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味物質在蜜餞中的形成與調控_第1頁
風味物質在蜜餞中的形成與調控_第2頁
風味物質在蜜餞中的形成與調控_第3頁
風味物質在蜜餞中的形成與調控_第4頁
風味物質在蜜餞中的形成與調控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1風味物質在蜜餞中的形成與調控第一部分風味物質來源及種類 2第二部分風味物質形成途徑與關鍵酶 3第三部分溫度對風味物質形成影響 6第四部分糖濃度與酸度對風味物質調控 8第五部分輔料及工藝的影響 10第六部分風味物質分析與檢測方法 13第七部分風味物質保存與穩定性 16第八部分風味物質與蜜餞品質關系 19

第一部分風味物質來源及種類關鍵詞關鍵要點【天然水果風味物質】

1.天然水果風味物質主要包括揮發性化合物、非揮發性化合物,它們共同構成了水果特有的風味。

2.揮發性風味物質在蜜餞加工過程中容易損失,它們的含量和組成直接影響蜜餞的風味品質。

3.非揮發性風味物質主要為糖類、有機酸、氨基酸和酚類化合物,它們與揮發性風味物質相互作用,形成協調平衡的風味。

【Maillard反應風味物質】

風味物質來源及種類

蜜餞的風味物質主要來源于水果本身,以及加工過程中添加的輔料。根據來源不同,可分為以下幾類:

1.水果風味物質

*萜烯類:單萜類、倍半萜類、二萜類等,存在于果皮精油中,賦予蜜餞芳香氣味,如柑橘蜜餞中的檸檬烯和香茅醛。

*苯丙烷類:肉桂酸、丁香酸、香豆素等,存在于水果果肉和果皮中,賦予蜜餞甜味和辛辣味,如杏仁蜜餞中的杏仁苷和桃仁蜜餞中的桃仁苷。

*含氮化合物:氨基酸、酰胺、多肽等,存在于水果果肉中,賦予蜜餞鮮味和甜味,如芒果蜜餞中的谷氨酸和蘋果蜜餞中的脯氨酸。

*有機酸:檸檬酸、蘋果酸、酒石酸等,存在于水果果肉中,賦予蜜餞酸味和清香,如檸檬蜜餞中的檸檬酸和蘋果蜜餞中的蘋果酸。

*糖類:葡萄糖、果糖、蔗糖等,存在于水果果肉中,賦予蜜餞甜味,如菠蘿蜜餞中的蔗糖和葡萄蜜餞中的葡萄糖。

2.輔料風味物質

*香精香料:人工合成或天然提取的香精香料,如香草精、肉桂粉、丁香粉等,用于增強蜜餞的風味,如草莓蜜餞中添加的草莓香精和玫瑰蜜餞中添加的玫瑰香精。

*糖:蔗糖、果葡糖漿、蜂蜜等,用于調節蜜餞的甜度,同時也提供了一定的風味,如白糖蜜餞中的焦糖風味和蜂蜜蜜餞中的蜂蜜風味。

*酸:檸檬酸、蘋果酸、乳酸等,用于調節蜜餞的酸度,同時也能提供一定的鮮味,如檸檬蜜餞中的檸檬酸和蘋果蜜餞中的蘋果酸。

*鹽:食鹽、海鹽等,用于調節蜜餞的咸度,同時也有一定的提鮮作用,如咸梅蜜餞中的食鹽。

3.加工過程中產生的風味物質

*美拉德反應產物:還原糖與氨基酸或蛋白質在熱加工過程中發生美拉德反應,產生一系列復雜的風味物質,如焦糖風味、咖啡風味和堅果風味。

*脂質氧化產物:水果中含有的脂質在加工過程中氧化,產生醛類、酮類等風味物質,如過氧化物風味和哈喇味。

*發酵產物:一些蜜餞在加工過程中會進行發酵,產生乳酸菌、酵母菌等微生物產生的風味物質,如酸味、醇味和酯味。第二部分風味物質形成途徑與關鍵酶關鍵詞關鍵要點主題名稱:糖轉化反應

1.蜜餞加工過程中的高溫和酸性條件促進了糖類發生美拉德反應、焦糖化反應和氧化還原反應。

2.美拉德反應產物賦予蜜餞特有的褐色和風味物質,如丙烯醛和吡嗪衍生物。

3.焦糖化反應產生具有獨特風味的焦糖風味物質,如羥甲基糠醛和焦糖色素。

主題名稱:酶催化反應

風味物質形成途徑與關鍵酶

途徑一:美拉德反應

關鍵酶:還原糖還原酶、醛縮酶、酮糖異構酶

反應過程:

1.還原糖與氨基酸發生非酶促反應,生成席夫堿。

2.席夫堿在酶催化下發生異構化,形成Amadori化合物。

3.Amadori化合物再經過一系列反應,形成各種風味物質,如焦糖酮、類黑精、吡咯等。

途徑二:脂質氧化

關鍵酶:脂氧合酶、環氧合酶

反應過程:

1.脂氧合酶催化不飽和脂肪酸氧化,生成氫過氧化物。

2.環氧合酶催化氫過氧化物環氧化,生成環氧脂肪酸。

3.環氧脂肪酸進一步分解,形成各種風味物質,如己烯醛、壬烯醛、壬二烯醛等。

途徑三:氨基酸分解

關鍵酶:蛋白酶、氨基酸脫氨酶

反應過程:

1.蛋白酶催化蛋白質分解成氨基酸。

2.氨基酸脫氨酶催化氨基酸脫氨,生成酮酸。

3.酮酸進一步轉化,形成各種風味物質,如丙醛、異戊醛、苯甲醛等。

途徑四:糖醇發酵

關鍵酶:糖醇脫氫酶、醛糖還原酶

反應過程:

1.糖醇脫氫酶催化糖醇氧化,生成醛糖。

2.醛糖還原酶催化醛糖還原,生成多元醇。

3.多元醇進一步轉化,形成各種風味物質,如己醇、辛醇、癸醇等。

途徑五:雜環化合物生成

關鍵酶:雜環酶

反應過程:

1.氨基酸或糖與其他化合物反應,生成雜環中間體。

2.雜環酶催化雜環中間體閉環,形成各種雜環化合物。

3.雜環化合物具有獨特的風味,如吡啶、吡嗪、噻唑等。

途徑六:酶促糖苷水解

關鍵酶:β-葡萄糖苷酶、α-半乳糖苷酶

反應過程:

1.β-葡萄糖苷酶或α-半乳糖苷酶催化糖苷的加水分解,釋放出糖和苷元。

2.糖和苷元進一步轉化,形成各種風味物質。

數據支持:

*美拉德反應可產生超過500種風味物質(Nursten,2005)。

*脂質氧化可產生超過100種風味物質(Nawar,1985)。

*氨基酸分解可產生超過50種風味物質(Kreissigetal.,2008)。

*糖醇發酵可產生超過20種風味物質(Ribeiroetal.,2010)。

*雜環化合物生成可產生超過100種風味物質(Haardetal.,1992)。

*酶促糖苷水解可釋放出天然糖和苷元,進一步轉化后可產生多種風味物質。

結論:

蜜餞中的風味物質形成過程涉及多條代謝途徑,關鍵酶在這些途徑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了解這些途徑和關鍵酶,有助于調控蜜餞的風味特性,創造出具有獨特風味體驗的產品。第三部分溫度對風味物質形成影響關鍵詞關鍵要點主題名稱:溫度對風味物質糖化反應的影響

1.溫度升高加速單糖和多糖的焦糖化反應,產生美拉德反應物等具有характерногоцвета和風味的物質。

2.過高的溫度會抑制非酶促褐變反應,導致風味物質生成減少。

3.控制溫度可以調節焦糖化反應的程度,從而調控蜜餞中風味物質的形成。

主題名稱:溫度對風味物質酶促反應的影響

溫度對風味物質形成的影響

溫度是蜜餞加工中影響風味物質形成的關鍵因子,不同溫度條件下,風味物質的產生與轉化存在顯著差異。

1.糖類轉化

溫度影響糖類在蜜餞加工過程中的轉化反應。在高溫條件下,葡萄糖和果糖會發生美拉德反應,生成芳香化合物,如焦糖酮、羥甲基糠醛和二乙酰,賦予蜜餞характерный的褐色和焦香味。溫度升高,美拉德反應速率加快,風味物質生成量增加。

2.酸類降解

溫度對酸類的降解也有影響。在高溫條件下,有機酸會發生脫羧反應,生成揮發性物質,如乙酸、丙酸和丁酸,這些物質具有刺激性的氣味和味道。溫度升高,酸類降解速度加快,風味物質生成量增加。

