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高級中學名校試卷PAGEPAGE1湖北省七市州教科研協作體2023-2024學年高一下學期期末考試本試卷共6頁,18題。全卷滿分100分。考試用時75分鐘。☆祝考試順利☆注意事項:1.答題前,先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考場號、座位號填寫在試卷和答題卡上,并將準考證號條形碼粘貼在答題卡上的指定位置。2.選擇題的作答:每小題選出〖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寫在試卷、草稿紙和答題卡上的非答題區域均無效。3.非選擇題的作答:用黑色簽字筆直接答在答題卡上對應的答題區域內。寫在試卷、草稿紙和答題卡上的非答題區域均無效。4.考試結束后,請將答題卡上交。一、選擇題:本題共15小題,每小題3分,共45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大迪奧米德島與小迪奧米德島(下圖)位于白令海峽中部,國際日期變更線從兩島之間穿過,大迪奧米德島采用東12區區時,小迪奧米德島采用西9區區時。兩島的面積較小,海拔300米左右,海岸處多見含氣孔的巖石。冬天海水結冰會形成冰橋,可從一個島走向另一個島。據此,完成下面小題。1.從成因看,兩島可能屬于()A.珊瑚島B.沖積島C.大陸島D.火山島2.冬季兩島之間會形成冰橋,能加速冰橋形成的大氣環流是()A.西風B.極地東風C.夏季風D.信風3.當小迪奧米德島時間為2024年7月2日2點時,大迪奧米德島的時間是()A.2024年7月1日23點B.2024年7月3日5點C.2024年7月2日23點D.2024年7月2日5點〖答案〗1.D2.B3.C〖解析〗【1題詳析】考查島嶼成因。抓住“含氣孔的巖石”這一信息點,火山噴發后在地表形成的巖石即玄武巖具有這一結構特征;同時借助輔助信息“面積小、海拔300米”,所以最有可能是火山島,D正確;珊瑚島因由珊瑚蟲骨骼堆積而成,形成的地域應當是珊瑚分布廣泛的緯度相對較低的溫暖淺海地帶,此處環境不符,A錯誤;沖積島由陸上徑流攜帶泥沙在流速減緩攜帶能力減弱的條件下堆積而成,此處無此形成條件,B錯誤;大陸島是大陸的一部分,因地殼運動使之與大陸主體因海水覆蓋而表面上分離,而其“根”卻是相連的,因此在巖層類別、結構等應是一致的,而此處的兩島在巖石類別上卻是獨特的,C錯誤。故選D。【2題詳析】考查全球氣壓帶風帶的分布及影響。依據圖像信息的緯度位置可知是極地東風,同時由信息可知此風“寒冷”,這與極地東風從極地向較低緯吹的冷暖性質一至,所以進一步印證〖答案〗,B正確;西風所處緯度位置在40°~60°,緯度位置不符,西風性質是相對溫暖的,風的性質也不符,A錯誤;夏季風源于海陸熱力差異,發生于中低緯度大陸東岸,此處緯度位置海陸位置均不符,C錯誤;信風所處緯度為低緯度,D錯誤。故選B。【3題詳析】解答本題,分成日期與時刻兩個問題來解決。材料信息“小迪奧米德島采用西9區區時”、“大迪奧米德島采用東12區區時”,由西九區2點,兩者相差3個時區,則大迪奧米德島區時為23點。由西九區2點,則西11區為0時,西11區向東一直到東12區為“今日”,所以大迪奧米德島與小迪奧米德島屬于同一個日期即7月2日,C正確;ABD錯誤。故選C。氮氣是一種新興戰略資源。氦的原子半徑是所有元素中最小的,巖鹽和硬石膏是唯一可以阻止氮原子運移的蓋層。花崗巖中鈾和釷的衰變產生氦,氦氣多與天然氣伴生。下圖示意長慶油田區域氮氣礦藏賦存的地質條件。據此,完成下面小題。4.圖中粉砂巖、灰巖形成的地質年代可能對應()A.太古宙古生代B.新生代古生代C.古生代太古宙D.中生代寒武紀5.通過圖中地質構造,可以看出()A.地質時期侵蝕作用較強B.天然氣藏位于背斜部位C.斷層形成晚于硬石膏層D.多巖漿噴出、變質作用6.該區域氦氣礦藏賦存的有利條件包括()①花崗巖:鈾和釷的衰變,是氦氣補充的重要條件②斷層:為氦氣沉降提供通道③背斜:頂部形態利于氦與天然氣集聚、伴生④石膏層:阻滯氦氣向上擴散,利于氦氣積累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4.A5.B6.C〖解析〗【4題詳析】花崗巖為侵入巖,故粉砂巖比花崗巖形成時間早,而花崗巖屬元古代,粉砂巖只能是太古宙,A正確;由此排除B、C、D。故選A。