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江南十校”新高三第一次綜合素質檢測語文試題含答案_第1頁
2024年“江南十校”新高三第一次綜合素質檢測語文試題含答案_第2頁
2024年“江南十校”新高三第一次綜合素質檢測語文試題含答案_第3頁
2024年“江南十校”新高三第一次綜合素質檢測語文試題含答案_第4頁
2024年“江南十校”新高三第一次綜合素質檢測語文試題含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4年“江南十校”新高三第一次綜合素質檢測語文試題一、現代文閱讀(35分)(一)現代文閱讀Ⅰ(本題共5小題,19分)閱讀下列文字,完成1~5題。材料一:馬克思列寧主義認為:認識過程當中兩個階段的特性,在低級階段,認識表現為感性的,在高級階段,認識表現為理論的,但任何階段,都是統一的認識過程當中的階段。感覺只解決現象問題,理論才解決本質問題。這些問題的解決,一點也不能離開實踐,無論何人要認識什么事物,除了同那個事物接觸,即生活于(實踐于)那個事物的環境中,是沒有法子解決的。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之所以能夠作出他們的理論,除了他們的天才條件之外,主要地是他們親自參加了當時的階級斗爭和科學實驗的實踐,沒有這后一個條件,任何天才也是不能成功的。“秀オ不出門,全知天下事”,在技術不興旺的古代只是一句空話,在技術興旺的現代雖然可以實現這句話,然而真正親知的是天下實踐著的人,那些人在他們的實踐中間取得了“知”,經過文字和技術的傳達而到達于“秀才”之手,秀才乃能間接地“知天下事”。任何知識的來源,在于人的肉體感官對客觀外界的感覺,否認了這個感覺,否認了直接經驗,否認親自參加變革現實的實踐,他就不是唯物論者。“知識里手”之所以可笑,原因就是在這個地方。中國人有一句老話:“不入虎穴,焉得虎子。”這句話對于人們的實踐是真理,對于認識論也是真理。離開實踐的認識是不可能的。認識的過程,第一步,是開始接觸外界事情,屬于感覺的階段。第二步,是綜合感覺的材料加以整理和改造,屬于概念、判斷和推理的階段。只有感覺的材料十分豐富(不是零碎不全)和合于實際(不是錯覺),才能依據這樣的材料造出正確的概念和理論來。辯證唯物論的認識運動,如果只到理性認識為止,那末還只說到問題的一半,而且對于馬克思主義的哲學說來,還只說到十分重要的那一半,馬克思主義的哲學認為十分重要的問題,不在于懂得了客觀世界的規律性,因而能夠解釋世界,而在于拿了這種對于客觀規律性的認識去能動地改造世界。在馬克思主義看來,理論是重要的,它的重要性充分地表現在列寧說過的一句話:“沒有革命的理論,就不會有革命的運動。”然而馬克思主義看重理論,正是,也僅僅是,因為它能夠指導行動。此外,認識從實踐始,經過實踐得到了理論的認識,還須再回到實踐去。這就是檢驗理論和發展理論的過程,是整個認識過程的繼續。通過實踐而發現真理,又通過實踐而證實真理和發展真理。從感性認識而能動地發展到理性認識,又從理性認識而能動地指導革命實踐,改造主觀世界和客觀世界。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這種形式,循環往復以至無窮,而實踐和認識之每一循環的內容,都比較地進到了高一級的程度。這就是辯證唯物論的全部認識論,這就是辯證唯物論的知行統一觀。(摘自毛澤東《實踐論》)材料二:認識和實踐的辯證關系與當代文藝創作密切相關。藝術活動是一種社會實踐,藝術創作不應該也不可能是一個自我封閉的系統,而應該是一個開放的系統,正如朱熹在《觀書有感》中所言,“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豐富的社會實踐是藝術創作者藝術思想和創造素材的來源。習近平同志指出,中國當代文藝創作存在著有數量缺質量、有“高原”缺“高峰”、抄襲模仿、千篇一律等問題。針對這些問題,認識和實踐的辯證關系可以為當代文藝創作提供重要的參考,為我們勇攀文藝“高峰”提供方向指引和智力支持。