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課 社會主義建設在探索中曲折發展 提升訓練(含答案)-2024-2025學年高一上學期統編版(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江蘇專版)_第1頁
第26課 社會主義建設在探索中曲折發展 提升訓練(含答案)-2024-2025學年高一上學期統編版(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江蘇專版)_第2頁
第26課 社會主義建設在探索中曲折發展 提升訓練(含答案)-2024-2025學年高一上學期統編版(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江蘇專版)_第3頁
第26課 社會主義建設在探索中曲折發展 提升訓練(含答案)-2024-2025學年高一上學期統編版(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江蘇專版)_第4頁
第26課 社會主義建設在探索中曲折發展 提升訓練(含答案)-2024-2025學年高一上學期統編版(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江蘇專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社會主義建設在探索中曲折發展一、選擇題1.[2023江蘇宿遷校考]2022年2月23日,有記者問美國發言人普賴斯:“幾乎沒有哪次外交歷史的周年紀念時,會缺少白宮和國務院的評論。為什么你們至今沒有提到一起非常具有開創性的事件,今年是其50周年。”記者所問的這一事件,其開創性意義指()A.沖破意識形態束縛發展對外關系 B.形成合作共贏的新型國際關系C.通過談判方式解決國家間的爭端 D.中美兩國關系開始走向正常化2.[2023江蘇鹽城檢測]如圖為我國自1977年恢復高考制度以來,高考報考與高校錄取人數變化示意圖。出現1977年現象的主要原因是()A.民眾對高等教育越來越重視B.國家義務教育的政策得到落實C.我國人口急劇膨脹造成教育資源緊張D.“文化大革命”嚴重影響了高校的正常招生3.[2023江蘇南通期中]據《劍橋中華人民共和國史》記載,1968年11月底,北京重申了毛澤東在七屆二中全會上的講話,其中有段引人注目的話是:“我們不應當怕麻煩、圖清靜而不去接受這些談判……我們的原則性必須是堅定的,我們也要有為了實現原則性的一切許可的和必需的靈活性。”據此推斷,當時中國政府()A.主動緩和與蘇聯的關系 B.尋求打破外交僵局的有效途徑C.開始改變“一邊倒”策略 D.力圖沖破美國的遏制孤立政策4.[2023江蘇揚州階段檢測]下圖為《紅色鋼城·百年印記》云展廳展示的人物簡介圖片。由此可以看到當時()王崇倫,1953年,他在機修總廠工作期間,改進了機加工車床8種工、卡具,提高工效5-10倍,其中新型工具胎即“萬能工具胎”,提高工效6-7倍,1年完成3年生產任務,被譽為“走在時間前面的人”。A.艱苦奮斗的時代精神 B.社會主義建設全面展開C.計劃經濟體制的確立 D.國民經濟恢復成就顯著5.[2023江蘇鎮江開學]1956年,中共八大提出“把我國盡快地從落后的農業國變為先進的工業國”的總任務。1962年初,中央工作會議提出了國民經濟十年初步設想:一是“基本上解決我國人民的吃、穿、用的問題”,二是“基本上建成一個獨立的完整的經濟體系”。這一變化()A.改變了大力發展工業的基本方針B.促進了國民經濟調整工作的進一步展開C.開始提出國民經濟協調發展方針D.明確了建設“四個現代化”的偉大目標6.[2023江蘇如皋檢測]“隊里肥豬大又長,豬身橫跨太平洋。”“決心苦戰十五年,趕上英國不發愁。”這種民謠應該出現在哪個時期()A.土地改革時期 B.三大改造時期C.“大躍進”時期 D.“文化大革命”時期7.[2023江蘇連云港一模]從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到20世紀70年代初,中國對朝鮮、越南、阿爾巴尼亞、老撾、柬埔寨五國的援助占援助總額的62.9%,對第三世界其他30多個國家的援助占援助總額的35.9%。這反映中國()A.注重發展睦鄰友好關系 B.