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4年中考歷史一輪復習八年級上冊第六單元中華民族的抗日戰爭目錄01.考點回顧02.提升演練01考點回顧考點1
九一八事變、華北危機與一二·九運動、西安事變(10年4考)八上P86—89課標要求
通過了解九一八事變、東北抗聯、一二·九運動、西安事變等史事,認識日本侵華的罪行,認識中國人民十四年抗戰的艱苦歷程。1.九一八事變九一八事變[2018安徽17(1)]背景①日本為了擺脫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大危機的影響,轉嫁國內矛盾。②日本為了稱霸世界,早已制定了侵華方針,對中國的侵略蓄謀已久。③蔣介石領導的國民黨政權正全力“圍剿”紅軍,給日本以可乘之機。④英、美等國忙于應對危機,無暇東顧時間1931年9月18日地點遼寧沈陽九一八事變[2018安徽17(1)]概況日本關東軍炸毀沈陽北郊柳條湖附近南滿鐵路的一段路軌,反誣中國軍隊破壞,并以此為借口,突然襲擊中國東北軍駐地北大營,炮轟沈陽城,于次日清晨占領沈陽結果①東北軍撤至山海關內,東北全部淪于敵手。②1932年,日本扶植溥儀,建立偽滿洲國,實施殘酷的殖民統治影響九一八事變[1]成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起點[2],中國人民開始了艱苦卓絕的抗日戰爭,中日矛盾上升為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揭開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序幕[3][2023安徽16(1);2017安徽5]續表局部抗戰的開始①東北各族民眾與未撤走的東北軍愛國官兵組織抗日義勇軍[4],抵抗日軍的侵略。②中國共產黨派楊靖宇[5]等人在東北組織游擊隊[6],開展抗日游擊戰爭。③1931年11月,在東北軍將領馬占山[7]的指揮下,中國守軍守衛齊齊哈爾,不久,齊齊哈爾淪陷。④1932年,日軍進攻上海,蔣光鼐[8]、蔡廷鍇[9]率軍奮起抵抗。⑤1936年初,東北各抗日部隊開始改編為由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東北抗日聯軍[10],與日軍戰斗在白山黑水之間續表2.華北危機與一二·九運動華北危機[11]1933年1月,日軍攻占山海關,向南推進。1935年下半年,日本策動所謂“華北自治運動”,妄圖使華北五省脫離中國版圖一二·九運動背景面對華北危機,國民政府對日采取不抵抗的妥協政策,中華民族面臨亡國滅種的危險時間1935年12月9日一二·九運動概況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北平數千名學生高呼“打倒日本帝國主義”“反對華北自治”“停止內戰,一致對外”[1]等口號,并舉行示威游行。反動軍警鎮壓青年學生。這就是著名的“一二·九運動[2]”影響揭露了日本侵略者企圖吞并華北的陰謀,打擊了國民政府對日妥協的政策,促進了全國抗日救亡運動新高潮的到來續表瓦窯堡會議[3]1935年底,中共中央在瓦窯堡召開會議,確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方針。會后毛澤東指出中日民族矛盾上升為主要矛盾,黨的任務是建立由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續表3.西安事變(雙十二事變)西安事變(雙十二事變)背景①1936年冬,中國軍隊在綏遠擊退日偽軍進攻,使全國振奮。西北地區成為抗戰的前哨陣地和抗日救亡運動的重要基地。②在中國共產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的感召下,在西北“圍剿”紅軍的國民黨將領張學良、楊虎城與紅軍停戰,要求蔣介石聯共抗日。