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內…………○…………裝…………○…………內…………○…………裝…………○…………訂…………○…………線…………○…………※※請※※不※※要※※在※※裝※※訂※※線※※內※※答※※題※※…………○…………外…………○…………裝…………○…………訂…………○…………線…………○…………第=page22頁,總=sectionpages22頁第=page11頁,總=sectionpages11頁2025年統編版必修3歷史下冊月考試卷含答案考試試卷考試范圍:全部知識點;考試時間:120分鐘學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級:______考號:______總分欄題號一二三四五六總分得分評卷人得分一、選擇題(共8題,共16分)1、“孔子聚徒講學,弟子三千。其中不少學子貧且賤,沒有社會地位。”材料體現出的孔子教育思想是A.因材施教B.不恥下問C.有教無類D.當仁不讓2、“順乎天理,應乎人情,適乎世界之潮流,合乎人群之需要,而為先知先覺者所決志行之,則斷無不成者”“世界潮流,浩浩蕩蕩,順之則昌,逆之則亡。”這是孫中山諸多名言中的兩句。在孫中山眼里,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世界潮流”是A.帝國主義瓜分世界的狂潮B.資產階級民主共和潮流C.第二次工業革命潮流D.義和團反帝愛國運動3、聯合國定2005年為國際物理年,以紀念1905年這個科學史上的“奇跡之年”。這年一位青年人發表的幾篇論文徹底改變了傳統的物理學,為造福后世的諸多技術奠定了基礎。這位“青年人”是A.拉馬克B.普朗克C.愛因斯坦D.霍金4、戰國時期,商鞅強調戰爭為國富兵強服務,要調動全國的力量投入到戰爭中來。孟子則認為發動戰爭應該是為了正義,誅殺暴君拯救百姓。這反映出兩者A.學術主張的對立B.政治立場的差異C.軍事觀點的不同D.階級屬性的差別5、朱熹認為“蓋侈用則傷財,傷財必至于害民。故愛民必先于節用”。黃宗羲認為“蓋天下之治亂,不在一姓之興亡,而在萬民之憂樂”。他們意在A.提倡節儉思想B.強調民本思想C.主張依法治國D.批判君主專制6、在盧梭看來,人類社會所共有的自由是人性的產物,人性的首要法則是要維護自身的安全與生存,故為了人類社會安全的緣故,人們將部分權利讓渡給另一些人。由此看來,盧梭認為A.權利轉讓體現了個體自由B.社會應由自由的個體組成C.自由需要社會契約來約束D.社會應提倡生而自由精神7、1974年2月,毛澤東首次提出劃分“三個世界”觀點,即美國和蘇聯是“第一世界”,日本、歐洲、加拿大是“第二世界”,發展中國家是“第三世界”,這一理論被很多國家接受,主要是因為“三個世界”理論()A.維護了第三世界國家利益B.實事求是突破了意識形態C.有利于建立正常國際秩序D.促進了發展中國家的團結8、西漢賈誼在《論積貯疏》中指出:“民非足也,而可治之者,自古及今未之嘗聞。”晁錯在《論貴粟疏》中強調:“民貧則奸邪.饑寒至身,不顧廉恥。”材料主要體現了A.社會救濟是政府主要職能B.國家安定依靠道德教化C.政府吸取秦朝滅亡的教訓D.民生問題影響國家治理評卷人得分二、填空題(共3題,共6分)9、美國文學家海明威是現實主義代表作家,他的代表作是________。10、大唐盛世,國力強大,對周邊地區產生了文化的輻射力,形成了以中國本土為地理中心、以中國文化為軸心的__________;宋元時期,中國的技術發明______和火藥經由阿拉伯人傳到歐洲,推動了人類歷史進程。11、將下列表格填寫完整。
。時期。
農書。
作者。
特點。
《氾勝之書》
原著失傳。
賈思勰。
元朝。
對中國南北方的;廣義的農業;全面系統地論述,并附有較完備的“農器圖譜”
明朝。
重視備荒;水利等農政;熱心推廣番薯等高產新作物。
評卷人得分三、判斷題(共5題,共10分)12、愛因斯坦的相對論是對牛頓經典力學的否定,與量子理論一起構成現代物理學的基礎。A.正確B.錯誤13、公元前5世紀,在希臘出現了一些以人和人類社會為探索主題、研究人類反思人類自己的學者,他們被稱為智者學派。A.正確B.錯誤14、瓦特改良蒸汽機的廣泛使用,使工業革命進入一個嶄新的發展階段,即“蒸汽時代”。A.正確B.錯誤15、史實:法拉第發現了電磁感應。