【5題詳析】該地沉積巖多,以沉積作用為主,A錯誤;硬石膏層沒有發生斷層,故先斷層,后形成硬石膏層,C錯誤;圖中顯示無巖漿噴出作用,D錯誤;從巖層變形結構來看兩處氣藏巖層向上拱起形成背斜,背斜是氣藏保存的良好構造,B正確。故選B。【6題詳析】氦氣是自花崗巖處產生,所以斷層是為氦氣上升提供通道,不是沉降,所以②的說法錯誤。根據材料可知,鈾和釷的衰變產生氦,故其是氦氣補充的重要條件;背斜頂部是良好的儲油氣構造,為天然氣和氦氣等氣體提供了儲存空間,利于氦與天然氣集聚、伴生;硬石膏層封閉效果好,阻滯氦氣向上擴散,利于氦氣積累。綜上所述①③④的說法均正確,C正確;ABD錯誤。故選C。青藏高原從20世紀起經歷了大規模的木本植物擴張,即森林、灌叢植被擴張至草地。木本植物的擴張對當地地表溫度產生了重大影響,下圖為木本植物擴張下的地表溫度、蒸散發的變化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7.從圖中可以看出()A.木本植物擴張對白天地表溫度產生凈增暖作用B.木本植物擴張對夜間地表溫度表現為凈冷卻效應C.木本植物擴張產生的降溫作用超過了增溫作用D.木本植物擴張對濕潤年的蒸散發影響最大8.木本植物擴張對地表溫度的影響,其原理表現為()①木本植物遮擋陽光,白天減少了到達地表太陽輻射②木本植物蒸騰量大,云量增多,白天對太陽輻射的削弱增強③木本植物的冠層可以吸收地表長波輻射,夜晚將一部分輻射歸還給地面④白天較高的蒸散發增加空氣濕度,夜晚起到保溫作用⑤木本植物增加了蒸散發量,使晝夜溫差增大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⑤C.①③④⑤D.②③④⑤9.研究表明,在寒冷的北極地區,木本植物的擴張提高了白天地表的溫度,最合理的解釋是()A.增加了空氣中水汽,大氣的散射增強B.太陽短波輻射增加,地表輻射增強C.降低了地表反射,吸收太陽輻射增多D.太陽輻射增加,當地光照條件變好〖答案〗7.C8.A9.C〖解析〗【7題詳析】直接讀圖判別各項正誤。白天,三個數據均為負值,說明木本植物擴張對白天地表溫度產生凈冷卻作用,A錯誤;夜晚,三個數據均為正值,說明木本植物擴張對夜間地表溫度表現為凈增暖效應,B錯誤;日均,三個數據均為負值,說明木本植物擴張產生的降溫作用超過了增溫作用,C正確;干旱年蒸散發大于平均年,所以木本植物擴張對干旱年的蒸散發影響最大,D錯誤。故選C。【8題詳析】木本植物擴張,覆蓋面積和密度增大,白天遮擋陽光增強、蒸騰形成云量增多都能削弱太陽輻射,使白天的地表獲得太陽輻射減少,地表溫度降低,①②正確;木本植物量大,其冠層吸收的地面長波輻射較多,晚上返還地面的熱量增多,蒸散發量增多夜晚保溫作用增強,所以地表夜晚溫度增高,③④正確;綜上A正確。⑤中“晝夜溫差增大”的結論錯誤,如上所述,白天地表溫度下降,晚上地表溫度增加,地表晝夜溫差減小,BCD錯誤。故選A。【9題詳析】寒冷的北極地區下墊面多冰雪覆蓋,反射率高。木本植被擴張后,地表反射率下降,吸收太陽輻射量增加,C正確;地表溫度提高,無非是地表獲熱增多,散熱減少,增加空氣中的水汽是能減少散熱,但獲熱也會減少,A錯誤;太陽短波輻射不會因地表變化而改變,B錯誤;太陽輻射與當地光照條件也不可能因地表覆被變化而變好,D錯誤。故選C。河床分汊,且有眾多形似發辮河流的沖積扇被稱為辮狀河型沖積扇。白楊河洪積扇是我國辮狀河型沖積扇的典型代表,左圖為辮狀河型沖積扇示意圖,右圖為白楊河流域月平均降水量和徑流量圖。完成下面小題。10.該河流的主要補給類型是()A.冰川融水降水 B.季節性積雪融水降水C.降水湖泊水 D.地下水湖泊水11.白楊河山前洪積扇發育典型的辮狀河,最重要的條件是()A.水位季節變化大B.含沙量小C.地勢起伏大D.沉積空間小12.該沖積扇的扇中與扇緣相比()A.沉積物顆粒小B.地下水埋藏較深C.河流分汊少D.河流流量較小〖答案〗10.B11.A12.B〖解析〗【10題詳析】讀右圖,該河流量峰值在5月份,是春季的積雪融水;河流前期流量與降水有相關性,故降水也是重要補給類型,B正確。該河7、8月份流量小,排除冰川融水,A錯誤。降水年內差異不是太大,湖泊水補給具有互調作用,如此徑流的季節差異不會如此大,C錯誤;地下水是最為穩定的補給方式且量小,顯然與徑流變化如此大不相符合,D錯誤。故選B。【11題詳析】地理常識與所學知識告訴我們,辮狀河的形成需要“空間大、泥沙多、水位季節變化大、地勢起伏小”:分汊多,要在沉積空間大的環境中進行,D錯誤;要有較多的沉積物來源,即河流含沙量要大,B錯誤;地勢起伏要小,才便于河流分汊,幾乎同一平面展開,C錯誤;水位季節變化大,有助于流水攜沙反復塑造,A正確。