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恩施州三校聯盟2025屆高考壓軸卷歷史試卷含解析_第1頁
湖北省恩施州三校聯盟2025屆高考壓軸卷歷史試卷含解析_第2頁
湖北省恩施州三校聯盟2025屆高考壓軸卷歷史試卷含解析_第3頁
湖北省恩施州三校聯盟2025屆高考壓軸卷歷史試卷含解析_第4頁
湖北省恩施州三校聯盟2025屆高考壓軸卷歷史試卷含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湖北省恩施州三校聯盟2025屆高考壓軸卷歷史試卷考生須知:1.全卷分選擇題和非選擇題兩部分,全部在答題紙上作答。選擇題必須用2B鉛筆填涂;非選擇題的答案必須用黑色字跡的鋼筆或答字筆寫在“答題紙”相應位置上。2.請用黑色字跡的鋼筆或答字筆在“答題紙”上先填寫姓名和準考證號。3.保持卡面清潔,不要折疊,不要弄破、弄皺,在草稿紙、試題卷上答題無效。一.選擇題(12小題,每小題4分,共計48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1.據《宋史》記載,西夏國主“元昊自制蕃書命野利仁榮演繹之成西夏文,字形體方整",介于小篆隸書之間。他還教國人“記事用蕃書,而譯《詩經》、《孝經》、《爾雅》等為蕃語。”此舉A.推動文化的交流認同 B.凝聚了勞動人民的智慧C.促進了漢字的發展完善 D.消除了民族隔閡與矛盾2.某學者研究了古代中國政治從“三公九卿”發展到“三省六部”的歷史,認為古代中國政治有了一定的“現代屬性”。其主要依據是A.皇室事務逐漸從政府部門剝離B.三省體制下,大臣議政可以集思廣益C.部門有所精減、名稱得到更改D.六部直接隸屬于皇帝,提高行政效率3.王國維說:“中國政治與文化之變革,莫劇于殷、周之際。”“殷、周之際”的政治變革是A.從“公天下”到“家天下” B.從方國聯盟到封邦建國C.從方國聯盟到郡國并立 D.從封邦建國到中央專制4.唐朝“侍老”制度規定,對年齡在六十歲以上的老人,賦役俱免;八十歲以上者,給予一名“侍丁”在其身邊照顧,免其賦役。這說明唐朝A.社會保障體系非常完善 B.人口老齡化問題嚴重C.宗法制得到進一步加強 D.統治者重孝道治天下5.“文藝復興”原是一個法文詞語,意為“再生”。從其歷史內涵看,文藝復興運動時期獲得了再生的是A.西歐文學藝術 B.資產階級人文主義C.古希臘-羅馬文明 D.中世紀基督教文明6.古代治國講“帝道”(堯舜禹湯治理之道)、“王道”(德政)、“霸道”(法家)。融合此“三道”思想且被當朝統治者采用的是A.孟子的民本思想B.荀子的政治思想C.董仲舒的新儒學D.二程朱熹的理學7.抗戰前,中共在其領導下的地區實行蘇維埃制度,全部權力“屬于工人、農民、紅軍兵士及一切勞苦民眾”。1939年,《陜甘寧邊區選舉體例》規定:“凡居住邊區境內之人民,年滿十八歲者,無階級、職業、男女、宗教、民族、財產和文化程度之區別,均有選舉權和被選舉權。”這反映出,陜甘寧邊區政府A.實現無產階級專政 B.推動國共合作實現C.實行統一戰線政策 D.實踐武裝割據思想8.下圖是一幅1954年出版的宣傳畫《未來的工業建設小能手》。該宣傳畫反映了當時A.全面落實黨的教育方針 B.青少年具有生態環保意識C.重視農田基本水利建設 D.大力推進國家工業化建設9.1929年1月至9月美國汽車銷售情況表已成交高中檔車(%)已成交低檔車(%)未成交(%)小計信貸26.311.223.961.4現金20.96.211.538.6累計47.217.435.4100據如表信息可知,當時美國A.民眾消費能力有所提升 B.經濟存在結構性的失調C.存在銀行信貸安全風險 D.民眾普遍存在投機心理10.下列不屬于發生在20世紀70年代初期的歷史事件的是A.中日建交 B.尼克松訪華C.中美建交 D.中國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11.1896年至1898年,上海時務報館實際上成為各種維新事業的聯絡站,共有40人自浙江、四川、江蘇、湖北、檳榔嶼等多地來信,請求幫助辦理各類事項近60項,涉及擬開辦學堂請代聘各科老師,請代為銷售、推廣報刊,請幫助設學堂、辦公司等。據此可知,當時A.維新派抓住了變法成功的關鍵 B.學習西方成為社會的共識C.維新變法具有一定的社會基礎 D.維新變法與中國實際結合12.2013年是上海開埠170周年。下列條約與上海開埠有關的是①《南京條約》②《虎門條約》③《上海土地章程》④《北京條約》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二、非選擇題(2小題,共52分)13.(32分)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美國素有地方自治的傳統。早在諾曼征服之后,英國國王便通過頒發特許狀的形式賦予城市以自治權,這種傳統在17世紀又被英國移民帶到了北美。新英格蘭地區的地方自治制度尤其發達,各個鄉鎮任命自己的行政官員,規定自己的稅則,征收并分配自己的稅款。自美國獨立后至南北戰爭前,地方自治制度得到了較為充分的實行。南北戰爭以后,州政府開始加強對市鎮的控制,對地方管理的許多細節進行了規定,甚至廢除某些地區的自治制度。這遭到了各地居民的反對,他們以憲法為依據,開展了“家鄉自治"運動。——摘編自蘇鵬飛《從伯克利市憲章看美國地方自治制度》材料二美國州以下的地方政府奉行“行政至上”原則,各級組織之間無隸屬關系。美國最有特色的地方政府形式是市政府,實行城市經理制。在這種體制中,政治和行政職能分離,市議會屬于政治職能,主管立法與評聘城市經理;城市經理屬于行政范疇,對議會負責。這有悖于民主程序,但能保證城市經理的質量,提高行政效率。美國地方自治中,最有代表性的是鄉鎮自治。早期美國的鄉鎮大多都實行直接民主,鄉鎮居民大會為鄉鎮的最高決策機關,一些重大問題都要在會議上交給全體公民進行討論并最終決定。20世紀50年代以來,一些鄉鎮也開始采用代議制民主,選舉代表組成鄉鎮代表大會。鄉鎮自治是美國民主的策源地和民主體制的基石,但鄉鎮的自治權要得到法律許可并受到來自聯邦和州的制約。——摘編自朱漢國主編《新版課程標準解析與教學指導·高中歷史》(1)根據材料一,指出近代美國地方自治傳統形成的歷史背景。(2)根據材料二,概括美國“地方自治”的特點,并綜合上述材料,簡要評價其歷史意義。14.(20分)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張之洞作為洋務運動的代表人物,其在湖北主政期間,積極推進農業的發展。其認為農業發展“須精造農具,凡取水、殺蟲、耕耘、磨礱,或用風力、或用水力,各有新法利器,可以省力而倍收,則又兼機器之學。”就可以實現“西人謂一畝之地,種植最優之利,可養三人”土地利用效率。他還強調“西法植物學,謂土地每年宜換種一物,則其所吸之地質不同。而其根葉壞爛入土者,其性各別,又可以補益地力,此亦簡便易行者也。”為了增加農業效益,他還認為農業發展不僅要重視經濟作物的種植,還應積極發展農產品加工業,積極擴展對外貿易。在具體實踐活動方面,設立專門的機構推廣農業種植技術,興辦農學堂和派遣留學生,培養近代的農業人才,并且引進關國的優良棉種和種植技。-----摘編自張曉麗《張之洞農業近代化思想與實踐》(1)依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張之洞的農業思想。(2)依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評價張之洞的農業思想及其實踐成果。

