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備案號:JXXXXX-20XX
海南省工程建設地方標準HN
DBJ46—***—****
海南省安居房建設技術標準
HainanProvincehousingconstructiontechnicalstandards
(征求意見稿)
202*-**-**發布202*-**-**實施
海南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發布
1
海南省工程建設地方標準
海南省安居房建設技術標準
HainanProvincehousingconstructiontechnicalstandards
J^^θj46-***_****
主編部門:海南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
批準部門:海南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
實施日期:202*年*月*日
1
前言
為貫徹落實《海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開展安居房建設試點工作的指導意
見》(瓊府辦〔2020)21號)、《關于解決全省基層教師和醫務人員住房問題
的指導意見》、《海南自由貿易港安居房建設和管理若干規定》以及省委省政府
關于安居房建設的決策部署,切實加強對我省安居房建設的技術指導,海南省住
房和城鄉建設廳組織力量,深入各地調查研究,認真總結海南省安居房建設試點
工作的實踐經驗,在充分征求意見的基礎上,制定本標準。
本標準主要內容包括:1?總則;2.術語;3.基本規定;4.項目策劃;5.規劃
與配套;6?建筑設計;7.結構設計;8.建筑設備;9.裝飾裝修;10.驗收與交付;
11?運行維護。
本標準由海南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負責管理,由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有限公
司負責具體技術內容的解釋。各單位在使用本標準過程中如有意見和建議,請反
饋至海南省建設標準定額站(地址:海南省海口市美蘭區白龍南路77號,郵編:
570203,電話電子郵箱:bzk_dez@),以供今
后修訂時參考。
編制單位:
主要起草人:
主要審查人:
目錄
百0m.............................????.??????????.????.?????????????2
目錄...............................................................3
1總則..............................................................1
2^^^?.............................................................2
3基本規定.........................................................6
4項目策劃.........................................................9
4.1調研........................................................9
4.2選址........................................................9
4.3設計任務書.................................................10
5規劃與配套......................................................12
5.1規劃布局...................................................12
5.2配套設施...................................................13
5.3室外環境...................................................15
6建筑設計........................................................17
6.1一般規定..................................................17
6.2套型.......................................................18
6.3套內空間...................................................18
6.4公共空間...................................................19
6.5全齡友好...................................................19
6.6防疫設計...................................................21
6.7安全耐久...................................................22
6.8室內環境...................................................24
7結構設計........................................................26
7.1一般規定..................................................26
7.2安全性.....................................................27
7.3適變性.....................................................28
7.4精細化.....................................................29
8建筑設備........................................................32
8.1一般規定...................................................32
8.2給排水.....................................................32
8.3暖通.......................................................34
8.4電氣.......................................................36
8.5智能化.....................................................37
8.6可再生能源.................................................38
9裝飾裝修........................................................42
9.1材料與部品.................................................42
9.2室內空氣質量...............................................45
9.3裝修設計...................................................48
9.4裝配式裝修.................................................50
10寸?????????????????????????????????????????????????????53
10.1驗收......................................................53
10.2交付......................................................55
11運行維護.......................................................57
U.1一般規定..................................................57
11.2建筑及結構主體............................................59
11.3系統及設備設施............................................60
11.4室內外環境................................................62
附錄A海南省安居房公共部分裝修標準參照表..........................63
附錄B海南省安居房套內空間裝修標準參照表..........................66
附錄C海南省安居房智能化系統配置標準參照表........................69
本標準用詞說明....................................................71
引用標準名錄......................................................72
1總則
l?O?l【目的】為加快構建與海南自由貿易港相適應的住房保障體系,改善本地居
民家庭和引進人才住房條件,規范安居房建設基本要求,保障建設質量,提升建
設品質,滿足居民對居住安全、居住功能、居住環境、居住品質等多方面的要求,
針對海南省的地方特點,制定本標準。
l?0?2【適用范圍】本標準適用于海南省新建、改建、擴建安居房的建設和運行維
護。
l?0?3【原則】安居房建設應結合海南省經濟社會發展水平、自然氣候特點,遵循
安全耐久、品質舒適、健康宜居、全齡友好、低碳智慧、經濟節約的原則,進行
全壽命期管理,實現安居房高質量、可持續發展。
l?0?4【相關規定】海南省安居房建設除應符合本標準的規定外,尚應符合現行國
家和海南省有關標準的規定。
1
2術語
2.0.1安居房provincehousing
由政府提供政策優惠,按照有關標準建設,限定銷售對象、銷售價格、套型
面積和轉讓年限,實行政府與購房人按份共有產權,面向符合條件的本地居民家
庭和引進人才供應的共有產權住房,納入保障性住房統一管理。
2.0.2全裝修住宅fully-fit-outresidentialbuilding
在住宅交付使用前,套內和公共部位的固定面、設備管線及開關插座等全部
裝修并安裝完成,廚房和衛生間的基本設施安裝到位,已具備基本使用功能的住
宅。
2.0.3住宅單元residentialbuildingunit
由多套住宅組成的建筑部分,該部分內的住戶可通過共用樓梯和安全出口進
行疏散。
2.0.4套型dwellingunit
由居住空間和廚房、衛生間等共同組成的基本居住單位。
2.0.5居住空間habitablespace
臥室、起居室(廳)的統稱。
2.0.6使用面積usablearea
房間實際能使用的面積,不包括墻、柱等結構構造的面積。
2.0.7套內建筑面積buildingareaofthedwellingunit
成套房屋的套內建筑面積由套內房屋的使用面積,套內墻體面積,套內陽臺
建筑面積三部分組成。
2.0.8得房率inroomrate/efficiencyrate
2
成套房屋的套內建筑面積與建筑面積的比值。
2.0.8層高storyheight
上下相鄰兩層樓面或樓面與地面之間的垂直距離。
2.0.9室內凈高interiornetstoreyheight
樓面或地面至上部樓板底面或吊頂底面之間的垂直距離。
2.0.10陽臺balcony
敷設于建筑物外墻設有欄桿或欄板,可供人活動的空間。
2.0.11平臺terrace
供居住者進行室外活動的上人屋面或由住宅底層地面伸出室外的部分。
2.0.12架空層openfloor
僅有結構支撐而無外圍護結構的開敞空間層。
2.0.13地,下室basement
室內地面低于室外地平面的高度超過室內凈高的1/2的空間。
2.0.14半地下室semi-basement
室內地面低于室外地平面的高度超過室內凈高的1/3,且不超過1/2的空間。
2.0.15十五分鐘生活圈居住區15-minpedestrian-scaleneighborhood
以居民步行十五分鐘可滿足其物質與生活文化需求為原則劃分的居住區范
圍;一般由城市干路或用地邊界線所圍合,居住人口規模為50000人?IoooOo
人(約17000套?32000套住宅),配套設施完善的地區。
2.0.16十分鐘生活圈居住區10-minpedestrian-scaleneighborhood
3
以居民步行十分鐘可滿足其基本物質與生活文化需求為原則劃分的居住區
范圍;一般由城市干路、支路或用地邊界線所圍合,居住人口規模為15000人?
