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法運算定律教學設計12篇_第1頁
加法運算定律教學設計12篇_第2頁
加法運算定律教學設計12篇_第3頁
加法運算定律教學設計12篇_第4頁
加法運算定律教學設計12篇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加法運算定律教學設計12篇加法運算定律教學設計1教學內容:課本30頁例3及練習五相關習題。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用運算定律進行一些簡便運算。2、過程與方法:培養學生根據具體情況,選擇算法的意識與能力,發展思維的靈活性。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系,能用所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教學重、難點:能運用運算定律進行一些簡便運算。教學過程一、自主學習(一)自學提綱1、例3中都給出了哪些已知條件?求的問題是什么?2、你能列出算式嗎?3、你能很快算出此題的答案嗎?你是怎樣計算的?與同桌交流。4、在此題中,你運用了加法的'哪些運算定律?(學生在自學過程中,教師巡回指導,并告訴學生在看不懂的地方要做上標記,(二)學生自學(三)自學檢測計算下面各題,怎樣簡便就怎樣計算。425+14+18675+168+25二、合作探究1、小組互探(把在自學過程中遇到的不會問題在小組內交流探究小)2、師生互探(師生共同探究在自學過程中遇到的不會問題及經小組討論后還未能解決的問題)在運用加法運算定律進行計算時應注意什么?三、達標訓練1、根據運算定律在下面的()里填上適當的數。46+()=75+()()+38=()+5924+19=()+()a+57=()+()要求學生說出根據什么運算定律填數。2、根據第一個算式直接說出第二個算式的結果。632+85=71785+632=()304+215=519215+304=()3、下面各式那些符合加法交換律。140+250=260+13020+70+30=70+30+20260+450=460+250a+400=400+a4、下面哪些算式運用了加法運算定律?分別運用了哪些運算定律?76+18=18+7637+45=35+4731+67+19=31+19+6756+72+28=56+(72+28)24+42+76+58=(24+76)+(42+58)5、計算下列各題,怎樣簡便就怎樣計算。60+255+40282+41+159548+52+46867+25+33+75245+180+20+155135+39+65+116、解決問題。東風小學四年級三個班去植樹,四(1)班植樹78棵,四(2)班植樹245棵,四(3)班植樹122棵。這三個班一共植樹多少棵?四、堂清檢測1、根據運算定律在下面的□里填上適當的數。369+258+147=369+(□+147)(23+47)+56=23+(□+□)654+(97+a)=(654+□)+□2、用簡便方法計算。91+89+1178+46+154168+250+3285+41+15+593、解決問題:三個班為殘疾兒童捐款,一班捐了113元,二班捐了96元,三班捐了87元,三個班一共捐了多少元?(二)檢測反饋板書設計加法運算定律的應用按照計劃,李叔叔在后四天還要騎多少千米?115+132+118+85=115+85+132+118←加法交換律=(115+85)+(132+118)←加法結合律=200+250=450(千米)加法運算定律教學設計2學習目標:1、通過嘗試解決實際問題,觀察、比較、發現并概括加法交換律加法結合律。2、初步學習用加法運算定律進行簡便計算和解決實際問題,培養簡便計算意識,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3、在數學活動中獲得探究數學運算定律的基本體驗和一般方法,培養獨立思考和主動探究的意識和習慣學習重點:探索和理解加法運算定律。學習難點:獲得探究數學運算定律的基本體驗和一般方法。學習活動過程: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1、播放FLASH動畫“朝三暮四”的成語故事,并列式。2、師:觀察兩道算式,它們有什么相同點、有什么不同點?3、引入新課:猴子吃橡子的故事中蘊藏著什么數學奧秘呢?加法運算有什么規律呢?二、探究新知,掌握定律(一)探究加法交換律。1、在情境中初步感知規律。(1)創設問題情境。多媒體演示李叔叔騎自行車旅行的情景,請同學們仔細觀察,圖中告訴我們哪些信息?要解決的問題是什么?(2)嘗試解決問題。①要求李叔叔今天一共騎了多少千米,可以怎樣列式計算呢?140+56=96(千米);56+40=96(千米)。討論為什么要用加法?(這兩道題都是要把兩個數合并成一個數,就要用加法計算。)