首先,同馬克思主義哲學辯證唯物論一樣,藝術也有它的階級性,藝術創作者首先應該解決藝術為了誰的問題,這涉及到藝術觀的問題,所謂藝術觀是指創作見解,是創作者創作風格形成和成熟的標志。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是社會實踐的主體,是勞動著的人們,而勞動創造了美。藝術創作者應該樹立為廣大人民群眾創作的藝術觀,始終堅持為人民服務和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根本創作方向,反映好人民的心聲,“弘揚中國精神、凝聚中國力量”,文藝不能在為了誰的問題上出現偏差,否則就會失去生命力。其次,解決寫什么的問題。如前所述,社會生活是文學藝術的唯一源泉,人民生活中存在著豐富的文藝原料礦藏,而過去的文藝作品只是流而不是源,因此,文藝創作者要把生活的準備放在首位,積極地投入社會實踐。人們之所以從過去的文學作品中仍然能夠感受到生活氣息并受到生活啟示,“就是因為這些作品源于生活”。文藝深植于生活,生活為藝術作品提供了描寫的對象和謳歌的主題,生活又賦予作品人物以生動鮮活的語言和豐富多彩的情感,藝術創作者需要把人民作為表現的主體,以飽滿的熱情、優美的筆觸、生動感人的形象,刻畫當代最美人物和奮斗不息的人生。再次,讓文藝代表時代風貌并引領時代風氣。經過實踐檢驗的理論能夠服務并指導實踐。同樣,經過藝術創作者典型化的藝術加工,來源于生活的藝術則表現得“比普通的實際生活更高,更強烈,更有集中性,更典型,更理想,因此就更帶普遍性”。典型化的文藝作品能夠使人民驚醒、感奮,從而推動人民改造自己的環境。因此,理想的文藝作品應該表現為,文藝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是對現實生活的抽象和升華,是現實生活的一種藝術表達,是與現實生活具有“不似之似”的一種藝術真實。(摘自來慶彬、李玉琳《毛澤東<實踐論>哲學思想與當代文藝創作》)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馬克思、恩格斯等人之所以能夠作出他們的理論,是因為他們親自參加了當時的階級斗爭和科學實驗的實踐。B.無論何種知識都是不能離開直接經驗的,“知識里手”之所以可笑,是因為他們否認了感性認識,否認了直接經驗。C.認識分為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理性認識靠得住的前提是它來源于感性認識,且感性認識的材料夠豐富并合于實際。D.經過實踐檢驗的理論能夠服務并指導實踐,從而改造主觀世界和客觀世界,這是馬克思主義看重理論的唯一原因。2.根據材料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概念、判斷和推理的階段,任務在于了解客觀事物的內部矛盾和聯系,形成對事物的規律性認知。B.基于感性認識能動地獲得理性認識,并用理性認識來指導社會實踐,至此我們就完成了認識運動。C.從《實踐論》中認識和實踐的辯證思想看,藝術創作應該“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D.主席善用大眾化的語言,如“秀才不出門,全知天下事”“知識里手”,把高深的理論淺近地表達出來。3.下列選項完全體現了材料一中“辯證唯物論的知行統一觀”的一項是()(3分)A.考察團來延安考察,集合了各種材料,加上他們“想一想”之后,做出“共產黨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政策是徹底的、誠懇的和真實的”這一判斷。B.先秦時期,荀子的認識論初步概括了人的認識過程,在馬克思主義認識論的指導下,《實踐論》彌補了荀子認識論的局限性,賦予了它新時代的形式。C.1937年,曾在黨內占統治地位的教條主義等錯誤使中國革命遭受極大損失。在形勢和任務的迫切要求下,毛澤東寫下《辯證法唯物論(講授提綱)》。