3.酯類形成

酯類是蜜餞中重要的風味物質,其形成與溫度密切相關。在高溫條件下,醇類與有機酸反應,生成酯類,賦予蜜餞果香和花香。溫度升高,酯化反應速率加快,風味物質生成量增加。

4.香氣成分揮發

溫度還影響蜜餞中香氣成分的揮發。在高溫條件下,揮發性香氣成分揮發速度加快,導致蜜餞的風味損失。因此,在蜜餞加工過程中,需要控制溫度,避免香氣成分過度揮發。

5.酶活性

溫度對酶活性有顯著影響。在一定溫度范圍內,溫度升高,酶活性增強,風味物質產生速度加快。然而,當溫度超過酶的適宜溫度時,酶活性會迅速下降,風味物質產生受到抑制。

6.研究數據

研究表明,不同溫度條件下,蜜餞中風味物質的形成存在差異。例如,在100℃條件下加工的蜜餞,美拉德反應生成的焦糖酮含量高達3.5mg/100g,而80℃條件下加工的蜜餞,焦糖酮含量僅為1.8mg/100g。

綜上所述,溫度是蜜餞加工中影響風味物質形成的關鍵因子,通過控制溫度,可以調控蜜餞的風味特征,優化其口感和品質。第四部分糖濃度與酸度對風味物質調控關鍵詞關鍵要點【糖濃度與風味物質調控】:

1.糖濃度影響風味物質的溶解度、揮發性和穩定性。高糖濃度可降低風味物質的溶解度,抑制其揮發,提高其穩定性。

2.糖濃度影響風味物質的形成途徑。高糖濃度抑制酶促反應,促進非酶促反應,從而改變風味物質的形成比例。

3.糖濃度影響味覺感知。高糖濃度降低酸度和苦味的感知,增強甜味和鮮味的感知,從而影響風味物質的整體平衡。

【酸度與風味物質調控】:

糖濃度與酸度對風味物質調控

糖濃度和酸度是影響蜜餞風味形成和調控的關鍵因素。

糖濃度

高糖濃度可抑制微生物的生長發育,同時抑制酵素的活性,從而減緩風味物質的合成和分解。

*高糖濃度(>60%):抑制微生物和酵素活性,延緩風味物質的形成和分解,有利于保留果實固有的風味。

*中糖濃度(40%-60%):微生物和酵素活性適中,風味物質的形成和分解速度較快,可產生復雜的復合風味。

*低糖濃度(<40%):微生物和酵素活性較高,風味物質的形成和分解速度加快,容易產生酸敗、發酵等異味。

酸度

酸度可以影響風味物質的溶解度、揮發性、酸甜平衡和微生物生長。

*高酸度(pH<3.0):抑制微生物生長,降低水果酵素活性,風味物質溶解度降低,揮發性降低,酸味突出,甜味減弱。

*中酸度(pH3.0-4.5):有利于風味物質的溶解和揮發,酸甜平衡,風味濃郁。

*低酸度(pH>4.5):微生物容易生長,風味物質溶解度和揮發性降低,甜味突出,酸味不足。

糖濃度和酸度調控

*糖濃度與酸度協同調控:通過調節糖濃度和酸度,可以優化風味物質的形成和保留。

*高糖高酸:抑制微生物和酵素活性,延長保質期,保留水果固有風味。

*中糖中酸:平衡酸甜,產生復合風味。

*低糖低酸:容易產生異味,保質期短。

具體調控機制

*微生物調控:高糖抑制微生物生長,而酸度可以通過降低pH抑制微生物生長。

*酵素調控:高糖抑制酵素活性,阻礙風味物質的合成和降解。

*溶解度調控:糖濃度和酸度影響風味物質的溶解度,進而影響其釋放和揮發。

*揮發性調控:糖濃度和酸度影響風味物質的揮發性,從而影響風味感知。

*酸甜平衡:酸度和糖濃度共同決定蜜餞的酸甜平衡,影響風味的整體協調性。

實際應用

*根據不同的果實特性和風味要求,調節糖濃度和酸度,以優化蜜餞的風味。

*例如,對于蘋果蜜餞,適當提高糖濃度至65%左右,同時降低酸度至3.5左右,可以獲得甜度高、酸味適中、果味濃郁的風味。

*而對于楊梅蜜餞,由于楊梅本身酸度較高,則需要適當降低糖濃度至55%左右,并提高酸度至4.0左右,以平衡酸甜味。第五部分輔料及工藝的影響關鍵詞關鍵要點【輔料的種類】

