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專用新教材2024屆高考歷史一輪復習板塊五世界現代史第十二單元第39講第二次世界大戰與戰后國際秩序的形成課件_第1頁
江蘇專用新教材2024屆高考歷史一輪復習板塊五世界現代史第十二單元第39講第二次世界大戰與戰后國際秩序的形成課件_第2頁
江蘇專用新教材2024屆高考歷史一輪復習板塊五世界現代史第十二單元第39講第二次世界大戰與戰后國際秩序的形成課件_第3頁
江蘇專用新教材2024屆高考歷史一輪復習板塊五世界現代史第十二單元第39講第二次世界大戰與戰后國際秩序的形成課件_第4頁
江蘇專用新教材2024屆高考歷史一輪復習板塊五世界現代史第十二單元第39講第二次世界大戰與戰后國際秩序的形成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39講第二次世界大戰與戰后國際秩序的形成課標要求通過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戰,理解20世紀上半期國際秩序的變動。考點定位1.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背景、歷程和影響。2.二戰后國際秩序建立的背景、特點和影響。第二次世界大戰主題一1.二戰的背景(1)法西斯主義的形成夯實必備知識梳理過程意大利1922年,

建立了法西斯政權德國1920年,德意志工人黨改名,簡稱“_________”,是德國法西斯運動的開始日本1921年,岡村寧次、東條英機等日本軍人訂立密約,是日本軍部法西斯運動的開始特征法西斯主義以____________為基本特征,反對自由主義和共產主義,主張對內實行恐怖獨裁統治,對外侵略擴張,發動戰爭,爭霸世界納粹黨極端民族主義墨索里尼(2)經濟危機的影響①法西斯勢力:面對1929年的經濟大危機,法西斯分子鼓吹通過戰爭尋找出路。②羅斯福新政:美國走上了羅斯福新政的道路,緩解經濟危機。經濟危機后各國的發展圖解歷史(3)亞歐戰爭策源地的形成亞洲戰爭策源地形成背景①世界經濟大危機重創日本經濟。②日本法西斯分子妄圖把中國東北變成日本獨占的海外市場和殖民地,進而征服中國,最終征服世界過程①1931年,日本軍隊發動___________,侵占中國東北。②1936年,日本建立軍事法西斯專政,以擴大對外侵略為基本國策九一八事變歐洲戰爭策源地形成背景①經濟大危機使德國經濟落入低谷。②社會各階層普遍對政府失去信任,法西斯勢力迅速發展。③納粹黨煽動民族復仇主義,得到廣泛支持過程①1933年,納粹黨攫取德國政權,建立法西斯獨裁統治,積極擴軍備戰。②1935年,意大利入侵____________。③1936年,意大利和德國結成________埃塞俄比亞軸心國(4)英法的綏靖政策背景1938年,德國吞并奧地利,并對捷克斯洛伐克提出領土要求表現英法與德意簽訂《__________》,把蘇臺德等地區割讓給德國影響更加助長了法西斯國家的侵略野心慕尼黑協定綏靖政策綏靖政策是一種對侵略不加抵制,姑息縱容,退讓屈服,以犧牲別國為代價,同侵略者勾結和妥協的政策。20世紀30年代前,綏靖主要表現為扶植德國、支持日本充當防范蘇聯的屏障和鎮壓人民革命的打手。概念闡釋2.二戰的過程(1)法西斯國家的侵略戰爭亞洲局部戰爭序幕1931年,日本制造九一八事變,發動了侵華戰爭爆發1937年7月7日,日本制造七七事變,發動了全面侵華戰爭,中國開始全民族抗戰,這也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在亞洲爆發的標志歐洲戰場擴大全面爆發_____年9月,德國以“閃擊戰”突襲波蘭,英法被迫對德宣戰1939歐洲戰場擴大擴大德國占領歐洲大部分地區,法國敗降,英國堅持抵抗1941年6月,德國入侵蘇聯,蘇聯戰場成為抵抗納粹德國的主戰場太平洋戰爭1941年12月,日本挑起________戰爭,美國對日宣戰,第二次世界大戰發展到全球階段太平洋(2)世界人民的反抗①中國人民的反抗:中華民族結成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團結抗日,開辟了對日本法西斯持久作戰的東方主戰場。