D.王陽明強調“知之真切篤實處,即是行;行之明覺精察處,即是知。知行功夫,本不可離。”即知和行是作為統一整體的,知從行中來,行到知中去,兩者是不可分割的。4.材料二提到“認識和實踐的辯證關系可以為當代文藝創作提供重要的參考”,請結合兩則材料談談你的理解,并作簡要分析。(4分)5.柳青的《創業史》描述了農村的社會主義革命,被譽為“經典性的史詩之作”,其第一部塑造了新型女性形象徐改霞,閱讀下列文字,結合材料二簡要說明作品是如何體現《實踐論》的辯證思想的。(6分)改霞的思想像她紅潤的臉蛋一般健康,它的心地像它天藍色的布衫一般純潔。她像蜜蜂采蜜一般勤地追求知識,追求進步,渴望對社會貢獻自己的精神力量,爭取自己的光榮。對這個二十一歲的團支部委員來說,光榮就是一切。她簡直不能理解,一個人在這樣偉大的社會上,怎樣能不光榮地活著。(二)現代文閱讀Ⅱ(本題共4小題,16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6~9題。看山李銳遠處,山峰連著山峰,它們向上托舉著,升,升,升,不知費了多大的勁,也不知受了多大的委屈,還是掙扎不過,只是默然地矗立著。崇山峻嶺之中蜿蜒出一條清澈的小河,溫柔著,勸說著,也許只有河流的溫潤才能理解大山的沉默。太陽很好,草很好,牛們也很好。隨著緩緩移動的腳步,和吃草時擺動的脖子,牛鈴叮叮咚咚地響著,悠悠的,傳得很遠。牛群越放越大,可是放牛人越過越孤單:媽死了,老婆死了,后來,兒子半路上也死了,只留下一個女兒和自己廝守著。可是,再后來,女兒也出嫁了。嫁女兒的時候他有些不舍,不舍可到底也嫁了。女兒一嫁,他的日子就好像是凝凍了一般:所剩下的只是放牛,只是獨自一人每天呆呆地看著這些個山。①猛地,有個東西白亮亮地刺進心里來:昨天晚上,隊長來找他,說他老了,說放牛的活兒苦重,說村里只有牛信【注】掙的工分最多,說隊里打算換一個牛信,問他愿意不愿意。“不愿意!想端我的飯碗子哩!”心里這么想,嘴里卻沒這么說,只是笑笑,只是說:“我還能行哩。”送走隊長,他提著馬燈進了牛圈,看著反芻的牛們,兩行老淚流下來,他問:“你們愿意嗎?你們說我老嗎?”牛們不說話,只把濕漉漉的眼睛戀戀地看著他。放牛人靠著一棵歪脖子的橡樹坐下來,掏出煙荷包用煙袋鍋挖了一陣,自制煙末隨著噴出來的青煙,發出一股臭味,可放牛人卻有滋有味地享受著,透過眼前的青煙若有所思地看著山腳下那個熟悉的小山莊,他和牛們就是從那兒走出來的,村西頭那三間石頂石墻的房子就是他的家,他一個人的家,只要他不回家,房頂上的那個煙筒就冷冷清清地永遠不會冒出煙來。有一縷煙從嘴角擠到眼眶中來,淚水熱辣辣地淹沒了村子和家,揉揉眼,他把視線移向別處,可不覺中又戀戀地轉了回來。②村子里,管成家的門口掛了一只面籮,籮上縛著一條尺把長的紅布條,鮮亮亮地透著剛得了兒子的喜氣。黑小家年前死了老人,過年時用白紙寫的對子還在烏黑的門框上貼著,字辨不出,紙還是白生生的。保成媳婦正朝院墻上搭被子,娃娃們又尿炕了。下地的人們,三三兩兩扛著鋤頭走過村口的神樹。雞和狗的叫聲像是隔了一層什么遠遠地傳上來……一切都是熟悉的,一切都是看過無數遍的,可他覺得總沒有把它們看透,自從女兒出了嫁,他就覺得這一切都和自己遠遠地隔了一層,倒是和牛們越來越親近了。那頭牤牛,就是兒子死的那一年出生的,不知怎么的,他總覺得這牤牛的眼神像自己的兒子。河曲曲折折地繞著,不知道要流淌到什么地方。牛群在山坡上散散漫漫地走著,長長的尾巴在周身上下不時地甩打,轟趕著圍上來的虻蠅。長舌頭在肥嫩的青草叢里卷來卷去,③吃到酣暢處白白的口涎就順著嘴角長長地垂下來,在明媚的陽光中拉出一道閃閃發光的弧線。或許是猛然間回憶起什么遙遠的往事,它們就會中斷了香甜的咀嚼從青草中抬起頭來,黑而大的眼睛久久地注視著群山。放牛人自信地在橡樹下坐著,在山坡上,在身邊的這一群當中,他已經享受慣了一種至高無上的尊嚴,他是它們的中心,它們是他的依靠,可是今天這自信中卻夾進了一些惶恐:我真的就老得不中用了嗎?工分多那是我雪里雨里掙下的,這也叫人眼紅嗎?嫌多,我寧愿減工分。可隊長說話時的口氣分明是冷冷的,是不容商量的。