推論:標志著人類進入電氣時代。A.正確B.錯誤16、北宋時,儒家學者沖破漢唐儒學的束縛,融合了佛道思想來解釋儒家義理,形成了以理為核心的新儒學體系--“理學”。A.正確B.錯誤評卷人得分四、材料分析題(共3題,共6分)17、以人為本構建和諧社會是當今世界的共識。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文藝復興”原意是“再生”“復活”“復興”。16世紀資產階級歷史學家基本上承襲此概念;認為文藝在希臘羅馬的古典時期曾高度繁榮,而到中世紀時卻衰敗湮滅,直到此時才獲“再生”與“復興”,因而得名。但此時的文化并非古典文化的簡單恢復,而是資產階級在意識形態方面反封建斗爭的反映,故此名沒有把這個時代充分地表達出來。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三卷材料二16﹣17世紀的中國;新的經濟形態還十分微弱;脆弱,明清時期的早期啟蒙思想家們提不出新的社會方案,而只能用擴大相權、限制君權、提倡學校議政等辦法來修補封建專制制度。18世紀歐洲啟蒙思想家則拿出了資產階級國家藍圖。
材料三到17;18世紀;文化大環境又進行了一次更新。17世紀的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和啟蒙運動率先為構筑一個新的理性主義文化大環境開辟了道路。18世紀則出現了西方“三大革命合力并舉”的形勢,這一切終于催化著醞釀已久的理性主義文化大環境蒸蒸而生。
——王賢仙《近代中西方文化啟蒙之淺析》(1)據材料一;指出文藝復興對傳統文化的態度及原因。
(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列舉中國明清時期的“早期啟蒙思想家們”的主要代表。并分析歐洲啟蒙思想家們提出了怎樣的“資產階級國家藍圖”。
(3)材料三中18世紀西方出現了“三大革命”,分別指的是當時歐洲政治、思想、經濟領域的什么重大事件?18、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19世紀70年代以來,隨著早期留學教育的產生,中國從古代傳統科學向近代科學的歷史轉變才得以快速進行。大致經歷如下:。序號留學地概況1幼童留學美國1872一1875年在容閎倡導下共分四批120名幼童留學美國,兼習中文和英文,要求學機械、開礦、造船、郵電及各種軍事、工業技術,中學畢業后基本進入各類工科專業學校學習。后因頑固派阻撓,中國首批官派留學教育就此夭折。設計制造京張鐵路的詹天佑,負責勘探建設唐山開平煤礦的吳仰曾,擔任清華大學校長的唐國安等是這批留學生的典型代表人物2留學歐洲1875年開始逐步挑選、分期選派少數年齡較大、基礎較厚的留學生進行短期學習,選課總原則限于軍事科學尤其海軍技術,1880年之后,留歐學生陸續回國,為南北洋海軍和各造船工廠提供了一批難得的技術骨干。嚴復是這批留學生的典型代表人物3留日
熱潮1896年派出第一批13人赴日留學到"五四"前20年間,中國赴日留學人員總數近50000人。前后還約有千余名女子負笈東渡,留學日本。官費、公費、自費并舉,自費人員過半。留日學生專業偏重文科,尤以法政類為主。學習軍事、師范也占了較大比重。他們翻譯書籍、創辦雜志,開展中日科技、文藝交流,組織團體開展革命活動。涌現出了一大批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和教育家4庚子賠款留學美國高潮庚款留美,從1909年開始到1937年前后共持續了28年而從未間斷,人數也達數萬人,學成回歸率高。他們傳播了大量科學民主思想,推動了中美科技、人文社科交流活動。后來成為清華大學終身校長的梅貽琦,是杰出代表。1915年在美國康奈爾大學求學的任鴻雋、趙元任、楊銓等十幾個中國留學生成立了中國科學社,是中國民間科研團體開始設立的代表5留學法國勤工儉學1919年3月,89名留法勤工儉學學生離開上海,于5月10日抵達法國馬賽,從此揭開了留法勤工儉學的序幕。到1920年12月先后有20批學生成行赴法,主要在法國造船、機械、膠皮、礦冶、家具、汽車等行業從事工作,所進工廠遍布全法國———摘編自《我國早期留學教育(1872—1949)與中國近代科學的歷史轉變》
(1)結合材料和所學知識,分析近代中國出現留學熱潮的原因。
