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農項目策劃實施手冊_第1頁
三農項目策劃實施手冊_第2頁
三農項目策劃實施手冊_第3頁
三農項目策劃實施手冊_第4頁
三農項目策劃實施手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三農項目策劃實施手冊TOC\o"1-2"\h\u13056第1章項目背景與目標 466121.1農村發展現狀分析 4169571.2項目目標與愿景 4142821.3項目戰略定位 414969第2章項目策劃與規劃 5146782.1項目策劃原則 5218092.2項目規劃內容 5288542.3項目實施方案設計 626518第3章產業發展規劃 688593.1農業產業發展現狀 6242693.1.1農業產業總體概況 6158473.1.2農業產業存在的問題 649223.2農業產業結構優化 7292613.2.1產業結構調整方向 7212773.2.2產業結構調整措施 794743.3產業發展戰略與布局 7181803.3.1發展戰略 7317093.3.2產業布局 799533.3.3產業政策建議 715003第4章土地利用與規劃 7114634.1土地資源現狀分析 7192364.1.1土地資源概況 8231954.1.2土地資源利用特點 8207324.1.3土地資源利用存在的問題 846674.2土地利用規劃 8269554.2.1土地利用規劃目標 8153344.2.2土地利用規劃原則 810584.2.3土地利用規劃方案 9217464.3土地整理與復墾 9268564.3.1土地整理 9207454.3.2土地復墾 918185第5章農村基礎設施建設 10190855.1基礎設施現狀分析 10321055.1.1交通設施 1089085.1.2水利設施 10220585.1.3電力設施 10310235.1.4通訊設施 1086305.2基礎設施建設規劃 10226675.2.1交通設施 10131215.2.2水利設施 10133625.2.3電力設施 1046265.2.4通訊設施 11231765.3項目實施與管理 1136675.3.1項目實施 11289535.3.2項目管理 117490第6章農村生態環境保護 11282936.1生態環境保護現狀 11163686.1.1農村生態環境問題 11268226.1.2生態環境保護意識 1143386.2生態環境保護措施 116596.2.1農業生產領域 11145186.2.2農村生活環境 12227666.2.3生態保護與修復 12177486.3生態修復與治理 1266936.3.1污染土壤修復 1225826.3.2水環境治理 12311776.3.3生態景觀建設 123082第7章農村人力資源開發 1244567.1人力資源現狀分析 12277397.1.1人口結構分析 12317587.1.2教育水平分析 1216067.1.3勞動力技能分析 13109677.2人力資源開發策略 13260877.2.1培育新型職業農民 1389907.2.2促進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 1397767.2.3培養農村女性勞動力 1369227.3培訓與就業促進 13306567.3.1培訓體系建設 13203517.3.2培訓內容與方式 13244567.3.3培訓師資隊伍建設 1317427.3.4就業信息服務 13295167.3.5創業支持政策 133469第8章社會事業發展與保障 13193408.1社會事業發展現狀 14101078.1.1教育事業 14238978.1.2衛生事業 14318528.1.3文化事業 14174368.2社會事業發展規劃 1424348.2.1教育事業發展規劃 146088.2.2衛生事業發展規劃 1485138.2.3文化事業發展規劃 14148768.3社會保障體系建設 1464708.3.1養老保障 1482038.3.2醫療保障 14313948.3.3住房保障 15192268.3.4社會救助 15292298.3.5就業保障 1518420第9章資金籌措與使用 15266999.1資金需求分析 15230889.1.1項目總投資估算 1592069.1.2資金需求計劃 