故選A。【12題詳析】因為流水的攜帶能力從扇頂到扇緣是逐漸減弱的,所以其沉積的顆粒是扇頂大于扇中大于扇緣,A錯誤;扇中較扇緣地勢高,故地下水埋藏較深,B正確;從圖中即可讀出扇中河流分汊多于扇緣,C錯誤;河流流量更小的是扇緣,因為水量更為分散,D錯誤。故選B。彩虹是太陽光的折射現象,對流性天氣是彩虹出現的重要條件。“彩虹之鄉”新疆昭蘇縣三面環山,西邊有一缺口。該地夏季多雨,彩虹多出現在夏季日落前1—2小時內。左圖為2020—2023年昭蘇彩虹觀測次數月分布圖,右圖為某月昭蘇出現彩虹時的天氣形式圖。完成下面小題。13.由圖可知()A.昭蘇此時刮東北風B.D沿線為高壓脊C.昭蘇冬季無彩虹現象D.D處為氣旋系統14.昭蘇縣的彩虹在6月、7月觀測的次數多,主要是因為()A.6月、7月太陽高度大B.6月、7月地表植被好C.6月、7月當地晝長長D.6月、7月對流雨多發15.圖示天氣形式有利于昭蘇形成“彩虹”,可能是因為()A.西南氣流受地形抬升,易形成對流雨B.暖鋒之前,加上地形抬升,易形成對流雨C.高壓脊控制,加上地形抬升,易形成對流雨D.高壓脊一側,加上地形抬升,易形成對流雨〖答案〗13.D14.D15.A〖解析〗【13題詳析】風向標圖的判讀要領是風從風羽端吹向風矢端,而風向是指風的來向,所以此時的昭蘇正刮西南風,A錯誤;該地氣流為逆時針輻合,天氣系統為鋒面氣旋,D線為低壓槽,B錯誤、D正確;彩虹多出現于夏季,并不說明冬季就不可見彩虹發生,C錯誤。故選D。【14題詳析】由材料可知,彩虹多發的重要條件是對流性天氣現象,6、7月地表溫度高,上升氣流強,該地多對流雨,D正確;彩虹多發的主因是大氣對流現象多發,與晝長、植被無關,BC錯誤;由材料“彩虹多出現在夏季日落前1—2小時內”可知,太陽高度大不利于彩虹形成,A錯誤。故選D。【15題詳析】由圖中天氣系統可知,昭蘇此時正盛行西南風,而題干說這個風向有利于彩虹的形成,就說明西南風促成了對流性天氣現象的產生,結論便是西南風受地形抬升,多對流雨,A正確;該鋒面是冷鋒,B錯誤;D線所在的是低壓槽,而非高壓脊,CD錯誤。故選A。二、非選擇題:共3題,共55分。16.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問題。霧是近地面層空氣中水汽凝結的產物,水汽充足、微風及逆溫情況下易生成霧。烏魯木齊機場位于準噶爾盆地南緣地勢低洼處,2023年12月8日—14日,該機場出現一次長時間的強濃霧天氣。濃霧發生前,該地地表升溫明顯。15日,伴隨著大風、降溫,濃霧在短時間內消散。下圖為濃霧出現時地面海平面氣壓場。(黑三角為機場位置)(1)據圖文材料,分析該地濃霧生成的有利條件。(2)判斷15日促成濃霧消散的天氣系統,并說明原因。(3)針對突發性濃霧,機場應該采取哪些措施?試列舉四條措施。〖答案〗(1)濃霧生成前地表升溫,積雪融化,提供水汽;濃霧生成時,高壓控制,天氣晴朗,晝夜溫差大,夜間地表溫度低;等壓線稀疏,風力弱。低洼的地形,冷空氣下沉堆積,暖空氣被迫抬升,形成的逆溫利于霧的生成。(2)冷鋒該日出現了大風、降溫天氣;時間在冬季,且該地距冷空氣源地較近,冷鋒形成的大風天氣,有利于霧在短時間內擴散。(3)加強對大霧天氣的監測與預報,及時發布大霧信息;針對大霧發展趨勢,調整航班;及時向旅客通報航班變動信息;啟動供水、照明等應急設備,保障旅客安全;合理安排車輛,確保旅客能有序、安全進出機場;維持好現場秩序,作好安撫與解釋工作。〖解析〗【小問1詳析】霧的形成的基本條件有充足的水汽供應、水汽不易擴散、大氣要有明顯的降溫過程。充足的水汽:濃霧生成前地表升溫,積雪融化,提供水汽。水汽不易擴散:等壓線稀疏,風力弱;低洼的地形,冷空氣下沉堆積,暖空氣被迫抬升,形成的逆溫利于霧的生成。大氣有明顯的降溫過程:濃霧生成時,高壓控制,天氣晴朗,晝夜溫差大,夜間地表溫度低有利于霧的生成。【小問2詳析】何種天氣系統可以從“2023年12月8日—14日”、“伴隨著大風、降溫”等信息推斷:冬季的中緯度大陸,大風、降溫,應為冷鋒天氣系統。促成濃霧的消散,與風力大相關。【小問3詳析】針對突發性濃霧,機場應在霧情預警預報、信息公開透明、旅客情緒安撫、航班調整對接、提供必要的后勤及物資保障、給與適當的心理或物質補償等方面做好服務,獲得旅客的理解和諒解。具體可如下表述:加強對大霧天氣的監測與預報,及時發布大霧信息;針對大霧發展趨勢,調整航班;及時向旅客通報航班變動信息;啟動供水、照明等應急設備,保障旅客安全;合理安排車輛,確保旅客能有序、安全進出機場;維持好現場秩序,作好安撫與解釋工作。