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6T 614-2019 危險場所電氣安全檢測技術規范  _第1頁
DB36T 614-2019 危險場所電氣安全檢測技術規范  _第2頁
DB36T 614-2019 危險場所電氣安全檢測技術規范  _第3頁
DB36T 614-2019 危險場所電氣安全檢測技術規范  _第4頁
DB36T 614-2019 危險場所電氣安全檢測技術規范  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0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DB36Technicalspecificationsforsafetyinspectionsofelectricalapparatusinhazardous江西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發布I 1 1 1 3 5 附錄B(資料性附錄)可燃性氣體或蒸氣 本標準格式按照GB/T1.1-2009給本標準代替了DB36/T614-2017《危險場所電氣安全檢測技術規范》,本標準與DB36/T614-2017性要求“應”修改為推薦性要求“宜”;修改了爆炸性危險場所電纜配線和鋼管配線表1——增加了爆炸性環境電氣設備級別和組別的選擇——增加了設備保護級別(EPL)的概念和相本標準主要起草人:黃同林、柴紅雯、李海港、熊安平本標準歷次版本發布情況為:DB36/614-2013、DB36/T611危險場所電氣安全檢測技術規范——使用強氧化劑以及不用外來點火源就能自行起火的物質的環境;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GB/T17949.1接地系統的土壤電阻率、接地阻抗和地面電位測量導則第1部分:常規GB50058爆炸危險環境電力裝置2爆炸性氣體環境explosivegasat可燃性粉塵環境combustibledust為了確認危險場所的電氣設施/設備運行狀態防爆性能的安全可靠性,由具備相應安全生產檢測檢驗資質的機構,對被檢設施/設備進行不拆卸或局部拆卸并輔以一些措施的檢測活相對溫差relativetemperaturedi兩個對應測點之間的溫差與其中較熱點的溫升之比的百分數。相對溫差δ1可用1和T1——發熱點的溫升和溫度。3根據設備成為引燃源的可能性和爆炸性氣體環境及爆炸性粉塵環境所具有的不同特征而對設備規4基本規定4.1檢測分類督,當裝置或設施局部更改時,應由具有相應c)相應的技術文件、工程實施和質量控制記錄。c)相應的技術文件、工程實施和質量控制記錄;4.3機構和人員4.3.1對危險場所電氣設施實施安全檢測的機構應具有國家規定的安全生產檢測檢驗資質。4.3.2檢測人員應經相關專業知識業務培訓,并取得4.3.3現場檢測工作不少于兩人。4.4基本要求a)接受企業檢測委托或監管部門指令性任務;4a)確定現場危險物質,根據危險物質的特性進行危險場所的分類、分級和區域劃分;4.4.3現場檢查和測試3)戶外晴天要避開陽光直接照射或反射進入儀器鏡頭;4)室內或晚上檢測應避開燈光的直射,宜閉燈檢測。c)檢測人員應穿戴好相應的個體防護用品,遵守以下作業安全規定:1)檢測現場嚴禁攜帶火種、非防爆通訊設備;2)嚴禁吸煙,不得穿化纖等易產生靜電的服裝,禁止穿釘子鞋;3)現場不準隨意敲打金屬物,以免產生火星而造成事故;4)應使用具有防爆性能的檢測儀器和不易產生火花的工具;4.4.5現場檢測數據應記錄在專用的原始記錄表中,并應有檢測人員及受檢單位陪同人員的簽名。