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專題四地殼和地表物質的運動體系構建高頻考點命題方向1.內力作用對地表形態的影響。2.外力作用對地表形態的影響。3.地質剖面圖的判讀。4.板塊構造學說及應用。1.以區域圖、景觀圖、地質剖面圖為載體考查地貌類型的成因。2.以河流和海洋為研究對象,考查流水搬運、堆積作用對地表的影響。高頻考點一內力作用對地表形態的影響(2017·江蘇卷)下圖為“某地區的地質剖面示意圖”。讀圖回答1~2題。eq\x(\a\vs4\al(阿凡題1086646))1.地質構造和巖層形成的先后順序是()A.甲乙丙 B.乙丙甲C.丙乙甲 D.丙甲乙2.在地質演化過程中,形成褶皺的次數是()A.1 B.2C.3 D.4解析:第1題,據圖可知,甲為砂巖層,乙為斷層,丙為巖漿巖。圖中甲巖層未被巖漿巖沖斷,故甲的形成晚于丙;丙處巖漿巖形成晚于乙斷層上覆侵蝕面,故三者形成的先后順序為乙丙甲。第2題,圖示地質剖面圖上沒有一個完整的褶皺構造,但褶皺構造留下的痕跡——巖層傾斜比較明顯。圖中甲處巖層和被乙斷層錯斷的巖層明顯傾斜,且傾角不同,表明這是兩次褶皺造成的。答案:1.B2.B(2016·上海卷)火山是地球奉獻給人類的最偉大奇觀之一。回答3~4題。eq\x(\a\vs4\al(阿凡題1086647))3.2016年,日本九州南部的櫻島活火山頻頻噴發。該火山形成于板塊的消亡邊界。下列火山中,同樣形成于消亡邊界的是()A.南美大陸西部圣何塞火山B.大西洋中脊上的冰島海克拉火山C.太平洋中部的夏威夷火山D.東非大裂谷中的乞力馬扎羅火山4.櫻島火山巖漿噴出地表形成的巖石類似于()A.黑色玄武巖 B.灰色石灰巖C.褐色沉積砂巖 D.肉紅色花崗巖解析:第3題,南美大陸西部地處南極洲板塊與美洲板塊的消亡邊界,多火山地震;大西洋中脊的火山、太平洋中部的夏威夷火山及東非大裂谷的火山都是板塊的生長邊界。第4題,黑色玄武巖是火山噴發形成的;石灰巖、砂巖都是外力作用形成的沉積巖;花崗巖是巖漿侵入形成的侵入巖。答案:3.A4.A(2016·浙江卷)下圖為某河谷地質、地貌剖面圖,圖中地層年代由①到③變老。圖中階地(用T表示,數字下標表示階地的級數)指由河流作用形成的高出洪水位的階梯狀地貌。此河段階地主要由于地殼抬升形成。完成5~6題。eq\x(\a\vs4\al(阿凡題1086648))5.對河谷處的地質構造類型和兩側地殼抬升幅度的判斷,正確的是()A.向斜東側大 B.背斜東側小C.向斜西側大 D.背斜西側小6.礦產調查發現,在此河段的河床沙中有某種貴重金屬礦產,但由于河水深不易開采。圖中所示地點可能找到這種貴重金屬礦物的是()A.甲 B.乙C.丙 D.丁解析:第5題,根據圖中巖層的新老關系可知,河谷處巖層中間新、兩側老,為向斜構造。根據河流階地形態及相同沉積物分布的高度可知,西側地殼抬升的幅度更大,故選項C正確。第6題,由題目材料可知,這種貴重金屬礦產存在于河床沙中,圖中乙地廣泛分布著流水沉積形成的沙和卵石,故該地可能找到這種貴重金屬礦物,選項B正確。答案:5.C6.B(2014·全國大綱卷)下圖中K島于1983年火山爆發,植被消失殆盡。1987年,該島上已有64種植物生長旺盛。據研究,百年之內該島上的天然植被就可以恢復。據此完成下題。eq\x(\a\vs4\al(阿凡題1086649))7.K島處于()A.印度洋板塊與太平洋板塊界線的東側B.印度洋板塊與太平洋板塊界線的西側C.亞歐板塊與印度洋板塊界線的北側D.