17.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問題。湖北省神農架林區某海拔約2400米的山頂有一石灰巖冰洞,冰洞底部長有冰柱(下圖),石筍欠發育。該山地石灰巖純度低,洞內終年低溫,洞底有巨厚的永久凍土層。冰柱正對的洞頂存在線性裂隙,裂隙有地下水滴滲。研究表明,第四紀時洞內曾有大量積水。我國大多數冰洞受氣溫影響,冰體冬季生長,夏季融化,而該冰洞冰柱因受水源補給影響卻反季節變化:夏季生長,冬季消融。(1)分析該冰洞洞底石筍欠發育的原因。(2)說明冰柱的形成過程。(3)推測冰柱反季節生長的原因。〖答案〗(1)該地石灰巖純度低,溶解于水中的碳酸鈣少;第四紀溶洞內多積水,且有凍土,不利于石筍發育;溶洞低溫環境,溶蝕與淀積作用弱。(2)洞頂石灰巖垂直裂隙發育,地下水沿裂隙往下滴滲;流水垂直向下滴滲時遇底部低溫凍土層后凝固;隨著流水的持續滴滲,凝固的冰體不斷變粗長高,形成冰柱。(3)洞內終年低溫,冰柱的粗細取決于洞頂滴滲水量的大小;冰洞山區冬季降水少,滴水補給量較少,冰柱變矮變細;夏季降水較多,地下水補給量較大,冰柱長高長粗。〖解析〗本大題以“湖北省神農架林區某海拔約2400米的山頂有一石灰巖冰洞”為材料設置試題,涉及喀斯地貌相關內容(知識點),考查學生獲取和解讀地理信息、調動和運用地理知識、描述和闡釋地理事物、論證和探究問題的關鍵能力和區域認知、綜合思維、地理實踐力等核心素養。【小問1詳析】“石筍欠發育”即“長勢很慢”,說明其淀積成長的環境條件差、淀積必要的物質來源量少。淀積成長的環境條件差:第四紀溶洞內多積水,且有凍土,不利于石筍發育;溶洞低溫環境,溶蝕與淀積作用弱。淀積必要的物質來源量少:該地石灰巖純度低,溶解于水中的碳酸鈣少。【小問2詳析】材料“冰柱正對的洞頂存在線性裂隙,裂隙有地下水滴滲”可知:洞頂石灰巖垂直裂隙發育,地下水沿裂隙往下滴滲;材料“洞底有巨厚的永久凍土層”得出:流水垂直向下滴滲時遇底部低溫凍土層后凝固;再加以歷時久遠:隨著流水的持續滴滲,凝固的冰體不斷變粗長高,形成冰柱。【小問3詳析】“反季節生長”,材料解釋為“夏季生長,冬季消融”,原因探尋從影響其生長的物質條件和環境條件入手。我們知道冰洞的特殊環境是“終年低溫”,那就與冬夏的氣溫環境關系不大了,那影響其成長的因素就主要是物質來源了,而淀積成長的物質的輸送載體是流水,所以洞頂滲水量的季節變化就成了問題的源頭。洞內終年低溫,冰柱的粗細取決于洞頂滴滲水量的大小;冰洞山區冬季降水少,滴水補給量較少,冰柱消融變矮變細;夏季降水較多,地下水補給量較大,冰柱長高長粗。18.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問題。莖柔魚廣泛分布于東太平洋海域,海水表層水溫是影響莖柔魚漁場分布最為顯著的環境因子,研究表明,海水表層水溫在18℃以下最適宜莖柔魚棲息。拉尼娜和厄爾尼諾事件通過影響海水溫度,對莖柔魚漁場分布產生重大影響。觀察發現,在該區域漁業資源減少的年份,圖示沿海地區的沙漠常可看到“沙漠花海”(沙漠大片鮮花罕見盛開)奇景。下圖為2007年與2015年9月、11月莖柔魚漁場附近表層海水等溫線分布對比圖。(1)指出與2007年相比,2015年莖柔魚漁場的空間分布特點并據圖分析原因。(2)判斷2007年與2015年該區域對應的厄爾尼諾或拉尼娜事件,并說明理由。(3)分析該區域“漁業資源減少”時,能觀察到“沙漠花海”的原因。〖答案〗(1)漁場向東南方向移動,面積變小。2015年表層海水等溫線相較于2007年離岸距離近,水溫低于18℃的水域偏東南且面積減少。(2)2007年:拉尼娜;2015年:厄爾尼諾。厄爾尼諾是指赤道東太平洋海水溫度異常升高現象,而拉尼娜則相反;2015年該區域海水表層溫度偏高,而2007年該區域海水表層溫度偏低。(3)厄爾尼諾會導致該海域海水水溫升高,沿岸上升流減弱,漁業資源減少;海水水溫升高,沿岸地區上升氣流增強,降水增多;該地緯度低,熱量充足,雨水的下滲為沙漠中休眠的種子提供了發芽、生長、開花的水分條件,因此可出現“沙漠花海”奇景。〖解析〗【小問1詳析】借助材料信息“海水表層水溫在18℃以下最適宜莖柔魚棲息”,所以尋找漁場就得找水溫低于18℃的近海區域。讀圖,無論是9月圖,還是11月圖,結論都是2015年的漁場向東南方向移動,并且面積變小。至于原因分析,就是抓住該魚適宜的水溫及適宜水溫范圍的變化趨勢:2015年表層海水等溫線相較于2007年離岸距離近,水溫低于18℃的水域偏東南且面積減少。