15244969.2資金籌措渠道 15151229.2.1資金支持 16123329.2.2銀行貸款 16251659.2.3社會資本 16251009.2.4基金會及慈善機構 162859.2.5國際合作與援助 16263519.3資金使用與管理 16211489.3.1資金使用原則 16178149.3.2資金使用范圍 16251709.3.3資金管理措施 169235第10章項目監測與評估 172768510.1監測指標體系構建 171136010.1.1項目產出指標:包括項目實施過程中的直接產出和間接產出,如農業生產面積、農產品產量、農民收入、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等。 17846310.1.2項目效果指標:評估項目對農村經濟發展、農民收入增加、農村生態環境改善等方面的影響。 172632110.1.3項目效率指標:衡量項目資源配置、資金使用、實施進度等方面的效率。 17775810.1.4項目可持續性指標:評估項目在促進農村經濟發展、改善農村生態環境、提高農民收入等方面的可持續性。 171664010.2項目實施監測 17489110.2.1監測方法:采用定期現場調查、數據收集、統計分析等方法,對項目實施過程進行全程監測。 172793710.2.2監測頻率:根據項目周期和關鍵節點,設定年度、季度、月度等不同時間跨度的監測頻率。 171260310.2.3監測數據來源:主要包括部門統計數據、項目實施單位報告、實地調查數據等。 172581910.2.4監測結果反饋:將監測結果及時反饋給項目實施單位和相關部門,為項目調整提供依據。 17994910.3項目評估與調整 172973010.3.1評估內容:對項目實施過程、產出、效果、效率、可持續性等方面進行全面評估。 17528210.3.2評估方法:采用定性分析與定量分析相結合的方法,包括專家評估、問卷調查、數據分析等。 17502810.3.3評估周期:根據項目實施進度和成果顯現周期,定期進行中期評估和終期評估。 171863610.3.4評估結果運用:根據評估結果,及時調整項目實施方案、優化資源配置、改進管理措施,保證項目目標的實現。 182246110.3.5項目調整:在項目實施過程中,如遇到重大問題或不可抗力因素,根據評估結果及時調整項目目標和內容,保證項目順利進行。 18第1章項目背景與目標1.1農村發展現狀分析我國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農村地區取得了顯著成果,但仍存在一些問題和挑戰。當前農村發展現狀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農業生產水平逐步提高,但農業現代化程度仍有待提升。農業生產技術在不斷進步,但農業生產方式相對落后,農業產業鏈條短,農產品附加值較低。(2)農村基礎設施逐步完善,但公共服務水平仍存在不足。農村交通、通信、水利等基礎設施得到明顯改善,但教育、醫療、文化等公共服務資源分布不均,質量有待提高。(3)農民收入持續增長,但收入結構單一,增長動力不足。農民收入水平不斷提高,但主要依賴于農業和外出務工,財產性收入和經營性收入占比較低。(4)農村生態環境問題突出,生態環境保護與修復任務艱巨。農業生產過程中,化肥、農藥過量使用,農業廢棄物處理不當等問題導致農村生態環境惡化。1.2項目目標與愿景本項目旨在通過實施一系列農業、農村、農民相關的發展項目,實現以下目標:(1)提高農業現代化水平,優化農業產業結構,增加農民收入。(2)完善農村基礎設施,提升公共服務水平,縮小城鄉差距。(3)推動農村產業融合發展,拓寬農民收入渠道,增強農村經濟發展活力。(4)加強農村生態環境保護與修復,提高農村生態環境質量,促進可持續發展。項目愿景:將農村地區建設成為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麗鄉村。1.3項目戰略定位本項目將圍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戰略定位:(1)堅持綠色發展,推進農業可持續發展,提高農業生態環境質量。(2)創新發展模式,推動農村產業深度融合,激發農村經濟發展新動能。(3)優化資源配置,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提高農村公共服務水平。