25000人(約5000套?8000套住宅),配套設施齊全的地區。
2.0.17五分鐘生活圈居住區5-minpedestrian-scaleneighborhood
以居民步行五分鐘可滿足其基本生活需求為原則劃分的居住區范圍;一般由
支路及以上級城市道路或用地邊界線所圍合,居住人口規模為5000人?12000
人(約1500套?4000套住宅),配建社區服務設施的地區。
2.0.18居住街坊neighborhoodblock
由支路等城市道路或用地邊界線圍合的住宅用地,是住宅建筑組合形成的居
住基本單元;居住人口規模在1000人?3000人(約300套?:Looo套住宅,用地
面積2h∏V?4h∏V),并配建有便民服務設施。
2.0.19平疫結合設計DesignforCombineNormalTimewithEmergency
建筑設計既滿足常態化防疫時期正常使用需求,又滿足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時
期防控基本需求。
2.0.20全齡友好age-friendly
針對老年、青壯年、少年、兒童等各個年齡段的特點,提供相應的人性化設
計與服務設施,滿足不同年齡層次人群出行、健身、交流等方面的需求。
2.0.21租賃式養老住房rentalresidentialbuildingforaged
主要為一定數量非護理型床位而設的生活空間組團,包含居室、衛生間、盥
洗、洗浴、廚房等基本空間,一般成套布置,供老年人開展相對自主、獨立的生
活。
2.0.22智能信包箱intelligentmail&parcellocker
應用信息技術控制與管理,通過密碼驗證、電子驗證、生物識別和其他身份
4
識別方式進行操作,供用戶接收郵件和快件的智能服務終端。
2.0.23安全特低電壓儲能裝置safetyextra-lowvoltage(SELV)energystoragedevice
電池組在安全特低電壓范圍內運行的儲能裝置。
2.0.24集成廚房integratedkitchen
地面、吊頂、墻面、櫥柜、廚房設備及管線等通過設計集成、工廠生產,在
工地主要采用干式工法裝配而成的廚房。
2.0.25集成衛生間integratedbathroom
地面、吊頂、墻面和潔具設備及管線等通過設計集成、工廠生產,在工地主
要采用干式工法裝配而成的衛生間。
5
3基本規定
3.0.1【上位要求】安居房建設應符合國土空間規劃和住房發展規劃的要求,結合
土地資源情況,集約化利用土地和空間,延續場地及周邊的文脈特征,體現城市
歷史文化的傳承,與周邊環境協調發展,高質量、高效率開發建設,營造便捷、
健康、舒適的生活空間。
3.0.2【安全耐久】安居房建設應滿足疏散、安全、耐久和防護的要求,對并應符
合下列規定:
1應符合國家和海南省工程建設消防技術標準,并應滿足安全疏散的要求;
2應選用耐久性好、防銹蝕、長壽命的材料;
3應有防臺風、防墜落措施;
4應有平疫結合設計,有無接觸、防擴散措施。
3.0.3【舒適品質】安居房建設應滿足日照、采光、通風、隔聲和空氣質量要求,
室內宜有天然采光、自然通風。
3.0.4【健康宜居】安居房建設應營造便捷、健康的生活環境,控制室內污染物濃
度,針對海南省高溫、高鹽、高濕、多雨、多臺風的氣候條件和多白蟻、多蚊蟲、
易霉變的情況進行適應性設計。
3.0.5【全齡友好】安居房應體現以人為本的思想,滿足多樣的居住需求,除滿足
基本居住要求外,尚應滿足全齡化的使用需求,并符合國家無障礙設計的有關規
定。
3.0.6【低碳智慧】安居房建設、運營應節約能源,減少碳排放,合理利用可再生
能源,預留智慧系統條件。
3.0.7【經濟節約】安居房設計應標準化、模數化、精細化,宜采用標準化戶型,
選用預制構件和裝配式部品。
6
3.0.8【裝配式】安居房建設應采用裝配式建筑,并應符合現行地方標準《海南省
裝配式建筑標準化設計技術標準》DBJ46-061的相關規定。
3.0.9【全裝修】安居房應進行全裝修,并應符合現行地方標準《海南省全裝修住
宅室內裝修設計標準》DBJ46-042的相關規定。
3.0.10【綠色建筑】安居房建設應落實綠色發展理念,節約資源,并應符合現行
國家標準《綠色建筑評價標準》GB/T50378和海南省地方標準的相關規定。
3.0.11【海綿要求】新建安居房宜符合項目所在地海綿城市專項規劃要求,可結
合海綿城市規劃設計要求進行設計。
3.0.12【BIM要求】新建安居房宜根據工程實際需要在建設過程各階段宜采用建
筑信息模型(BIM)技術,可在設計階段應用BlM技術。
3.0.13【套型要求】房屋套型應與基本住房需求相匹配,并根據家庭人口數量增
長和人口結構變化情況,逐步滿足改善型住房需求。
3.0.14【設備要求】安居房應滿足設備系統功能有效、運行安全、維修方便等要
求,并應為相關設備預留合理的安裝位置。
3.0.15【施工管控】安居房項目建設應嚴格執行規劃和施工許可、質量監督、工
程監理、竣工驗收等程序和國家、海南省關于保障性住房建設的技術標準及強制
性規定,落實建設、勘察、設計、施工、監理等參建各方主體責任,確保工程質
