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產2萬噸磷酸鐵鋰材料和4000噸三元材料項目報告_第1頁
年產2萬噸磷酸鐵鋰材料和4000噸三元材料項目報告_第2頁
年產2萬噸磷酸鐵鋰材料和4000噸三元材料項目報告_第3頁
年產2萬噸磷酸鐵鋰材料和4000噸三元材料項目報告_第4頁
年產2萬噸磷酸鐵鋰材料和4000噸三元材料項目報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4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目錄

1前言....................................................................................................................................1

1.1項目背景.................................................................................................................1

1.2項目特點.................................................................................................................2

1.3關注的主要環境問題.............................................................................................2

1.4主要環境影響結論.................................................................................................3

2總則....................................................................................................................................7

2.1編制依據.................................................................................................................7

2.2評價目的...............................................................................................................10

2.3評價原則...............................................................................................................11

2.4環境影響因素識別與評價因子篩選...................................................................11

2.5評價標準...............................................................................................................13

2.6評價工作等級及評價范圍...................................................................................20

2.7環境保護目標.......................................................................................................28

3項目概況及工程分析......................................................................................................31

3.1項目工程概況.......................................................................................................31

3.2生產工藝流程及產污環節...................................................................................50

3.3水平衡、物料平衡及蒸汽平衡...........................................................................72

3.4施工期污染源強分析...........................................................................................87

3.5運營期污染源強分析...........................................................................................90

3.6清潔生產分析.....................................................................................................118

3.7產業政策符合性分析.........................................................................................121

3.8選址合理性分析.................................................................................................122

3.9“三線一單”符合性分析.......................................................................................127

3.10與其他相關生態環境保護法律法規符合性分析...........................................127

4區域環境現狀................................................................................................................136

4.1自然環境概況.....................................................................................................136

4.2環境質量現狀調查與評價.................................................................................142

4.3周邊環境現狀及區域污染源調查.....................................................................157

5環境影響評價................................................................................................................162

5.1施工期環境影響分析.........................................................................................162

5.2大氣環境影響分析.............................................................................................166

5.3地表水環境影響分析.........................................................................................209

5.4地下水環境影響分析.........................................................................................218

5.5土壤環境影響分析.............................................................................................233

5.6運營期聲環境影響分析.....................................................................................240

5.7固體廢物影響分析.............................................................................................247

5.8生態環境影響分析.............................................................................................251

6環境風險評價................................................................................................................253

6.1總則.....................................................................................................................253

6.2環境風險識別.....................................................................................................254

6.3評價等級及評價范圍.........................................................................................259

6.4環境風險分析.....................................................................................................260

6.5環境風險小結.....................................................................................................286

7環境保護措施及其可行性論證....................................................................................288

7.1施工期環保措施評述.........................................................................................288

7.2運營期環保措施及其可行性分析.....................................................................292

7.3環保措施匯總.....................................................................................................317

8環境影響經濟損益分析................................................................................................321

8.1環保投資費用估算.............................................................................................321

8.2環境經濟損益分析.............................................................................................321

8.3小結.....................................................................................................................322

9環境管理與監測計劃....................................................................................................324

9.1環境管理體系.....................................................................................................324

9.2環境管理要求.....................................................................................................325

9.3環境監測計劃.....................................................................................................337

9.4總量控制.............................................................................................................339

9.5環境保護措施及竣工驗收要求.........................................................................340

10結論..............................................................................................................................346

10.1項目概況...........................................................................................................346

10.2產業政策、規劃符合性分析結論...................................................................346

10.3環境現狀調查結論...........................................................................................346

10.4環境影響評價結論...........................................................................................347

10.5公眾參與結論...................................................................................................350

10.6環境影響經濟損益分析結論...........................................................................351

10.7總量控制...........................................................................................................351

10.8評價總結論.......................................................................................................351

10.9建議...................................................................................................................351