③蔣介石頑固堅持“攘外必先安內[4]”的政策,親赴西安威逼張、楊繼續進攻紅軍西安事變(雙十二事變)原因根本原因中日民族矛盾上升為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抗日救國已成為當務之急直接原因蔣介石一意孤行,堅持“剿”共時間1936年12月12日發動者張學良[5]、楊虎城[6]張學良(1901—2001)和楊虎城(1893—1949)續表西安事變(雙十二事變)經過①張學良、楊虎城于1936年12月12日在西安扣押蔣介石,實行“兵諫[7]”,并通電全國,要求停止內戰,一致抗日[8]。這就是震驚中外的“西安事變[9]”。②中國共產黨從全民族的利益出發,主張和平解決,聯蔣抗日,派周恩來[10]到西安參加談判,與各方面進行協商續表西安事變(雙十二事變)結果蔣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內戰、
聯共抗日等條件,西安事變得到和平解決意義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揭開了國共兩黨由內戰到聯合抗日的序幕,成為扭轉時局的關鍵。從此,十年內戰基本停止,抗日民族統一戰線[11]初步形成[2022安徽19]續表考點2
七七事變、第二次國共合作、南京大屠殺(10年未考)
八上P91—94課標要求
通過了解七七事變、南京大屠殺等史事,認識日本侵華的罪行,體會中國軍民在抗日戰爭中孕育的抗戰精神。七七事變(盧溝橋事變)背景①1936年,日本建立法西斯專政。②1936年12月,西安事變和平解決,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③日軍侵占我國東北三省后,繼續向南進逼,企圖占領華北時間1937年7月7日地點北平七七事變(盧溝橋事變)經過1937年7月7日晚,駐屯北平南郊的日軍以軍事演習中一名士兵失蹤為借口,要求進入宛平城搜查,遭到中國駐軍的拒絕。日軍悍然炮轟我軍防地。駐盧溝橋[1]和宛平城的中國守軍奮起抵抗。七七事變[2]后,日軍調集大批軍隊,入侵中國。保衛北平的戰斗異常激烈,趙登禹[3]、佟麟閣[4]將軍壯烈殉國續表七七事變(盧溝橋事變)結果1937年7月底,北平、天津相繼失陷影響標志著中國全民族抗戰[5]的開始;標志著日本全面侵華的開始易錯警示
中國人民局部抗戰開始的標志是九一八事變。續表第二次國共合作[6]背景①西安事變和平解決,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②七七事變后,民族危機空前嚴重。③社會各界及民眾抗日救亡運動的推動形成標志1937年9月,國民黨中央通訊社公開發表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國共合作宣言,蔣介石也發表談話,實際上承認了中國共產黨在全國的合法地位。這樣,以國共合作[7]為主體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8]正式建立續表第二次國共合作[6]概況①改編軍隊:中國工農紅軍主力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9],朱德[10]任總指揮,彭德懷[11]任副總指揮;紅軍長征后留在南方八省的游擊隊改編為國民革命軍新編第四軍[12],葉挺[13]任軍長。②協同作戰:國民黨軍隊在正面戰場抗擊日軍;中國共產黨領導軍民開辟敵后戰場續表第二次國共合作[6]影響國共團結御侮、全民族抗戰的局面開始形成。(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是國共兩黨第二次合作的成功范例,是中國抗日戰爭取得勝利的關鍵;為中國人民最終戰勝日本法西斯,取得戰爭的勝利,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續表南京大屠殺背景1937年12月13日,日軍攻陷南京。國民政府遷往重慶,把重慶作為戰時的陪都日軍罪行據戰后中國南京審判日本戰犯軍事法庭查證,日軍占領南京后,屠殺手無寸鐵的中國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達30萬人以上續表南京大屠殺認識①南京大屠殺[1]是日本侵略者對中華民族犯下的嚴重暴行之一,充分暴露了日本軍國主義兇惡殘暴、滅絕人性、反人類的侵略本質。②今天我們要反對戰爭,爭取和平,牢記歷史,珍愛和平,以史為鑒,面向未來,警惕軍國主義勢力復活續表南京大屠殺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2014年,我國將每年的12月13日設立為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續表考點3
