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屆高考語文復習:敘述的視角知識點_第1頁
2025屆高考語文復習:敘述的視角知識點_第2頁
2025屆高考語文復習:敘述的視角知識點_第3頁
2025屆高考語文復習:敘述的視角知識點_第4頁
2025屆高考語文復習:敘述的視角知識點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三、情節的敘述藝術知識點

總述

①在敘述的視角上,小說采用有限視角敘事(限知限覺、既是敘述故事的人,又是故事里的角色),

全知視覺(「上帝口吻講述故事”指的是小說的敘述方式,就是用全知的視角和口吻,帶有先知的意

味,可以劇透,制造懸念,滲入人物內心世界,表達作者的觀念和情感,讀者感到真實親切,很好

地拉近了作品和讀者之間的距離。)兒童的視角、動物的視角、(可以考慮年齡、身份、性別、職

業、經歷、性格)注意視角的轉化

②在敘述腔調上,以"講述"為主,夾雜著敘述者的情感和判斷;以“顯示”為主的小說,敘述腔調

不太明顯;‘‘客觀"地展示畫面和場景,是非曲直交由讀者去判斷;“主觀”地展現,充分流露情感

和愛憎

③在敘述的速度上,有簡約的概括敘述,也有豐盈的詳細描寫,敘述張弛有度,快慢相間,使得小

說引人入勝。1、快速:概要、省略2、慢速:停頓、場景

4、在敘述的方式上,順敘(脈絡清晰、層次清晰)、倒敘(制造懸念、引人入勝)、插敘(情節完整

、結構嚴密)、補敘(過程清晰、更好表達主題)

5、在敘述的人稱上,第一人稱:親切、代入感、便于抒情,有時貫穿“我”的意識流動和內心獨白

o第二人稱:拉進與讀者的距離,有呼告效果,感染力強,第三人稱:不受時空限制,靈活自由,

便于客觀描述。

一、敘述的視角

敘述,是小說的重要因素。故事是由誰來說,講述者不同,它的視角和口吻會不一樣。

敘述的角度可以分為“全知視角”(作者像上帝一樣,什么都知道)和“有限視角”(作者完全依賴

人物的眼睛來看小說中的世界)O

⑴全知視角

全知視角,就是敘述者從與故事完全無關的旁觀者角度進行敘述,一般以第三人稱為主。在這種敘

述中,敘述者就像全知全能的“上帝”一樣,可以隨心所欲地進入任何人、事件或領域中挖掘,可

以在任何一種時間和空間中上下優游。在這種敘述視角中,敘述者享有充分的、甚至是無限的自由

度。敘述者不但了解小說里全部的情節發展,而且還了解小說中所有人物的心理動態,就連兩個人

之間的悄悄話,敘述者也一清二楚,甚至對故事里人物內心最隱秘的想法也了如指掌。

“上帝口吻講述故事”指的是小說的敘述方式,就是用全知的視角和口吻,作用是:

1、帶有先知的意味,可以劇透,

2、制造懸念,滲入人物內心世界

3、表達作者的觀念和情感,

4、讀者感到真實親切,很好地拉近了作品和讀者之間的距離。

“上帝俯瞰”和“凡人目光”

全知視角:

一般來說,傳統小說比較喜歡用全知視角來講述故事。敘事人相當于是上帝,是全知全能的.

他對所有線索、發展和結局都了如指掌,揣度每個人的心理、過去和未來都很清楚,甚至還走到前

臺對人物評頭論足,進行道德評價和情感判斷。

全知視角

莫泊?!俄楁湣分械囊粋€片斷:

她也是一個美麗動人的姑娘,好像由于命運的差錯,生在一個小職員的家里。她沒有陪嫁的

資產,也沒有什么法子讓一個有錢的體面人認識她,了解她,愛她,娶她;最后只得跟教育部的一

個小書記結了婚。

她不能夠講究打扮,只好穿著樸樸素素,但是她覺得很不幸,好像這降低了她的身份似

的。因為在婦女,美麗、風韻、嬌媚,就是她們的出身;天生的聰明,優美的資質,溫柔的性情,

就是她們唯一的資格。

(2)“凡人目光”第一人稱視角

有限視角(限知限覺、既是敘述故事的人,又是故事里的角色)