(2)根據材料和所學知識,說明我國早期留學教育對中國近代科學發展的積極作用。19、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由于宋代災害與瘟疫多發,針對突發的災情與疫情,政府需要采取相應救急措施予以應對。《壽安院記》載:“國朝置福田院,恤窮疾。與天地同一好生。常平倉專使為兇荒疾疫設,將以救民病。”考慮到疾病的傳染性問題,宋朝相關機構規定:“宜以病人輕重而異室處之軍民在路遇疾,往往客店戶惡其擾人,又慮傳染,多是不肯安著。本府已告城內外客店戶并軍巡地分,遇有經過人病患,仰即時具狀,經提督官,隨即押下,差醫人診視,給藥醫治。”宋孝宗年間,戰爭引發疫情,朝廷“令和劑局疾速品搭修合合用藥四萬帖”“令醫官局差醫官巡門診視,用藥給散宋朝的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成效。——摘編自杜箐《宋代醫療福利制度研究》
(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宋朝防抗疫情的舉措及其取得成效的原因。
(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簡述宋朝防抗疫情的影響。評卷人得分五、論述題(共4題,共8分)20、歷史解釋是指以史料為依據;對歷史事物進行理性分析和客觀評判的態度;能力與方法。
材料一中國文武制度;事事遠出于西人之上,獨火器萬不能及,其故何由?中國欲自強,則莫如學習外國利器;欲學習外國利器,則莫如覓制器之器。師其法而不必盡用其人。欲覓制器之器與制器之人,則或專設一科取士;士終身懸以為富貴功名之鵠,則業可成,藝可精,而才亦可集。
——1864年李鴻章致總理各國事務衙門函材料二近歲以來;士大夫漸明外交,言洋務,籌海防,中外同聲矣。夫西人立國,自有本末,雖禮樂教化遠遜中華,然馴至富強,具有體用,育才于學堂,論政于議院,君民一體,上下一心,務實而戒虛,謀定而后動,此其體也;輪船;大炮、洋槍、水雷、鐵路、電線,此其用也。中國遺其體而求其用,無論竭蹶步趨,常不相及,就令鐵艦成行,鐵路四達,果足恃歟?
——1884年兩廣總督張樹聲病危遺折(1)比較材料一和材料二對中學和西學的認識有何異同;簡析其認識異同產生的原因。
材料三。
(2)閱讀材料三,提煉出一個觀點,并結合材料中的相關史實,加以論述。要求:觀點正確,史論結合,論證充分,邏輯清晰。21、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過去為了人民民主革命的勝利,我們實行了調動一切積極因素的方針。如今為了進行社會主義革命,建設社會主義國家,同樣也實行這個方針。在國內,工人和農民是基本力量。中間勢力是可以爭取的力量。在國際上,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都要團結,不中立的可以爭取為中立,反動的也可以分化和利用。過去為了人民民主革命的勝利,我們實行了調動一切積極因素的方針。如今為了進行社會主義革命,建設社會主義國家,同樣也實行這個方針。在國內,工人和農民是基本力量。中間勢力是可以爭取的力量。在國際上,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都要團結,不中立的可以爭取為中立,反動的也可以分化和利用。重工業和輕工業、農業的關系。沿海工業和內地工業的關系。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的關系。國家、生產單位和生產者個人的關系。中央和地方的關系。漢族和少數民族的關系。黨和非黨的關系。革命和反革命的關系。是非關系。中國和外國的關系。——據毛澤東《論十大關系》
《論十大關系》反映了許多具有重大價值的理念,結合中國近現代史所學知識,從上述材料中提取任一理念,并闡述其價值。(要求:理念表述明確,闡述史論結合,史實運用準確)這十種關系,都是矛盾。我們的任務,是要正確處理這些矛盾。我們一定要努力把黨內黨外、國內國外的一切積極的因素,直接的、間接的積極因素,全部調動起來,把我國建設成為一個強大的社會主義國家。22、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國國際責任觀的歷史演變。國家身份。
國際責任內容。
國際責任表現。
天朝上國。
天下責任;朝貢責任。
天下觀;朝貢體系。
半殖民地半封建國家。
維持朝貢體系責任;國家救亡圖存。
維持朝鮮等國主權;避免歐;日國家侵略;抗日戰爭。
新生社會主義國家。
維護社會主義陣營團結;反對帝國主義;支持亞非拉民族解放斗爭。
援越抗法;對周邊及民族主義國家的對外援助。
革命社會主義國家。
反對帝國主義;反對修正主義;支持亞非拉民族解放斗爭。