正面戰場和敵后戰場的抗戰(10年3考)八上P92—93、P96—103課標要求
通過了解正面戰場和敵后戰場的抗戰等史事,認識日本侵華的罪行,認識中國人民十四年抗戰的艱苦歷程。1.正面戰場的抗戰【2024年是豫湘桂戰役80周年】正面戰場的抗戰正面戰場的含義正面戰場[2]是指全民族抗戰時期中國軍隊控制的連片國土與日軍侵華推進線上日控區對峙交戰而形成的戰場。由于在這個戰場上作戰的中國軍隊主要是國民黨的軍隊,因此也稱為國民黨正面戰場正面戰場的抗戰淞滬會戰概況1937年8月13日,淞滬會戰[3]爆發,姚子青[4]、謝晉元[5]率領部隊抵抗日軍。1937年11月,上海失陷,淞滬會戰結束。淞滬會戰持續3個月,斃傷日軍4萬多人影響打破了日本3個月滅亡中國的迷夢,激發了全國人民的斗志續表正面戰場的抗戰臺兒莊戰役背景①日軍占領南京后,為打通南北戰場,沿津浦路從南北兩個方向夾擊徐州。②臺兒莊位于徐州東北,北連津浦線、南接隴海線,戰略位置重要概況1938年3月,日軍攻擊臺兒莊,李宗仁[6]指揮中國軍隊與日軍展開激戰。中國軍隊共殲敵1萬余人,取得戰役勝利意義臺兒莊戰役[7]是抗戰以來中國正面戰場取得的最大的一場勝仗[8],振奮了中國軍民的精神,堅定了抗戰意志和信念[2015安徽12(1)]續表正面戰場的抗戰武漢會戰概況1938年6月,日軍進攻武漢,中國軍隊利用有利地形,逐次抵抗,在江西萬家嶺給日軍以重創。后武漢陷入日軍三面包圍之中。1938年10月,中國軍隊有序撤出武漢影響①武漢會戰[1]使日本企圖迅速滅亡中國的既定戰略徹底破滅。②日本占領廣州、武漢后,兵力、物力、財力陷入困難,中國的抗日戰爭進入戰略相持階段[2]續表正面戰場的抗戰第三次長沙會戰背景①1941年12月,日本偷襲珍珠港,太平洋戰爭爆發,二戰達到最大規模。②抗日戰爭進入戰略相持階段后,日軍先后發動兩次長沙會戰,企圖占領長沙,均未得逞概況1941年12月,日軍對長沙發動第三次進攻。中國軍隊發起全線反擊,殲滅大批日軍,獲得會戰勝利影響①國內:第三次長沙會戰[3]增強了中國軍民抗戰必勝的信心。②國際:是太平洋戰爭爆發后,盟軍方面獲得的第一個勝利,引起了強烈的國際反響續表正面戰場的抗戰豫湘桂戰役1944年初,日軍向國民黨正面戰場發動了大規模的豫湘桂戰役[4]。國民黨軍隊一潰千里,丟失了河南、湖南、廣西等省的大部分和貴州省的一部分續表正面戰場的抗戰對正面戰場的認識①前期:國民政府在正面戰場組織多次戰役,給予敵人重創,在全民族抗戰中起到了巨大作用;國民黨軍隊中的愛國軍官發揚了不怕犧牲、勇敢戰斗的大無畏精神,振奮了民族精神,促進了全國的團結和進步,堅定了中國軍民抗戰必勝的信念。②后期:抗戰后期,國民政府消極抗日、積極反共,導致豫湘桂戰役的潰敗續表2.敵后戰場的抗戰敵后戰場的抗戰敵后戰場[5]的含義中國共產黨領導八路軍、新四軍,到敵人后方,廣泛發動人民群眾,開展游擊戰爭,建立敵后抗日根據地,打擊日本侵略者敵后戰場的抗戰平型關大捷背景淞滬會戰期間,日軍侵入山西,企圖占領太原時間1937年9月經過八路軍第一一五師在師長林彪[6]率領下,在平型關一帶設伏,將日軍全部殲滅意義平型關大捷[7]是全民族抗戰爆發后中國軍隊主動對日作戰取得的第一個重大勝利,粉碎了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續表敵后戰場的抗戰毛澤東《論持久戰》[1]目的駁斥當時國民黨內流行的“亡國論”和“速勝論”的錯誤觀點時間1938年續表敵后戰場的抗戰毛澤東《論持久戰》[1]主要內容①敵強我弱,中國不能迅速戰勝日本。②中國既不能速勝,也不會亡國。③抗日戰爭是持久戰,戰爭的偉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眾之中。④實行人民戰爭的路線,最后的勝利一定屬于中國意義闡明了中國共產黨的抗日持久戰戰略總方針,大大增強了全國人民堅持抗戰的決心和信心續表敵后戰場的抗戰抗日根據地的建立與發展建立①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新四軍等抗日武裝力量挺進敵后,在華北、華中、華南和東北地區創建了抗日根據地[2]和游擊區,牽制和抗擊了大量日軍。