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課《岳陽樓記》 統編版語文九年級上冊_第1頁
第11課《岳陽樓記》 統編版語文九年級上冊_第2頁
第11課《岳陽樓記》 統編版語文九年級上冊_第3頁
第11課《岳陽樓記》 統編版語文九年級上冊_第4頁
第11課《岳陽樓記》 統編版語文九年級上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延時符岳陽樓記北宋·范仲淹江南三大名樓黃鶴樓滕王閣岳陽樓(武漢)(南昌)(岳陽)

黃鶴樓(唐)崔灝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白云千載空悠悠。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唐)李白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秋水共長天一色,落霞與孤鶩齊飛。

——王勃《滕王閣序》延時符千古絕唱因樓而生文化名樓因詩而名

延時符岳陽樓岳陽樓位于今湖南岳陽市西北的巴丘山下,其前身是三國時期吳國都督魯肅的閱兵臺,唐玄宗開元四年(716),張說在閱兵臺舊址建造樓閣,取名“岳陽樓”,常與文士們登樓賦詩。岳陽樓高三層,下臨洞庭,遙望君山,建筑雄偉,氣勢磅礴。許多文人學士都曾在這里留下膾炙人口的詩文。自范仲淹《岳陽樓記》后,岳陽樓聲名益著,與湖北黃鶴樓、江西滕王閣齊名,被譽為楚地三大名樓,成為游覽勝地。7斷齏畫粥范仲淹自幼好學,二十一歲時,讀書僧舍,日夜不息。因家貧,每日煮粥一碗,分為四分,早晚吃兩分,以青菜數根,放點鹽進去果腹,達三年之久。當時名學者戚同文在南京教授學生,他慕名前往,戚同文也是一個刻苦成名的人,很器重他。范仲淹在那裡又苦讀了五年。二十七歲時,通過科舉考試,成為進士。范仲淹的故事延時符作者簡介

范仲淹,字希文,北宋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死后謚號“文正”,世稱“范文正公”。兩歲喪父,和母親隨繼父(為小官吏)四處遷徙。26歲登進士第,因敢于直言強諫,屢遭貶斥,久不被重用。慶歷元年(1041),任陜西經略安撫副使,采取屯田固守策略,鞏固邊防,使西夏不敢進犯,當時邊塞流行著“軍中有一范,西賊聞之驚破膽”的話。

慶歷三年(1043),任參知政事,提出十項政治改革方案,為守舊派所不容,遂外放任州、鄧州、杭州、青州等地知州。他以六十四歲的人生,矢志不渝地追求自己的人生理想和政治主張,深受當世和后人稱道。文章和詩詞俱脫俗超凡,是其心志和情感的形象外化。有《范文正公文集》傳世。延時符

記”,是古代的一種文體。主要通過記事、記物,寫景、記人來抒發作者的感情或見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敘事:《桃花源記》說明:《核舟記》寫景:《小石潭記》言志:《岳陽樓記》文體介紹

慶歷四年中,滕子京謫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廢具興,乃重修岳陽樓,增其舊制,刻唐賢今人詩賦于其上。屬予作文以記之。

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前人之述備矣。然則北通巫峽,南極瀟湘,遷客騷人,多會于此,覽物之情,得無異乎?

若夫淫雨霏霏,連月不開,陰風怒號,濁浪排空;日星隱曜,山岳潛形;商旅不行,檣傾楫摧;薄暮冥冥,虎嘯猿啼。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鄉,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沙鷗翔集,錦鱗游泳;岸芷汀蘭,郁郁青青。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躍金,靜影沉璧,漁歌互答,此樂何極!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乎。噫!微斯人,吾誰與歸?

時六年九月十五日

岳陽樓記

北宋·范仲淹延時符初讀感知活動一:結合書下注釋通讀課文,讀準字音和停頓。謫守屬予浩浩湯湯淫雨霏霏陰風怒號日星隱曜

檣傾楫摧憂讒畏譏一碧萬頃

岸芷汀蘭寵辱偕忘zhézhǔyúshāngfēiyàoqiángjíchánzhǐtīngxiéháoqǐng延時符活動二:結合書下注釋和工具書,理解課文內容。要求:1.標畫出書下注釋中的重點詞;2.記下不理解的地方,留待小組交流;3.小組交流疑難處,若仍不能解決,留待全班交流;4.全班交流疑難問題。

慶歷四年春,滕子京謫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廢具興,乃重修岳陽樓,增其舊制,刻唐賢今人詩賦于其上。屬予作文以記之。翻譯文章

