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中華文明的起源與早期國家一、選擇題1.考古發現,地處黃河流域中游的陶寺古城,南北長約1000米、東西寬約560米,面積約56萬平方米。城南為公共墓地。在已發掘的1000多座墓葬中,有9座大型墓葬,出土了象征權力的鉞和斧之類的玉石兵器。這表明()A.中華文明曙光初現 B.玉石兵器普遍使用C.早期國家已經出現 D.社會分工日趨精細2.在被考古學家們認為是夏都遺存的河南二里頭遺址,發現“井”字形的城市主干道,以及被道路和城垣劃分為若干方正、規整的城市區域。這些發現說明夏朝()A.統治疆域遼闊 B.城市基礎設施完備C.統治格局有序 D.注重道路交通建設3.武王滅商后,進行了第一次分封,但規模較小。成王時,武庚叛亂,舊殷朝的勢力一時俱起。周公歷時三年平亂,并在此基礎上進行了較大規模的分封,最終形成西周的立國之勢。由此可知()A.軍事力量是立國的重要保障 B.殷商遺族嚴重威脅中央集權C.血緣關系是西周政治的紐帶 D.分封制促成了周王朝的統一4.上古時,神主宰人類的命運,需要負責與神溝通的專職人員——巫覡(xí)。隨著長期與鬼神的溝通,巫覡職權被分為兩類,其中一類是強調要根據典籍學習整理神示,并根據歷史經驗解讀,逐漸發展成為史官。史官逐漸發現了與人關系緊密的物候和天象有規律可循。材料中史官的出現()A.基本消除神權思想對民眾的束縛B.體現了人類主體意識的覺醒C.利于唯物思想長期占據主導地位D.助推我國科技長期繁榮發展5.1987年,考古工作者在河南省濮陽市西水坡墓地發現了仰韶文化蚌塑龍;1993年,在湖北省黃梅焦墩發現的大溪文化時期卵石擺塑龍;2003年,在內蒙古赤峰敖漢旗興隆洼文化中期遺址中發現了我國最早的豬首龍形象(距今約8000—7500年)。據此,可以用來說明()A.內蒙古地區是中原文化發祥地B.龍圖騰崇拜的文化不斷成熟C.黃河流域與長江流域文化趨同D.中華文化具有內在關聯特性6.在四川廣漢三星堆遺址出土的文物中,青銅尊、青銅罍以及玉璋、玉琮等與黃河流域出土文物類型相似。同時,三星堆新發現的黃金面具與成都金沙遺址出土的黃金面具存在高度相似性。這說明()A.跨區域間文化交流頻繁 B.中華文明具有多元一體特征C.古蜀文明長期領先世界 D.長江流域經濟得到充分開發7.受封地屬于殷商故地的魯、衛兩國,周王囑其“啟以商政,疆(強)以周索(法度)”;分封地在所謂“夏墟”的晉國,有大量原住民,且周邊戎狄環伺,周王囑其“啟以夏政,疆(強)以戎索(法度)”。這表明西周()A.利用血緣維系地緣政治 B.地方權力集中于周王C.管理地方注意因地制宜 D.繼承夏商的政治制度8.如圖是甲骨文和金文中“周”字的部分拓片,它們形象地反映了()A.西周時漢字形成完整體系 B.西周推行井田制C.西周建立了貴族等級制度 D.周人擅長于農耕9.(2023·四川鄰水)陶寺遺址,其絕對年代為公元前2300年至公元前1900年之間,它是中國黃河中游地區以龍山文化陶寺類型為主的遺址。陶寺遺址中的各類器具在大中型墓,尤其在大型墓中成套出現,如漆木器與陶器或互為配套,并在墓中有大致固定的位置。隨墓主身份不同,器物的使用有著相當嚴格的限制。這表明()A.當時手工業與農業已完全分離B.陶寺時期形成嚴密的禮樂體制C.陶寺遺址實證了夏王朝的存在D.早期國家的等級分化較為嚴重10.(2023·湖北期中)西周時期的祭祀、宴享、喪葬等所有禮儀活動,都要按等級使用以鼎為核心的成套青銅禮器,天子、諸侯、大夫、士使用鼎的規格和配套的其他禮器都有明確規定,構成了以鼎為核心的嚴密的禮樂制度。這種獨特的禮制文化()A.對君主的權力起制約作用B.有利于國家思想觀念的融合與統一C.標志著貴族等級制度解體D.促進了中央集權體制的建立和強化11.(2023·湖北期中)有學者指出,周滅商后,有許多不同的族群跟隨西周貴族前往東方建立了陳、宋、杞等非姬姓的諸侯國;這些族群的祖先是夏、商乃至戎或夷,在封國內始終保留著對自己祖先的祭祀。