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5屆安徽省高三摸底大聯考語文考生注意:1.本試卷滿分150分,考試時間150分鐘。2.回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標號。回答非選擇題時,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寫在本試卷上無效。考試結束后,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3.本卷命題范圍:高考范圍。一、現代文閱讀(35分)(一)現代文閱讀Ⅰ(本題共5小題,19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材料一:書院,作為中國教育史上一種獨具特色的學校教育制度,萌芽于唐,經五代,興盛于宋,延續于元,全面普及于明清。官立書院起初是中央政府官方修書、藏書、校書、偶爾也為皇帝講經的場所,性質為官署。開元六年,玄宗下詔改東都洛陽“乾元殿”之名為“麗正殿”(又名麗正修書院、麗正書院)。開元十三年,再下詔改“麗正殿”為“集賢殿”(又名集賢殿書院、集賢書院)。唐代的雕版印刷術發達并在全國迅速推廣,書籍的質量不僅得以改善,而且數量大增。這就為民間或私家藏書創造了較好的條件。唐中葉之后,各地民間或私人創建的書舍、書屋、書院之類的設施涌現。在官方麗正書院、集賢書院首先以書院命名為“修書之地”“藏書之所”的誘發下,“書院”之名便在民間更廣泛地流行起來。到了宋朝,書院就成了教育機構。宋初利用唐代以來出現的書院,通過賜書、賜額、賜田、召見山長等方式進行扶持,使其替代官學,為國家培養人才,形成了一批頗有影響的書院。岳麓、白鹿洞、應天府等書院都是因教學有功獲得御賜而揚名的。經此一期,書院的教育教學功能得到強化,獲得社會認同。及至南宋,作為一種正式學校教育制度的書院,由南宋理學家朱熹創立。朱熹在《衡州石鼓書院記》中明確指出:“予惟前代庠序之教不修,士病無所于學,往往相與擇勝地,立精舍,以為群居講習之所,而為政者乃或就而褒表之。”宋代創建書院711所,分布在今天全國18個省、區、市。宋代書院分布有三個特點:一是分布范圍比唐和五代明顯擴大,海南、香港都有了書院;二是數量猛增,書院分布由點狀變為片狀,出現幾大密集區,江西、浙江、福建位列前三;三是發展極不平衡,陜西、山西、河南、河北只有19所書院,僅占全國書院總數的27%,南方完全取代中原成為教育與學術中心。進入明代以后,書院就迎來了他的成熟推廣期。書院的數量在明代出現大增。據統計,明代書院總數達到2000所左右,遠超唐宋元三個朝代的總和,分布在今天全國25個省、區、市,其中新建1699所。總體來看,明朝書院分為兩類:一是重授課與考試的考課式書院,同于官學;另一種是教學與研究相結合,各學派互相講會、問難、論辯的講會式書院,它們多被朝廷禁毀,如著名的東林書院。明代書院的分布總體上由先進發達地區向邊遠落后地區推進,讀書種子已經撒向神州邊陲和發達省份的窮野之地,這標志著書院的發展進入了成熟期推廣階段。清初統治者實行嚴酷的文化禁錮政策,擔心書院的自由講學之風會撼動統治基礎,嚴格控制書院活動,抑制書院發展,并使之官學化。順治九年清政府明令禁止私人創建書院。雍正十一年清政府在各省城設置書院,后各府、州、縣相繼創建書院。乾隆年間,官立書院劇增。絕大多數書院都成為以考課為中心的科舉預備學校。(摘編自嚴國昊《淺談中國古代書院制度的發展》)材料二:書院作為中國傳統社會孕育出來的獨具特色的文化教育組織機構,不僅在中華文明傳承、學術創新、人才培養、服務社會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而且流傳至韓國、日本、新加坡、越南等地區,對儒教文明、世界文明作出了重要貢獻。書院為什么在中國能夠延綿千年而不絕?其獨特的精神與價值是什么?錢穆在《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中說:“宋學精神,厥有兩端:一曰革新政令,二曰創通經義,而精神之所寄則在書院。”