慶歷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降職到巴陵郡做太守。到了第二年,政事順利,百姓和樂,各種荒廢的事業都興辦起來了。于是重新修建岳陽樓,擴大它原有的規模,把唐代名家和當代人的賦刻在它上面。囑托我寫一篇文章來記述這件事情。

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前人之述備矣。然則北通巫峽,南極瀟湘,遷客騷人,多會于此,覽物之情,得無異乎?翻譯文章

我觀看那巴陵郡的美好景色,全在洞庭湖上。它連接著遠處的山,吞吐長江的水流,浩浩蕩蕩,無邊無際,一天里陰晴多變,氣象千變萬化。這就是岳陽樓的雄偉景象。前人的記述(已經)很詳盡了。雖然如此,那么向北面通到巫峽,向南面直到瀟水和湘水,降職的官吏和來往的詩人,大多在這里聚會,(他們)觀賞自然景物而觸發的感情大概會有所不同吧?

若夫淫雨霏霏,連月不開,陰風怒號,濁浪排空;日星隱曜,山岳潛形;商旅不行,檣傾楫摧;薄暮冥冥,虎嘯猿啼。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鄉,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翻譯文章

像那陰雨連綿,接連幾個月不放晴,寒風怒吼,渾濁的浪沖向天空;太陽和星星隱藏起光輝,山岳隱沒了形體;商人和旅客不能通行,船桅倒下,船槳折斷;傍晚天色昏暗,虎在長嘯,猿在悲啼,(這時)登上這座樓啊,就會有一種離開國都、懷念家鄉,擔心人家說壞話、懼怕人家批評指責,滿眼都是蕭條的景象,感慨到了極點而悲傷的心情。

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沙鷗翔集,錦鱗游泳;岸芷汀蘭,郁郁青青。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躍金,靜影沉璧,漁歌互答,此樂何極!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翻譯文章

到了春風和煦,陽光明媚的時候,湖面平靜,沒有驚濤駭浪,天色湖光相連,一片碧綠,廣闊無際;沙洲上的鷗鳥,時而飛翔,時而停歇,美麗的魚游來游去,岸上的香草和小洲上的蘭花,草木茂盛,青翠欲滴。有時大片煙霧完全消散,皎潔的月光一瀉千里,波動的光閃著金色,靜靜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漁夫的歌聲在你唱我和地響起來,這種樂趣(真是)無窮無盡啊!(這時)登上這座樓,就會感到心胸開闊、心情愉快,光榮和屈辱一并忘了,端著酒杯,吹著微風,那真是快樂高興極了。

嗟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乎。噫!微斯人,吾誰與歸?

時六年九月十五日翻譯文章唉!我曾經探求古時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或許不同于(以上)兩種人的心情,這是為什么呢?(是由于)不因外物好壞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上做官時,就為百姓擔憂;在江湖上不做官時,就為國君擔憂。這樣來說在朝廷做官也擔憂,在僻遠的江湖也擔憂。既然這樣,那么他們什么時候才會感到快樂呢?他們一定會說:“在天下人憂之前先憂,在天下人樂之后才樂”。唉!沒有這種人,我同誰一道呢?寫于慶歷六年九月十五日。重點詞梳理1.謫守:2.越明年:3.政通人和:4.百廢具興:5.增其舊制:6.屬予作文:7.勝狀:8.浩浩湯湯:9.橫無際涯:10.朝暉夕陰:11.大觀:12.前人之述備矣:13.然則:14.南極瀟湘:15.遷客:16.淫雨:17.霏霏:18.連月不開:19.濁浪排空:20.日星隱曜:21.山岳潛形:22.檣傾楫摧:23.薄暮冥冥:24.去國懷鄉:25.憂讒畏譏:26.春和景明:27.波瀾不驚:28.沙鷗翔集:29.郁郁青青:30.長煙一空:31.浮光躍金:32.靜影沉璧:33.此樂何極:34.寵辱偕忘:35.把酒臨風:36.求:37.古仁人:38.或異二者之為:39.微斯人:40.吾誰與歸:活動三:1.對比教材中課文后面的插圖,你能從中聯想到課文中的哪些語句?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北通巫峽,南極瀟湘遷客騷人,多會于此這篇散文大量運用排比、對偶等修辭手法,富有文采和詩意,讀起來朗朗上口,鏗鏘有力。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其中的語言美。排比淫雨霏霏,連月不開,陰風怒號,濁浪排空;日星隱曜,山岳潛形;商旅不行,檣傾楫摧;薄暮冥冥,虎嘯猿啼。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沙鷗翔集,錦鱗游泳;岸芷汀蘭,郁郁青青。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躍金,靜影沉璧,漁歌互答,此樂何極!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對偶銜遠山,吞長江。北通巫峽,南極瀟湘。陰風怒號,濁浪排空。日星隱曜,山岳潛形。去國懷鄉,憂讒畏譏。沙鷗翔集,錦鱗游泳。浮光躍金,靜影沉璧。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這篇課文中的寫景、抒情和議論之間是怎樣的關系?結合具體語段,加以分析。

慶歷四年中,滕子京謫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廢具興,乃重修岳陽樓,增其舊制,刻唐賢今人詩賦于其上。屬予作文以記之。

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前人之述備矣。然則北通巫峽,南極瀟湘,遷客騷人,多會于此,覽物之情,得無異乎?

