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版高考歷史一輪復習模塊1政治文明歷程第4單元科學社會主義理論的創立與東西方的實踐單元整合提升學案含解析岳麓版_第1頁
2025版高考歷史一輪復習模塊1政治文明歷程第4單元科學社會主義理論的創立與東西方的實踐單元整合提升學案含解析岳麓版_第2頁
2025版高考歷史一輪復習模塊1政治文明歷程第4單元科學社會主義理論的創立與東西方的實踐單元整合提升學案含解析岳麓版_第3頁
2025版高考歷史一輪復習模塊1政治文明歷程第4單元科學社會主義理論的創立與東西方的實踐單元整合提升學案含解析岳麓版_第4頁
2025版高考歷史一輪復習模塊1政治文明歷程第4單元科學社會主義理論的創立與東西方的實踐單元整合提升學案含解析岳麓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第4單元【認讀導引】三條線索:社會主義從理論到實踐的曲折歷程;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革命成功;現代中國的民主政治建設及祖國統一大業。五大階段:國際工人運動的發展;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過渡時期;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文化大革命”時期;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改革開放新時期。六大標記事務:《共產黨宣言》發表;巴黎公社;俄國十月革命;中國共產黨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改革開放。一、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的歷程1.由空想到科學(1)空想社會主義:19世紀初期,隨著工業革命的開展,以法國圣西門、傅立葉和英國歐文為代表的思想家們紛紛抨擊資本主義的種種弊端,提出了改造社會的很多奇妙設想。雖然這些設想沒有相識到資本主義社會弊端的根源,但卻反映了正在成長中的無產階級的愿望和要求,也為科學社會主義理論的誕生奠定了理論基礎。(2)馬克思主義誕生:19世紀三四十年頭,歐洲三大工人運動失敗,但卻表明無產階級已經登上歷史舞臺,也說明白工人運動迫切須要科學理論做指導,這為馬克思主義誕生奠定了階級基礎。1848年,《共產黨宣言》發表,闡明白人類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標記著馬克思主義的誕生,科學社會主義運動蓬勃發展起來,推動了人類社會的歷史進程。2.由志向到現實(1)理論到實踐:1870年,法國在普法斗爭中失敗,資產階級臨時政府的妥協政策引發了1871年3月18日巴黎人民的起義。巴黎人民組成的國民防衛軍向政府軍發起進攻,占據巴黎。28日,(2)志向變現實——俄國十月革命:1917年3月彼得格勒工人起義,二月革命爆發,推翻了羅曼諾夫王朝,革命后出現了工兵代表蘇維埃和資產階級臨時政府兩個政權并存的局面。1917年11月,彼得格勒工人、士兵起義,推翻了資產階級臨時政府。全俄工兵代表蘇維埃代表大會宣布一切權力轉歸蘇維埃。十月革命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獲得成功的社會主義革命,十月革命將社會主義理論變為現實,開創了國際社會主義運動的新局面。3.由一國實踐到多國實踐(1)俄國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通過粉碎國內外敵人的進攻,鞏固了蘇維埃政權,列寧和斯大林通過一系列政策,使社會主義制度在蘇俄(聯)建立;二戰結束后,蘇聯幫助東歐趕走了法西斯侵略者,建立起社會主義性質的國家。(2)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經驗了國民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斗爭和解放斗爭,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務,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成功,建立起新中國。(3)二戰后,東歐各國和亞洲的中國、越南、朝鮮的共產黨在反法西斯斗爭成功的基礎上實現了民族獨立,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社會主義實踐由一國到多國取得了成功。4.由傳統模式向現代模式的轉變(1)20世紀五六十年頭,蘇聯和東歐社會主義國家都進行了改革,但由于沒有正確的指導思想,改革陷入僵局,加上西方國家的“和平演化”,造成了20世紀80年頭末90年頭初的東歐劇變、蘇聯解體,社會主義運動遭到挫折,表明白蘇聯模式的社會主義道路的失敗。(2)中國經驗“文化大革命”后,以鄧小平為代表的黨的其次代中心領導集體,在堅持四項基本原則的前提下,實行改革開放,建立起中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開創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道路。1.假如不是第一次世界大戰條件下帝國主義列強忙于相互廝殺而無暇進行干涉,俄國革命就很難如此快速地取得成功;假如沒有布爾什維克黨的堅毅領導,俄國革命也不行能取得成功。這說明俄國十月革命的成功()A.實現了社會主義的民主B.充分發揮了工農兵聯盟的巨大優勢C.開創了暴力革命的先例D.體現了客觀條件與主觀因素的結合D[材料主要論述了一戰和布爾什維克黨對俄國十月革命取得成功的重要作用,這說明俄國十月革命的成功體現了客觀條件與主觀因素的結合,故選D項;材料中沒有社會主義民主的信息,解除A項;材料中沒有工農兵聯盟的信息,解除B項;十月革命不是最早的暴力革命,解除C項。]