有限視角,是限知限覺的視角,以第一人稱“我”的角度去敘述事件的過程。敘述者既是敘述故事

的人,同時又是故事里的角色。

這種敘述方式有兩個特點:

一是這個敘述者具有雙重身份,他既可以直接參與事件進程,又可以跳出作品環境而從旁予以描述

或評價,從而使敘述顯得更逼真、可信或親切,也更易于理解。

二是由于敘述者受其角色身份的限制,不可能敘述角色無法知曉的內容。第一人稱的好處是小說情

境顯得更為真切;作者與讀者的距離縮小了;便于抒情。但要注意,小說文本中的“我”不是作者

本人,“我”與小說中其他任何一個角色一樣,只是小說中的一個角色,沒有特殊性,“我”既可以

是主栗人物,也可以是次要人物

《活著》《魯賓遜漂流記》

一般而言,小說中的"我"不是作者自己。如果是主角,則是小說的主要人物。如果不

是主角,"我"是第一人稱,作用比較復雜,因結合文本靈活分析。

①增強小說真實性。作為見證人(《孔乙己》)、旁觀者、觀察者、講述者。

②串聯故事情節??赡苁蔷€索人物,貫穿全文。(《故鄉》)

③突出主要人物。作為陪襯(反襯)人物。如《我的叔叔于勒》中,"我"的純真反襯出了菲利普

夫婦的勢利庸俗。

④深化小說主題。同主要人物一起揭示主題,或者寄托作者情感。比如《沒有名字的東西》

⑤推動情節發展??赡軓膯渭兊呐杂^者、講述者成為故事的參與者,情節的推動者。(賈平凹《

玻璃》)

“凡人目光”第三人稱有限視角

缺點

1.沒有第一人稱親切、有真實感。

2.沒有全知視角自由、不受限制。

優點:

更能留下空白、懸念、思考空間,能更好調動讀者的探求欲望、閱讀興趣。

阿來《塵埃落定》、《天囂》中的科研人員

特殊視角

從敘述主體的角度來看,有一種常為作者所青睞的限知敘述視角一兒童視角。

兒童視角,即小說借助兒童的眼光或口吻來講述故事,故事的呈現過程具有鮮明的兒童思維的特

征。兒童視角可以是一部作品的唯一視角,也可以與成人視角共存于一部作品中。例如蕭紅的《呼

蘭河傳》,魯迅的《孔乙己》《社戲》等,均使用兒童視角,反映了深刻的社會內容。

兒童視角的作用:

1、小說呈現出一種純凈的藝術基調。以兒童的視角呈現小說的場景,展現了孩子的純真、質樸的心

靈世界,敘述親切自然,富有畫面感。單純的兒童視角更能觸摸到生活的本質。

2、小說以兒童的視角,寫出了很多絕妙的富有童真和童趣的句子,使文中的語言純凈、婉約、富有

詩意。

3.兒童世界的單純更能反襯出成人世界的虛偽、冷漠與殘酷。

4.兒童視角呈現天真有趣、溫暖美好的一面,有利于形成活潑、詩性的表達風格。

動物視角的作用

1、手法是擬人化,可以更加的吸引讀者來進入到故事中真實親切、身臨其境。

2、寫實性地摹寫了動物的生活景況和內心世界,并實現了表達深刻?的深層意蘊。

敘述視角外視角內視角

小說中的敘述視角,一般來說有兩個:

一是外視角,即由作者以敘述人的身份作敘述。這個敘述人是非情節因素,并不包孕在情節之中,但他

是創作小說的主體,猶如萬能的“上帝”,對作品中每個人物的命運都了如指掌,對作品中發生的每一

件事都一清二楚。我們通常所說的“全知全能”的外視角敘述方式,就是指作者以敘事人的身份,從

外部把小說的內容描繪給讀者看。外視角的優勢能全面敘述人物的外部世界和內心世界,但它缺乏真

實、親切、抒情味濃郁的優勢。

二是內雙魚,作者不出面,讓小說中的某個人物或某幾個人物充當事件、生活、場景、故事情節的目

擊者和敘述者,敘述者本身并不游離于情節之外,而是溶化在情節之中,成為構筑情節的不可缺少的因

素之一,用作者筆下的人物的眼光來觀察世界、透視生活,這便是內視角的敘述方式。內視角它容易

創造一個繪聲繪色、并讓讀者感到真實、親切的敘述文本,但是它在全面敘述人物的外部世界和內心

世界時有較大的局限。

敘述視角轉化

敘述視角可以考慮年齡、身份、性別、職業、經歷、性格)