【小問2詳析】考查厄爾尼諾與拉尼娜兩種相反的海洋水文地理現象。2007年赤道東太平洋海域冷海水范圍廣,所以發生的是拉尼娜現象;2015年赤道東太平洋海域冷海水嚴重收縮,即這一海區海水溫度異常升高,故發生的是厄爾尼諾現象。理由的表述,也就是以上判斷的依據——即兩種現象的定義:厄爾尼諾是指赤道東太平洋海水溫度異常升高現象,而拉尼娜則相反;2015年該區域海水表層溫度偏高,而2007年該區域海水表層溫度偏低。【小問3詳析】題干所述“漁業資源減少”時,即大片海區水溫高于適宜的18℃,所以發生了厄爾尼諾現象:厄爾尼諾會導致該海域海水水溫升高,沿岸上升流減弱,漁業資源減少;題干所述“沙漠花海”,即沿岸沙漠降水增多:海水水溫升高,沿岸地區上升氣流增強,降水增多;當然降水增多,沙漠變濕潤只是“花海的外部條件”,必然還要有花的種源:該地緯度低,熱量充足,雨水的下滲為沙漠中休眠的種子提供了發芽、生長、開花的水分條件,因此可出現“沙漠花海”奇景。湖北省七市州教科研協作體2023-2024學年高一下學期期末考試本試卷共6頁,18題。全卷滿分100分。考試用時75分鐘。☆祝考試順利☆注意事項:1.答題前,先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考場號、座位號填寫在試卷和答題卡上,并將準考證號條形碼粘貼在答題卡上的指定位置。2.選擇題的作答:每小題選出〖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寫在試卷、草稿紙和答題卡上的非答題區域均無效。3.非選擇題的作答:用黑色簽字筆直接答在答題卡上對應的答題區域內。寫在試卷、草稿紙和答題卡上的非答題區域均無效。4.考試結束后,請將答題卡上交。一、選擇題:本題共15小題,每小題3分,共45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大迪奧米德島與小迪奧米德島(下圖)位于白令海峽中部,國際日期變更線從兩島之間穿過,大迪奧米德島采用東12區區時,小迪奧米德島采用西9區區時。兩島的面積較小,海拔300米左右,海岸處多見含氣孔的巖石。冬天海水結冰會形成冰橋,可從一個島走向另一個島。據此,完成下面小題。1.從成因看,兩島可能屬于()A.珊瑚島B.沖積島C.大陸島D.火山島2.冬季兩島之間會形成冰橋,能加速冰橋形成的大氣環流是()A.西風B.極地東風C.夏季風D.信風3.當小迪奧米德島時間為2024年7月2日2點時,大迪奧米德島的時間是()A.2024年7月1日23點B.2024年7月3日5點C.2024年7月2日23點D.2024年7月2日5點〖答案〗1.D2.B3.C〖解析〗【1題詳析】考查島嶼成因。抓住“含氣孔的巖石”這一信息點,火山噴發后在地表形成的巖石即玄武巖具有這一結構特征;同時借助輔助信息“面積小、海拔300米”,所以最有可能是火山島,D正確;珊瑚島因由珊瑚蟲骨骼堆積而成,形成的地域應當是珊瑚分布廣泛的緯度相對較低的溫暖淺海地帶,此處環境不符,A錯誤;沖積島由陸上徑流攜帶泥沙在流速減緩攜帶能力減弱的條件下堆積而成,此處無此形成條件,B錯誤;大陸島是大陸的一部分,因地殼運動使之與大陸主體因海水覆蓋而表面上分離,而其“根”卻是相連的,因此在巖層類別、結構等應是一致的,而此處的兩島在巖石類別上卻是獨特的,C錯誤。故選D。【2題詳析】考查全球氣壓帶風帶的分布及影響。依據圖像信息的緯度位置可知是極地東風,同時由信息可知此風“寒冷”,這與極地東風從極地向較低緯吹的冷暖性質一至,所以進一步印證〖答案〗,B正確;西風所處緯度位置在40°~60°,緯度位置不符,西風性質是相對溫暖的,風的性質也不符,A錯誤;夏季風源于海陸熱力差異,發生于中低緯度大陸東岸,此處緯度位置海陸位置均不符,C錯誤;信風所處緯度為低緯度,D錯誤。故選B。【3題詳析】解答本題,分成日期與時刻兩個問題來解決。材料信息“小迪奧米德島采用西9區區時”、“大迪奧米德島采用東12區區時”,由西九區2點,兩者相差3個時區,則大迪奧米德島區時為23點。由西九區2點,則西11區為0時,西11區向東一直到東12區為“今日”,所以大迪奧米德島與小迪奧米德島屬于同一個日期即7月2日,C正確;ABD錯誤。故選C。氮氣是一種新興戰略資源。氦的原子半徑是所有元素中最小的,巖鹽和硬石膏是唯一可以阻止氮原子運移的蓋層。花崗巖中鈾和釷的衰變產生氦,氦氣多與天然氣伴生。下圖示意長慶油田區域氮氣礦藏賦存的地質條件。據此,完成下面小題。4.圖中粉砂巖、灰巖形成的地質年代可能對應()A.太古宙古生代B.