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課 首屆諾貝爾獎頒發(備作業)-2021-2022學年九年級語文上冊同步備課系列(部編版)(解析版)_第1頁
第02課 首屆諾貝爾獎頒發(備作業)-2021-2022學年九年級語文上冊同步備課系列(部編版)(解析版)_第2頁
第02課 首屆諾貝爾獎頒發(備作業)-2021-2022學年九年級語文上冊同步備課系列(部編版)(解析版)_第3頁
第02課 首屆諾貝爾獎頒發(備作業)-2021-2022學年九年級語文上冊同步備課系列(部編版)(解析版)_第4頁
第02課 首屆諾貝爾獎頒發(備作業)-2021-2022學年九年級語文上冊同步備課系列(部編版)(解析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02課首屆諾貝爾獎頒發

一、基礎知識積累。

1.下列各組詞語中加點字注音有誤的一項是()

A.諾貝爾(nu6)領發(ban)逝世(shi)享有成效(zhuo)

B.滲透(can)授獎(shou)巨款(kuan)即日(ji)

C.瑞典(rui)娜威(nuo)療法(liao)儀式(yi)

D.遺囑(zhu)垓款(bo)更獻(gong)萄蘭(he)

【答案】B

【解析】此題考查漢字的讀音。B項改為:滲透(sh0n)。字音重點考核多音字、形聲字、形似字、音近字、

方言、生僻字等。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遇到多音多義字時,要先弄清楚它們在詞語或句子中的意義,再根

據音義對應的規律辨別讀音。故答案為:B。

2.下列各語句中沒有錯別字的一項是()

A.法國的普呂多姆(文學獎),他在詩歌創作方面頻有建樹。

B.經濟學家帕西,他建立了促進國際仲栽的各國議會聯盟。

C.1867年,瑞典化學家諾貝爾發明了黃色炸藥,以后又發明了多種炸藥,這使他獲得巨顆收入。

D.諾貝爾基金會是這筆資金的合法擁有者,并管理這筆資金的投資,但與諾貝爾獎的評定無關。

【答案】D

【解析】此題考查漢字的書寫。字形題從表象上看主要考核雙音節詞語和成語,有時會考核三字的專業術

語和熟語,從分類看主要考核音近字或形近字,音近字注意據義定形,形近字可以以音定形。運用的方法

主要有對舉、組詞、讀音、形旁辨形。A改為:頗有建樹。B改為:仲裁。C改為:巨額。故答案為:D?

3.下列對加點詞語的含義理解有誤的一項是()

A.瑞典國王和挪威諾貝爾基金會今天首次加發了諾貝爾獎。(頒發:發布(命令、指示、政策等)。)

B.根據諾貝爾的遺墀,諾貝爾獎由4個機構(瑞典3個,挪威1個)頒發。(遺囑:人在生前或臨死時對自

己身后事如何處理用口頭或書面形式所做的囑咐。)

C.他在血清療法的研究方面享有感就。(卓有成就:有突出的成績。)

D.他在詩歌創作方面頗有建杪。(建樹:建立的功績。)

【答案】A

【解析】此題考查詞義的理解。說話和寫作時要正確使用詞語,注意詞語的搭配和組合;正確理解詞語在

具體語言環境中的意義:注意詞語使用過程中的感情色彩的變化;加強對教材注釋和課文后列出的字詞背

誦積累等。頒發,在這里是授予的意思。不是“發布(命令、指示、政策等)"。故答案為:A,

4.下列句子中有語病的一項是()

A.我們將通過植樹造林,使有著“山水洲城”美譽的長沙山更青、水更碧。

B.隨著城市街頭共享單車的出現,不僅給人們的出行帶來便利,而且環保、經濟。

C.諾貝爾基金會是這筆資金的合法擁有者,并管理這筆資金的投資,但與諾貝爾獎的評定無關。

I).他留下來的資金每年的利息將支付這5種諾貝爾獎金。

【答案】B

【解析】此題考查辨析或修改病句。常見的病句有語序不當、搭配不當、成分殘缺、前后不一致、句式雜

糅、用詞不當、前后矛盾、不合邏輯等。ACD三句沒有語病。B句屬于殘缺主語。去掉“隨著”。故答案為:

B。

5.下列句子中的標點使用有誤的一項是()

A.君子要講和諧,但不能隨波逐流,更不能同流合污。《中庸》所謂“君子和而不流”就是指在大是大非面

前不能有絲毫含糊。

B.諾貝爾和平獎的獲得者有:瑞士的迪南,他于1864年建立了紅十字會;經濟學家帕西,他建立了促進國

際仲裁的各國議會聯盟。

C.抗日戰爭的勝利,讓拿破侖所說的“東方睡獅”睜開雙眼,開啟民族復興的序篇,最終完成了“中國人

民從此站起來了”的歷史轉折。

D.根據諾貝爾的遺囑,“諾貝爾獎每年發給那些在過去的一年里,在物理學、化學、生理學或醫學、文學

及和平事業方面為人類做出最大貢獻的人。”

【答案】D

【解析】此題考查正確使用標點符號。尤其是逗號、頓號、分號間的區別,另外不要將書名號和引號的用

法弄混淆,引號的用法中要注意直接引用和間接引用的區別,同時省略號不能和“等”連用。D項中,將“根

據諾貝爾的遺囑”后的逗號改為冒號即可。故答案為:Do

6.下面語句所使用的修辭手法不同于其他三項的一項是()

A.再見了,奧地利50先令鈔票上的弗洛伊德。再見了,塞尚和你的蘋果。再見了,阿波羅和亞歷山大大帝。

B.森林里的害蟲大量繁殖,成群地向樹木進攻,吃樹葉,咬樹根,鉆樹心。

C.蟋蟀在青草中快樂地彈琴。

D.我思念那洞庭湖,我思念那長江,我思念那東海,那浩浩蕩蕩的無邊無際的波瀾呀!

【答案】C

【解析】此題考查修辭的辨析。修辭是增強言辭或文句效果的藝術手法。修辭手法,就是通過修飾、調整

語句,運用特定的表達形式以提高語言表達作用的方式和方法。首先要知道修辭有哪些,如比喻擬人夸

張反問設問排比等,另外還要知道各種修辭的特點及其作用,并會在具體的語境中判斷和賞析。C是擬

人修辭手法。ABD三項都是排比修辭手法。故答案為:Co

二、綜合學習。

7.綜合性學習。

(1)【知媒體】某中學校報在莫言獲得諾貝爾獎后,對全校師生開展了“你通過什么途徑獲知莫言獲獎”

的問卷調查.統計結果如下表:

傳統媒體新興媒體

媒體

報紙廣播電視互聯網

比例12.7%1.6%30.5%55.2%

根據表格內容,將該問卷調查的結論補充完整:

從新聞的獲知途徑上來看,?

【答案】示例-:新興媒體已經成為人們獲知新聞的主要途徑

示例二:新興媒體已經全面壓倒傳統媒體

示例三:以互聯網為代表的新興媒體己經全面壓倒報紙、廣播、電視等傳統媒體

示例四:傳統媒體已經被新興媒體超越

示例五:電視、報紙、廣播等傳統媒體已不再是人們獲知新聞的主要媒體

【解析】此題屬于分析統計圖表的題目,分析統計表注意統計表的名稱,表頭列出的項目,表格中的極值

和表現出來的趨勢等。通過表格中的數字和所給的題干要求得到判斷,如此題以“你通過什么途徑獲知莫

言獲獎”為陳述對象。找到''媒體"、“比例”欄目,可歸納出新興媒體已經成為人們獲知新聞的主要途

徑。

(2)【話標題】莫言獲獎后,國內各大新聞媒體相繼報道了莫言獲獎的相關消息,以下是部分新聞媒體報

道的標題:

《誰給了莫言獎金?》

《莫言悟到了諾獎密碼》

《莫言代言天價香煙諾獎只是過眼煙云》

《諾獎頒獎禮10日舉行莫言啟程赴瑞典領諾獎》

《莫言作品遭搶凸顯諾獎效應過度消費折射社會心態》

請根據上面的新聞標題,結合新聞的相關知識,探究新聞標題的特點.