他只會笑笑,只能服從的,他想不出有什么辦法可以不服從。不由得,他又想起撒手而去的老婆,半路而去的兒子,雖然舍不得但還是嫁出去的女兒來。山還是一如既往地沉默著,木然著,永遠不會和昨天有什么不同,也永遠不會和明天有什么不同,不同的只是人老了。放牛人細細地思量著:甩石頭用的小锨已經磨得只剩下半個,若是換人,得叫隊里到河底鎮再去打一把新的來;下雨天上山穿的毛腿,已經防不住水了,若是換人,得叫隊里再出羊毛,再紡線,重新織一副;水壺是自己預備的;再剩下的就是牛們了,跟人一樣,各有各的脾氣稟性,不在一塊過日子誰也摸不清,心疼不心疼得看各人的良心……這么想著,那惜別的凄涼又涌了上來,好像是自己要咽氣了,好像自己在給兒女們一件一件地安排后事。不懂事的牛們安閑地吃著草,它們不知道,隊長昨晚上來過,也許明天,也許后天,帶它們上山的人就不是原來的那個人了。到那時就會是另外一個人,站在山坡上看山腳下的村子,看這些石頂石墻的房子,看這些扛鋤下地的人們。他心里昏昏沉沉的,④太陽很暖和,慢慢地,坐在橡樹下的放牛人睡著了,一縷口水從嘴角上搭拉下來。恍惚之中,他看見自己回到了村西頭那間冷清的石房里,石房里忽然熱鬧起來,牛們不離左右地簇擁著,口口聲聲叫他隊長,他坐在炕頭上頤指氣使地分派著:牤牛你去泉上擔水,黑眼窩給我燒湯做飯,長耳朵和獨角去拉土墊圈。它們都是只會服從,只會笑,沒有誰不聽話的。他很滿意,朗聲問道:“我老嗎?”“不老。不老。”牛們都說,都笑。可他還是老了。白胡子長了老長老長,想死,可又沒有病,就走到半山這棵歪脖子橡樹底下,拴上一根牽牛用的麻繩,往脖子上一套,兩腳懸空,死了。牛們都圍上來哭,牤牛哭得最兇,他睜開眼勸牛們:“不用哭,我想死。這石頂石墻的房子我一個人住夠了。山根底下這個村子我天天看,看透了。”牤牛說:“我跟你一塊走!”牛們都圍上來:“我們也跟你一塊走!”半山里大家哭作一團,哭得肝腸寸斷。他被哭得心軟了:“我不死了,咱們還是都活著吧……”哭著,說著,放牛人醒過來,伸手一摸,臉上濕濕的。黑眼窩下的那只牛犢子正湊在臉前頭,伸著舌頭舔他的臉。他不動,任那牛犢去舔。太陽很暖和。【注】牛信:放牛的人。一九八八年(有刪改)6.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本文開頭部分通過描寫矗立的大山和蜿蜒的河流,暗示著放牛人無人理解的孤獨與痛苦,只能與牛群為伴。B.隊長勸說放牛人放棄繁重的放牛工作,隊里打算再換一個牛信,這使本來就飽經苦難的放牛人內心充滿苦痛和憂傷。C.放牛人靠著橡樹,望向山腳,看著村西頭自己的那三間石頂石墻的房子,想起昨日隊長的到訪,此刻淚水熱辣辣地流出來,戀戀不舍地注視著眼前的一切。D.放牛人像往日一樣自信地在橡樹下坐著,可是今天的自信夾進了一些惶恐,這種惶恐正是放牛人卑微服從性格的體現。7.對文中畫線句子的分析與鑒賞,正確的一項是()(3分)A.句子①屮的“刺”字寫出了“隊長換牛信”這件事對放牛人影響很大,也暗示了他對隊長的怨恨,因為放牛已然成為放牛人單調且孤獨生活中的一抹亮色。B.句子②運用質樸自然的語言描繪出了富有生活氣息的農村生活場景,這和陶淵明在《歸園田居》(其一)中的意境與情感表述一致。C.句子③巧用比喻,將牛嘴角的口涎比喻成閃閃發光的弧線,形象生動地寫出牛在草地上吃草時的悠閑愜意。D.句子④屬于環境描寫,太陽的“暖和”與“心里昏沉沉”相對,反襯出人物內心的痛苦,表現了人物命運的悲慘。8.文章結尾的夢境中,牛化成人圍在放牛人身邊,《促織》中成名之子魂化促織,二者的寫法雖都荒誕離奇,但作者的寫作意圖卻有所不同。請結合相關內容簡要分析。(4分)9.“《看山》中對人性的贊美隱藏于悲劇的人生底色之下,同時小說沒有激烈的外在矛盾沖突,而是在平衡穩定的小說秩序中流露出作者的悲憫和反思。”請結合文本,談談對這句話的理解。(6分)二、古代詩文閱讀(37分)(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2分)材料一:五月,壬申,魏征上疏,以為:“陛下欲善之志不及于昔時,聞過必改少虧于曩日,譴罰積多,威怒微厲。乃知貴不期驕,富不期侈,非虛言也。