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專題三北魏孝文帝改革二北方經濟的漸漸復原1.下列關于北魏均田制的說法,不正確的是()①政府把地主多占的土地安排給農夫②均田制確立了受田農夫對土地的完全全部權③均田制使農夫獲得了肯定的土地,促進了社會經濟的發展④均田制解決了土地兼并問題A.①②③④ B.①②③C.①②④ D.①②解析:均田制是政府把無主荒地分給農夫耕種,農夫只有土地運用權,不得買賣。在土地私有制度下,隨著封建經濟的發展,土地兼并仍不行避開。答案:C2.據《洛陽伽藍記》記載:“出西陽門外四里,御道南有洛陽大市,周回八里。”這一地區“多諸工商貨殖之民。千金比屋,層樓對出,重門啟扇,閣道交通,迭相臨望”。上述材料表明()A.魏晉時期,戰亂未波及洛陽城B.十六國時期,商品經濟有發展C.北魏遷都后,洛陽商業興盛D.南朝后期,江南經濟超過北方解析:北魏孝文帝進行改革后,北方的社會經濟有了明顯發展,商業也日趨活躍,《洛陽伽藍記》描述的正是這方面的狀況。所以選擇C。A、B項不符合史實;D項江南經濟超過北方是在唐朝的安史之亂以后。答案:C3.孝文帝時期,推行按人口平均授田、受田者負擔國家賦役和兵役的均田制。從物質文明演進的角度看,該制度的作用是()A.緩和北魏的階級沖突B.促使鮮卑族從游牧轉向農耕C.創立了新的政治制度D.推動各民族間的進一步交融解析:從物質文明演進的角度看,均田制的實行推動著鮮卑族從游牧文明向農耕文明的轉變。故應選B。答案:B4.詩歌中描寫漢族年輕女子“褰裙逐馬如卷蓬,左射右射必疊雙”。這在實質上反映了()A.漢族年輕女子能征善戰 B.當時戰亂不斷C.婦女地位的提高 D.民族融合的加強解析:北魏時期,北方出現了民族融合的高潮,漢族女子的騎射現象是受少數民族習俗影響的反映。答案:D5.北魏太和年間,拓跋政權議定百官秩品,分九品,每品又分正、從。從品為北魏之首創。十九年,北魏政府又依據家世、官爵等標準,將代北以來的鮮卑貴族定為姓、族,姓為高,族次之。由此可知,北魏政府()A.變更了選官方式B.提高了官員俸祿C.打破世族對官員的壟斷D.主動向漢族官制靠攏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對材料的理解實力。依據材料信息可知,“議定百官秩品”,依據家世、官爵等標準為鮮卑貴族定姓,體現了鮮卑統治者主動向漢族官制靠攏,D項正確;A、C兩項與材料沖突;B項與材料無關。答案:D6.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已乃立三丈之木于國都市南門,募民有能徙置北門者予十金……宗室非有軍功論,不得為屬籍……有功者顯榮,無功者雖富無所芬華……集小鄉邑聚為縣,置令、丞,凡三十一縣。為田開阡陌封疆,而賦稅平。——司馬遷《史記·商君列傳》材料二富強者并兼山澤,貧弱者望絕一廛,致令地有遺利,民無余財。或爭畝釁以亡身,或因饑饉以棄業,而欲天下太平,百姓豐足,安可得哉?今遣使者,循行州郡,與牧守均給天下之田。——魏收《魏書·高祖紀上》材料三舊無三長,惟立宗主督護。所以民多隱冒,五十、三十家方為一戶。(李)沖以三正治民,所由來遠,于是創三長之制而上之。——魏收《魏書·李沖傳》(1)據材料一、二,指出商鞅變法和孝文帝改革在土地問題上分別實行了什么措施。簡要分析實行這些措施的不同緣由。(2)材料一、三都涉及政治上的改革,分析其作用方面的共同點。(3)商鞅變法和孝文帝改革都是歷史上勝利的改革,結合材料和所學學問分析改革勝利必需具備的要素。解析:本題主要考查閱讀材料提取有效信息、分析比較、概括提煉以及調動運用學問進行論證的實力,同時滲透著情感、看法和價值觀的教化。第(1)問,依據對材料的理解概括歸納商鞅變法和孝文帝改革實行的措施和不同緣由。第(2)問,首先要精確把握材料信息,在此基礎上再聯系所學學問概括作答。第(3)問,結合所學學問回答。答案:(1)商鞅變法:廢井田、開阡陌,確立土地私有制;孝文帝改革:實行均田制。緣由(商鞅變法):井田制崩潰;(孝文帝改革):土地兼并嚴峻。(2)都打擊了舊勢力;有利于加強中心對地方的統治。(3)順應歷史潮流;最高統治者支持;措施合理有效;改革者留意策略;改革者堅持改革、銳意進取、勇于斗爭的精神等。