附件

附件1、委托書

附件2、項目備案表

附件3、企業營業執照

附件4、福安市環保局關于《福安市灣塢工貿集中區總體規劃環境影響報告書》

審查意見的函

附件5、福安市工信局《關于福安國隆納米材料有限公司年產2萬噸磷酸鐵鋰材

料和4000噸三元材料項目行業類別的反饋》函

附件6、福安市發改局《關于福安國隆納米材料有限公司年產2萬噸磷酸鐵鋰材

料和4000噸三元材料的復函》

附件7、監測報告

附件8、建設項目環評審批基礎信息表

1前言

1.1項目背景

福安國隆納米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國隆公司”)位于福安市灣塢工貿集中區,

為浙江青博能源技術有限公司與福安青美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的合資公司。國隆公司致

力于發展綠色清潔能源,力爭打造全球一流新能源正極材料產業鏈。國隆公司依托與

青山股份有限公司布局的豐富的礦產資源,在福安青美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

“青美公司”)的預留場地上進行該項目的研發,生產與銷售。

鋰離子動力電池是一種以滿足混合電動汽車、純電動汽車、電動自行車、電動摩

托車、不間斷電源和小型發電站電能存儲和轉換的大容量、高功率的大型鋰離子電池。

鋰離子動力電池可以在大量領域內使用電能取代石油能源,節約了大量寶貴的石油資

源,同時電能是一種清潔能源,可以緩解使用石油能源帶來的嚴重的環境污染。環保

的呼聲和不可再生能源緊缺給綠色二次能源提供了廣闊發展空間,促進了電動自行車、

電動汽車的發展。鋰離子動力電池具有能量密度高、環境友好、安全性好和循環壽命

長的特點,成為電動車首選移動電源。鋰離子動力電池作為綠色二次能源具有巨大的

市場需求。

按照產業鏈,動力電池可分為電池成品制造和電池材料、部件制造兩類企業,電

池材料又可分為電極(正極/負極)材料、隔膜和電解質。正極材料是鋰電池的核心。

在動力電池領域,適合做動力鋰電的正極材料主要有磷酸鐵鋰、鈷酸鋰、錳酸鋰和三

元材料。國隆公司利用鎳鐵合金作為主要原料,建設2條磷酸鐵鋰正極材料生產線、

2條三元正極材料生產線,形成年產2萬噸磷酸鐵鋰材料和4000噸三元材料能力。

根據GB/T4754—2017《國民經濟行業分類》,“C3985電子專用材料制造”指的

是用于電子元器件、組件及系統制備的專用電子功能材料、互聯與封裝材料、工藝及

輔助材料的制造,包括半導體材料、光電子材料、磁性材料、鋰電池材料、電子陶瓷

材料、覆銅板及銅箔材料、電子化工材料等。本項目生產的磷酸鐵鋰材料和鎳鈷錳

(NCM)三元材料,屬于生產鋰電池的專用材料,由于生產過程涉及化學反應,因

此又屬于電子化工材料。

根據福安市工信局《關于福安國隆納米材料有限公司年產2萬噸磷酸鐵鋰材料和

4000噸三元材料項目行業類別的反饋》(附件5)函,本項目屬于“C39計算機、通

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中的“C3985電子專用材料制造”。

1

本項目屬于“三十六、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39,81.電子元件及電

子專用材料制造——電子化工材料”類別,根據《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分類管理名

錄》(2021年版),應編制環境影響報告書。為此,福安國隆納米材料有限公司2022

年8月11日委托福建省華廈能源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對“年產2萬噸磷酸鐵鋰材料

和4000噸三元材料項目”進行環境影響評價,我公司接受委托后當即赴現場踏勘,

收集資料,與建設單位充分溝通、了解工藝,而后編制監測方案、現場調查計劃等,

并開展了細致的調查研究、采樣監測、資料搜集、數據處理和模擬計算等過程,按照

各環境要素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編制完成該環境影響報告書,由建設單位送環保主

管部門審查。

建設項目地理位置詳見圖1.1-1、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工作程序見圖1.2-1。

