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新導練高中歷史專題二近代中國維護國家主權的斗爭3偉大的抗日戰爭精練含解析人民版必修1_第1頁
同步新導練高中歷史專題二近代中國維護國家主權的斗爭3偉大的抗日戰爭精練含解析人民版必修1_第2頁
同步新導練高中歷史專題二近代中國維護國家主權的斗爭3偉大的抗日戰爭精練含解析人民版必修1_第3頁
同步新導練高中歷史專題二近代中國維護國家主權的斗爭3偉大的抗日戰爭精練含解析人民版必修1_第4頁
同步新導練高中歷史專題二近代中國維護國家主權的斗爭3偉大的抗日戰爭精練含解析人民版必修1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專題二三宏大的抗日斗爭課后提能|再鞏固時間:40分鐘滿分:100分一、選擇題(本題共12個小題,每小題4分,共48分)1.吉林省檔案館保藏了日本昭和12年(1937年)12月23日出版的《大阪每日新聞(奈良版)》。其標題有:《南京總攻擊觀戰記》《情思遠飛故里舉杯共憶苦戰》《悼念戰友誓死殺敵》《在夷為廢墟的敵都迎接新年》等。這些報道()①美化侵略行為②顛倒斗爭是非③否認屠殺暴行④助長侵略氣焰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④ D.①②③④解析:材料中提到南京大屠殺期間日本報刊的標題,從中可以看出日本的報道是在美化侵略行為,否認屠殺暴行,顛倒斗爭是非,這些報道必定會助長侵略氣焰,故選①②③④,解除A.B.C三項,選D項。答案:D2.(2024·浙江卷)1935年,有學者發表文章說,“中華民族是完全的……是歷史的事實,更是現在的事實”。然而這些天里,平津一帶‘空穴來風’,有所謂自治運動。……在平津者有教化界(宣言見上星期日《大公報》),其他各界雖未宣言,居心無二。這個宣言,初簽名者數十人,到了其次天,幾有千人,這才是民意的負責表示。宣言中指明這是破壞國家領土完整的陰謀。上述言論的背景是()A.國共兩黨起先合作抗日B.日本制造盧溝橋事變,起先全面侵華C.中日民族沖突上升,抗日救亡擴展為群眾運動D.工、農、兵、學、商各界形成全民族抗戰的浪潮解析:依據“1935年”“中華民族是完全的……是歷史的事實,更是現在的事實”“有所謂自治運動”“這才是民意的負責表示,宣言中指明這是破壞國家領土完整的陰謀”,結合所學可知,材料反映的是華北事變,背景是日本策動華北自治,企圖分裂中國,中日民族沖突上升為中國社會主要沖突,抗日救亡擴展為群眾運動,故C正確;1937年國共兩黨起先合作抗日,故A錯誤;1937年日本制造盧溝橋事變,故B錯誤;材料無法體現“工、農、兵、學、商各界”,故解除D。答案:C3.下面是南京國民政府財政部長宋子文1936年日記節選:“12月22日抵西安后,與張、楊進行了探討。……委員長說……倘如共產黨聽從他猶如他們之聽從總理,他將同意:……抗日容共聯俄:……”,“12月25日,我督促周(指周恩來),必需讓委員長即速離開……(委員長)所承諾之一切均會履行。……我們(指與蔣一道)……4時30分抵洛陽。”這可以作為干脆史料來說明()A.西安事變得到和平解決B.中國共產黨主動斡旋C.國共兩黨從內戰走向和平D.日本侵華威逼日益加劇解析:依據題干中的“1936年”“12月22日抵西安后”“與張、楊進行了探討”“我督促周(指周恩來),必需讓委員長即速離開”等信息可推斷應當是周恩來去西安和平解決西安事變,故A項正確;由“(委員長)所承諾之一切均會履行。