參考答案一.選擇題(12小題,每小題4分,共計48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1、A【解析】

根據材料內容可知元昊命野利仁榮創制西夏文字,并且將《詩經》《孝經》《爾雅》翻譯為西夏文,從而加強與中原文化的交流,故選A;西夏文是大臣野利仁榮創制的,B錯誤;西夏文不是漢字,C錯誤;不能說加強文化的交流就消除了民族隔閡與矛盾,D錯誤。2、A【解析】

根據材料和所學知識可知,三公和三省六部制度都是針對國家事務進行管理,而三公九卿中有六卿專門處理皇室事務,此時皇室事務尚未從政府部門剝離,到三省六部制度階段,則完全與皇室事務無關,故A項正確;三公九卿制中的“朝議”制度,已經可以集思廣益,故B項錯誤;部門有所精減、名稱得到更改只是表面現象,不能說明古代政治具有現代屬性,故C項錯誤;明朝廢宰相后六部才直接隸屬于皇帝,與題干時代不符,故D項錯誤。3、B【解析】

“殷、周之際”是指商朝到西周時期政治制度變革,商朝是方國聯盟,西周時期實行分封制,B正確;A是夏朝時期;郡國制度是西漢時期,C錯誤;中央專制是秦朝時期實行,D錯誤。4、D【解析】唐朝通過制度規定,重視對老年人的照顧,說明統治者以孝道治天下。故答案為D項。AB項材料不能反映,排除;宗法制重視血緣關系,材料反映的國家制度沒有以此為根據,不能反映宗法制得到進一步加強,排除C項。5、C【解析】

試題分析:13世紀末期,在意大利商業發達的城市,新興的資產階級中的一些先進的知識分子借助研究古希臘、古羅馬藝術文化,通過文藝創作,宣傳人文精神,即文藝復興。故C正確。考點:15-16世紀西歐社會的演變?文藝復興與宗教改革?意大利文藝復興【詳解】6、C【解析】試題分析:董仲舒的新儒學把諸子百家中的道家、陰陽五行家的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加以改造形成具有時代特色的新儒學體系。其目的是給統治者披上神圣的外衣,政治上主張實現大一統,以加強君權,維護君主專制;思想上“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以維護思想上的封建專制。孟子的民本思想主要是“民貴君輕”的思想,荀子的政治思想主要是“禮法并用”,二程朱熹的理學把儒學提升到了哲學的高度。故選C考點:中國傳統文化主流思想的演變·漢代儒學·董仲舒7、C【解析】