援越抗美;對民族獨立國家及革命社會主義國家的援助。
最大發展中國家(20世紀80年代)
韜光養晦;國內經濟建設;反對霸權主義強權政治;建立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
國內經濟高速增長;社會穩定,成為國際和平穩定的重要因素。
負責任的發展中大國(20世紀90年代)
國際格局多極化;國際關系民主化;世界文明多樣性;維護世界和平與促進共同發展;全球治理。
積極參與和應對東南亞金融危機;全球金融危機、全球氣候變化等。
——摘自吳兵《從“天下責任”到“負責任大國”》從上述材料中任選一個或多個階段提出一個論題,結合所學知識,加以論述。(要求:論題明確,持論有據,表述清晰。)23、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近代中西方文化交流16-18世紀;西方基督教傳教士不斷東來。他們在不違背基督教教義和教規的前提下,采取了“技術傳教”或“文化傳教”,他們將西方的天文學;幾何學、解剖學、地理學等科學技術知識,炮彈制造、天文儀器制造等實用技術傳到中國。明清皇帝重用傳教士,康熙曾研習西洋歷算。徐光啟等人與傳教士合作,翻譯大量西方著作。傳教士將中國的儒家思想、政治制度等中國文化介紹到歐洲。歐洲社會興起了“中國熱”,啟蒙思想家對儒家的治國理論推崇備至,對中國文化加以吸收和利用。
18世紀初;羅馬教皇與康熙帝之間進行了“中西禮儀之爭”。羅馬教皇認為,中國教徒祭祖;祭孔等行為,與基督教的“一神”觀念沖突。康熙帝認為,禁止中國人祭祖、祭孔干預了中國人的社會生活,冒犯了皇帝的權威。1706年,康熙皇帝下旨驅逐傳教士,禁止基督教傳播。
19世紀中葉;隨著中國國門被迫打開,西學進一步傳入,一些較開明的官員如林則徐和魏源,主張學習西方。1862年,京師同文館等新式學堂設立,清政府派遣留學生赴歐美學習。隨著新式學堂和留學教育的發展,西方的一些學說在中國傳播,促進了思想的新發展。
結合所學,解讀近代中西方文化交流的演變歷程。(要求:觀點正確,史實充分,史論結合,邏輯清晰)評卷人得分六、簡答題(共3題,共12分)24、教育通過傳播思想;形成輿論作用于一定的政治和經濟;從而推動社會變革和進步。要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必須充分注重教育的作用。請回答。
(1)被后人尊稱為“至圣”的孔子在教育方面有何重要貢獻?
(2)漢武帝時;興辦的官立最高學府是什么?
(3)“1915年以后一大批白話作品開始進入語文教材,并逐漸構成了語文教育內容的主體。”這種現象出現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你如何看待教育與社會變革之間的關系?)25、革命派和改良派在論戰中是如何論述革命的必要性,正義性,進步性的?26、思想解放往往是政治變革的先導。請回答:
(1)中國歷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運動是什么?在這次運動中涌現的哪一流派順應了秦國政治變革的需要?
(2)啟蒙運動提出的哪些思想觀點順應了近代歐洲民主制度確立的歷史潮流?(列舉出其中兩點即可)
(3)近代中國發生的哪一場思想解放運動動搖了封建思想的統治地位?參加這運動的人物有哪些?(舉出其中兩個即可)參考答案一、選擇題(共8題,共16分)1、C【分析】【詳解】
因材施教指針對學習的人的志趣、能力等具體情況進行不同的教育,排除A;不恥下問比喻謙虛好學,不介意向學識和地位都不及自己的人請教,排除B;材料內容強調孔子的眾多弟子中,有不少貧窮、社會地位低下的人,意在說明孔子教授對象不受身份地位限制,即有教無類,故選C;當仁不讓指以仁為任,無所謙讓,后指遇到應該做的事就積極主動去做,不推讓,排除D。2、B【分析】結合所學,孫中山作為資產階級革命先行者,認為資本主義是世界潮流,主張民主共和政體,故排除C,選B;孫中山反對列強侵略,排除A;義和團反帝愛國運動存在反對近代文明的不足,排除D。3、C【分析】根據“以紀念1905年這個科學史上的‘奇跡之年’”“徹底改變了傳統的物理學”,結合所學可知,該物理學貢獻是愛因斯坦1905年提出的狹義相對論,相對論是從物質運動速度的角度論證時間與空間的相對性,徹底改變了傳統的物理學,故C正確;拉馬克是生物學家,不符合“徹底改變了傳統的物理學”,排除A;1900年普朗克首先提出了“量子論”,時間不符合題意,排除B;霍金的主要貢獻是奇點定律(1970年提出)與霍金輻射(1974年提出),與材料時間不符,排除D。4、B【分析】【詳解】