量安全。
3.0.16【配套同步】安居房項目配套建設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應當與主
體工程同步規劃、同步建設、同步交付使用。
7
3.0.17【全壽命管控】安居房項目的全壽命期中,應滿足下列要求:
1項目策劃應充分調研,明確項目需求;
2應結合項目調研情況、參考標準指標和附錄A、附錄B、附錄C制定設計
任務書;
3設計應按本標準附錄D中自查表表進行自查;
4施工圖審查應核查設計單位提供的自查表;
5施工應按設計和標準要求對質量進行驗收記錄;
6裝修應符合設計要求,不得影響結構和消防安全;
7運營單位應執行本標準對運行要求,并編制管理手冊。
8
4項目策劃
4.1調研
4.1.1【調研目的】策劃階段應充分進行調研,明確項目定位、指標、對應的技術
策略,進行全壽命期技術和經濟分析,結合項目情況編制設計任務書。
4.1.2【調研內容】項目調研應包括社會環境、需求和市場、自然條件等內容。
4.1.3【社會環境】社會環境調研應包括區域經濟發展水平、城市功能和產業布局、
交通線路和配套設施分布、人文環境和歷史文化、市政建設條件等內容。
4.1.4【市場需求】需求和市場調研應包括輪候情況、住房需求、家庭構成與生活
模式、人口變化趨勢、公眾的意見、建設投資等內容。
4.1.5【自然條件】自然條件應調研包括生態環境、氣候環境、地形地貌、地質災
害、風環境、光環境、可利用資源等情況。
4.2選址
4.2.1【選址安全】安居房建設應在城鎮開發邊界內,選址在地質條件安全、適宜
居住的區域,應避開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災害威脅的地段,易發生洪澇地區應有
可靠的防洪澇基礎設施;應無電磁輻射、含氨土壤的危害;必須與危險化學品及
易燃易爆品等危險源保持安全距離。
4.2.2【選址原則】安居房的選址應當根據國土空間規劃、城市功能定位和產業布
局,宜選擇交通便捷、生活和工作便利、配套設施完善的區域,促進職住平衡。
4.2.3【配套共用】安居房應與相鄰住宅項目統籌、共同形成具備一定規模的居住
區,按照現行國家標準《城市居住區規劃設計標準》GB50180分級配建居住區
9
配套設施和公共綠地,可與周邊居住區一起共享配套建設的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務
設施、商業服務業設施、市政公用設施、交通場站、社區服務設施等居住區級服
務設施和公共綠地。
4.2.4【交通便捷】安居房的選址應與公共交通站點聯系便捷,并應符合下列規定:
1步行距離50Om(含)范圍內應有公共交通站點或步行距離80Om(含)范
圍內應有軌道交通站點;
2步行距離80Om(含)范圍內的公共交通線路不宜少于2條。
425【城市更新】安居房項目選址宜優先采用城鎮更新用地,建設應符合城鎮的
國土空間規劃、城鎮更新的要求。
4.3設計任務書
4.3.1【擬定依據】設計任務書應根據調研情況擬定,宜根據本標準條文和的有關
要求確定規劃選址、建設總量、面積配比,配套指標、技術要求等內容,并根據
附錄A、附錄B、附錄C確定室內裝修和智能化配置。
4.3.2【內容要求】設計任務書應包含下列內容:
1地塊規劃條件;
2配套設施類型、面積數量;
3套型功能、面積配比、可分空間數量;
3機電設備要求;
4智能化要求;
5綠色建筑要求;
6裝配式建筑要求;
7可再生能源要求;
8全裝修要求。
4.3.3【人均建筑面積】人均居住建筑面積宜符合表4.3.3的規定。
10
表4.3.3人均居住面積指標表
使用人數1-23-45-7
套型建筑面積(Itf)50-7075-95100-120
4.3.4【人均集中綠地】人均集中綠地面積應達到0.5m2/人,宜達到OEm2/人,
應保證綠地的生態效應,提高本地植物比例應達到70%o
4.3.5【停車指標】新建安居房的停車位指標宜符合表4.3.5的規定,并應符合地
塊規劃條件,配建機動車停車位應100%預留充電基礎設施。
表4.3.5停車位指標表
類別單位數量(個)
機動車停車位每戶每100Itf住宅建筑面積0.5-1.5
非機動車停車位每戶每loo∏v住宅建筑面積1-2
電動自行車充電設施每戶充電接口個數0.5-2
注:L項目人行出入口距離軌道交通站點出入口30Om以內時,可適當下浮配建
比例,下浮比例不宜超過20%。
2.按戶數和按建筑面積分別計算應配建停車位個數,取高值作為配建車位
數。
11
5規劃與配套
5.1規劃布局
5.1.1【規劃原則】安居房建設規劃應因地制宜、合理布局、配套建設、綜合開發。
規劃布局應與周邊環境、道路、綠地系統相結合,并充分考慮當地氣候特點、地
形地貌條件、社會經濟發展水平,宜銜接周邊城鎮空間,體現城鎮風貌和文化特
色。
5.1.2【容量控制】居住街坊用地建筑容量控制應符合表5.1.2規定。
表5.1.2居住街坊用地容量控制限值
類型建筑高度容積率綠地率
多層(I類)居住建筑(4層~6層)≤27≤1.6230%
多層(11類)居住建筑(7層~9層)W36≤2.1230%
