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海域分等定級2014-06-09發布GB/T30745—2014前言 I 2規范性引用文件 3術語和定義 4總則 4.1海域分等定級對象 24.2海域分等定級原則 24.3海域分等定級工作程序 25海域分等定級影響因素 5.1海域分等影響因素 35.2海域定級影響因素 36海域分等定級技術方法 36.1分等定級單元確定 6.2影響因素指標歸一化 46.3影響因素指標權重確定 56.4影響因素分值計算方法 56.5海域分等(定級)單元綜合分值計算方法 66.6海域等(級)劃分 7資料調查與整理 77.1資料調查要求 77.2資料整理要求 78海域分等(定級)圖件編制 8.1底圖 8.2海域定級單元圖 78.3海域等(級)別圖 79海域分等定級報告編制及基礎資料匯編 89.1海域分等(定級)報告編制 89.2海域分等(定級)基礎資料匯編 810海域分等(定級)成果歸檔和更新 810.1海域分等(定級)成果 810.2成果更新方式 910.3成果更新存檔及應用 附錄A(資料性附錄)海域分等定級指標體系 A.1海域綜合分等指標體系 A.2海域分類定級指標體系 附錄B(規范性附錄)海域分等(定級)因素權重值調查表 I本標準按照GB/T1.1—2009給出的規則起草。本標準由國家海洋局提出。本標準由全國海洋標準化技術委員會(SAC/TC283)歸口。本標準由國家海洋環境監測中心負責起草。1海域分等定級本標準規定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管轄海域分等定級的影響因素選擇、技術方法、資料調查與整理、成本標準適用于中華人民共和國管轄海域的分等定級工作。2規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對于本文件的應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僅注日期的版本適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文件。HY/T124—2009海籍調查規范3術語和定義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文件。運用定量和定性相結合的方法將全國海域的綜合質量水平等別化。邊社會、經濟條件等因素,對縣級行政區所轄各使用類型海域使用價值進行綜合評定,并使評定結果級注:未制定縣級海洋功能區劃的沿海縣級行政單元,逐級參照上一級已批準的海洋功能區劃。海域級的順序在全縣分等單元unitforgradation海域分等指數測算的基本空間單位。注:以沿海縣級行政區域所轄海域為分等單元,海域等的順序在全國范圍內統一排列,每一等中包括若干經濟發展水平、海域資源環境等條件相類似的縣(市、區)。海域定級指數測算的基本空間單位。注:單元邊界由權屬界線或底圖上線狀邊界組成,單元內海域質量水平相對均一、單元之間海域特征差異明顯。反映影響因素對海域等(級)別劃分的影響程度。注:權重值對海域利用效益影響的大小成正比,數值在0~1之間,各選定因素的權重值之和為1。24總則4.1海域分等定級對象海域分等對象是我國所轄海域(臺灣省和香港特別行政區毗鄰海域,以及澳門特別行政區原有的習慣水域除外)。海域定級對象是我國沿海縣級行政區所轄海域。海域定級是針對海域使用類型而言,一般分為養殖用海海域定級、旅游用海海域定級、港口用海海域定級和填海區域定級。