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塔城地區(2024年)小學語文統編版單元測試(難點掃除)完整試卷(含答案)_第1頁
新疆塔城地區(2024年)小學語文統編版單元測試(難點掃除)完整試卷(含答案)_第2頁
新疆塔城地區(2024年)小學語文統編版單元測試(難點掃除)完整試卷(含答案)_第3頁
新疆塔城地區(2024年)小學語文統編版單元測試(難點掃除)完整試卷(含答案)_第4頁
新疆塔城地區(2024年)小學語文統編版單元測試(難點掃除)完整試卷(含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0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新疆塔城地區(2024年度)小學語文統編版單元測試(難點掃除)完整試卷(含答案)

姓名____班級____

滿分:100分考試時間:60分鐘

1、書寫(每題5分共1題)

1).根據平日積累填空。

(1)學名言:有者竟成;書籍是人類的階梯。

(2)讀古詩:從“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中感受山寺的高聳入云,從“天,,風草牛羊”中體會草原的壯麗富饒。

(3)識偉人:《大禹治水》中百姓治理水的大禹、《朱德的》中和們一塊兒挑糧的朱德,還有《的水節》中和傣族人民一起歡度節日的周總理。2、填空題(每題2分共5題)

1).按課文內容填空。

(1)同學之間要信守承諾,因為“________則大信立”。

(2)當同學說話不算數時,我會用“________不立”來提醒他。

(3)我的彩色夢境,有_______,有________,還有_______,在溪水里流動……

(4)“我”覺得當一只小蟲子真不錯。可以在______伸懶腰,可以用露珠______,把觸須擦得_____,還可以跳到狗的身上_____。

(5)《楓樹上的喜鵲》這篇課文表達了“我”對喜鵲的______之情。2).給生字找朋友。

艱(

)直(

)功(

)由(

)

根(

)值(

)勸(

)郵(

)

籃(

)復(

)摘(

)賽(

)

藍(

)夏(

)商(

)寒(

)3).認真拼讀,規范書寫。

lùyáozhīmǎlì,rìjiǔjiànrénxīn。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看拼音,寫詞語。

lǎnduò_____dànɡyànɡ_____yìnɡjiēbùxiá___

qīnɡmiè_____qízhì___biéchūxīncái_______5).寫出下列句子運用的說明方法。

(1)戰士們挺著胸膛站在戰車上,像鋼鐵巨人一樣。()

(2)火星與地球有不少相似之處:地球自轉一圈是23小時56分4秒,火星自轉一圈是24小時37分;地球自轉軸與公轉軌道平面有66度34分的傾角,而火星的傾角約66度1分,所以火星和地球晝夜長短相近,而且也有四季更替。()

(3)走進午門,是一個寬闊的廣場,彎彎的內金水河像一條玉帶橫貫東西。()

(4)為了對火星作進一步的考察,1975年,美國發射了兩個名叫“海盜船”的探測器。()3、選擇題(每題2分共3題)

1).下列書寫正確的是()

lántiānzǔxiānměihǎo

()()()A.藍天主線沒好B.南天主線美好C.藍天主線美好D.藍天祖先美好2).下面姓氏按《姓氏歌》的順序排列正確的是()A.趙孫錢李B.趙李孫錢C.趙錢孫李D.周鄭吳王3).媽媽讓我去寫作業,可我想先看一會兒書,我會對媽媽說:“()”A.我不寫作業,我要先看書!B.媽媽,我正看到這本書精彩的地方,能先看完再去寫作業嗎?4、句子訓練(每題10分共1題)

1).紀昌堅持練習,怎能不成為百發百中的射箭能手呢?(改為陳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連線題(每題4分共2題)

1).連一連。

一只硬邦邦的

一把脆生生的

一匹辣乎乎的

一棵香噴噴的2).連一連。

6、排序題(每題5分共2題)

1).給句子排排隊。

(

)新的知識,有趣的故事,美麗的詩歌都能給我們快樂安詳。

(

)還有,我們寂寞時,可以從書本中得到安慰,有疑難時它會給我們解答。

(

)書是知識的寶庫,儲藏著無數的精神食糧,讀書就是打開這座寶庫的鑰匙,是人類最高的享受。

(

)它好像是我們最好的導師和朋友,一直跟隨我們,鼓勵我們,要我們向光明的前途邁進。2).排列順序。

1.國慶節兒童節婦女節教師節元旦勞動節________

2.下午早上凌晨午夜黃昏晌午________

3.個人學校班級年級小組________7、判斷題(每題5分共1題)