根據材料可知,商鞅是法家代表人物,以法治為核心思想,以富國強兵為己任。孟子是儒家代表人物,主張仁政思想。兩人對戰爭的不同見解,反映出兩者政治立場的差異,B項正確;材料未涉及學術主張,排除A項;“軍事觀點的不同”只是材料的表象,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C項;兩者都代表著新興地主階級,排除D項。故選B項。5、B【分析】【詳解】
依據材料可知;朱熹的思想要求君主節儉以愛民,黃宗羲的思想要求君主重視百姓的憂樂,兩者都強調了民本思想,因此B選項正確。A選項是朱熹的觀點,黃宗羲的思想沒有體現;C選項錯誤,兩者都并未涉及依法治國的思想;D選項錯誤,依據材料及所學可知,朱熹反對君主奢靡,但并不反對君主專制。
。故正確答案為B選項。6、C【分析】【詳解】
符合一定條件的“讓渡”即人類社會達成的一些共同意志成為契約,而從此材料中盧梭的主張來看,“權力讓渡”的目的在于維護自身的安全與生存,以維護“人類所共同的自由”,故選C;材料的主旨不是強調個體自由,排除A;材料的主旨不是說明社會應由自由的個體組成,排除B;材料不能體現社會應提倡生而自由精神,排除D。7、B【分析】【詳解】
結合所學可知,在美蘇爭霸的背景下,毛澤東提出提出“三個世界”理論,按照國家實力來劃分世界,突破了意識形態的束縛,體現了實事求是的精神,因而被很多國家接受,故選B;“三個世界”理論只是對世界的劃分方法,無法說明維護了哪一世界的國家利益,故排除A;“三個世界”理論只是對世界的劃分方法,對當時建立正常國際秩序沒有作用,故排除C;“三個世界”理論被很多國家接受,而不是僅限于發展中國家,所以D選項與問題不符合,故排除。8、D【分析】【詳解】
根據材料“民非足也,而可治之者,自古及今未之嘗聞”“民貧則奸邪生饑寒至身,不顧廉恥”可知強調民生問題和國家治理之間的關系,故D正確;ABC三項材料沒有涉及,排除。二、填空題(共3題,共6分)9、略
【分析】【詳解】
結合所學可知,美國文學家海明威的作品是《老人與海》。【解析】《老人與海》10、略
【分析】【分析】
【詳解】
第一問是考查唐朝時期強大的國力,所以在文化上形成了以儒家思想為基礎的強大的文化圈,第二問是考查的宋科技發明的外傳,促進了歐洲社會的轉型,屬于基礎知識考查,難度不大。【解析】①.東亞文化圈(或漢文化圈;或儒家文化圈)②.活字印刷(或指南針)11、略
【分析】【詳解】
聯系所學可知,《氾勝之書》是西漢氾勝之的著作;北魏賈思勰的《齊民要術》是現存最早的最完整、系統的農學書籍;元朝王禎的《農書》對中國南北方的、廣義的農業進行全面系統地論述,并附有較完備的“農器圖譜”;明朝徐光啟的《農政全書》重視備荒、水利等農政,熱心推廣番薯等高產新作物。【解析】。時期。
農書。
作者。
特點。
西漢。
《氾勝之書》
氾勝之。
原著失傳。
北魏。
《齊民要術》
賈思勰。
現存最早的最完整;系統的農學書籍。
元朝。
《王禎農書》
王禎。
對中國南北方的;廣義的農業;全面系統地論述,并附有較完備的“農器圖譜”
明朝。
《農政全書》
徐光啟。
重視備荒;水利等農政;熱心推廣番薯等高產新作物。
三、判斷題(共5題,共10分)12、B【分析】【詳解】
相對論打破了牛頓以來傳統的絕對時空觀。相對論并非全盤否定牛頓力學,牛頓力學反映的是宏觀物體低速運動的客觀規律,而狹義相對論反映的是物體高速運動的客觀規律,是對牛頓力學的繼承和發展。故判斷為錯誤。13、A【分析】【詳解】
根據所學,公元前5世紀,在希臘出現了一些以人和人類社會為探索主題、研究人類反思人類自己的學者,他們被稱為智者學派。故正確。14、A【分析】【詳解】
結合所學內容可知,瓦特改良蒸汽機的廣泛使用,使工業革命進入一個嶄新的發展階段,即“蒸汽時代”。題意說法正確。15、B【分析】【詳解】
結合所學內容可知,電力的廣泛應用標志著人類進入電氣時代,而非法拉第發現電磁感應,題干說法錯誤。16、A【分析】【詳解】
根據所學,北宋時,儒家學者沖破漢唐儒學的束縛,融合了佛道思想來解釋儒家義理,形成了以理為核心的新儒學體系--“理學”。故正確。四、材料分析題(共3題,共6分)17、略
【分析】【分析】
【詳解】
(1)依據材料一“此時的文化并非古典文化的簡單恢復;而是資產階級在意識形態方面反封建斗爭的反映”可知文藝復興運動并非真正復興古代希臘和羅馬古典文化,而是借助其反對封建宗教神學。然后結合文藝復興運動出現的背景相關所學從思想文化方面當時基督教會壟斷文化教育;古希臘羅馬是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政治方面新興資產階級力量弱小等角度分析作答。