②陜甘寧邊區首府[3]、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4]是敵后戰場的戰略總后方和指揮中樞續表敵后戰場的抗戰抗日根據地的建立與發展發展與鞏固①根據地軍民以主力部隊和民兵為骨干,以廣大群眾為基礎,展開人民游擊戰爭[5],進行反“掃蕩”,創造了麻雀戰、地道戰、地雷戰、破襲戰、水上游擊戰等戰法,使日軍攻防無措,疲于奔命。②建立抗日民主政權,實行民主選舉,推行精兵簡政,減輕人民負擔;實行地主減租減息、農民交租交息[6]的土地政策,開展大生產運動[7][2021安徽7]續表敵后戰場的抗戰抗日根據地的建立與發展影響根據地成為敵后游擊戰得以堅持并取得最后勝利的基地百團大戰背景為了消滅抗日根據地,日軍實行“囚籠政策”,依托公路、鐵路,對抗日根據地進行封鎖與蠶食續表敵后戰場的抗戰百團大戰時間1940年8月至次年1月指揮者彭德懷[8]目的粉碎日軍對敵后抗日根據地的“掃蕩”和封鎖,振奮抗戰軍民的士氣百團大戰示意圖敵后戰場的抗戰百團大戰主要目標破襲日軍交通線,摧毀敵人交通線兩側及抗日根據地內的日偽據點解讀①主要作戰區域在河北、山西境內(華北地區)。②主要破襲鐵路交通線和攻克日軍主要據點。③八路軍主動進攻。概況八路軍總部組織100多個團,在華北廣闊的地域,對日軍發動了一場大規模進攻,史稱“百團大戰[9]”續表敵后戰場的抗戰百團大戰意義有力打擊了日軍的侵略氣焰,提高了共產黨和八路軍的威望,振奮了全國軍民爭取抗戰勝利的信心[2014安徽14(3)]續表敵后戰場的抗戰對敵后戰場的認識①敵后戰場和正面戰場相互配合,構成了中國抗日戰爭的整體。②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敵后戰場在抗日戰爭中發揮了中流砥柱的作用續表考點4
全民族堅持抗戰、中共七大、抗日戰爭的勝利(10年5考)八上P104—107課標要求認識中國共產黨是全民族抗戰的中流砥柱,知道中國戰場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體會中國軍民在抗日戰爭中孕育的抗戰精神,認識抗日戰爭勝利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的重要歷史意義;通過了解中共七大,認識確立毛澤東思想作為黨的指導思想的重大意義。1.全民族堅持抗戰全民族堅持抗戰背景日本侵華方針改變原因廣州、武漢淪陷后,日軍因戰線過長、兵力不足和國內資源緊張,遂改變策略表現對國民政府進行政治誘降,輔之以軍事打擊;加緊進攻敵后抗日根據地;加強對占領區的軍事統治和經濟掠奪全民族堅持抗戰背景國民黨消極抗戰①在日本侵略者的誘降下,國民政府內的親日派頭子汪精衛公開叛國投敵,于1940年3月在南京建立偽國民政府。②國民黨頑固派不斷制造反共“摩擦”,并于1941年1月制造了震驚中外的“皖南事變[1]”續表全民族堅持抗戰抗戰史實①正面戰場:在棗宜會戰中,第三十三集團軍總司令張自忠[2]上將壯烈殉國。②敵后戰場:中國共產黨在各敵后抗日根據地掀起大生產運動[3],自己動手,豐衣足食,打破日、偽軍的封鎖;在反“掃蕩”作戰中,八路軍副參謀長左權[4]將軍血灑疆場。續表全民族堅持抗戰抗戰史實③社會各界:各地青年學生紛紛投筆從戎;廣大婦女積極參加抗日宣傳、救護和戰地服務;隨工廠內遷的工人不分晝夜,加班生產,支援前線;海外華僑和港澳同胞,積極捐款捐物,支援抗戰,數萬華僑青年回國參戰;文藝界成立各種抗戰協會,
通過文藝作品宣傳抗戰,振奮士氣影響及意義使日本侵略者陷入了中華民族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之中,為抗日戰爭的勝利提供了根本保障,中國的全民族抗戰[5]具有拯救人類文明、保衛世界和平的意義續表2.中共七大中共七大時間1945年4—6月地點延安[1][2015安徽12(2)]內容①毛澤東在大會上作《論聯合政府》[2]的政治報告。②大會總結了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民主革命曲折發展的歷史經驗,特別是總結了抗日戰爭的豐富經驗。