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三農問題快速解決指南TOC\o"1-2"\h\u2665第1章農業現代化與產業結構調整 38601.1農業生產方式的轉型與升級 352631.1.1推廣農業機械化:加大農業機械購置補貼力度,提高農業機械化水平,降低農業生產成本,提高勞動生產率。 4147241.1.2發展設施農業:鼓勵和支持發展設施農業,提高農業抗風險能力,延長產業鏈,增加農產品附加值。 468921.1.3推廣新型農業經營方式:鼓勵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提高農業規模效益。 4143511.2優化農業產業結構,提高綜合效益 4179221.2.1調整作物結構和種植模式:根據市場需求,優化作物結構和種植模式,發展高產、優質、高效的農產品。 4122261.2.2發展特色農業:充分利用當地資源優勢,發展特色農產品,提高市場競爭力和附加值。 4114321.2.3促進產業融合:推動農業與旅游、文化、教育等產業深度融合,拓寬農民增收渠道。 4268041.3農業科技創新與應用 4145381.3.1建立健全農業科技創新體系:加大農業科研投入,提高農業科技創新能力,為農業生產提供技術支持。 498621.3.2推廣農業科技成果:完善農業科技成果轉化和推廣體系,加快農業科技成果在農業生產中的應用。 4172221.3.3培養農業科技人才:加強農業人才培養,提高農業勞動者素質,為農業現代化提供人才保障。 431583第2章農村土地制度改革 4101052.1農村土地確權與流轉 4265392.1.1土地確權的重要性 5216332.1.2土地確權的主要任務 5217452.1.3土地流轉的政策措施 5207952.2土地征收與補償機制 5113242.2.1土地征收的合理性與必要性 544882.2.2土地征收的程序與規范 533082.2.3土地征收補償機制的完善 5118682.3農村土地節約集約利用 538152.3.1土地節約集約利用的意義 5244832.3.2土地節約集約利用的政策措施 549972.3.3農村土地節約集約利用的激勵機制 619978第3章農村金融改革與創新 66863.1農村金融體系的完善 6174343.1.1農村金融機構設置與優化 6322513.1.2農村金融政策支持與引導 6167313.2農村信貸與保險服務 686723.2.1農村信貸服務創新 6182593.2.2農村保險服務創新 6279443.3農村金融風險管理與防范 6142263.3.1農村金融風險識別與評估 7269523.3.2農村金融風險防范與應對 749223.3.3農村金融風險應急預案與處置 716982第4章農村基礎設施建設 7121904.1農村交通與物流體系建設 7132204.2農村水利設施建設與改造 7207094.3農村能源與環保設施建設 85715第5章農村教育、醫療與社會保障 8253155.1農村教育改革與發展 823935.1.1改善農村教育資源配置 824255.1.2推進農村素質教育 899285.1.3加強農村教育信息化建設 8197735.2農村醫療保障與公共衛生服務 962445.2.1完善農村醫療保障體系 936555.2.2加強農村公共衛生服務 9117185.2.3改進農村醫療服務模式 9302745.3農村社會保障體系建設 9267725.3.1健全農村養老保險制度 9113235.3.2完善農村社會救助體系 9224345.3.3推進農村社會福利事業發展 9245205.3.4加強農村社會保障體系建設 98182第6章農村扶貧與脫貧攻堅 10118956.1農村扶貧政策與實施 10192036.1.1農村扶貧政策概述 10157846.1.2農村扶貧政策實施 10275376.2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戰略 10297556.2.1脫貧攻堅概述 10305216.2.2鄉村振興戰略與脫貧攻堅的結合 10232336.3農村貧困地區產業扶貧 11246606.3.1產業扶貧的重要性 1176886.3.2產業扶貧措施 117376第7章農村基層組織與治理 11202877.1農村基層組織建設 11267017.1.1組織架構優化 1156377.1.2人才隊伍建設 11175097.1.3基層民主制度完善 11276777.2農村社會治理與公共服務 1141247.2.1社會治理體系建設 11306257.2.2公共服務優化 1160737.2.3社會保障制度完善 12327447.3農村風廉政建設與反腐敗斗爭 12185987.3.1風廉政建設 1267787.3.2反腐敗斗爭 12207407.3.3廉潔鄉村建設 1222726第8章農村生態環境保護與修復 12289428.1農村生態環境保護政策與法規 12175348.2農村環境污染防治 12134528.3農村生態修復與可持續發展 1210168第9章農村人力資源開發與培訓 13155859.1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 13182559.1.1轉移就業現狀分析 13185499.1.2政策措施與建議 13105249.2農村人力資源培訓與教育 13190889.2.1培訓與教育現狀分析 13160919.2.2政策措施與建議 