……我們(指與蔣一道)……4時30分抵洛陽”可得出西安事變已經和平解決,而不是強調共產黨的斡旋,故B項解除;西安事變時“國共兩黨從內戰走向和平”還沒有實現,故C項解除;材料中沒有涉及日本的侵略,故D項解除。答案:A4.(2024·浙江溫州市一中期中)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旗幟下,國共兩黨聯合抗日。八路軍協作國民黨正面戰場,主動伏擊日軍,取得抗戰首捷的地點是在()A.山東臺兒莊 B.山西平型關C.湖北棗宜 D.江蘇徐州解析: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旗幟下,國共兩黨聯合抗日。八路軍協作國民黨正面戰場,主動伏擊日軍,取得抗戰首捷的是在山西平型關的平型關大捷,故選B。答案:B5.(2024·全國卷Ⅰ)陜甘寧邊區在一份文件中講到:“政府的各種政策,應當依據各階級的共同利害動身,凡是只對一階級有利,對另一階級有害的便不能作為政策確定的依據……現在則工人、農夫、地主、資本家,都是同等的權利。”這一精神的貫徹()A.推動了土地革命的順當開展B.適應了民族斗爭新形勢的須要C.鞏固了國民革命的社會基礎D.壯大了抗拒國民黨政府的力氣解析:結合所學學問,陜甘寧邊區為抗日斗爭時期的中共中心所在地和抗日依據地,再依據“應當依據各階級的共同利害動身”“現在則工人、農夫、地主、資本家,都是同等的權利”,可見有利于團結全民族一切力氣抗戰,土地革命發生在1927~1937年國共十年對峙時期,國民革命發生在1924~1927年國共第一次合作時期,都屬于國內革命斗爭而非民族斗爭,解除A.C兩項;當時的首要任務是戰勝全民族共同敵人——日本侵略者,而不是抗拒國民黨政府,解除D項;故B項正確。答案:B6.抗日斗爭與中日甲午斗爭比較,中國方面的最大改變是()A.抗日的領導者已不是腐敗的統治集團B.中華民族已經覺醒,形成了全民族抗戰C.軍隊素養提高,廣闊將士具有愛國精神D.國家綜合國力已經大大增加解析:甲午斗爭僅僅依靠軍隊抗戰,而人民比較漠然;抗日斗爭既有政府、軍隊,也有人民參與,形成了民族合力的抗戰。故選B。答案:B7.(2024·云南梁河一中期中)以下是《太原會戰中國軍隊指揮系統表》,材料可以說明()其次戰區司令長官閻錫山、副司令長官黃紹竑第2集團軍總司令孫連仲第6集團軍總司令楊愛源第7集團軍總司令傅作義第14集團軍總司令衛立煌第18集團軍總司令朱德第22集團軍總司令鄧侯錫A.國民黨軍隊全力擔當太原會戰的作戰任務B.日軍占據戰略優勢C.八路軍在兩個戰場都曾作出重大貢獻D.國共兩黨在軍事上主動合作解析:材料中太原會戰的布置上,除了國民黨軍隊外,還包括了中共的軍隊,表明在太原會戰中國共聯合抗戰,故D項符合;材料表明,有中共的第18集團軍參與會戰,故不能說是國民黨全力擔當,故A項解除;材料中沒有體現日軍的戰略優勢,也沒有體現敵后戰場的信息,故B.C兩項解除。答案:D8.紀錄片《一寸河山一寸血》中關于某次會戰的解說詞:“這些人用他們的生命粉碎了日軍三月亡華的狂言……用他們的鮮血改寫了中國軍人的形象……更重要的是他們扭轉了日本由北向南進的侵華策略。”這次會戰()①表明白南京國民政府的抗日決心②體現了中國軍人視死如歸的精神③打亂了日本侵略者的戰略部署④標記著抗日斗爭進入相持階段A.②③④ B.①②④C.①②③ D.①③④解析:通過分析材料中“粉碎了日軍三月亡華的狂言”“扭轉了日本由北向南進的侵華策略”等信息,可以推斷出這次會戰指1937年的淞滬會戰。聯系所學,①②③正確,④錯誤,標記抗日斗爭進入相持階段的是1938年日軍攻占廣州、武漢。答案:C9.