②40+56和56+40這兩個算式計算結果相等,可以用什么符號連接?40+56=56+402、在枚舉中驗證規律。(1)觀察思考。觀察這一組算式,你能發現些什么?(在這組加法算式中,兩個加數交換位置,和不變。)(2)猜想驗證。請同學們先自己在練習本上舉幾個例子驗證一下。(3)交流匯總。3、在比較中概括規律。(1)總結規律。你能用自已的話說出你發現的規律嗎?并給你發現的規律命名。(任意兩個數相加,交換加數的`位置,和不變,這就是加法交換律。)(2)用符號表示加法交換律。(a+b=b+a)4、在練習中應用加法交換律。(1)完成課本練習五第2題部分題目。(2)課本第18頁“做一做”第1題。(二)探究加法結合律1、在情境中初步感知規律(1)出示主題圖,分析題目的已知條件和問題,然后讓學生自己列出算式計算。(3)組織學生交流,展示各種算法。(88+104)+96=88+(104+96)比較等號左右兩邊的算式的異同?2、在枚舉中驗證規律。3、在比較中概括規律,并用符號表示加法結合律。小結:通常用(a+b)+e=a+(b+)表示加法結合律。4、在練習中應用加法結合律。課本第18頁“做一做”第2題。三、運用新知,鞏固定律1、練習五第1題。2、練習五第4題。四、回題反思,全小結這節課,我們通過觀察、發現、猜想、驗證學習了加法交換率和加法結合律。加法運算定律教學設計3教學目標:1、結合具體情境,理解整數加法運算定律水小數同樣適用,并會應用加法運算定律和減法的運算性質比較熟練地進行小數加、減法的簡便計算。2、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體會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教學重點:能應用加法運算定律和減法的運算性質進行小數加、減法的簡便計算。教學難點: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體會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教具學具:多媒體課件教學過程一、情境導入師:同學們,以前我們學習了哪些加法運算定律?生:加法交換律和加法結合律。師:你能用字母把它們表示出來嗎?(學生說,教師板書)生:加法交換律a+b=b+a;加法結合律a+b+c=a=(b+c)。師:我們學這些運算定律的目的是什么?生:學這些運算定律是為了幫助我們進行簡便計算。師:下面的每組算式兩邊的結果相等嗎?計算后,你發現了什么?3.2+0.5○0.5+3.2(4.7+2.6)+7.4○4.7+(2.6+.4)生:相等,兩個小數相加,交換加數的位置,和不變。三個小數相加,先把前兩個小數相加,再加第三個數,或者先把后兩個數相加,再加第一個數,結果不變。師:整數加法的運算定律在小數加法的運算定律頁同樣適用。應用這些運算定律,可以使一些小數計算簡便些、我們今天就學習整數加法運算定律推廣到小數。(板書)二、自主探究出示例4.計算0.6+7.91+3.4+0.09師:上面的算式屬于什么算式?我們應該怎樣計算呢?生:上面是連加算式。按照運算順序,從左往右計算,計算出的小數如果末尾有0要去掉。師:自己試著計算一下。(學生獨立完成,板演)0.6+7.91+3.4+0.09=8.51+3.4+0.09=11.91+0.09=12師:觀察上面的`算式,想到其他的計算方法嗎?生:整體觀察算式發現,如果交換7.91和3.4的位置,這樣0.6與3.4、7.91與0.09都可以湊整計算,也就是說在運用加法交換律后,再繼續使用加法結合律就可以使計算更簡便些。師:你會解答嗎?(學生獨立完成,板演展示)0.6+7.91+3.4+0.09=(0.6+3.4)+7.91+0.09)=4+8三、探究結果匯報師:通過上面的學習,把整數加法運算定律推廣到小數,你有哪些收獲?生1:加法交換律和加法結合律在小數加法中同樣適用,運用這些運算定律,可以使得計算簡便些。生2:計算小數加、減法,可以按照從左往右的順序計算,也可以根據算式的特征,靈活選擇運算定律進行簡便計算。四、師生總結收獲師:通過本課時學習,你有哪些收獲?生:整數加、減法中的運算定律對小數加、減法同樣適用,在計算時,我們要先觀察算式中的數據,根據數據的特點選擇合適的簡便算法。加法運算定律教學設計4【三維目標】:1.通過學習,使學生理解和掌握加法交換律和結合律。2.通過學習,讓學生學會用符號或字母表示加法交換律和結合律。3.培養學生根據具體情況,選擇算法的意識與能力,發展思維的靈活性。4.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系,能用所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過程方法】:通過觀察比較、歸納的方法、來進行教學。【教學流程】:一、情景導入師:同學們你們喜歡體育活動嗎?誰來你最喜歡哪項體育活動(學生說了他們各自的愛好,老師都給予了肯定)看來同學們都非常愛運動,俗話說的好,“會運動的孩子就會學習,就會生活。”