這段話雖重點談的是宋學精神,但卻揭示了書院在其興起發展的過程中和社會發展與變革、文化傳承與創新的密切聯系。其實無論是宋明理學、陽明心學的興起,還是乾嘉漢學、清末實學的發展,均是以書院為研究或傳播基地;而引領歷朝歷代政治、文化變革的眾多士大夫,如范仲淹、朱熹、張栻、陸九淵、王陽明等,他們或主持書院,或于書院講學,或為書院培養人才。正是因為書院的存在,從而造就了一代代獨特的政治、學術與文化風貌。湖湘學派代表人物張栻在《岳麓書院記》中提出了“蓋欲成就人才,以傳道而濟斯民也”的辦學宗旨;朱熹撰《白鹿洞書院揭示》學規,強調為學修身、處世接物之要,認為書院教學當“講明義理,以修其身,然后推己及人,非徒欲其務記覽、為詞章,以釣聲名、取利祿而已也”。張栻與朱熹這種力圖通過對經典、文化的創造性詮釋與傳承,培養不汲汲于功名利祿,而是接續“道統”與“正學”,心懷家國天下、經世濟民之才的教育理念,成為歷代書院尊奉的圭臬。明代中后期,隨著儒學的轉向與“下移”,不僅書院向平民開放,而且出現了許多鄉村書院,其化民成俗、教化大眾的功能進一步增強。可見,書院之所以歷經千年而彌新,就在于其能夠隨著時代與社會的發展,通過文化傳承與學術創新以“文”化“人”、以“道”正“人”,從而使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源遠流長、文脈不絕,并滲透到社會、政治、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維系世道人心,化成天下,這乃是中國書院的精神與價值之所在。(摘編自王琦《書院為什么能夠延綿千年而不絕》)材料三:進入新的時代,教育面臨新的課題,日新月異的傳媒技術發展、復雜多變的國際形勢,都給包括書院文化振興在內的文化教育工程帶來更大的變局,同時也帶來更多的機遇和挑戰。就書院文化傳承發展而言,筆者認為可以從“協同創新、融合傳播”八個字上做文章。首先,是制度層面。一方面要以更大的布局加強傳統書院的挖掘、保護和研究、利用,推出以書院為主題的旅游、研學、教育產品,打造學校教育之外的活化書院教育體系,營造沉浸式傳統文化傳播空間;另一方面,也可以因地制宜,創建與生態文明和諧的具有現代氣息、因襲傳統文化的當代書院。其次,是內容層面。一個書院就是一個品牌,一個IP,書院運營機構和內容生產者可以充分利用視聽手段、影像語言和數字技術(如AR、CR等),以提供影視、動漫、廣告甚至短視頻等合適的方式講好書院故事。在此基礎上,以文化衍生品的市場邏輯推出適于不同群體、不同渠道的書院主題旅游商品和文創產品。最后,是傳播層面。網絡社會的生活場景迥異于傳統書院勃興的年代。我們需要充分利用互聯網思維,將旅游傳播、教育傳播、文化傳播等結合起來,形成有溫度、有深度、有廣度的全方位、多層次的系統傳播,并在了解歷史、尊重國際傳播規律的前提下,做好書院文化傳承與創新。(摘編自李安《協同創新推動書院文化傳承》)1.根據材料一對“書院”的發展梳理,下列現象按出現時間先后排序恰當的一項是()①海南學子到書院接受正式學校教育②某書院接受朝廷賜田獎賞和培養人才的任務③某私人書社效仿官方書院改名為“李公書院”④大量私人書院被查封⑤某流派代表人物到講會式書院參加論辯A.②③⑤①④ B.③②①⑤④ C.③②⑤④① D.②③①⑤④2.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宋代書院呈片狀分布,但發展極不平衡,從中可以窺見文化重心的南移。B.書院不僅在中華文明的傳承中發揮獨特作用,對世界文明也具有重要貢獻。C.明代朝廷重視書院的教化功能,因此出現許多鄉村書院、儒學“下移”現象。D.雙減政策下,某校協同當地傳統書院推出課后研學活動,屬于制度層面創新。3.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分析和評價,不正確的一項是()A.材料一中“711所”“全國18個”“2.7%”等數據十分精確,凸顯出宋代書院的發展規模的壯大,更令人信服。