且以隋之府庫、倉廩、戶口、甲兵之盛,考之今日,安得擬倫!然隋以富強動之而危,我以寡弱靜之而安;安危之理,皎然在目。昔隋之未亂也,自謂必無亂;其未亡也,自謂必無亡。故賦役無窮,征伐不息,以至禍將及身而尚未之寤也。夫鑒形莫如止水,鑒敗莫如亡國。伏愿取鑒于隋,去奢從約,親忠遠佞,以當今之無事,行疇昔之恭儉,則盡善盡美,固無得而稱焉。夫取之實難守之甚易陛下能得其所難豈不能保其所易乎!”(節選自《資治通鑒·唐紀十一》)材料二:貞觀二年,太宗謂侍臣曰:“明主思短而益善,暗主護短而永愚。隋煬帝好自矜夸,護短拒諫,誠亦實難犯忤。虞世基不敢直言,或恐未為深罪。昔箕子佯狂自全,孔子亦稱其仁。及煬帝被殺,世基合同死否?”杜如晦對曰:“天子有諍臣,雖無道,不失其天下。仲尼稱:‘直哉史魚,邦有道如矢,邦無道如矢。’世基豈得以煬帝無道,不納諫諍,遂杜口無言?偷安重位,又不能辭職請退,則與箕子佯狂而去,事理不同。晉惠帝賈后將廢愍懷太子,司空張華竟不能苦爭,阿意茍免。及趙王倫舉兵廢后,遣使收華,華曰:‘將廢太子日,非是無言,當時不被納用。’其使曰:‘公為三公,太子無罪被廢,言既不從,何不引身而退?’華無辭以答,遂斬之,夷其三族。古人有云:‘危而不持,顛而不扶,則將焉用彼相?’故‘君子臨大節而不可奪也。’張華既不能抗直成節,遜言全身,王臣之節固已墜矣。虞世基位居宰輔,在得言之地,竟無一言諫諍,誠亦合死。”(節選自《貞觀政要》卷二)10.材料二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紙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每涂對一處給1分,涂黑超過三處不給分。()(3分)夫取之A實難B守之C甚易D陛下能得E其所難F豈不能保G其所易乎11.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寤,同“悟”,醒悟、覺悟,與《詩經·關雎》中“窈窕淑女,寤寐求之”的含義不同。B.鑒,借鑒,與《阿房宮賦》中“后人哀之而不鑒之,亦使后人而復哀后人也”的含義和用法不同。C.全,保全,與《出師表》中“茍全性命于亂世”的含義和用法相同。D.誠,真誠,與《諫太宗十思疏》中“蓋在殷憂必竭誠以待下”的含義和用法相同。12.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魏征認為,其所處時代的府庫倉廩的充實與戶口甲兵的強盛,與當年隋朝的實際情況仍存在一定差距。B.魏征認為,隋朝自恃富強,不停地征派賦稅勞役,不停地東征西伐,這是國家覆滅的重要原因。C.唐太宗認為,大臣們不敢直言勸諫,主要是由于隋煬帝的自以為是,對自己的缺點視而不見。D.杜如晦認為,君子雖然面臨危難卻依然能堅守節操,箕子裝瘋離去正是這種君子品格的充分表現。13.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8分)(1)昔晉惠帝賈后將廢愍懷太子,司空張華竟不能苦爭,阿意茍免。(2)張華既不能抗直成節,遜言全身,王臣之節固已墜矣。14.唐太宗被當作歷史上有名的明君,請結合兩則材料簡要概括原因。(5分)(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15~16題。苦楝花溫庭筠院里鶯歌歇,墻頭蝶舞孤。天香薰羽葆①,宮紫暈流蘇。晻曖迷青瑣②,氤氳向畫圖。只應春惜別,留與博山爐。【注】①羽葆:帝王儀仗中以鳥羽連綴為飾的華蓋。②青瑣:指古代皇宮門窗上鏤刻的青色連環花紋。1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首聯選取的意象與杜甫“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相同,情感卻有所不同。B.“天香”一詞形象生動地表現了苦楝花的香氣自上向下擴散,也能感受到苦楝樹高大。C.頷聯與頸聯銜接緊密,詩人出苦楝花聯想到了羽葆、流蘇、青瑣等,極具藝術表現力。