師:請同學們觀察課本27頁主題圖,你從圖中發現了哪些數學信息。(要求學生根據圖說出了與數據有關的信息)師:根據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用加法計算的問題。師:同學們提出的問題都非常的好,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來研究其中的兩個問題。(1)李叔叔今天一共騎了多少千米?(2)李叔叔三天一共騎了多少千米?二、探索加法交換律:師:首先我們來解決第一個問題,怎樣烈式?生:40+56=96(千米)師:還可以怎樣列式呢?生:56+40=96(千米)師:由于這兩個算式的結果相等,所以我們可以寫成:40+56=56+40師:請孩子們觀察這兩道算式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生:相同點是都是40和56在相加,不同點是兩個加數位置不同(交換了一下)。師:你能舉個象這樣的例子?(學生非常踴躍)師:同學們能說出這么多的例子,一定是發現了什么規律吧?把你的想法和同桌交流一下。(等待學生的交流)誰來把你的想法說給我們聽一聽。師:(學生們有的是用自己的話概括,教師適時引導)兩個加數相加,交換加數的位置和不變,叫做加法交換律。(板書加法交換律)師:這樣的例子有多少個?生1:很多。生2:無數。師:那怎樣來表示所有的例子呢?請同學們用自己的.方法在隨寫本上寫一寫。(有的學生用的是省略號、有的是圖形、有的是字母、有的是漢字,通過和學生的交流都開始朝圖形和字母去表示這個規律,并讓學生到黑板上板書)。師:同學們真不簡單,能想出這么多方法來表示加法的交換律,通常我們是用a+b=b+a來表示加法交換律,其中a、b可以是任意數。三、小組合作學習加法結合律:師:剛才我們通過解決第一個問題,發現了加法的交換律,現在我們來解決第一個問題,看看有沒有新的發現。師:同學們先在下面做一做,點一生到前面做。師:這位同學做的對嗎?那它第一步求的是什么?解決的是什么問題?為了便于觀察,我們把先算的打上括號,還是這個算式,怎樣算比較簡便?(強調算式的書寫順序不變)(學生說,老師寫)我們給先算的打上括號(88+104)+9688+(104+96)=192+96=88+200=288(千米)=288(千米)這兩個算式的結果相等,所以我們可以寫成(88+104)+96=88+(104+96)大家仔細觀察這兩個算式,又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呢?生:都是相同的數在相加,只是運算順序不一樣,但結果相等。再比較下面兩個算式,你又發現了什么?(小黑板出示)(69+172)+28○69+(172+28)155+(145+207)○(155+145)+207(聰名的學生一看就知道用等號連接,但有的同學有點懷疑,讓小組同學分工驗證。師:請同學們小組交流發現的結論,最后概括出規律。)師:(學生的看括不規范)三個加數相加時,可以先把前兩個數相加,也可以先把后兩個數相加,和不變。叫做加法結合律。師:誰上來用字母把它的規律表示出來。(a+b)+c=a+(b+c)(揭示課題)今天我們所學的加法交換律和加法結合律都叫做加法運算定律。下面老師想出幾個題目考考大家,看看大家對新知識掌握的怎樣,有沒有信心,。四、鞏固應用1.根據加法運算定律在□填上適當的數,并依據了加法的什么定律?□+270=270+80(33+16)+84=33+(16+□)□+56=□+44400+500=□+□(25+□)+72=□+(28+72)2.下面算式符合加法交換律嗎?為什么?45+59=45+5990+10=5+953.P28/做一做4.P31/4、15.P31/3加法運算定律教學設計5加法運算律【教學內容】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西師版)四年級上冊第46~48頁例1、例2的教學內容。【教學目標】1.使學生理解和掌握加法交換律和結合律,懂得用字母表示的意義。2.通過經歷對加法運算定律的探究、發現過程,培養學生觀察、分析、比較、概括的能力。3.在學生學習加法運算定律的過程中,培養其數學交流的能力和合作的意識。【教學重難點】理解和掌握加法交換律和結合律。【教具學具準備】多媒體課件【教學過程】一、探究加法交換律1.教師:森林小學今天要舉行智力競賽,讓我們去看看吧。課件中出現:(1)小動物圍坐在一起。(2)大象老師出第1道題:小老鼠扛著兩個袋子,前面一個袋子裝著米,后面一個袋子裝著黃豆,小老鼠跑著跑著喊累了,怎么辦?小鳥發言說:“把黃豆放前面,米放后面,這樣就不累了。”2.教師:同學們你們認為小鳥的想法對嗎?為什么?學生:不對,米還是那袋米,黃豆還是那袋豆子,它們的位置變了,但是總的重量沒有變。課件中出現小動物們鼓掌的畫面。3.課件中大象老師出第2道題。12+2525+12500+300300+50030+20xx+301200+650650+1200這8道題小動物們要比一比,看誰算得又對又快。