亞歐板塊與印度洋板塊界線的南側解析:由經緯度可知,K島位于印度尼西亞,結合板塊分布知識可知該島位于亞歐板塊與印度洋板塊界線的北側。答案:C地質構造的種類及判斷地質構造褶皺斷層判斷方法從形態上褶皺是地下巖層受到水平擠壓發生彎曲變形,但巖層還是連在一起的巖層受力斷裂并沿斷裂面有明顯的相對位移背斜向斜巖層一般向上拱起巖層一般向下彎曲從巖層的新老關系上中心部分巖層較老,兩翼巖層較新中心部分巖層較新,兩翼巖層較老圖示構造地貌未侵蝕地貌常形成山嶺常形成谷地或盆地大斷層常形成裂谷或陡崖,如東非大裂谷。斷層一側上升的巖塊,常成為塊狀山或高地,如華山、廬山、泰山,另一側相對下降的巖塊,常形成谷地或低地,如渭河平原、汾河谷地,沿斷層線常發育成溝谷,有時形成泉、湖泊侵蝕后地貌背斜頂部受張力,常被侵蝕成谷地向斜槽部受擠壓,不易被侵蝕,常形成山嶺圖示實踐應用資源石油、天然氣地下水、煤、鐵泉水出露、河谷發育原因巖層封閉,為儲油構造底部低凹,易存水,背斜處煤、鐵往往已被侵蝕掉巖層斷裂、地下水出露,巖石破碎,易被侵蝕發育成河谷工程建設挖隧道建大壩不能建大壩、鐵路等原因穩定、無地下水,相對好挖地下巖層堅硬穩定大壩易損,水庫易滲漏,鐵路易遭破壞板塊構造學說下圖為太平洋板塊分布示意圖,圖中箭頭表示板塊運動方向。讀圖回答1~2題。1.與圖示區域相鄰的板塊有()A.2個 B.3個C.4個 D.5個2.下面關于上圖中各點的地質剖面示意圖(虛線表示海平面),與實際相符的是()解析:第1題,讀圖可知,圖示區域為太平洋板塊,其與亞歐板塊、印度洋板塊、美洲板塊和南極洲板塊相鄰,故C選項正確。第2題,讀圖可知,甲位于板塊內部,地殼相對穩定,一般不會形成斷層;乙處板塊張裂,是上地幔軟流層巖漿上升的地區,易形成海嶺和斷層;丙、丁兩處位于板塊碰撞擠壓地帶,可能形成海溝和造山帶。答案:1.C2.D巖石成因與地層新老關系判斷讀某地層剖面結構示意圖,完成3~4題。3.圖中地質過程按從早到晚的順序排列正確的是()A.斷層、恐龍殘骸沉積、甲處巖漿侵入、三葉蟲殘骸沉積、大型哺乳動物化石B.甲處巖漿侵入、三葉蟲殘骸沉積、恐龍殘骸沉積、斷層、大型哺乳動物化石C.三葉蟲殘骸沉積、斷層、恐龍殘骸沉積、甲處巖漿侵入、大型哺乳動物化石D.三葉蟲殘骸沉積、甲處巖漿侵入、恐龍殘骸沉積、斷層、大型哺乳動物化石4.關于圖中巖石的表述,正確的是()A.甲處巖石一定為花崗巖B.乙處巖石是由丁處巖石轉化而來的C.丙處巖石由沉積作用形成D.乙處巖石形成于丙處巖石之后解析:第3題,沉積地層下部巖石形成早,上部巖石形成晚,所以地質過程從早到晚為三葉蟲殘骸沉積、恐龍殘骸沉積、大型哺乳動物化石。斷層形成和巖漿侵入時間往往比被其切斷或穿透的地層晚,但比上覆地層早。第4題,乙處巖石為沉積巖,其下的丙處巖石是受巖漿影響變質而成的,形成時間早于乙處巖石。答案:3.D4.D地質構造的判斷及應用下圖為我國某區域地貌景觀和地質剖面示意圖。讀圖回答5~6題。5.圖中()A.①處為良好的儲水構造B.②處可能形成于淺海環境C.③處可能含有化石D.發育河流的地質構造為向斜6.該地區先后發生了()A.沉積作用、侵蝕作用、地殼運動B.地殼運動、侵蝕作用、沉積作用C.侵蝕作用、沉積作用、地殼運動D.沉積作用、地殼運動、侵蝕作用解析:第5題,①處為斷層附近,且為背斜結構,不易儲水,A項錯;圖中②處為石灰巖,主要是在淺海環境下形成的,B項正確;③處為巖漿巖,不可能含有化石,C項不正確;河流是沿著斷層線的位置發育的,故發育河流的地質構造為斷層,D項不正確。