答:。

【答案】示例一:吸引讀者。

示例二:提示內容,使讀者在閱讀之前對內容有一定的了解。

【解析】探究新聞標題的特點。可根據具體的標題進行具體的分析。《誰給了莫言獎金?》很吸引讀者。《諾

獎頒獎禮10日舉行莫言啟程赴瑞典領諾獎》使讀者在閱讀之前對內容有一定的了解。

三、語言表達。

8.請用一句話概括下面這則消息的主要內容。

英國科學家正在研究大腦中負責視覺、聽覺的相關神經細胞的工作原理,據此來研發未來的計算機,

促進計算機視覺和聲音處理功能的進步,這意味著未來的計算機或許能夠“察言觀色”,而不只是依從傳

感器發來的指令。

主要內容:。

【答案】未來計算機或能“察言觀色”。

【解析】此題考查壓縮語段的能力。可把“這意味著未來的計算機或許能夠“察言觀色”,而不只是依從

傳感器發來的指令”這句話壓縮即可。

9.為下列新聞擬寫標題。

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中國核武器事業的奠基人之一,“兩彈一星”功勛獎章獲得者,中國科學院

院士,原中國工程物理斫究院副院長,核工業部科技委副主任陳能寬同志,因病醫治無效,于2016年5月

27日12時在北京逝世,享年94歲。

陳能寬,1923年4月28日出生。1947年赴美留學,獲耶魯大學博士學位。1960年奉調參加原子彈、

氫彈研制工作,作為技術總負責人之一,并取得一系列核裝置理論、工程和實(試)驗上的重大突破,是

中國核武器爆轟物理學的開拓者,為我國核武器事業的創建及發展做出歷史性貢獻。1987年被聘為863計

劃某領域的首屆首席科學家,帶領我國相關高技術研究躋身世界先進水平。

根據安排,陳能寬同志的遺體告別儀式將于6月2日上午十點,在北京八寶山革命公墓舉行。

標題:。

【答案】著名核物理學家、“兩彈一星”元勛陳能寬逝世,享年94歲

【解析】此題考查新聞標題的擬寫。擬寫新聞標題,是壓縮語段的一種傳統題型。考試經常考擬寫一句話

新聞、擬寫導語、提取主要信息、擬寫新聞標題。怎樣擬寫新聞標題呢?1、題文一致:2、一語破的;3、

簡潔明快;4、旗幟鮮明;5、生動活潑。一般的格式為:“誰干了什么事”或“哪發生的什么事”。此題

可從第一段也就是文章的導語部分壓縮即可。故答案為:著名核物理學家、“兩彈一星”元勛陳能寬逝世,

享年94歲

四、現代文閱讀。

10.閱讀下文,回答問題。

首屆諾貝爾獎頒發

①路透社斯德哥爾摩1901年12月10日電瑞典國王和挪威諾貝爾基金會今天首次頒發了諾貝爾獎。

根據諾貝爾的遺囑,“諾貝爾獎每年發給那些在過去的一年里,在物理學、化學、生理學或醫學、文學及

和平事業方面為人類做出最大貢獻的人。”