③制定了黨的政治路線[3]:放手發動群眾,壯大人民力量,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打敗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國人民,建立一個新民主主義的中國。中共七大內容④大會選舉產生了中央領導機關,毛澤東[4]在七屆一中全會上當選為中共中央主席。⑤大會確立毛澤東思想[5]為中國共產黨的指導思想并寫入黨章。⑥黨章規定:中國共產黨,以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理論與中國革命的實踐之統一的思想——毛澤東思想,作為自己一切工作的指針(對統一全黨的思想,指導全黨的行動,實現黨的政治路線,具有重要而深遠的意義)易錯警示
遵義會議確立的是以毛澤東為主要代表的馬克思主義正確路線在中共中央的領導地位。續表中共七大意義中共七大[6]為爭取抗日戰爭的最后勝利準備了條件,并為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指明了戰后的奮斗方向續表3.抗日戰爭的勝利抗日戰爭的勝利戰略反攻①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敵后戰場率先發起局部反攻,取得了一系列勝利。②1945年8月6日和9日,美國先后向日本廣島[7]和長崎[8]各投下一枚原子彈。③1945年8月8日,蘇聯政府對日本宣戰。次日,蘇聯紅軍出兵中國東北[9],對日本關東軍發起進攻。④1945年8月9日,毛澤東發表《對日寇的最后一戰》[10]聲明,號召中國人民的一切抗日力量舉行全國規模的反攻,徹底打敗日本侵略者抗日戰爭的勝利日本投降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被迫宣布無條件投降。9月2日,日本政府正式簽署投降書。中國抗日戰爭[11]經歷了14年艱難曲折的斗爭,特別是8年全民族艱苦卓絕的浴血奮戰,取得了最后的勝利。臺灣也回到祖國懷抱。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結束續表抗日戰爭的勝利原因[2019安徽6;2018安徽17(2)]決定性因素中國共產黨在全民族抗戰中發揮了中流砥柱作用,這是中國人民取得抗日戰爭完全勝利的決定性因素:①中國共產黨以卓越的政治領導力和正確的戰略策略,指引了中國抗戰的前進方向。續表抗日戰爭的勝利原因[2019安徽6;2018安徽17(2)]決定性因素②中國共產黨高舉抗日民族統一戰線[1]的旗幟,堅持獨立自主、團結抗戰,維護了團結抗戰大局。③中國共產黨人勇敢戰斗在抗日戰爭最前線,支撐起中華民族救亡圖存的希望。④中國共產黨是領導中國人民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的堅強核心續表抗日戰爭的勝利原因[2019安徽6;2018安徽17(2)]根本保證在中國共產黨倡導的、以國共合作為基礎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旗幟下,中國各族人民和海外華僑浴血奮戰,實行全民族的持久抗戰(中國人民巨大的民族覺醒、空前的民族團結和英勇的民族抗爭)前提條件中國的抗日戰爭是一場正義的、反侵略的民族解放戰爭[2]外部因素國際社會的援助與支持續表抗日戰爭的勝利意義①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是近代以來中國人民反抗外敵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勝利的民族解放斗爭,是中華民族由衰敗走向復興的偉大轉折點,增強了中華民族的凝聚力和自信心。②它促進了中華民族的覺醒,為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實現徹底的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奠定了重要基礎。