據此可知,分封制()A.有利于多元一體文明的形成B.以祖先崇拜文化為政治基礎C.鞏固了周王室天下共主地位D.推動了家國一體觀念的興起12.(2023·安徽期末)甲骨卜辭記載,商發動的所有戰爭活動,最多投入兵力不過13000人。周武王伐紂時,數百個諸侯國軍隊組成的聯軍也不過5萬人;而到戰國,一個較大諸侯國有幾十萬軍隊已是司空見慣的事。這一變化突出說明()A.時局變化影響著戰爭規模B.經濟發展提升了國家實力C.人口劇增保障了軍隊擴充D.開疆拓土已成為國人共識二、非選擇題13.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材料一桑,《說文》:“桑,蠶所食葉。”在甲骨文中可釋為桑的字如”,從甲骨文中桑字諸形反映出,殷人對桑樹的三種樹形已經有了基本的認識。絲,《說文》:“絲,蠶所吐也,從二,凡絲之屬皆以絲。”……甲骨文中反映出殷人已懂得練絲。甲骨文中有字,象原始織機之形。經過對殷代絲綢實物的研究,殷代確已開始使用簡單的提花裝置的織機……從甲骨文我們還可以看出,商代可能也有管理絲織業的官吏。——羅存康《試論商代的蠶絲業》材料二殷墟出土了極為豐富的文物,但甲骨文是分量最重的一類。因為它是人思想的反映,是歷史的直接記錄,它讓我們了解商代的很多事件和人物,也讓我們直接面對商代的文明高度。甲骨文是中華民族最早使用的成熟文字,作為象形文字,甲骨文自誕生起就是美的載體,為藝術創造提供了廣闊空間。數千年來,伴隨著漢字的演變,也形成了舉世無雙、源遠流長的書法藝術。發現120年來,甲骨學已經發展成一個國際性學科,研究者遍布中國、美國、日本等數十個國家,成為認知中國早期歷史和古代文明的重要工具。——《閃耀三千多年的中華文明之光——紀念甲骨文發現120周年》(1)根據材料一,概括指出商代蠶絲業發展的狀況,結合所學知識,用一句話概述紡織業在商代經濟生產中的地位。(2)根據材料二,結合所學知識,概述甲骨文的歷史價值。中華文明的起源與早期國家一、選擇題1.考古發現,地處黃河流域中游的陶寺古城,南北長約1000米、東西寬約560米,面積約56萬平方米。城南為公共墓地。在已發掘的1000多座墓葬中,有9座大型墓葬,出土了象征權力的鉞和斧之類的玉石兵器。這表明()A.中華文明曙光初現 B.玉石兵器普遍使用C.早期國家已經出現 D.社會分工日趨精細[解析]材料中出現了城郭、象征權力的鉞和斧之類的玉石兵器等,這些都是早期國家的象征,說明當時已經出現了早期的國家,C項正確;A、B、D三項表述錯誤,與主旨無關,可排除。2.在被考古學家們認為是夏都遺存的河南二里頭遺址,發現“井”字形的城市主干道,以及被道路和城垣劃分為若干方正、規整的城市區域。這些發現說明夏朝()A.統治疆域遼闊 B.城市基礎設施完備C.統治格局有序 D.注重道路交通建設[解析]據題意可知,河南二里頭遺址中城市中道路規劃整齊有序,這說明統治格局有序,故選C項;材料中沒有比較信息,無法說明夏朝的統治疆域遼闊和城市基礎設施完備,排除A、B兩項;城市格局有序不代表注重道路交通建設,排除D項。3.武王滅商后,進行了第一次分封,但規模較小。成王時,武庚叛亂,舊殷朝的勢力一時俱起。周公歷時三年平亂,并在此基礎上進行了較大規模的分封,最終形成西周的立國之勢。由此可知()A.軍事力量是立國的重要保障 B.殷商遺族嚴重威脅中央集權C.血緣關系是西周政治的紐帶 D.分封制促成了周王朝的統一[解析]據題意可知,周初的兩次分封都是在軍事勝利的基礎上進行的,說明軍事力量是立國的重要保障,故選A項;殷商遺族最終被平定,而且周初也沒有形成中央集權,排除B項;材料中沒有涉及血緣關系,排除C項;是周王朝統一后進行了分封,而非分封制促成了周王朝的統一,排除D項。4.上古時,神主宰人類的命運,需要負責與神溝通的專職人員——巫覡(xí)。隨著長期與鬼神的溝通,巫覡職權被分為兩類,其中一類是強調要根據典籍學習整理神示,并根據歷史經驗解讀,逐漸發展成為史官。