積極順應區域集團化趨勢C.努力拓展外交活動空間 D.“一邊倒”外交方針得到落實8.社會主義建設中,涌現出許多英雄模范人物。其中,身患重病依然堅守工作第一線,被譽為黨的好干部的是()A.雷鋒 B.焦裕祿C.王進喜 D.鄧稼先9.1972年2月,美國總統尼克松訪華對日本產生極大的震動。面對美國的舉動,日本政府()A.結束了日美同盟關系 B.正式與中國政府建交C.深刻反省其戰爭罪行 D.積極謀求“政治大國”10.1961年,中共中央頒布了“農業六十條(修正案)”,縮小社隊規模,取消公共食堂制;對于供給制問題,規定社員一切收入都“按勞動工分進行分配”。這一修正案()A.推動了經濟體制改革 B.調整了農業的生產關系C.結束了人民公社體制 D.完成了國民經濟的恢復11.1969年與中國建交的國家有44個,到1972年底達到88個。這主要是因為,中國()A.對外交政策進行了調整 B.同美國建立了外交關系C.綜合國力實現快速增長 D.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12.1971年,毛澤東在接見參加第26屆聯大中國代表團的領導層時說:“中國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是非洲兄弟把我們抬進去的。我們再不去就脫離群眾了!”材料表明中國恢復聯合國的合法席位的重要原因是()A.中美關系的緩和 B.中國綜合實力的強大C.第三世界的崛起 D.我國外交政策的調整二、綜合題13.[2023江蘇常熟檢測]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毛澤東還興致勃勃地拿起外交部填寫的聯大表決結果的表決情況,邊看邊說:“英國、法國、加拿大、意大利……造了美國的反,在聯合國投我們的票。……亞洲國家19個,非洲國家26個。拉丁美洲是美國的‘后院’,只有古巴和智利同我們建交。這次居然有17個國家投我們的票。美國的‘后院’起火。”材料二毛澤東說:“1950年,我們還在‘花果山時代’,你(指喬冠華)跟伍修權去了趟聯合國。伍修權在安理會講話,題目叫作‘控訴美國武裝侵略中國領土臺灣’。控訴就是告狀……這次你們去,不是去告狀,是去伸張正義。長世界人民的志氣,滅超級大國的威風。”第26屆聯大會議主席馬利克稱:“這是一個具有歷史意義的時刻。”從此中華人民共和國代表團出席了第一屆聯合國大會,并為實現聯合國的宗旨作出了重大貢獻。——以上材料均摘編自宮力《中華人民共和國恢復聯合國席位始末》(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影響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合法席位恢復的因素。(2)根據材料一、二,分析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合法席位恢復的影響。社會主義建設在探索中曲折發展一、選擇題1.[2023江蘇宿遷校考]2022年2月23日,有記者問美國發言人普賴斯:“幾乎沒有哪次外交歷史的周年紀念時,會缺少白宮和國務院的評論。為什么你們至今沒有提到一起非常具有開創性的事件,今年是其50周年。”記者所問的這一事件,其開創性意義指()A.沖破意識形態束縛發展對外關系 B.形成合作共贏的新型國際關系C.通過談判方式解決國家間的爭端 D.中美兩國關系開始走向正常化[解析]根據材料“2022年2月23日”“一起非常具有開創性的事件”“今年是其50周年”可知,1972年2月尼克松訪華,中美兩國關系開始走向正常化,故D項正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標志著中國沖破意識形態束縛發展對外關系,不符合材料,排除A項;材料指的是1972年2月尼克松訪華,B、C兩項與材料無關,排除。2.[2023江蘇鹽城檢測]如圖為我國自1977年恢復高考制度以來,高考報考與高校錄取人數變化示意圖。出現1977年現象的主要原因是()A.民眾對高等教育越來越重視B.國家義務教育的政策得到落實C.我國人口急劇膨脹造成教育資源緊張D.