何理解“隨著社會的發展……水變得越來越寶貴了”這句話。2、全班交流。3、小組討論:為什么現在總在提倡要節約用水?教師鼓勵學生在討論中運用自己搜集到的資料。4、全班交流。從我們了解的關于水的故事中,不難體會到家鄉水的變化歷史,認識到水對家鄉人的重要?,F在我們用水比過去方便了許多,飲用水質量比過去大大提高了,但要時時考慮到水是可利用的有限資源,不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所以節約用水對每一個家鄉人、對全人類都是十分重要的。第二課時1、了解家鄉生產和生活用水的來源情況。2、知道由于許多人付出了勞動,才有了潔凈的自來水,感受家鄉人為爭取潔凈水源而付出的努力和成效。3、了解并思考樹木和綠草對水資源的重要作用。4、認識水污染對家鄉人生產和生活的危害。教師:1、盡可能準備關于家鄉生活用水的水資源及流程情況的錄像、圖片等資料。2、搜集關于家鄉自來水工程的照片或圖片。學生:請家長領著沿家鄉河流走一走,實地了解一下家鄉水的來源情況。教學過程:水是家鄉人生產和生活的命脈。家鄉人對于水有著特殊的感情,世世代代都在為爭取足夠的潔凈用水而奮斗。過去我們的長輩為了得到寶貴的水,有的打井、挖渠,有的建水庫積蓄泉水和雨水供人們生活使用。經過祖祖輩輩的努力,如今我們的用水條件越來越好了。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一看,我們使用的自來水是從哪里來的?二、辨析、討論:1、請同學們閱讀并欣賞書本49頁文字和照片,觀看反映家鄉水源的錄像資料。2、通過觀察,大家不難看出,自來水不論是來自水庫,還是來自地下,在進入千家萬戶之前都經過了許多人的努力。3、結合書本上介紹的內容和錄像以及你們的了解,想一想為了人們能夠使用上自來水,有哪些人付出了自己的勞動?4、自來水從積蓄水源到用戶使用,經過很多道工序和很多人的辛勤勞動。人們在使用水的過程中,也會對清潔的自來水造成威脅。為此,大家通過共同努力來保護我們賴以生存的潔凈的水資源。5、閱讀50-52的圖文,分小組談一談自己的感想。若發現有困難可以教師提供幾個具體的問題供討論、參考:人們生產和生活中使用過的水流到哪兒去了?自來水為什么要鋪設地下管線?我們的家鄉在自來水工程的建設上有什么新成就,還有哪些不盡人意的地方?你對家鄉自來水建設有什么好建議?6、污水是怎樣被處理的?結合51下圖理解。因此,我們更應尊重那些為了人們能夠飲用到清潔的自來水而辛勤工作的人們;要正確處理使用過的污水;要注意多種樹、愛護樹木,以保護水源。第三課時教學目標:1.了解家鄉人們節約用水方面的成就。2.強化學生珍惜家鄉水的情感和態度。3.促使學生形成節約用水的習慣。教學準備:1.教師按照班級的小組數目,準備小實驗所需要的水槽、海綿、杯子等物品。2.學生調查好有關家鄉人們節約用水的情況。教學過程:1.通過上節課的學習,同學們了解到生活污水經過污水處理廠的處理,還可以被人們再次利用,現在這種做法將普遍推廣,你能說說為什么嗎?2.學生思考交流,鼓勵學生尋求與節約用水有關的多種答案。1.教師按照小組數目,分組交流調查家鄉人們節約用水的情況。2.全班交流。三、觀察閱讀討論。1.觀察第53頁的三張照片,理解新舊不同的用水方式,說一說差異在哪?2.讀一讀虎子的話,引導學生思考如何科學、合理地用水。3.討論:如果沒有水會怎么樣?1.做到保護水源,就要多種樹,愛護樹木,它們兩者有關系嗎?做一做實驗。