若夫淫雨霏霏,連月不開,陰風怒號,濁浪排空;日星隱曜,山岳潛形;商旅不行,檣傾楫摧;薄暮冥冥,虎嘯猿啼。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鄉,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沙鷗翔集,錦鱗游泳;岸芷汀蘭,郁郁青青。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躍金,靜影沉璧,漁歌互答,此樂何極!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乎。噫!微斯人,吾誰與歸?

時六年九月十五日

岳陽樓記

北宋·范仲淹敘述描寫議論抒情延時符第1段:作記緣由第2-4段:描寫岳陽樓周圍的景色,引出“遷客騷人”登樓“覽物”而產生的兩種不同感受.第5段:借對“古仁人之心”的探求,抒發作者的曠達胸襟和政治抱負。

第2段:描寫洞庭湖景觀,并以“覽物之情,得無異乎”引出下文;第3段:陰雨天的洞庭湖景象及“遷客騷人”“以己悲”的心情;第4段:晴天的洞庭湖景象及“遷客騷人”“以己喜”的心情;結構梳理岳陽樓記作記緣由洞庭湖勝景遷客騷人,多會于此覽物之情,得無異乎覽物而悲者覽物而喜者或異二者之為古仁人之心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主旨句?慰知己抒懷抱勉世人四面湖山歸眼底,萬家憂樂到心頭。——岳陽樓主樓正面對聯延時符“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兩句脫胎自《孟子·梁惠王》中孟子對齊宣王語:“樂以天下,憂以天下”。主旨探究“不能利澤生民,非丈夫平生之志。”——范仲淹“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杜甫)“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臺”“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陸游)“居安思危,思則有備,有備無患。“——春秋·左丘明結合下面的材料,談談你對“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這句話的理解。

這句話是說在天下人憂之前先憂,在天下人樂之后才樂,是對孟子“樂以天下,憂以天下”思想的發展,也就是要超越個人憂樂,以天下為己任,以利民為宗旨,積極進取,為此就要不為外物所動,不論是自然界的陰晴明暗,還是社會環境的順遂艱難,都不能動搖心中的信念,體現了作者遠大的政治抱負。

主旨探究主旨探究延時符以治國安邦為己任儒家“與民同樂”思想的發展——“先憂后樂”居安思危的憂患意識苦己為人的奉獻精神當代“先憂后樂”精神的代表:小結:1.本文融記事、寫景、抒情和議論為一篇文章,記事簡明,寫景鋪張,抒情真切,議論精辟。2.范仲淹的立意新穎,別出心裁。“先憂后樂”思想影響深遠,為后世所稱道。3.吸收駢文賦體的句式特點,大量使用對偶、排比修辭,音韻協調、整齊流暢,富有詩意。4.注重錘煉字句。語言簡潔而有千鈞之力。整理本文中出現的各類文言現象,寫在文言文上作業布置通假字古今異義詞類活用一詞多義百廢具興具:jù

通“俱”,全、皆。

屬予作文以記之屬:zhǔ通“囑”,囑托。

文言知識整理通假字:1、增其舊制。(

古義:規模

今義:制度)2、氣象萬千。

(古義:景象

今義:天氣)

3、則有去國懷鄉。(古義:國都

今義:國家

4、至若春和景明。(古義:日光

今義:風景)

5、予嘗求古仁人之心。(古義:曾經

今義:品嘗)

6、微斯人。(古義:沒有

今義:微小)

7、屬予作文以記之(古義:寫文章

今義:語文課里寫文章的練習)

文言知識整理古今異義:1、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先:形容詞作狀語,在……之前

后:形容詞作狀語,在……之后)2、謫守巴陵郡。

(守:名詞作動詞,做州郡的長官)

3、政通人和,百廢具興。(廢:形容詞作名詞,荒廢了的事業)

文言知識整理詞類活用:文言知識整理一詞多義:和

(1)至若春和景明(和煦)

(2)政通人和(和樂)

(3)天稍和(暖和)

(1)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就是)

(2)然則北通巫峽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