13139429.3農村創新創業與人才培養 13322929.3.1創新創業現狀分析 13224159.3.2政策措施與建議 14179509.3.3人才培養措施與建議 149583第10章農村市場體系建設與農產品流通 142974110.1農村市場體系建設 141454510.1.1市場基礎設施完善 141318110.1.2市場主體培育 14617410.1.3市場秩序規范 14844310.1.4市場信息服務體系建設 14104410.2農產品流通渠道與模式創新 141533510.2.1現代物流體系構建 15883910.2.2產銷對接模式創新 152868910.2.3農村電商發展 151641810.3農產品品牌建設與推廣 151204510.3.1品牌培育 152697710.3.2品牌推廣 153067910.3.3品牌保護 152357010.4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與追溯體系建立 152681210.4.1監管體系建設 15770910.4.2質量檢測與追溯 15551910.4.3標準化生產 15第1章農業現代化與產業結構調整1.1農業生產方式的轉型與升級農業現代化是國家糧食安全和農民持續增收的重要保障。農業生產方式的轉型與升級是實現農業現代化的關鍵環節。應推動農業生產由傳統勞動密集型向技術密集型轉變,提高農業生產效率。具體措施包括:1.1.1推廣農業機械化:加大農業機械購置補貼力度,提高農業機械化水平,降低農業生產成本,提高勞動生產率。1.1.2發展設施農業:鼓勵和支持發展設施農業,提高農業抗風險能力,延長產業鏈,增加農產品附加值。1.1.3推廣新型農業經營方式:鼓勵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提高農業規模效益。1.2優化農業產業結構,提高綜合效益優化農業產業結構是提高農業綜合效益、促進農民增收的重要途徑。具體措施如下:1.2.1調整作物結構和種植模式:根據市場需求,優化作物結構和種植模式,發展高產、優質、高效的農產品。1.2.2發展特色農業:充分利用當地資源優勢,發展特色農產品,提高市場競爭力和附加值。1.2.3促進產業融合:推動農業與旅游、文化、教育等產業深度融合,拓寬農民增收渠道。1.3農業科技創新與應用農業科技創新是推動農業現代化的核心動力。加強農業科技創新與應用,具體措施如下:1.3.1建立健全農業科技創新體系:加大農業科研投入,提高農業科技創新能力,為農業生產提供技術支持。1.3.2推廣農業科技成果:完善農業科技成果轉化和推廣體系,加快農業科技成果在農業生產中的應用。1.3.3培養農業科技人才:加強農業人才培養,提高農業勞動者素質,為農業現代化提供人才保障。通過以上措施,農業現代化與產業結構調整將取得顯著成效,為我國三農問題的解決奠定堅實基礎。第2章農村土地制度改革2.1農村土地確權與流轉2.1.1土地確權的重要性農村土地確權是保障農民土地權益的基礎,有利于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促進農村經濟發展。通過對土地權屬進行明確,為土地流轉提供法律依據。2.1.2土地確權的主要任務(1)開展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2)推進農村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確權登記頒證;(3)開展農村宅基地使用權確權登記頒證。2.1.3土地流轉的政策措施(1)建立健全土地流轉市場,規范土地流轉行為;(2)完善土地流轉服務體系,提供政策咨詢、信息發布等服務;(3)加強土地流轉合同管理,保障流轉雙方的合法權益;(4)鼓勵和支持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等新型經營主體參與土地流轉。2.2土地征收與補償機制2.2.1土地征收的合理性與必要性土地征收是推動國家基礎設施建設、保障公共利益的需要。完善土地征收與補償機制,有利于保障農民合法權益,維護社會穩定。2.2.2土地征收的程序與規范(1)明確征收范圍和目的,保證公共利益;(2)履行征收審批程序,保障農民參與權;(3)依法進行補償安置,保證農民合法權益。2.2.3土地征收補償機制的完善(1)合理確定補償標準,保障農民生活水平;(2)創新補償方式,提高補償效率;(3)加強征收補償資金監管,保證補償款及時足額發放。2.3農村土地節約集約利用2.3.1土地節約集約利用的意義農村土地節約集約利用是提高土地利用效益、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生態安全的重要舉措。2.3.2土地節約集約利用的政策措施(1)編制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明確土地節約集約利用目標;(2)加強土地利用年度計劃管理,控制新增建設用地規模;(3)開展農村土地整治,提高土地利用效率;(4)推進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優化土地資源配置。2.3.3農村土地節約集約利用的激勵機制(1)完善土地稅收政策,引導土地節約集約利用;(2)建立土地節約集約利用獎勵機制,鼓勵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和農民積極參與;(3)加強土地節約集約利用評價,促進土地利用方式轉變。