(1)發給每組實驗用具;(2)把水槽一端置于杯中;(3)用另一杯子盛水直接倒入水槽,觀察是否全部流入下面的水杯,流了多長時間;(4)將下面水杯倒空,并在水槽中間部位放置海綿;(5)將另一杯同量的水倒入水槽,觀察是否全部流入下面的水杯,流了多久。2.討論明理。(1)組織學生討論兩種結果進行比較,說明什么?(2)教師引導學生認識到海綿模擬的是草根和樹根,它們在土壤中就像海綿一樣吸收水分,因此種樹種草可以防止水土流失,起到涵養水源的作用。五、學習展示。1.通過本單元的學習,對家鄉水問題有了更深的認識,也知道了怎樣保護水資源,請同學們自創幾條關于用水的警句或提示語,做個節約水的小小宣傳員,要寫出自己特點的話。2.分小組討論書寫。3.交流評選優勝獎。教師對學生的體驗活動給予肯定,希望學生把對家鄉水的認識轉化為實際行動,從我做起,從身邊做起,做好小小宣傳員,為家鄉的發展出力。第三單元家鄉,我為你驕傲態度通過認識和了解家鄉的歷史與文化,進一步形成家鄉的要領體會到自己是家鄉的一員,加深對家鄉深層次的了解,增進對家鄉的情感和建設文明富裕的家鄉的愿望,樂于在學習活動中積極發表自己的看法。能力能夠科學地運用各種科學方法了解家鄉的歷史與文化,對學習活動中獲得的資料能夠進行一定的整理分類、比較、分析,并得出正確的結論。學會與同學合作完成學習任務,能夠較為正確、客觀地評價自己或他人的學習所得。知識了解家鄉的歷史文化以及家鄉人為家鄉的發展所做出的貢獻,知道鄉音鄉情、鄉風鄉俗的區域性特點,認清陋習對健康文明生活的危害。重點了解家鄉的歷史文化以及家鄉人為家鄉的發展所做出的貢獻,認清陋習對健康文明生活的危害。難點對學習活動中獲得的資料能夠進行一定的整理分類、比較、分析,并得出正確的結論。單元結構從家鄉看祖國家鄉人的智慧傳統與進步來自不同家鄉的文化瑰寶鄉音鄉情家鄉,我為你驕傲扎根在家鄉的傳統鄉風鄉俗快樂的節日生活建設文明富裕的家鄉遠離陋習追求文明可親可敬的家鄉人主題一從家鄉看祖國1、幫助學生進一步了解家鄉的歷史與文化。2、知道家鄉的發展是家鄉人辛勤勞動和奮斗的結果。3、學會調查,并能在調查中知道怎樣收集、記錄、整理及運用資料。重點、難點學會調查,并能在調查中知道怎樣收集、記錄、整理及運用資料教學時間:1課時調查家鄉的歷史與文化。教學活動過程:同學們,通過前面幾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了自己的家鄉名稱的來歷,也了解了家鄉的水的故事……除了以前大家了解到的家鄉的情況,同學們還想知道些什么?讓我們大家一起來探究吧。教師根據學生回答板書:歷史人物、風土人情……。(如1、我們的家鄉還有哪些著名的歷史人物?我們家鄉有哪些名人?2、東山的傳說是真的嗎?3、為什么我們的皮衣世界聞名?4、我們家鄉能成為聞名的旅游區嗎?)二、教師組織小組進行討論。1、同學們提出了這么多的問題,都非常想了解家鄉的歷史與文化、風土人情及家鄉發展的現狀。請同學們想一想,要想知道這些問題,可以通過哪些途徑完成這一任務呢?在完成這一任務時,我們應該做些什么準備呢?如何獲得有用的資料呢?2、組織小組進行討論,每個小組分別確定好小組長和記錄員,分別是組織討論和記錄講座的內容。教師進行巡視,根據實際需要進行個別指導。1、各小組由推選出來的組員代表自己小組介紹討論的結果,教師黑板上做必要的記錄。(板書:參觀、訪問、調查、制定計劃、設計調查內容……)2、閱讀教科書上第54——57頁的課文及圖畫,讓學生說說還有什么方法有利于收集各種有用的資料。四、嘗試:制定一份“調查家鄉歷史文化發展的計劃”。1、如果要去調查我們廣州的六榕寺,那么,我們主要調查哪些內容?