4.2海域分等定級原則4.2.1綜合分析原則海域分等應對影響海域質量及使用效益的各種經濟、社會、自然因素進行綜合分析,按綜合差異劃分海域等。海域定級應按照海域使用類型,從海域區位、自然條件、資源豐度、環境質量狀況及周邊社會、經濟條件對海域質量和使用效益等方面進行綜合分析,按區域差異劃分海域級。4.2.2主導因素原則海域分等應重點分析影響海域使用效益的主導因素種類及其作用差異,海域定級應重點分析影響某類用海海域使用效益的主導因素及其作用差異。4.2.3海域分異原則海域分等定級應掌握海域所在的區位條件和海域自然特性的分布與組合規律,分析由于區位條件及自然資源的不同所造成的海域使用效益的差異,將類似海域歸于同一海域等或海域級。4.3海域分等定級工作程序4.3.1海域分等工作程序海域分等工作程序如下:b)海域分等影響因素選取、資料整理及指標量化;c)海域分等指標分值計算及等別初步劃分;e)編寫海域分等報告;f)海域分等成果驗收;g)成果歸檔和更新。4.3.2海域定級工作程序海域定級工作程序如下:b)海域定級影響因素選取、資料整理及指標量化;3c)海域定級單元劃分及指標分值計算;d)海域級評定,海域級的邊界落實及編制海域級別圖;e)編寫海域定級報告;f)海域定級成果驗收;g)成果歸檔和更新。5海域分等定級影響因素5.1海域分等影響因素海域分等影響因素包括社會、經濟、自然三個方面的內容,社會方面因素主要涵蓋沿海縣(市、區)沿岸的基礎設施狀況、人口狀況、地理位置、海洋科技水平等方面的指標;經濟方面因素主要涵蓋沿海縣(市、區)的經濟發展水平、海洋經濟發展水平、海域使用狀況、海洋行業投入等方面的指標;自然方面因素主要涵蓋沿海縣(市、區)近岸海域的海水質量狀況、氣候條件、濱海景觀資源條件、海洋初級生產力狀況、海洋災害情況等方面的指標。采用主成分分析法作為輔助手段來篩選海域分等影響因素,建立穩定的海域分等綜合指標體系。海域綜合分等指標體系參見表A.1。5.2海域定級影響因素5.2.1養殖用海海域定級影響因素養殖用海海域定級影響因素主要從海域環境質量、海域自然條件和海域使用效益三方面考慮,其中應考慮海水質量、水深、養殖品種單位面積產量等方面指標,指標體系參見表A.3。5.2.2旅游用海海域定級影響因素旅游用海海域定級影響因素主要從海域自然條件、海域區位條件和海域使用狀況三方面考慮,其中應考慮景觀質量、對外交通、旅游設施等方面指標,指標體系參見表A.4。5.2.3港口用海海域定級影響因素港口用海海域定級影響因素主要從海域自然條件和基礎設施條件兩方面考慮,其中應考慮海岸類型、水深、碼頭岸線長度等方面指標,指標體系參見表A.5。5.2.4填海區域定級影響因素填海區域定級影響因素主要從海域自然條件、海域稀缺程度和區位條件三方面考慮,其中應考慮水深、海洋生態系統、離岸距離等方面指標,指標體系參見表A.7。6海域分等定級技術方法6.1分等定級單元確定6.1.1分等單元確定海域分等單元為我國沿海縣級行政區所轄海域。46.1.2定級單元確定定級單元劃分要求如下:a)單元使用類型應符合海洋功能區劃;b)單元內主要定級因素的影響基本一致,同一單元內的同一主要因素分值差異宜小于100/(n+1),n是擬劃分的海域級數;c)單元面積確定在25hm2~100hm2之間。離岸10km以內單元面積盡量取低值,離岸10km以外單元面積可適當放大;d)劃分的單元易于進行因素取樣,并能保證分值計算的準確性和科學性。海域定級單元劃分應以主導因素判定法為主,以疊置法或動態網格法為輔。主導因素判定法劃分海域定級單元步驟如下:a)用兩個以上主要定級因素,沿海域主要方向選一定數目的特征點作各自分值剖面圖;b)根據因素分值變化規律,選擇突變曲線段的位置作為單元邊界位置,把因素得分基本一致的區域劃分為同一單元。