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單元 夏商周時期:奴隸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會的過渡【速記清單】七年級歷史上冊單元速記(統編版2024)_第1頁
第二單元 夏商周時期:奴隸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會的過渡【速記清單】七年級歷史上冊單元速記(統編版2024)_第2頁
第二單元 夏商周時期:奴隸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會的過渡【速記清單】七年級歷史上冊單元速記(統編版2024)_第3頁
第二單元 夏商周時期:奴隸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會的過渡【速記清單】七年級歷史上冊單元速記(統編版2024)_第4頁
第二單元 夏商周時期:奴隸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會的過渡【速記清單】七年級歷史上冊單元速記(統編版2024)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七年級歷史上冊單元速記(部編版)第二單元夏商周時期:奴隸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會的過渡【知識清單】 本階段時間界限為約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221年,主要包括四部分內容:夏商周的更替、青銅器大約在公元前21世紀,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王朝——夏朝建立。夏朝帶有奴隸制特征。迄今發東周分為春秋、戰國兩個階段。春秋時期,王室衰微,諸侯爭霸,農具和牛耕的推廣,促進了農業發展。各諸侯國的變法推動了社會進步,思想文化出現了“百家爭鳴”的夏歷;戰國時一年24節氣《黃帝內經》1 0202關注新知2第二單元:內容聚焦于中國歷史上的夏商周時期,這一時期標志著中國從奴隸制王朝向封建的幾個王朝:夏、商、西周的建立、發展和更替。夏朝被認為是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個王朝,盡管其具體歷史細節仍有爭議。商朝以其高度發展的青銅文化和甲骨文而著名。西周則見證了封建制度的初步形成和周第5課動蕩變化中的春秋時期:春秋時期是東周的早期階段,這一時期以諸侯國之間的頻繁戰爭和政治第6課戰國時期的社會變革:戰國時期是東周的后期階段,這一時期以更加激烈的國家間戰爭和政治變段;學習歷史上的重要事件和人物,如春秋五霸、戰國七雄、孔子等;了解中國傳統文化和哲學思想的起源和發展,特別是春秋戰國時期的“百家爭鳴”;理解不同社會制度的特點,如奴隸制和封建制的區別及其演變;探索古代中國的科技成就和文化特色,了解它們對后世的影響;最后能通過學習這一時期的相關30303知識速記第4課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速記點1、夏朝的建立與“家天下”2“家天下”3考古發現:考古學家在洛陽附近發掘出年代相當于夏朝王朝后期的都城遺址——“二里頭遺址”。4遺址內容:大型宮殿建筑群、大型墓葬和為王室服務的群。出土用于祭祀等禮儀的精美玉器和樂器、青銅酒器、鑲嵌綠松石的龍形器,它們4(一)夏朝滅亡(一)西周的建立5(2)內容?諸侯:向周王承擔進獻貢賦的義務,其軍隊也要服從周王調遣。可以在自己的封地內進行再分封,具?周朝的貴族等級:天子、諸侯、概念解讀:(3)結果:確立了周朝內部嚴格的等級結構和統治秩序6夏、商、西周滅亡的相似之處及啟示【名師點撥】(一)東周時期人稱之為“禮崩樂壞”。7周王室地位不斷下降,大的諸侯勢力日益壯大。這時候國家的統治權實際上已經(一)背景2.春秋時期也是我國歷史上民族關系發展的重要階段。當時中原的“諸夏”與周邊的“戎”“狄”“蠻”“夷”等長(一)概況:春秋時期,社會經濟有很大發展。8相關史事【名師點撥】②春秋: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春秋是我國奴隸社會的(結束)時期;戰國: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戰國是我國(封建)社會的形成時期。,(9(一)形成國七雄”。期,所以人們稱之為“戰國”(一)變法改革?確立縣制,由國君直接派官吏治理;?廢除貴族的世襲特權?改革戶籍制度,加強對人民的管理;?嚴明法度,禁止私斗?統一度量衡?獎勵軍功,對有軍功者授予爵位并賞賜土地(一)經濟發展表現【名師點撥】8.公元前256年秦國蜀郡太守(李冰)主持修建第7課百家爭鳴(一)老子簡介1.核心思想:老子思想的核心是“道”。他認為“道”是孕育萬物的總根源,也是萬事萬物運行的總規律,人《道德經》(一)孔子簡介春秋后期魯國人,出身下層沒落貴族。他從小學習禮樂,年輕時做過小曾在魯國從政,但時間不長,不久便周游列國,宣揚自己的政治主張,立說和講學之風興起,人們也用“子”來尊稱著名的學(一)背景兼并、殘害生命。要選賢能的人治理國家,主張統一思想,并批判貴《孟子》“仁政”;民貴君輕;反對一切非正義的戰爭《荀子》“禮治”,明確尊卑等級以維系社會秩序《墨子》《莊子》《韓非子》取長補短。這一思想文化的繁榮局面,歷史上稱為“百家爭鳴”。【素養提升】【歷史解釋—解讀名家思想】材料1老子說: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任何事物都有對立面,對立的雙方會相互轉化;還包括順應自然和“無為而治他打破了(貴族和王室壟斷教育)的局面促進了教育在(民間)的發展⑵依據所學,補充材料2表格的孔子教育成就及影響.