第3章農村金融改革與創新3.1農村金融體系的完善3.1.1農村金融機構設置與優化增設農村金融服務網點,提高金融服務覆蓋面;鼓勵各類金融機構在農村地區設立分支機構,豐富農村金融業態;完善農村金融機構內部治理,提高服務效率。3.1.2農村金融政策支持與引導制定差別化的金融政策,引導資金流向農村;加大財政支持力度,降低農村金融機構運營成本;引導金融機構創新農村金融產品和服務,滿足多樣化金融需求。3.2農村信貸與保險服務3.2.1農村信貸服務創新推廣農村微貸、信用貸款等信貸產品,降低貸款門檻;建立健全農村信貸擔保體系,緩解貸款難問題;引導金融機構運用互聯網、大數據等手段,提高信貸審批效率。3.2.2農村保險服務創新加強政策性農業保險,擴大保險覆蓋范圍;推動農業保險產品創新,滿足多樣化保險需求;建立健全農業保險大災風險分散機制,降低保險賠付風險。3.3農村金融風險管理與防范3.3.1農村金融風險識別與評估建立健全農村金融風險監測體系,提高風險識別能力;加強對農村金融風險的評估,為風險防范提供依據;強化農村金融機構內部控制,防范操作風險。3.3.2農村金融風險防范與應對加強農村金融監管,提高監管有效性;建立農村金融風險分擔機制,降低單一金融機構風險;提高農村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意識,加強金融知識普及。3.3.3農村金融風險應急預案與處置制定農村金融風險應急預案,明確應急響應程序;加強農村金融風險應急處置能力,降低風險損失;建立健全農村金融風險處置后評估機制,為風險防范提供借鑒。第4章農村基礎設施建設4.1農村交通與物流體系建設農村交通與物流體系建設是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提高農村經濟發展水平具有關鍵性作用。本節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展開論述:(1)農村道路建設:加強農村道路的新建、改建和維護,提高農村道路的硬化率,保證道路暢通,降低農產品流通成本。(2)農村物流節點布局:優化農村物流節點布局,建立以縣、鄉、村三級物流節點為基礎的物流體系,提高農產品流通效率。(3)農村物流企業培育:鼓勵和支持農村物流企業的發展,提升物流企業服務質量和能力,降低物流成本。(4)農村電子商務發展:推進農村電子商務發展,利用互聯網技術,拓寬農產品銷售渠道,提高農民收入。4.2農村水利設施建設與改造農村水利設施建設與改造對保障農業生產、提高農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意義。以下是本節的主要內容:(1)農田水利設施建設:加強小型農田水利設施建設,提高灌溉效率,保障糧食生產安全。(2)農村飲水安全:推進農村飲水安全工程,保證農村居民飲水安全。(3)河道整治與防洪設施建設:加強農村河道整治,提高防洪能力,降低自然災害風險。(4)水資源節約利用:推廣節水灌溉技術,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緩解水資源短缺問題。4.3農村能源與環保設施建設農村能源與環保設施建設是改善農村生態環境、提高農民生活質量的關鍵。以下是本節的主要內容:(1)農村新能源推廣:加大農村新能源如太陽能、風能、生物質能的推廣力度,減少傳統能源消耗,降低環境污染。(2)農村電網改造升級:推進農村電網改造升級,提高農村電力供應質量和安全性。(3)農村環保設施建設:加強農村生活污水處理、生活垃圾處理等環保設施建設,改善農村生態環境。(4)生態農業發展:推廣生態農業技術,提高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水平,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第5章農村教育、醫療與社會保障5.1農村教育改革與發展農村教育作為我國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改革與發展對提高農村整體素質、消除貧困具有深遠影響。本節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探討農村教育改革與發展:5.1.1改善農村教育資源配置優化農村學校布局,提高教育資源利用率;加大財政投入,改善農村學校硬件設施;加強農村教師隊伍建設,提高教師待遇,吸引優秀人才投身農村教育事業。5.1.2推進農村素質教育深化課程改革,注重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加強農村學校德育工作,傳承優秀傳統文化,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5.1.3加強農村教育信息化建設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提高農村學校教育教學質量;推進“互聯網教育”,實現優質教育資源共享。5.2農村醫療保障與公共衛生服務農村醫療保障與公共衛生服務是保障農民健康的重要舉措。本節從以下方面探討農村醫療保障與公共衛生服務:5.2.1完善農村醫療保障體系加大新農合政策宣傳力度,提高農民參合率;優化新農合補償方案,減輕農民就醫負擔;推進農村醫療救助制度,保障貧困人口基本醫療需求。