高層(I類)居住建筑(10層~18層)≤54≤2.8235%
高層(∏類)居住建筑(19層、26層)≤80W3.1235%
注:L住房建筑高度、容積率、綠地率并應符合經批準的控制性詳細規劃的要求;
2.住房建筑高度應同時滿足海南省建筑高度管控要求。
5.1.3【布局要求】建筑布局應滿足日照、天然采光、自然通風的要求,并應符合
消防、防災、節能、管線埋設、城市設計和建筑風貌管理等國家及地方的相關規
定。
5.1.4【建筑朝向】應利用地形、根據場地風環境、光環境合理布局建筑朝向,主
朝向宜按南北朝向設計。
5.1.5【場地風環境】建筑布局宜根據夏季主導風向設計,并應符合下列規定:
1沿街面應有開口,開口寬度不應小于6米;
2夏季主導風向迎風面前排建筑不宜過高,宜為點狀布局;
3住區內建筑布局宜有利于形成通風廊道。
5.1.6【規劃布局】安居房規劃與空間布局應做到結構明確、空間層次與序列清晰,
12
宜適當利用下沉庭院、采光天井等空間設計,滿足地下室自然通風、天然采光的
需要。
5.1.7【道路交通】居住街坊內道路交通組織應便捷、順暢,與城市道路應合理銜
接,步行系統應連續、安全,并應符合無障礙要求。
5.2配套設施
5.2.1【配套要求】配套公共服務設施應根據居住人口總量、人口結構及實際需求
合理配置及建設,既滿足當前居住生活基本需要,又具前瞻性,兼顧未來發展需
要,并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城市居住區規劃設計標準》GB50180的規定。
5.2.2【租賃式養老住房】安居房居住街坊宜按2~5%的比例配置租賃式養老住房。
養老住房應滿足無障礙住房的相關要求,戶內空間應滿足輪椅通行和回轉的需
要,衛生間應設安全抓桿,居室及衛生間均應設求助呼叫按鈕,電器控制開關的
位置和高度應方便乘輪椅者靠近和使用。住房所在位置的建筑公共區域及交通設
施應符合現行行業標準《老年人照料設施建筑設計標準》JGJ450的相關規定。
5.2.3【共享設施】安居房居住街坊宜適當配置公共客廳、公共食堂、公共廚房、
共享農場、共享果園等增強鄰里交往的公共設施。每個居住街坊宜設一處共享種
植綠地;五分鐘生活圈內宜設一處公共食堂。
5.2.4【垃圾收集】安居房住區內應按垃圾分類收集原則配建垃圾收集設施,垃圾
箱上部應有擋雨裝置。
5.2.5【智能信包箱】每個居住街坊均應配置智能信包箱提供郵件快遞件收寄、投
遞服務,格口數量為街坊內日均投遞量的1~1.3倍。新建居住社區應建設使用面
積不小于15m2的郵政快遞末端綜合服務站。
5.2.6【AED】應按居住街坊設置AED急救箱,并應設置明顯指示標識。AED急救
13
箱應在外部注明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項。
5.2.7【標識系統】建筑內外均應設置便于識別和使用的標識系統。住區入口處應
設置總平面示意圖和樓棟單元編號,每棟樓應設有大字標識樓號、單元號。
5.2.8【停車】安居房住區應合理配建機動車及非機動車停車場所,應利用地下空
間集中設置機動車停車庫,地上宜合理設置訪客臨時停車位,數量宜按總戶數的
1%配置。
529【機動車】機動車庫應按機動車停放場所的相關消防要求進行設計及建設,
并預留安裝充電設施的條件;應合理配建電動汽車集中充電設施。
5.2.10【非機動車】應充分考慮非機動車的停放需求及消防安全要求,并應符合
下列規定:
1非機動車庫應設置在取放便捷的位置
2住區內應配建電動非機動車集中充電設施;
3電動非機動車停放和充電場所設于室外時,應設置雨棚;
4消防設計及安全管理應符合現行《電動自行車停放充電場所消防安全要求》
DB46/T526的規定。
5.2.11【健身場地】安居房居住街坊應配建室外公用健身器材及場地、兒童游樂
活動場地及安全的兒童游樂設施,宜根據場地條件配建球類活動場地,并應符合
下列規定:
1每10萬m?住宅配建的健身器材場地、兒童活動設施場地各不應少于一處,
兒童與老人活動場地宜相鄰布置;
2健身器材配置數量宜為5-8件;
3健身器材場地及兒童活動設施場地的地面應鋪設柔性防滑材料,設施應考
慮防磕碰防跌落;
4場地應適當設置遮陽擋雨設施及休息座椅,座椅數量不宜少于6人。
14
5.2.12【老幼活動場地】老年人活動場地及健身、兒童活動場地應在街坊范圍內
設置,并應符合下列規定:
1活動場地與住宅距離小于IOm時,應設置植物或構筑物等視線隔離措施;
2應結合綠化設置遮陰和座椅;
3場地與公共廁所距離不宜超過100m。
5.2.13【健身步道】居住街坊內應位置設置健身步道,并應符合下列規定:
1位置應結合步行道路及景觀設計,便于使用;
2總長度不應小于200米或用地紅線周長的1/5,起止位置應有明顯標識;
3健身步道寬度不應小于1.25m;
4兩側應有夜間照明,地面宜采用適合運動的柔性材料。
5.3室外環境
5.3.1【植物選擇】綠化植物應選擇適宜當地氣候和土壤條件、生命力強、維護成
本低、病蟲害少的品種,不應種植對人體有害、對空氣有污染和有毒的植物。