(2)結合明末清初的進步思想相關所學可得出中國明清時期的“早期啟蒙思想家們”的主要代表。結合17-18世紀歐洲啟蒙思想相關所學可知啟蒙思想家的“資產階級國家藍圖”主要有反對君主專制;主張君主立憲,“三權分立”,民主共和制等。
(3)結合設問中的時間“18世紀”結合相關所學可知“三大革命”在政治、思想、經濟領域指的是法國大革命、啟蒙運動和工業革命。【解析】(1)態度:借助古希臘羅馬文化反對封建宗教神學。原因:基督教會壟斷文化;新興資產階級力量弱小;古希臘羅馬是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2)代表:李贄;黃宗羲、顧炎武、王夫之。
藍圖:反對君主專制;主張君主立憲;“三權分立”、民主共和制。
(3)法國大革命、啟蒙運動、工業革命。18、略
【分析】【詳解】
(1)原因:結合材料所給相關背景和所學知識可知;這一時期中國出現留學熱潮的原因需要從當時歐美國家的吸引力;民族危機加深、科舉制廢除的影響、政府的支持等角度進行分析即可。
(2)作用:根據材料和結合所學知識,關于早期留學教育的影響可從對近代科學發展的內容、組織形式、教育發展、思想、社會氛圍等角度進行分析即可。【解析】(1)原因:①歐美和日本發展的成功吸引人們去學習;②近代中國民族危機不斷加深,激發了人們的愛國之心;③科舉制度廢除帶來的影響;④各界政府鼓勵留學的政策支持;⑤西方國家吸引中國留學生的政策和態度。
(2)積極作用:①內容:引人近代西方科技,促進了中國近代科學知識內容轉換;②組織:隨著科學技術學會的普遍建立和自然科學專業報刊的出版、全國性科學研究機構設立,促進了近代科技體制建立;③教育:引人西方近代教育思想,沖擊傳統教育體制;④思想:促進了思想意識轉變,出現科學熱潮,促進了科學精神、科學思想的發展;⑤社會氛圍:促進了近代科技文化土壤的形成。19、略
【分析】【分析】
【詳解】
(1)根據材料“國朝置福田院;恤窮疾”“宜以病人輕重而異室處之”“令和劑局疾速品搭修合合用藥四萬帖”等信息可概括措施,如設置福田院等救助機構;建立病人隔離制度;統一布控發放藥品。根據材料“由于宋代災害與瘟疫多發”“政府需要采取相應救急措施予以應對”“與天地同一好生將以救民病”等信息并結合所學知識可得出原因,如專制集權制度的加強;封建經濟的發展;儒家思想的影響;中醫藥事業的進步;維護封建統治的需要。
(2)根據材料“遇有經過人病患,仰即時具狀,經提督官,隨即押下,差醫人診視,給藥醫治”“針對突發的災情與疫情”等信息并結合所學知識可得出影響,如有利于減少疫情災害;有利于維系民眾健康和生活水平;有利于緩和社會矛盾;為后世防抗疫情提供經驗教訓;不可能根絕疫情。【解析】(1)舉措:設置福田院等救助機構;建立病人隔離制度;統一布控發放藥品。原因:專制集權制度的加強;封建經濟的發展;儒家思想的影響;中醫藥事業的進步;維護封建統治的需要。
(2)有利于減少疫情災害;有利于維系民眾健康和生活水平;有利于緩和社會矛盾;為后世防抗疫情提供經驗教訓;不可能根絕疫情。五、論述題(共4題,共8分)20、略
【分析】【詳解】
(1)根據“中國文武制度;事事遠出于西人之上,獨火器萬不能及”;“西人立國,自有本末,雖禮樂教化遠遜中華,然馴至富強,具有體用”等內容可知,材料一和材料二中都主張向西方學習,但也都有文化優越感。不同之處在于材料一中,李鴻章只主張學習西方的技術,認為中國的制度是優越的;材料二中張樹生則認為西學有“體”有“用”,肯定了西方的政治制度。產生的原因可結合所學內容可知,第二次鴉片戰爭后民族危機加深,統治階級內部的有識之士認識到學習西方的重要性,但作為清王朝的官員,他們又都懷有文化優越感。而隨著洋務運動只學習西方技術弊端的暴露,張樹聲又認識到學習西方的政治制度才是富強的根本。
(2)材料三主要反映了西方資產階級代議制的建立。綜合所學并結合圖示內容可知,可從西方資產階級代議制建立的過程任選一因素進行論述。如可從歐美資產階級革命推動歷史進步的角度,結合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法國大革命和美國獨立戰爭的相關史實進行論述;也可以從法律文件保障資產階級革命成果,結合英國《權利法案》、法國《人權宣言》、《法國民法典》和美國《獨立宣言》、1787年憲法的相關史實進行論述。論點準確,言之有理,能夠自圓其說即可。【解析】(1)同:都主張向西方學習;都有文化優越感。