材料3易中天說,從孔子那里我讀到一份愛心,從孟子那里我讀到一股正氣,從墨子那里我讀到一腔熱血,【唯物史觀—解析百家爭鳴】請按順序寫出材料描述的流派名稱,并舉道家,法家,墨家,儒家;道家莊子,主張順應自然和民心;法家韓非,主張以法治國,建立中央集權;【家國情懷—感悟圣哲智慧】影響:百家爭鳴促進了思想和學術的繁榮,成為中國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發展的高峰,為中國古代文化的發感觸:我們應該提倡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應該學習先哲們關心社會、以天下【名師點撥】打破了貴族和王室壟斷教育的局面,促進了教育在民間的發展。(這是孔子對教育的最大貢獻)春秋戰國時期各學派代表人物的主要思想及其借鑒或啟示:老子(辯證地看待問題);孔子(以人為本;構建和諧社會;尊重教育教學規律、采取科學的學習方法);墨子(););第8課夏商周時期的科技與文化(一)天文發展(一)甲骨文甲骨上。這些文字被稱為“甲骨文”。3“金文”“金文”。各諸侯國之間為了爭奪領土和權力而頻繁發動反復強調“豈曰無衣?與子同袍/澤/裳”,表達了秦國軍民團結一致、共同對敵的堅強意志和戰斗精神。詩中的“我戈矛/矛戟/甲兵,與子同仇/借作/借行”等句子,展現了秦國在戰爭動員方面的組織和準備,以及士兵們對對國家忠誠的情感。整體上,這首詩歌體現了的一部分,即在困難條件下,人們仍然保持著創作出一種新體詩歌“楚辭”。【名師點撥】?(行書(東漢、魏晉及之后)。0404素養提升【歷史解釋】【家國情懷】商鞅變法對國家和個人的啟示(1)對國家來說:(2)對個人來說:要學習商鞅勇于變法、不畏艱難的精神,樹立為振興中華而發奮讀書的信念,樹立【歷史解釋】分封制也稱分封制度或封建制,即狹義的“封建”,由共主或中央王朝給王室成員、貴族和功臣分封領地,屬說明變法改革必然遭到舊勢力的強烈反對,改革不是一帆風順的;又說明只要濟上保證了對土地的私有,政治上地位提升,獎勵軍功、允許土地自由買賣這些措施對奴隸主階級不利,因而受到他們的反對。(取消了他們在政治上的都江堰既是一個綜合性防洪灌溉工程。首先解決了洪水泛濫的問題;其次又為周邊農業豐收件;使成都平原成為沃野,號稱“天府之國”。【唯物史觀】(1)積極作用:西周初期,周王室擁有較高的權威,對諸侯國有較強的號召力和向心力。諸侯國對周王室起(2)消極作用:受封諸侯在其領地內有很大的權力,具有較大的獨立性,為后來春秋戰國時期的分裂割據埋(3)對后世的影響:將各地文化融合統一為中原文化,促進了早期中華文化的形成;同時推動各地形成各具特色的區域文化;對中國的風俗文化影響深遠,中國的很多姓氏都來源于古代的封國(1)興起的共同原因:統治者勤于政事,發展經濟,關心百姓,重用(2)滅亡的共同原因:統治者昏庸殘暴,社會矛盾尖銳,引起民眾(3)啟示: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統治者要勤于政事,愛護百姓;政策(1)商朝的甲骨文已是一種體系較為完備的文字,對中國文字的形成與發展有深遠的影(2)甲骨文記載了商朝的社會生產和階級關系的狀況,反映了商朝奴隸社會的歷史,對研究我國奴隸社會的(3)甲骨文已經具備了漢字的基本結構,很多字體至今仍在使用,是漢字形成與發展的重要一方面它確是無道義戰,滅國殺人,給人民帶來了極大的災難步意義,它破壞了僵化和十分落后的西周體制,更重要的是,它既使諸侯一方面給人民的生命財產帶來了巨大損失,給社會經濟帶來巨(1)原因:變法順應了歷史發展潮流,合乎秦國國情,這是變法成功的根本原因;變法得到秦孝公的大力支持,變法措施行之有效、執行堅決,這是變法成功的重要原因;商鞅不顧個人安危,敢于同舊勢力進行堅(1)原因:①順應了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從歷史發展角度看,商鞅變法代表了新興的地主階級的利益,(2)啟示:改革是經濟發展的動力,是強國之路。順應歷史潮流的改革可以促進社會經濟的發展,增強國家的實力,提升國家的地位;改革不是一帆風順的,有時甚至要付出血的代價;我們要促進當今社會發展,(1)經濟:鐵犁牛耕廣泛使用,生產力飛速發展,封建經濟產生,井田制逐漸被封建土地私有制取代并通過(2)政治:諸侯爭霸破壞了奴隸制的舊秩序,隨著新興地主階級力量的壯大,他們先后在各諸侯國開展了變法,確立了封建制度。(典型代表:商鞅變法)(3)軍事:諸侯國之間兼并戰爭頻繁,社會動(4)思想:社會的變革促使思想界空前活躍,各學派著書立說,互相質疑和爭論,出現了“百家爭鳴”的現 有多重身份,既是商王武丁的王后,又是一位女將軍,軍事地位的“婦好鸮尊”。出土的玉器工藝精湛,如“跽坐人形玉佩”。甲骨文記錄了她征戰沙場和主持祭【金屬工具的優勢】【答案】解答思路:歷史背景:了解春秋時期的社會結構、文化特點和重要事件。故事會組織:確定故事會的時間、地點和參與人員。【答案】商鞅變法之所以能夠在商鞅死后繼續實施,主要是因為它順應了歷史發展的潮流,得到了民眾的2.完壁歸趙、負荊請罪、田忌賽馬等都是出自戰國時期的成語典故。組成學習小組,選擇戰國時期成語【示例】條干什么?百姓乙猜測)難道他犯了什么大錯?廉頗堅定)我背著荊條是為了向藺相如請罪,我要為國家出一份力!我們要團結一致,共同應對強敵的威脅!——《論語》【答案】“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我們要有老老實實的學習態才能解決社會問題,實現社會的和諧與進步。他主張不僅要重視貴族的才德,也要重視農民、工匠等普通人中水射【答案】先秦時期的科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