5.3.2【植物配置】綠化植物配置宜采用喬木、灌木、草坪、地被等結合的復層綠
化,種植區域覆土深度和排水能力應滿足植物生長要求。綠化植物品種不宜少于
30種,喬木不宜少于百平米3株,常綠喬木配比不宜少于60%。
5.3.3【綠化方式】綠化環境建設應注重環境的均好性,宜結合建筑設計配置垂直
綠化、屋頂綠化等立體綠化,地面停車區域宜運用樹陣或棚架綠化等方式,建設
綠蔭停車場。
5.3.4【室外場地】室外活動場地應結合配套設施的布局塑造連續、宜人、有活力
的街道空間。
5.3.5【休閑場地】宜結合景觀設計配置步道、庭院、小品、廣場、游憩場等戶外
15
場地。場地遮陽覆蓋率應符合現行行業標準《城市居住區熱環境設計標準》JGJ286
的相關規定。
5.3.6【無障礙場地】室外場地應滿足無障礙要求,且應在適當位置設置扶手等方
便老年人使用、保障老年人行走及活動安全的相應設施。
5.3.7【底層架空】建筑宜通過設置底層架空、戶外連廊等手段,為鄰里交往和戶
外活動提供場所與空間,室外活動場地宜與室內公共空間相鄰布置。
5.3.8【防疫空間】居住街坊入口處宜設置防疫緩沖空間,場地應滿足消毒測溫、
救護車停放及運輸病人的需要。
5.3.9【雨水調蓄】室外地面應滿足雨水排放及調蓄的需要,宜采用下凹式綠地、
干塘、樹池、植草溝等具備調蓄雨水功能的綠化方式。
16
6建筑設計
6.1-*般規定
6.1.1【住宅規范】安居房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住宅設計規范》GB50096的規
定。
6.1.2【套型要求】安居房應按套型設計,滿足安全、舒適、衛生等生活起居的基
本要求。
6.1.3【標準化】安居房宜采用標準化、模塊化設計,采用標準化戶型,選用預制
構件和裝配式部品。廚房、衛生間模塊宜采用IM為基本模數尺寸,廚房的長寬
高宜以3M為模數、衛生間內部部件布置宜使用3M的軸線網格。
6.1.4【材料及循環利用】安居房建筑材料選用應因地制宜,優先選用當地的建筑
材料和可再生利用、可循環使用的材料。
6.1.5【集約化】安居房宜采用多套住宅組合的單元式布局。單元平面應集約緊湊,
空間利用合理。得房率不宜低于75%。
6.1.6【靈活性】安居房應方便調整平面布局和功能,滿足安居房全生命期住戶不
同階段的需求。
6.1.7【均好性】同一小區面積相近的套型在戶型、位置、朝向上應具備均好性。
6.1.8【避免事項】安居房的套內空間不應布置于地下室和半地下室,建筑平面不
宜采用內天井、長內廊的布局。
6.1.9【立面材料】安居房立面不應采用玻璃幕墻。
17
6.2套型
6.2.1【居住需求】安居房套型應與限定對象居民的基本住房需求相匹配,符合其
家庭人口數量、結構和生活方式的要求。
6.2.2【套型面積】安居房套型的建筑面積不應大于表6.2.2的規定,最小套內建
筑面積不宜小于表6.2.2的規定,可分居住空間數宜符合表6.2.2的規定。
表6.2.2安居房套型分類、套型模式、面積標準
最小套內建筑面積(nV)49-5356-6064-6871-7583-90
套型建筑面積區間(Πf)65-7075-8085-9095-100110-120
可分居住空間數2-333-444-5
使用人數1-32-43-64-65-7
6.3套內空間
6.3.1【功能空間】安居房每套應設臥室、起居室(廳)、廚房和衛生間等基本功
能空間,并應設相應的收納空間。
6.3.2【使用面積】套型功能空間使用面積應符合下列規定:
1起居室(廳)不應小于IOm2;
2雙人臥室不應小于9m2,單人臥室不應小于5m2;
3廚房不應小于4m2;
4衛生間設有便器、淋浴器、洗臉器三件衛生設備時不應小于2.5m2,設其
中二件衛生設備時不應小于2m2,單設便器時不應小于1.10m2o
6.3.3【高度要求】層高和凈高應符合下列規定:
1層高不應小于2.9m,不宜大于3.1m;
2臥室、起居室(廳)的凈高不應低于2.5m,局部凈高不應低于2.2m且其
面積不應大于該空間室內使用面積的1/3;
3廚房、衛生間的室內凈高不應低于2.2m。
18
6.3.4【廚房要求】廚房應為獨立可封閉空間,外窗不應直對公共走廊。
6.3.5【衛生間要求】套內僅有一間衛生間時應設置分離式衛生間。
6.3.6【陽臺要求】每套住宅應設陽臺或平臺。
6.4公共空間
6.4.1【出入口要求】安居房公共出入口處應有標識,應設置配備門禁系統的安全
防護門,主要公共入口應設置公共門廳。
6.4.2【采光通風】公共門廳、侯梯廳、公共走廊等公共空間宜具備自然通風和采
光。無自然通風和采光條件的公共空間應設置照明和通風設備。
6.4.3【管道隱蔽】公共門廳、電梯廳內的管道、消防栓等設備宜不突出墻面或采
用裝飾隱蔽,裝飾完成面應滿足凈寬要求。
6.4.4【標識要求】公共門廳應設置告示欄和通往樓梯、電梯的指示標識。候梯廳
應設置樓層指示標識,入戶門應設置門牌標識。
6.4.5【電梯要求】安居房電梯配置標準不應低于1臺/90戶。電梯應在設有戶門
和公共走廊的每層設站。每居住單元至少應設置1部直達戶門層的電梯能滿足無
障礙電梯和可容納擔架電梯要求。
6.5全齡友好