據材料“939年,《陜甘寧邊區選舉體例》規定:“凡居住邊區境內之人民,年滿十八歲者,無階級、職業、男女、宗教、民族、財產和文化程度之區別,均有選舉權和被選舉權。”可知,抗戰時期,中國共產黨實行統一戰線政策,凡居住邊區境內之人民,年滿十八歲者,均有選舉權和被選舉權,C正確;據所學可知,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還不是執政黨,故A說法錯誤;據材料1937年9月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就已經正式確立,B說法錯誤;D與材料無關。【點睛】本題的關鍵信息是“1939年,《陜甘寧邊區選舉體例》”,考查的是“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相關知識,1937年9月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形成。8、D【解析】

1954年正值國家工業化建設,因此宣傳畫《未來的工業建設小能手》反映了當時國家大力推進工業化建設,D正確;宣傳畫的主題是工業建設,與教育、生態環保以及農田水利建設無關,排除A、B、C。9、C【解析】

根據材料,信貸支付成為主要方式,1929—1933經濟大危機,美國虛假繁榮,信貸危機出現,C項符合題意;材料提到只是汽車銷售,不能看出民眾的消費水平,A項不符合題意;材料中只是汽車銷售,沒有涉及經濟生產部門,B項不符合題意;股票屬于投機,D項不符合題意。故選C。10、C【解析】

中日建交為1973年,尼克松訪華為1972年,中美建交為1979年,中國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為1971年,故中美建交為20世紀70年代末期,故選C,排除ABD。11、C【解析】

1896年至1898年,上海時務報館實際上成為各種維新事業的聯絡站,涉及多地眾多維新事業,說明當時維新變法具有一定的社會基礎,故選C;材料信息不能體現維新派是否抓住了變法成功的關鍵,排除A;材料無法體現學習西方成為社會的共識,排除B;材料不能說明維新變法是否與中國實際結合,排除D。12、A【解析】

2013年是上海開埠通商170年,可知是在1843開始通商的。《北京條約》是1860年簽訂,并且內容與上海無關,④錯誤。①②③與上海開埠通商有關,故選A;BCD不符合題意,排除。二、非選擇題(2小題,共52分)13、(1)背景:英國地方自治傳統的影響;獨立戰爭的推動;美國共和體制的建立;美國人民的積極爭取(2)特點:奉行“行政至上”原則;形式多樣,以鄉鎮自治為代表;直接民主與間接民主相結合;自治權力受聯邦與州政府的制約(任答三點,其他言之成理即可)意義:促進了美國民主制度的發展和完善;提高了行政管理的專業性和行政效率;保障了人民的民主權利。【解析】

(1)據材料“這種傳統在17世紀又被英國移民帶到了北美”可得出英國地方自治傳統的影響;根據材料“自美國獨立后至南北戰爭前,地方自治制度得到了較為充分的實行”可得出美國獨立戰爭的推動;根據材料“遭到了各地居民的反對”可得出美國人民的積極爭取等從英國影響、獨立戰爭和民主政體的形成等角度分析回答。(2)特點,根據材料“美國州以下的地方政府奉行‘行政至上’原則”可得出奉行“行政至上”原則;根據材料“最有特色的地方政府形式是市政府”“最有代表性的是鄉鎮自治”可得出形式多樣,以鄉鎮自治為代表;根據材料“早期美國的鄉鎮大多都實行直接民主”“鄉鎮也開始采用代議制民主”可得出直接民主與間接民主相結合;根據材料“鄉鎮的自治權要得到法律許可并受到來自聯邦和州的制約”可得出自治權力受聯邦與州政府的制約。意義,根據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美國“地方自治”奉行“行政至上”原則,并且自治權力受聯邦與州政府的制約,有利于促進美國民主制度的發展和完善;美國“地方自治”形式多樣,直接民主與間接民主相結合,提高了行政管理的專業性和行政效率,同時保障了人民的民主權利。14、(1)農業思想:引進西方先進的技術,設備和品種,提高農業生產效率;種植經濟作物,發展農產品加工業和對外貿易,提高農業效益;成立專門機構,培養農業人才,發展農業生產。(2)評價:張之洞的農業思想和實踐是近代先進中國人向西方學習的重要表現。有利于促進湖北地區農業生產的近代化和農業的發展;客觀上有利于抵御外國資本主義的經濟侵略。【解析】

(1)依據材料“須精造農具,凡取水、殺蟲、耕耘、磨礱,或用風力、或用水力,各有新法利器,可以省力而倍收,則又兼機器之學”來看,張之洞主張引進西方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