不一會兒,小豬就寫出了所有答案,其他小動物還在一道一道地算著,看到小豬算完了并得到大象老師的夸獎,小動物們傻眼了……4.教師:小豬為什么算得這么快?同學們知道其中的奧妙嗎?請觀察左邊和右邊的算式,然后同桌兩人相互說一說。學生觀察,同桌交流。5.學生在全班交流。學生1:小豬算了左邊4道的結果,右邊的結果是一樣的。學生2:實際上12+25與25+12都是求12與25的和,所以兩個算式的結果是一樣的。學生3:我發現左邊和右邊并排的兩個算式只是加數的位置交換了。學生4:我發現……6引導歸納。教師:同學們真會觀察、比較。誰能用一句話概括同學們發現的規律?學生1:兩個數相加交換了位置,結果一樣。學生2:兩個加數交換了位置,和不變。教師:如果用兩個不同的字母表示兩個加數,用一個等式表示加法運算的這個規律,你行嗎?學生1:我用m、n表示兩個加數,那么……學生2:我用a、b表示兩個加數,那么a+b=b+a。教師:真了不起,你們已經歸納出了加法的一個運算定律,想給這個定律起什么名?學生:加法交換律。……板書:交換律,a+b=b+a。(齊讀)[點評:創設生動的童話情境,使數學問題在富有童趣的事件中提出,有效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大大調動了學生的參與積極性和主動性。先通過分析,得出交換大米和黃豆的位置,但總重量不變,為后面學習加法交換律作好了鋪墊;同時,使學生感受到數學知識與生活的緊密聯系。再通過學生獨立觀察、思考,同桌交流,全班匯報等形式,使學生在自主探索中發現、理解加法交換律,培養了學生的分析、比較和概括能力。]二、探究加法結合律1.課件播放小動物集合圖:一隊89只小狗,二隊96只小貓,三隊104只小兔,小猴說:“同學們請幫我算算一共有多少只小動物?”2.教師:該怎樣列式?學生:89+96+104(板書)3.教師:請同學們再想想該怎樣計算?(1)學生獨立思考。(2)分組討論。(3)全班交流。教師:誰代表你們這組說一說是怎樣計算的?學生1:我們先計算89+96算出小狗、小貓共185只,再用185+104算出3種小動物一共有289只。(板書計算過程)學生2:我們先計算96+104算出小貓、小兔共有200只,再用89+200算出3種小動物一共有289只。(板書過程)教師:同學們的方法都正確,下面請你們在書上完成“填一填”。4.學生填空后對答案。5.引導歸納。教師:從上面兩組的計算中,你發現了什么?學生1:每組算式中的三個數都是相同的。學生2:左邊是前兩個數先加,再加第3個數。右邊是后面兩個數先加,再加第一個數。兩個算式結果相等。教師:那么左、右兩個算式之間可以用什么符號連接?學生:等號連接教師:對,能寫成一個等式,89+96+104=89+(96+104)。(板書)教師:你們的發現是不是適合其他算式,請自己舉例驗證。如果適合,請用一個等式表示。學生1:10+20+30=10+(20+30)學生2:5+6+7=5+(6+7)……教師:看來,你們的發現都適合三個數相加的情況。恭喜同學們又發現了加法的一個運算定律。為了簡便易記我們需要幾個字母表示?學生:3個不同字母。學生分組用字母表示。匯報并板書:(a+b)+c=a+(b+c)。教師:想給這個定律起什么名?學生1:加法組合律。學生2:加法結合律。……教師:同學們起的'名字都很好,我們就按約定俗成的叫法,把它稱作加法結合律吧。學生齊讀加法結合律,(a+b)+c=a+(b+c)。課件播放小動物們鼓掌致謝的畫面。[點評:學生在解決老師給出的問題時,懂得用字母表示的意義。培養了學生觀察、分析、比較、概括的能力。并在學生學習加法運算定律的過程中,培養其數學交流的能力和合作的意識。]6今天我們學習的內容就是教科書上第46、47頁的內容,請同學們把書上的重點句勾畫出來理解并記憶。三、鞏固規律1.第47頁,課堂練習第1題。學生獨立填空,再集體評講。2.第48頁,課堂練習第2題。(1)理解題意。(2)學生獨立完成。(3)集體校對。(4)問:136+89+64與89+(136+64)用等號相連的依據是什么?3.練習九第1題。獨立完成,集體評講校對答案。四、全課小結教師:通過今天的學習,你知道了什么?教師:交換律、結合律是加法運算的兩大定律。(板書:加法運算律)它們在計算中怎樣應用呢?下節課我們繼續學習。加法運算定律教學設計6教學內容:教材第8~9頁。教學目標:1、結合具體情景,經歷探索加減混合運算的計算方法的過程。2、掌握100以內數加減混合運算的計算方法,并能正確地計算。3、在解決簡單問題的過程中,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教材分析:通過對這一部分的綜合學習,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根據教材創設的主題圖和加減法的含義,比較輕松的列出算式,自己試著算一算,在匯報算法。在列豎式計算時,可能分兩步列兩個豎式計算,也可能列一個連寫的豎式進行計算。