6.5.1【適變性】安居房套型應具備空間靈活性與可變性,并應符合下列規定:
1宜采用大空間、輕質隔墻的方式進行空間劃分,并排臥室間隔墻不宜設為
承重墻;
2管井集中布置且不應影響居室可變性。
19
6.5.2【建筑及場地適老設計】建筑及場地設計應符合下列規定:
1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無障礙設計規范》GB50763和《建筑與市政工程無
障礙通用規范》GB55019的相關規定,并應形成連續的無障礙系統;
2建筑出入口、樓電梯、走道、公共衛生間、停車場等公共場所應設置系統
的無障礙設施及標識;
3公共綠地的入口、道路及休息涼亭等設施的地面應平整、防滑;當地面有
高差時,應設輪椅坡道和扶手。
6.5.3【通行】安居房應滿足適老適幼的通行要求,并應符合下列規定:
1老幼活動區、大堂、公共衛生間、走道、樓梯等地面的防滑等級及防滑安
全程度應符合表6.5.3-1和6.5.3-2的規定;
表6.5.3-1室外及室內潮濕地面工程防滑性能要求
主要用途防滑等級防滑安全程度防滑值BPN
無障礙通行設施的地面Aw高BPN>80
無障礙便利設施及無障礙通用場所的地面BW中高80>BPN>60
表6.5.3-2室內干態地面工程防滑性能要求
主要用途防滑等級防滑安全程度防滑值COF
無障礙通行設施的地面
Ad高CΘF≥0.70
無障礙便利設施及無障礙通用場所的地面Bd中高0.70>COF>0.60
2建筑公共區、供老年人和兒童使用的用房和設施不應有尖銳突出物,墻、
柱等陽角處宜有避免磕碰的保護措施,并合理設置扶手;
3廚房、衛生間、封閉陽臺與相鄰空間地面的高差不應大于0.015m,并應以
斜坡過渡;戶門的門檻高度和戶門內外高差不應大于0.015m,戶內樓地面宜無
高差。
6.5.4【無障礙住房】安居房應設置方便殘疾人、老年人使用的無障礙住房套型,
無障礙住房比例不應少于2%。
6.5.5【無障礙出入口】安居房應結合主出入口設置無障礙出入口,并可通過無障
20
礙通道直達電梯廳。
6.5.6【無障礙電梯】無障礙電梯候梯廳及轎廂內應配備低位按鈕,無障礙電梯的
候梯廳及轎廂內部設施應滿足現行國家標準《無障礙設計規范》GB50763中的
相關要求。
6.5.7【擔架電梯】擔架電梯的轎廂最小尺寸,如采用寬轎廂,深度不應小于1.5m,
寬度不應小于1.6m;如采用深轎廂,深度不應小于2.1m,寬度不應小于LIOm。
6.5.8【兒童托管】安居房居住街坊內宜設置兒童臨時托管場所,并制定安全運行
管理制度。
6.5.9【緊急呼救按鈕】每個套型應至少在一個衛生間和一個臥室設置緊急求助呼
救按鈕,呼救按鈕宜設置在臥室床頭、衛生間廁位旁或洗浴位旁。
6.6防疫設計
6.6.1[無接觸快遞存取】安居房住區出入口附近應設置無接觸配送快遞存取柜放
置場地,并應符合下列規定:
1不應占用地面機動車及非機動車停放場地;
2不應影響小區干道車輛及行人通行;
3放置位置應滿足疫情時期居民及快遞人員的分流需求,結合主次出入口設
置;
4宜采用港灣式設計。
6.6.2【廢棄物收集】安居房小區內應合理布置廢棄物分類收集場地,并應符合下
列規定:
1垃圾收集站、點應進行垃圾物流規劃,合理設計垃圾清運路線,避開場地
主要出入口、通道及主要人流,并與周圍景觀協調;
2室外垃圾收集點應配備沖洗設施;
21
3應按照當地垃圾分類標準選取垃圾容器;
4應采用密閉垃圾容器,宜采用無接觸垃圾容器。
6.6.3【無接觸門禁】安居房單元入口處宜采用無接觸門禁系統。
6.6.4【臨時隔離間】當安居房套型內設有兩個及以上臥室時,宜設置帶有衛生間
的套房,疫情時用作臨時隔離間,臨時隔離間應能自然通風。
6.6.5【門窗】安居房的外門窗應能防鼠、防蚊蟲,公區外窗可開啟扇應設置紗窗;
套內可開啟外窗或直接開向開敞外廊的戶門宜設置紗窗或紗門。
6.6.6【清潔間】安居房公共區應合理設置清潔間,并配備給排水條件。
6.7安全耐久
6.7.1【安全要求】安居房應考慮日常安全防護、防墜落等措施,并應符合下列規
定:
1平面布局宜避免雙面臨空長外廊;當采用雙面臨空外廊時,外廊防護欄桿
宜采用不通透的實體欄板或半實體欄板,自可踏面起算高度不應低于1.3m;
2高層安居房建筑的屋面女兒墻、陽臺、外廊防護欄桿宜使用實體欄板,欄
桿可踏面以上高度不應低于1.2米;
3樓梯井凈寬大于0.11m時,必須采取防止兒童攀滑的措施;
4建筑四周宜設置不少于3m寬的防墜落綠化隔離帶;出入口上方應設置凸
出外墻或陽臺不小于1米的雨棚或凹廊;
5安居房建筑不應設置玻璃幕墻;
6地下室出入口宜設于較高地坪處,出入口防水反坡高度應適當提高;
7安居房的白蟻預防應符合現行《房屋白蟻預防技術規程》JGJ/T245的相關
規定。
22
6.7.2【耐久要求】安居房的建筑內外裝飾工程應選擇防腐防銹性能好、耐久性好
的建筑材料和建筑構造,并便于維護,并應符合下列規定:
1外墻飾面宜采用真石漆或質感涂料等耐久型防水涂料;
2室內裝修飾面應選擇有防霉功能的涂料、壁紙、美縫劑等材料;
3外門窗宜采用粉末噴涂型普通鋁合金型材;