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調查時間、地點、建造年代……。2、出示教師設計的表格:調查廣州六榕寺歷史文化發展的計劃調查地點調查時間調查方法建造年代當年建寺的目的該建筑對廣州的影響3、學生提意見:表格設計是否合理,是否還可作什么修改?建議學生充分利用課余時間或節假日,去參加一個調查活動。根據居住地的遠近,以小組為單位,確定一個調查地點,設計好調查的表格進行調查。課題1家鄉人的智慧教學目標:1、通過了解家鄉日常用品的發展歷程,體會家鄉人的聰明才智。2、了解家鄉名人、普通勞動者對家鄉的貢獻。4、學會建立名人檔案。家鄉人的智慧教學時間:一課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開展調查,每個小組分別調查:(1)一種體現家鄉人智慧的生活用品(如皮革,窗簾,彩燈)寫好調查報告。(2)查閱一個家鄉名人的詳細資料,寫一篇演講稿。(3)帶來收集到的相關資料,如產品實物,攝影照片,采訪錄音等。1、導入問了哪些人?查閱了哪些資料?在調查中有哪些感受?閱讀教科書上第58頁的課文,把調查結果引導到“家鄉人的智慧”這一主題上來。2、家鄉的生活用品?!霸谶@次調查活動中,同學們都付出了很在的努力。下面,請各組把你們的調查(1)、小組探究。A、小組交流調查到的“體現家鄉人智慧的產業”方面的材料。(小組交流要確保每個學生都能把自己的調查情況在小組中展示出來。)B、討論以什么方式向全班匯報,匯報形式要有自己小組的特色。(2)各小組匯報學習成果。結果用你們組喜歡的方式向大家匯報出來。”老師組織學生進行評議,將評議的落腳點放在家鄉人勤勞、智慧、創造這一主題上來。如果有些學生帶來了某些日常的生活用品,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講明用途,在哪些方面為我們提供了方便,這一創造發明能否運用于現代生產中。3、家鄉的名人。閱讀教科書上第59頁的課文,并引導:在課文中我們了解到,在樂樂的家鄉的歷史上出過有名的中醫大夫華佗,他的主要貢獻是發明了針灸和麻沸散。請同學們想一想,在我們的家鄉的歷史上出現過哪些名人呢?(1)演講比賽,通過演講介紹家鄉的名人。講完一個名人允許其他同學進行補充。(2)填寫家鄉的名人簡歷。(填在課本上)(3)集體討論如何出版一冊“家鄉名人錄”。4、談感想。今天,我們對家鄉人為家鄉發展和進步所做出的貢獻有了進一步的了解,請同學們談一談對此有什么感想;面對這么多偉大的人物,你自己又有什么打算?課題2.傳統與進步1、了解傳統與進步的含義,懂得進步是以傳統為基礎的道理。2、學會用比較的方法分析事物發展的過程。1、了解家鄉有哪些傳統的手工業,其現狀如何。2、教師收集一些有關襪子的文字、圖片、實物資料,以備課堂交流活動中使用。教學時間:一課時1、看資料。(有關襪子的文字、圖片、實物資料)2、這是老師收集到的學校附近的襪廠的資料,說說你從中了解到了什么?引導學生注意以下幾個問題:企業有多少職工?年產量是多少?年創利稅是多少?它在家鄉發展過程中起到了什么作用?邊說師邊板書:職工人數:年創利稅:對家鄉發展的貢獻:1、剛才我們看了老師收集到的學校附近的襪廠的資料,這是一個現代化的企業。其實襪子是我們家鄉的傳統工業,很早就有了。出示舊的襪子的實物和襪廠的圖片。你還知道哪些我們家鄉的傳統工業?如:剿絲、絲綢、制革……2、閱讀并欣賞教科書60—63頁的照片和課文。了解傳統的陶瓷生產和現代工業中的陶瓷生產。