史官逐漸發現了與人關系緊密的物候和天象有規律可循。材料中史官的出現()A.基本消除神權思想對民眾的束縛B.體現了人類主體意識的覺醒C.利于唯物思想長期占據主導地位D.助推我國科技長期繁榮發展[解析]據材料可知,隨著長期與鬼神的溝通,并根據歷史經驗解讀,史官逐漸發現了與人關系緊密的物候和天象有規律可循,這里的“經驗”“規律”都體現了人類主體意識的覺醒,B項正確;“基本消除”表述不當,A項錯誤;據材料可知,人們仍要與神溝通,故C項說法錯誤;材料未體現科技繁榮發展,只是史官逐漸發現了與人關系緊密的物候和天象有規律可循,故D項錯誤。5.1987年,考古工作者在河南省濮陽市西水坡墓地發現了仰韶文化蚌塑龍;1993年,在湖北省黃梅焦墩發現的大溪文化時期卵石擺塑龍;2003年,在內蒙古赤峰敖漢旗興隆洼文化中期遺址中發現了我國最早的豬首龍形象(距今約8000—7500年)。據此,可以用來說明()A.內蒙古地區是中原文化發祥地B.龍圖騰崇拜的文化不斷成熟C.黃河流域與長江流域文化趨同D.中華文化具有內在關聯特性[解析]根據“在河南省濮陽市西水坡墓地發現了仰韶文化蚌塑龍”“在湖北省黃梅焦墩發現的大溪文化時期卵石擺塑龍”“在內蒙古赤峰敖漢旗興隆洼文化中期遺址中發現了我國最早的豬首龍形象”可得出,在不同的地區都發現了與龍相關的文化,說明中華文化具有內在關聯特性,D項正確;A項與史實不符,也不是材料的主旨;B項材料主旨沒有體現不斷發展的歷程;C項在材料中沒有體現“趨同”。6.在四川廣漢三星堆遺址出土的文物中,青銅尊、青銅罍以及玉璋、玉琮等與黃河流域出土文物類型相似。同時,三星堆新發現的黃金面具與成都金沙遺址出土的黃金面具存在高度相似性。這說明()A.跨區域間文化交流頻繁 B.中華文明具有多元一體特征C.古蜀文明長期領先世界 D.長江流域經濟得到充分開發[解析]三星堆與黃河流域、成都金沙遺址出土的文物具有相似性,說明不同地區的中華文明具有多元一體的特征,故B項正確;跨區域間文化交流頻繁、長江流域經濟得到充分開發均不符合題意,古蜀文明領先世界與材料無關,排除A、C、D三項。7.受封地屬于殷商故地的魯、衛兩國,周王囑其“啟以商政,疆(強)以周索(法度)”;分封地在所謂“夏墟”的晉國,有大量原住民,且周邊戎狄環伺,周王囑其“啟以夏政,疆(強)以戎索(法度)”。這表明西周()A.利用血緣維系地緣政治 B.地方權力集中于周王C.管理地方注意因地制宜 D.繼承夏商的政治制度[解析]據題意可知,周王對分封于商、夏故地的諸侯都強調要順應當地的傳統,同時宣揚周王朝的文化,由此可知西周管理地方注意因地制宜,故選C項;材料體現的是周王朝在地方管理上的因地制宜,沒有體現利用血緣關系,排除A項;周代的地方權力并沒有集中于周王,排除B項;周代開啟了新的政治,并沒有繼承夏商的政治制度,排除D項。8.如圖是甲骨文和金文中“周”字的部分拓片,它們形象地反映了()A.西周時漢字形成完整體系 B.西周推行井田制C.西周建立了貴族等級制度 D.周人擅長于農耕[解析]圖片中的“周”多和農田相關,這說明當時的周人是擅長于農耕的,否則不會如此構字,故選D項;漢字“形成完整體系”,材料無法體現,排除A項;井田制應有九塊田地,而圖中的“周”字只有四塊田地,故無法得出B項結論,排除;圖片中的“周”字和農田相關,并不能表現出貴族等級秩序,無法得出C項結論,排除。9.(2023·四川鄰水)陶寺遺址,其絕對年代為公元前2300年至公元前1900年之間,它是中國黃河中游地區以龍山文化陶寺類型為主的遺址。陶寺遺址中的各類器具在大中型墓,尤其在大型墓中成套出現,如漆木器與陶器或互為配套,并在墓中有大致固定的位置。隨墓主身份不同,器物的使用有著相當嚴格的限制。這表明()A.當時手工業與農業已完全分離B.陶寺時期形成嚴密的禮樂體制C.陶寺遺址實證了夏王朝的存在D.