(2024·陜西安康市期中)中國抗日斗爭時期的某次戰役可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交通總破襲,進攻重點是正太鐵路;其次階段重點是殲滅交通線兩側和深化依據地的敵偽據點;第三階段是粉碎敵人的“掃蕩”。這次戰役是()A.抗日以來的首次大捷 B.國民黨組織的殲滅戰C.抗戰以來的最大成功 D.敵后戰場的“絕地反擊”解析:依據材料反映的這次戰役的特征,可以看出這次戰役是百團大戰。百團大戰是抗日斗爭中,中國軍隊主動出擊日軍的一次大規模戰役,故答案為D項;平型關大捷是抗日以來的首次大捷,解除A項;百團大戰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發動的,解除B項;臺兒莊戰役是抗戰以來的最大成功,解除C項。答案:D10.1942年1月,中國政府派出10萬遠征軍入緬協同英軍作戰,由于中國戰場和印、滇、緬戰場牽制日軍達130萬之眾,使日軍無法調往太平洋,大大減輕了美國的壓力。該史實深刻反映了()A.中國為反法西斯斗爭做出巨大貢獻B.中華民族全民族抗戰的巨大威力C.中國是維護世界和平的中堅力氣D.中國大大支援了美國的太平洋斗爭解析:依據題干信息“1942年1月,中國政府派出10萬遠征軍入緬協同英軍作戰,由于中國戰場和印、滇、緬戰場牽制日軍達130萬之眾,使日軍無法調往太平洋,大大減輕了美國的壓力”并結合所學學問可知,中國為反法西斯斗爭成功做出巨大貢獻,故A項正確;B.C.D三項材料中沒有體現。答案:A11.(2024·山西榆次中學月考)最能說明中國抗日斗爭是世界反法西斯斗爭的重要組成部分的表述是()A.中國作出了巨大的民族犧牲B.中國戰場對其他戰場作了戰略協作C.中國的反法西斯斗爭經驗的時間最長D.中國進行的抗戰最為艱苦解析:最能說明中國抗日斗爭是世界反法西斯斗爭的重要組成部分的表述肯定要說明中國戰場與世界戰場的關系,所以本題選B項。A項只是一個現象;C項不能用時間來衡量;D項說法本身就有主觀性。答案:B12.(2024·湖南郴州質檢)有學者認為,“自日本發動九一八侵華斗爭以來,中國人民的抗日斗爭就從來沒有停息過。日軍的侵略無論是局部還是全面,中國人民對它的抗擊活動也就相應地局部或全面綻開。中國政府抗戰是八年,而中國人民的抗戰是十四年”。與傳統的八年抗戰觀點相比,上述觀點更能客觀公正地反映()A.中國抗戰的國際地位B.中國抗日斗爭的艱難C.八路軍在抗戰中的作用D.中國抗日斗爭的全程解析:從材料可知,該學者認為中國人民的抗戰應是十四年,即從1931年起先,這能更客觀公正地反映中國斗爭的全程,D正確;材料沒有涉及中國抗日斗爭在世界的地位和作用,A錯誤;材料涉及的是抗戰的時間,并不涉及抗戰的艱難,B錯誤;材料沒有論及八路軍的作用,C錯誤。答案:D二、非選擇題(本題共2個小題,每小題26分,共52分)13.(26分)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我們中國人民,半世紀以來受盡了日本帝國主義的侵凌欺壓……1937年七七以后,日寇進一步進行大規模的侵華斗爭,蹂躪我國土,屠殺我同胞,獸蹄所至,廬舍為墟。日本帝國主義賜予我中華民族的損失和恥辱,實在是書不勝書。……半世紀以來,我中華民族所受到的奇恥大辱,血海深仇,現在報仇雪恥了。這的確是我中華民族百年來未有的大事,值得全國同胞的熱情慶祝。——1945年9月5日《解放日報》社論:《慶祝抗戰最終成功》材料二:日本在1945年完全被摧毀了。尼米茲海軍上將始終認為,美國海軍的肯定優勢使成功得以實現,而且只要有海軍的優勢就足以獲勝。蘇聯的觀點……認為蘇聯紅軍的參戰是確定性的因素,即使沒有原子彈也是這樣。