②反法西斯同盟建立:1942年1月,以美、英、蘇、中為首的26個國家簽署《______________》,建立世界反法西斯同盟。(3)法西斯的投降:1943年,意大利投降,法西斯軸心國集團開始瓦解。1945年5月8日,德國投降。9月2日,日本簽署無條件投降書,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聯合國家宣言3.二戰的影響給人類造成了巨大的生命和財產損失;沉重打擊了侵略者和一切非正義力量;中國抗戰為贏得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作出了不可磨滅的重大貢獻。(1)對歐洲:歐洲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遭受致命打擊,各國的國力受到嚴重消耗。(2)對美國:美國成為世界第一經濟、政治和軍事強國,擁有強大的經濟實力,掌握制海權和制空權,一度壟斷核武器。(3)對蘇聯:軍事和政治實力十分強大,特別是在戰爭中的巨大貢獻贏得很高的威望。(4)對國際格局:二戰的結束成為國際格局從歐洲中心走向美蘇對峙的兩極格局的真正轉折點。視角1二戰的起源材料20世紀30年代的經濟危機首先是從美國爆發的,然而美國并沒有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策源地。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形成和爆發不能簡單地看成只是經濟危機引起的,而是有其深刻的現實原因和歷史原因的。其中,德、意、日法西斯的興起是最重要的因素,它直接導致了歐、亞戰爭策源地的形成。20世紀30年代經濟危機只是加深了資本主義社會的危機,加速了法西斯的興起。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形成和全面爆發,是由德、意、日法西斯分別在歐洲和亞洲挑起的,是由局部戰爭逐漸形成的。研究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起源,首先要研究法西斯是如何興起的。法西斯的興起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的根本原因。——摘編自吳友法《德國法西斯的興起與第二次世界大戰》強化關鍵能力探究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任選其中一種觀點或者提出新的觀點,論述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起源。答案觀點一:經濟大危機導致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從經濟大危機爆發前后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的經濟發展情況及國際經濟秩序失衡入手論述經濟危機、政治變革、軍事爭奪引發第二次世界大戰這一歷史發展鏈條即可。觀點二:法西斯的興起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的根本原因。從第一次世界大戰后德、意、日法西斯組織的產生、興起入手,認識法西斯政權的建立及其統治導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觀點三:資本主義經濟政治發展不平衡必然導致世界大戰爆發。從工業革命后資本主義經濟政治體系在全球的確立入手分析,各主要資本主義國家開展工業革命的進程不一,資本主義制度的運轉大有區別,從而導致后起的資本主義強國為了拓展自身“生存空間”不得不與舊的國際秩序相碰撞,最終走向戰爭。拓展深化多角度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的原因根本原因資本主義經濟政治發展不平衡,尤其是德、日隨著經濟的發展,急于打破原來體系的束縛經濟危機20世紀30年代的大危機起到催化劑的作用,最終促成歐、亞兩個戰爭策源地的形成,把世界人民拖入戰爭的深淵主要原因法西斯蓄意發動侵略戰爭是使局部戰爭擴大為全球戰爭的主要原因誘導因素西方國家的綏靖政策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助長了法西斯侵略擴張的囂張氣焰,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全面爆發蘇聯的政策蘇聯在1939年與德國簽訂《蘇德互不侵犯條約》,客觀上導致禍水西引,也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視角2