1.2項目特點

⑴本項目系租用福安青美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已建廠房進行生產,供電、供熱、純

水制備、生活污水處理、初期雨水處理以及應急事故池均依托青美公司。

⑵本項目屬于電池正極材料生產項目,產品磷酸鐵鋰比容量>155Ah/kg,三元材

料比容量>165Ah/kg,屬于《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鼓勵類第十六條汽車“電池正

極材料(比容量≥150mAh/g,循環壽命2000次不低于初始放電容量的80%)”。

⑶項目主要以電、蒸汽、天然氣為能源,不采用生物質顆粒等,大大降低能耗,

減少廢氣污染物排放,其中蒸汽由福安青美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供給,不新建鍋爐,后

期采用園區集中供熱,天然氣由園區供氣站供給。

⑷項目在生產過程要求生產車間潔凈,廢氣做到收集處理,生產廢水預處理后采

用MVR蒸發不外排,間接循環冷卻水濃水和生活污水收集進入灣塢西片區污水處理

廠二廠處理后排放,固廢分類存放外運處置。

1.3關注的主要環境問題

工程系租用福安青美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已建廠房進行生產,因此環境問題主要集

中在運營期,運營期間產生的污染物主要有廢水、廢氣、噪聲和固體廢物;涉及硫酸

鎳、硫酸鈷、硫酸錳、硫酸、磷酸、氨水、雙氧水等風險物質,以及泄露、火災爆炸

及事故排放等風險過程。

2

⑴廢氣:本項目建成投產后,主要廢氣污染源包括浸出酸霧、含氨廢氣、燒結、

破碎、制粉產生的粉塵和各工序進出料產生的粉塵。這些廢氣排放將對周邊環境空氣

產生一定的影響。

⑵污水:本項目建成投產后,排放廢水主要為生產廢水和生活污水。生產廢水預

處理后采用MVR蒸發不外排,循環冷卻水濃水及生活污水納入園區污水管網進入灣

塢西片區污水處理廠二廠進一步處理后,進入白馬港海域。

⑶噪聲:本項目的主要噪聲為生產設備的運行噪聲,包括混合、破碎、燒結、冷

卻水塔等生產設備噪聲。最近的敏感點半嶼新村距離青美公司廠區約50m,與本項目

最近的廠房距離約350m。

④固體廢物:在本項目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固體廢物主要為篩上物、磁性物質、

不合格品、袋式除塵收集的粉塵、浸出廢渣、廢水處理系統污泥、廢水蒸發結晶產物、

廢礦物油以及生活垃圾等。這些廢物堆存或處置不當可能污染廠區土壤,并將對區域

環境造成一定的不利影響。

⑤地下水:本項目運營期間,正常情況下不會對地下水造成環境污染,但當發生

污水處理設施池體破裂、管道、設備泄漏等非正常狀況時,廢水易滲漏進入到地下水

環境對水質造成污染。

⑥土壤:廠區內生產車間、原料儲存區域、污水處理設施、危險廢物暫存間等采

取了防滲、防溢流措施,在正常情況下生產廢水、危險廢物均能夠得到有效收集、處

理,原料、容積均能夠密封儲存,不會發生滲漏污染土壤環境。但存在池體防滲破損,

污染物垂直入滲進入土壤環境的情況。

⑦環境風險:本項目生產過程涉及到硫酸、磷酸、氨水等危險化學品,危險性主

要體現在:容器腐蝕、損壞后會發生有毒物質泄漏,泄出毒物或次生污染物揮發進入

大氣或隨事故水進入環境,可能對周邊構成一定的風險。

1.4主要環境影響結論

(1)福安國隆納米材料有限公司年產2萬噸磷酸鐵鋰材料和4000噸三元材料項

目的生產工藝、生產規模及產品符合地方產業規劃及國家產業政策。

(2)項目周邊環境質量較好,符合功能要求,有一定的環境承載能力。

(3)項目選址符合環境功能區劃及產業規劃,選址、布局基本合理,位于福安

市灣塢西片區冶金新材料產業園,建設符合“三線一單”管控要求,符合《福安市灣

3

塢工貿集中區總體規劃》、《福安市灣塢工貿集中區總體規劃環境影響報告書(報批

稿)》及其評審意見的要求。

(4)本項目投產后,生產廢水全部回用不外排,循環冷卻水排水及生活污水納

入灣塢西片區污水處理廠二廠處理,對周邊水環境影響很小。

(5)經預測計算,本項目新增污染源正常排放下各污染物短期濃度貢獻值的最

大濃度占標率均<100%;年均濃度貢獻值最大濃度占標率均<30%。對周邊大氣環

境影響很小。

(6)在項目一旦發生重、特大風險事故發生,立即啟動應急預案,為控制本工

程可能發生的各類、各級環境風險事故、降低并最終消除其環境影響,提供有效的組

織保障、措施保障。本項目環境風險可控。