[基礎鞏固]1.北魏孝文帝改革后,我國北方流行“寧可少好,不行多惡”“頃不比畝善”的諺語,這表明()A.北方農夫好逸惡勞,不情愿耕種較多的土地B.均田制下平均安排土地扼殺了農夫耕種土地的主動性C.北方農夫留意精耕細作和耕作的功效D.北方貧瘠的土地比肥沃的土地多解析:通過諺語“寧可少好,不行多惡”即可看出當時人們追求少而精,“頃不比畝善”意即假如不能悉心耕作,種一頃地也不比一畝地上精耕細作的收入強。答案:C2.“以森林民族的原生文化,干脆與高度發展的中原文化相結合,實現了民族的飛躍。”這是對下列哪次改革的描述()A.梭倫改革 B.伯利克里改革C.商鞅變法 D.孝文帝改革解析:由所學可知,A、B兩項是雅典民主改革,且雅典屬于海洋文明,解除;C項商鞅變法時秦國不是“森林民族”。因此D項符合題意。答案:D[實力提升]3.北魏孝文帝改革后,我國北方流行“寧可少好,不行多惡”“頃不比畝善”的諺語,這表明()A.北方農夫好逸惡勞,不情愿耕種較多的土地B.均田制下平均安排土地扼殺了農夫耕種土地的主動性C.北方農夫留意精耕細作和耕作的功效D.北方貧瘠的土地比肥沃的土地多解析:通過諺語“寧可少好,不行多惡”即可看出當時人們追求少而精,“頃不比畝善”意即假如不能悉心耕作,種一頃地也不比一畝地上精耕細作的收入強。答案:C4.正光(魏明帝正光元年,520年)以前,戶口數比太康(西晉武帝)年間增加了一倍。照一倍計算,魏當有戶五百余萬,口三千余萬……有水田之處,都要通渠澆灌,如何促進水渠發展。出現上述狀況,主要得益于()①均田制的推行②俸祿制的廣泛推行③孝文帝重視農業水利工程的修建④北魏時期鐵犁和牛耕的廣泛運用A.①②③④ B.①②③C.②③④ D.①③④解析:從材料可以看出戶口數增加,這得益于均田制的推廣和對鮮卑貴族對農夫掠奪的限制,故①②正確;通過材料“水田之處,都要通渠澆灌,促進了水渠發展”可知③正確;依據所學學問可知④也正確,故選A項。答案:A5.《悲平城》詩云:“悲平城,驅馬入云中。陰山常晦雪,荒松無罷風。”童謠曰:“紇于山頭凍死雀,何不飛去生處樂?”詩歌和童謠說明白()①平城地理位置偏遠,環境惡劣②平城是鮮卑族元老集中的地方,保守勢力特別強大③孝文帝遷都洛陽的必要性④北方常受強敵柔然的騷擾A.①② B.③④C.①③ D.②④解析:詩歌和童謠都反映了平城環境的惡劣,這也是孝文帝遷都洛陽的主要緣由之一。故選C項。答案:C6.下圖是出土的北魏文官陶俑,你從中能獲得哪些歷史信息()①任用漢族地主②推行俸祿制③胡漢服裝融合④接受漢族文化A.①②③ B.①③④C.②③ D.③④解析:依據北魏文官陶俑圖像顯示不出是漢族地主,故①錯誤;俸祿制是孝文帝改革地方制度的內容,但材料中顯示不出,故②錯誤;文官陶俑體現了漢服和胡服的搭配,故③正確;服飾的變更說明北魏接受漢族文化,故④正確。選擇D項符合題意。答案:D7.視察下圖,你認為這兩次改革具有的共同本質特點是()商鞅變法北魏孝文帝改革A.都促進了封建化的進程B.都促進了民族大融合C.都促進了商品經濟的發展D.都觸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解析:本題主要考查學生的讀圖、識圖實力及分析、辨別實力。商鞅變法承認私人占有土地的合法性,正式廢除了井田制,推動了封建地主統治的發展;而北魏孝文帝改革則促進了少數民族的封建化進程,故選A項。答案:A8.獨孤云是北魏孝文帝統治后期一名年輕的朝廷官員,下列行為將導致他受到懲處的是()A.公然穿戴漢人樣式的冠服B.用鮮卑語與同僚交談C.將自己的姓氏改為漢姓劉D.娶漢族士族地主之女為妻解析:A、C、D三項均是孝文帝漢化措施。B項違反了禁止30歲以下的官員說鮮卑語的規定。答案:B9.改革是促進社會轉型的重要途徑。關于社會轉型:一是指體制轉型;二是指社會結構變動;三是指社會形態變遷。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北魏遷都后“洛陽大市,四周百里”,“青槐蔭陌,綠樹垂庭,天下難得之貨咸悉在焉”,“蔥嶺以西至于大秦,百國千城,莫不歡附;商胡販客,日奔塞下……是以附化之民萬有余家”。——楊衒之《洛陽伽藍記》材料二北魏孝文帝變法,尚文明,魏國以治,此變而得者也。