第6題,圖中的巖層是在沉積作用下形成的,巖石形成后受到地殼運動的影響,產生了褶皺和斷層;斷層線附近在外力侵蝕作用下形成了河谷。答案:5.B6.D東非大裂谷寬約幾十至200公里,深達1000米至2000米,是世界陸地上最大的裂谷帶。讀圖完成7~8題。7.對圖中所呈現的巖石的說法,正確的是()A.經歷了地殼的抬升運動B.受到了明顯的水平擠壓作用C.巖石中不會有化石D.巖石是由巖漿冷凝形成的8.下列四幅圖中,能反映東非大裂谷地質構造的是()解析:第7題,結合題干信息及所學知識可知,東非大裂谷是由于巖層發生水平運動后,兩側巖層上升,中部巖層相對下降形成的,即巖層經歷了地殼的抬升運動。第8題,結合上題分析即可判斷A圖能反映東非大裂谷地質構造。答案:7.A8.A高頻考點二外力作用對地表形態的影響(2016·全國乙卷)貝殼堤由死亡的貝類生物在海岸帶堆積而成。在沿海地區經常分布著多條貝殼堤,標志著海岸線位置的變化。下圖示意渤海灣沿岸某地區貝殼堤的分布。據此完成1~3題。eq\x(\a\vs4\al(阿凡題1086650))1.在任一條貝殼堤的形成過程中,海岸線()A.向陸地方向推進 B.向海洋方向推進C.位置穩定 D.反復進退2.沿岸流動的海水搬運河流入海口處的泥沙,并在貝殼堤外堆積。由此()A.形成新的貝殼堤B.加大貝殼堤距海岸線的距離C.形成河口三角洲D.迫使河流改道3.河流沖積物是該地海岸線變動的物質來源。多條貝殼堤的形成說明河流入海口()A.位置穩定,泥沙沉積量小B.位置穩定,泥沙沉積量大C.位置多次變動,泥沙沉積量小D.位置多次變動,泥沙沉積量大解析:第1題,讀圖可知,距今時間越長的貝殼堤距現今的海岸線越遠,距今時間越短的貝殼堤距現今的海岸線越近,說明海岸線是處于變動中的。但由于貝殼堤是由海浪將貝類生物搬運至海岸帶堆積而形成的,在任一條貝殼堤形成過程中,要使貝類生物穩定堆積,海岸線的位置就要保持穩定。第2題,貝殼堤由死亡的貝類生物在海岸帶堆積而成,因此泥沙堆積不會形成新的貝殼堤,A選項錯誤;泥沙在貝殼堤外堆積,將使海岸線向海洋方向推進,從而加大貝殼堤距海岸線的距離,B選項正確;沿岸流動的海水搬運河流入海口處的泥沙,不利于泥沙在河口地區堆積,從而不利于河口三角洲的形成,C選項錯誤;泥沙在河口地區的堆積作用減弱,有利于河水排泄入海,不會迫使河流改道,D選項錯誤。第3題,貝殼堤是由海水將死亡的貝類生物搬運至海岸帶堆積而形成的;隨著河流入海口的泥沙被搬運至貝殼堤外堆積,海岸線將向海洋方向推進,從而加大貝殼堤距海岸線的距離,舊的貝殼堤失去貝殼源補充而停止生長,新的貝殼堤在河流入海口附近的海岸帶發育;由此可知,多條貝殼堤的形成與河流入海口位置多次變動有關。圖示地區形成了多條貝殼堤,而且每兩條貝殼堤之間相距較遠,說明海岸線向海洋推進的速度較快,貝殼堤外泥沙堆積的速度較快,堆積量較大;貝殼堤外堆積的泥沙主要來自河流入海口地區,因此可推測河流入海口地區沉積的泥沙較多。答案:1.C2.B3.D(2015·全國卷Ⅰ)下圖示意在黃河三角洲近岸海域的某監測剖面上,不同年份水深2米的位置與監測起始點的距離。起始點是位于海岸一側的固定點。讀圖,完成4~5題。eq\x(\a\vs4\al(阿凡題1086651))4.1975~2004年,該剖面近岸海域海底侵蝕、淤積的變化趨勢是()A.持續淤積 B.先侵蝕、后淤積C.持續侵蝕 D.先淤積、后侵蝕5.推測1992~1997年期間()A.黃河流域年均降水量增加B.黃河入海年徑流量減少C.黃河流域植被覆蓋率降低D.