(4)發揮政策引導作用,鼓勵農民參與,促進農民增收致富。(5)加強組織協調,形成企業、社會共同參與的農村發展格局。第2章項目策劃與規劃2.1項目策劃原則項目策劃是保證“三農”項目順利實施的基礎,應遵循以下原則:(1)目標明確原則:項目策劃應明確項目目標,緊密結合國家“三農”政策導向,保證項目實施具有針對性。(2)因地制宜原則:根據不同地區的自然條件、經濟發展水平、社會文化背景等因素,制定符合當地實際的項目策劃方案。(3)參與主體多元化原則:鼓勵企業、社會組織、農民等多方參與,形成合力,共同推進項目實施。(4)可持續發展原則:注重生態環境保護,提高資源利用效率,保證項目在促進農業、農村經濟發展的同時實現社會、經濟、生態的可持續發展。(5)創新驅動原則:積極引進新技術、新理念,推動農業產業升級,提高農村發展活力。2.2項目規劃內容項目規劃主要包括以下內容:(1)項目背景分析:分析項目所在地區的農業、農村現狀,明確項目實施的必要性和緊迫性。(2)項目目標:明確項目要實現的具體目標,包括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等。(3)項目規模與布局:根據項目目標,合理確定項目規模,優化項目布局。(4)項目實施方案:制定項目實施的具體步驟、時間節點、任務分工等。(5)項目投資估算與資金籌措:對項目投資進行估算,明確資金來源及籌措方式。(6)項目風險分析及應對措施:分析項目實施過程中可能遇到的風險,制定相應的應對措施。(7)項目效益分析:從經濟、社會、生態等方面對項目效益進行評估。2.3項目實施方案設計項目實施方案設計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項目組織架構:明確項目實施主體、參與單位、協調機構等,保證項目高效推進。(2)項目實施流程:制定項目實施的具體流程,包括前期準備、施工、驗收、后期管理等環節。(3)關鍵技術引進與示范:引進國內外先進技術,開展技術示范,提高項目實施效果。(4)人力資源配置:合理配置項目實施所需的人力資源,加強培訓和管理,提高項目團隊素質。(5)質量管理與監督:建立健全項目質量管理體系,加強對項目實施過程的監督,保證項目質量。(6)進度管理與控制:制定項目進度計劃,加強進度監控,保證項目按計劃推進。(7)成本管理與控制:合理控制項目成本,提高資金使用效率。(8)信息管理與溝通:建立健全項目信息管理體系,加強各方溝通與協作,提高項目實施效果。(9)政策支持與保障:積極爭取政策支持,為項目實施提供有力保障。第3章產業發展規劃3.1農業產業發展現狀3.1.1農業產業總體概況我國農業產業發展具有一定的區域特色和優勢,糧食、畜牧、漁業等傳統農業產業穩定發展,特色農產品市場份額逐年提升。同時農業產業鏈不斷完善,農業產業化經營取得顯著成果。3.1.2農業產業存在的問題(1)農業產業基礎設施薄弱,抗風險能力較差;(2)農業科技創新能力不足,產業轉型升級壓力大;(3)農業產業結構單一,產業鏈條延伸不足,附加值低;(4)農業產業政策支持力度不夠,農業企業發展受限。3.2農業產業結構優化3.2.1產業結構調整方向(1)優化農業產業布局,發揮區域比較優勢;(2)發展綠色農業,提高農產品質量;(3)拓展農業產業鏈,提高產業附加值;(4)推動農業與現代服務業、旅游業等產業融合發展。3.2.2產業結構調整措施(1)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提高農業抗風險能力;(2)加大農業科技創新力度,推動農業產業轉型升級;(3)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提高農業產業化水平;(4)完善農業政策體系,為農業產業發展提供有力支持。3.3產業發展戰略與布局3.3.1發展戰略(1)堅持綠色發展,推動農業產業轉型升級;(2)實施創新驅動,提高農業產業競爭力;(3)發揮區域優勢,打造特色農業產業帶;(4)推進農業產業化,提高農業產業鏈整體效益。3.3.2產業布局(1)優化糧食生產布局,保障國家糧食安全;(2)發展特色農產品優勢區,提高農產品市場份額;(3)打造農產品加工集聚區,提升產業鏈附加值;(4)推進農業與現代服務業、旅游業等產業融合,拓展農業產業發展空間。