1).判斷題,對的打“√”,錯的打“×”。

1.《楊氏之子》和《司馬光》兩篇小古文都描寫了兒童的機智,但是描寫方法不同,前者側重語言描寫,后者側重動作描寫。(

)

2.《魯濱遜漂流記》是屬于小說,所以我們閱讀時應該關注人物,情節和環境。(

)

3.在中國文學歷史上,宋朝的詩最出名,唐朝的詞最出名。(

)

4.破折號全部用在句子的中間,而省略號只能用在句子的結尾。(

)

5.我們可以用“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來形容夏天的浩浩蕩蕩的疾風驟雨情境。()

6.閱讀文言文時遇到不理解的詞語,可以根據上下文來猜想它的意思。(

)8、詩詞鑒賞(每題10分共1題)

1).詩歌賞析:《寒食》【唐】韓翃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1.詩歌前兩句用____、____兩字點明仲春色;后兩句用_____、____點明享受特權的對象。

2.簡單分析詩歌暗寓諷喻的特色。

_________________

3.今天人們用此詩中的_____________渲染的美麗景色。9、書面表達(每題10分共1題)

1).習作

題目:_______的我

要求:1.在橫線上寫出自己的一個特點,把題目補充完整,如“膽小的我”“倔強的我”“愛笑的我”……2.通過一兩件具體的事例寫出自己的特點,內容具體,感情真實,語句通順連貫,不寫錯別字。10、文言文閱讀(每題5分共1題)

1).閱讀短文,回答問題。蜀中有杜處士,好書畫,所寶以百數。有戴嵩《牛》一軸,尤所愛,錦囊玉軸,常以自隨。一日曝書畫,有一牧童見之,拊掌大笑,曰“此畫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兩股間,今乃掉尾而斗,謬矣。”處士笑而然之。古語有云:“耕當問奴,織當問婢。”不可改也。1.朗讀課文,斷句正確的一句是()

①蜀中/有杜處士,好書畫,所寶以/百數。②有戴嵩《牛》/一軸……

③一日曝/書畫……④耕/當問奴,織/當問婢。

2.用“√”選擇加點字的正確讀音。

好書畫(hǎohào)一日曝書畫(bàopù)所寶以百數(shǔshù)

3.聯系全文填寫合適的詞句。

“耕當問奴,織當問婢。”那么,“畫牛”當問(

),(

)當問(

)。由此,你明白了________的道理。11、現代文閱讀(每題5分共1題)

1).閱讀部分紙的發明(節選)早在幾千年前,我們的祖先就創造了文字。可那時候還沒有紙,要記錄一件事情,就用刀把文字刻在龜甲和獸骨上,或者把文字鑄刻在青銅器上。后來,人們又把文字寫在竹片和木片上。這些竹片、木片用繩子穿起來,就成了一冊書。但是,這種書很笨重,閱讀、攜帶、保存都很不方便。古時候用“學富五車”形容一個人學問高,是因為書多的時候需要用車來拉。再后來,有了蠶絲織成的帛,就可以在帛上寫字了。帛比竹片、木片輕便,但是價錢太貴,只有少數人能用,不能普及。1.文中畫線句子中加點的“刻、鑄刻”說明了()A.在龜甲、獸骨和青銅器上“寫”字非常清楚、明了。B.在龜甲、獸骨和青銅器上“寫”字需要用很大的力量,是非常難的一件事。C.在龜甲、獸骨和青銅器上“寫”字是一件很鄭重其事的事情。2.“學富五車”這個成語用以形容讀書多,學問大,它的來歷與()有關。A.文字刻在青銅器上B.文字寫在竹片和木片上C.文字寫在帛上3.這段話介紹了人們記錄文字經歷了一段發展過程,請把下面的發展過程補充完整。

龜甲、獸骨或青銅器→(

)→(

)

4.這段話表現了古人什么樣的精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信息匹配(每題5分共2題)

1).選一選,填一填。

【注住】_________目居_________【華化】變__________________夏

【烤考】_________肉_________試【彩菜】色__________________花2).給帶點字選擇正確的讀音,畫上“√”。(會認字)

跳繩shén()shéng()獨自dóu()dú()

羽毛yǔ()rǔ()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