續表抗日戰爭的勝利意義③中國戰場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3],對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維護世界和平作出了巨大貢獻。中國的國際地位得到提高。[2020安徽7;2018安徽17(2)]④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在二戰后爭取民族獨立和解放的斗爭抗戰精神[4]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情懷;視死如歸、寧死不屈的民族氣節;不畏強暴,血戰到底的英雄氣概;百折不撓,堅忍不拔的必勝信念續表抗日戰爭的勝利啟示①民族團結才能維護國家的根本利益。②國共兩黨合則兩利,分則兩傷。③落后就要挨打。牢記歷史,勿忘國恥,以史為鑒,不讓歷史悲劇重演。④正義必將戰勝邪惡,正義必勝抗戰勝利紀念日2014年2月27日,全國人大常委會決定將每年的9月3日確定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續表命題點1
甲午中日戰爭與抗日戰爭的比較事件甲午中日戰爭抗日戰爭時間1894—1895年1931—1945年背景日本明治維新后,走上了發展資本主義的道路,實行對外擴張日本既定侵華政策的影響;受到經濟大危機的沉重打擊,企圖通過發動對外戰爭轉嫁國內矛盾戰爭結果中國戰敗,被迫簽訂中日《馬關條約》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中國獲勝事件甲午中日戰爭抗日戰爭不同結局的原因落后的生產力和封建制度對抗不了先進的資本主義;清政府的腐敗;指揮失誤建立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中國共產黨在全民族抗戰中發揮了中流砥柱作用;國民黨軍隊在正面戰場的英勇抗戰;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國家的支持;中國人民巨大的民族覺醒,空前的團結和英勇的民族抗戰續表事件甲午中日戰爭抗日戰爭對中國的影響①大大加深了中國的半殖民地化程度。②促進了中國救亡圖存等民族意識的覺醒①促進了中華民族的覺醒,為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實現徹底的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奠定了重要基礎。②中國的國際地位得到提高續表命題點2
近代以來中國人民民族意識的覺醒中考設問角度談談你對近代中國人民民族意識覺醒的認識。列強的侵略促使中國人民民族意識不斷覺醒,激發了中國人民的愛國熱情,推動中國人民不斷進行反抗斗爭。命題點3
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的中國戰場與世界戰場中考設問角度選擇材料中的事件,擬一個觀點,并結合所學知識加以闡述或說明。(要求:觀點正確,史論結合,條理清楚)觀點一:中國人民反法西斯戰爭開始最早,持續時間最長,傷亡最大。論述:1931年,九一八事變揭開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序幕,中國開始抗日戰爭;1945年日本簽署無條件投降書,中國抗戰取得勝利,標志著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結束。14年抗戰中,中國軍民傷亡3
500多萬人,直接經濟損失1
000多億美元,間接經濟損失5
000多億美元。觀點二:中國戰場始終牽制了大部分日本陸軍。論述:1937年,日本發動全面侵華戰爭,投入中國戰場的陸軍占其陸軍總兵力的88%以上,1938年,增長到94%;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日本投入中國戰場的兵力依然占80%,而用于南太平洋戰場的陸軍不及侵華兵力的20%。中國始終牽制了大部分日本陸軍,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作出了巨大貢獻,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犧牲。觀點三:中國軍隊有力地支援了同盟國軍隊。論述:第三次長沙會戰時,英美盟軍在太平洋戰場接連敗退,這次會戰的勝利,大大提升了同盟國的士氣;1942年,中國遠征軍入緬作戰,屢挫敵鋒,沉重地打擊了日軍,有力地支援了同盟國軍隊,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作出了重要貢獻。命題點4