結合課文和自己收集的資料,討論以前家鄉傳統工業的生產狀況和現代企業生產有哪些區別?小組長在討論時做好記錄。1、各小組根據討論結果向全班匯報。2、教師歸納板書:現在:生產技術先進主要靠機器產量高程給我們帶來許多的思考,學了課文,你有什么感想呢?請你寫下來?,F在企業的產量雖然提高了,但也有新的問題出現,課后可以繼續調查。課題3來自不同家鄉的文化瑰寶教學目標2、通過欣賞不同的文化瑰寶,感受民族文化的博大,增進對家鄉和民族的情感。教學準備1、教師:海寧名勝古跡的錄像片或幻燈片;搜集家鄉文化遺產的相關知識。2、學生:搜集祖國的文化遺產的有關圖片;了解家鄉的名勝古跡,并搜集相關資料。教學時間二課時教學過程課時目標1、通過對不同家鄉文化瑰寶的了解,激發學生愛祖國、愛家鄉的情感;2、欣賞文化瑰寶,讓學生初步體會其藝術魅力,感受民族文化的博大。活動過程(一)激情導入1、中國是一個文明古國,有著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勤勞善良的古代勞動人民給我們留下了許許多多的文化瑰寶。(板書文化瑰寶)2、你知道“文化瑰寶”嗎?說一說。(理解含義:人類在社會歷史發展過程中留給后(二)欣賞文化瑰寶,感受藝術魅力。1、閱讀課文,用一句話贊贊圖片上的內容??梢允钦n文上的句子,也可以是自己知道的相關知識。(板書來自不同家鄉的)課前你找到了哪些文化遺產的圖片?展示自己的圖片,并向同學介紹介紹。合作學習,先在3、觀看廣東名勝古跡的錄像片或幻燈片。4、暢談感受??戳私榻B后,你有什么想法?請你說一說。5、同學們,我們廣東是一個人杰地靈的好地方。你知道我們的家鄉有什么文化瑰寶?6、說說廣洲的文化瑰寶。(三)試寫簡介1、參照自己或同學搜集到的家鄉的名勝古跡的圖片和文字資料,試著寫寫家鄉名勝古(四)家庭作業把寫好的家鄉名勝古跡的簡介抄寫整齊,并配上照片或圖畫。資料一中國長城1987年12月長城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中國的長城是人類文明史上最偉大的建筑工程,它始建于2000多年前的春秋戰國時期,秦朝統一中國之后聯成萬里布達拉宮始建于公元7世紀,是藏王松贊干布為遠嫁西藏的唐朝文成公布達拉宮始建于公元7世紀,是藏王松贊干布為遠嫁西藏的唐朝文成公主而建。在拉薩海拔3,700多米的紅山上建造了999間房屋的宮宇-—布達拉宮。宮堡依山而建,現占地41萬平方米,建筑面積13萬平方米,宮體主樓13層,高115米,全部為石木結構,5座宮頂覆蓋餾金銅瓦,金光燦爛,蘇州城歷史悠久,私家園林始建于公元前6世紀,清末時城內外有園林170多處。為蘇州贏網獅園、怡園等。以中國山水花鳥的情趣,寓唐詩宋詞的意境,在有限的空間內點綴假山、樹木,安排亭臺樓閣、池塘小橋,使蘇州園林以景取勝,主題二扎根在家鄉的傳統課題1鄉音鄉情教學目標1、了解起源于家鄉的民間藝術及起特點。2、了解民間藝術與家鄉人的性格、思想情感及勞動生活情況的關系。3、深化對民間藝術的認同感。教學準備1、搜集一些反映自己家鄉和其他少數民族地區民間戲劇、音樂舞蹈的錄象、錄音資料。學生向家長了解一些地方戲曲及民歌。2、學生搜集一些自己家鄉和其他地方的傳統手工藝品。教學時間1課時教學過程我們每個人都為家鄉有著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而深感驕傲。那么,你是否了解家鄉的民間音樂呢?它可是我們家鄉人的性格、思想、情感的體現,也是最能反映家鄉的風土人情和生活狀況的。