新生代古生代C.古生代太古宙D.中生代寒武紀5.通過圖中地質構造,可以看出()A.地質時期侵蝕作用較強B.天然氣藏位于背斜部位C.斷層形成晚于硬石膏層D.多巖漿噴出、變質作用6.該區域氦氣礦藏賦存的有利條件包括()①花崗巖:鈾和釷的衰變,是氦氣補充的重要條件②斷層:為氦氣沉降提供通道③背斜:頂部形態利于氦與天然氣集聚、伴生④石膏層:阻滯氦氣向上擴散,利于氦氣積累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4.A5.B6.C〖解析〗【4題詳析】花崗巖為侵入巖,故粉砂巖比花崗巖形成時間早,而花崗巖屬元古代,粉砂巖只能是太古宙,A正確;由此排除B、C、D。故選A。【5題詳析】該地沉積巖多,以沉積作用為主,A錯誤;硬石膏層沒有發生斷層,故先斷層,后形成硬石膏層,C錯誤;圖中顯示無巖漿噴出作用,D錯誤;從巖層變形結構來看兩處氣藏巖層向上拱起形成背斜,背斜是氣藏保存的良好構造,B正確。故選B。【6題詳析】氦氣是自花崗巖處產生,所以斷層是為氦氣上升提供通道,不是沉降,所以②的說法錯誤。根據材料可知,鈾和釷的衰變產生氦,故其是氦氣補充的重要條件;背斜頂部是良好的儲油氣構造,為天然氣和氦氣等氣體提供了儲存空間,利于氦與天然氣集聚、伴生;硬石膏層封閉效果好,阻滯氦氣向上擴散,利于氦氣積累。綜上所述①③④的說法均正確,C正確;ABD錯誤。故選C。青藏高原從20世紀起經歷了大規模的木本植物擴張,即森林、灌叢植被擴張至草地。木本植物的擴張對當地地表溫度產生了重大影響,下圖為木本植物擴張下的地表溫度、蒸散發的變化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7.從圖中可以看出()A.木本植物擴張對白天地表溫度產生凈增暖作用B.木本植物擴張對夜間地表溫度表現為凈冷卻效應C.木本植物擴張產生的降溫作用超過了增溫作用D.木本植物擴張對濕潤年的蒸散發影響最大8.木本植物擴張對地表溫度的影響,其原理表現為()①木本植物遮擋陽光,白天減少了到達地表太陽輻射②木本植物蒸騰量大,云量增多,白天對太陽輻射的削弱增強③木本植物的冠層可以吸收地表長波輻射,夜晚將一部分輻射歸還給地面④白天較高的蒸散發增加空氣濕度,夜晚起到保溫作用⑤木本植物增加了蒸散發量,使晝夜溫差增大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⑤C.①③④⑤D.②③④⑤9.研究表明,在寒冷的北極地區,木本植物的擴張提高了白天地表的溫度,最合理的解釋是()A.增加了空氣中水汽,大氣的散射增強B.太陽短波輻射增加,地表輻射增強C.降低了地表反射,吸收太陽輻射增多D.太陽輻射增加,當地光照條件變好〖答案〗7.C8.A9.C〖解析〗【7題詳析】直接讀圖判別各項正誤。白天,三個數據均為負值,說明木本植物擴張對白天地表溫度產生凈冷卻作用,A錯誤;夜晚,三個數據均為正值,說明木本植物擴張對夜間地表溫度表現為凈增暖效應,B錯誤;日均,三個數據均為負值,說明木本植物擴張產生的降溫作用超過了增溫作用,C正確;干旱年蒸散發大于平均年,所以木本植物擴張對干旱年的蒸散發影響最大,D錯誤。故選C。【8題詳析】木本植物擴張,覆蓋面積和密度增大,白天遮擋陽光增強、蒸騰形成云量增多都能削弱太陽輻射,使白天的地表獲得太陽輻射減少,地表溫度降低,①②正確;木本植物量大,其冠層吸收的地面長波輻射較多,晚上返還地面的熱量增多,蒸散發量增多夜晚保溫作用增強,所以地表夜晚溫度增高,③④正確;綜上A正確。⑤中“晝夜溫差增大”的結論錯誤,如上所述,白天地表溫度下降,晚上地表溫度增加,地表晝夜溫差減小,BCD錯誤。故選A。【9題詳析】寒冷的北極地區下墊面多冰雪覆蓋,反射率高。木本植被擴張后,地表反射率下降,吸收太陽輻射量增加,C正確;地表溫度提高,無非是地表獲熱增多,散熱減少,增加空氣中的水汽是能減少散熱,但獲熱也會減少,A錯誤;太陽短波輻射不會因地表變化而改變,B錯誤;太陽輻射與當地光照條件也不可能因地表覆被變化而變好,D錯誤。故選C。河床分汊,且有眾多形似發辮河流的沖積扇被稱為辮狀河型沖積扇。白楊河洪積扇是我國辮狀河型沖積扇的典型代表,左圖為辮狀河型沖積扇示意圖,右圖為白楊河流域月平均降水量和徑流量圖。完成下面小題。10.該河流的主要補給類型是()A.冰川融水降水 B.季節性積雪融水降水C.降水湖泊水 D.地下水湖泊水11.白楊河山前洪積扇發育典型的辮狀河,最重要的條件是()A.水位季節變化大B.含沙量小C.地勢起伏大D.沉積空間小12.該沖積扇的扇中與扇緣相比()A.