(7)在污水處理設施池底泄漏情景下,污染物會對地下水下游淺層地下水水質

造成持續的影響,但污染范圍較小,影響距離較近。企業應加強日常管理和風險防范,

采取有效措施避免泄漏事件的發生,并做好排水系統、污水處理設施的管理和防滲漏

工作。

(8)項目污染物的大氣沉降對土壤的影響較小,同時在企業做好各項防滲措施

的情況下,垂直入滲對土壤的影響有限。綜上所述,項目運營對土壤的影響較小

(9)項目使用清潔生產工藝,產排污量少,符合清潔生產要求。

(10)建設項目在采取了本報告提出的各項環保措施和風險防范措施,確保各污

染物達標排放,污染物排放總量可滿足總量控制要求。

(11)建設單位在福建環保網(/)進行了兩次環境影響評價

信息公示,同時在征求意見稿公示期間采取了兩次登報(東南快報)公示。均未收到

任何形式的公眾反饋意見。

(12)項目實施后對周邊環境的影響在可接受水平,不會造成環境質量超標。

4

圖1.1-1建設項目地理位置圖

5

圖1.2-1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工作程序

6

2總則

2.1編制依據

2.1.1國家法律、法規及規章

(1)《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2015年1月1日起施行);

(2)《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影響評價法》(2018年12月29日起施行);

(3)《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2019年8月26日修訂);

(4)《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土保持法》(2010年10月25日修訂);

(5)《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2018年10月26日起施行);

(6)《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2018年1月1日起施行);

(7)《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噪聲污染防治法》(2022年6月5日起施行);

(8)《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2020年4月29日修訂);

(9)《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壤污染防治法》(2019年1月1日起施行);

(10)《中華人民共和國清潔生產促進法》(2012年2月29日修訂);

(11)《中華人民共和國循環經濟促進法》(2018年10月26日修訂);

(12)《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條例》(國務院令第682號,2017年10月1日起

施行);

(13)《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分類管理名錄》(2021版),2021年1月1日

起實施;

(14)《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19年本)》;

(15)《關于進一步加強環境影響評價管理防范環境風險的通知》(環發[2012]77

號),2012年7月3日;

(16)《關于切實加強風險防范嚴格環境影響評價管理的通知》(環發[2012]98

號),2012年8月7日;

(17)《關于印發<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政府信息公開指南(試行)>的通知》

(環辦[2013]103號),2013年11月14日;

(18)《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條例》,國務院令第591號,2011年12月1日;

(19)《國家危險廢物名錄》(2021),環境保護部、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公安部聯合頒布,2021年1月1日實施;

(20)《危險化學品重大危險源辨識》(GB18218-2018);

7

(21)《危險化學品目錄(2015版)》;