“綏靖政策”與《聯合國家宣言》材料一各國對德國是采取對抗政策還是使用調和手段,是采取平衡策略還是在必要的時候展開戰斗,這些要由國家政策的利益和基本形勢來決定。事實上,在1933-1941年的這段時間或者那段時間,國際游戲的其他主要參與者都以這種態度來對待德國。倫敦和巴黎對柏林采取綏靖政策,莫斯科將對抗立場改弦更張,采取中立態度來獲得地區利益,甚至為了自己的利益與德國結盟的意大利與日本也在1939年根據自己的利益決定在初期不涉足第二次世界大戰。——摘編自[英]艾瑞克·霍布斯鮑姆《極端的年代》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1933—1941年間“國際游戲的其他主要參與者”對德國的主要態度及其對二戰進程的影響。答案

態度:妥協退讓。影響:加速二戰全面爆發。材料二“確信為在它們本國以及其他國家保衛生命、自由、獨立和宗教自由并維護人權與正義,必須對其敵國取得完全的勝利,而且確信它們現在正在對妄圖征服世界的野蠻和殘暴力量進行共同的斗爭。”特宣告:(1)各國政府保證運用其全部軍事或經濟力量反對這些政府正在與之作戰的三國同盟成員國及其附從者。(2)各國政府保證與本宣言簽署國政府合作,并且不同敵國締結單獨的停戰協定或和約。凡在為戰勝希特勒主義而進行的斗爭中正在或可能提供物質援助和貢獻的其他國家均可簽署本宣言。——節選自《聯合國家宣言》與材料一相比,英美前后政策發生了怎樣的變化?用一句話概括材料中《聯合國家宣言》的宗旨。結合所學,分析該宣言對二戰進程的影響。答案變化:由對法西斯國家的綏靖(妥協)轉向聯合反對法西斯侵略。宗旨:共同反對納粹暴政(或聯合反對法西斯侵略)。影響:標志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正式成立;加速了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的進程。拓展深化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的原因、特點及影響(1)原因①根本原因:法西斯國家的侵略對人類的安全和民主制度構成了威脅。②直接原因:蘇德戰爭和太平洋戰爭的爆發加速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2)特點①是不同社會制度的國家組成的國際反法西斯統一戰線。②是特殊的政治、經濟、軍事同盟。③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內部存在矛盾和斗爭,但合作始終是主流。拓展深化返回(3)影響①改變了法西斯國家與被侵略國家的力量對比。②增強了世界反法西斯的力量,鼓舞了世界反法西斯人民勝利的信心。③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勝利進程。戰后國際秩序的建立主題二1.雅爾塔體系夯實必備知識梳理內涵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后期,反法西斯同盟國的首腦相繼在開羅、德黑蘭、雅爾塔和波茨坦等地召開會議,締結了一系列條約和協定,建立了戰后國際秩序,史稱“雅爾塔體系”主要內容(1)重新確定歐亞國家的版圖。(2)審判戰犯,肅清法西斯主義和軍國主義。(3)對德、日、意的殖民地及國聯的____________實行托管,原則上承認被壓迫民族的獨立權利。(4)美、蘇、英劃分勢力范圍。(5)成立聯合國委任統治地評價(1)積極性:以建立和維護世界和平為主要目標,提倡不同社會制度國家之間的共處與合作。