疊置法劃分海域定級單元步驟如下:a)將主要定級因素分值圖疊置,勾畫分值基本一致的區域,形成圖斑;b)經適當調整得到定級單元。動態網格法劃分海域定級單元步驟如下:a)以1km網格把海域劃分成若干基本網格;b)在網格四等分點檢查網格內部2個以上主導因素的差異;c)網格內同一因素分值差異大于等于100/(n+1)時,此網格四等分加密,重復檢查、加密,直至滿足要求后得到單元。海域定級單元之間的界線按以下順序優先采用:a)海洋功能區邊界;c)5m、10m、15m、20m的等深線;d)海域使用權屬界線。6.2影響因素指標歸一化海域分等(定級)影響因素指標需要歸一化,指標歸一化的式(1)為:5GB/T30745—2014式中:yy—i單元的j項指標分值………r,—i單元的j項指標值6.3影響因素指標權重確定6.3.1權重確定要求權重確定要求為:a)權重值對海域使用價值影響的大小呈正比,數值在0~1之間,各選定指標的權重值之和為1;b)各因素重要性順序參考附錄A:海域分等時參考表A.1,養殖用海海域定級時參考表A.3,旅游用海海域定級時參考表A.4,交通運輸用海定級時參考表A.5,填海造地用海海域定級時參考表A.7;c)權重值應選用特爾斐測定法(DelphiMethod)測算,同時采用層次分析法(AnalyticHierarchyProcess)進行修正。6.3.2權重確定方法6.3.2.1特爾斐測定法(DelphiMethod)對各因素指標進行多輪次的專家打分。權重值按式(2)計算:w;=e;/100式中:w;——某指標的權重值;e;——該指標經多輪打分后的平均值。…專家應是從事海域管理、估價、區域海洋經濟發展與規劃研究等方面的專家以及高層次決策者,具有行業權威性,總人數為10~20人,熟悉海域分等技術與海域使用市場形勢的專家人數應達到60%以上。專家應根據分等(定級)因素指標的背景材料和打分說明進行打分,并在不協商的情況下按表B.1的格式百分制獨立打分。6.3.2.2層次分析法(AnalyticHierarchyProcess)對分等(定級)因素相對重要性進行判別,組成判斷矩陣,計算權重值。實施要求如下:a)因素相對重要性判別使用特爾斐測定法的數據,判斷矩陣應通過一致性檢驗;b)同時按層次分析法求算因素權重和因素內的指標作用系數。僅求算指標作用系數,可用層次單排序計算。6.4影響因素分值計算方法影響因素分值計算方法式(3)為:式中:yu——i單元的k項因素分值;6y.;—i單元的j項指標分值;wrj——j項指標對應上層k項因素的權重;n——k項因素包含的指標個數。6.5海域分等(定級)單元綜合分值計算方法海域分等(定級)單元綜合分值計算式(4)為:式中:y;——i單元的綜合分值;wε——k項因素的權重;ya——i單元的k項因素分值;n——因素個數。6.6海域等(級)劃分6.6.1初步劃分6.6.1.1劃分要求按照綜合分值分布狀況劃分,不同海域等(級)對應不同的綜合分值區間,按照從優到劣的順序對應于1,2,3…n個等(級)別值(n為正整數),任何一個綜合分值只能對應一個海域等(級)。6.6.1.2劃分方法海域等(級)的初步劃分采用總分數軸確定法,將總分值點繪于數軸上,按海域優劣的實際情況,選擇數點稀少處為等(級)間分界。6.6.2海域等(級)確定6.6.2.1海域等確定采用聚類分析法對海域等進行校核。所有的單元都要參與校核,根據聚類分析法的要求計算任意兩個單元的加權歐式距離D;,然后勾畫聚類分析譜系圖,按最短距離法進行分等單元聚類。加權歐式距離D;;的計算式(5)為:D?={≥[W×(X-Xjx)]2}1………(5)式中:D;;——i分等單元到j分等單元的歐式距離;W?