4防護欄桿金屬護欄宜采用不銹鋼或鋁合金型材,材料選型及構造要求應滿
足現行行業標準《建筑防護欄桿技術標準》JGJ/T470的規定;
5護欄的玻璃欄板應采用夾膠鋼化玻璃。
6.7.3【門窗要求】安居房選用的門窗均應符合國家相關的質量驗收標準,并檢驗
合格,門窗的活動配件應選用優質、長壽命的產品組件,并應符合下列規定:
1門窗各項性能等級應滿足現行國家和地方標準《建筑幕墻、門窗通用技術
條件》GB/T31433,《鋁合金門窗》GB/T8478及《海南省建筑外門窗抗風壓、
水密性、氣密性控制指標》DBJO2的要求;
2外平開窗宜設置防墜落裝置、限位器等加強抗風性能,有條件時宜采用下
懸內平開窗;
3門窗分隔尺寸不應過大,不宜使用全玻門。
6.7.4【遮陽要求】建筑外遮陽應采用建筑一體化設計與施工,與主體結構連接牢
固,并應符合下列規定:
1宜優先采用鋼筋混凝土平板遮陽或混合遮陽構件;
2東西向向外窗的建筑遮陽可采用帶中置百葉的中空玻璃窗。
6.7.5【太陽能要求】太陽能建筑一體化應用系統的設計應與建筑設計同步完成,
太陽能系統與構件及其安裝安全應符合下列規定:
1由太陽能集熱器或光伏電池板構成的圍護結構構件,應滿足相應圍護結構
構件的安全性及功能性要求;
2安裝太陽能系統的建筑,應設置安裝和運行維護的安全防護措施,以及防
止太陽能集熱器或光伏電池板損壞后部件墜落傷人的安全防護設施。
23
6.7.6【防水要求】安居房防水工程的設計及施工應滿足現行地方標準《海南省建
筑工程防水技術標準》DBJ46-048的要求。
6.8室內環境
6.8.1【室內風環境】優化建筑空間、平面布局和構造設計,改善自然通風效果,
形成穿堂風降溫祛濕,并應符合下列規定:
1每戶至少應有一個居住房間通風開口朝向主要來風方向,套內通風應設置
兩個方向的外窗,通風路徑的設計滿足自然通風要求;
2外窗的通風開口面積不應小于房間地面面積的10%或外窗面積的45%;
3一梯多戶圍繞核心筒布置的塔式住宅,套內通風無法滿足兩個方向的外窗
時,宜對建筑室內風環境進行計算機模擬,優化自然通風系統方案;
4套內應避免采光通風凹口過于狹小,建筑平面中外墻凹口的深度與寬度之
比不宜大于3:1,開口寬度不應小于1.2m;
5主要居室宜采取措施改善室內風環境和熱環境,可采用風扇燈一體化設
備。
6.8.2【視線要求】套與套之間應避免視線干擾,建筑居住空間具有良好的戶外視
野,住宅側面均有居室窗戶的,應按垂直布置的住宅建筑間距控制,且最小間距
不宜小于18mo
6.8.3【采光通風】臥室、起居室(廳)應有直接天然采光、自然通風,臥室、起
居室(廳)的采光窗洞口的窗地面積比不應低于1/7,主要功能房間應有眩光控制
措施。
6.8.4【廚房通風】廚房應直接對外采光,廚房的外門窗應具備自然通風條件,直
接自然通風開口面積不應小于該房間地板面積的1/10,且不得小于0.60m2;廚
房外設置陽臺時,陽臺的自然通風開口面積不應小于廚房和陽臺地板面積總和的
1/10,且不得小于0.60m2,可在固定扇上設置開啟小窗扇。
24
6.8.5【衛生間要求】套內衛生間應滿足下列規定:
1只設有1個衛生間時",應可直接天然采光通風;
2設置兩個及以上衛生間時,應至少有1個明衛且應有直接天然采光通風;
3衛生間應有機械排風設施;
4衛生間內管線應合理布置,并適當隱藏;
5衛生間不應直接布置在下層住戶的臥室、起居室(廳)、廚房和餐廳的上
層。
6.8.6【日照要求】成套建設的安居房的日照應符合下列規定:
1每套住房能獲得冬季日照的居住空間不應少于1個;
2需要獲得冬季日照的居住空間的窗洞口寬度不應小于0.60m。
6.8.7【聲環境要求】居住空間的室內噪聲級和隔聲性能應滿足現行國家標準《建
筑環境通用規范》GB55016、《民用建筑隔聲設計規范》GB50118中的低限標
準。
6.8.8【降噪措施】應采取下列減少噪聲干擾的措施。
1應合理安排建筑平面和空間功能,規避噪聲與振動的影響;
2電梯井道及電梯機房、水泵機房、變配電房、發電機房等產生噪聲和振
動的房間不應緊鄰臥室布置,起居室(廳)不宜緊鄰電梯井道等產生噪聲和振動的
房間布置,受條件限制起居室(廳)緊鄰電梯井道等產生噪聲和振動的房間布置時,
必須采取有效的隔聲和減振措施。
6.8.9【隔熱性能】屋面和外墻隔熱性能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建筑節能與可再
生能源利用通用規范》GB55015、《建筑環境通用規范》GB55016的規定。
25
7結構設計
7.1一般規定
7.1.1【結構選型】安居房結構體系根據建筑的場地條件、建筑高度、抗震設防烈
度、材料和施工技術等因素,可采用裝配式混凝土結構、裝配式鋼結構、鋼-混
凝土組合結構等體系。
7.1.2【結構適用高度】裝配整體式框架結構、裝配整體式剪力墻結構、裝配整體
式框架-現澆剪力墻結構、裝配整體式部分框支剪力墻結構的房屋最大適用高度
應滿足表7.1.2的要求,并應符合下列規定:
1當結構中豎向構件全部為現澆且樓蓋采用疊合梁板時,房屋的最大適用高
度可按現行行業標準《高層建筑混凝土結構技術規程》JGJ3中的規定采用。