教學設想:在出示了情境圖和問題之后,學生通過認真觀察、收集信息,列出算式之后,根據已有知識經驗來解決現有的問題。在練習時,要注意學生的書寫格式,并注意進位和退位。讓學生認真審題,再計算中發生的錯誤要及時糾正。教學重點:讓學生通過類推的方法學會用豎式計算加減混合運算的.方法。教學難點:讓學生通過類推的方法學會用豎式計算加減混合運算的方法。教學準備:課件教學設計:一、復習導入用豎式進行計算。(1)54+26+15=(2)90–58–24=設計意圖:這樣設計是讓學生對剛學過的連加、連減的復習進行鞏固,為列豎式學習加減混合運算打下堅實的基礎。二、指導探索。1.創設情景今天,住在森林公園的小松鼠們可高興了,大家想去看一看嗎?出示情境圖那位小朋友根據情景圖來講個故事?學生講故事那位小朋友能根據情境圖編一道題?這是我編的題:原來有46顆松果,吃了28顆松果,媽媽又采來35顆松果,現在有多少顆松果?你能列出一個混合算式嗎?46–28+35說一說,這道題與我們上一節課已經學習的連加與連減的兩步式題有何區別和聯系?2.學生獨立試做46–28+353生(2)還可以怎樣算?讓學生試著說做這種題時要注意些什么問題?設計意圖:在這一環節中,根據已學過的100以內的加減法的有關知識,通過類推來解決這一問題。讓學生通過情境圖講故事、編題。培養學生的思維和觀察能力。引導學生分析列豎式進行計算加減混合,并比較那種豎式計算的簡便。我能行:3.我有22個氣球,放走了16個,又買了18個氣球,他現在有多少個氣球?列混合算式進行計算?22–16+18=24(個)4.試一試、列豎式進行計算。38+47–65=53+40–37=三鞏固練習練一練1.先估計一下結果,再計算。73–39+46=43+27–50=42+50–66=96–80+35=2.找書包。3.公共汽車上原有38名乘客,到兒童活動中心有9名乘客下車,有12名乘客上車。汽車上現在有多少名乘客?4.公共汽車上原有28名乘客,到兒童活動中心有13名乘客下車,有9名乘客上車,汽車上這時有多少名乘客?到了人民商場時,有16名乘客下車,有14名乘客上車,汽車上這時有多少名乘客?四、課堂小結: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那些收獲?五、作業第9頁第3、4題。板書設計加減混合運算原來有46顆松果,吃了28顆松果,媽媽又采來35顆松果,現在有多少顆松果?46–28+35=(顆)教學反思:加減混合運算得計算方法在一年級已經學過,學生在學習了兩位數連加的計算方法的基礎上學習加減混合運算比較容易掌握,但是限于二年級學生的特點,思維處于具體形象思維階段,像混合運算這樣需要較強注意力的知識點,在具體運用中,常常出現運算順序、計算錯誤等情況,所以應引導學生養成認真的好習慣,并要強調:加減屬于同級運算,計算時要按從左到右的順序依次計算。加法運算定律教學設計7一、教學內容:整數加法運算定律推廣到小數。二、三維目標:①知識與技能:使學生初步理解整數加法運算定律對小數加法同樣適用,并會運用這些定律進行一些小數的簡便運算。②過程與方法:進一步培養學生分析、綜合的能力和良好的計算習慣,從而培養學生的數感。③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學生做事認真、講究方法、注重實效和隊合作意識。三、教具準備:自制課件四、教學過程:1、復習:看哪組算得快。(開火車比賽。比賽規則:每列的第一個同學做完后第二個同學接著上來做,比比哪一列最先算完,其他同學邊看邊觀察,你發現了什么?)6.7+2.5=4.4+3.7=6.22+0.78=1.16+4.84=0.78+5.22=4.83+1.17=(6.4+1.3)+8.7=(2.8+5.5)+4.5=6.4+(1.3+8.7)=2.8+(5.5+4.5)=2、創設情景,引入課題(出示課件):芳芳想買一支鋼筆6.60元、一個卷筆刀6.45元、一瓶墨水2.40元和一支鉛筆0.55元,該帶多少錢?指名不同算法的同學板演。思考:你是怎樣算的.?這樣算有什么好處?同學們喜歡哪一種算法?為什么?3、揭示課題。《把整數加法運算定律推廣到小數》。4、總結歸納。分小組討論:小數加法簡便運算的解題步驟有哪些?(先觀察數的特點,看能不能湊成整數,再根據定律選擇合適的算法,然后進行計算,最后還要檢查。查運算順序是否正確,查數字是否抄錯,查每一步的計算結果是否有出錯。)5、課堂練習。(出示課件:)任選一組文具計算它們的總價。(1)、圓珠筆1.47元圓規2.16元直尺0.53元(2)、彩筆12.89元橡皮0.52元涂改帶3.48元別針1.11元(3)、圓規2.16元卷筆刀6.60元橡皮0.52元訂書機5.84元墨水2.40元6、拓展練習。(1)、判斷下面各題哪些能用簡便方法計算,能的在()里打“√”,不能的在()打“×”。8.5+3.85-5.13()6.02+4.5+0.98()2.7+6.6+3.4()6.17+28+3.2()(2)、填上一個數,使計算簡便。