——k項指標的權重值;Xx——i分等單元k項指標的評分值;X;——j分等單元k項指標的評分值。6.6.2.2海域級確定初步劃分的海域級應經過實地校核和驗證,按以下原則對級別進行修訂調整:a)海域級別高低與海域質量水平相對優劣的對應關系基本一致;b)海域級之間應漸變過渡,相鄰單元之間海域級差不宜過大;c)各類用途的各級海域的平均單位面積收益應具有明顯差異并成正向級差。77資料調查與整理7.1資料調查要求海域分等(定級)資料調查應符合以下要求:a)調查資料應具備權威性和有效性;b)經濟、社會數據以年度為統計時段,人口、海域使用現狀、基礎設施數據應統一設定截止時限,動態性資料時限應在分等(定級)工作開展的前3年內;c)海域定級調查站位的布設應該符合全面覆蓋、重點代表的原則。7.2資料整理要求海域分等(定級)資料整理應遵守以下要求:a)按照統一方法對調查資料數據進行數據剝離或分攤;b)外業調查、收集到的資料按實地位置標注到工作輔助圖或底圖上。8海域分等(定級)圖件編制8.1底圖海域分等底圖宜采用全國沿海縣級行政區域界線圖。比例尺不小于1:50000的海洋基礎地理圖。8.2海域定級單元圖海域定級單元圖按照以下要求編制:a)單元圖應標注單元界線和單元編號。海域使用類型的界線用虛線表示,海域使用分類及圖示符號按照HY/T124—2009執行;b)單元界線采用線徑0.3mm實線繪制;c)單元編號用阿拉伯數字標注。8.3海域等(級)別圖8.3.1海域等(級)別圖制圖方式海域等(級)別圖采用計算機制圖,數據格式采用“.e00”標準格式。8.3.2海域等別圖編制要求海域等別圖的制圖單元為沿海縣級行政區所轄全部海域,海域等用大寫羅馬數字“工,Ⅱ,Ⅲ,……”的實線。海域等別圖應進時間。88.3.3海域級別圖編制要求海域級別圖按用海類型分別編制,應反映海域級別及界線、位置。海域級別圖的編制應符合以下a)海域級為最小制圖單元,編制級別圖時先將級別相同的相鄰定級單元進行歸并,形成級別圖邊界采用線徑0.4mm的實線;c)成果圖件采用高斯-克呂格投影(Gauss-Krugerprojection),成果圖比例尺不小于1:50000,自由分幅;d)高程基準為1985國家高程基準,深度基準為理論深度基準面,采用2000國家大地坐標系;式等,并標出制圖單位與時間。9海域分等定級報告編制及基礎資料匯編9.1海域分等(定級)報告編制海域分等(定級)技術報告應包括以下內容:a)海域分等(定級)對象及所在區域的自然、經濟社會概況;b)海域分等(定級)方法,包括指標體系及其權重的確定、指標評價指標量化及處理方法、海域等(級)初步劃分及校核方法、海域等(級)確定原則與方法以及海域等(級)劃分技術過程中需要特殊說明的事項等;c)海域分等(定級)結論及應用分析,包括海域等(級)分布特點及規律、區域組合特點、差異原因等。9.2海域分等(定級)基礎資料匯編海域分等(定級)基礎資料匯編的主要內容包括:a)分等(定級)單元所在區域的自然、社會和經濟條件;b)分等(定級)單元評價指標的原始數據和歸一化處理后的數據;c)分等(定級)各因素的單元分值圖及單元總分圖;d)其他與海域分等(定級)工作有關的文件、技術處理說明。10海域分等(定級)成果歸檔和更新10.1海域分等(定級)成果海域分等(定級)最終成果包括:a)海域分等(定級)工作報告;9b)海域分等(定級)技術報告;c)海域等(級)別圖;d)海域分等(定級)基礎資料匯編。根據定級海域分等(定級)因素變化的范圍和程度,采取下列方式:a)原有成果使用3年以上可對海域進行全面或局部評定,更新原成果;b)因海域質量發生較大變化或毗鄰陸域社會經濟條件發生變化,已有的等別(級別)成果不能滿成果更新后的資料作為當前海域分等(定級)成果存檔。