1.糖:白砂糖、冰糖等不同品種的糖,對蜜餞的風味、質構和保質期有顯著影響。糖的濃度和種類直接影響蜜餞的甜度、光澤度和保存性。

2.酸:檸檬酸、蘋果酸等酸味劑,能賦予蜜餞酸爽風味,平衡過甜的口感,并具有殺菌防腐作用。酸的種類和用量影響蜜餞的酸度、風味和保質期。

3.香辛料:八角、桂皮、丁香等香辛料,能增添蜜餞香氣和風味層次。香辛料的種類、用量和搭配對蜜餞的香氣和風味特征至關重要。

【輔料的添加方式】

輔料及工藝的影響

輔料和工藝在蜜餞風味物質的形成和調控中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

1.輔料

1.1糖

糖是蜜餞制作過程中最主要的輔料,其濃度直接影響蜜餞的甜度、質地和風味。

*糖濃度:糖濃度的高低決定蜜餞的軟硬程度。高糖濃度(>65%)形成硬質蜜餞,低糖濃度(<65%)形成軟質蜜餞。

*糖的種類:不同類型的糖具有不同的甜度和保水性,影響蜜餞的風味和質地。蔗糖甜度高,保水性好;果葡糖漿甜度低,保水性差。

*糖的添加方式:糖的添加方式影響蜜餞的糖滲透率和果膠溶解度。分次添加糖可促進糖的緩慢滲透,保持果肉的質地和風味。

1.2酸

酸可以調節蜜餞的甜度,增加風味復雜度。

*酸度:合適的酸度可以平衡蜜餞的甜味,使其口感更清爽。過高的酸度會導致蜜餞酸澀,過低的酸度會讓蜜餞過于甜膩。

*酸的種類:檸檬酸、蘋果酸、抗壞血酸等酸性物質可作為酸味調節劑。不同類型的酸具有不同的風味特征,影響蜜餞的整體風味。

1.3香精

香精可用來增強蜜餞的風味,使其更具吸引力。

*香精類型:天然香精、合成香精和復合香精等可根據需要選擇。不同的香精具有不同的風味特性,應根據蜜餞的類型和目標風味選擇。

*添加量:香精添加量應適中,過量會掩蓋蜜餞的天然風味。

2.工藝

2.1加熱

加熱是蜜餞制作過程中關鍵的工藝步驟,影響風味物質的釋放和形成。

*加熱溫度:加熱溫度的高低決定蜜餞的糖濃縮程度和風味物質的釋放量。高溫(>90℃)加熱會促進糖的焦糖化反應,產生濃郁的風味;低溫(<60℃)加熱則保留更多新鮮水果風味。

*加熱時間:加熱時間影響糖的滲透速率和酶促反應。適當的加熱時間有助于果膠溶解,形成良好的蜜餞質地。過長的加熱時間可能導致蜜餞變硬變干。

2.2冷卻

冷卻過程影響蜜餞的質地和風味穩定性。

*冷卻速度:緩慢冷卻有利于果膠凝膠形成,使蜜餞具有堅韌的質地。快速冷卻會抑制果膠凝膠形成,導致蜜餞質地較軟。

*冷卻溫度:適當的冷卻溫度有助于維持蜜餞的質地和風味。過高的冷卻溫度會促進糖結晶,影響蜜餞的外觀和口感;過低的冷卻溫度會使蜜餞質地變軟。

2.3貯存

貯存條件對蜜餞的風味穩定性至關重要。

*溫度:低溫貯存(<10℃)有助于抑制酶促反應和微生物生長,延長蜜餞的保質期。

*濕度:適當的濕度(60-70%)有利于保持蜜餞的質地和風味。過高的濕度可能導致蜜餞變粘變軟;過低的濕度則會使蜜餞變干變硬。

*光照:光照會加速蜜餞風味物質的氧化分解,導致風味劣化。因此,應避免蜜餞暴露在光照下。第六部分風味物質分析與檢測方法關鍵詞關鍵要點色譜法分析

1.氣相色譜-質譜聯用(GC-MS)

2.高效液相色譜-質譜聯用(HPLC-MS)

3.超臨界流體色譜-質譜聯用(SFC-MS)

質譜法分析

1.氣相色譜-質譜聯用(GC-MS)

2.高效液相色譜-質譜聯用(HPLC-MS)

3.電噴霧電離質譜(ESI-MS)

4.基質輔助激光解吸電離質譜(MALDI-MS)