(22)《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大氣十條),國發〔2013〕37號,2013年

9月10日;

(23)《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水十條),國發〔2015〕17號,2015年4月

2日;

(24)《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土十條),國發〔2016〕31號,2016年5

月28日;

2.1.2地方法規、規章及規劃

(1)《福建省生態環境保護條例》,2022年5月1日起實施;

(2)《福建省水污染防治條例》,2021年11月1日起實施;

(3)《福建省“十四五”生態環境保護專項規劃》,(閩政辦〔2021〕59號);

(4)《寧德市“十四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寧政辦〔2021〕84號);

(5)《福建省“十四五”節能減排綜合工作實施方案》,2022年6月8日;

(6)《福建省“十四五”重點流域水生態環境保護規劃》,2022年4月15日;

(7)《福建省“十四五”地下水污染防治規劃》,2022年1月24日;

(8)《福建省“十四五”空氣質量改善規劃》,2022年1月28日;

(9)《福建省大氣污染防治條例》,2019年1月1日;

(10)《福建省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若干規定》,2009年11月26日;

(11)《福建省固體廢物環境信息化應用管理規定(試行)》,2021年11月22

日;

(12)《福建省生態功能區劃》,福建省人民政府,2010年1月;

(13)《福建省主體功能區劃》,福建省人民政府,2012年12月;

(14)《福建省近岸海域環境功能區劃(修編)》(2011~2020年),閩政〔2011〕

45號;

(15)《福建省土壤污染防治辦法》(2016年2月1日起施行);

(16)《福建省人民政府關于印發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實施細則的通知》,閩

政〔2014〕1號;

(17)《福建省人民政府關于印發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工作方案的通知》,閩政

〔2015〕26號;

(18)《福建省人民政府關于印發福建省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實施方案的通知》,

8

閩政[2016]45號;

(19)《福建省環保廳關于印發《福建省建設項目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指標管理

辦法(試行)的通知》,閩環發[2014]13號;

(20)《福建省環保廳、福建省財政廳、福建省物價局關于印發<福建省排污權

儲備和出讓管理辦法(試行)>的通知》,閩環發[2014]15號,2014年7月16日;

(21)《寧德市“十四五”冶金新材料產業發展專項規劃》;

(22)《寧德市環境功能區劃方案》寧德市人民政府,2000年12月;

(23)《寧德市人民政府關于印發寧德市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實施細則的通知》

(寧政文[2014]160號);

(24)《寧德市人民政府關于印發水污染防治行動工作方案的通知》(寧政文〔2015〕

218號);

(25)寧德市人民政府關于印發寧德市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實施方案的通知

(寧政文〔2017〕49號);

(26)《寧德市環境保護委員會關于印發寧德市重污染天氣應急預案(2021年

修訂)的通知》(寧市環委〔2021〕1號);

(27)《寧德市“三線一單”研究報告》;

(28)《福安市灣塢工貿集中區總體規劃》;

2.1.3技術導則及規范

⑴《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總綱》(HJ2.1-2016);

⑵《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地表水環境》(HJ2.3-2018);

⑶《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大氣環境》(HJ2.2-2018);

⑷《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聲環境》(HJ2.4-2022);

⑸《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生態影響》(HJ19-2022);

⑹《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地下水環境》(HJ610-2016);

⑺《建設項目環境風險評價技術導則》(HJ169-2018);

⑻《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土壤環境(試行)》(HJ964-2018);

⑼《危險化學品重大危險源辨識》(GB18218-2018);

⑽《建設項目危險廢物環境影響評價指南》(公告2017年第43號);

⑾《大氣有害物質無組織排放衛生防護距離推導技術導則》(GBT39499-2020);

⑿《排污許可證申請與核發技術規范無機化學工業》(HJ1035-2019);

9

⒀《排污許可證申請與核發技術規范總則》(HJ942-2018)