32.54+2.75+()7.58-2.66-()(3)、運用今天的知識出一道題考考同桌。7、總結:同學們,這節課咱們學習了哪些知識?大家想一想還有什么問題嗎?教學反思:本節課是在學生已經學習了“小數加、減法的意義和計算法則”和“小數連加、連減和混合計算”的基礎上學習的,在教學設計上力求體現以下幾點:1、密切聯系生活。以同學們購買文具為主線。在計算中經歷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感受數學來源于生活又應用于生活,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積極、主動參與數學學習活動,在活動中得到情感體驗。2、改變學習方式。從問題出發,提出猜想,通過自主舉例、驗證,合作交流,探索出整數加法運算定律同樣適用于小數加法的運算,在實現這一目標的同時,培養學生的演繹推理能力及應用意識等多元目標。加法運算定律教學設計8[教學目標]1.在解決數學問題的過程中,掌握萬以內數的連加、連減、加減混合運算的順序,并能正確計算。2.通過交流、合作,體驗混合運算計算方法的多樣化、運算順序的合理性。3.在經歷探索混合運算運算順序的過程中,進行有條理地思考,充分感受解決數學問題成功的喜悅,增強學習數學的信心和興趣。[教學重點]加減混合運算的順序和計算方法[教學難點]加減混合運算的順序和計算方法[教學過程]一、課前交流,計算導入我聽說我們班的學生個個都是計算小能手,大家敢不敢挑戰兩個計算題?計算:26+35+1165-21+18在兩位數運算的基礎上,今天我們繼續學習三位數的加減混合運算(板書課題)二、你說我說,探究新知1、出示數學信息星期天媽媽帶禮物去姥姥家,給姥爺買了一件上衣112元,一件下衣103元,給姥姥買了雙鞋88元。2、根據數學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數學問題?學生提出的問題可能有:(1)買一件上衣和件下衣一共需要多少錢?(2)買一件上衣和一雙鞋一共需要多少錢?(3)買兩件下衣需要多少錢?(4)上衣比下衣便宜多少錢?(5)姥姥的上衣比姥爺的褲子貴多少錢?(6)買衣服和鞋一共花了多少元?(板書)(7)衣服比鞋貴多少錢?(板書)大家真善于思考,提了這么多的問題,今天我們著重解決這兩個具有挑戰性的問題。3、解決問題:買衣服和鞋一共花了多少元?(1)認真思考,你可以列出什么算式?由復習導入,學生可以列出112+103+88(2)你會解答嗎?自己在本子上試一試,看能有哪些方法解決?(3)找學生展示他的算法。(4)學生說算法及運算順序,其他同學補充。可能出現的方法有:(1)列分式計算:112+103=215(元)215+88=303(元)(2)列綜合算式計算:112+103+88=303(元)(3)用豎式計算:112215112+103+88或+103215303215+88303(4)口算(湊整百、整十)師:你喜歡用哪種方法?獨立思考說出理由。重點讓學生說一說綜合算式的計算過程。第一個問題這么快就解決了,你們的計算能力真強,第二個問題敢不敢挑戰?4、解決問題:衣服比鞋貴多少錢?(1)放手讓學生獨立完成。(2)學生展示并說出自己的想法。【設計意圖】本節課在學習了兩位數加減混合運算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所以教學過程中,放手讓學生自己去探究。給學生足夠的獨立思考的空間和時間,再通過學生講解補充掌握計算方法,為后面的應用奠定基礎。5、總結歸納運算順序。思考:在只含有加法或減法的算式里,該按什么順序進行計算?學生交流。結合學生發言,歸納總結:一般情況下,在只含有加法或減法的算式里,要按從左往右的順序依次進行計算。三、鞏固練習(過關形式)真了不起,這么快這兩個問題已經解決,看來大家的`計算能力非同一般。老師帶來了過關游戲,敢不敢闖?好,請看第一關。第一關:計算795-35-138335+280-104第二關:一水果店有300斤蘋果,上周賣了132斤,這周賣了121斤,現在還有多少斤?第三關:王阿姨去逛商場看中三件商品:電話248元,果汁機187元,飲水機186元,她的錢包里有600元,夠嗎?四、總結評價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學生發言。縣優質課參賽課后反思這次優質課評選參賽人數比較多,比賽用四天的時間完成了整個比賽。參加完講課比賽后自己有很多感想:一、自我反思1、思想不重視,準備不充分。在起初接到參賽通知后,由于認識不是很到位,我沒有十分投入的去積極準備,以至于過了幾天才算是定下了整個講課內容。幸好得到我校蘭主任和趙主任給予的積極的指導和幫助,一起研究教材,針對出現的錯誤情況進行糾正。并讓我在有評委的情況下反復多次的練習,使自己在一些環節上改進和提高了很多,真的是發自內心的感謝他們。2、評價語言不豐富大家都知道老師的評價語言親切自然,可以為學生創造了一種安全和諧的學習環境。