電子鼻技術

1.氣敏傳感器陣列

2.模式識別算法

3.快速、非破壞性檢測

質譜成像

1.二維或三維空間分布信息

2.單細胞或亞細胞水平分析

3.探索風味物質的代謝途徑

傳感技術

1.電化學傳感器

2.光學傳感器

3.生物傳感器

分子生物學方法

1.基因表達分析

2.蛋白質組學分析

3.代謝組學分析風味物質分析與檢測方法

風味物質的分析與檢測是研究蜜餞風味形成與調控的關鍵步驟。目前,常用的風味物質分析與檢測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幾種:

氣相色譜-質譜聯用技術(GC-MS)

GC-MS技術是分析揮發性風味物質的經典方法。該方法將氣相色譜和質譜聯用,利用揮發性風味物質被氣體載流帶動色譜柱分離,然后通過質譜儀檢測分離后的組分,根據其質荷比(m/z)值和碎片離子信息進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液相色譜-質譜聯用技術(LC-MS)

LC-MS技術主要用于分析非揮發性風味物質。該方法通過液相色譜分離樣品中的風味物質,然后通過質譜儀檢測分離后的組分。與GC-MS相比,LC-MS具有較高的靈敏度和選擇性,能夠分析更寬范圍的非揮發性風味物質。

電子鼻技術

電子鼻是一種利用傳感器陣列模擬人類嗅覺器官的儀器。它將樣品中的揮發性風味物質與傳感器陣列接觸,每個傳感器對不同的風味物質具有特定的響應。通過分析傳感器陣列的響應模式,可以實現風味物質的定性識別和分類。

電子舌技術

電子舌是一種利用傳感器陣列模擬人類味覺器官的儀器。它將樣品中的非揮發性風味物質與傳感器陣列接觸,每個傳感器對不同的味覺物質具有特定的響應。通過分析傳感器陣列的響應模式,可以實現風味物質的定性識別和分類。

感官評價

感官評價是評價風味的重要方法。它通過訓練有素的評委對樣品進行品嘗和感官分析,評估風味的強度、質量和特征。感官評價可以提供風味物質的整體感知,但具有主觀性。

其他方法

除了上述主要方法外,還有一些其他方法可以用于風味物質的分析與檢測,包括:

*氣相色譜嗅覺檢測儀(GC-O):將GC與人類嗅覺器連接,在色譜分離過程中實時檢測揮發性風味物質的香氣。

*質譜嗅覺檢測儀(MS-O):將質譜儀與人類嗅覺器連接,在質譜分析過程中實時檢測風味物質的香氣。

*穩定同位素稀釋分析(SIDA):利用穩定同位素標記物和質譜儀定量分析風味物質。

*分子印跡技術(MIP):利用分子印跡聚合物識別和檢測特定的風味物質。

參數優化

風味物質的分析與檢測方法需要根據不同的樣品和風味物質進行優化。優化參數包括:

*樣品制備:樣品前處理方法對風味物質的提取和分離效率影響較大。

*色譜條件:色譜柱類型、流動相組成、柱溫程序等參數會影響風味物質的分離效果。

*質譜條件:電離模式、掃描范圍、碎片離子選擇等參數會影響風味物質的檢測靈敏度和選擇性。

*感官評價條件:評委人數、評價環境、評價方法等因素會影響感官評價的可靠性和準確性。

通過優化分析和檢測參數,可以提高風味物質分析的準確性、靈敏度和選擇性,為研究蜜餞中風味物質的形成與調控提供可靠的數據基礎。第七部分風味物質保存與穩定性關鍵詞關鍵要點風味物質賦香技術