注意視角的轉化

外視角和內視角的運用,絕非孤立絕緣的,成熟的個性突出的作家在構置敘述文本時,常常能交替采用

內外視角,綜合它們各自的優勢,克服各自的局限,這就是敘述視角轉換的技巧

1、能利用各種敘述視角之長去彌補各種敘述視角之短,達到立體地敘述人物和事件

2、表現人物心靈的跌宕與場景氛圍的變化

3、深化主題的作用

有些小說的敘述視角將第一人稱和第三人稱結合來使用。如卡夫卡《鄉村婚禮的籌備》,其主要敘

述視角是第三人稱限制視角,但在具體敘述時,特別是涉及拉班的意識活動時,又轉換成第一人稱

敘述視角。

視角的轉換使小說敘述靈活、不板滯。《紅樓夢》第三回“林黛玉進賈府“:賈府中賈母、王熙

鳳、賈寶玉等人的外貌與性格是通過林黛玉的視角來敘述的,而有關林黛玉的樣貌和表現則是通過

王熙鳳、賈寶玉等人的視角來觀察的。

敘述視角:

1.有限視角(內視角)(第一人稱、第三人稱)

2.全知視角(外視角)(上帝視角、零視角)

3.兒童視角

4.動物視角

5.女性視角

6...

7.注意視角的轉化

二、敘述的人稱

敘述人稱:1.第一人稱2.第二人稱3.第三人稱

類另IJ內涵及作用

第一人稱只能局限于敘述人的所見所聞,與“有限視角”一樣會受到一定

第一人稱的敘述限制,但它能1、使小說顯得真實親切,2、拉近與讀者的距離,3、

便于抒發感情

嚴格來說,第二人稱算不上一種敘述視角。第二人稱1、拉近了敘述者與人

第二人稱物之間的距離,2、增強了文章的抒情性和親切感,便于感情交流。3、有

呼告效果,感染力強。

第三人稱不受敘述者的見聞和感覺的約束,相對自由。它可以1、展示不同

第三人稱

人物在不同地點同時發生的事情,2、不受時空限制,靈活自由,客觀

以第一人稱寫作的名著

笛?!遏斮e遜漂流記》

余華《活著》:福貴的敘事視角

阿來《塵埃落定》:“傻子”二少爺“我”的視角

馬克?吐溫《百萬英鎊》:股票交易員“我”的經歷

夏洛蒂?勃朗特《簡愛》:孤兒“我”的成長經歷

溫馨提示

?高考選文常見的敘述人稱是第一人稱和第三人稱

?因為這兩種敘述方法各有長短,為了發揮各自的優勢,文章常常交叉采用兩種不同的敘述人

稱。

?使用第一人稱的,往往穿插第三人稱的轉述,以進一步擴大表現的時空領域;

?使用第三人稱的,則常常夾雜進人物的獨白、對話等,從而增強文章的真實感和親切感。

?人稱交叉敘述的方法,可以揚長補短,使敘述的對象得到全方位、立體化的表現。

三、敘事的安排

敘事安排(兩種交織)

?1.敘述與寫景結合

?2.回憶(歷史)與現實交織

?3.真實與幻覺(夢境)交織

?4.時空集中與轉換

?5.小說虛構與藝術真實

?6.引用史料、傳說、詩歌、名言、新聞報道、地方志等

?7.象征與荒誕

8.故事新編

1.敘述與寫景結合

渲染氣氛,營造氛圍,放慢敘事節奏,使小說具有一種詩意美,更加突出主題。

沈從文的《邊城》,開篇便是:

由四川過湖南去,靠東有一條官路。這官路將近湘西邊境到了一個地方名為“茶崛”的小山城

時,有一小溪,溪邊有座白色小塔,塔下住了一戶單獨的人家。這人家只一個老人,一個女孩子,

一只黃狗。

小溪流下去,繞山咀流,約三里便匯入茶崛大河。人若過溪越小山走去,則只一里路就到了茶

明城邊。溪流如弓背,山路如弓弦,故遠近有了小小差異。小溪寬約廿丈,河床為大片石頭作成。

靜靜的河水即或深到一篙不能落底,卻依然清澈透明,河中游魚來去皆可以計數。

寫景和敘事相結合,寫出了湘西清新美麗的自然風光,給人以美的享受,同時以自然風光之明凈映

襯出了當地民風人情的純凈美好。

2、回憶(歷史)與現實交織——時空交錯

巧妙推進故事情節,有利于展現人物心理,突出人物形象,豐富內容(人物故事),使主題內蘊更深

刻。體現當代價值與傳承。使敘事節奏富于變化,避免平鋪直敘。

【2021廣州市一測】《魔笛》:小說在描述朗風考場吹奏樂曲的同時,用大量篇幅寫了他對梁老師的

回憶,這樣處理有哪些好處?請簡要分析。

①通過現實和回憶的交織,寫出朗風的考試經歷和梁老師對他的教導(先要弄清楚現實和回憶寫了

什么內容),使小說情節更豐富完整;

②既突出了梁老師對藝術孜孜不倦的追求,又塑造了他循循善誘的師長形象,使人物特征更鮮明;

③表達了朗風對梁老師尊敬和懷念之情,使主題更深刻。

歷史與現實交織效果:

①豐富文章內容;營造歷史氛圍,補足背景,易于理解內容與情節;

②歷史與現實相呼應,結構緊湊,情節完整;

③使敘事節奏富于變化,避免平鋪直敘。

④不同的角度對人物進行襯托,使人物更為立體可感;

⑤時空變換,多層次地表現主題,使主題內蘊更深刻。體現當代價值與傳承。

3、真實與幻覺(夢境)交織

真實與幻覺(夢境)交織,就是真實與虛構的交織,是藝術創作的需要,虛構一些情節,能更好地

塑造人物,曲折地反映故事情節以及社會現實。

關聯高考:2022全國甲卷《支隊政委》開頭的夢境和現實交織。

「我做了一個夢,夢見我像是負了傷,正在爬一個崖頭,怎么也爬不上去。忽然,老胡來了,

他變得跟棵老黃松似的,又高又大,伸出小葵扇那么大的一只手,拉住了我……一睜眼,可不是,

我的手正在他手里攥著呢。J

4、時空集中與轉換

時空集中就是指故事情節集中在一個時間段或集中一個場景發生,這樣可使故事結構緊湊;