5.2.2加強農村公共衛生服務建立完善的農村公共衛生服務體系,提高預防保健能力;加強基層衛生人才隊伍建設,提升醫療服務水平;落實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保障農民享有基本公共衛生服務。5.2.3改進農村醫療服務模式推廣家庭醫生簽約服務,提高醫療服務可及性;發展遠程醫療服務,實現優質醫療資源下沉;鼓勵社會力量參與農村醫療服務,提升醫療服務質量。5.3農村社會保障體系建設農村社會保障體系建設是改善農民生活質量、維護農村穩定的重要措施。本節從以下方面探討農村社會保障體系建設:5.3.1健全農村養老保險制度擴大養老保險覆蓋范圍,提高農民養老保險待遇;鼓勵農民參加養老保險,實現養老保險制度的可持續發展。5.3.2完善農村社會救助體系加強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保障貧困人口基本生活;落實農村特困人員供養政策,提高特困人員救助水平;加強臨時救助,解決農民突發性、緊迫性生活困難。5.3.3推進農村社會福利事業發展發展農村老年福利事業,提高老年人生活質量;加強農村殘疾人福利事業,保障殘疾人權益;推進農村兒童福利事業,關注農村留守兒童成長。5.3.4加強農村社會保障體系建設完善農村社會保障法律法規,保證政策落實;提高農村社會保障水平,縮小城鄉差距;加強農村社會保障體系建設,促進農村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第6章農村扶貧與脫貧攻堅6.1農村扶貧政策與實施6.1.1農村扶貧政策概述我國高度重視農村扶貧工作,制定了一系列扶貧政策,旨在減少貧困人口,提高農村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水平。主要扶貧政策包括:扶貧開發重點縣政策、農村低保政策、教育扶貧政策、健康扶貧政策、就業扶貧政策等。6.1.2農村扶貧政策實施(1)加強扶貧資金投入。各級要加大對扶貧資金的投入,保證扶貧資金到位、使用到位。(2)精準識別扶貧對象。通過建立扶貧大數據平臺,實現扶貧對象的精準識別,保證扶貧政策真正惠及貧困人口。(3)因地制宜實施扶貧項目。根據貧困地區的實際情況,實施產業扶貧、就業扶貧、教育扶貧、健康扶貧等多元化扶貧項目。(4)強化扶貧政策宣傳和培訓。提高貧困地區群眾對扶貧政策的知曉度,增強自我發展能力。6.2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戰略6.2.1脫貧攻堅概述脫貧攻堅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的重要任務。我國明確提出,到2020年實現農村貧困人口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6.2.2鄉村振興戰略與脫貧攻堅的結合(1)產業發展。充分發揮農村資源優勢,發展特色產業,提高農民收入,助力脫貧攻堅。(2)基礎設施建設。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為脫貧攻堅提供基礎保障。(3)人才培養。加強農村人才培養,提高農村勞動力素質,增強貧困地區自我發展能力。(4)生態保護。實施生態扶貧,加大生態補償力度,實現脫貧攻堅與生態文明建設共贏。6.3農村貧困地區產業扶貧6.3.1產業扶貧的重要性產業扶貧是農村貧困地區脫貧致富的重要途徑。通過發展產業,可以提高農民收入,增強貧困地區經濟發展活力。6.3.2產業扶貧措施(1)發展特色優勢產業。根據貧困地區的資源條件,發展特色產業,提高產品附加值。(2)扶持貧困地區新型經營主體。鼓勵和引導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等新型經營主體參與產業扶貧。(3)加強產業技術培訓和指導。提高貧困地區農民的產業技術水平,增強產業發展后勁。(4)完善產業扶貧政策體系。制定和完善產業扶貧政策,為產業扶貧提供有力支持。第7章農村基層組織與治理7.1農村基層組織建設7.1.1組織架構優化加強農村基層組織的領導核心地位,完善村委會、村民小組等組織設置,推進村級組織規范化建設,提高組織運行效率。7.1.2人才隊伍建設培養選拔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村級干部隊伍,加強農村實用人才培訓,提升人才素質。7.1.3基層民主制度完善推進農村基層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建立健全村民會議、村民代表會議等民主決策機制。7.2農村社會治理與公共服務7.2.1社會治理體系建設深化農村平安建設,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構建和諧穩定的農村社會環境。7.2.2公共服務優化推進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提升農村教育、醫療、文化、體育等公共服務水平,滿足農民多元化需求。7.2.3社會保障制度完善健全農村養老、醫療保險制度,加強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和特困人員救助供養工作,提高社會保障水平。