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課時提升練(二十七)古代中國的科學技術與文學藝術(見同學用書第337頁)(時間:40分鐘分值:100分)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2小題,每小題4分,共48分)1.(2021·臺州高三期末)西晉文人傅咸曾在一篇賦中寫道:“夫其為物,厥美可珍。廉方有則,體潔性真。含章蘊藻,實好斯文。取彼之弊,以為己新。攬之則舒,舍之則卷。可屈可伸,能幽能顯。”作者在賦中所贊美的是()A.白瓷 B.絲綢C.文人畫 D.紙【解析】材料反映該物潔白潤澤,物美價廉,書后可以卷舒,可以推斷是紙,故D項正確;從材料“攬之則舒,舍之則卷。可屈可伸,能幽能顯”可知與陶瓷不符,故A項錯誤;“廉方有則,體潔性真”說明該物潔白潤澤,物美價廉,文人畫不潔白潤澤,絲綢不價廉,故B、C兩項錯誤。【答案】D2.(2021·莆田高三質檢)宋人葉夢得說:“今日下印書,以杭州為上,蜀本次之,福建最下。京師比歲印版,殆不減杭州,但紙不佳。蜀與福建多以柔木刻之,取其易成而速售,故不能工。福建本幾遍天下,正以其易成故也。”下列理解錯誤的是()A.宋代杭州雕版印刷業水平最高B.宋代活字印刷術已經普及C.宋代印刷業消滅競爭之勢D.宋代中國傳統文化重心的南移【解析】由“今日下印書,以杭州為上”可知A項正確;由“柔木刻之”推知應當為雕版印刷,故B項錯誤;由“杭州為上,蜀本次之,福建最下”可知C項正確;從題干知印書中心多居南方,則南方文化富強,文化市場需求較大,故D項正確。【答案】B3.(2021·內江高三模擬)“夫人臣之侵其主也,如地形焉,即漸以往,使人主失端,東西易面而不自知。故先王立司南以端朝夕。”這一記錄最早可能消滅在()A.夏朝 B.西周C.春秋 D.戰國【解析】本題考查司南最早的記錄材料,“立司南以端朝夕”應當出自戰國時期的著作《韓非子》,故D項正確;A、B、C項時間不對,故排解。【答案】D4.(2021·懷化高三期末)李約瑟《中華科學文明史》中說“中國之所未能進展消滅代的科技,問題不在中國傳統的思維方式(缺乏規律推論思維),而在于中國傳統上以儒士大夫為首,認為‘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社會文化,因而輕視和忽視了工匠在科技領域上的重要性。”下列對材料表述正確的是()A.重儒學,輕奇巧淫技的傳統思維阻礙了中國科技的現代化B.中國的科技留意有用性C.中國沒有進展到現代的科技主要緣由是由于缺乏規律推論思維D.中國的專制政治是科技進步的政治基礎【解析】依據材料信息“中國傳統上以儒士大夫為首……社會文化,因而輕視和忽視了工匠在科技領域上的重要性”說明作者認為中國古代重儒學,輕科技的傳統文化阻礙了中國科技的進步,故A項正確;作者分析的是中國傳統科技沒能向近代科技轉變的緣由而非古代科技的特點,故B項錯誤;“問題不在中國傳統的思維方式(缺乏規律推論思維)”可知C項所述與材料不符,故C項錯誤;中國的專制政治到后來日益阻礙科技進步,故D項錯誤。【答案】A5.(2022·蘇、錫、常、鎮四市高三二調)19世紀前期法國人比奧稱《詩經》是“東亞傳給我們的最精彩的風俗畫之一,也是一部真實性無可爭辯的文獻,”“以古樸的風格向我們呈現了上古時期的風俗習尚、社會生活和文明進展程度。”這說明《詩經》()A.是爭辯先秦歷史的重要文獻B.開創中國市民文學的先河C.推動法國現實主義文學的產生D.是古代浪漫主義文學的代表【解析】《詩經》消滅于春秋末年,收錄了西周至春秋中期的三百多首詩歌,是爭辯先秦歷史的重要文獻,故A項正確;中國市民文學開頭于十一世紀中期(宋朝時期),故B項錯誤;題中不能反映出《詩經》推動了法國現實主義文學的產生,故C項錯誤;《詩經》奠定了中國古典文學現實主義的基礎,故D項錯誤。【答案】A6.(2021·合肥高三質檢)“且夫齊楚之事,又烏足道乎!君未睹夫巨麗也,獨不聞天子之上林乎?左蒼梧,右西極。丹水更其南,紫淵徑其北。終始灞浐,出入涇渭;酆鎬潦潏,紆馀委蛇,經營乎其內。蕩蕩乎八川分流,相背而異態。”這段文字有可能出自下面的()ABCD【解析】本文出自司馬相如的《上林賦》,從題干信息看,它以夸耀的筆調描寫了漢天子上林苑的壯麗,在寫作上,它充分體現了鋪張夸飾的特點,規模宏大,歌頌了統一王朝的聲威和氣概。【答案】C7.(2021·杭州高三質檢)境界又稱意境,是中國古典文學理論中的常用概念。下列詩詞中體現了盛唐意境的應是()A.“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B.“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C.