場景轉換就是空間場面的轉換。場景是小說的環境,要緊扣環境描寫的作用回答。

關聯高考:2020全國I卷海明威的《越野滑雪》時間集中在滑雪那段時間。

關聯教材:《林教頭風雪山神廟》有場景轉換:李小二酒店、草料場;有場景集中:山神廟。

5、小說虛構與藝術真實

讀者體驗(似真似幻的氛圍,引人入勝,思考社會現實)、豐富意蘊、凸顯主旨。

關聯高考:2022全國甲卷《支隊政委》這個故事是虛構的,但在現實生活中又有實例,比如文本

二警衛員為陳毅擠膿血之事,加上作者對人物正側面的刻畫,及大量的細節心理描寫,使虛構的小

說在藝術上有真實的效果。

6、引用史料、傳說、詩歌、名言、新聞報道、地方志等

在敘述的過程中,穿插與主旨有關的新聞、地方志、談話等內容,添加這些內容,可以補充情

節,使故事情節更加完整和真實,人物形象更加豐滿。

關聯高考:2018全國I卷阿成《趙一曼女生》使用和趙一曼有關的文獻資料,使敘述

有變化,且增加了作品真實性。

7、象征與荒誕

所謂象征,就是借助某一具體事物來表現抽象概念、思想或感情,使被象征物得到含蓄而形

象的表現,使主旨含而不露。

2020全國I卷海明威的《越野滑雪》中“滑雪”這項活動象征人遠離世俗紛擾,在自

然中享受、在自然中拼搏,與自然融為一體的理想的生活方式。

荒誕小說是指用離奇的故事來諷刺現實的小說?;恼Q小說給讀者很強的虛構感,作品善于運

用怪誕和象征的表現手法,特別是用富有表現力的手法去表現抽象的思想感情。

如:卡夫卡《變形記》中格里高爾的遭遇即是在那個物質極其豐裕、人情卻淡薄如紗的

時代里處于底層的小人物命運的象征。小說以主人公變為甲蟲這一荒誕故事反映了世人唯利

是圖、對金錢頂禮膜拜、對真情人性不屑一顧,最終被社會擠壓變形的現實,反映了資本主

義制度下真實的社會生活。

四、敘事節奏

敘述(情節)構思技巧

情節敘事節奏

節奏指的是敘述過程中起伏變化所產生的話語的音樂感和跌宕美。節奏是一切藝術的靈魂。平鋪直

敘、波瀾不驚的敘述是沒有意味的。敘述需要詳喀得當,詳細的東西需要放慢節奏,而簡略的東西

只需一筆帶過??瞻c、簡短對話以及省略可以加快敘述的節奏。

(1)加速和減速

加速:次要情節,一筆帶過。加速是“張”,是跳躍,是略寫。

減速:關鍵情節、精彩之處,濃墨重彩。減速是“弛”,是慢行,是工筆細描細繪。

小說的閱讀魅力就是體現在加速與減速交織,一張一弛,跌宕起伏,一波三折,引人入勝。敘

述與描寫是控制小說速度和營造敘事波瀾的法寶。

(2)省略或隱蔽

①事件省略小說敘述,其實敘述的不過是事件一一過去、現在或未來,是線性時間下的紛

繁人事。作者為了使自己想要表達的內容緊湊,應該精心地選取特定時段的人事,除此時段之外

不必關注的人事往往采用簡省的方式處理。

②內容省略作者在敘述時有意藏而不露或干脆留白,給讀者余出想象的空間,供讀者玩味

o海明威“冰山原則”:一座冰山的儀態之所以莊嚴,是因為它只有八分之一露出水面。

省略是小說敘述的一個必要的手段或技巧,它有助于小說敘述集中緊湊、凝練含蓄,使小說

于有限的文本之外有極其豐富的內涵,讓讀者讀后還能有意猶未盡之感。

(3)重復

敘事頻率是指文本話語與故事內容的重復關系,分為話語重復和事件重復。

在小說《傷逝》中,主要是話語重復,像“寂靜”“空虛”這兩個詞在文中出現的頻率比較

高,“寂靜”出現九次,“空虛”出現十八次。作者借助這兩個詞的話語重復,來抒寫哀怨感人的

沉重筆調,直烙人心。

另外,在對會館環境和陳設描寫時也用了話語重復:“時光過得真快,我愛子君,仗著她逃

出這寂靜和空虛,已經滿一年了。事情又這么不湊巧,我重來時,偏偏空著的又只有這一間屋。

依然是這樣的破窗,這樣的窗外的半枯的槐樹和老紫藤,這樣的窗前的方桌,這樣的敗壁,這樣

的靠壁的板床?!庇谩耙廊?一詞意味重復,一年后,屋子還是那間屋子,環境還是那個環境,

陳設還是那些陳設,可是小說的另一個主人公子君已經不在了。由物及人,渲染一種悲涼的氣氛

,烘托一種空虛的心境。

五、敘述的腔調(風格、語氣)