原海域分等(定級)成果作為歷史資料存檔保存。GB/T30745—2014(資料性附錄)海域分等定級指標體系A.1海域綜合分等指標體系A.1.1海域綜合分等指標體系表海域綜合分等指標體系見表A.1。表A.1海域綜合分等指標體系影響因素評價指標重要性順序社會狀況人口狀況人口密度單位岸線人口數人口自然增長率區位條件毗鄰土地等別系數人均固定資產投資額經濟水平區域經濟發展水平單位面積GDP1GDP增長率人均科技投入海洋經濟發達程度人均海洋經濟產值海洋經濟產值占GDP的比重單位岸線海洋經濟產值自然條件資源稀缺性人工岸線比例人均灘涂面積海洋初級生產力狀況葉綠素濃度海域環境質量海水質量指數海洋災害指數A.1.2無量綱指標計算方法A.1.2.1土地等別系數確定每個分等單元內臨海的各等土地面積,求出每個等別土地面積與相應等別之積,然后求和,并與臨海土地總面積相除,該值即代表海域基本單元內的綜合土地等別系數。計算式(A.1)為:D,=Z(A×N)/EN………………(A.1式中:D,——土地等別系數;A——土地等別;N;——某等別土地面積。A.1.2.2海水質量指數海水質量指數應根據全國海洋環境質量圖求得,各類水質的質量標準值見表A.2。表A.2海水質量標準值水質分類一類二類三類四類劣于四類標準值8642確定每個分等單元內每類水質的面積,求出每類的面積與相應的標準值之積,然后求和,并與該基本單元的總面積相除,該值即代表海域基本單元內的海水質量指數。計算式(A.2)為:式中:M,——海水質量指數;B,——海水質量標準值;S;——某類水質的分布面積。A.1.2.3海洋災害指數海洋災害包括風暴潮造成的經濟損失和赤潮影響范圍。海洋災害指數計算式(A.3)為:式中:R——海洋災害指數;L?——分等單元風暴潮造成的經濟損失;L——全國風暴潮造成的經濟損失;M?——分等單元赤潮影響范圍;M——全國赤潮影響范圍。A.2海域分類定級指標體系A.2.1養殖用海海域定級指標體系A.2.1.1養殖用海海域定級指標體系表養殖用海海域定級指標體系見表A.3。表A.3養殖用海海域定級指標體系影響因素評價指標重要性順序海域環境質量海水質量指數1海洋沉積物質量指數海域自然條件水深2海水溫度表A.3(續)影響因素評價指標重要性順序海域自然條件海水鹽度2流速海域使用效益養殖品種單位面積產量3A.2.1.2無量綱指標計算方法A.2.1.2.1海水質量指數海水質量指數計算式(A.4)為:式中:p;——i定級單元的海水質量指數;C——i定級單元中水質參數m的實測值;S——水質參數m的標準值。水質參數項目和其標準值見GB11607—1989,其中標準值取第一類海水質量標準值。A.2.1.2.2沉積物質量指數海洋沉積物質量指數計算式(A.5)為:…………式中:q;——i定級單元的海洋沉積物質量指數;D,——i定級單元中海洋沉積物質量參數m的實測值;T——海洋沉積物質量參數m的標準值。海洋沉積物質量參數項目和其標準值見GB18668—2002,其中標準值取第一類海洋沉積物質量標準值。A.2.2旅游用海海域定級指標體系A.2.2.1旅游用海海域定級指標體系表旅游用海海域定級指標體系見表A.4。表A.4旅游用海海域定級指標體系影響因素評價指標重要性順序海域自然條件海水質量指數1景觀質量指數海域區位條件對外交通便利度指數2海域使用狀況旅游設施完善度指數3單位面積投資額GB/T30745—2014A.2.2.2無量綱指標計算方法A.2.2.2.1景觀質量指數景觀質量指數計算式(A.6)為:式中:p;——i定級單元所依托景觀每年游客人數;p——每年所有游客人數。