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鄉音鄉情。1、教師播放不同地區的民歌與舞蹈:廣東的粵劇,浙江的《采茶舞曲》、安徽的《鳳陽花鼓2、學生欣賞并說說對不同音樂的感受。3、學生說說剛才聽到的美妙的樂曲中有哪些樂器在演奏?教師出示嗩吶、馬頭琴、二胡等部分民間樂器的圖片,并適當加以介紹。4、說說哪一段音樂是自己家鄉的民歌,其他的又是哪些地方的?5、欣賞不同地區的戲曲:浙江的越劇、安徽的黃梅戲、東北的二人轉。6、教師小結:民間音樂是家鄉人的性格、思想情感的真實反映,7、能體現家鄉的風土人情和生活狀況。三、欣賞民間工藝品1、由于每個地方的生活狀況是各不相同的,因此各個地方的手工藝品也是各種各樣的。學生說說家鄉海寧的手工藝品并實物出示。2、我們每到一個地方旅游都會帶回一些當地有特色的工藝品。學生在實物投影儀上展示各地工藝品,說出其名稱、樣子、制作材料和制作方法。(泥人、布貼畫、麥秸畫、刺繡、彝族香袋等)3、教師出示根雕、葫蘆雕刻等民間工藝品的圖片,簡單介紹其制作過程。加深學生對民間藝術的了解,激發其熱愛之情。4、教師小結:這些民間工藝品體現了當地人們的智慧,也發展了當地的經濟。真是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哪!1、大家欣賞了這么多精致的手工藝品,想不想試著自己動手做一個呢?2、仿照同學們介紹的制作過程,小組合作制作一件喜愛的手工藝品。3、展示學生的作品,大家欣賞、評價。教師分別授于“最佳創意獎、最佳合作獎、最佳巧手獎”等稱號,以示鼓勵。1、說說學了今天的課,有什么收獲?學生暢談。2、教師小結課題2鄉風鄉俗教學設想:廣東歷史悠久,形成獨特的風俗人情。通過說說家鄉的風俗主題班會,使學生了解家鄉的風俗、人情,激發學生熱愛美、熱愛家鄉的思想感情,并從中得到人文的滋養、審美的陶冶。學生能用自己的形式表現家鄉的風俗、人情,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語言的表達能力、表演能力以及收集相關資料、信息的能力。教學目標:1、了解家鄉的風俗人情。如劃龍舟、元宵迎燈會、唱粵劇等。2、在教師指導下,收集相關資料,培養學生整理信息的能力。3、激發學生熱愛美、熱愛家鄉的思想感情,并從中得到人文的滋養。教學準備:1、督促學生在課前利用業余時間向長輩了解家鄉特有的風俗和文化。2.教師應提前查閱一些相關的文字資料。教學時間:一課時教學過程:一、談話導入同學們,我們廣東人杰地靈,歷史悠久,形成自己獨特的風俗人情,今天我們來說一說家鄉的風俗、人情。二、學生說一說家鄉的風俗1、分小組討論交流,廣東有哪些風俗習慣?1、小組選派代表上臺介紹家鄉的風俗習慣。1、圖片介紹家鄉的粵戲,學生通過圖片介紹粵戲特點、風格以及唱腔,有哪些劇目。另外組的學生補充介紹。2、介紹龍舟節假日,說一說為什么形成這個風俗?請跟著家長去看過的同學說一說當時3、介紹元宵迎燈,圖片出示迎燈場面。學生介紹家鄉的燈文化,通過實物圖片等介紹。4、介紹花市、廟會,讓學生說一說花市的情況及廟會、佛事等活動三、除了這些,你還了解廣東有哪些風俗習慣嗎?學生上臺講并展示收集到的資料。四、出一期宣傳家鄉風俗、人情的宣傳報1、分小組整理資料2、設計宣傳小報3優秀作品課外展示課題3快樂的節日生活1.了解不同民族的節日及其節日生活習俗。2.能夠分辨出各種節日習俗中封建迷信的東西。3.學會編輯“家鄉的節日集趣”手冊。教學時間:二課時第一課時課時目標:1.