敘述腔調:敘述者流露出的感情色彩、年齡、性別、身份等個性化的特征;它或多或少帶有作者

的影子和烙印,與小說或作者的風格密切相關,甚至可說腔調即風格。

例如,海明威小說的內斂與含蓄,魯迅小說的犀利與深刻,余華小說的冷峻與悲憫,老舍小

說的幽默與睿智……

主觀講述與客觀顯示

以“講述”為主的小說,敘述腔調較為明顯,小說中夾雜著敘述者的主觀情感與判斷?!蹲8!?/p>

重“講述”。

以“顯示”為主的小說,敘述腔調不太明顯,敘述者往往較客觀地展示畫面和場景,是非曲直

交由讀者去判斷?!稑蜻叺睦先恕分亍帮@示

六、敘述方式

類別內涵作用

順敘按照時間(空間)的先后順序來寫情節發展脈絡分明,層次清晰

不按時間先后順序來寫,而是把某些發生在后面

倒敘制造懸念,引人入勝

的情節或結局先行提出,然后再按順序敘述下去

1\對主要情節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鋪

在敘述主栗事件的過程中,根據表達的需栗,暫

墊、照應、補充'說明,2\使情節更完

時中斷主線而插入另外一些與中心事件有關的內

插敘整,結構更嚴密,內容更充實。3\插敘

容的敘述。敘述完插入的事件后再接上原來的事

的內容是基本事件之外的,去掉它,不

件寫。插敘內容不影響主要事件的表達

影響故事的完整性

2\對上文的內容做補充交代,有助于更

也叫追敘,在行文中用兩三句話或一小段話對前

好地表達主題,

邊說的人或事做一些補充的交代,補充另一與之

3、使文章結構完整,行文跌宕起伏,收

補敘有關的事件,使事件的整個過程更加清晰完整。

到出人意料的效果。

1\補敘可以在篇中,也可以在篇末,而插敘只能

4、若無補敘,就會影響故事的完整性、

在篇中,不能在篇末。

人物形象甚至主題

就是平行敘述,即敘述同一時間內不同地點所發

生的兩件或兩件以上的事。通常是先敘一件,再

平敘1\條理清楚,便于了解事情的來龍去脈

敘一件,常稱為“花開兩朵,各表一枝”,因此又

叫作分敘

七、敘述技巧(情節結構手法)指情節發展的過程中運用的各種技巧,具體如下:

手法概念分析及作用闡釋

指作者為了激活讀者的“緊張與期待的心情”,在藝術處理上采取的一種積極手段。通俗

懸念地說,它是指在小說的敘述中先設置一個謎面,藏起謎底,在適當的時候再予以點破,

1、使讀者的期待心理得到滿足。懸念的主要作用是2、吸引讀者,引人入勝

指對寫作對象或欲揚先抑或欲抑先揚,然后、陡然一轉,出乎讀者所料,、使文勢曲

抑揚12

折多變,使文章產生峰回路轉,跌宕起伏的效果,3、增強作品的可讀性

照應又叫呼應,是篇章間的伏筆照應。照應能1、使情節連貫,2、脈絡清晰,3、結構緊湊

指作者對將要在作品中出現的人物或事件,預先作的提示或暗示。伏筆用得好,可使

伏筆1\全文前后呼應,結構更嚴謹

2\情節發展更合理,前因后果更分明

把兩種對立的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兩個不同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較。對比的作用一般是

對比1、突出事物的特點

2、鮮明突出地表現人物形象或突出主題

指描繪某一事物來表現另一事物的藝術手法,它分為正襯和反襯(見上)兩種。正襯(渲

襯托染)可以

1、使文章更生動,2、人物、事物形象更突出3、主題鮮明

也稱鋪敘襯墊,它是為了襯托主要人物或事物而鋪敘另外的人物或事物以做襯墊。運用鋪

鋪墊墊寫法是

1、為了蓄積氣勢,2、突出文章主旨

在小說結尾部分,作者常常采用突轉的方法形成情節的某種“巧合”,某種意料之外的反

突轉轉,或者是形成人物性格的“急劇改變”。這種突轉常收到1、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效

果,2、對表現小說主旨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伏筆與鋪墊的區別

?鋪墊像是襯托.作者盡管是在次要人物或事件上下功夫,其著眼點卻是主要的人物或事件.

?伏筆是"對將要在作品中出現的人物或事件,預作提示或暗示,以求前后呼應”前有伏筆,后有

照應.

?為了達到襯托的目的,鋪墊對起陪襯作用的部分往往大肆渲染,惟恐讀者不見,所使用的筆墨往

往較多,可謂濃墨重彩(當然,其程度不及對主要人物或事件的描寫)是“顯性”的

■伏筆,貴在一個"伏”字,通常比較隱蔽,所謂埋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