②今年諾貝爾獎的獲得者有:德國的倫琴(物理學獎),他發現了X射線;荷蘭的范托夫(化學獎),

他發現了化學動力學定律和滲透壓定律;德國的貝林(生理學或醫學獎),他在血清療法的研究方面卓有成

就;法國的普呂多姆(文學獎),他在詩歌創作方面頗有建樹。諾貝爾和平獎的獲得者有:瑞士的迪南,他

于1864年建立了紅十字會;經濟學家帕西,他建立了促進國際仲裁的各國議會聯盟。

③從即日起,根據諾貝爾的遺囑,諾貝爾獎由4個機構(瑞典3個,挪威1個)頒發,從按諾貝爾遺

囑建立的基金中撥款。授獎儀式每年于12月10日諾貝爾逝世周年紀念日在瑞典的斯德哥爾摩和挪威的奧

斯陸舉行。

④1867年,瑞典化學家諾貝爾發明了黃色炸藥,以后又發明了多種炸藥,這使他獲得巨額收入。1896

年諾貝爾逝世,這筆巨款用來設立諾貝爾獎金。他留下來的資金每年的利息將支付這5種諾貝爾獎金。諾

貝爾基金會是這筆資金的合法擁有者,并管理這筆資金的投資,但與諾貝爾獎的評定無關。諾貝爾獎的評

議權屬于瑞典和挪威的諾貝爾獎評委會。

(1)找出這則消息的導語,說說其交代了哪些內容。

答:。

【答案】瑞典國王和挪威……遺囑:’諾貝爾獎每年……做出最大貢獻的人。’”交代了頒獎方、獎項名

稱、獎勵的對象。

【解析】導語一般情況下是新聞開頭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話,扼要地揭示新聞的核心內容。新聞導語為新聞

消息的開頭,以極其簡潔的文字寫出消息中最重要、最精彩的事實,具有提綱挈領、牽引全文、吸引讀者

等作用。此導語為第一段,交代了頒獎方、獎項名稱、獎勵的對象。

(2)概括第②段的內容和作用。

答:

【答案】詳細報道了獲獎者的國籍、姓名、所獲獎項和所做貢獻。這使所報道的新聞更加準確翔實。

【解析】概括段落大意是指一段文章的主要意思。概括段意的要求是:明確,表達意思要正確、清楚。完

整,概括出主要內容。直接,語句要簡明扼要,不能啰嗦。第②段的內容是詳細報道了獲獎者的國籍、姓

名、所獲獎項和所做貢獻。作用是使所報道的新聞更加準確翔實。

(3)第④段是新聞結構中的哪一部分?有什么作用?

答:。

【答案】新聞背景。這一部分內容介紹了頒獎資金的來源,補充說明了資金管理權和評獎權分離的情況。

這體現了諾貝爾獎的公平公正性。

【解析】第④段是新聞結構中的新聞背景.作用是介紹了頒獎資金的來源,補充說明了資金管理權和評獎

權分離的情況。這體現了諾貝爾獎的公平公正性。第二問要從內容好結構上作答。

(4)“路透社斯德哥爾摩1901年12月10日電”在消息中叫什么?有什么作用?

答:。

【答案】電頭。表明新聞稿的發出單位,顯示消息的''身份":以此承擔發表新聞作品的責任,接受社會

監督:著有發稿的時間、地點,用來說明新聞的來源時效。

【解析】點頭指電訊稿件播發的新聞單位、地點、時間的說明,也有只說明新聞單位和時間。用電發往外

地稱“電”,稿件發給當地的稱“訊”。本文“路透社斯德哥爾摩1901年12月10日電”就是電頭。作用

是表明新聞稿的發出單位,顯示消息的“身份”;以此承擔發表新聞作品的責任,接受社會監督;著有發

稿的時間、地點,用來說明新聞的來源時效。談作用時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H.閱讀下列文字,回答問題。