⒁《排污單位自行監測技術指南無機化學工業》(HJ1138-2020)。

2.1.4文件與技術資料

⑴《福安國隆納米材料有限公司年產2萬噸磷酸鐵鋰材料和4000噸三元材料項

目可行性研究報告》(福建省華廈能源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2022年1月);

⑵《福安國隆納米材料有限公司年產2萬噸磷酸鐵鋰材料和4000噸三元材料項

目節能報告》(福建省華廈能源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2022年1月);

⑶《福安市灣塢工貿集中區總體規劃環境影響報告書》及其審查意見(福建省環

境保護設計院有限公司,安環保[2018]44號);

⑷《福安市灣塢西片區污水處理二廠工程(近期1.5萬t/d)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

(廈門藍海綠洲科技有限公司,2020年3月);

⑸《福安青美能源材料有限公司動力電池三元正極材料項目環境影響報告表》(福

建閩冶環保科技咨詢公司,2018年11月);

⑹《福安青美能源材料有限公司年產10萬噸磷酸鐵鋰動力電池正極材料項目環

境影響報告表》(福建省華廈能源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2022年5月);

⑺項目環評委托書。

2.2評價目的

(1)通過對擬建項目建設內容的分析,結合國家有關產業政策、寧德市、福安

市、灣塢工貿區總體規劃、環境規劃,對擬建工程的產業政策、選址、總體布局進行

符合性或合理性分析。

(2)了解工程的建設內容、生產規模、污染物達標排放情況,為污染物核算提

供依據,并提出環境保護和污染控制對策意見,并提出解決辦法及改進措施。

(3)通過擬建項目工程分析,掌握擬建工程“三廢”排放特征和治理措施,分

析擬建工程清潔生產水平,分析三廢能否達標排放,為環境影響預測提供基礎數據。

(4)應用合適的預測模式,預測和評價擬建工程的排污給環境造成影響的范圍

和程度,并提出相應的防治措施。

(5)通過環境質量現狀調查和區域污染源調查、了解和掌握擬建工程周圍區域

的自然環境、社會環境狀況和環境污染程度。

(6)通過擬建工程投產后項目污染物排放量的核算,按照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

要求,通過排污權交易取得污染物排放總量指標。

10

(7)通過環境經濟損益分析,論證擬建工程與環境效益的統一性。

(8)根據國家及地方的環保法令和法規,確定環境管理和環境監測計劃,提出

排污總量控制建議方案。

總之,通過對擬建工程的環境影響評價,論證其在環境方面的可行性,并為建設

工程執行“三同時”制度和建成后的環境管理、環境監測提供依據。

2.3評價原則

為了嚴格執行國家、福建省、寧德市和福安生態環境部門及行業主管部門有關建

設項目的環境保護的法律、法規和規范,本次評價將遵守下列原則:

(1)突出該項目的特點:重點摸清該項目的污染環節、污染源強,對環保設施

的可行性進行論證,提出切實可行的環保措施及對策建議。

(2)采用簡明、實用、經濟和可行的評價方法,對項目所造成環境影響進行評

價。

(3)對項目的污染源、周圍環境質量現狀進行充分的調查,以取得科學、客觀、

準確的資料及數據。

(4)貫徹“達標排放”原則,對建設項目的污染源治理要求做到達標排放。

(5)貫徹“總量控制”原則,結合地方總量控制要求,確定建設工程的總量控

制方案和措施。

(6)貫徹“推行清潔生產”原則,在提出污染防治措施的同時,注重“變末端

治理”為“建設與生產的全過程控制”。

2.4環境影響因素識別與評價因子篩選

2.4.1環境影響因素識別

根據工程的工藝特點、建設內容以及所在區域的環境特點等,對本項目的環境影

響因子進行了識別與篩選,項目環境影響識別結果見下表。

本項目租用青美公司廠房,施工期對環境的影響以污染影響為主,生態環境影響

為輔,主要包括:水土流失、施工揚塵、施工噪聲等影響,這些影響多為可逆影響,

且影響是短暫的。

本項目運營期對環境的影響主要為廢氣對周圍環境空氣的影響,以及運行期對土

壤、地下水環境的影響,其次是生產廢水回用處理的可行性分析、生產噪聲對周邊敏

感目標的影響及固體廢物的影響。

11

表2.4-1主要環境影響因素識別表

影響特征

項目

環境要素污染因素可能產生的影響有利長期可逆直接累積

階段與不與短與不與間與非

利期可逆接累積

施工廢水及施工人施工場地周邊地表水體

水環境

員生活廢水受到污染-1SRDNC

施工場地及運輸道路周

施工揚塵、施工機

大氣環境邊部區域環境空氣受到

械及車輛廢氣-1SRDNC

污染

施工機械噪聲、運施工場地及運輸道路周

施工聲環境輸車輛噪聲及施工邊局部聲環境質量受到-1SRDNC

期作業噪聲影響

若處置不當可能會對周

建筑垃圾及施工人

固體廢物圍環境(地表水、土壤、

員生活垃圾-1SRDNC

生態環境)造成二次污染

開挖填方、土地平對地表土產生擾動,使原

生態環境整、施工人員踐踏有地表植被遭到破壞,造-1SIRDNC

等成一定程度的水土流失

地表水環生活污水及生產廢

污染周邊海域水質

境水-1LRDC

污水處理設施、危

地下水環

化庫、罐區不正常污染周邊地下水水質

境-1SRIDC

排放發生滲漏

顆粒物、硫酸霧、

硫化氫、氨、二氧

造成局部大氣環境的污

大氣環境化硫、氮氧化物、

染-2LRDC

非甲烷總烴、金屬

化合物

運營以大氣沉降以及廢水泄

期廢氣沉降、廢水泄漏等方式進入周圍土壤,

土壤

露從而使局地環境質量逐-2LIRIDC

步受到影響

可造成項目內部及周圍

聲環境生產設備噪聲

區域聲環境質量下降-1LRDNC

若處置不當可能會對周

生活垃圾及生產性

固體廢物圍環境(地下水、土壤、

固體廢物-1SRDNC

生態環境)造成二次污染

可能會對周圍環境(地表

環境風險事故風險水、地下水、土壤、大氣-2SRDC

環境)造成污染

注:說明:“+”、“-”分別表示有利、不利影響;“0”、“1”、“2”、“3”數值分別表示無影響、

輕微影響、中等影響和重大影響;“L”、“S”分別表示長期、短期影響;“R”、“IR”分別表示可逆、

不可逆影響;用“D”、“ID”表示直接、間接影響;“C”、“NC”分別表示累積與非累積影響。

12

2.4.2評價因子篩選

根據對本項目的工程分析、項目所在地區各環境要素的特征以及存在的環境問題,

篩選確定以下評價因子,具體詳見下表。

表2.4-2主要評價因子一覽表

項目階段環境要素評價類別評價因子

水環境影響分析COD、SS、石油類

大氣環境影響分析揚塵、施工尾氣

施工期

聲環境影響分析等效連續A聲級

固體廢物影響分析生活垃圾和施工垃圾

顆粒物、非甲烷總烴、鎳及其化合物、鈷及其化合

污染源分析物、錳及其化合物、硫酸霧、硫化氫、NH3、SO2、

NOx

SO2、NO2、PM10、PM2.5、CO、O3、非甲烷總烴、

大氣環境現狀評價

錳及其化合物、硫酸霧、硫化氫、NH3