了解自己家鄉的節日及其節日生活習俗。2.學會編輯“家鄉的節日集趣”手冊。教學準備:1.讓學生收集自己家鄉節日的習俗資料。2.教師找一些有關節日的錄像片或文字資料。教學過程:2.農歷的新年就是春節。春節是家鄉最古老、最隆重的節日,我們把過春節叫過年。同學們,你們喜歡過年嗎?為什么?3.說說過年趣事。(1)往年,你和家人是怎樣歡度春節的?(如,放鞭炮、煙火;吃年夜飯;看春節聯歡晚會;貼春聯;走親訪友;購年貨;旅游……)(2)說說你過年時最開心的一件事。二.了解家鄉其它的節日及生活習俗。1.除了春節,我們家鄉還有許多有趣的節日,你能說說嗎?(師板書:清明節、端午節、元宵節、中秋節、重陽節、觀潮節……)2.各小組選擇一個節日,說說這個節日有哪些生活習俗。1.交流過節趣事。(2)全班交流。2.觀看錄像:97年的元宵燈會。說說自己看后的感受。3.各種有趣的節日都與家鄉人的生活密切相關,是家鄉人生活的一部分。而每個節日都有它的故事,它的傳說。你能說一個與某個節日有關的傳說嗎?附

清明節的來源

清明節已經成為了海外華人社群中的重要民間節日。關于清明節有許多的傳說,下面是清春秋戰國時期,有奸臣想害死晉國大公子重耳,大臣介子推知道后,保護重耳逃離了有一天,他們在一座大山里迷了路,幾天幾夜沒吃上東西,重耳餓得頭昏眼花再也無力走動。他坐在一破席子上嘆惜道:“重耳一死事小,恐怕將來晉國的百姓很難康樂了。”介子推一聽,想到重耳于苦難中不忘百姓,真該盡心相助,于是他跑到靜處割下自己腿上一塊肉,用火烤熟送給重耳。重耳接過后狼吞虎咽吃個精光,還問:“哪來的肉,還有沒有?”介子推卷起褲腿說:“肉從這腿上來。”重耳感動地說:“你這樣待我,日后我怎樣報答你呢?”介子推說:“我不求報答,但愿你不要忘記我割肉的痛苦,要多想些治理國家的方法,希望你以后做一個清明的國君?!敝囟魍龊蟮牡谑拍?,終于回國做了晉國的國君。他把流亡時期跟隨他的人都封賞了,唯獨忘了介子推。有人提醒他,他才猛然想起來,覺得很慚愧,馬上去請介子推,可是介子推就是不來。一打聽,才知道介子推不愿見他,背著老母進了綿山。于是,重耳派人搜山,可是荒山野嶺,一個人影也不見。這時有人獻計,不如放火燒山,三面點火,留重耳命令燒山,可是仍不見介子推出來,進山尋找,才發現介子推背著老母依偎在一棵大柳樹下死去了。介子推的脊梁堵著大柳樹洞,洞內藏著他留下的一塊衣襟,上面用鮮血寫著幾行字:“割肉奉君盡丹心,但愿主公常自明。柳下做鬼終不見,強似伴君做諫臣,倘若主公心有我,憶我之時常自省。臣在九泉心無愧,勤政清明復清明?!睂⒔樽油坪退赣H安葬于燒焦的柳樹下,并下令,今后,每年這一天嚴禁煙火。第三年這一天,那棵死柳忽然復活了,重耳就把這棵柳樹定名為清明柳,于是便有了清明節。同學們將了許多有趣的家鄉節日及節日習俗活動,你們想不想編輯、出版一本"家鄉的節日集趣”手冊呢?我們一起合作來完成這個任務吧。2.小組合作制作。3.展示評比。4.教師小結。教學目標:1、了解不同民族的節日及其節日生活習俗。2、能夠分辨出各種節日習俗中封建迷信的東西。3、學會剪窗花的簡單技法,讓學生懂得把自己美好的愿望寄托在窗花里。教學準備:1、了解其他民族的節日習俗活動。2、彩紙、剪刀。教學過程:1、了解其他民族的節日習俗。上節課我們了解了家鄉的節日及有趣的節日習俗。今天,老師想和同學們一起了解其他民族的節日習俗。(1出示三張圖片:蒙古族的那達慕大會、傣族的潑水節、滿族的端午節。說一說,圖片中是哪些民族的節日?這些節日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