3.3.3產業政策建議(1)加大農業投入,完善農業基礎設施建設;(2)落實農業科技創新政策,推動農業產業轉型升級;(3)優化農業產業政策體系,支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4)加強農業產業監管,保障農產品質量和安全。第4章土地利用與規劃4.1土地資源現狀分析4.1.1土地資源概況本章首先對項目區內的土地資源概況進行分析。項目區總面積為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平方公里,占區域總面積的%;林地面積平方公里,占比%;草地面積平方公里,占比%;水域及水利設施用地面積平方公里,占比%;城鎮村及工礦用地面積平方公里,占比%;其他土地類型面積平方公里,占比%。4.1.2土地資源利用特點項目區土地資源利用特點如下:(1)耕地資源豐富,土壤肥沃,適宜發展農業;(2)林地、草地資源較為充足,有利于生態保護和畜牧業發展;(3)水域及水利設施用地面積適中,為漁業和水利設施建設提供了條件;(4)城鎮村及工礦用地分布較為集中,有利于土地節約集約利用;(5)其他土地類型面積較小,但具有一定的開發潛力。4.1.3土地資源利用存在的問題項目區土地資源利用存在以下問題:(1)耕地質量參差不齊,部分耕地存在土壤貧瘠、水土流失等問題;(2)土地利用結構不盡合理,農業內部結構單一,產業鏈條短;(3)農村土地閑置、低效利用現象較為嚴重;(4)生態環境脆弱,部分區域存在土地退化、沙化等問題。4.2土地利用規劃4.2.1土地利用規劃目標根據項目區土地資源現狀,制定以下土地利用規劃目標:(1)優化土地利用結構,提高土地利用效率;(2)保障糧食安全,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3)促進農村經濟發展,增加農民收入;(4)改善生態環境,保障土地資源可持續利用。4.2.2土地利用規劃原則土地利用規劃遵循以下原則:(1)統籌兼顧,合理布局;(2)保護優先,節約集約;(3)突出重點,分類指導;(4)因地制宜,適度開發。4.2.3土地利用規劃方案根據土地利用規劃目標和原則,制定以下規劃方案:(1)耕地保護與提升:加大高標準農田建設力度,提高耕地質量,保障糧食安全;(2)農業結構調整:優化農業產業結構,發展特色農產品,提高農業綜合效益;(3)農村土地整治:推進農村土地整理,盤活閑置、低效土地資源,提高土地利用率;(4)生態保護與恢復:加強林地、草地保護,推進退耕還林、退牧還草,改善生態環境;(5)城鄉一體化發展:優化城鄉用地布局,促進土地節約集約利用,支持城鄉一體化發展。4.3土地整理與復墾4.3.1土地整理土地整理主要包括以下內容:(1)農田整理:通過田塊合并、土地平整、灌溉排水設施建設等,提高耕地質量,增加有效耕地面積;(2)農村居民點整理:優化農村居民點布局,盤活閑置土地,提高農村土地利用率;(3)工礦廢棄地整理:對工礦廢棄地進行治理和復墾,恢復土地生產力。4.3.2土地復墾土地復墾主要包括以下內容:(1)采煤塌陷地復墾:采用工程技術手段,對采煤塌陷地進行治理和復墾,恢復土地資源;(2)水土流失治理:采取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相結合,治理水土流失,提高土地質量;(3)沙化土地治理:通過植樹種草、設置沙障等,治理沙化土地,改善生態環境。通過以上措施,實現項目區土地資源的合理利用、高效利用和可持續發展。第5章農村基礎設施建設5.1基礎設施現狀分析5.1.1交通設施我國農村地區交通設施整體水平較低,部分地區道路條件較差,影響了農產品流通及農民出行。農村公路覆蓋率雖有所提高,但仍有部分村莊未通硬化路,且道路養護不足,存在安全隱患。5.1.2水利設施農村水利設施建設取得了顯著成果,但部分地區仍存在水源地保護不力、水利設施老化失修、灌溉效率低下等問題。5.1.3電力設施農村電力設施得到了較大改善,但仍有部分地區電壓不穩,供電能力不足,影響農民生活和農業生產。5.1.4通訊設施農村通訊設施逐漸完善,互聯網接入和移動通信網絡覆蓋率不斷提高。但部分地區仍存在網絡信號不穩定、寬帶接入速率低等問題。5.2基礎設施建設規劃5.2.1交通設施(1)加強農村公路建設,提高硬化路覆蓋率,保證道路安全暢通;(2)優化農村公共交通體系,提高農村居民出行便利性;(3)加強農村物流體系建設,促進農產品流通。