二、近代史上中華民族的覺醒民族覺醒的本質內涵是民族認同感和為民族富強而奮斗的精神。近代以來,由于西方列強的野蠻侵略,中華民族的生存面臨嚴峻威逼,各民族之間空前形成休戚相關、命運與共的關系,中華民族精神也在各民族共同的反帝反封建斗爭中達到了升華。1.鴉片斗爭——民族意識的萌發鴉片斗爭的慘敗使中國起先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人們的思想意識也起先發生變更,人們從“天朝上國”的美夢中驚醒,反對外來侵略、保家衛國的民族意識起先覺醒。2.中日甲午斗爭——民族意識漸漸強化中日甲午斗爭、列強瓜分狂潮使民族危機空前強化,首先是學問分子掀起了維新變法運動,緊接著是農夫階級的義和團運動,資產階級革命派掀起了辛亥革命,民族意識漸漸強化。3.五四運動——民族意識的升華五四運動是一次全民族參與的反帝愛國運動,工人、農夫、資產階級空前團結,外爭主權,內懲國賊,表現出極大的愛國熱忱,使民族意識進一步升華。4.抗日斗爭——民族意識的高漲隨著日本侵華的不斷加劇,中國的民族意識進一步強化,形成高潮,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形成,民族復興意識也達到了空前的覺醒。2.《陜甘寧邊區土地全部權證條例》規定,在已完成土地革命的地區推行土地登記,發放全部權證,保證農夫的土地全部權,同時,對逃亡地主的看法變得較為溫柔,妥當支配他們的生計。這種做法()A.體現“工農武裝割據”思想B.有利于鞏固農村革命依據地C.適應了民族革命斗爭新形勢D.擴大了解放斗爭的群眾基礎C[“保證農夫的土地全部權”“對逃亡地主的看法變得較為溫柔”,這一措施有利于鞏固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從而說明該措施適應了民族革命斗爭的新形勢,故選C項;“工農武裝割據”思想出現于國共十年對峙時期,解除A項;題干中的政策都是為抗日斗爭服務的,而不僅僅是鞏固農村革命依據地,解除B項;陜甘寧邊區政府處于抗日斗爭時期,解除D項。]三、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國共兩黨關系的演化過程及影響因素1.演化(1)合作→對抗→再合作(2)再合作→再對抗2.影響國共兩黨關系變更的主要因素(1)兩黨的階級性質不同。國民黨代表大地主大資產階級的利益,中國共產黨代表工農群眾的利益。階級性質不同是國共沖突斗爭直至分裂的根本緣由。(2)社會主要沖突的變更。當民族沖突上升為主要沖突時,兩黨就有結束對抗走向合作的可能;當階級沖突上升為主要沖突時,兩黨合作關系就有可能裂開,走向對抗。(3)國際政治勢力的看法與國際環境的影響。進步的國際政治形勢和有利的國際環境就能促成兩黨之間的合作;反之,反動的國際政治勢力插手,又會加速兩黨關系的裂開。3.1937年清明節,中國共產黨與國民黨分別派代表共同祭拜黃帝陵,毛澤東、朱德合署發表《祭黃帝陵文》,祭文中有“各黨各界,團結堅實;不分軍民,不分貧富。民族陣線,救國良方;四萬萬眾,堅決反抗”等語。這表明()A.全面抗戰爆發加快國共合作B.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已經建立C.國共關系面臨著實質性轉變D.文化認同是抗戰成功的保障C[依據材料和所學學問可知,隨著中日民族沖突的激化,毛澤東提倡國共雙方攜起手來共赴國難,強調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必要性,這表明國共關系面臨著實質性轉變,故選C項;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爆發,標記著中國全面抗戰的起先,A項與材料時間不符,解除;1937年9月,國民黨通訊社發表《中共中心為公布國共合作宣言》,以國共合作為基礎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形成,解除B項;文化認同對抗戰的成功發揮了主動作用,但并非抗戰成功四、現代中國民主政治建設的曲折發展歷程時間表現緣由相識初步形成1949年新中國成立《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的頒布;初步形成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新民主主義革命基本成功;中國共產黨和各民主黨派團結籌建新中國(1)經濟基礎確定上層建筑,隨著經濟發展,民主政治建設不斷完善(2)社會主義建設是嶄新的事業,在探究中發展完善(3)堅持黨的正確領導,警惕右,更要防止“左”構建完成新中國成立至20世紀60年頭初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第一屆全國人大召開;《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制定;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嚴峻破壞“文化大革命”期間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遭到破壞,國家法律形同虛設,黨內政治生活無法正常進行“左”傾錯誤惡性發展發展完善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后平反冤假錯案;建立完備的法律體系;將“依法治國”寫入憲法;加強基層民主建設改革開放的進行,黨的工作重心轉移;民主法制日益完善4.1954年6月以后,全國各地的報紙、雜志都以極大的篇幅登載闡明憲法草案的通俗文章,廣播電臺連續舉辦憲法草案講座,各出版機關一共出版了1184萬冊憲法草案單行本和大量有關憲法學問的書籍。民族出版社還將憲法草案譯成多種民族文字。這些做法()A.完善了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B.使人民群眾真正成為國家的主子C.推動了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建立D.