比如,教師評價學生:“你說得太好了,老師和你想得完全一樣”,“真了不起,老師真為你們高興”,“你回答得很正確,如果聲音能再大一點就更好了”,“不要怕,大膽地說,把你的想法說出來,讓老師和同學幫你找出錯的原因,你會進步得更快”。在起初練課時,我總是不能自然的評價學生,在兩位主任的幫助下總感覺進步不小,但在講課時還是不能自如的進行評價。3、教學基本功不足,相關知識學習不夠。通過講課發現自己在這次比賽中存在基本功不足的問題,可以說這與自己平時放松了對自己基本功的練習有關,同時對教材以及講課中語言的點撥不到位,對學生出現錯誤狀況后反映不敏感,這些都反映出了對課堂的內容的學習不夠,所以我認為自己該學的東西還很多。二、成長收獲:1、經受磨練。我參加工作10年來,從未參加過縣級數學講課比賽,在接到參加優質課比賽通知后感到很興奮,這對我個人來說是很難得的一次機會。在準備課的時間里,總是感到,心里掛著,腦子里想著,夢里夢著,心情從一開始的興奮,到準備課時的自己的思路與他人觀點的不一致時的心亂如麻,再到后來的思路清晰,到即將比賽時的緊張心理,到講課結束后的一身輕松。可能整個過程是很多參加過類似講課比賽的老師們都經歷過的,我為自己經受住其中的磨練而快樂,也為磨練后的提升而幸福,最終的成績并不理想,但是我通過參加這項活動從中得到了、收獲了一份屬于自己的東西,這也許在我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會起到積極的作用。2、在講課中找到了自己的不足從準備課到講課過程中,對教材以及教案的多次修改;從學校老師對我的這節課提出的意見、建議,針對不足改進和提高我的這節課的過程,過程中的改進提高,是自己的一大收獲。通過觀摩選手們的講課,開闊了視野,看到了自己一直追求卻沒有做到的東西;很多做法和經驗值得借鑒和學習。通過觀摩,發現有些課講的確實很棒,選手的教容教態、駕馭課堂能力、課堂處理問題能力和與學生交流方式方法等方面都有可學之處,通過觀摩課我也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總之,通過此次活動我感覺收獲很大,對如何準備課,如何上課,如何反思課都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同時對自己還應該學習哪些東西也更加明確了。加法運算定律教學設計9學習內容:P28/例1(加法交換律)P29/例2(加法結合律)課時1課時學習目標:1.引導學生探究和理解加法交換律、結合律。2.培養學生根據具體情況,選擇算法的意識與能力,發展思維的靈活性。3.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系,能用所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學習重點:探究和理解加法交換律、結合律。學習難點:探究和理解加法交換律、結合律。學習方法:合作交流學習準備:主題圖掛圖學習流程設疑導入情景圖導入出示27頁情景圖,觀察主題圖,根據條件提出問題。(1)李叔叔今天一共騎了多少千米?(2)李叔叔三天一共騎了多少千米?預習提綱1、如何列式。2、為什么列的式子不同?它們的結果是怎樣。它們之間的`關系是怎樣的?3、試著再舉出幾個這樣的例子。4、通過這幾組算式,你們發現了什么?能不能用一句話說出來。5、你能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示出加法交換律嗎?6、例2的式子能用什么方法來計算。有幾種方法。7、不同的方法計算結果怎樣。8、再舉出幾個這樣的例子。通過這幾組算式,你們發現了什么?能不能用一句話說出來。9、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示加法結合律。展示互動學生展示的方式、內容等教師預設需補充、分析、強調的地方1、將討論的式子的關系向各組同學展示。2、各小組展示自己小組記定律的方法。3、分別是用什么方法記住這些運算定律的。4、討論為什么要學習運算定律。兩個加數交換位置,和不變。這叫做加法交換律。先把前兩個數相加,或者先把后兩個數相加,和不變。這叫做加法結合律。探究提升(△+☆)+○=△+(☆+○)用了什么運算定律△+☆=☆+△用了什么運算定律歸納反思學生小結本節課學習的加法的運算定律。今天這節課你們都有什么收獲?你能把這些運用于以后的學習中嗎?達標測評1、填空(69+172)+○69+(+28)300+=600+A+B=++36=25+2、P28/做一做P31/4、1板書設計加法的運算定律a+b=b+a兩個加數交換位置,和不變。這叫做加法交換律。(a+b)+c=a+(b+c)先把前兩個數相加,或者先把后兩個數相加,和不變。這叫做加法結合律。加法運算定律教學設計10一、教學目標:①認知目標:使學生初步理解整數加法運算定律對小數加法同樣運用,并會運用這些定律進行一些小數的簡便運算。②能力目標:進一步培養學生分析、綜合的能力和良好的計算習慣,從而培養了學生的數感。