沉積物顆粒小B.地下水埋藏較深C.河流分汊少D.河流流量較小〖答案〗10.B11.A12.B〖解析〗【10題詳析】讀右圖,該河流量峰值在5月份,是春季的積雪融水;河流前期流量與降水有相關性,故降水也是重要補給類型,B正確。該河7、8月份流量小,排除冰川融水,A錯誤。降水年內差異不是太大,湖泊水補給具有互調作用,如此徑流的季節差異不會如此大,C錯誤;地下水是最為穩定的補給方式且量小,顯然與徑流變化如此大不相符合,D錯誤。故選B。【11題詳析】地理常識與所學知識告訴我們,辮狀河的形成需要“空間大、泥沙多、水位季節變化大、地勢起伏小”:分汊多,要在沉積空間大的環境中進行,D錯誤;要有較多的沉積物來源,即河流含沙量要大,B錯誤;地勢起伏要小,才便于河流分汊,幾乎同一平面展開,C錯誤;水位季節變化大,有助于流水攜沙反復塑造,A正確。故選A。【12題詳析】因為流水的攜帶能力從扇頂到扇緣是逐漸減弱的,所以其沉積的顆粒是扇頂大于扇中大于扇緣,A錯誤;扇中較扇緣地勢高,故地下水埋藏較深,B正確;從圖中即可讀出扇中河流分汊多于扇緣,C錯誤;河流流量更小的是扇緣,因為水量更為分散,D錯誤。故選B。彩虹是太陽光的折射現象,對流性天氣是彩虹出現的重要條件。“彩虹之鄉”新疆昭蘇縣三面環山,西邊有一缺口。該地夏季多雨,彩虹多出現在夏季日落前1—2小時內。左圖為2020—2023年昭蘇彩虹觀測次數月分布圖,右圖為某月昭蘇出現彩虹時的天氣形式圖。完成下面小題。13.由圖可知()A.昭蘇此時刮東北風B.D沿線為高壓脊C.昭蘇冬季無彩虹現象D.D處為氣旋系統14.昭蘇縣的彩虹在6月、7月觀測的次數多,主要是因為()A.6月、7月太陽高度大B.6月、7月地表植被好C.6月、7月當地晝長長D.6月、7月對流雨多發15.圖示天氣形式有利于昭蘇形成“彩虹”,可能是因為()A.西南氣流受地形抬升,易形成對流雨B.暖鋒之前,加上地形抬升,易形成對流雨C.高壓脊控制,加上地形抬升,易形成對流雨D.高壓脊一側,加上地形抬升,易形成對流雨〖答案〗13.D14.D15.A〖解析〗【13題詳析】風向標圖的判讀要領是風從風羽端吹向風矢端,而風向是指風的來向,所以此時的昭蘇正刮西南風,A錯誤;該地氣流為逆時針輻合,天氣系統為鋒面氣旋,D線為低壓槽,B錯誤、D正確;彩虹多出現于夏季,并不說明冬季就不可見彩虹發生,C錯誤。故選D。【14題詳析】由材料可知,彩虹多發的重要條件是對流性天氣現象,6、7月地表溫度高,上升氣流強,該地多對流雨,D正確;彩虹多發的主因是大氣對流現象多發,與晝長、植被無關,BC錯誤;由材料“彩虹多出現在夏季日落前1—2小時內”可知,太陽高度大不利于彩虹形成,A錯誤。故選D。【15題詳析】由圖中天氣系統可知,昭蘇此時正盛行西南風,而題干說這個風向有利于彩虹的形成,就說明西南風促成了對流性天氣現象的產生,結論便是西南風受地形抬升,多對流雨,A正確;該鋒面是冷鋒,B錯誤;D線所在的是低壓槽,而非高壓脊,CD錯誤。故選A。二、非選擇題:共3題,共55分。16.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問題。霧是近地面層空氣中水汽凝結的產物,水汽充足、微風及逆溫情況下易生成霧。烏魯木齊機場位于準噶爾盆地南緣地勢低洼處,2023年12月8日—14日,該機場出現一次長時間的強濃霧天氣。濃霧發生前,該地地表升溫明顯。15日,伴隨著大風、降溫,濃霧在短時間內消散。下圖為濃霧出現時地面海平面氣壓場。(黑三角為機場位置)(1)據圖文材料,分析該地濃霧生成的有利條件。(2)判斷15日促成濃霧消散的天氣系統,并說明原因。(3)針對突發性濃霧,機場應該采取哪些措施?試列舉四條措施。〖答案〗(1)濃霧生成前地表升溫,積雪融化,提供水汽;濃霧生成時,高壓控制,天氣晴朗,晝夜溫差大,夜間地表溫度低;等壓線稀疏,風力弱。低洼的地形,冷空氣下沉堆積,暖空氣被迫抬升,形成的逆溫利于霧的生成。(2)冷鋒該日出現了大風、降溫天氣;時間在冬季,且該地距冷空氣源地較近,冷鋒形成的大風天氣,有利于霧在短時間內擴散。(3)加強對大霧天氣的監測與預報,及時發布大霧信息;針對大霧發展趨勢,調整航班;及時向旅客通報航班變動信息;啟動供水、照明等應急設備,保障旅客安全;合理安排車輛,確保旅客能有序、安全進出機場;維持好現場秩序,作好安撫與解釋工作。〖解析〗【小問1詳析】霧的形成的基本條件有充足的水汽供應、水汽不易擴散、大氣要有明顯的降溫過程。充足的水汽:濃霧生成前地表升溫,積雪融化,提供水汽。水汽不易擴散:等壓線稀疏,風力弱;低洼的地形,冷空氣下沉堆積,暖空氣被迫抬升,形成的逆溫利于霧的生成。