“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D.“同是天際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解析】“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出自盛唐詩人李白的《將進酒》,李白的詩達到了盛唐詩歌藝術的巔峰,是盛唐氣象在文學上的體現,故A項正確;“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出自杜甫的《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杜甫處于唐朝由盛轉衰時期,故B項錯誤;“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出自杜牧的詩歌《泊秦淮》,“同是天際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出自白居易的詩歌《琵琶行》,杜牧和白居易均為晚唐詩人,故C、D兩項錯誤。【答案】A8.(2021·舟山高三期末)元朝文人張鳴善《詠雪》中稱:“漫天墜,撲地飛,白占很多田地。凍殺吳民都是你!莫非是國家祥瑞?”由此可以看出,元曲()A.語言通俗,形式活潑B.借物抒懷,辭藻華美C.結構嚴謹,意境深遠D.音節和諧,風格浪漫【解析】作品凸顯了機敏,語言通俗易懂,故A項正確;元曲不能說辭藻華麗,故B項錯誤;元曲形式活潑,而不是結構嚴謹,故C項錯誤;元曲通俗而不是風格浪漫,故D項錯誤。【答案】A9.(2021·烏魯木齊高三一診)明末清初畫家朱耷有一首題畫詩寫道:“墨點無多淚點多,山河仍是舊山河。橫流亂世權椰樹,留得文林細揣摩。”體現此特點的繪畫作品是()A.《洛神賦圖》B.《游春圖》C.《清明上河圖》D.《墨蘭圖》【解析】文人畫在創作上強調共性表現,追求抒情寫意,“淚點多”“舊山河”“橫流亂世”表達了畫家對現實黑暗政治的猛烈不滿,《墨蘭圖》符合文人畫的特點,故D項正確。《洛神賦圖》是人物畫,《游春圖》是山水畫,《清明上河圖》是市民風俗畫,都不符合文人畫的特點,故排解A、B、C三項。【答案】D10.(2021·北京西城區高三期末)北京歷史悠久,關于北京的繪畫數量眾多。從繪畫類型看,下面這幅畫屬于()A.人物畫B.寫意畫C.風俗畫D.文人畫【解析】題中反映的是人民生活的風土民俗,應是風俗畫,故C項正確;A、B、D三項與題意不符,故排解。【答案】C11.(2021·濟南高三調研)右圖是某位書法家作品,筆筆中鋒,如錐劃沙盤,縱橫斜直無往不收,上下呼應如急風驟雨。這幅作品的作者最可能是()A.趙孟B.懷素C.顏真卿D.柳公權【解析】題干信息體現出書法作品具有很高的審美價值,從圖片和題干信息可知該作品是草書,而選項中只有懷素是以草書有名,故B項正確;趙孟是以行書有名,故A項錯誤;顏真卿和柳公權是以楷書有名,故C、D兩項錯誤。【答案】B12.(2021·揚州一模)走一個圓場就代表著“人行千里路”,來一個趟馬就象征著“馬過萬重山”,……手持一把扇子就象征閑散之人,握著馬鞭就代表馬存在,穿紅綠蟒就是在宮廷或富貴人家……這種表現形式屬于()A.小說B.戲曲C.說書D.繪畫【解析】本題考查古代中國的戲曲藝術。這種表現形式體現了戲曲的虛擬化,突破了舞臺的限制,使得舞臺的時間空間被充分、機敏地運用,布滿了藝術的寬敞性,故B項正確;A、C、D三項都沒有這種表現形式,故錯誤。【答案】B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2小題,第13題26分,第14題26分,共52分)13.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淮南王賦八十二篇。淮南王群臣賦四十四篇……上(漢武帝)所自造賦二篇……陽成侯劉德賦九篇……太子(劉奭,漢宣帝之子)喜(王)褒所為《甘泉》及《洞簫》頌(賦名),令后宮貴人左右皆誦讀之。——《漢書》材料二北宋的都城汴京、南宋的都城臨安以及建康、成都等都是人口達十萬以上的大城市……“新聲巧笑于柳陌花衢,按管調弦于茶坊酒肆”(孟元老《東京夢華錄·序》),民間的消遣場所也需要大量的歌詞,士大夫的詞作便通過各種途徑流傳于民間。……“教坊樂工,每得新腔,必求永為辭,始行于世。于是聲傳一時。”(葉夢得《避暑錄話》卷下)——袁行霈《中國文學史》材料三古有儒、釋、道三教。自明以來,又多一教,曰:小說。小說演義之書未嘗自以為教也,而士大夫、農、工、商賈無不習聞之,以至兒童婦女不識字者,亦皆聞而如見之,是其教較之儒、釋、道而更廣也。