2裝配整體式剪力墻結構和裝配整體式部分框支剪力墻結構,在規定的水平
力作用下,當預制剪力墻構件底部承擔的總剪力大于該層總剪力的50%時,其最
大適用高度應適當降低;當預制剪力墻構件底部承擔的總剪力大于該層總剪力的
80%時,最大適用高度應取表7.1.2中括號內的數值。
表7.1.2裝配整體式結構房屋的最大適用高度(m)
抗震設防烈度
結構類型8度8度
6度7度
(0.2g)(0.3g)
裝配整體式框架結構60504030
裝配整體式框架-現澆
剪力墻結構
裝配整體式剪力墻結構130(120)110(100)90(80)70(60)
裝配整體式部分
110(100)90(80)70(60)40(30)
框支剪力墻結構
注:L房屋高度指室外地面到主要屋面的高度,不包括局部突出屋頂的部分;
2.最大適用高度應同時滿足海南省建筑高度管控要求。
7.1.3【設計原則】同一個結構單元內,結構平面形狀宜簡單、規則;結構的豎向
布置宜規則、均勻,剛度和承載力分布宜均勻連續,避免有過大的外挑或內收,
26
懸挑梁長度不應超過4m,結構的側向剛度宜下大上小,逐漸均勻變化,且應符
合現行國家標準《建筑抗震設計規范》GB50011的相關規定。不應采用嚴重不
規則的平面布置,對嚴重不規則的結構宜設縫劃分為多個規則的結構單元。
7.1.4【預拌混凝土】預拌結構混凝土應滿足現行地方標準《海南省預拌混凝土應
用技術標準》DBJ46-018,宜采用高強混凝土。
7.1.5【鋼結構】鋼結構應滿足現行地方標準《海南省建筑鋼結構防腐技術標準》
DBJ46-057,宜采用高強鋼筋。
7.1.6【高層裝配式】高層裝配整體式混凝土結構應符合下列規定:
1宜設置地下室,地下室宜采用現澆混凝土;
2底部加強部位的剪力墻及框架柱宜采用現澆混凝土。
7.1.7【標準化】建筑方案設計時,應考慮樓型、套型和房間的通用化、模數化、
和標準化,以少規格、多組合的原則進行設計。結構系統中宜選用標準化的構件
形式和尺寸,并應滿足生產、運輸和施工安裝工藝標準化的要求,并應滿足現行
地方標準《海南省裝配式建筑標準化設計技術標準》DBJ46-061中結構標準化設
計相關要求。
7.1.8【裝配式深化設計】裝配式混凝土建筑在施工圖設計基礎上應進行深化設計,
其設計深度應滿足建筑、結構、設備和裝修等相關標準和各專業技術要求,同時
應符合構件制作、運輸、施工等各環節的綜合要求。
7.2安全性
7.2.1【抗震】裝配式結構應按現行國家標準《建筑工程抗震設防分類標準》GB
50223確定抗震設防類別及抗震設防標準。
7.2.2【節點構造】裝配式結構的節點和接縫應受力明確、構造可靠,并應滿足承
27
載力、延性和耐久性要求,宜采用標準化的連接構造。應根據連接節點和接縫的
構造方式和性能,確定結構的整體計算模型。
7.2.3【裝配式連接】裝配式結構中,預制構件的連接部位宜設置在結構受力較小
的部位,其尺寸和形狀應符合下列規定:
1應滿足建筑使用功能、模數、標準化要求,并應進行優化設計;
2應根據預制構件的功能和安裝部位、加工制作及施工精度等要求,確定合
理的公差;
3應滿足制作、運輸、堆放、安裝及質量控制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血液透析患者的護理查房
- 銅陵學院《中國傳統音樂說唱與戲曲》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2025年福建省龍巖市長汀縣新橋中學高三二模英語試題(詳細答案版)含解析
- 湖北第二師范學院《大數據與失效分析》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四川省成都市溫江縣2025年數學五年級第二學期期末檢測試題含答案
- 南京醫科大學康達學院《中國文明史(中國傳統天文學)》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江西省贛州市寧都縣三中2025年高三5月份考試生物試題含解析
- 河南工程學院《分子醫學技能2》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浙江國際海運職業技術學院《畜產食品工藝學(實驗)》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2025年廣東省深圳市龍崗實驗中學下學期學業水平監測期末聯考初三化學試題含解析
- 施工機具進場檢查驗收記錄
- HSK標準教程4上第1課課件
- 《液壓與氣動技術項目教程》高職配套教學課件
- 民俗學概論 第一章 概述課件
- 2022年七步洗手法操作考核評分標準
- 過敏性紫癜的護理PPT課件(PPT 33頁)
- 基礎降水井封井方案
- 110kv變電站電氣主接線設計資料全
- 圍術期患者轉運專家共識
- 鐵路貨物運價規則鐵運[2005]46號
- 好書推薦——《伊索寓言》.ppt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