D.詩人在觀賞苦楝花時燃起香爐,香氣煙霧纏繞苦楝樹,場景猶如一幅美麗的曼妙圖畫。16.詩歌描寫的苦楝花有哪些特點?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請結合詩歌簡要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王安石在《答司馬諫議書》中寫到司馬光指責自己同百姓“征利”,他的回答是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南朝詩人鮑照在《代白頭吟》里說“直如朱絲繩,清如玉壺冰”,以“冰雪”比喻心地的純潔。張孝祥的《念奴嬌·過洞庭》中亦有類似語句:(3)古詩詞中常出現“夢”字,或營造一種夢幻瑰麗的意境,或給人一種恍然若夢的感覺,都給人一種如夢如幻的審美感受,比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語言文字運用(18分)(一)語言文字運用Ⅰ(本題共3小題,9分)近日,在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臺江縣臺盤村,“村BA”球王爭霸賽精彩上演。場上賽況激烈,球員攻防有板有眼;場外熱情高漲,球迷觀賽A。這樣“接地氣、聚人氣”的鄉村賽事,在安徽、廣西、寧夏等地,已成為鄉村生活的一部分,為村民帶來豐富的文體享受。隨著運動健康意識深入人心,越來越多人選擇以運動休閑、健身鍛煉的方式豐富假日生活。圍繞元旦、全民健身日、農民豐收節、重陽節等節點,國家體育總局開展元旦新年登高、“行走大運河”全民健身系列活動等全民健身主題活動,參與人群廣泛,貫穿一年四季。線下賽事B地開展,線上活動同樣精彩紛呈,為人們提供更多健身選擇。國家體育總局相關負責人表示,要著力發展體育賽事經濟,打造一批觀賞性強、參與度高的體育賽事,不僅要吸引成年人前來觀賽,還要吸引祖國的幼苗們前來觀賽;鼓勵各地因地制宜開展豐富多彩的民間體育賽事活動;開展體育賽事進景區、進街區、進商圈和“跟著賽事去旅行”等活動,充分發揮體育賽事的綜合效益。在文化建設方面,“村BA”以開放包容的姿態促進文化交融,以文化資本和社會資本維護體育運動的純粹性,以推動村民參與公共事務的方式重建鄉村公共秩序,展現了村民對傳統文化進行傳承、對以NBA為代表的資本主義體育文化進行批判和對鄉村振興進行文化賦能的主體性自覺。更重要的是,糅合了文化交融性、體育本體性與村莊公共性的“村BA”,以其獨特的中國社會主義公共文化形態,實現了體育文化在新時代的創造性轉型,在改造資本主義逐利邏輯、克服城市中心主義和超越西方文化霸權方面,為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提供了生動而豐富的啟示。18.請在文中橫線處填入恰當的成語。(2分)19.下列句子中的“人”與文中加點的“人”,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3分)A.人怎么還不來?B.他人在心不在。C.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D.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20.文中畫波浪線處是個長句,請改成幾個較短的語句。可以改變語序、少量增刪詞語,但不得改變原意。(4分)(二)語言文字運用Ⅱ(本題共2小題,9分)每年春天,當大多數人沉浸在春天的美好中,一部分人卻出現了流鼻涕、打噴嚏、眼睛癢等癥狀,①。“花粉過敏是指人體在接觸或吸入花粉后產生的一種免疫反應,導致過敏癥狀。”解放軍總醫院第四醫學中心皮膚科副主任醫師楊宇光介紹,蒿屬、懸鈴木屬、藜科以及柏科花粉是常見的致敏花粉。每年,花粉數量呈現兩個波峰,分別是3月中旬到4月下旬,以及7月下旬到9月下旬,這也是花粉過敏癥狀出現最多的時期。在出現花粉過敏癥狀后,楊宇光表示,②,避免接觸和吸入花粉。