“文化大革命”嚴重影響了高校的正常招生[解析]根據材料數據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恢復高考制度以來,高考報考和高校錄取人數整體呈現上升趨勢,但是1977年報考人數遠遠超過1992年和1998年,因為“文化大革命”時期高校正常的招考方式難以進行,積累了大量未進入大學的知識青年,當高考恢復之后,勢必造成報考人數遠遠超過招生人數的現象,說明“文化大革命”嚴重影響了高校正常招生,故D項正確;民眾對高等教育越來越重視是整個數據所體現出的信息,但不是1977年現象的原因,故A項錯誤;“國家義務教育的政策”影響中小學教育,與1977年高考中的現象無關,且時間不符,故B項錯誤;1977年的招生情況主要是受“文化大革命”的影響,而不是人口膨脹,故C項錯誤。3.[2023江蘇南通期中]據《劍橋中華人民共和國史》記載,1968年11月底,北京重申了毛澤東在七屆二中全會上的講話,其中有段引人注目的話是:“我們不應當怕麻煩、圖清靜而不去接受這些談判……我們的原則性必須是堅定的,我們也要有為了實現原則性的一切許可的和必需的靈活性。”據此推斷,當時中國政府()A.主動緩和與蘇聯的關系 B.尋求打破外交僵局的有效途徑C.開始改變“一邊倒”策略 D.力圖沖破美國的遏制孤立政策[解析]根據材料“1968年11月底……我們不應當怕麻煩、圖清靜而不去接受這些談判……我們的原則性必須是堅定的,我們也要有為了實現原則性的一切許可的和必需的靈活性”可知,1968年11月,北京重申了毛澤東在七屆二中全會上的講話,提出要在堅持原則性的情況下,掌握必需的靈活性,去接受某些談判,結合時間因素可以推斷,當時中國政府為實現國家利益的需求,正在尋求打破外交僵局的有效途徑,故B項正確;“主動緩和與蘇聯的關系”與1968年的史實不符,排除A項;改變“一邊倒”策略是在中蘇關系惡化后,時間在20世紀50年代后期,時間不符,排除C項;“力圖沖破美國的遏制孤立政策”與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項。4.[2023江蘇揚州階段檢測]下圖為《紅色鋼城·百年印記》云展廳展示的人物簡介圖片。由此可以看到當時()王崇倫,1953年,他在機修總廠工作期間,改進了機加工車床8種工、卡具,提高工效5-10倍,其中新型工具胎即“萬能工具胎”,提高工效6-7倍,1年完成3年生產任務,被譽為“走在時間前面的人”。A.艱苦奮斗的時代精神 B.社會主義建設全面展開C.計劃經濟體制的確立 D.國民經濟恢復成就顯著[解析]通過閱讀圖片文字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一五”計劃時期,王崇倫克服困難,改進工具,創造了“萬能工具胎”,反映出艱苦奮斗的時代精神,故A項正確;社會主義建設直到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后才全面展開,排除B項;材料并未體現我國確立了計劃經濟體制,排除C項;國民經濟恢復的任務在1952年已完成,排除D項。5.[2023江蘇鎮江開學]1956年,中共八大提出“把我國盡快地從落后的農業國變為先進的工業國”的總任務。1962年初,中央工作會議提出了國民經濟十年初步設想:一是“基本上解決我國人民的吃、穿、用的問題”,二是“基本上建成一個獨立的完整的經濟體系”。這一變化()A.改變了大力發展工業的基本方針B.促進了國民經濟調整工作的進一步展開C.開始提出國民經濟協調發展方針D.明確了建設“四個現代化”的偉大目標[解析]從“把我國盡快地從落后的農業國變為先進的工業國”到“基本上解決我國人民的吃、穿、用的問題”“基本上建成一個獨立的完整的經濟體系”可得出針對在社會主義建設中所遇到的問題,中央對經濟政策有所調整,促進了國民經濟的恢復,故B項正確;工業化方針沒有改變,排除A項;“開始提出國民經濟協調發展方針”是在1960年,排除C項;1964年召開的第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提出“四個現代化”的宏偉目標,排除D項。6.[2023江蘇如皋檢測]“隊里肥豬大又長,豬身橫跨太平洋。”“決心苦戰十五年,趕上英國不發愁。”這種民謠應該出現在哪個時期()A.土地改革時期 B.三大改造時期C.“大躍進”時期 D.“文化大革命”時期[解析]1958年發動的“大躍進”,片面追求工農業生產和建設的高速度,不斷地大幅度提高、修改計劃指標,故C項正確;土地改革指的是沒收地主土地分給農民,滿足農民土地要求,排除A項;三大改造是將生產資料私有制變為社會主義公有制,排除B項;“文化大革命”時期經濟遭到嚴重破壞,排除D項。