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學年春季初中9年級下冊道德與法治部編版隨堂測試第3單元《5.1 走向世界大舞臺》_第1頁
2023-2024學年春季初中9年級下冊道德與法治部編版隨堂測試第3單元《5.1 走向世界大舞臺》_第2頁
2023-2024學年春季初中9年級下冊道德與法治部編版隨堂測試第3單元《5.1 走向世界大舞臺》_第3頁
2023-2024學年春季初中9年級下冊道德與法治部編版隨堂測試第3單元《5.1 走向世界大舞臺》_第4頁
2023-2024學年春季初中9年級下冊道德與法治部編版隨堂測試第3單元《5.1 走向世界大舞臺》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隨堂測試5.1走向世界大舞臺選擇題1.世界是多彩的,我們走向世界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下列與此觀點不相符的是()A.中學生李玲通過網絡向外國網友介紹自己家鄉的風土人情B.中學生陳然利用暑假與父母到國外旅游C.中學生徐美參加了中外學生文化交流活動D.中學生秦明整天掛在網絡上玩游戲,無心向學2.小明喜歡旅游,每個假期他都會外出游玩,了解各地的風土人情和風俗習慣。他還會把自己了解到的內容做成攻略與網友們分享,網友們特別欣賞博學的他,對他贊賞有加。這說明()A.我們在交往中探索世界,彼此守護,共同成長B.世界是多彩的,我們可以通過多種形式了解世界C.我們只能通過旅游和互聯網方式了解、探索世界D.在走向世界的過程中,我們會遇見越來越多的人3.在走向世界的過程中,我們經歷越來越多的事,遇見越來越多的人。我們會與世界各地不同國家、不同種族、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往。關于交往的意義,下列說法你不贊同的是()A.我們在交往中探索世界,有利于彼此守護、共同成長B.我們學會關愛,相互理解,能夠贏得尊重,獲得成長的力量C.面對困難時,我們勤于溝通,真誠合作,能使我們更加理性、智慧地解決問題D.我們一路歷練、成熟,使每一個人都能為世界承擔起更多的責任4.宋慶齡國際青少年交流營開幕儀式在北京舉行,來自中國、奧地利、捷克、匈牙利、韓國等國家的近200名青少年參加了此次文化交流活動。由此,我們可以認識到()A.世界文化豐富多彩B.我們正走向更加廣闊的世界C.我國的經濟實力不斷增強D.這是開啟認識世界的第一扇窗5.隨著科技的發展、網絡的普及,我們與世界的聯系越來越緊密,越來越多的中學生開始走向世界,關注世界,走向世界的形式多種多樣。下列同學的做法不屬于走向世界的是(

)A.小玲向外國網友介紹家鄉的風土人情B.小芳邀請外國訪學同學到家里來做客C.小陽“宅”在家里上網沉溺虛擬世界D.小斌利用假期與父母一起去國外旅游6.2021年1月,《人民日報》發表評論文章指出:預防青少年網絡沉迷刻不容緩,當務之急是要把防沉迷措施建立起來,把社會責任落實到位。青少年沉迷網絡()A.有利于在交往中探索世界,鍛煉交往能力B.需要全社會共同加強司法保護,防范網絡沉迷C.會阻礙溝通與合作,抑制理性解決問題的能力D.最終會導致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7.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和平與發展仍然是時代主題,同時國際環境日趨復雜,不穩定性不確性明顯增加。人們面臨各種機遇與挑戰。著眼未來,我們要 ()①適應世界發展趨勢要求,全面提升個人素養②不斷豐富知識儲備,增強人文底蘊③樹立科學精神,掌握科學思維方法④在學校學好書本知識即可A.①②③ B.①③④C.①②④ D.②③④8.隨著年齡的增長,在父母的引領下,我們走向更廣闊的世界。具體表現在()①我們開啟了認識世界的第一扇窗②我們邁出了探索世界的第一道門③我們封閉自己,足不出戶④我們走出家門,步入學校,逐步融入社會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9.我們與豐富多彩的世界緊密相連。順應世界發展趨勢的要求,我們應(