接著進行藥物治療,出現全身的過敏癥狀可以使用抗組胺藥物;皮炎、蕁麻疹的患者,可以外用止癢制劑、糖皮質激素或者含酚爐甘石等涂抹;③,必要時可使用糖皮質激素類藥物進行系統治療,癥狀好轉后逐漸減量。(1)花粉過敏對于很多人是難以忍受的,切斷過敏原是預防花粉過敏最有效的方法。(2)在花粉較多的時節,不僅人們需要減少戶外活動的頻率,外出時也需要佩戴確實有效的防護口罩、眼鏡等防護用品。(3)通過保持室內清潔、關閉門窗、使用空氣凈化器等措施,使得室內花粉柳絮的濃度降低,從而減少過敏原的滋生。(4)防護工作是否認真仔細,關系到防護的質量。21.請在文中橫線處補寫恰當的語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2個字。(6分)22.文中第四段有三處表述不當,請指出序號并修改,使語言表述準確流暢。可增刪少量詞語,不得改變原意。(3分)四、寫作(60分)23.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60分)宋代理學大家朱熹說:“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也。”那么,僅僅靠“質疑”就能取得進步嗎?以上材料引發了你怎樣的聯想和思考?請寫一篇文章。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2025“江南十校”第一次聯考語文參考答案1.A【解析】A項,根據原文“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之所以能夠作出他們的理論,除了他們的天才條件之外,主要地是他們親自參加了當時的階級斗爭和科學實驗的實踐,沒有這后一個條件,任何天才也是不能成功的”,可知,“馬克思、恩格斯等人之所以能夠作出他們的理論”,除了他們的實踐之外,還有“他們的天才條件”。2.B【解析】B項,根據原文最后一段可知,“辯證唯物論的認識運動”應該是指“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這種形式,循環往復以至無窮”。3.B【解析】B選項“概括人的認識過程”,體現了感性認識發展到理性認識;“在馬克思主義認識論的指導下”體現了理性認識指導實踐;“《實踐論》彌補了荀子認識論的局限性,賦予了它新時代的形式”體現了實踐和認識的循環。A選項,只是體現了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的認識過程;C選項,只是表明通過實踐發現真理;D選項,王陽明心學的知行合一說,是一種靜態的,結論型的,方法論模糊的,缺乏發展過程的認識實踐論。4.①經過實踐檢驗的理論能夠服務并指導實踐。我們應該樹立正確的藝術觀以指導藝術創作的實踐,并且讓文藝作品代表時代風貌并引領時代風氣。②實踐決定認識,是認識的唯一來源,因此,社會生活也應該成為文學藝術的唯一源泉。5.①藝術的階級性,決定了藝術創作者應該樹立為廣大人民群眾創作的藝術觀,否則在為了誰的問題上出現偏差,就會失去生命力。②藝術創作者需要深植于生活,把人民作為表現的主體,以飽滿的熱情和高超的藝術手法刻畫當代最美人物和奮斗不息的人生。③經過實踐檢驗的理論能夠服務并指導實踐,經過藝術創作者典型化的藝術加工,讓文藝代表時代風貌并引領時代風氣。6.C【解析】“有一縷煙從嘴角擠到眼眶中來,淚水熱辣辣地淹沒了村子和家……”由此可知“此刻淚水熱辣辣地流出來”不是因為“想起昨日隊長的到訪”。7.D【解析】A項“暗示了他對隊長的怨恨”錯;B項“意境和情感表述一致”錯,《歸園田居》(其一)表達了陶淵明歸隱的喜悅之情;C項“口涎”與“弧線”不構成比喻。故選D。8.①《看山》中的夢境更側重于人物心理呈現與轉變。牛化成人的夢境描寫是放牛人對現實的理想化呈現,側面反映放牛人無法擺脫苦難現實的無奈,同時也推動人物內心由凄涼轉向釋懷。②《促織》中的異化隱喻文章主旨。蟋蟀價值連城,相比之下,人賤如草芥,魂化促織這種荒誕處理旨在批判黑暗社會對人壓迫的現實。