——(清)錢大昕《十駕齋養新錄》(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文化現象?結合所學學問指出,該文體主要反映了什么時代特征?(6分)(2)依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學問,指出宋詞興盛的主要緣由。(6分)(3)依據材料三,概括明清小說流傳的特點,并結合所學學問,指出對明清小說產生影響的新因素。(8分)(4)綜合上述材料,指出文學流傳有何趨勢?對此你有何生疏?(6分)【解析】第(1)題,從材料信息可知統治階級寵愛“賦”,賦成為漢代代表性文體。聯系漢代大一統的社會現實回答“特征”。第(2)題,回憶宋代經濟進展、市民階層隊伍壯大等學問回答。第(3)題,從材料信息可知,明清小說受到不同階層人士的歡迎,“其教較之儒、釋、道而更廣”說明其影響力之大,據此回答“特點”;聯系明清時期政治、經濟、思想特征回答“因素”。第(4)題,比較三則材料可知文學已經下移。從文化與社會政治、經濟的關系角度回答“生疏”。【答案】(1)文化現象:賦成為漢代代表性文體;受到上層貴族(王室)的寵愛。時代特征:大一統。(2)都市(城市)的富強;商業的進展;市民數量的增加(或民間消遣的需要);詞更適應市井生活的需要。(3)特點:被社會各階層所接受(讀者群包括了社會各階層);影響力超過儒、佛、道三教。新因素:君主專制的加強(或封建專制統治日益腐朽黑暗);資本主義萌芽消滅;市民階層擴大,適應市民階層需要。(4)趨勢:從社會上層漸漸流傳到下層民間(或漸漸世俗化、通俗化)。生疏:文學體裁要更加適應社會大眾的需要;肯定時期的文學藝術都是肯定時期政治、經濟的反映。14.(2021·菏澤高三模擬)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君臣父子,定位不易,事之常也;君令臣行,父傳子繼,道之經也。夫天下之事,莫不有理。為君臣者有君臣之理,為父子者有父子之理,為夫婦、為兄弟、為伴侶,以至于出入起居,應事接物之際,亦莫不各有理焉。——朱熹《朱子大全》卷十四材料二蘇軾認為,“書必有神、氣、骨、肉、血,五者闕一,不成為書也”,強調書法的精神氣度。他還認為“我書意造本無法”,“自出新意,不踐古人”。黃庭堅也主見書法“入神”,對學習古人要“離跡師神”。宋徽宗趙佶以畫花鳥擅長,不僅建立了皇家畫院,而且有考試制度。如一次出考題為“野水無人渡,孤舟盡日橫”,一般多畫岸邊泊著一條空船,舷邊蜷著一只鷺鷥,或船篷上棲著一只烏鴉。獲得第一名的卻畫著船夫躺在船尾,獨自吹著笛子。畫家要表現題中“無”,是“非無舟人,只無行人”。那種閑散、安靜、安逸的意境被表達得更加精確?????。材料三14到18世紀,是人類歷史進展的重要轉折時期。當歐洲文藝復興運動興起的時候,中國的理學漸漸的興盛、進展并占據統治思想地位;當歐洲發生宗教改革運動的時候,中國消滅明清之際的思想批判;當歐洲發生啟蒙思想運動的時候,中國清代大興“文字獄”。(1)依據材料一,分別用一句話概括朱熹的核心思想主見及其實質。(6分)(2)材料二反映的書法、繪畫的特點是如何體現理學思想的?(6分)(3)依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學問回答,就如何“做人”,文藝復興的思想家與中國的理學家的觀點有何不同?(8分)(4)1903年,蔡元培在《紹興訓練會之關系》中,尊黃宗羲為“東方盧梭”,你如何理解?(6分)【解析】本題考查綜合分析力量。第(1)題明確朱熹的理學思想,然后依據他的階級出身分析其思想的“實質”;第(2)題繪畫能體現作者的思想境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員工自己退休協議書
- 舊書捐贈協議書范文
- 異地合伙創業協議書
- 郵政離職保密協議書
- 轉租中介保密協議書
- 有關車禍理賠協議書
- 就業意向協議書注意
- 礦山項目收購協議書
- 期房轉讓協議書公證
- 政府投資協議書模板
- 空調定期清洗消毒制度消毒
- 2024-2025學年下學期高二政治選必修2第三單元B卷
- 重慶市拔尖強基聯盟2024-2025學年高三下學期3月聯合考試歷史試題(含答案)
- 果園種植管理合作合同范本
- 居室空間設計 課件 項目四 起居室空間設計
- 【歷史】隋唐時期的科技與文化教學設計 2024-2025學年統編版七年級歷史下冊
- 勞務外包服務投標方案(技術標)
- 中國水泥回轉窯行業發展監測及投資方向研究報告
- 初中英語牛津深圳版單詞表(按單元順序)七年級至九年級
- 槍支安全及使用指南
- 《肝衰竭診治指南(2024版)》解讀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