(2)消極性:是大國相互_____的產物,帶有明顯的強權政治色彩,嚴重損害了一些國家的利益妥協概念闡釋國際托管制度國際托管制度是指依《聯合國憲章》建立的將有關非自治領土置于聯合國管理和監督之下的制度。其旨在促進該領土居民的政治、經濟、社會和教育進步并最終實現自治或獨立。2.聯合國建立(1)時間:1945年10月24日成立。(2)性質:由主權國家組成的國際組織。(3)宗旨:維護國際和平與安全,加強國際合作,促進全球經濟社會發展。(4)決議原則①原因:聯合國吸取國聯的教訓,將制裁侵略的權力集中于安理會。②原則:實行形成實質性事項的決議需要五個常任理事國一致同意的“__________”原則。③意義:使和平解決爭端和制裁侵略具有更強的可操作性。大國一致思維點撥“大國一致”原則即五個常任理事國須一致通過,每個常任理事國都有否決權。“大國一致”原則是戰時盟國為維護戰后和平而精心設計的一個重要機制,是聯合國安全體制的基石。視角第二次世界大戰后國際體系的評價材料蘇聯和美國的參戰決定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勝負。在這場大戰中,傳統的歐洲體系的崩潰已成為不可改變的事實。通常所稱的“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歐洲”現已死去,而且無復活希望。——哈喬·霍爾本(1951年)強化關鍵能力探究指出材料中“傳統的歐洲體系的崩潰”的含義,并說明原因。答案含義:近代以來形成的以歐洲為中心的國際格局的瓦解。原因:歐洲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遭受致命打擊,各國的國力受到嚴重消耗,美國和蘇聯實力空前強大,國際格局從以歐洲為中心走向美蘇對峙的兩極格局。拓展深化多角度認識雅爾塔體系(1)從歷史概念看,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后,世界大國開始按照雅爾塔會議等一系列重要國際會議確定的基本原則重新劃分世界版圖和勢力范圍,建立起新的國際格局,即雅爾塔體系。(2)從歷史影響看,雅爾塔體系標志著以歐洲為中心的國際格局被美蘇兩極格局所取代,國際關系進入新階段,冷戰局面開始。雅爾塔體系的形成實現了世界由戰爭到和平的轉變,體現出不同社會制度的國家共同合作,反映了世界人民對和平與安全的渴望。該體系是建立在美蘇兩國劃分勢力范圍的基礎上,帶有明顯的大國強權色彩,為兩極格局的形成和冷戰的出現提供了條件。返回典題演練落實(2021·1月浙江選考)如圖所示漫畫《屠龍者》以戰火中的倫敦城為背景,丘吉爾身披戰甲,成功斬殺來犯的巨龍。配文為:“這條龍已被徹底地斬殺了,現在讓我們來迎戰下一條吧。”該畫作A.充滿了對國際反法西斯聯盟的期待B.表達了英國不列顛之戰后的必勝信念C.肯定了英國贏得阿拉曼戰役的重大意義D.稱贊了丘吉爾和羅斯福發表的《大西洋憲章》

命題設計聚焦考點第二次世界大戰情境設置以漫畫的形式作為情境設計,分析該漫畫的本質意圖解題指津易錯排查時空觀念素養落實不到位。1942年1月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才建立,與材料時間不符,排除A項;阿拉曼戰役發生于1942年,排除C項抓材料主旨不到位。《大西洋憲章》對于動員世界人民,加強反法西斯同盟,打敗德、意、日侵略者,無疑起著積極的作用,與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項關鍵能力結合時代背景理解漫畫的寓意。材料“1941”“這條龍已被徹底地斬殺了,現在讓我們來迎戰下一條吧”可知,英國贏得了不列顛之戰的勝利,表達了對后繼戰爭必勝的信念,故選B項1231.(2022·6月浙江選考)“抗日何所恃?忠貞與汗血。”1943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發生根本轉折的一年,中美英三國舉行會議發表宣言:“三國之宗旨在剝奪日本自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開始以后在太平洋所奪得的或占領的一切島嶼”,日本所竊取于中國的領土,如東北、臺灣、澎湖列島等,歸還中國。該次會議召開地點所處地區是A.西亞 B.東歐C.北非 D.