檢測記錄應用鋼筆或簽字筆填寫,字跡工整、清4.5儀器設備4.5.1電氣安全檢測所采用的儀器、儀表和測量工具4.5.2檢測用的儀器、儀表和測量工具經法定專業計量機構檢定合格,且在檢定有效期內,并處于正4.5.3對有精度要求的參數檢測,現場檢測的儀器、儀表和測量工具的精度指標較標準要求高一個等4.5.4檢測采用的儀器、儀表和測量工具,在測試中發現故障、損傷或誤差超過允許值,應及時更換4.6報告4.6.1現場檢測和檢測分析完成后,應及時出具檢測報告。檢測報告4.6.2檢測報告應對所檢測項目是否符合相應標準的規定或設計文件要求作出明確的結論。4.6.3檢測報告應包括下列內容:5b)檢測項目、檢測方法和檢測依據;4.6.4檢測報告應加蓋檢測單位檢測報告專用章或檢測單位公章。企業應委托具有相應安全生產檢測檢驗資質的機構進行定期檢測,檢測周期不5.1配電系統a)配電箱(板)不應采用可燃性材料制作;b)危險場所應采用TN-S系統,系統中的中性線和保護接地線應在匯流排上連接,不得絞接;e)導線引出面板時,面板線孔應光滑無毛刺,金屬面板應裝設絕緣保護套;f)導線的絕緣應完好、無損傷,配線應整齊清晰且無接頭捻接;插接在同一端子上;對于螺栓連接端子,當接兩根導線時中間應加平5.1.2.1總變電所、配電所的位置應符合以下要求:a)宜設置在廠區內全年最小頻率風向的下風側地帶;c)宜盡量考慮設置在廠區內用電負荷中心的鄰近地帶;d)總變電所、配電所與鄰近爆炸危險生產裝置之間應保持安全間距。a)宜設置在生產裝置區內全年最小頻率風向的下風側地帶;c)變、配電所(包括配電室)和控制室應布置在爆炸性環境以外,當為正壓室時,可布置在165.2.1一般規定5.2.1.1電氣線路的敷設方式、路徑,應符合設計規定。當設計無明確規定時,應符合下列要求:a)爆炸性危險環境電氣配線原則上只有電纜配線和鋼管配線兩種;e)在爆炸粉塵環境.電纜應沿粉塵不易堆積并且易于粉塵清除的位置敷設;f)移動電器的配線只允許采用電纜配線,并須設有防電纜拔脫裝置。5.2.1.3爆炸性環境內采用的低壓電纜和絕緣導線,其額定電壓應高于或等于線路的工作電壓且不低5.2.1.4電氣工作中性線的額定電壓,應與相線電壓5.2.1.5電氣線路使用的接線盒、分線盒、活接頭、隔離密封件等連接件的選型,應符合現行國家標鋁芯絕緣導線或電纜與電氣設備的連接,應有可靠的銅—鋁過渡接頭等措施,照明燈具除75.2.1.10在架空、橋架敷設時電纜宜采用阻燃電纜。5.2.2.1電纜線路在危險場所內,電纜間不應直接連接。在非正常情況下,應在相應的防爆接線盒或5.2.2.2電纜線路穿過不同危險區域或界壁時,必須采取下列隔離密封措施:a)在兩級區域交界處的電纜溝內,應采取充砂、填阻火堵料或加設防火隔墻;b)外徑等于或大于20mm的電纜,在隔離密封處組裝防止電纜拔脫的組件時,應在電纜被擰緊或1)裝置內的彈性密封圈的一個孔,應密封一4)彈性密封圈壓緊后,應能將電纜沿圓周均勻地被擠緊。于引入口徑的1.5倍,且不得小于40mm;應按防爆要求加以配合,不同的使用環境條件應采用不同材質的撓性連85.2.2.5電纜采用金屬密封環式引入時,貫通引入裝置的電纜表面,應清潔干燥;對涂有防5.2.2.6在室外和易進水的地方,與設備引入裝置相連接的電纜保護管的管口,應嚴密封堵。5.2.3危險場所內的鋼管配線5.2.3.1鋼管與鋼管、鋼管與電氣設備、鋼管與鋼管附件之間的連接,應采用螺紋連接d)連接處可不焊接金屬跨接線,設計有特殊規定的除外。