諾貝爾獎不包含數學領域

諾貝爾獎一直被視為世界級的一種榮譽,諾貝爾獎有很多種類,包含了物理學、化學、生理學或醫學、

文學及和平事業等領域,但是,在諾貝爾獎項中,沒有數學這一項目的存在,這是為什么呢?傳說諾貝爾

有個比他小13歲的女友,但她后來和一位數學家私奔了,這件事讓諾貝爾大受刺激,他從此不談婚娶,直

到生命的盡頭仍是個單身漢。也正是因為這件事,諾貝爾在設立諾貝爾獎時毫不客氣地把數學排除在外。

實際上諾貝爾忽視數學是受他所處的時代和他的科學觀的影響。19世紀下半葉,化學領域的研究一般不需

要高等數學,他本人根本無法預見數學在推動科學發展上所起到的巨大作用,因此忽視了設立諾貝爾數學

獎。

(1)主題探究:《首屆諾貝爾獎頒發》通過對首屆諾員爾獎頒發及有關情況的介紹,表明了諾貝爾獎的一

性和性。

【答案】公正權威

【解析】本道題是考查學生對文本信息的理解能力。解答時要對文本信息深入理解分析,從而得出正確答

案。我們通過文中相關語句進行分析。通過諾貝爾獎頒發的機構、諾貝爾基金的管理,諾貝爾獎的評議三

個角度可以看出諾貝爾獎非常公平公正,具有權威性。

(2)疑難探究:文章最后寫諾貝爾基金會與諾貝爾獎的評定無關,有必要嗎?

答:。

【答案】很有必要。因為它補充說明了諾貝爾獎資金管理和評獎權相分離的實際情況,使諾貝爾獎的評定

更公平、可信度更高、價值更大,對世界的影響更深遠,也更能激勵人們努力為人類做出更大的貢獻。

【解析】本題考查新聞內容理解。答題時首先總體把握消息的內容,再來把握補充內容,能更好地突出中

心,所以要一一列舉,突出新聞準確詳實的特點。我們首先表明自己的觀點,然后說明這句話的作用。消

息要求準確無誤,所以要加上這句話它補充說明了諾貝爾獎資金管理和評獎權相分離的實際情況,使諾貝

爾獎的評定更公平、可信度更高、價值更大,對世界的影響更深遠,也更能激勵人們努力為人類做出更大

的貢獻。

12.閱讀下面的新聞,回答問題。

車窗拋物屢見不鮮

記者呂明通訊員王鵬程于軍

“車窗拋物”是馬路上常見的一種交通陋習。

記者從杭州高速交警二大隊獲悉,3月18日上午,在安徽黃山做生意的張先生駕駛奔馳E300小轎車,

途經杭徽高速到杭州旅游時,被前方行駛的一輛昌河面包車上拋出的礦泉水瓶砸中,頃刻間前擋風玻璃碎

成蜘蛛網狀,所幸車上人員沒有受傷。據了解,這塊擋風玻墻在4s店的報價是1.3萬元左右。

一個小小的礦泉水瓶,就這么輕輕一扔,竟然造成這么嚴重的損失。也許在面包車司機看來,這最多

就是丟了點兒文明。然而,“車窗拋物”拋掉的,又何止是文明?

扔掉的,不僅是文明

探訪:難堪的風景

3月23日下午4時許,杭州市中河路地面道路的中央隔離帶上,身著橙黃色工作服的環衛工黃紅梅正

在彎腰撿拾垃圾。近在咫尺的機動車道上,來往車輛川流不息。

短短10余分鐘后,只見她左手拿一個大號飲料紙杯和紙團,右手拿一個空可樂瓶,已經騰不出手來撿

拾更多垃圾。

“早上,這條路的綠化帶上垃圾更多,很多都是從車子里丟出來的。”黃紅梅說,每天上午7時到9

時,她都會沿著中河路的鳳起路到環城北路段的綠化帶,來回走兩公里,拾滿整整3桶的垃圾。

說話間,一輛牌照為“京GREXXX”的黑色豐田車,在中河路靠近體育場路附近等待綠燈時搖下車窗,

扔出一個紙團。紙團在地上滾了幾圈,有點兒扎眼地停在干凈的路面上。

黃紅梅無奈地搖了搖頭。不過,更讓環衛工人無奈的是,他們有時上前制止時,遇到對方的搶白。在

百井坊路和延安路清掃垃圾的環衛工葉金玉告訴記者,她曾上前對停車扔垃圾的司機提出勸告,沒想到對

方立即“還擊”:“掃你的地。我們不扔,你們都沒事情好做了!”