③情感目標:培養學生做事認真、講究方法、注重實效和結合作意識。二、設計意圖:本節課是在學生已經學習了“小數加、減法的'意義和計算法則”和“小數連加、連減和混合計算”的基礎上學習的,在教學設計上力求體現以下幾點:1、密切聯系生活。以同學們春游購物為主線。在計算每組商品的價線中經歷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感受數學來源于生活又應用于生活,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積極、主動參與數學學習活動,在活動中得到情感體驗。2、改變學習方式。從問題出發,提出猜想,通過自主舉例、驗證,合作交流,探索出整數加法運算定律同樣適用于小數加法的運算,在實現這一目標的同時,培養學生的演繹推理能力及應用意識等多元目標。三、教具準備:自制課件四、教學過程:㈠創設情境,初建表象出示“春游購物”情況表,讓學生仔細觀察,哪幾組商品的價線剛好合并成整元數?并根據這些信息,怎樣判斷兩個小數能否合并成一個整數?㈡自主探究,學習新知1、回憶定律說一說整數加法有哪些運算定律?2、自主探究,合作交流①問題:整數加法運算定律對小數加法也適用嗎?②先獨立舉例驗證,然后小組合格交流。③小組匯報交流結果結論:整數加法運算定律對小數加法同樣適用3、解決問題,掌握方法出示小明所買商品及其價格。①學生獨立計算。(教師巡視選擇有代表性的算法)②比較算法,哪一種算法更簡便?③小結:整數加法運算定律可以使一些小數加法計算簡便。4、嘗試練習,理解算法學生獨立完成“做一做”,教師巡視、關注學生對簡便方法掌握情況。5、看書質疑㈢鞏固新知,拓展應用。㈣全課總結這節課你學到了什么?還有沒有什么問題?加法運算定律教學設計11一、教學內容:加法運算定律的應用P20——P21二、教學目標:1、知道簡便運算的基本思想方法是湊整,利用加法運算定律可使運算簡便;會正確運用加法運算律,對某些算式進行簡便計算。2、在學習過程中進一步體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感受簡便計算的樂趣,培養學習數學的積極情感。三、教學重難點:重點:理解并掌握運用加法運算定律進行簡便計算。難點:能正確迅速找出湊成整十、整百或整千數的兩個加數。四、教學準備實物投影、課件。五、教學過程(一)導入新授1、根據運算定律,在上填上合適的數或字母。(a+b)+=+(b+c)125+38+75=(125+)+382、計算并驗算。480+547456+358789+457利用加法交換律,我們可以進行加法的驗算。在計算過程中,這兩個運算律還可以使計算簡便。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這部分知識。板書課題:加法運算定律的應用。(二)探索發現1、出示教材第20頁例3情境圖。創設情境:回顧李叔叔騎車旅行一事,得知李叔叔后四天將繼續行駛并計劃好了騎車的`行程。李叔叔是如何安排后四天的行程計劃的?按照計劃李叔叔后四天還要騎多少千米?你會計算嗎?2、解決問題。教師出示問題:按照計劃,李叔叔后四天還要騎多少千米?學生獨立解答。根據學生回答板書:115+132+118+85。3、組織交流。交流各自的算法,全班匯報。匯報預設:方法一:115+132+118+85=247+118+85=365+85=450(千米)方法二:115+132+118+85=115+85+132+118=(115+85)+(132+118)=200+250=450(千米)4、比較算法。比較一下哪種算法更簡便,你是怎么想的,運用了哪些運算定律?(學生通過比較發現:運用加法交換律、結合律改變其運算順序,可以使計算更為簡便)教師強調:在計算時,應先觀察題目,分析是否能夠應用運算律使計算簡便。學生小結:把能湊成整十、整百的數結合起來先算,可使運算簡便。(板書:關鍵:“湊整”方法:“用運算律”)5.基本運用。用簡便方法計算。718+57+8257+62+138(1)學生獨立完成,并為什么這樣計算。(2)師生共同歸納方法:碰到一個加法算式,先看有沒有能“湊整”的數,如有,再運用加法運算律進行簡便計算。①觀察有沒有能湊整的數。②如無,按順序計算或豎式計算;如有,用加法運算律計算。6、湊整訓練。把左邊和右邊的數相加的和是整百、整千的用線連起來。36283159725347164317403決定是否運用運算律,關鍵看題中有沒有可湊整的數。因此要正確迅速地做出決定,必須加快我們分辨湊整數的速度。(三)檢測評價1、完成教材第20頁“做一做”。學生獨立完成,小組交流,集體訂正。交流時讓學生說清楚應用了什么運算律。2、用簡便方法計算下列各題。60+145+40+355372+42+258146+143+54+257(四)評價反饋這節課你學到了什么?如何應用加法運算定律使計算簡便?讓學生互相補充,充分發表自己的想法。明確只要把能湊成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