5.2.3.2電氣管路之間不得采用倒扣連處應裝設不同型式的隔離密封件:b)管路通過與其它任何場所相鄰的隔墻時,應在隔墻的任一側裝設橫向式隔離密封件;c)管路通過樓板或地面引入其它場所時,均應在樓板或地面的上方裝設縱向式密封件;b)導線在密封件內不得有接頭,且導線之間及與密封件壁之間的距離應均勻;5.2.3.6防爆撓性連接管應無裂紋、孔洞、機械損a)在不同的使用環境條件下,應采用相應材質的撓性連接管;5.2.3.8本質安全型電氣設備配線工程中的導線、鋼管、電纜的型號、規格以及配線方式、線路走向9c)配電盤內本質安全電路與關聯電路或其它電路的端子之間的間距,不應小于50mm;當間距不d)所有需要隔離密封的地方,應按規定進行隔離密封。e)本質安全電路及關聯電路配線中的電纜、鋼管、端子板,均應有藍色的標志。g)本質安全電路與關聯電路采用非鎧裝和無屏蔽層的電纜時,應采用鍍鋅鋼管加以保護。危險區域GaDa或Db5.3.3電氣設備保護級別(EPL)與電氣設備防爆結構的關系應符合表4的規定。表4電氣設備保護級別(EPL)與電氣“ia”“ma”“opis”“d”“e”“ib”“mb”“o”“px”、“py”“”q “oppr”“ic”“mc”“n”“nA”“nR”“nL”“nC”“pz”“opsh”“iD”“mD”“tD”“iD”“mD”“tD”“pD”“iD”“mD”“tD”“pD”5.3.4防爆電氣設備的級別和組別不應低于該爆炸性氣體環境內爆炸性氣體混合物的級別和組別并溫度(℃)溫度(℃)T1>450>300>200>135>100>855.4接地要求及接地電阻檢測5.4.1.1在危險場所的電氣設備(包括移動設備)的金屬外殼、金屬構架、金屬配5.4.1.2按有關電力設備接地設計技術規程規定不需要接地的下列各處,在爆炸性危險環境內仍應進c)安裝在已接地的金屬結構上的設備的外露可導電部分。5.4.1.4在爆炸危險場所中接地干線(網)宜在不同方向與接地體相5.4.1.5爆炸性危險環境中的接地干線通過與其他環境共用的隔墻或樓板時,應采用鋼管保護,并按5.4.1.6電氣設備及燈具的專用接地保護線應單獨的與接地干線(網)相連接,電氣線路中的工作零5.4.1.8鎧裝電纜引入電氣設備時,其接地芯線應與設備內接地螺栓連接;鋼帶及金屬外殼應與設備5.4.1.9爆炸性環境內接地用螺栓應有防松裝置,接地線緊固前,其接地端子及上述緊固件,均應涂5.4.1.10關于接地裝置的選擇、安裝、連接、接5.4.2.1.1固定設備(塔、容器、機泵、換熱器、過濾器等)的外殼,應進行靜電接地。若為覆土設5.4.2.1.3轉動物體的接地,可采用導電潤滑脂或專用接地設施(如在無爆炸、無火災危險環境內可單股線。有軟連接的幾個設備之間應采用銅芯軟5.4.2.1.6皮帶傳動的機組及其皮帶的防靜電接地刷、防塵罩,均應接地。5.4.2.1.7固定設備與接地線或連接線宜采用螺栓連接,連接端子可設置在設備的側面、設備聯合金屬支座的側面或端部位置,接地端子與接地線的材料選擇應符合SH/T3097相應規定。5.4.2.2儲罐5.4.2.2.1儲罐內各金屬構件(攪拌器、升降器、儀表管道、金屬浮體等),必須與罐5.4.2.2.2在罐頂取樣操作平臺上,操作口的兩側應各設一組接地端子,為取樣繩索、檢尺等工具接5.4.2.2.3與儲罐管線相連接的法蘭,如需防雜散電流和電化學腐蝕時,可選用電阻為15.4.2.3管道5.4.2.3.3工藝管道的加熱伴管,應在伴管進汽口、回5.4.2.3.5金屬配管中間的非導體管段,除需做特殊防靜電處理外,兩端的金屬管應分別與接地干線5.4.2.3.6非導體管段上的所有金屬件均應接地。