——看來全部這些因素綜合在一起,才把日本一步步引向失敗,然后又使失敗突然到來。——H·米歇爾《其次次世界大戰》材料三:恩格斯1893年10月10日給俄國友人尼·丹尼爾遜復信中說:“像你們的民族那樣宏大的民族,是經得起任何危機的。沒有哪一次巨大的歷史災難不是以歷史的進步為補償的。”——《馬克思恩格斯全集》(1)依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學問,舉出日本在侵華斗爭期間違反國際公法、慘無人道“屠殺我同胞”的典型例證。(6分)(2)依據材料二,作者提及的日本戰敗緣由有哪些?你認為這樣的分析全面嗎?試作說明。(10分)(3)通過19世紀末與20世紀30年頭日本兩次侵華斗爭對中國社會進程的影響,說明材料三觀點的合理性。(10分)答案:(1)細菌戰、毒氣戰、南京大屠殺。(2)美國海軍的肯定優勢;蘇聯紅軍出兵中國東北;美國投放原子彈等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不全面。忽視了中華民族全民族抗戰的作用。(3)甲午戰敗促進了中華民族的覺醒,加速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和民族資產階級隊伍的壯大,加速了中國民主革命的進程。抗日斗爭成功提高了中國國際地位,增加了中國人民的自尊心和自信念,為民主革命在全國的成功奠定基礎。14.(26分)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日本明治維新后,便有了對外殖民擴張的安排和愿望。1904年自喻為“盆中之竹”的日本通過日俄斗爭占據中國東北多地后,竭力提倡向富裕寬闊的中國東北移民。1910年,日本提出20年向東北移民百萬的安排,企圖以此將中國東北變成日本強大的后盾,防范列強在中國東北的插足,解決日本不斷膨脹的人口和糧食危機,轉移國內日益激化的沖突。1931年九一八事變后,日本武裝占據東北全境。1932年2月,日本制定向中國東北移民的安排案。1936年8月,日本帝國主義制定國策《二十年百萬移民安排》。隨著太平洋斗爭的爆發,日本于1942年為完成戰時開拓政策,又制定了《開拓實踐訓》和《康德十年度開拓政策實行方案》,以期為太平洋斗爭供應穩定的后方基地。材料二:日本在東北實行的移民政策,先后經驗了試點移民、武裝移民和國策移民三個階段。20世紀30年頭日本“開拓團”分布地區主要是抗日力氣存在的游擊區,特殊是軍用鐵路沿線為重點。日本通過開拓團的組織形式,在中國東北原住民村莊的基礎上建立了“混成村”。“開拓團”還強占或以極低廉的價格強迫收購中國人的土地,然后再租給中國農夫耕種從而使500萬中國農夫失去土地,四處流離。期間,中國東北大量農夫組成抗日游擊隊,時常攻擊日本移民者。同時,從日本內地來到東北的日本移民,最初大多對氣候、水土都不適應,很多人忍受不了生活現狀而紛紛退團。后期,由于開拓團的經營、管理不善,在移民地內部的騷亂、暴行、糾紛、逃跑、罷工等事務不斷發生,移民者的生活混亂不堪。隨著戰事的發展,至1944年,日本不得不放棄大量輸送移民的政策,“開拓團”處于崩潰的邊緣。1945年日本戰敗倒戈,日本向我國東北的移民步伐才被徹底阻斷,日本的移民政策也隨之破滅。——以上材料摘編自姜廷玉、李戈瑞《揭秘:歷史上的日本“開拓團”》等(1)依據以上材料并結合所學學問,分析日本竭力向中國東北移民的歷史背景。(12分)(2)依據以上材料并結合所學學問,概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