東亞√45根據所學知識可知,1943年11月,中、美、英三國召開了開羅會議,頒布《開羅宣言》,主要內容是日本所竊取的中國領土,如中國東北、臺灣和澎湖列島等,必須歸還中國。開羅在埃及,屬于北非,C項正確,排除A、B、D項。123452.(2021·廣東卷)如圖漫畫可用來說明當時美國A.貨幣貶值已緩解了經濟危機B.經濟模式改弦易轍勢在必行C.社會保障制度已經建立D.國家干預政策初見成效√12345漫畫反映了羅斯福對胡佛下達逐客令,意思是羅斯福改變胡佛自由放任的經濟政策,采取國家對經濟的干預,故選B;漫畫無法體現貨幣貶值的信息,排除A;根據“我的確同情任何將要失去住所的人”可知,一些貧困的人可能無家可歸,社會保障制度還沒有建立,國家干預政策的成效還沒有體現,排除C、D。123453.(2022·鹽城模擬檢測)1933年蘇聯與美國建立外交關系,1934年蘇聯正式加入國聯,1935年蘇聯先后與法國和捷克簽訂《蘇法互助條約》《蘇捷互助條約》。此時期蘇聯一系列的外交活動意在A.積極融入凡爾賽體系B.爭取蘇聯的大國國際地位C.應對經濟危機的沖擊D.謀求加強自身的安全保障√12345123根據材料可知,蘇聯加入國聯,與美國建交,并與多國簽訂互助條約,目的在于增強國際合作,共同抵御來自納粹德國的威脅,加強國家安全保障,D項正確;凡爾賽—華盛頓體系是一戰后帝國主義國家對戰敗國領土及其殖民地進行的再分割,與蘇聯無關,排除A項;蘇聯通過外交活動爭取大國地位與材料中兩個互助條約簽訂無直接關系,排除B項;20世紀上半葉的經濟危機發生于1929-1933年間,主要發生在西方資本主義國家,排除C項。454.(2022·常州月考)1941年6月22日蘇德戰爭爆發后,英國首相丘吉爾表示:“希特勒進攻俄國,只不過是企圖進攻不列顛群島的前奏,俄國的危難就是我們的危難,也是美國的危難。”丘吉爾這一表態A.表明英蘇之間的利益完全一致B.意在敦促美國注意納粹的威脅C.表達了對蘇聯社會制度的認同D.有助于推動反法西斯同盟建立√12345123丘吉爾認為希特勒進攻蘇聯也就是威脅英國和美國,這就為英美蘇等國建立共同對付納粹德國的聯盟奠定了基礎,從而有助于推動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D項正確。455.(2022·揚州模擬預測)二戰后期英國首相丘吉爾和蘇聯領導人斯大林曾在某次國際會議上劃分了對某些國家的戰后控制權。此表透露的正確信息是A.蘇英美大國重新瓜分世界B.英國仍然保持霸主地位C.冷戰在事實上已經開始D.帶有明顯大國強權色彩√12345

羅馬尼亞希臘南斯拉夫匈牙利、保加利亞蘇聯90%10%50%80%英美10%90%50%20%12返回根據表格中的國家和數據可以看出英美蘇在巴爾干地區劃分自己的勢力范圍,踐踏了這些國家的獨立和主權,帶有明顯大國強權色彩,D項正確;表格信息反映的是英美蘇在巴爾干地區劃分自己的勢力范圍,而非瓜分世界,排除A項;表格信息不能體現出英國仍然保持霸主地位,排除B項;冷戰開始于1947年,與材料“二戰后期”不符,排除C項。345

羅馬尼亞希臘南斯拉夫匈牙利、保加利亞蘇聯90%10%50%80%英美10%90%50%20%課時精練1.(2023·宿遷月考)《德國通史》寫道,德國法西斯產生于民族感情受到挫折的土壤上,這種挫折逆反成為一種民族復仇主義。而納粹分子又認為德意志民族是世界上“最優秀的民族”,因此,不僅要求恢復本民族“原有地位”,還要把“生存空間”作“無限的擴大”。上述材料所反映的德國法西斯上臺的條件是A.自由主義思潮的膨脹B.歐洲戰爭策源地形成C.英法綏靖政策的縱容D.極端民族主義的滋長√選擇題12345678910111213選擇題12345678910111213依據材料可知,德國的法西斯源于民族復仇主義,故選D項;自由主義追求發展,相信人類善良本性,以及擁護個人自治權,與法西斯存在很大區別,排除A項,歐洲戰爭策源地形成是德國法西斯上臺的結果,排除B項;英法綏靖政策的縱容是客觀條件,而材料中所述是德國自身的條件,排除C項。2.下表是德國納粹黨在德國參與選舉的數據統計(部分),據此可知選擇題12345678910111213時間獲得議會席位(個)獲得選票數(萬張)占票數的比例1924年1490.82.9%1928年128126%1930年10764.720.5%1932年2301379.944.3%A.德國右翼勢力開始抬頭