地下5.4.2.3.7非金屬的管道(非導電的)、設備等,其外壁上纏繞的金屬絲網、金屬帶等,應緊貼其表5.4.2.4鐵路棧臺與罐車5.4.2.4.1棧臺區域內的金屬管道、設備、構筑物、鐵路鋼軌等應等電位連接并接地,還應構成接地5.4.2.4.2區域內鐵路鋼軌的兩端應接地,區域內與區域外鋼軌間的電氣通路應絕緣隔離。每根鋼軌間應是良好的電氣通路,平行鋼軌之間應跨接,每個鶴位處宜跨接一次并接地。跨接線可用19mm2~接地端子宜用接地線與接地干線直接相連。罐車及儲罐用帶有接地夾的軟金屬線與接地端子連接。5.4.2.4.6罐車的罐體、車體應與注液管系統以及棧臺鋼架等電位連接。在裝卸作業前,應用專用接5.4.2.5汽車棧臺與罐車5.4.2.5.1站臺區域內的金屬管道、設備、構筑物等應進行等電位連接并接地。5.4.2.5.2在操作平臺梯子入口處或平臺上,應設置人體靜電接地棒。5.4.2.6碼頭5.4.2.6.1碼頭區內的金屬管道、設備、構架包括碼頭引橋,棧橋的金屬構件,基礎鋼筋等應進行等5.4.2.6.4裝卸棧臺應符合棧臺的專門要求。c)碼頭護舷設施與靠泊輪船之間應絕緣。d)岸上一側的金屬物只能與碼頭岸上的接地裝置5.4.2.7粉體加工與儲運設備5.4.2.7.1在填料與出料部分,應采取下列靜電接地措施:a)金屬和非金屬導體容器以及附近的所有金屬設備,包括料管,應進行等電位連接并接地;c)裝粉料用的袋、桶應放在地面上或接地臺面上。b)用導電材料作漏斗、斜槽等填充裝置,并將其與容器進行等電位連接后接地;5.4.2.7.3在粉體篩分、研磨、混合部分,所有導體部件,包括篩網,應進行等電位連接并接地。活動部件宜采用撓性連接。接受容器應按填料與5.4.2.7.4粉塵采用氣流輸送時,管道應采用導電材料,除應符合管道系統的要求外,管段法蘭必須5.4.2.7.6大型料倉內部不應有突出的接地導體,如設置料位報警器等必須采取防靜電燃爆措施。料5.4.2.8氣體與蒸汽的噴出設備5.4.2.8.1在氣體與蒸汽的噴出設備上,所有的導體部件應進行等電位連接并接地。5.4.2.8.2用蒸汽(或氣體)清洗儲罐等設備時,噴射器應與被噴物以及周圍的金屬體等電位連接并a)使用導電性或防靜電軟管時,應使噴嘴、接頭等與軟管可靠地連接并接地;b)裝在軟管上的金屬噴嘴、接頭等金屬部件,可用專用接地線與接地裝置連接;c)在使用氣體或蒸汽噴出設備作業前,應將專用的接地線連接好,作業完畢后方可拆除。5.4.2.9化纖設備5.4.2.9.1輸送帶托輥和終端皮帶滾輪應5.4.2.9.2在設備上被非導體隔絕緣的孤立金屬部5.4.2.9.3滾動軸、攪拌器旋轉部件的靜電接地電阻5.4.2.9.4氣流輸送設備應采用導電材料,除應符合管道系統的要求外,管段法蘭必須跨接并接地。外不得互相串連接地。5.4.2.12危險場所環境的入口處外側,宜設置人體靜電消除裝置。其防靜電接地的安裝,除應按照本要求外還應按國家現行有關防靜電接地的標準規范的規定。5.4.3.1爆炸性氣體環境中應設置等電應與等電位系統連接,專門為陰極保護設計的接生產裝置區內設置的等電位聯結線,應同保護接雷及防靜電接地等各種共用人工接地裝置、自然接地體相連接構成等電位聯結的接地網。銅鐵5.4.3.3在生產裝置區內下列可導電部分必須做等電位連接:b)裝置區內的各種輸送管道和類似金屬部件。如各種金屬上下水管道;工藝金屬物料管線,塔、銅66鐵a)首次檢測時應查看隱蔽工程紀錄;檢查接地裝置的結構和安裝位置;檢查接地體的埋設間距、深度、安裝方法;檢查接地裝置的材質、連接方法、防腐b)檢查接地裝置的填土有無沉陷情況;c)檢查有無因挖土方、敷設管線或種植樹木而挖斷接地裝置。5.4.4.3接地裝置的接地電阻檢測。a)本標準5.4.1、5.4.2規定的各設備或場所均應進行接地電阻檢測;5.4.4.4金屬法蘭連接處的過渡電阻檢測:過渡電阻A.1常見危險場所(裝置)分類、分區舉例見表A.1。