顆粒物、非甲烷總烴、鎳及其化合物、鈷及其化合

影響分析物、錳及其化合物、硫酸霧、硫化氫、NH3、SO2、

NO2、

、、、、氨氮、鎳、鈷、錳、總鉻、

污染源分析pHCODBOD5TP

鐵、銅、硫酸鹽

水溫、鹽度、懸浮物、溶解氧、pH、活性磷酸鹽、

地表水環境化學需氧量、亞硝酸鹽氮、硝酸鹽氮、氨氮、石油

現狀評價

類、汞、銅、鉛、鎘、砷、鋅、總鉻、葉綠素、非

運營期離子氨、無機氮、總磷、總氮

影響分析污水處理去向可行性分析

、總硬度、硝酸鹽、氨氮、亞硝酸鹽、硫酸鹽、

現狀評價pH

地下水環境耗氧量、氟化物、Cr6+、As、Cd、Hg、Pb、Ni

影響分析COD、硫酸鹽、氨氮、鎳

聲環境現狀和影響評價晝間、夜間等效連續A聲級

固體廢物污染源和影響分析一般工業固體廢物、危險廢物、生活垃圾

《土壤環境質量建設用地土壤污染風險管控標準

現狀評價(試行)》(GB36600-2018)要求的45項基本因

土壤環境子

影響分析鎳、鈷、錳、總鉻等重金屬

環境風險影響分析生產、儲存、運輸過程的各危險單元

2.5評價標準

2.5.1環境功能區劃及質量標準

依據國家標準、《寧德市環境功能區劃方案》、《寧德市地表水環境功能區劃定

方案及編制說明》等,本項目所在區域環境功能區類別及執行質量標準如下:

13

大氣環境

項目所在地環境空氣質量功能區劃分為二類區,執行《環境空氣質量標準》

(GB3095-2012)二類區標準要求;硫酸霧、硫化氫、錳及其化合物按HJ2.2-2018《環

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大氣環境》中附錄D表D.1其他污染物空氣質量濃度參考限值;

非甲烷總烴1h濃度限值根據《大氣污染物綜合排放標準詳解》(國家環保總局科技

2-6標準司編)環境空氣中的2.0mg/m3選用。主要污染物的濃度限值詳見表2.5-1。

表2.5-1環境空氣質量標準

序標準限值

污染物項目平均時間單位執行標準

號二級

年平均≤60μg/m3

3

1SO224小時平均≤150μg/m

1小時平均≤500μg/m3

年平均≤40μg/m3

3

2NO224小時平均≤80μg/m

1小時平均≤200μg/m3

24小時平均≤4mg/m3

3CO

1小時平均≤10mg/m3《環境空氣質量標準》

日最大8小時平均≤160μg/m3(3095-2012)表1、表2標準

4O3

1小時平均≤200μg/m3

年平均≤70μg/m3

5PM10

24小時平均≤150μg/m3

年平均≤35μg/m3

6PM2.5

24小時平均≤75μg/m3

年平均200μg/m3

7TSP

24小時平均300μg/m3

1小時平均300μg/m3

8硫酸

24小時平均100μg/m3

《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大

9硫化氫1小時平均10μg/m3

氣環境》中附錄D表D.1

10氨1小時平均200μg/m3

11錳及其化合物24小時平均10μg/m3

《大氣污染物綜合排放標準

非甲烷總烴小時平均3

1212.0mg/m詳解》

海水

根據《福建省近岸海域環境功能區劃(修編)2011~2020年》,賽岐以南、白

馬角—臺角連線以內海域劃分為白馬港三類區(FJ013-C-Ⅲ),半嶼碼頭至青嶼仔連

線沿岸海域劃分為白馬港東側四類區(FJ015-D-Ⅲ)。白馬港三類區主導功能為港口、

航運、納污,白馬港東側四類區主導功能為港口、納污,水質近期、遠期執行《海水

14

水質標準》(GB3097-97)中第三類海水水質標準。主要指標見表2.5-2。

表2.5-2海水水質標準

執行標準

序號單位標準

項目第三類

1pH6.8~8.8

2溶解氧>4

3化學需氧量≤4

4生化需氧量≤4

5無機氮≤0.40

6活性磷酸鹽≤0.030

7硫化物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