A.2.2.2.2對外交通便利度指數對外交通便利度指數計算步驟如下:a)對外交通設施類型、數目的選定:對外交通設施指火車站、港口、長途車站、機場、高速公路出入口等對外經營的客貨運輸站和重點對外交通節點,沿海各縣(市、區)可按設施在對外交通運輸中的地位和作用選定設施類型和數目;b)對外交通設施影響作用分確定:對外交通設施影響作用分反映某類設施在對外交通運輸中的重要程度,與設施作用大小呈正比,采用專家打分確定,數值在0~1,各類設施作用分之和等于1。某類設施中含有多個設施場所時,規模及影響最大的設施場所的作用分賦該類設施作用分,其他設施場所的作用分根據規模及影響大小,按比例遞減計算確定;c)對外交通設施服務半徑和相對距離確定:服務半徑以各個設施場所為原點,范圍分別確定在2km~20km之間。相對距離按式(A.7)計算:式中:r——設施相對距離;d;——某設施服務半徑內,某定級單元距該設施的距離;d——該設施的服務半徑。d)對外交通便利度指數計算式(A.8)為:式中:e;——j定級的單元對外交通便利度指數;e;——i類對外交通設施的便利度作用分;n——對外交通設施種類個數。其中:(n=1,m)式中:zm——i類對外交通設施n場所的便利度作用分;k,——n設施場所影響作用分;…………(A.7)…………(A.9)r——j定級單元到n設施的相對距離;m——i類對外交通設施場所個數。A.2.2.2.3旅游設施完善度指數旅游設施完善度指數計算步驟如下:a)旅游設施類型和數目確定:旅游設施指旅游目的地向游客提供服務時依托的各項物質設施和設備,可按設施在旅游活動中的地位和作用選定設施類型和數目。旅游設施包括食宿接待設施,游覽娛樂設施和旅游購物設施等;b)旅游設施影響作用分確定:反映某類設施滿足游客需求的重要程度,作用分與設施作用大小呈正比,采用專家打分確定,數值在0~1,各指數值之和等于1。某類設施中含有多種設施場所時,規模及影響最大的設施場所的作用分賦該類設施作用分,其他設施場所的作用分根據規模及影響大小,按比例遞減計算確定;c)旅游設施服務半徑和相對距離確定:服務半徑按設施的規模、影響大小,確定在0.3km~3km之間。相對距離按式(A.10)計算:式中:R——相對距離;D;——某設施服務半徑內,某定級單元距該設施的距離;D——該設施的服務半徑。d)旅游設施完善度指數計算式(A.11)為:g,——j定級單元旅游設施完善度指數;g;——i類旅游設施完善度作用分;n——旅游設施種類個數。其中:(n=1.m)式中:——i類旅游設施n場所的完善度作用分;k——n設施場所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萬洋集團買賣合同樣本
- 兼職舞蹈老師合同樣本
- 產品寄售合同標準文本
- 代理公司簽合同樣本
- 養殖租產地合同樣本
- 2025簡易店鋪租賃合同范本
- 2025年人民幣貸款合同樣本下載
- 冷凍室倉庫租賃合同標準文本
- 2025移動通信基站租賃合同
- 2025社區物業公司管理服務合同
- 專題01《水銀花開的夜晚》 高考語文二輪復習
- 外貿客戶報價單中英文格式模板
- 中藥學中藥性味歸經功效歸納
- 專業技術人員職務聘任書
- JJF 1338-2012相控陣超聲探傷儀校準規范
- GB/T 13911-1992金屬鍍覆和化學處理表示方法
- GB/T 13452.2-2008色漆和清漆漆膜厚度的測定
- 【泉州南音傳承與發展研究(論文7200字)】
- 《馬克思主義發展史》第五章 馬克思列寧主義在蘇聯的發展及曲折
- 現代漢語詞匯學精選課件
- 軍考哲學知識點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