1甲22乙23甲21甲22乙23甲24甲21甲22甲23乙24甲21甲22甲23乙24甲21氨乙22甲23甲21甲22甲21甲22甲23甲21甲2序號別2甲23甲21甲22甲21甲22甲23甲21丙22丙21甲22甲23甲24甲21甲22甲23甲24氨乙25甲26甲21乙22乙21乙22乙21乙22乙23乙21房甲22甲23甲21甲22甲21甲22甲23甲24甲25甲21甲22甲23甲24氨乙21甲22丙21甲22甲23甲21甲21甲21甲22氫甲21甲21甲22甲23甲21甲22甲2序號1甲22苯甲23甲21甲22甲23甲24甲25甲21甲22甲23甲21甲22氫甲23甲21甲22甲23甲21甲22甲23甲21甲22甲23甲24甲2序號1甲22甲23甲24乙21甲22甲23甲21甲21甲22甲23甲21甲22甲23甲24甲25甲21甲22甲23甲24甲25乙21甲2甲2甲2甲22甲2甲2甲2序號3甲2甲2甲2甲2甲21甲22甲23甲24甲25甲26乙21甲21甲22甲23甲21甲22甲23甲24甲21甲22甲23甲22甲23甲24甲21甲2序號1甲21甲22甲23甲24甲21甲22乙23乙24甲21甲22甲23甲24甲25乙6甲27氫甲28乙29氫、一氧化碳、甲烷甲2甲2甲2甲2甲2氨乙21泵氨乙22甲23甲21氨乙22甲21乙2序號1乙21甲22氫甲2注:熱油泵房操作溫度為200℃至400℃,遠大于柴油的閃點溫度,因此劃為2區爆炸危險環境,但危險范圍是較小注:有明火環境的大部分地區亦劃為2區爆炸危險環境,只在明火(爐子或高溫物體)周圍1.5m內空間為非爆炸危注:表中各種生產裝置“危險環境分區”和介質級別與組別僅指主要的地區和環境,其中局部或部分環境可能為1B.1可燃性氣體或蒸氣爆炸性混合物分級可燃性氣體或蒸氣爆炸性混合物分級、分組舉例見表B.1可燃性氣體或蒸氣爆炸性混合1234567892)2CH2 2)3CH22)4CH22)5CH2——2)3CHCH(CH2)3CH2苯3)23)3萘3)23)2CHC6H4CH3— 2)4CHOH3)2C(OH)CH2COCH33CHO)n—3)2CO—2)4COHCOOCH3HCOOC2H5———氨NH33)2NH3)3N2H5)2NH2H5)3N2)4CHNH23)2NC2H4OHNH2CH2CH2NH2NN-二甲基苯胺—3)2CHONO23)2O2H5)2O3H7)2O4H9)2O—HOCH2COOC4H9 2)2CH2O氫3)2CHCH2OH3)2CHCl2)3CH=CH5H11)2O3)2CH]2OHCON(CH3)23CHO)33)2CHCH2CH33)2CHOH3)32CH2)2NH2CH2)3N———3)3COOC(CH3)33H7)2ON-甲基二乙醇胺(MDEA)HOCH2CH2OH 導導鐵導鎂導非導鈦導鋅導導導導導導非萘非蒽非非非非非非非非非非非非非非非非 非非非非非非非非非非非非非非非非非非非非非非非非非非非非非非非非非非非非非 非 非 非非非非非非非非非 非非非非導非導導導導導導導導導 導D.1.1使用紅外熱電視或熱像儀對于一般的電氣設備和線路進行全面掃描普遍檢測,發現其異常發熱D.1.2使用紅外熱像儀,對重點電氣設備和線路的發熱部位攝取熱像圖,并經電腦對熱像圖的溫度場D.2.1.1根據紅外測溫儀測得電氣裝置發熱部位的表面溫度,同時考慮負載率和連接部分接觸電阻對表面溫度的影響,分析可能存在的過熱型電氣安全隱患。必要時按照以下公式將實測負載下的溫度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