早期國家的等級分化較為嚴重[解析]根據材料信息,陶寺遺址中墓主身份不同可使用不同層次的器物,說明階級分化比較明顯,等級分化較為嚴重,D項正確;根據材料信息,陶寺遺址的大型墓出土了成套的漆木器和陶器,無法體現手工業和農業的完全分離,排除A項;根據材料信息,陶寺遺址中墓主身份不同可使用不同層次的器物,說明階級分化較為明顯,但“嚴密的禮樂體制”表述夸張,排除B項;根據材料信息,陶寺遺址雖然絕對年代與夏朝時間上略有重合,但沒有確切史料證明是夏文化遺存,排除C項。故選D項。10.(2023·湖北期中)西周時期的祭祀、宴享、喪葬等所有禮儀活動,都要按等級使用以鼎為核心的成套青銅禮器,天子、諸侯、大夫、士使用鼎的規格和配套的其他禮器都有明確規定,構成了以鼎為核心的嚴密的禮樂制度。這種獨特的禮制文化()A.對君主的權力起制約作用B.有利于國家思想觀念的融合與統一C.標志著貴族等級制度解體D.促進了中央集權體制的建立和強化[解析]依據材料可知,西周時期對所有禮儀活動進行統一,形成了以鼎為核心的嚴密的禮樂制度,結合所學可知,這有利于統一國家思想觀念,促進民族融合,即有利于國家思想觀念的融合與統一,B項正確;西周時期尚未實現權力的高度集中,A項說法錯誤,排除;西周時期貴族等級制度并沒有解體,禮制文化正是其體現,排除C項;中央集權體制建立是在秦朝,排除D項。故選B項。11.(2023·湖北期中)有學者指出,周滅商后,有許多不同的族群跟隨西周貴族前往東方建立了陳、宋、杞等非姬姓的諸侯國;這些族群的祖先是夏、商乃至戎或夷,在封國內始終保留著對自己祖先的祭祀。據此可知,分封制()A.有利于多元一體文明的形成B.以祖先崇拜文化為政治基礎C.鞏固了周王室天下共主地位D.推動了家國一體觀念的興起[解析]材料表明西周分封了大量的異姓諸侯國,他們接受西周的統治,同時保留對自己祖先的祭祀,這有利于多元一體文明的形成,A項正確;異姓諸侯國保留對自己祖先的祭祀,不能表明分封制以祖先崇拜文化為政治基礎,排除B項;材料的側重點在于異姓封國傳承自己的文化,排除C項;家國一體觀念的出現要早于西周分封制,排除D項。故選A項。12.(2023·安徽期末)甲骨卜辭記載,商發動的所有戰爭活動,最多投入兵力不過13000人。周武王伐紂時,數百個諸侯國軍隊組成的聯軍也不過5萬人;而到戰國,一個較大諸侯國有幾十萬軍隊已是司空見慣的事。這一變化突出說明()A.時局變化影響著戰爭規模B.經濟發展提升了國家實力C.人口劇增保障了軍隊擴充D.開疆拓土已成為國人共識[解析]從商朝到戰國,軍隊的規模越來越大,這反映的是社會經濟發展后國家的實力不斷增強,B項正確;時局只是影響因素之一,并不是主要因素,排除A項;當時人口并不會劇增,排除C項;成為國人共識,錯誤,排除D項。故選B項。二、非選擇題13.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材料一桑,《說文》:“桑,蠶所食葉。”在甲骨文中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加油站員工安全教育培訓
- 試驗檢測培訓2025
- 機房解決方案培訓
- 業主裝修物業管理規定合同
- 農業合作發展合同
- 蘇教版(2024)一年級上冊(2024)10 自然物與人造物教學設計
- 教學基本功培訓如何做好
- 礦產資源投資分析考核試卷
- 托兒所服務的與社區資源合作考核試卷
- 生物質燃氣利用在能源發展中的可行性評估考核試卷
- 海南省天一大聯考2024-2025學年高三學業水平診斷(四)語文試題及答案
- 駱駝祥子考點單選題100道及答案解析
- 新教科版小學1-6年級科學需做實驗目錄
- 境外所得個稅新政解析PPT課件
- 工程網絡計劃技術概述
- 《不定期船營運管理模擬系統》實驗指導書
- 華上集團基本法講述
- s參數定義、矢量網絡分析儀基礎知識和s參數測量義講
- 重癥培訓重癥監測的基本原則和方法
- 球墨鑄鐵管安裝施工方案(完整版)
- 個人檔案表(最新整理)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