7.[2023江蘇連云港一模]從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到20世紀70年代初,中國對朝鮮、越南、阿爾巴尼亞、老撾、柬埔寨五國的援助占援助總額的62.9%,對第三世界其他30多個國家的援助占援助總額的35.9%。這反映中國()A.注重發展睦鄰友好關系 B.積極順應區域集團化趨勢C.努力拓展外交活動空間 D.“一邊倒”外交方針得到落實[解析]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到20世紀70年代,受“冷戰”影響,帝國主義陣營對中國包圍、封鎖和孤立,中國對第三世界的援助,有利于拓展外交空間,故C項正確;材料中國家與中國并不都是鄰國,排除A項;同一地區、地理相鄰的國家和地區所構建的組織叫區域集團化,排除B項;材料中國家并不都是社會主義陣營,無法體現“一邊倒”方針的落實,排除D項。8.社會主義建設中,涌現出許多英雄模范人物。其中,身患重病依然堅守工作第一線,被譽為黨的好干部的是()A.雷鋒 B.焦裕祿C.王進喜 D.鄧稼先【解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焦裕祿被譽為黨的好干部,故B項正確。9.1972年2月,美國總統尼克松訪華對日本產生極大的震動。面對美國的舉動,日本政府()A.結束了日美同盟關系 B.正式與中國政府建交C.深刻反省其戰爭罪行 D.積極謀求“政治大國”【解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中美關系的緩和直接推動了中日建交,B項正確;日本并沒有結束日美同盟關系,A項錯誤;日本和中國建交并沒有深刻反省其戰爭罪行,C項錯誤;材料說明日本與中國建交,并不是積極謀求“政治大國”地位,D項錯誤。10.1961年,中共中央頒布了“農業六十條(修正案)”,縮小社隊規模,取消公共食堂制;對于供給制問題,規定社員一切收入都“按勞動工分進行分配”。這一修正案()A.推動了經濟體制改革 B.調整了農業的生產關系C.結束了人民公社體制 D.完成了國民經濟的恢復【解析】“縮小社隊規模,取消公共食堂制;對于供給制問題,規定社員一切收入都‘按勞動工分進行分配’”反映了中共中央對農村分配制度的調整,實質是農業生產關系的調整,故B項正確;1978年開始經濟體制改革,排除A項;1983年取消人民公社,C項“結束了”表述錯誤,排除;1962-1965年國民經濟逐步得到恢復,排除D項。11.1969年與中國建交的國家有44個,到1972年底達到88個。這主要是因為,中國()A.對外交政策進行了調整 B.同美國建立了外交關系C.綜合國力實現快速增長 D.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解析】根據材料“1972年底達到88個”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此時中國調整了對美日等西方國家的外交政策,故A項符合題意;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排除B項;1972年中國正處于“文化大革命”時期,社會經濟遭到嚴重破壞,排除C項;1953年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排除D項。12.1971年,毛澤東在接見參加第26屆聯大中國代表團的領導層時說:“中國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是非洲兄弟把我們抬進去的。我們再不去就脫離群眾了!”材料表明中國恢復聯合國的合法席位的重要原因是()A.中美關系的緩和 B.中國綜合實力的強大C.第三世界的崛起 D.我國外交政策的調整【解析】中美關系緩和始于1972年尼克松訪華,故A項錯誤;材料“是非洲兄弟把我們抬進去的”強調第三世界的作用,而不是自身實力增強,故B項錯誤,C項正確;材料并未體現我國外交政策的調整,故D項錯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