7.3農村風廉政建設與反腐敗斗爭7.3.1風廉政建設加強農村基層風廉政教育,嚴明紀國法,嚴肅查處違紀違法行為,營造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7.3.2反腐敗斗爭深化農村基層風廉政建設,強化對權力運行的制約和監督,堅決查處侵害農民利益的腐敗問題,推動農村風廉政建設向縱深發展。7.3.3廉潔鄉村建設推進廉潔鄉村建設,加強鄉村治理體系建設,發揮群眾監督作用,提升鄉村治理能力,為農村發展創造良好環境。第8章農村生態環境保護與修復8.1農村生態環境保護政策與法規本節主要介紹我國農村生態環境保護的相關政策與法規。闡述我國農村生態環境保護的基本原則和政策目標。詳細解析《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法》等相關法律法規中關于農村生態環境保護的具體規定。分析現行政策法規在農村生態環境保護方面的實施效果及存在的問題。8.2農村環境污染防治本節重點討論農村環境污染防治的途徑與措施。分析農村環境污染的主要來源,如農業生產、農村生活、鄉鎮企業等。從農業生產環節入手,提出化肥、農藥減量使用,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等措施;針對農村生活污染,提出垃圾分類、污水處理等解決方案;對于鄉鎮企業污染,強調加強環境監管,提高企業環保意識。探討農村環境污染防治的政策支持和技術創新。8.3農村生態修復與可持續發展本節探討農村生態修復與可持續發展的策略及實踐。分析農村生態系統存在的問題,如水土流失、生態退化等。提出農村生態修復的目標和原則,強調生態修復應與農業生產、農民生活緊密結合,實現生態、經濟和社會效益的統一。具體措施包括:實施退耕還林還草、水土保持、濕地保護等生態工程;加強農業生態環境保護與建設,推廣綠色農業、循環農業等生產方式;提高農民環保意識,引導農民參與生態環境保護與修復。通過以上措施,旨在促進農村生態環境保護與修復,實現農村可持續發展。第9章農村人力資源開發與培訓9.1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9.1.1轉移就業現狀分析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是我國農村人力資源開發的重要環節。當前,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面臨著就業壓力大、技能水平低等問題。9.1.2政策措施與建議(1)完善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政策體系,提高政策執行力。(2)加強農村勞動力就業技能培訓,提高其就業競爭力。(3)拓寬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渠道,促進城鄉勞動力市場一體化。(4)引導農村勞動力有序轉移,保障勞動者權益。9.2農村人力資源培訓與教育9.2.1培訓與教育現狀分析當前,農村人力資源培訓與教育存在培訓資源不足、培訓內容與實際需求脫節、培訓效果不明顯等問題。9.2.2政策措施與建議(1)加大對農村人力資源培訓與教育的投入,提高培訓質量。(2)完善培訓體系,創新培訓模式,提高培訓針對性。(3)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提高培訓教師的專業素質。(4)建立健全培訓與就業銜接機制,促進培訓成果轉化。9.3農村創新創業與人才培養9.3.1創新創業現狀分析農村創新創業是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驅動力。目前農村創新創業面臨著創業環境不完善、人才流失等問題。9.3.2政策措施與建議(1)優化農村創新創業環境,激發創新創業活力。(2)加強農村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提高人才素質。(3)建立健全創新創業激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至2030年中國紅外通信模塊行業發展研究報告001
- NLRP3炎癥小體調控紅細胞中的葡萄糖酵解和釋氧功能的研究
- 2025至2030年中國糖水黃桃行業投資前景及策略咨詢報告
- 2025至2030年中國端子測力器市場分析及競爭策略研究報告001
- 2025至2030年中國砂套市場分析及競爭策略研究報告001
- 2025至2030年中國石榴樹苗數據監測研究報告
- 農村用水井施工合同標準文本
- 多元化教學方法的實施計劃
- 完善演出活動安全控制計劃
- 提升保安工作能力的多元路徑計劃
- 量子力學完整版課件
- 生態修復地質勘察報告
- 廣東廣州市海珠區官洲街道辦事處政府雇員公開招聘5人(必考題)模擬卷含答案
- (完整word)2019注冊消防工程師繼續教育三科試習題及答案
- 結構膠msdslord第一部分化學產品和公司名稱
- 低血糖昏迷搶救預案及流程
- 新教材教科版四年級下冊科學全冊課時練(同步練習)(共24課)
- 從專業走向管理
- 2022年中國礦業權評估新準則
- DB11-T 527-2021配電室安全管理規范
- 《物聯網》課件第4章-物聯網通信技術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