中國共產黨在抗日戰爭中發揮了中流砥柱的作用命題點5
革命歌曲是時代的印記(新課標·教學提示)中考設問角度談談你對革命歌曲的認識。革命歌曲彰顯了中國人民團結戰斗、不怕犧牲的必勝信念,在人民群眾中廣泛傳唱,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為了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努力奮斗。02提升演練命題點1
九一八事變1.[2023安徽,16(1)]
(1)1931年,九一八事變成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起點,揭開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序幕。【
】改正:(
)
√命題點2
敵后戰場的抗戰2.[2021安徽,7]
1937年3月,陜甘寧邊區停止沒收地主土地,后又明確宣布:“(地主)出租土地給農民,只要地租不苛刻,政府不加以任何干涉。”這一做法有助于(
)
AA.團結各階級共同抗戰
B.廢除封建土地制度C.打擊國民黨投降勢力
D.結束國共十年內戰命題點3
抗日戰爭勝利3.[2020安徽,7]
下圖反映了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部分國家傷亡人數及持續作戰時間,對其解讀正確的是(
)
DA.美國援助是中國抗戰取勝的關鍵因素B.英國是世界上最早參加反法西斯戰爭的國家C.蘇聯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犧牲最大D.中國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作出了巨大貢獻4.[2019安徽,6]
抗戰時期,蘇聯援華約1.7億美元;美國援華約8.4億美元,僅占其對外援助總額的1.8%;英國對華援助也是有限的。中國實際所獲外國援助與所需相距甚遠。這反映了(
)
CA.中國抗日戰爭無需外援
B.中國單獨抗擊日軍C.中國抗戰主要依靠自己
D.中國經濟實力強大1.新課標·史料實證
[原創新題]1933年,國民黨將領蔡廷鍇、閻錫山、宋哲元、傅作義等分別致電蔣介石,請纓抗日。……宋慶齡亦向國民黨政府提出了全國軍隊至少百分之八十以上開赴抗日前線、人民應全部武裝和停止向中國蘇維埃區域的進攻等四項主張。這表明,此時(
)
BA.日本已占領華東地區
B.中日矛盾已成為主要矛盾C.全民族抗戰全面爆發
D.第二次國共合作已經形成2.[原創新題]它科學地分析了中國的政治形勢,適時地制定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總政策,提出了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理論和策略,在中國共產黨的歷史上是又一次偉大戰略轉折。這里的“它”是(
)
CA.中共一大
B.遵義會議
C.瓦窯堡會議
D.中共七大3.[2023云南]
1936年12月14日,張學良通過廣播電臺發表講話:“我們這次舉動,完全是為民請命,決非造成內亂……只要合乎抗日救亡的主張,個人生命,在所不計!”與材料相關的歷史事件是(
)
BA.九一八事變
B.西安事變
C.七七事變
D.重慶談判4.[2023黃岡]
1936年,西安事變迫使蔣介石放棄“剿共”方針;1937年2月,中共作出停止推翻國民政府之武裝暴動方針,同年9月蔣介石發表談話,實際上承認了中國共產黨的合法地位。這表明(
)
BA.中國共產黨力量的壯大
B.團結抗戰是救國的需要C.國民革命社會基礎擴大
D.反抗國民黨的力量增強5.[2023廣西]