B.材料二“書院為什么……是什么”處連續發問,既能引發讀者思考,又自然引出后文論述,使行文脈絡清晰。C.材料二結尾處使用“之所以……就在于”的句式,先概述結果,再點明原因,使觀點態度的表達鮮明突出。D.三則材料都聚焦“書院”的發展,材料一梳理發展脈絡,材料二探討原因及精神價值,材料三探索新途徑。4.材料二中提到“書院在其興起發展的過程中和社會發展與變革、文化傳承與創新的密切聯系”,這在古代與當今能如何體現?請分別根據材料一、材料三概括說明。5.學習小組圍繞“傳統書院文化是否消亡”展開辯論。正方認為“新時代的發展日新月異,傳統書院文化已經跟不上時代潮流,終走向衰亡”。你作為反方代表發言,請結合材料內容羅列要點。(二)現代文閱讀Ⅱ(本題共4小題,16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春天的步調劉亮程剛發現那只蟲子時,我以為它在仰面朝天曬太陽呢。太陽正在頭頂。①春天剛剛開始,地還大片地裸露著。許多東西沒有出來。包括草,只星星點點地探了個頭兒,一半兒還是種子埋藏著。那些小蟲子也是一半兒在漫長冬眠的蘇醒中。這就是春天的步驟,幾乎所有生命都留了一手。它們不會一下子全涌出來。即使早春的太陽再熱烈,它們仍保持著應有的遲緩。因為,倒春寒是常有的。當一場寒流殺死先露頭的綠芽兒,那些遲遲未發芽的草籽、未醒來的小蟲子們便幸存下來,成為這片大地的又一次生機。春天,我喜歡早早地走出村子,雪前腳消融,我后腳踩上冒著熱氣的荒地。雪消之后荒野上會露出許多東西:一截干樹樁,半邊埋入土中的柴火棍……大地像突然被掀掉被子,那些東西來不及躲藏起來。草長高還得些時日。天卻一天天變長。我可以走得稍遠一些,繞到河灣里那棵歪榆樹下,折一截細枝,看看斷茬處的水綠便知道它多有生氣,又能旺勢地活上一年。每年春天我都會最先來到這棵榆樹下,看上幾眼。它是我的樹。上個秋天我爬在樹上玩時就發現它是根好筐把子,我沒舍得砍。再長粗些說不定是根好锨把呢。它卻沒能長下去。我無法把一棵樹、樹上的一根直爽枝條藏起來,讓它秘密地為我一個人生長。我只藏埋過一個西瓜,它獨獨地為我長大、長熟了。發現那棵西瓜時它已扯了一米來長的秧,根上結了拳頭大的一個瓜蛋,梢上還掛著指頭大兩個小瓜蛋。那時候雨水盈足,荒野上常能看見野生的五谷作物:牛吃進肚子沒消化掉又排出的整粒苞米,鳥飛過時一松嘴丟進土里的麥粒、油菜籽,鼠洞遭毀后埋下的稻米、葵花……都會在春天發芽生長起來。但都長不了多高又被牲畜、野動物啃掉。這棵西瓜遲早也會被打柴人或動物發現。誰都知道荒野中的一棵瓜你不會第二次碰見。除非你有閑工夫,在這棵西瓜旁搭個草棚住下來,一直守著它長熟。②我想了另外一個辦法:在那棵瓜蛋子下面挖了一個坑,讓瓜蛋吊進去。用木棍、草葉和土小心地把坑頂封住。把秧上另兩個小瓜蛋掐去。秧頭打斷,不要它再張揚著長。讓人一看就不會對它過多留意。此后的一個多月里,我又來看過它三次。顯然,有人和動物已經來過,瓜秧旁有新腳印。一只圓形的牛蹄印,險些踩在我挖的坑上。有一個人在旁邊站了好一陣兒,留下一對深腳印。他可能不太相信自己的眼睛,還蹲下用手撥了撥西瓜葉——這么粗壯的一截瓜秧,怎么會沒結西瓜呢?又過了一些日子,我估摸著那個瓜該熟了。當我雙手微顫著扒開蓋在坑頂的土、草葉和木棍——我簡直驚住了,那么大一個西瓜,滿滿地擠在土坑里。抱出來發現它幾乎是方的。我挖的坑太小,太方正,讓它委屈地長成這樣。出河灣向北三四里,那片低洼的荒野中蹲著另一棵大榆樹,向它走去時我懷著一絲的幻想與僥幸:或許今年它能活過來。這棵樹去年春天就沒發芽。夏天我趕車路過它時仍沒長出一片葉子。我想它活糊涂了,把春天該發芽長葉子這件事忘記了。樹老到這個年紀就這樣,死一陣子活一陣子。有時我們以為它死徹底了,過兩年卻又從干裂的軀體上生出幾條嫩枝,幾片綠葉子。它對生死無所謂了,它已長得足夠粗,它指向的綠地都已荒蕪。在荒野上一棵大樹的每個枝杈都指示一條路,有生路有死路。會看樹的人能從一棵粗壯枝杈的指向找到水源和有人家的居住地。這片土地上的東西已經不多了:樹、牲畜、野動物、人、草地,少一個我便能覺察出。