(每點2分。意思對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給分。)9.①小說贊揚了放牛人雖飽受苦難仍葆有善良堅韌的美好品質。他即將離開牛群卻依然操心著放牛的事情;在經歷種種苦難后,雖內心凄慘,但最終仍選擇堅強面對。②淡化情節,小說主要通過對放牛人心理與大山環境的描寫來展開故事情節,沒有太多直接的矛盾沖突。③內心沖突的自生自滅使小說秩序趨于平衡穩定,(放牛人由“自信”到“惶恐”再到思量走后安排)放牛的內心沖突在自我接受中消解;(從痛苦尋死到“咱們還是都活著吧”)內心的矛盾在牛群撫慰下釋懷。(實際上這片古老大地也正是在矛盾的自生自滅中維系著心理的平衡和秩序平衡)④透過這種平衡,作者寄寓了對世代扎根土地的農民生存和精神困境的悲憫,也反思了大山中人們自我催眠,逆來順受的文化心理。(每點2分。任答3點,滿分。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給分。)10.BDF11.D【解析】“誠亦合死”中的“誠”應翻譯成“的確、實在”。12.D【解析】古人說得好:‘危難卻不扶持,傾倒卻不支撐,用這樣的宰相有什么用呢?’所以文中指的君子應是能夠擔負起國家重擔,敢于直言勸諫之人。13.(1)過去晉惠帝的皇后賈后要廢掉愍懷太子,司空張華最終沒有據理力爭,迎合賈后的心意,茍全性命。(“竟”,最終;“阿”,屈從、迎合;句意2分。)(2)張華已經不能剛直不屈成全自己的節操,言語謙遜恭順保全自己的性命,君臣之間的正常關系本就已經不復存在。(“抗直”,剛直不屈;“固”,本來;句意2分。)14.①能夠聽信并容納像魏征這樣諍臣的諫言。②對明君與昏君有著清楚認知。③能夠虛心借鑒隋朝滅亡的經驗教訓。(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即可酌情賦分)15.D【解析】“在觀賞苦楝花時燃起香爐,香氣煙霧纏繞苦楝樹,場景猶如……”錯誤,頸聯、尾聯說的是苦楝花香氣彌漫,應將花香留給博山爐,并非詩人燃起香爐,香煙纏繞苦楝樹,且是苦楝花的花朵多得像畫出來的一樣,而非選項所說的場景。16.特點:①花開香氣濃烈。②紫色花朵,典雅別致。③花朵繁茂,形如流蘇。情感:通過描寫苦楝花的氣味、顏色、花開的形態等,表達了對苦楝花的喜愛、贊美之情以及惜春之意。【評分標準】特點3分,香氣、顏色、形狀每個角度1分;情感3分,需答出“喜愛、贊美之情”“惜春之意”這兩處關鍵信息。共6分。17.(1)為天下理財,不為征利(重點字:征)(2)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3)示例一:夢入神山教神嫗,老魚跳波瘦蛟舞示例二: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示例三:我欲因之夢吳越,一夜飛度鏡湖月示例四:柔情似水,佳期如夢18.A摩肩接踵;B如火如荼19.D,【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對“人”的稱代(特指、泛指)作用的分析能力。加點處的“人”是一個代詞,代指每個人,或者是指一定群體中的每一個人,是泛指,D項“人”字用法與之相同。A項的“人”是指別人、他人,即具體到來的人。B項的“人”是指具體的“身體”,C項的“人”是指特定夜歸的主人。20.【示例】“村BA”糅合了文化交融性、體育本體性與村莊公共性;憑借其獨特的中國社會主義公共文化形態,實現了體育文化在新時代的創造性轉型;同時改造資本主義逐利邏輯、克服城市中心主義和超越西方文化霸權;其為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提供了生動而豐富的啟示。21.①這往往是花粉過敏導致/這其實是花粉過敏的表現;②首先要切斷過敏原;③嚴重過敏癥狀的患者22.(1)主客體顛倒,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