B.世界大戰歐洲的策源地已經形成C.納粹黨非法奪取了政權

D.納粹黨上臺是經濟危機下的產物√根據表格可以看出,德國納粹黨在議會中的支持率逐漸升高,說明在經濟危機的沖擊下人們迫切需要尋找新的出路,納粹黨的上臺實際上是經濟危機下的產物,D項正確;“開始抬頭”和“已經形成”的說法在材料中無從體現,排除A、B項;納粹黨是通過合法的選舉獲得了政權,排除C項。選擇題123456789101112133.(2023·蘇州模擬)1935年,法國總理在闡述對意大利政策時表示:如果意大利向多瑙河、巴爾干擴張,會造成歐洲戰爭,如果他們在非洲沙漠通行無阻,或者就能安靜下來。這一政策A.遏制了意大利法西斯勢力B.有利于歐洲的和平穩定C.是基于維護法國既得利益D.緩和了法意之間的矛盾√選擇題12345678910111213選擇題12345678910111213題干內容說明法國總理反對意大利在歐洲擴張,主張意大利到非洲去擴張,據此可知,這一觀點的出發點是維護法國在歐洲的既得利益,故選C項;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法國總理的這一政策并沒有遏制意大利法西斯勢力在歐洲的擴張,排除A項;既然這一政策并沒有遏制意大利法西斯勢力在歐洲的擴張,并最終導致二戰的爆發,說明這一政策并沒有維護歐洲的和平與穩定,也沒有緩和法意矛盾,排除B、D項。4.1939年9月,英、法、德、意四國首腦在慕尼黑開會解決捷克斯洛伐克問題。會上面對意大利和德國提出的由德國占領蘇臺德地區的建議,法國總理吹捧這是“本著客觀和現實的精神提出來的”,英國首相竟宣稱他也“想到過一個同這個建議相似的解決辦法”。這表明英法A.極力遏制法西斯擴張B.無力抗擊德國的侵略C.努力維護歐洲的和平D.大力地推行綏靖政策√選擇題12345678910111213根據材料和所學知識可知,1939年9月,英、法、德、意四國首腦在慕尼黑開會解決捷克斯洛伐克問題,最終簽訂《慕尼黑協定》,英、法兩國為避免戰爭爆發,犧牲捷克斯洛伐克的利益,將蘇臺德等地區割讓給納粹德國,D項正確,排除A項;英法不是無力抗擊德國,而是對德國妥協,排除B項;英法的綏靖政策,沒有起到維護歐洲和平的作用,排除C項。選擇題123456789101112135.(2022·無錫月考)1939年,蘇聯人勃蘭切爾創作了一首名為《喀秋莎》的愛情歌曲,描繪了蘇聯春回大地時的美麗景色和一個名叫喀秋莎的姑娘對離家在外的情郎的思念。但是,這首歌曲在當年并沒有流行,而是在兩年后的蘇聯衛國戰爭中,伴著隆隆的炮火流傳開來。這說明A.文藝創作要符合時代的需要B.文藝作品也具有強大戰斗力C.人民認可的藝術才具有價值D.政治需要推動了文藝的發展√選擇題12345678910111213據材料可知,這首歌曲激勵了蘇聯士兵戰勝德國侵略的斗志和保家衛國的決心,適應了當時的戰爭需要,因此廣為流傳,故選D項;材料強調的是文藝創作因為適應戰爭需要而廣為流傳,而A項中偷換概念,并非是時代需要,排除A項;文藝作品鼓舞了士兵的戰斗力,并不是作品本身具有戰斗力,排除B項;材料主旨強調衛國戰爭的爆發推動了歌曲的流行,C項與材料主旨不一致,排除C項。選擇題123456789101112136.(2023·揚州模擬)1940年9月16日,美國《兵役登記法》正式生效,規定對年齡從21至35歲的男性公民進行登記,以便必要時招募新兵入伍,這在美國歷史上還是第一次。這一做法表明美國A.徹底放棄孤立主義B.開始調整中立政策C.全國卷入世界大戰D.著手應對戰爭威脅√選擇題12345678910111213根據材料所給時間“1940年”可知,這一時期處于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美國招募新兵入伍是為了著手應對戰爭威脅,D項正確;“徹底放棄孤立主義”說法太絕對,排除A項;材料體現不出“開始調整中立政策”,排除B項;這一時期美國全國沒有卷入世界大戰,排除C項。選擇題123456789101112137.(2022·揚州模考)如圖為二戰時期蘇聯漫畫家葉菲莫夫的作品——《“法西斯”炸彈將被移走》,圖中鉗子所夾者為希特勒。這幅漫畫A.說明了法西斯集團失敗已成定局B.強調了國際合作的重要性C.表明對德分區占領設想初步形成D.