有利于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發展D[依據材料可知,國家大力宣揚憲法草案的相關學問,這為群眾了解憲法以及憲法的進一步完善奠定了基礎,有利于新中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發展,故選D項;材料與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無干脆關聯,解除A、C兩項;人民群眾成為國家主子的標記是新中國的成立,解除B項。]一、20世紀世界形勢對中國社會的影響領域表現政治列強侵華第一次世界大戰后,從列強共同支配中國到日本獨霸中國再到美國限制中國中國革命受俄國十月革命的影響,無產階級成為中國革命領導階級,中國進入了新民主主義革命階段;從走蘇俄(聯)式到走中國式革命道路國際地位中國抗日斗爭是世界反法西斯斗爭的組成部分,其成功使中國國際地位有所提高,解放斗爭的成功最終使中華民族獲得了獨立經濟民族工業國民政府統治前期中國民族工業經驗了較快發展,但后期日本侵華及官僚資本的雙重壓迫使中國民族工業漸漸萎縮甚至破產思想文化思想解放俄國十月革命的影響,馬克思主義傳入中國并廣泛傳播思想理論俄國十月革命的影響,三民主義發展為新三民主義;毛澤東思想形成并發展5.1930年5月,中國發生大規模的軍閥混戰,當時的中共中心領導人乘機提出把在城市組織工人罷工、組織地方起義、組織兵變、擴大紅軍等作為革命的中心策略、迫切任務。這表明當時的中共中心領導人()A.犯了右傾倒戈主義嚴峻錯誤B.從時局動身做出了正確決策C.對中國革命的目標相識模糊D.摒棄了“工農武裝割據”理論C[依據材料可知,1930年處于國共十年對峙時期,當時中共中心領導人主見在城市通過發動工人罷工、組織兵變進行斗爭,這說明其仍不放棄城市革命的主見,對中國革命的目標相識模糊,故C項正確;A項錯誤,該決策是激進的“左”傾教條主義思想的體現,不是右傾思想;B項錯誤,該決策在當時較為激進,是錯誤的;D項錯誤,材料說明當時的中共中心領導人并未完全摒棄“工農武裝割據”理論。]二、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道路與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道路的異同點異同點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不同點斗爭對象資產階級封建主義、帝國主義、官僚資本主義性質無產階級社會主義革命資產階級民主革命中心以城市為中心再到農村在農村建立革命依據地,再包圍城市影響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開拓了人類歷史新紀元中國進入人民當家做主的新時代相同點方式都以暴力革命為主要形式基礎都是無產階級領導的廣闊人民參與的人民大革命指導思想都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思想并與本國國情結合結果都使被壓迫人民獲得了解放,做了國家的主子6.中國的道路自信源于中國特色革命道路成功實踐。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大革命失敗后,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歷經艱難探究出了革命新道路,但是在一段時間里并沒有被黨中心認可和重視,反而遭到中心的點名指責。1930年6月9日召開的政治局會議上,主見城市中心論的李立三就點名指責了毛澤東。他說:“在全國軍事會議中發覺了阻礙紅軍發展的兩種障礙:一是蘇維埃區域的保守觀念,一是紅軍狹隘的游擊戰略。最明顯的是四軍毛澤東同志,他有完全的路途,他的路途完全與中心不同?!薄獎殩|《從城市到鄉村——中國特色革命道路的開拓及意義》材料二毛澤東發覺農夫們可以動員起來,甚至能夠奪取城市,但是不能夠同國民軍打仗。因此,毛找到了信念,認為中國共產黨是能夠生存和發展下去的,只要在一個地區內有人力和糧食支持戰斗,發展自己的武裝力氣。1931年以毛為主席的“江西蘇維埃共和國”就成了這一努力的榜樣?!猍美]費正清《宏大的中國革命》(1)依據材料一,指出大革命失敗后,關于中國革命的道路黨內出現了怎樣的不同觀點?結合所學學問,簡析支撐各自觀點的主要依據。(2)依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學問,概括毛澤東為實現“生存和發展”的實踐舉措,簡評其對中國近代革命的深遠影響。(3)綜合上述材料,簡析中國革命道路成功的深層次緣由。[解析]第(1)問,依據材料一“大革命失敗后,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歷經艱難探究出了革命新道路”“主見城市中心論的李立三”等信息并結合所學學問回答。第(2)問第一小問,實際是要求回答“工農武裝割據”的詳細內容;其次小問,可結合所學學問,從促進新民主主義革命成功方面綻開分析。第(3)問,可結合上述分析和所學學問從馬克思主義和中國國情相結合,中國共產黨的道路創新等方面分析作答。[答案](1)觀點:毛,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李,城市中心論。依據:毛,吸取南昌起義等失敗教訓;國情確定的(城市中敵人力氣過于強大,農村敵人力氣相對薄弱);井岡山等農村革命依據地成功實踐。李,蘇聯城市暴動的成功閱歷;共產國際的指示;馬列主義的經典論述。(2)舉措:開展土地革命;武裝斗爭;依據地建設。影響: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成功,建立了獨立自主的新中國。(3)緣由: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革命詳細實踐相結合的產物;是以毛澤東為首的中國共產黨人一切從實際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