黃河沿岸農業灌溉面積減少解析:第4題,從圖中可以看出,1975~1978年水深2米的位置距離監測起始點越來越遠,說明近岸海域水深越來越淺,海底泥沙淤積;1978年后,水深2米的位置距離監測起始點總體趨勢越來越近,說明近岸海域水深越來越深,海底處于侵蝕狀態,故D為正確選項。第5題,從圖中可以看出,1992~1997年水深2米的位置距離監測起始點總體越來越近,說明近岸海域水深越來越深,海底處于侵蝕狀態。若黃河流域年均降水量增加則徑流量、含沙量增大,海底處于淤積狀態,同理黃河沿岸農業灌溉面積減少也會導致徑流量增加,故A、D項錯誤;黃河流域植被覆蓋率降低則水土流失加劇、含沙量增大,故C項錯誤;而黃河入海年徑流量減少則導致入海泥沙減少,近岸海域海底呈侵蝕狀態,故B正確。答案:4.D5.B1.外力作用的影響因素與分析分析某一地域的主要外力作用類型,往往可以綜合許多因素。(1)氣候因素:主要從氣溫與降水兩個方面進行分析。①干旱、半干旱地區:晝夜溫差大,降水少,外力作用主要表現為風化作用和風力侵蝕、搬運、沉積作用。②濕潤地區:降水豐富、地表徑流量大,外力作用主要表現為流水的侵蝕、搬運、沉積作用。(2)地質地貌因素:主要分析基巖和地形地勢兩個方面的影響。①石灰巖地區:由于巖石微溶于水,故外力作用往往表現為流水侵蝕、溶蝕作用。②地勢較高的地區:往往表現為風化、侵蝕、搬運作用。③地勢較低的地區:往往表現為沉積和固結成巖作用。④地勢差異較大的地區:往往表現為流水的侵蝕作用。(3)生物因素:主要分析植被覆蓋率高低的影響。植被覆蓋率低的地區,往往以侵蝕、搬運作用為主;植被覆蓋率高的地區,生物風化作用顯著。2.典型地貌的判讀(1)堆積地貌類型的判斷方法:①地貌類型判斷法:根據材料顯示的地貌類型進行分類,常見的類型如下:a.風力堆積地貌:沙漠、沙丘、黃土等。b.流水堆積地貌:洪積—沖積扇、沖積平原、河漫灘平原、三角洲、河中或河口沙島、河流入海口處的沙壩等。②根據地區不同進行判斷:a.在干旱地區:一般以風力堆積地貌為主。b.在濕潤地區:一般以流水堆積地貌為主。③根據沉積巖層的特征判斷:巖層中含有水生生物化石的為水濕環境的堆積。(2)風積地貌與風向的關系:①根據沙丘判斷風向。沙丘的緩坡為迎風坡,如下圖:②根據堆積物的大小判斷風向。堆積顆粒由大到小的方向即風向,如下圖。外力作用的表現形式及形成的地貌在蒙古語里,阿爾泰山意為“金山”,歷來以富金藏寶而聞名,有著豐富的黃金、鐵礦、稀有金屬及玉石;而這里的另一種“寶藏”——奇景迭出的花崗巖地貌,還不為很多人所知。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吉木乃“神石城”,一片造型奇異、規模宏大的花崗巖地貌景觀區(如下圖)。讀圖,回答1~2題。1.有關該地區的敘述正確的是()A.阿爾泰山富金藏寶與該地多花崗巖有關B.該處先后經歷地殼上升-巖漿噴發-風化剝蝕C.該地喀斯特地貌發育,遍布石臼和石穴D.“像豐滿圓潤的肥羊”的石蛋,主要是化學風化形成2.該地區額爾齊斯河峽谷長約30公里,峽谷兩岸絕壁對峙、石峰兀立。在絕壁上有時還會看到猶如凝固的瀑布一樣的豎直溝槽,儼然有“石瀑布”奔流而下。有關“石瀑布”的主要成因說法正確的是()A.風力侵蝕、冰川刨蝕B.冰川刨蝕、重力崩塌C.流水沖刷、冰水凍融D.化學溶蝕、風力侵蝕解析:第1題,花崗巖屬于侵入型巖漿巖,其成因是巖漿侵入地殼內部冷凝而成,后經地殼抬升出露地表,故阿爾泰山富金藏寶與該地多花崗巖有關,故A選項正確;該處先后經歷巖漿噴發-地殼上升-風化剝蝕,故B選項錯誤;該地花崗巖地貌發育,故C選項錯誤;“像豐滿圓潤的肥羊”的石蛋,主要是物理風化作用形成,故D選項錯誤。