凸顯了蘇聯的主戰場地位√選擇題12345678910111213選擇題12345678910111213題干內容所述及的時間是“二戰時期”,在漫畫中,美國、英國和蘇聯共同努力,把代表“法西斯”炸彈的希特勒夾走,說明該漫畫強調大國之間進行合作的重要性,故選B項;漫畫的著重點在于強調大國之間的合作,而不是法西斯集團的“失敗”,排除A項;在漫畫中并沒有任何有關瓜分德國的信息,排除C項;漫畫內容強調的是美國、英國和蘇聯的合作,而不是凸顯蘇聯的主戰場地位,排除D項。8.(2023·常州模考)1943年的《開羅宣言》以中、美、英三國首腦會談精神為基礎,由美方代表草擬,經中、美、英三方代表認真討論(中國代表據理力爭),三國首腦同意,并征得斯大林的完全肯定,最終公布。由此可見,《開羅宣言》的發表A.提高了中國國際地位B.體現了大國強權政治C.遏制了日本侵略活動D.維護了中國獨立地位√選擇題12345678910111213據材料可知,中國以大國身份參加且“中國代表據理力爭”,最終得到英、美、蘇等國同意,說明《開羅宣言》的發表提高了中國國際地位,故選A項;四國首腦共同同意,故不是大國強權政治,排除B項;《開羅宣言》抨擊了日本侵略暴行,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遏制日本侵略活動,但“遏制了”表述過于絕對,排除C項;此時中國尚沒有實現民族獨立,排除D項。選擇題123456789101112139.(2022·泰州模擬)下圖是1945年雅爾塔會議后英國漫畫家繪制的漫畫《TAKEMEIN,MISTER?》(帶我進去吧,先生?)該漫畫意在揭示雅爾塔會議A.凸顯了大國主導地位B.激化了盟國內部矛盾C.加速了美蘇利益沖突D.違背了世界和平潮流√選擇題12345678910111213據漫畫內容可知,小國不能隨意進入會場,或者需要在大國的陪同下進入,說明雅爾塔會議是由大國主導的國際會議,故選A項;雅爾塔會議鞏固和維護了美、英、蘇戰時同盟,為反法西斯勝利奠定了基礎,排除B項;通過漫畫可以看出美蘇作為大國,在會議中占據主導地位,但是無法看出兩國利益沖突,排除C項;雅爾塔會議構建了戰后國際政治秩序,有助于維護世界和平,排除D項。選擇題1234567891011121310.據《二十世紀以來的戰爭和平與世界發展》載,雅爾塔體系包括:歐洲雅爾塔體系,即通過分區占領劃分美英和蘇聯在歐洲的勢力范圍;東亞雅爾塔體系,即美蘇在朝鮮受降的“三八線”協議等;“中間地帶”雅爾塔體系,即把其他地區的殖民地轉交給聯合國托管……這體現出雅爾塔體系A.大國強權政治色彩 B.順應多極化的趨勢C.承認民族解放運動 D.倡導和平民主原則選擇題12345678910111213√根據材料可知,雅爾塔體系體現了美英和蘇聯等強國對弱國的瓜分和控制,A項正確;材料中未涉及政治多極化的發展,排除B項;材料與民族解放沒有直接的聯系,排除C項;D項與材料信息相悖,排除。選擇題1234567891011121311.波茨坦會議對德國確定了“四D計劃”,即非軍事化、非納粹化、非工業化(消除軍工和壟斷)和民主化,以期徹底改造德國社會。其中,“非納粹化”的目標是根除納粹主義存在的社會根源,通過對納粹追隨者的甄別和審判來教育德國民眾。“非納粹化運動”旨在A.徹底清算德國法西斯法律組織與戰犯B.深入社會基層掃除法西斯勢力的殘余C.為德國戰后和平崛起創造有利條件D.維護戰后世界的和平與發展√選擇題12345678910111213波茨坦會議是二戰結束之際美、英、蘇三國召開的重要國際會議,美、英、蘇三國通過波茨坦會議構建戰后的世界格局及戰爭遺留問題,故其宗旨在于整個戰后世界而非德國,故選D。A、B、C三個選項都是“非納粹化”運動對德國帶來的影響和后果,解決德國問題最終也是指向世界的和平與發展,故排除。選擇題1234567891011121312.(2022·南京調研)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周年的紀念日,美國國防部發表電子宣傳冊《歐洲勝利日:慶祝與思考的時刻》,稱第二次世界大戰始于“德國與蘇聯入侵波蘭之時”,而在1939年10月26日,英國外交大臣哈利法克斯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