我知道有些東西不能再少下去。每年春天,讓我早早走出村子的,也許就是那幾棵孤零零的大榆樹、洼地里的片片綠草,還有劃過頭頂的一聲聲鳥叫——鳥兒們從一棵樹,飛向遠遠的另一棵。飛累了,落到地上喘氣……在早春我喜歡迎著太陽走。清早,剛吃過飯,太陽照著鼓鼓的肚子,感覺嚼碎的糧食又在身體里蔥蔥郁郁地生長。我注意到牛在春天喜歡屁股對著太陽吃草。驢和馬也這樣。狗愛坐著曬太陽。老鼠和貓也愛后腿叉開坐在地上曬太陽。它們和我一樣會享受太陽普照的舒坦勁兒。我同樣能體會到這只常年爬行、腹部曬不到太陽的小甲殼蟲,此刻仰面朝天躺在地上的舒服勁兒。一個爬行動物,當它想讓自己的腹部也能曬上太陽時,它便有可能直立起來,最終成為智慧動物。仰面朝天是直立動物享樂的特有方式。一般的爬行動物只有死的時候才會仰面朝天。這樣想時突然發現這只甲殼蟲朝天蹬腿的動作有些僵滯,像在很痛苦地抽搐。它是否快要死了?我用一個小木棍撥了它一下,它正過身來,光滑的甲殼上反射著陽光,卻很快又一歪身,仰面朝天躺在地上。我想它是快要死了。這片荒野上一只蟲子大概有兩種死法:死于奔走的大動物蹄下,或死于天敵之口。還有另一種死法——老死,但是它們的死太微小,我看不清。我知道有些看似在動的生命,其實早死亡了。風不住地刮著它們,從一個地方,到另一個地方,再回來。這只甲殼蟲沒有馬上死去。它掙扎了好一陣子了。我轉過頭看了會兒遠處的荒野、荒野盡頭的連片沙漠,又回過頭,它還在蹬腿,只是動作越來越無力。它一下一下往空中蹬腿時,我仿佛看見一條天上的路。時光與正午的天空就這樣被它朝天的小細腿一點點地西移了一截子。接著它不動了。我用小棍撥了幾下,仍沒有反應。我只是耐心地守候過一只小蟲子的臨終時光,在永無停息的生命喧嘩中,我看到因為死了一只小蟲而從此沉寂的這片土地。別的蟲子在叫,別的鳥在飛。大地一片片明媚復蘇時,在一只小蟲子的全部感知里,大地暗淡下去。(節選自《一個人的村莊》,有刪改)6.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A.河灣里生機旺盛的歪榆樹,《一個消逝了的山村》中月光下高高生長的加利樹,它們帶給作者們的感受不盡相同。B.瓜秧旁的深腳印引起“我”對來人動作、心理的遐想,以來者的疑惑,流露“我”內心的小小歡喜得意。C.荒野中另一棵榆樹打破了“我”對它仍活著的幻想,隨著它徹底死去,它在這片土地上也失去了存在意義。D.“看似在動生命,其實早死亡了”,它們被風裹挾著從一個地方運動到另一個地方,反映生命的微小。7.下列對文本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A.開頭的“我以為”一詞,強調我的主觀猜測,為后文敘述甲殼蟲的死亡結局埋下伏筆。B.“臨終時光”使用擬人的寫法,將小蟲子的死寫出莊嚴感,表達作者內心深重的愧憾。C.本文描寫生動細膩,如觀察吃草的牛、曬太陽的貓,勾勒出清靜又溫馨的鄉村圖景。D.本文內容筆意閑散,卻又脈絡清晰,如多處使用過渡語句,交代時間地點的轉換等。8.本文富有哲思之美,作者是如何在描寫中自然地融入思考,讓文章富有內涵的?請結合文中兩處畫線部分簡要分析。9.有同學將本文與馮至《一個消逝了的山村》相比較,并引用后者結尾“這一切,給我的生命許多滋養”,作為閱讀本文的感想批語。你認為是否合理?請說明理由。二、古代詩文閱讀(37分)(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2分)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材料一:惠帝二年,蕭何卒。居無何,參代何為漢相國,舉事無所變更,一遵蕭何約束。擇郡國吏木詘於文辭,重厚長者,即召除為丞相史。吏之言文刻深欲務聲名者輒斥去之日夜飲醇酒。卿大夫已下吏及賓客見參不事事,來者皆欲有言。至者,參輒飲以醇酒,間之,欲有所言,復飲之,終莫得開說。參子窋為中大夫。惠帝怪相國不治事,以為“豈少朕與”?乃謂窋曰:“若歸,試私從容問而父曰:‘君為相,日飲,無所請事,何以憂天下乎?’”窋既洗沐①歸,間侍,自從其所諫參。