在中華民族最危險的時候,一面旗幟召喚著海內外的華夏兒女,同仇敵愾,筑起了中華民族抗擊日本侵略者的鋼鐵長城。這面旗幟是(
)
CA.“實業救國”道路
B.“工農武裝割據”思想C.抗日民族統一戰線
D.和平建國方針6.新考法·佐證觀點
[2023合肥瑤海區二模]
“九一八事變后,自日本不顧國際之信譽,強占我國東北,遠東的均勢之局被打破……以吾民族歷史文化之悠久,如能奮發圖強,這種恐怖自然不足懼。吾民族每次都能發揮自己的力量,兀然生存于世界,而且每經一度禍患,吾民族之內容益加擴大而活躍。”下列選項能夠為該觀點提供佐證史實的是(
)
BA.國共兩黨合作建立革命統一戰線
B.全國各黨派各階層團結一致抗戰C.中國共產黨開辟敵后抗日根據地
D.國際反法西斯同盟成員提供援助7.新趨勢·跨學科
[2023合肥蜀山區三模]
20世紀30年代,聶耳創作了《義勇軍進行曲》,冼星海創作了《黃河大合唱》。上述兩首歌曲反映的時代主題是(
)
CA.有識之士近代探索
B.國共兩黨十年對立C.中華兒女英勇抗戰
D.近代文化初步發展8.[2023荊州]
1939年1月,陜甘寧邊區政府建設廳主持舉辦第一屆農業展覽會,對恢復和發展農業有成就的各類生產人員都給予了獎勵。5月,在第一屆工業展覽會上,表揚和鼓勵了工業方面的得力人員。這些舉措的目的是(
)
AA.激勵根據地群眾的生產積極性
B.爭取國民黨聯合抗日C.粉碎日本迅速滅亡中國的企圖
D.促進工農業協調發展9.高頻考點
抗日戰爭進入相持階段以后,中國共產黨繼續高舉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旗幟,克服國民黨頑固派的投降、分裂和倒退的危險,維護了團結抗戰的局面。敵后戰場軍民廣泛開展游擊戰爭,緩解了國民黨正面戰場的危機,支持了長期抗戰。這表明(
)
CA.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是抗戰勝利的保障B.國民黨在抗日戰爭中發揮著重要作用C.中共在抗日戰爭中起中流砥柱的作用D.兩大戰場相互配合是抗戰勝利的前提10.[原創新題]到1940年12月初,共作戰1
824次,斃傷日、偽軍2.5萬多人,俘獲日軍281人、偽軍1.8萬多人,破壞鐵路470多千米、公路1
500多千米。勝利消息傳到重慶、香港等地,被稱為是“夾縫中間的捷音”“最近國內最痛快的一件事”。該事件是(
)
CA.平型關大捷
B.武漢會戰C.百團大戰
D.第三次長沙會戰11.[2023廣東]
下圖所示為菲律賓華僑婦女慰勞自衛抗日將士分會捐款慰勞八路軍的信件。這反映了(
)
DA.第一次國共合作的實現
B.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建立C.抗戰進入相持階段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股權眾籌投資服務合同范本
- 2《以禮待人》表格式公開課一等獎創新教學設計-7
- 幼兒音樂游戲《坐板凳》
- 2025年度刑事訴訟法知識競賽試卷及答案
- 《嬰幼兒行為觀察與記錄》 項目一任務一思考與練習答案
- 2025年上海市別墅買賣合同
- 鐵路運輸合同安全管理協議
- 2025沿街店鋪租賃合同范本
- 2025智能客服系統技術支持服務協議合同
- 2025智能家居系統安裝合同書
- 出納員工考核試題及答案
- 節假日期間醫療安全
- 智能交通系統在城市管理中的應用與前景
- 2024年第一次廣東省普通高中生物學業水平合格性考試含答案
- 居室空間設計 課件 項目四 起居室空間設計
- 企業文化對員工忠誠度的影響研究
- 第十一單元課題 2化學與可持續發展教學設計-2024-2025學年九年級化學人教版(2024)下冊
- 2025年安徽馬鞍山市江東控股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招聘筆試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生態修復與景觀設計-深度研究
- 八年級數學下冊 第2章 單元綜合測試卷(湘教版 2025年春)
- 2025年南陽農業職業學院高職單招職業適應性測試近5年常考版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