5.2.2水利設施(1)加強水源地保護和治理,保證農村居民飲水安全;(2)完善農田水利設施,提高灌溉效率,保障農業生產;(3)加強防洪減災體系建設,減少自然災害影響。5.2.3電力設施(1)提高農村電力供應能力,保證電壓穩定;(2)推進農村電網升級改造,提高供電可靠性和電能質量;(3)推廣清潔能源,提高農村能源利用效率。5.2.4通訊設施(1)加強農村寬帶網絡建設,提高互聯網接入速率;(2)優化移動通信網絡,提升網絡信號覆蓋范圍和質量;(3)推動農村信息化發展,提高農民信息素養。5.3項目實施與管理5.3.1項目實施(1)明確項目責任主體,加強組織領導;(2)制定詳細項目實施方案,保證項目進度和質量;(3)加強項目資金管理,保證資金使用合規、高效。5.3.2項目管理(1)建立健全項目管理制度,規范項目實施流程;(2)加強對項目實施過程的監督和檢查,保證項目按計劃推進;(3)完善項目驗收和評價機制,提高項目效益。第6章農村生態環境保護6.1生態環境保護現狀6.1.1農村生態環境問題(1)農業生產中的化肥、農藥過量使用,導致土壤、水體污染。(2)農村生活垃圾和污水處理設施不完善,生活污染嚴重。(3)農村生態環境破壞,生物多樣性降低。(4)農村地區資源過度開發,生態平衡受到破壞。6.1.2生態環境保護意識國家對生態環境保護重視程度的提高,農村地區生態環境保護意識逐漸增強。各級企業和社會組織紛紛參與到農村生態環境保護工作中。6.2生態環境保護措施6.2.1農業生產領域(1)推廣測土配方施肥、有機肥替代化肥等技術,減少化肥使用。(2)開展病蟲害綠色防控,減少農藥使用。(3)推廣節水灌溉、水肥一體化等技術,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6.2.2農村生活環境(1)完善農村生活垃圾收集、運輸、處理體系,實現垃圾無害化處理。(2)加強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建設,提高生活污水治理率。(3)開展農村“廁所革命”,改善農村衛生條件。6.2.3生態保護與修復(1)實施退耕還林、退牧還草等生態工程,提高森林覆蓋率。(2)加強濕地保護與恢復,保障水生態安全。(3)開展生物多樣性保護,維護生態平衡。6.3生態修復與治理6.3.1污染土壤修復(1)采用物理、化學、生物等技術手段,對污染土壤進行修復。(2)實施農用地土壤環境質量分類管理,保障農產品安全。6.3.2水環境治理(1)開展河道整治、清淤疏浚,提高水體自凈能力。(2)實施水源地保護,保證飲用水安全。6.3.3生態景觀建設(1)開展農村綠化,提高農村生態環境質量。(2)打造生態景觀,提升農村整體形象。通過以上措施,努力實現農村生態環境質量的持續改善,為農村經濟發展和農民生活品質提升奠定堅實基礎。第7章農村人力資源開發7.1人力資源現狀分析7.1.1人口結構分析我國農村地區人口基數大,但老齡化問題日益嚴重。同時農村青壯年勞動力向城市轉移現象普遍,導致農村人力資本流失。農村女性勞動力參與率相對較低,影響了農村人力資源的充分利用。7.1.2教育水平分析農村地區教育資源相對匱乏,導致農民整體教育水平較低。雖然近年來農村義務教育得到一定改善,但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農村勞動力仍占少數。7.1.3勞動力技能分析農村勞動力普遍存在技能單一、專業化程度低的問題,難以滿足現代農業發展和農村產業轉型升級的需求。7.2人力資源開發策略7.2.1培育新型職業農民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培育具備專業技能、創新精神和責任感的新型職業農民,提高農業勞動生產率和農村經濟發展水平。7.2.2促進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加強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培訓,提高農村勞動力就業競爭力,引導農村勞動力有序向城市和非農產業轉移。7.2.3培養農村女性勞動力關注農村女性勞動力培訓,提高其綜合素質,促進農村女性在家庭、社會和經濟領域發揮積極作用。7.3培訓與就業促進7.3.1培訓體系建設構建多層次、多形式的農村人力資源培訓體系,包括職業技能培訓、創業培訓、成人學歷教育等,滿足不同層次農村勞動力的培訓需求。