)①既心系祖國,不忘中國夢,又放眼全球,關注人類命運

②豐富知識儲備,增強人文底蘊③樹立科學精神,掌握科學思維方法

④增強競爭的意識,加快發展自己,爭當世界霸主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10.2020年8月3日—4日,總部位于美國硅谷的心連心學生組織成功在線上及線下的深圳、唐山舉辦了第六屆青少年國際文化和環保意識交流會。來自世界六個國家的二十余位高中生代表與四位特邀嘉賓共同出席了此次會議,和數百位與會者一起分享了對文化差異以及環保措施的獨到見解。這有利于青少年()①在交往中探索世界,彼此守護,共同成長②在合作中增強科學精神,理性面對未來挑戰③增強使命感,提升實踐意識和能力④獲得更多發展機會,讓社會為自身發展服務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11.紀錄片《我的青春在絲路》以“一帶一路”沿線的巴基斯坦、尼泊爾、柬埔寨、哈薩克斯坦、埃塞俄比亞5個國家為背景地,選取并記錄一位在當地揮灑汗水的中國年輕人,以“小視角”切入,講述真實動人的“絲路”青春故事。你從中得到的感悟是 ()A.只有為世界作貢獻,才能展現中國青年的智慧擔當B.在走向世界的過程中,我們會經歷越來越多的事情C.要從普通的事做起,為人類發展進步貢獻智慧力量D.中國青年首先要立足世界,然后才能關注祖國發展12.在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下,在全國人民的不懈努力下,我們取得了抗疫的決定性勝利。綜觀國際國內形勢,我國經濟的發展仍處于重要戰略機遇期。黨中央及時提出了“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疫情防控策略,這體現了我們要有(

B

)A.合作意識 B.憂患意識 C.改革意識 D.創新意識二、非選擇題13、民族獨立夢、兩彈一星夢、奧運世博夢、航天潛海夢......改革開放以來,我們的一個個夢想變為現實。在個人夢想和國家夢想的互動交融中,世界東方大踏步的走在實現中國夢的道路上...(1)談談你對中國夢的理解和認識。(2)中國夢是我們每一個人的夢想,作為祖國未來力量的你,打算做出怎樣的圓夢行動?14、閱讀材料,回答問題。2020年9月17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來到湖南大學岳麓書院考察調研。習近平總書記說:“新時代是一個英雄輩出的時代,青年人正逢其時?!绷暯娇倳浵M瑢W們不負青春、不負韶華、不負時代,珍惜時光好好學習,掌握知識本領,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系好人生第一??圩?,走好人生道路,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聰明才智。(1)“新時代是一個英雄輩出的時代,青年人正逢其時”,適應新時代,我們青少年好好學習有何意義?(2)有關專家表示,當代青年的發展面臨著國際化競爭、多樣化思想、信息化沖擊等三大挑戰。請你結合所學知識談一談,青少年應如何應對這三大挑戰?(3)“走好人生道路,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聰明才智”,我們應怎樣奮斗?15、材料:(1)上面圖片說明了什么?(2)我們走向世界的方式可以有哪些?(3)我們應該如何走向世界、探索世界?答案1-5DBDBC6-10CABBD11-12CB(1)①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近代以來中華民族最偉大的夢想,我們稱之為“中國夢”。②中國夢反映了近代以來一代又一代中國人的美好夙愿,揭示了中華民族的歷史命運和當代中國的發展走向,指明了全國各族人民共同的奮斗目標。③實現中國夢就是要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④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體現了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的整體利益,是國家的夢、民族的夢,也是每個中國人的夢。①樹立遠大的理想,自覺肩負起時代賦予的崇高歷史使命。②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全面提高自身素質。③發揚艱苦奮斗精神,立志成才。勇于擔當,積極承擔社會責任。④樹立平等、開放、參與的國際意識,關注國家發展并為國家獻計獻策。⑤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提高創新能力。⑥從小事做起,節約資源,保護環境。14、(1)有利于不斷豐富知識儲備,樹立科學精神,掌握科學思維方法;有利于增強社會責任感,培養實踐創新能力;有利于創造生命的價值,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2)①我們要從普通的事做起,通過自身的努力為人類發展和世界進步貢獻智慧和力量。②適應世界發展趨勢的要求,全面提升個人素養。③提高自制力,正確對待網絡,抵制網絡中的不良誘惑,掌握網絡技術,為工作和生活服務。④以客觀平等的態度對待不同的文化,增強對本民族文化的認同感,同時用開放的心態學習其他文化的優秀成果,以我為主,兼收并蓄。(3)①樹立遠大理想,不斷學習文化知識,學好本領。②提高道德修養,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做有道德的公民。③我們要從普通的事做起,通過自身的努力為人類發展和世界進步貢獻智慧和力量。④我們要適應世界發展趨勢的要求,全面提升個人素養,15、(1)上述材料說明在走向世界的過程中,我們經歷越來越多的事,遇見越來越多的人。我們會與世界各地不同國家、不同種族、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