異:李鴻章認為中國文武制度優越;主張只學習西方的技術;張樹聲認為西學有“體”也有“用”,意在肯定西方政治體制。
原因:第二次鴉片戰爭后;內憂外患,統治階級內部的有識之士認識到學習西方的重要性;兩者同為清王朝的官員,依然懷有文化優越感。
在洋務運動逐漸開展過程中;只學西方技術的弊端日益暴露,對西學的認識不斷深入,張樹聲明確提出西方政治制度是其富強根本,希望清廷做出抉擇。
(2)示例一:歐美資產階級革命推動歷史進步。
18世紀中葉;為反抗英國的殖民統治,北美爆發了獨立戰爭。這是一次資產階級革命,推翻了英國的殖民統治,為美國資本主義發展開辟了道路,推動了法國大革命和拉丁美洲民族解放運動。
18世紀后期;為沖破封建制度對資本主義發展的束縛,法國大革命爆發。革命猛烈沖擊了封建專制制度,資產階級控制的議會逐漸掌握了政權。大革命沉重打擊了歐洲其他國家的封建制度,革命的原則逐漸傳播到歐洲各地。
綜上所述;隨著資產階級革命的發展,資本主義政治;經濟制度逐漸確立起來,從而推動了社會歷史的進步。
示例二:啟蒙思想推動歐美資產階級革命。
18世紀;啟蒙思想在法國達到高潮,出現了伏爾泰;孟德斯鳩、盧梭等啟蒙思想家,提出天賦人權、自由平等、主權在民等主張,為法國大革命作了充分的思想動員。法國大革命中通過的《人權宣言》體現了啟蒙思想家的主張,對歐美資產階級革命產生了廣泛而深遠的影響。
啟蒙思想傳播到北美;為北美殖民地推翻英國的殖民統治提供了思想武器。北美人民發表的《獨立宣言》,體現了天賦人權;自由平等、社會契約、人民主權等思想,對北美人民爭取戰爭的勝利起了巨大推動作用。
綜上所述;啟蒙思想成為人們追求解放的精神武器,推動了歐美資產階級革命,在人類歷史發展進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示例三:法律文件保障資產階級革命成果。
1787年憲法是世界近代第一部比較完整的資產階級成文憲法。它有效地劃分了聯邦和各州的權力;將中央權力與地方分權相結合,避免了過度集權的弊端;規定美國實行共和制,總統和議員由選舉產生;確立了三權分立體制,防止了專制獨裁。它不僅鞏固了獨立戰爭的成果,而且為美國的穩定以及資本主義發展提供了法律保證。
法國大革命中通過的《人權宣言》揭示了天賦人權;自由平等的原則;否定了封建王權、教會神權和貴族特權;規定私有財產神圣不可侵犯。拿破侖的《法國民法典》確立了人們在法律上的平等和財產權,以法律的形式鞏固了法國大革命的成果,成為資產階級立法的藍本。
綜上所述;一系列法律文件的制定,鞏固了資產階級革命成果,有助于確立資產階級民主制度,為資本主義發展提供了法律保障。
示例四:資產階級民主制度的確立推動歷史發展(論證略)21、略
【分析】【詳解】
根據毛澤東的《論十大關系》提取一個理念,并加以論述,這種論述題屬于開放性試題,學生可以從中尋找到有關自己熟悉的觀點,然后聯系之前所學內容,用史實將這個理念論述清楚即可。如第一種關系“重工業和輕工業、農業的關系”,就可以聯系到中國民族資本主義工業的畸形發展,沒有重工業,建國后一五計劃主要發展重工業,中共八大確立穩步前進的方針政策,之后大躍進盲目大煉鋼鐵,造成浪費,到改革開放才在綜合平衡中穩步前進。由此可以總結出一個理念:國民經濟要在綜合平衡中穩步前進。然后將之前的思路理順,用充足的史實來證明這個觀點即可。【解析】示例1:調動一切積極因素以贏得革命和建設的勝利。
(史實:革命統一戰線;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人民民主統一戰線)
答題。
示例2:在外交戰線上積極拓展空間。
(史實:一邊倒;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求同存異、結伴不結盟)
答題。
示例3:國民經濟在綜合平衡中穩步前進。
(史實:近代工業缺乏獨立完整的體系;一五計劃、大躍進、改革開放)
答題。
示例4: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
(史實:七屆二中全會;八大、十一屆三中全會)
答題。
示例5:正確把握國內主要矛盾;適時調整黨的工作重心。
(史實: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七屆二中全會、八大、十九大)22、略
【分析】【詳解】