大氣有明顯的降溫過程:濃霧生成時,高壓控制,天氣晴朗,晝夜溫差大,夜間地表溫度低有利于霧的生成。【小問2詳析】何種天氣系統可以從“2023年12月8日—14日”、“伴隨著大風、降溫”等信息推斷:冬季的中緯度大陸,大風、降溫,應為冷鋒天氣系統。促成濃霧的消散,與風力大相關。【小問3詳析】針對突發性濃霧,機場應在霧情預警預報、信息公開透明、旅客情緒安撫、航班調整對接、提供必要的后勤及物資保障、給與適當的心理或物質補償等方面做好服務,獲得旅客的理解和諒解。具體可如下表述:加強對大霧天氣的監測與預報,及時發布大霧信息;針對大霧發展趨勢,調整航班;及時向旅客通報航班變動信息;啟動供水、照明等應急設備,保障旅客安全;合理安排車輛,確保旅客能有序、安全進出機場;維持好現場秩序,作好安撫與解釋工作。17.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問題。湖北省神農架林區某海拔約2400米的山頂有一石灰巖冰洞,冰洞底部長有冰柱(下圖),石筍欠發育。該山地石灰巖純度低,洞內終年低溫,洞底有巨厚的永久凍土層。冰柱正對的洞頂存在線性裂隙,裂隙有地下水滴滲。研究表明,第四紀時洞內曾有大量積水。我國大多數冰洞受氣溫影響,冰體冬季生長,夏季融化,而該冰洞冰柱因受水源補給影響卻反季節變化:夏季生長,冬季消融。(1)分析該冰洞洞底石筍欠發育的原因。(2)說明冰柱的形成過程。(3)推測冰柱反季節生長的原因。〖答案〗(1)該地石灰巖純度低,溶解于水中的碳酸鈣少;第四紀溶洞內多積水,且有凍土,不利于石筍發育;溶洞低溫環境,溶蝕與淀積作用弱。(2)洞頂石灰巖垂直裂隙發育,地下水沿裂隙往下滴滲;流水垂直向下滴滲時遇底部低溫凍土層后凝固;隨著流水的持續滴滲,凝固的冰體不斷變粗長高,形成冰柱。(3)洞內終年低溫,冰柱的粗細取決于洞頂滴滲水量的大小;冰洞山區冬季降水少,滴水補給量較少,冰柱變矮變細;夏季降水較多,地下水補給量較大,冰柱長高長粗。〖解析〗本大題以“湖北省神農架林區某海拔約2400米的山頂有一石灰巖冰洞”為材料設置試題,涉及喀斯地貌相關內容(知識點),考查學生獲取和解讀地理信息、調動和運用地理知識、描述和闡釋地理事物、論證和探究問題的關鍵能力和區域認知、綜合思維、地理實踐力等核心素養。【小問1詳析】“石筍欠發育”即“長勢很慢”,說明其淀積成長的環境條件差、淀積必要的物質來源量少。淀積成長的環境條件差: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九年級化學下冊 第八單元 海水中的化學 第一節 海洋化學資源教學設計設計(pdf)(新版)魯教版
- 人教統編版第23課 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時代潮流教案配套
- 人教部編版一年級下冊課文 310 端午粽第2課時教案設計
- 人教版七年級道德與法治下冊第三單元《在集體中成長》教學設計
- 初中語文22 偉大的悲劇教案設計
- 車間包裝員工行為規范
- 2024內蒙古自治區民航機場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呼和浩特分公司招聘11人筆試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人美版七年級上冊美術3《大家動手做條龍》教學設計
- 人教版(三起)(2001)三年級上冊《第1課 信息和信息技術》教學設計
- 2024中石油(上海)新材料研究院發布招聘筆試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智慧物流園區建設可行性研究
- 2024年湖北宜昌猇亭區社區專職工作者招考聘用管理單位遴選500模擬題附帶答案詳解
- 國家安全教育1班學習通超星期末考試答案章節答案2024年
- 大學生創新創業基礎(創新創業課程)完整全套教學課件
- 靜脈治療行業標準
- 大學物理復習資料
- 2023年國家藥監局藥品審評中心招聘筆試真題
- 完善食品安全風險管控清單制度
- 安橋功放機TX-NR3010說明書
- 《畜禽糞肥還田利用技術規范(征求意見稿)》編制說明
- 2024年湖北隨州國資本投資運營集團限公司高層次人才招聘【23人】高頻考題難、易錯點模擬試題(共500題)附帶答案詳解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