調查:隱形的殺手輕輕一拋,破壞的是整潔和文明,更威脅行車安全。

曾有一個實臉,在賽車道旁放置一塊檢臉合格的汽車擋風破璃,賽車手以每小時70公里的速度向這塊

擋風玻墻駛來,并隨手扔出一個蘋果,被擊中的擋風玻璃瞬間裂花,如果沒有防護膜,就成了碎片。在另

一個實臉中,僅僅一兩重的空礦泉水瓶,在時速約100公里的狀態下,可將鋼化破璃砸碎。

在杭州開了11年出租車的司機李洋告訴記者,在開車途中,如果前方突然有異物“飛”過來,他的第

一反應就是避讓,這樣很容易因為多打方向而發生交通事故。而環衛工人則成了“車窗拋物”的一大受害

者。

2014年11月12日,湖北一位環衛工人在道路中間撿拾一個煙盒時,先被一輛越野車撞向對向車道,

又被對向車道的面包車迎面撞上,不幸身亡。去世時,該環衛工人手里還緊緊攥著剛剛撿起的煙盒。

據不完全統計,2014年,溫州市撞傷、撞死環衛工人的交通事故達117起,每3天就有一起;其中兩

起為死亡事故,25起為較嚴重事故。而車窗拋物是造成這些交通事故的主要誘因。

去年3月的一天,杭州環衛工葉金玉在快車道上清理垃圾對,曾被一輛出租車撞飛,所幸只受了皮外

傷。

建議:赴罰下猛藥

杭州高速交警二大隊副大隊長竺春璋告訴記者,在日常巡邏中,車窗拋物及貨車拋灑滴漏的情況時有

發現。不過,因為車窗拋物時間、地點不固定,是瞬間發生的違法行為,稍縱即逝,執法取證難度大,導

致一些乘客、司機心存僥幸,忽視公德,肆意妄為。

記者從交警部門了解到,道路安全交通法規定,乘車人不得向車外拋撒物品,違者可以處以警告或5

元以上50元以下罰款;機動車載物不得遺酒、飄散載運物,違者可以處警告或者20元以上200元以下罰

款。《浙江省城市市容和環境衛生管理條例》規定:亂扔果皮、紙屑、煙蒂、飲料罐、口香糖、塑料袋等廢

棄物,可以處20元以上50元以下罰款。

“很明顯,現行法規對車窗拋物的處罰太輕,不能形成有力震懾,從而造成這么多悲劇。”竺春球表

示,只有盡快完善法律,用“重典”、下“猛藥”,加大對類似車窗拋物這種惡劣行為的懲處力度,才有

望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免于“天降橫禍”的風險。(選自2015年3月24日《浙江日報》)

(1)下列對這則新聞的分析和概括,正確的一項是()

A.新聞的引題“車窗拋物屢見不鮮”表明了作者的觀點,主標題“扔掉的,不僅是文明”概括了主要內容。

B.“探訪”部分介紹了杭州中河路地面道路上環衛工黃紅梅工作的辛苦,呼吁人們要珍惜保潔人員的勞動

成果。

C.文中的插圖,描繪了行駛中的小轎車被前方面包車上拋出的酒瓶砸中的場景,意在配合這則新聞,說明

酒駕的危害性很大。

D.記者報道這則新聞,主要是告訴人們:“車窗拋物”是馬路上常見的一種交通陋習,更是一種違法行為,

甚至會威脅行車安全,不容忽視。

【答案】D

【解析】此題考查學生對文段的理解和把握,A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