——張之洞《勸學篇·變法》(1)依據材料一概括北魏改革之后的社會狀況,并結合所學學問分析這種狀況出現的緣由。(2)你認為材料二中張之洞的觀點是否正確?結合所學學問說明理由。解析:第(1)問依據材料概括北魏的社會狀況,可通過材料來分析,主要反映了社會經濟發展,都市繁華;民族融合。依據所學回答緣由,可從洛陽成為政治經濟中心,孝文帝改革實行漢化政策等作答。第(2)問推斷張之洞的觀點,并說明理由。張之洞在材料二中認為孝文帝改革學習漢文化,促進了北魏社會經濟的發展,此觀點正確。依據所學來回答緣由,改革加速了北魏的封建化進程,促進了北魏社會經濟發展和民族融合。答案:(1)社會經濟發展,都市繁華;民族融合;各族間經濟文化溝通加強。緣由:遷都洛陽,洛陽成為政治、經濟中心;實行漢制與移風易俗等改革措施;各地商人往來的促進作用。(2)正確。北魏孝文帝改革加速了鮮卑族封建化進程,促進了北魏社會經濟的發展旺盛與民族大融合。10.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到6世紀初,北方社會經濟有了明顯發展。黃河中游的很多荒地,重新得到開墾,糧食產量比過去增多。6世紀初年,北魏全國人口比西晉太康年間南北方合計還要多出一倍。孝文帝重視興修水利,他下令有水田之處,都要通渠澆灌,促進了水田的發展。——費正清《東亞文明:傳統與變革》材料二北魏的洛陽……城中有不少“資財巨萬”的富商大賈,有的富商住宅特別華麗,車馬服飾可以同王侯相比。北魏的很多貴族高官顯宦也都經商。——費正清《東亞文明:傳統與變革》材料三鮮卑人樂俑魏晉的漢人胡食畫像磚(1)依據材料一,孝文帝改革后,北方農業有了明顯發展。你認為孝文帝改革的哪項措施起了重要作用?(2)從材料二中你獲得了什么歷史信息?說明白什么問題?(3)材料三中的兩幅圖片反映出什么歷史信息?導致這一現象的緣由是什么?(4)綜合以上材料,歸納孝文帝改革的影響。解析:第(1)問農業發展與孝文帝改革農業方面的政策有關。第(2)問由洛陽城中富商云集,甚至貴族也經商,可見商業比較活躍。第(3)問圖片反映的是漢族與鮮卑族相互影響。第(4)問改革的影響留意要與材料聯系。答案:(1)實行均田制。(2)北魏貴族來到中原后經商。說明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九年級化學下冊 第八單元 海水中的化學 第一節 海洋化學資源教學設計設計(pdf)(新版)魯教版
- 人教統編版第23課 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時代潮流教案配套
- 人教部編版一年級下冊課文 310 端午粽第2課時教案設計
- 人教版七年級道德與法治下冊第三單元《在集體中成長》教學設計
- 初中語文22 偉大的悲劇教案設計
- 車間包裝員工行為規范
- 2024內蒙古自治區民航機場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呼和浩特分公司招聘11人筆試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人美版七年級上冊美術3《大家動手做條龍》教學設計
- 人教版(三起)(2001)三年級上冊《第1課 信息和信息技術》教學設計
- 2024中石油(上海)新材料研究院發布招聘筆試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智慧物流園區建設可行性研究
- 2024年湖北宜昌猇亭區社區專職工作者招考聘用管理單位遴選500模擬題附帶答案詳解
- 國家安全教育1班學習通超星期末考試答案章節答案2024年
- 大學生創新創業基礎(創新創業課程)完整全套教學課件
- 靜脈治療行業標準
- 大學物理復習資料
- 2023年國家藥監局藥品審評中心招聘筆試真題
- 完善食品安全風險管控清單制度
- 安橋功放機TX-NR3010說明書
- 《畜禽糞肥還田利用技術規范(征求意見稿)》編制說明
- 2024年湖北隨州國資本投資運營集團限公司高層次人才招聘【23人】高頻考題難、易錯點模擬試題(共500題)附帶答案詳解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