第2題,凝固的瀑布一樣的豎直溝槽與流水作用有關,故A、D選項錯誤;根據該地的地理位置與海拔高度可知,該地區無冰川分布,不存在冰川作用,故B選項錯誤;該地晝夜溫差較大,冰水凍融作用明顯,夏季溫度高冰雪融水較多,以流水沖刷為主,故C選項正確。答案:1.A2.C河口三角洲地貌特征分析讀錢塘江河口和杭州灣歷史變遷圖,回答3~4題。3.圖示期間,杭州灣南北兩岸地貌的變遷及原因是()A.南岸形成河流侵蝕地貌,以流水侵蝕為主B.北岸形成河流侵蝕地貌,以流水侵蝕為主C.南岸形成河流堆積地貌,以流水堆積為主D.北岸形成河流堆積地貌,以流水堆積為主4.舟山群島區域風能開發利用的有利條件不包括()A.地處海島地區,受冬夏季風影響,風能資源豐富B.位于浙江省,經濟基礎好,科技研發力量強C.可以利用海洋空間,節省土地資源D.臺風活動頻繁,利用價值高解析:第3題,由圖可知,從4世紀至現代,杭州灣北岸海岸線向陸地推進,由此判斷,北岸以海水侵蝕作用為主,形成海浪侵蝕地貌;南岸海岸線從陸地向海洋推進,所以南岸以沉積作用為主,形成河流堆積地貌。第4題,由圖可知,舟山群島地處海島地區,受冬夏季風影響,風能資源豐富;位于浙江省,經濟基礎好,科技研發力量強;可以利用海洋空間,節省土地資源;在當前條件下,臺風還不能被人類利用。答案:3.C4.D風力作用及形成的地貌風蝕坑通常指植被覆蓋的固定沙丘或者平坦草地受風吹蝕而形成的凹地、槽和洼地。讀風洞實驗中植被覆蓋度與土壤風蝕之間的關系圖,完成5~6題。5.下列條件中最有利于風蝕作用的是()A.盛行風風速大 B.地表坡度大C.土壤顆粒大 D.植被覆蓋率低6.北魏地理學家酈道元描述雅丹地貌的形成:“澮其崖岸,馀溜風吹,稍成龍形”,對其理解正確的是()A.風力侵蝕是雅丹地貌形成的唯一原因B.風力搬運是雅丹地貌形成的唯一原因C.雅丹地貌是風力堆積作用形成的D.雅丹地貌形成的外力作用是風力和流水作用解析:第5題,結合風洞實驗中植被覆蓋度與土壤風蝕之間的關系圖,可以看出影響“風蝕量”的主要因素是“植被覆蓋度”。第6題,從描述中的“澮”“溜”和“風”可以看出雅丹地貌的成因既有流水作用也有風力作用。答案:5.D6.D綜合考點—地殼運動類試題的答題技巧(2015·浙江卷)下圖為“某地形剖面圖”,圖中①~⑧為巖層編號,其年代由老到新。完成(1)~(2)題。eq\x(\a\vs4\al(阿凡題1086652))(1)圖中甲、乙兩地的地質地貌敘述,正確的是()A.甲—背斜巖層受到水平擠壓成山B.甲—向斜槽部巖層向下彎曲成谷C.乙—背斜頂部受張力被侵蝕成谷D.乙—向斜上覆巖層差別侵蝕成谷(2)有人稱丙處山峰為“飛來峰”,其巖石可能是()A.石灰巖砂巖 B.花崗巖流紋巖C.大理巖石英巖 D.安山巖玄武巖解析:第(1)題,圖中顯示了巖層的新老關系和巖層運動的方向。首先根據圖示巖層的新老關系來判斷地質構造名稱。甲處巖層中間新、兩翼老,應為向斜,A選項錯誤;向斜槽部因受擠壓比較堅實,不容易被外力侵蝕而保留下來,成為山地,B項錯誤;乙處巖層中間老、兩翼新,為背斜,故D選項錯誤;背斜頂部因為受到張力的影響比較容易被外力侵蝕掉,成為谷地,故C選項正確。第(2)題,圖示地質構造剖面圖中,巖層層次結構明顯,雖然地殼水平運動產生了斷裂帶,但沒有巖漿噴出,故沒有巖漿巖。流紋巖、花崗巖、安山巖和玄武巖均屬于巖漿巖,故B、D選項錯誤。而石英巖是一種主要由石英組成的變質巖,大理巖也是變質巖,而此處沒有發生變質作用的高溫高壓條件,也就不能形成變質巖,故C選項錯誤。