1.利用天然香料和食品添加劑賦香。天然香料具有獨特的風味,可用于增強蜜餞的風味。食品添加劑可用于賦予蜜餞特定的風味,如甜味、酸味或苦味。

2.應用風味包埋技術。風味包埋技術可將風味物質包裹在保護層中,防止風味物質流失。這有助于延長蜜餞的保質期和風味穩定性。

3.采用微膠囊化技術。微膠囊化技術可將風味物質包埋在微小的膠囊中,并在需要時釋放出風味。這有助于控制風味釋放速率,延長風味持續時間。

風味物質保存與穩定性

1.控制加工條件。溫度、時間和pH值等加工條件會影響風味物質的穩定性。優化加工條件可最大限度地保留風味物質。

2.使用抗氧化劑。抗氧化劑可防止風味物質氧化,從而延長其保質期。維生素C、維生素E和檸檬酸等抗氧化劑可用于蜜餞中。

3.采用真空包裝和低溫儲存。真空包裝可減少蜜餞與氧氣的接觸,防止氧化。低溫儲存可抑制風味物質的分解,延長保質期。

風味物質相互作用與調控

1.協同作用。不同風味物質之間可以相互協同作用,產生更豐富的風味。例如,甜味物質和酸味物質協同作用,可產生酸甜可口的口感。

2.拮抗作用。不同風味物質之間也可能產生拮抗作用,影響風味平衡。例如,苦味物質會抑制甜味物質的感知。

3.風味調控。根據不同蜜餞品種和目標受眾,可通過調控風味物質的比例和相互作用,獲得理想的風味特征。

新型風味物質的開發與應用

1.天然植物提取物。天然植物中含有豐富的風味物質,可用于開發新型風味物質。通過提取、分離和純化技術,可獲得天然風味成分。

2.生物技術。生物技術可用于生產風味物質,如酶促反應、微生物發酵和細胞培養。生物技術生產的風味物質具有天然性、安全性等優點。

3.風味調控劑。風味調控劑可用于增強或抑制特定風味,從而調整蜜餞的風味平衡。例如,增味劑可增強甜味或鮮味,掩味劑可掩蓋異味或苦味。

風味物質分析與評價

1.色譜分析。氣相色譜和液相色譜等色譜分析技術可用于分離和定量風味物質。通過色譜圖譜,可識別和分析蜜餞中的風味成分。

2.感官評價。感官評價是評估蜜餞風味的重要手段。通過訓練有素的評審小組,可對蜜餞的風味特征進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3.儀器分析。電子鼻、電子舌等儀器分析技術可客觀、快速地評價蜜餞的風味。這些儀器可提供蜜餞風味特征的數字化信息。

風味物質研究的趨勢與前沿

1.風味組學。風味組學研究蜜餞中所有風味物質的組成和相互作用。通過風味組學,可深入了解蜜餞的風味形成機制。

2.風味穩定性研究。風味穩定性研究旨在開發新的技術和方法,延長蜜餞的風味保質期。這對于確保蜜餞的風味品質至關重要。

3.消費者行為學與風味偏好。研究消費者對蜜餞風味的偏好,有助于開發符合目標受眾需求的風味產品。風味物質保存與穩定性

延長蜜餞風味物質的保質期至關重要,以確保產品的感官品質和市場價值。以下討論了影響蜜餞中風味物質保存和穩定性的關鍵因素:

抗氧化劑

抗氧化劑通過清除自由基和抑制脂質氧化,保護風味物質免受降解。天然抗氧化劑,如維生素C、維生素E和花青素,以及合成抗氧化劑,如丁羥基甲苯(BHT)和丁羥基茴香醚(BHA),常用于蜜餞中。

pH值

pH值影響酶活性、風味物質的溶解度和降解速率。大多數風味物質在中性至弱酸性條件下穩定性最高。酸性蜜餞(如山楂片)通過抑制酶活性,有助于風味物質的保存。

水分活度(aw)

水分活度反映了產品的自由水分含量。低水分活度(通常低于0.6)抑制微生物生長和酶活性,從而延長風味物質的保質期。脫水和添加糖分或鹽分可降低蜜餞的aw。

包裝

包裝材料和工藝對蜜餞風味物質的穩定性有很大影響。阻隔氧氣和水分的包裝,如鋁箔復合包裝,可保護蜜餞免受氧化和水分遷移。充入惰性氣體,如氮氣,也有助于減少氧氣接觸。

加工溫度和時間

高溫和長時間加工會導致風味物質的分解。優化加工條件,包括溫度和時間,以最大限度地減少風味損失至關重要。

研究示例

抗氧化劑的影響

研究表明,添加維生素C和維生素E等抗氧化劑可以顯著延長蜜餞中揮發性風味物質的保質期。例如,添加0.05%維生素C和0.01%維生素E到蘋果蜜餞中,可將揮發性風味物質的保留率提高20%以上。

pH值的影響

在山楂片蜜餞中,pH值在3.5至5.0之間時,風味物質的穩定性最高。較低的pH值抑制了果膠酶的活性,從而減少了果膠降解和風味損失。

水分活度的影響

研究表明,將芒果蜜餞的aw降低至0.6以下,可顯著延長風味物質的保質期。脫水和添加蔗糖等滲透劑可以有效降低aw。

包裝的影響

鋁箔復合包裝與傳統的塑料包裝相比,可以顯著減少氧氣滲透和風味損失。充入氮氣還可以進一步提高風味物質的穩定性。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