7.3.2培訓內容與方式結合農村實際,開發針對性強、實用性高的培訓課程,采用理論教學、實踐操作、現場觀摩等多種培訓方式,提高培訓效果。7.3.3培訓師資隊伍建設加強培訓師資隊伍建設,引進專業人才,提高培訓教師待遇,保證培訓質量。7.3.4就業信息服務建立健全農村勞動力就業信息服務體系,提供就業信息發布、職業介紹、政策咨詢等服務,促進農村勞動力有序就業。7.3.5創業支持政策落實農村創業支持政策,為農村創業者提供資金、技術、市場等方面的扶持,激發農村創業活力。第8章社會事業發展與保障8.1社會事業發展現狀8.1.1教育事業我國農村地區教育事業在近年來取得了顯著的成果,九年義務教育普及率不斷提高,教育資源配置逐步優化。但目前仍存在城鄉教育資源差距較大、農村師資力量不足、素質教育推進困難等問題。8.1.2衛生事業農村衛生事業取得了長足進步,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不斷完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覆蓋面不斷擴大。但農村衛生人才短缺、醫療服務水平不高、公共衛生設施不足等問題仍然突出。8.1.3文化事業農村文化事業蓬勃發展,群眾性文化活動豐富多彩,文化基礎設施逐步完善。但農村文化產業規模較小,文化產品供給不足,優秀傳統民俗文化傳承與保護力度不夠。8.2社會事業發展規劃8.2.1教育事業發展規劃加大農村教育投入,提高農村學校基礎設施水平,優化師資隊伍結構,推進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發展。加強職業教育與培訓,提高農村勞動力素質。8.2.2衛生事業發展規劃加強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提高醫療服務水平,加大衛生人才引進和培養力度,完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提升農村居民健康水平。8.2.3文化事業發展規劃大力發展農村文化產業,豐富文化產品供給,加強優秀傳統民俗文化的傳承與保護,提高農村文化事業的整體水平。8.3社會保障體系建設8.3.1養老保障完善農村養老保險制度,提高養老保險覆蓋面,加強養老保險基金監管,保證農村老年人基本生活。8.3.2醫療保障深化醫療保障制度改革,擴大醫療保險覆蓋范圍,提高醫療保險待遇,減輕農村居民醫療負擔。8.3.3住房保障加大農村危房改造力度,推進農村住房保障體系建設,改善農村居民居住條件。8.3.4社會救助完善農村社會救助體系,加大對特困供養、最低生活保障、臨時救助等政策的支持力度,保證困難群眾基本生活得到保障。8.3.5就業保障加強農村勞動力就業培訓,拓寬就業渠道,促進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提高農民收入水平。第9章資金籌措與使用9.1資金需求分析本章節主要對三農項目實施過程中的資金需求進行分析。通過對項目目標、內容、規模及實施周期的詳細梳理,明確項目資金需求,為后續資金籌措提供依據。9.1.1項目總投資估算根據項目實施方案,對項目總投資進行估算,包括直接成本、間接成本、預備費及財務費用等。具體投資估算如下:(1)直接成本:主要包括農業生產資料投入、基礎設施建設、技術培訓、市場推廣等費用。(2)間接成本:包括項目管理、人員培訓、咨詢服務、差旅費等費用。(3)預備費:為應對項目實施過程中可能出現的意外情況,需預留一定比例的預備費。(4)財務費用:主要包括貸款利息、匯兌損失等。9.1.2資金需求計劃根據項目實施進度,制定資金需求計劃,保證項目在實施過程中資金充足、合理使用。9.2資金籌措渠道為保證項目資金需求,需多渠道籌措資金。以下為主要資金籌措渠道:9.2.1資金支持積極爭取相關政策資金支持,包括農業發展基金、扶貧資金、農業科技創新基金等。9.2.2銀行貸款通過與商業銀行合作,獲取項目貸款,用于項目實施。9.2.3社會資本吸引社會資本參與項目投資,包括企業、個人等投資主體。9.2.4基金會及慈善機構爭取國內外基金會、慈善機構的捐贈和支持。9.2.5國際合作與援助積極尋求國際組織、友好國家及民間機構的資金援助。9.3資金使用與管理為保證項目資金安全、高效使用,需建立健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