參怒,而笞窋二百,曰:“趣入侍,天下事非若所當言也。”至朝時,惠帝讓參曰:“與窋胡治乎?乃者我使諫君也。”參免冠謝曰:“陛下觀臣能孰與蕭何賢?”上曰:“君似不及也。”參曰:“陛下言之是也。且高帝與蕭何定天下,法令既明,今陛下垂拱,參等守職,遵而勿失,不亦可乎?”惠帝曰:“善。”(節選自《史記·曹相國世家》,有刪改)材料二:讀漢史者多曰:曹參守蕭何之規,日醉以酒。民歌之曰:蕭何為法,顜②若畫一。曹參代之,守而勿失。載其清凈,民以寧謐。其為漢之二賢相也,至矣哉。論曰:非也。暑牛之渴也,豎子飲之渟淖之污,牛渴已久,得渟淖之污,寧顧清泠之水乎?設使堅子牽之于清泠之水,則滌乎腸中之泥也。牛然后知渟淖之污,不可終日而飲之。百姓罹③秦之渴已久矣。蕭何曰:吾所以為法律,是權天下之草創也。若不止此,將致君為成康之君,使民為成康之民。是牽民于清泠水也。曹參日荒于酒,惠帝訊焉,參罔于惠帝曰:高帝創之,陛下承之,蕭何造之,臣參遵之。惠帝以為是也,民又歌之也。嗚呼!漢之民以漢之污,愈于秦之渴,不知牽于清泠之水,滌乎腸中之泥也。蕭何之傳曹參也,若木工能構材而未果覆,而終者必待善覆者成焉。何既構矣,謂參為覆者。參守其構而不能覆,徒欺君曰:陛下不如高帝,臣參不如蕭何……吾病漢史以蕭何為善求繼,以曹參為堪其后,故為之論。(節選自程宴《蕭何求繼論》,有刪改)[注]①洗沐:指休假。②顜:明確。③罹:遭受。10.材料一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吏之A言文B刻深C欲務D聲名者E輒斥F去之G日夜H飲醇酒11.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居,指過了一段時間,與《促織》中“居為奇貨”的“居”字意思相同。B.趣,通“促”,指趕快,與《蘭亭集序》中“雖趣舍萬殊”的“趣”字意思不同。C.垂拱,指不親理事務,與《諫太宗十思疏》中“鳴琴垂拱”的“垂拱”意思相同。D.“暑牛之渴也”與后文“寧顧清泠之水乎”兩句中的“之”字用法不同。12.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A.曹參接替蕭何做了漢朝相國,他清靜無為,一概遵循蕭何的法度。官吏們想來勸他,曹參雖請他們喝酒,卻嚴令禁止他們進行勸諫。B.漢惠帝埋怨曹參不理政事,便讓曹窋私下試探他。曹參先是笞責了他的兒子,后又在皇帝詢問時說明原因,打消了皇帝的疑慮。C.讀漢史的人大多認為蕭何、曹參是漢代兩位賢能的丞相,但程晏的觀點不同。對于曹參的做法,他認為并沒有履行好自己的職責。D.蕭何制定法令是應對天下剛剛建立的局面,若不止步于此,國家將會變得更加富強安定;但曹參繼任之法仍只是勝過秦朝苛政。13.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惠帝讓參曰:“與窋胡治乎?乃者我使諫君也。”(2)吾病漢史以蕭何為善求繼,以曹參為堪其后,故為之論。14.材料一中,曹參為自己的不治事所找的理由是什么?請簡要概括。材料二中,作者又是如何通過設喻反駁了他的這種說法?請簡要說明。(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下面小題。下終南山過斛斯山人宿置酒①李白暮從碧山下,山月隨人歸。卻顧所來徑,蒼蒼橫翠微。相攜及田家,童稚開荊扉。綠竹入幽徑,青蘿拂行衣。歡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揮。長歌吟松風②,曲盡河星稀。我醉君復樂,陶然共忘機③。[注]①斛斯山人:復姓斛斯的一位隱士。②松風:古樂府琴曲名,即《風入松曲》,此處也有歌聲隨風而入松林的意思。③忘機:道家語,忘記世俗的機心。1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詩人運用擬人描寫“山月”,與“明月松間照”般都營造出山間暮景的靜謐悠遠。B.詩人主要從視覺角度描寫終南山,“碧山”與“翠微”顯其蔥郁,“蒼蒼”著意暮色。C.詩人幸遇知己,心意相投。