論題:根據表格所列不同時期中國國際責任觀的演變可以看出,時代的變遷和國際責任觀的演變有很大關聯,因此可以的得出觀點:時代發展影響中國國際責任觀的內涵。論述:結合表格信息,分析不同時代我國國際責任觀形成的原因和呈現的形式。具體而言,秦漢以來,中國完成大一統,政治穩定,小農經濟發展領先世界,儒學成為主流思想,向外傳播,形成了東亞文化圈,大國氣象使國人形成以中國為天下中心的天朝上國觀念,并發展了與周邊國家的朝貢關系。但近代以來,中國遭受外來侵略,民族危機嚴重,國家重心轉向救亡圖存,發動一系列改革、革命挽救民族危機,同時在朝貢關系的慣性下,中國依然盡力維持周邊國家的安全,發揮大國領袖作用。隨著新中國成立,美國等資本主義國家對中國實行敵對政策,中國在獨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下實施“一邊倒”,與一系列社會主義國家建交,并實施抗美援朝、援越抗法,反對霸權主義,支持民族解放斗爭,推動世界和平發展。隨著進入改革開放時期,我國一方面努力營造國內建設所需的和平環境;另一方面繼續推動世界和平與發展,反對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爭取建立公正合理的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積極參加全球治理,做一個負責任的發展中大國。最后對論證過程進行總結升華,得出,由于自身國力、外來侵略、意識形態等因素的影響,中國出于不同國家使命,采取了不同的外交戰略,形成了符合國情的國際責任觀。【解析】示例:
論題:時代發展影響中國國際責任觀的內涵。
論述:秦漢以來;中國完成大一統,政治穩定,小農經濟發展領先世界,儒學成為主流思想,向外傳播,形成了東亞文化圈,大國氣象使國人形成以中國為天下中心的天朝上國觀念,并發展了與周邊國家的朝貢關系。但近代以來,中國遭受外來侵略,民族危機嚴重,國家重心轉向救亡圖存,發動一系列改革;革命挽救民族危機,同時在朝貢關系的慣性下,中國依然盡力維持周邊國家的安全,發揮大國領袖作用。隨著新中國成立,美國等資本主義國家對中國實行敵對政策,中國在獨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下實施“一邊倒”,與一系列社會主義國家建交,并實施抗美援朝、援越抗法,反對霸權主義,支持民族解放斗爭,推動世界和平發展。隨著進入改革開放時期,我國一方面努力營造國內建設所需的和平環境;另一方面繼續推動世界和平與發展,反對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爭取建立公正合理的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積極參加全球治理,做一個負責任的發展中大國。
綜上所述,由于自身國力、外來侵略、意識形態等因素的影響,中國出于不同國家使命,采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腦裂傷的護理措施
- body-language知識教學課件
- 2024年護理安全課件
- 新發展英語(第二版)綜合教程2 課件 Unit 8 Food
- 2019培訓課件教學課件
- 人教版數學六年級下冊6.2圖形與幾何練習卷含答案
- 無錫市南長區重點達標名校2025年全國新初三下學期開學大聯考試題英語試題含答案
- 云南水利水電職業學院《電視新聞節目制作》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2017安全生產課件
- 浙江省富陽市重點中學2025年初三中考沖刺預測卷(六)英語試題含答案
- 北京市海淀外國語實驗學校2019-2020學年度第二學期初一英語期中試卷及參考答案
- 英語學術論文寫作智慧樹知到答案章節測試2023年西安外國語大學
- 多重耐藥菌感染的預防與控制優秀課件
- GB 24544-2009墜落防護速差自控器
- GA 837-2009民用爆炸物品儲存庫治安防范要求
- 部編版《道德與法治》五年級下冊第12課《富起來到強起來》精品課件
- 古代中外文化交流史課件
- 沖動是魔鬼課件 心理健康教育
- 投資項目財務評價與案例分析課件
- 一篇散文《水銀花開的夜晚》弄懂散文題型
- DB11T 1182-2015 專利代理機構等級評定規范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