“飛來峰”是沉積作用形成的,故巖石是沉積巖,石灰巖、砂巖均屬于沉積巖,故A選項正確。答案:(1)C(2)A(2015·北京卷)下圖為華北某地局部示意圖。讀圖,回答(1)~(2)題。eq\x(\a\vs4\al(阿凡題1086653))(1)圖中()A.甲地陡峻,喀斯特地貌典型B.乙地低平,泥石流災害頻發C.丙村比丁村土層深厚D.丁村比丙村地下水埋藏淺(2)圖示地區()A.地勢西高東低、南高北低B.山前平原受外力侵蝕作用明顯C.洪積扇面積差異取決于降水量D.渠水通過蒸發環節參與水循環解析:第(1)題,讀圖可知,甲地為花崗巖,不會發育喀斯特地貌,A項錯誤;乙地低平,而泥石流發生于山區,B項錯誤;丙村位于沖積扇邊緣,沉積作用顯著,土層厚,丁村位于沖積扇頂部,土層薄,C項正確;結合圖中地下水水位分析,丁村地勢較高,地下水埋藏深,丙村地下水埋藏較淺,D項錯誤。第(2)題,通過山地與山前平原分布的位置、地表水流向及指向標可知,該地地勢西高東低、北高南低,A項錯誤;山前平原受外力沉積作用明顯,B項錯誤;洪積扇面積差異取決于地形、巖石性質、植被覆蓋程度等,C項錯誤;渠水不易下滲,主要通過蒸發、徑流等環節參與水循環,D項正確。答案:(1)C(2)D地殼運動主要包括地質作用和地質構造等相關內容,該部分知識概念較多,與生產生活聯系較為密切。結合近年高考,應主要關注內外力作用及其對地表形態的影響。復習過程中應注意:(1)分析思路(2)地貌成因和形成過程類原因分析地貌類型原因分析內力作用形成的地貌背斜山、向斜谷巖層受水平擠壓、巖層隆起形成背斜山,彎曲凹陷形成向斜谷斷塊山、裂谷巖層受過度擠壓或拉伸,巖層斷裂,巖塊上升形成斷塊山,下降形成裂谷火山巖漿沿火山通道向上噴出,地表巖漿冷卻凝固形成火山外力作用形成的地貌流水作用河谷、溝谷河流在流動中對地面侵蝕而形成沖積扇河流攜帶大量泥沙,流出山口,由于地形突然趨于平緩,河道變寬,水流變緩,泥沙大量沉積在山麓地帶形成沖積扇三角洲河流攜帶大量泥沙進入海洋,由于地勢低平水流變慢,再加上海水頂托作用,流速減慢,泥沙堆積,在河口形成三角洲風力作用風蝕蘑菇等風力侵蝕地貌由于近地面風力大,風攜帶大量沙石對近地面巖石產生摩擦作用形成風蝕蘑菇、風蝕城堡等沙丘風攜帶大量沙質物,在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外賣配送外包合同
- 品牌合作協議書合同
- 手房購房貸款合同
- 建筑工地安防監控合同
- 勞務砌磚分包合同
- 房地產買賣交易合同
- 房屋租賃管理合同
- 工程勞務分包合同價格
- 技術服務咨詢費合同
- 化工產品采購合同
- 2025年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垂直管理系事業單位招聘筆試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住院患者身體約束的護理》團體標準解讀課件
- 探索太空小報手抄報WORD模板
- 6.3.3 平面向量的加、減運算的坐標表示 教學設計-人教A版高中數學必修第二冊
- 生豬養殖場檢查表
- 《孟子》導讀PPT課件
- 小區會所經營方案(開業投資分析)
- 國家自然科學獎評價指標
- 常用食物含銅量表
- (完整版)詳細化學物質及其CAS注冊號清單
- 科研與臨床ppt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