這從“長歌”的舉動,以及“河星稀”的時間上能看出。D.“陶然忘機”,正如詩人在《將進酒》中借酒抒情,都將窮愁之境的郁憤一泄而出。16.本詩第七、八句與陶淵明《歸園田居·其一》“榆柳蔭后檐,桃李羅堂前”都關注田園景物,但它們在表達技巧、語言風格和用意上不盡相同。請結合相關內容簡要分析。(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講到李商隱的《錦瑟》時,余老師不禁想起自己的青蔥歲月,并向同學們說到:“學習很苦,但當下仍是最美好的,只是身在此山中而不在意,等你們經此一‘驛’又匆匆遠別,凌峰回首時也一定會感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種樹郭橐駝傳》中,郭橐駝列舉了“他植者”種樹存在的種種問題,說自己只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樹木也就活得長久、長得很快。這頗有《老子·第六十四章》“復眾人之所過,以輔萬物之自然而不敢為”的意味。(3)雨水滋潤了花朵,花朵因雨水而更富詩意,花與雨在中國古代詩詞中結下了不解之緣,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語言文字運用(本題共5小題,18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不久前,《2024中國詩詞大會》總決賽落下帷幕。不少人談起中國詩詞大會,都會想起節目里那句“賞中華詩詞,尋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A?已走到第九季的節目,自身也在不斷升級迭代中追問答案。今年的詩詞大會不局限于簡單的詩歌背誦,而是結合日常生活場景,對詩歌和文學做適當的留白,傳遞出其獨特魅力。①相比于教會人們幾首詩,②了解幾位詩人生平,③拓展人們對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想象和探索的空間,④培育文化傳承發展的土壤,⑤使不再作為枯燥深奧的知識被束之高閣,⑥而且回歸當下的美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3七年級數學上冊 第1章 有理數1.2 數軸、相反數和絕對值第2課時 相反數教學設計 (新版)滬科版
- 九年級歷史下冊 第四單元 經濟大危機和第二次世界大戰 第13課 羅斯福新政教學設計 新人教版
- Unit 1 what's the matter Section A 1a-1c 教學設計 2024-2025學年人教版八年級英語下冊
- 10喜鵲飛來報吉祥(教案)三年級上冊信息技術華師大版
- 臉蛋表情美術課件
- 2024-2025學年八年級物理下冊 第七章 運動和力 7.1 怎樣描述運動教學設計 (新版)粵教滬版
- 腦積水觀察及護理
- 2024-2025學年高中物理 第三章 傳感器 1 傳感器教學設計1 教科版選修3-2
- Unit 1 Reading for writing 教學設計 2024-2025學年外研版(2024)七年級英語上冊
- 九年級化學上冊 6.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學設計2 新人教版
- 醫院一站式服務中心建設實施方案
- 病院機電工程施工組織設計方案
- 個人工作經歷介紹PPT
- 注塑成型參數條件表
- 大型商業綜合體安全檢查表
- 數學八年級下冊基礎提升專練題庫:平行四邊形的性質及判定(教用)
- 任務管理:抓對事授權人促落實
- GB/T 42061-2022醫療器械質量管理體系用于法規的要求
- GB/T 28901-2012焦爐煤氣組分氣相色譜分析方法
- 氣道評估與處理課件
- 游艇理論訓練考試題庫600題(單選、判斷題)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